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3820A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3820A
CN111503820A CN202010353591.6A CN202010353591A CN111503820A CN 111503820 A CN111503820 A CN 111503820A CN 202010353591 A CN202010353591 A CN 202010353591A CN 111503820 A CN111503820 A CN 111503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indoor
heat exchanger
auxiliary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35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杰
李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35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3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4Heater, e.g. gas burner, electric ai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电辅助加热器、室内风机和除霜加热件,除霜加热件在除霜模式时加热从室外换热器流向压缩机的回气口的冷媒;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除霜指令,控制电辅助加热器开启;获取电辅助加热器的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或空调器的电源线的电源线限流值C;当电辅助加热器的运行电流Dr超过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或者电源线的电流超过电源线限流值C时,降低电辅助加热器的运行电流。由此,在除霜模式时,能够避免室内温度下降,可以防止室内温度波动,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并且,也能够防止空调器过载,可以提升空调器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冬季制热工作时,室外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会达到零度以下,室外换热器的表面容易结霜,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会导致空气流动受阻,降低空调器的制热能力。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空调器除霜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在除霜时,停止空调器的制热状态,将空调器切换为制冷状态,使热量流入室外换热器,达到除霜的目的。这样方法会使室内换热器停止制热,室内温度下降。
2、采用蓄热装置进行除霜,在达到化霜条件时,使用蓄热装置的热量对室外蒸发器进行化霜。在使用蓄热装置化霜过程中,由于需要分一部分热量给蓄热装置,这样会造成室内的供热不足,造成室内空气波动,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能够避免室内温度下降,可以防止室内温度波动,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电辅助加热器、室内风机和除霜加热件,所述空调器具有除霜模式,在所述除霜模式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冷凝散热,所述除霜加热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除霜模式时加热从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向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的冷媒;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除霜指令,控制所述电辅助加热器开启;获取所述电辅助加热器的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或所述空调器的电源线的电源线限流值C;当所述电辅助加热器的运行电流Dr超过所述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或者所述电源线的电流超过所述电源线限流值C时,降低所述电辅助加热器的运行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除霜模式时,能够避免室内温度下降,可以防止室内温度波动,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并且,也能够防止空调器过载,可以提升空调器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获取室外侧反馈母线电流值A、室内侧风机驱动电流值B和所述电源线的电源线限流值C以确定所述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其中Dmax=C-A-B。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通过检测电路获取所述电辅助加热器的运行电流Dr。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通过调整所述电辅助加热器的电压调整所述电辅助加热器的运行电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通过调整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调整所述电辅助加热器的运行电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检测所述电辅助加热器的温度Tptc并判定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检测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管温T2并判定是否满足第二设定条件;获取温度Tptc≥第一设定温度A且管温T2≥第一预定温度D时,提高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获取温度Tptc<第二设定温度B且管温T2<第二预设温度C时,降低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调整所述室内风机转速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1并判定是否满足第三设定条件;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第三设定温度F时,保持所述室内风机的当前转速。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管温T2控制出风口处的导风板的转动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并联的旁通支路和节流支路,所述旁通支路上串联有控制阀,所述节流支路上串联有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所述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用于切换冷媒流向的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接口至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第三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除霜加热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回气口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除霜加热件包括蓄热材料件。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模式的一个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模式的另一个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30;电辅助加热器40;室内风机50;除霜加热件60;控制阀70;节流元件80;换向组件91;三通阀92;旁通支路93;节流支路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30、电辅助加热器40、室内风机50和除霜加热件60,空调器100具有除霜模式,在除霜模式下,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冷凝散热,除霜加热件60被构造成在除霜模式时加热从室外换热器30流向压缩机10的回气口的冷媒。
