CN111503854A -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3854A
CN111503854A CN202010356469.4A CN202010356469A CN111503854A CN 111503854 A CN111503854 A CN 111503854A CN 202010356469 A CN202010356469 A CN 202010356469A CN 111503854 A CN111503854 A CN 111503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ing
conditioning system
radiator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64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3854B (zh
Inventor
张宇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64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3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3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和装置、存储介质,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一个室内机、水力模块和液管,室外机分别与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水力模块相连,室外的室外换热器通过节流装置与散热器的第一端相连,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水力模块分别通过液管与散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散热器用于对室外机中的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水力模块包括第二压缩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获取外侧环境温度和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根据外侧环境温度和第一压力对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防止室外机中的散热器产生凝露,能够在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冷运行时有效防止设置于室外机且通过冷媒冷却的电控元件发生冷凝。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和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多联机外机的功能逐渐增多,携带的功率器件也随之增多,电控盒的发热量越来越大。采用冷媒对电控盒进行冷却时,由于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工况复杂,控制不当容易使得电控元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造成电控元件凝露,影响电控元件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以防止设置于室外机的电控设备发生凝露。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一个室内机、水力模块和液管,所述室外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所述水力模块相连,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散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机和所述水力模块分别通过所述液管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室外机中的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所述水力模块包括第二压缩机,其中,所述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至少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识别所述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获取外侧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根据所述外侧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一压力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防止所述室外机中的散热器产生凝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外侧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一压力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压力获取相应的排气饱和温度;计算所述排气饱和温度与所述外侧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包括: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预设频率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还包括: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对所述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对所述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包括:获取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以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为频率上限值对所述水力模块中的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还包括: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压缩机进行升频或降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至2℃,所述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至6℃。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能够在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冷运行时有效防止设置于室外机且通过冷媒冷却的电控元件发生冷凝,保证了电控元件的可靠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一个室内机、水力模块和液管,所述室外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所述水力模块相连,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散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经过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散热器的一端,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经过所述液管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所述水力模块,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室外机中的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所述水力模块包括第二压缩机,所述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外侧环境温度;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和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外侧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一压力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防止所述室外机中的散热器产生凝露。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根据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室外机1、冷媒切换装置2、室内机3、第一压缩机11、油分离器12、四通阀13、室外换热器14、节流装置15、散热器16、过冷器17、过冷器辅路节流装置18、汽液分离器19;
水力模块4、第二压缩机41、板式冷凝换热器42、水力模块电子膨胀阀43、板式蒸发换热器44、蒸发换热器器节流装置45;
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100,温度检测单元110、压力检测单元120、控制单元1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和装置、存储介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室内机可制冷、制热同时进行。空调系统主制冷运行时,室外换热器14作为冷凝器,R410a冷媒在第一压缩机11中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油分离器12分离油和冷媒,其中,被分离出的油回到汽液分离器19中,而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分为三部分分别进入室外换热器14、水力模块4和制热内机(部分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
具体地,第一部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通过四通阀13进入室外换热器14,冷凝成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然后进入散热器16以冷却外电控元件,之后冷媒再经过过冷器17并通过冷媒切换装置2进入室内机3;第二部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水力模块的板式蒸发换热器44放热冷凝成液态冷媒,经过蒸发换热器节流装置45节流成中压液态冷媒,并通过冷媒切换装置2进入室内机3;第三部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通过冷媒切换装置2进入制热内机放热,冷凝成高温高压液态冷媒并经过内机节流装置节流成中压液态冷媒回到冷媒切换装置2。
而水力模块内循环中的R134a冷媒在板式蒸发换热器44中吸收R410a冷媒的热量,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回到第二压缩机41中以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然后进入板式冷凝换热器42把热量放给水变为高压液态冷媒,经过水力模块电子膨胀阀43节流成低压两相态冷媒进入板式蒸发换热器44,完成R134a冷媒循环。
根据上述结构可知,进入散热器16的冷媒为中压液态冷媒,当液态冷媒压力低于外侧环境温度时就会产生凝露风险。在水力模块4未运行的工况里,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为室外换热器14和制热内机,蒸发器为制冷内机,由于高压由冷凝器换热量决定,此时,室外换热器14换热量远大于制热内机的换热量,而室外换热器14正是向外侧环境放热,因此,高压冷媒温度一定大于外侧环境温度。但是,当水力模块4运行时,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则为室外换热器14、制热内机和水力模块4,当水力模块4负载大且水温低时,系统高压则由水力模块决定,会导致系统高压仅高于水温但低于外侧环境温度,此时散热器16有凝露风险。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和装置、存储介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识别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获取外侧环境温度和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
S102:根据外侧环境温度和第一压力对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防止散热器产生凝露。
具体而言,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即为室外机的高压,根据外侧环境温度和第一压力的情况能够识别出散热器是否有凝露风险,进而根据外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压力对水力模块中的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从而有效防止散热器产生凝露。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散热器是对室外机内部的电控元件进行散热,即,散热器的冷媒管路处于室外机内部,因此,当散热器冷媒管路的温度低于室外机的内部环境温度即可产生凝露。而且,由于散热器是对室外机的电控元件进行散热,当冷媒温度过低时,将导致被冷却的电控元件温度过低,从而也会因室外机内部环境温度过高而产生凝露。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散热器处的冷媒为中压液态冷媒,不便于对其检测压力,又由于该处压力和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处的冷媒压力仅通过设置于室外换热器和散热器之间的节流装置控制,因此,可将对散热器处的压力的需求转换成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处的需求。另外,由于水力模块冷媒支路和室外换热器冷媒支路属于并联关系,因此,能够通过对水力模块中R410a冷媒的压力进行调节从而改变室外换热器冷媒支路的冷媒压力。其中,可通过调节水力模块中第二压缩机的频率来调节水力模块R410a冷媒的换热量,从而改变其压力。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能够在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冷运行时有效防止设置于室外机且通过冷媒冷却的电控元件发生冷凝,保证了电控元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根据外侧环境温度和第一压力对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包括:
S201:根据第一压力获取相应的排气饱和温度。
S202:计算排气饱和温度与外侧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S203:根据温度差值对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冷凝是空气中的水基于温度维度的状态变化,因此,为了判断凝露的可能性,需要先将第一压力转换为温度。
具体地,根据第一压力Pc获取相应的排气饱和温度Tc,然后计算排气饱和温度Tc与外侧环境温度T4之间的温度差值(Tc-T4),根据温度差值Tc-T4对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得以改变,进而防止散热器产生凝露。
更进一步地,根据温度差值对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包括,识别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阈值a,控制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预设频率阈值。
或者,识别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a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b,对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其中,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b。
又或者,识别温度差值大于第二阈值b,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压缩机进行升频或降频。
也就是说,温度差值Tc-T4所处的额温度区间能够反映散热器是否有发生凝露的风险。
具体地,当温度差值Tc-T4小于第一阈值a时,说明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处的饱和温度与冷媒管路外侧环境温度差值较小,再经过室外换热器放热以及节流装置的节流操作,冷媒温度会进一步降低,使得散热器处的冷媒温度极有可能低于外侧环境温度,使得散热器处冷媒管路以及经冷媒管路冷却的电控元件产生凝露,因此,需要控制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预设频率阈值,以减少水力模块板式蒸发器的换热量,从而提高水力模块中R410a冷媒的温度,并通过冷媒循环回路进一步提高散热器处R410a温度和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
或者,当温度差值Tc-T4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a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b时,说明此时第一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放热和节流装置的操作后,使得散热器冷媒管路中的冷媒与外侧温度平衡,即,在冷媒管路中的冷媒不会进一步降温的情况下将不会发生凝露,因此,对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控制。具体地,获取第二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以当前运行频率为频率上限值对水力模块中的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也就是说,控制第二压缩机的频率不能超过当前运行频率,即,不能进一步加大水力模块R410a冷媒的换热量,以降低R410a冷媒的温度,避免因水力模块中R410a的温度降低导致散热器处冷媒同步降低进而造成凝露的风险。
或者,当温度差值Tc-T4大于第二阈值b时,说明散热器内冷媒温度远大于外侧环境温度,不会发生冷凝风险,可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压缩机正常运行,其中,包括压缩机的升频或降频控制。
应当理解的是,在温度差值Tc-T4小于第一阈值a时,可无需获取其他控制策略生成的对第二压缩机的控制指令,仅执行降频指令即可,即,此时对散热器的防冷凝控制的控制策略的优先级高于其他控制策略;在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a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b时,可进一步获取其他控制策略下生成的对第二压缩机的控制指令,并进一步判断控制指令的内容,如果控制指令为控制第二压缩机升频,则不执行该控制指令,如果控制指令为维持当前频率或降频,则执行该控制指令,以满足空调系统的需求。
其中,第一阈值a的取值范围为1℃至2℃,第二阈值b的取值范围为4℃至6℃。
作为一个可行实施例,可按照预设频率执行前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控制方法,以防止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以及用户的冷量需求变化发生冷凝。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分别获取外侧环境温度T4和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Pc。
S302:根据第一压力获取排气饱和温度Tc。
S303:判断Tc-T4是否大于第二阈值b。
如果是,则控制第二压缩机升频或降频;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04。
S304:判断Tc-T4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b且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a。
如果是,则对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如果否,则控制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预设频率阈值。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能够在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冷运行时有效防止设置于室外机且通过冷媒冷却的电控元件发生冷凝,保证了电控元件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一个室内机、水力模块和液管,室外机分别与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水力模块相连,室外机包括第一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散热器,室外换热器通过节流装置与散热器的第一端相连,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水力模块分别通过液管与散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散热器用于对室外机中的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水力模块包括第二压缩机,其中,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的过程中,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至少连接室外换热器。
如图5所示,该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100,包括:温度检测单元110、压力检测单元120和控制单元130。
其中,温度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外侧环境温度;压力检测单元120用于检测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控制单元130控制单元与温度检测单元和压力检测单元相连,控制单元用于在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外侧环境温度和第一压力对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防止室外机中的散热器产生凝露。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130还用于,根据第一压力获取相应的排气饱和温度;计算排气饱和温度与外侧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根据温度差值对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130还用于,识别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控制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预设频率阈值。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130还用于,识别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对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130还用于,获取第二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以当前运行频率为频率上限值对水力模块中的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130还用于,识别温度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则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压缩机进行升频或降频。
进一步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至2℃,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至6℃。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如图6所示,空调系统200包括前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100。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一个室内机、水力模块和液管,所述室外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所述水力模块相连,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散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机和所述水力模块分别通过所述液管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室外机中的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所述水力模块包括第二压缩机,其中,所述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至少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所述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获取外侧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
根据所述外侧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一压力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防止所述散热器产生凝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外侧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一压力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压力获取相应的排气饱和温度;
计算所述排气饱和温度与所述外侧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包括: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预设频率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还包括: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对所述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
以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为频率上限值对所述水力模块中的第二压缩机进行限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还包括:
识别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压缩机进行升频或降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至2℃,所述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至6℃。
8.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一个室内机、水力模块和液管,所述室外机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和所述水力模块相连,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散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机和所述水力模块分别通过所述液管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室外机中的电控部件进行散热,所述水力模块包括第二压缩机,其中,所述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至少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装置包括:
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外侧环境温度;
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的第一压力;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和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室外机进行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外侧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一压力对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防止所述室外机中的散热器产生凝露。
9.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装置。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CN202010356469.4A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03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6469.4A CN111503854B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6469.4A CN111503854B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3854A true CN111503854A (zh) 2020-08-07
CN111503854B CN111503854B (zh) 2022-07-19

Family

ID=71874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6469.4A Active CN111503854B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38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4986A (zh) * 2020-12-31 2021-04-02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回收控制方法
CN114963299A (zh) * 2022-06-30 2022-08-30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8506A (zh) * 2006-03-29 2006-11-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联机式中央热泵采暖空调热水器
CN203364496U (zh) * 2013-06-09 2013-12-25 张翠珍 一种自复叠式冰箱空调热水器冷热一体机
CN107560007A (zh) * 2017-08-15 2018-01-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散热管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044027A (zh) * 2019-04-15 2019-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8506A (zh) * 2006-03-29 2006-11-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联机式中央热泵采暖空调热水器
CN203364496U (zh) * 2013-06-09 2013-12-25 张翠珍 一种自复叠式冰箱空调热水器冷热一体机
CN107560007A (zh) * 2017-08-15 2018-01-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散热管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044027A (zh) * 2019-04-15 2019-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4986A (zh) * 2020-12-31 2021-04-02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回收控制方法
CN114963299A (zh) * 2022-06-30 2022-08-30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
CN114963299B (zh) * 2022-06-30 2023-11-03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3854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6574B (zh)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US8572995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US761769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per-heating degree in heat pump system
EP3929500B1 (en)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1442510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US6807816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two compressor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9863680B2 (en) Heat pump apparatus
CN111503854B (zh)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1473496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09798644B (zh) 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JP6598882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473498B (zh)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1486613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WO2020070793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730318B2 (ja) 冷凍装置
WO2021156901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6871505B2 (en) Compressor-controll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mpressors
US6722576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ir conditioner in warming mode
WO2018173854A1 (ja) 冷却システム、冷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144351A (ja)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WO2019008660A1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6125901B2 (ja) 冷凍機
CN116255762A (zh) 一种冷媒量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6170505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613151B1 (ko) 에어컨의 액압축 방지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