其中,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在处于除霜模式时,从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依次排入到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中进行冷凝散热,从而可以利用冷媒对室外换热器30进行除霜。除霜加热件60形成为热源,对从室外换热器30的出口端流出并流向压缩机10的回气口的冷媒进行加热,保证进入到压缩机10内的冷媒为气态,以避免产生液击现象。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空调器100接收除霜指令,控制电辅助加热器40开启工作。获取电辅助加热器40的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或者空调器100的电源线的电源线限流值C。当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超过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或者电源线的电流超过电源线限流值C时,降低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除霜模式中,一部分冷媒直接排入室外换热器30中进行冷凝散热,所以会影响室内换热器20的制热量,因此,在空调器100接收到除霜指令后,开启电辅助加热器40对室内换热器20的制热进行热量补充,可以避免室内的空气与室内风机50产生的气流之间换热的热量不足,从而可以避免室内温度下降,进而可以防止室内温度波动,也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除霜过程中,实时获取电辅助加热器40的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或者空调器100的电源线的电源线限流值C后,当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超过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或者电源线的电流超过电源线限流值C时,判定空调器100的工作电流过载,降低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能够防止空调器100的电流过载,可以避免电辅助加热器40和空调器100被烧坏,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器100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由此,在除霜模式时,能够避免室内温度下降,可以防止室内温度波动,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并且,也能够防止空调器100过载,可以提升空调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室外侧反馈母线电流值A、室内侧风机驱动电流值B和电源线的电源线限流值C,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电流检测电路获取室外侧反馈母线电流值A,可以通过室内风机50的转速估算室内侧风机驱动电流值B,例如:当室内风机50的转速减小为室内风机50原转速的一半时,则估算出室内侧风机驱动电流值B为原室内侧风机驱动电流值的一半,其中Dmax=C-A-B,如此设置可以确定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电路获取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其中,检测电路能够准确检测出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通过运行电流Dr的数值与电辅助加热器40的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进行比较,可以准确判断出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是否过载,如果Dr的数值小于等于Dmax的数值,表示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没有过载,则不需要调整电辅助加热器40的电流。如果Dr的数值大于Dmax的数值,表示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过载,需要调整电辅助加热器40的电流。这样设置能够保证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不过载,可以防止由于流过电辅助加热器40的电流过大烧坏电辅助加热器40,从而可以保证电辅助加热器40的工作可靠性,也可以延长电辅助加热器40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电辅助加热器40的电压调整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其中,电辅助加热器40的电阻和温度一定,根据电压、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式:Dr=U/R,通过调整电辅助加热器40的电压就可以调整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从而实现调节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的工作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室内风机50的转速调整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其中,空调器100连接的电源的电压值一定,即电源的电压值为220V,电辅助加热器40的有效电压一定,通过调整室内风机50的转速,能够使电辅助加热器40的温度改变,电辅助加热器40的温度发生变化后,电辅助加热器40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根据电压、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式:Dr=U/R,电阻R发生改变,U不变,Dr的值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调整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的工作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检测电辅助加热器40的温度Tptc并判定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检测室内换热器20的管温T2并判定是否满足第二设定条件,获取温度Tptc≥第一设定温度A且管温T2≥第一预定温度D时,提高室内风机50的转速;获取温度Tptc<第二设定温度B且管温T2<第二预设温度C时,降低室内风机50的转速。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除霜模式中,一部分冷媒直接排入室外换热器30中进行冷凝散热,所以会影响室内换热器20的制热量,因此,在空调器100接收到除霜指令后,开启电辅助加热器40对室内换热器20的制热进行热量补充,以避免室内的空气与空调风机产生的气流之间换热的热量不足。
在除霜过程中,实时测量电辅助加热器40的温度Tptc是否超过第一设定温度A、室内换热器20的热管的管温是否超过第一预定温度D,并在Tptc超过第一设定温度A,管温超过第一预定温度D后,判定为电辅助加热器40和室内换热器20的温度较高,可以满足制热需求,进而提高室内风机50的转速,以提高室内换热器20与室内的空气的换热效率,同时可以使得电辅助加热器40的热量快速散入室内环境,减小室内的温度波动。
进一步地,在电辅助加热器40的温度Tptc小于第二设定温度B、室内换热器20的热管的管温低于第二预定温度时,判定为电辅助加热器40和室内换热器20的温度较低,存在与室内换热时会降低室内环境温度的可能,进而需要降低室内风机50的转速,避免换热过程中产生的低于室温的气流过多的流入室内,降低除霜模式下,室内的温度波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定温度A与第二设定温度B、第一预定温度D和第二预定温度C分别表征了一个温度数值,其中A与B可以为同一数值;C与D可以为同一数值,优选地,A与B分别表征不同的温度数值;C与D分别表征不同的温度数值,且A与B之间的差值在2℃-3℃;C与D的差值均在2℃-3℃,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工作稳定性,避免室内风机50频繁的进行转速切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调整室内风机50转速后,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1并判定是否满足第三设定条件,室内环境温度T1≥第三设定温度F时,保持室内风机50的当前转速。
其中,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指,通过温度检测元件在室内换热器20的出风口处进行温度检测所测得温度,所测量的是出风口处的出风温度,并在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不小于第三预定温度F时,控制室内风机50维持当前转速。这样,在出风口处的温度满足第三设定温度F时,判定室内风机50向室内提供的气流不会造成室内温度的剧烈波动,进而维持室内风机50的转速,以使室内风机50可以稳定提供气流,加快室内的空气换热的同时,降低室内的空气的温度波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设定温度F所表征的温度可以是临近或略大于室内标准温度(例如:18℃),室内标准温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冬季室温标准。
进一步地,提高室内风机50的转速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第四设定温度E时,降低室内风机50转速;降低室内风机50转速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第四设定温度E时,提高室内风机50的转速并增大电辅助加热器40的输出功率。
其中,第四设定温度E所表征的温度可以是低于室内标准温度,第四设定温度E<第三设定温度F,进而当室内环境温度T1小于第四设定温度E时,判定室内风机50向室内提供的气流会造成室内温度的剧烈波动。
基于此,在上述条件下,当前提条件为室内风机50转速提高后,对应将室内风机50转速进行降低例如:降低至原转速(即未调整前的转速)、当前提条件为室内风机50转速降低后,对应将室内风机50转速进行提高例如:提高至原转速,并增大使电辅助加热器40的输出功率。
这样,使室内风机50的转速更加合理,当室内风机50转速提高且室内风机50所能提供的气流不能满足室内制热的需求时,降低室内风机转速50,减少室内的空气与室内风机50提供的气流之间的热交换,当室内风机50转速降低且室内风机50所能提供的气流不能满足室内制热的需求时,提高室内风机50的转速,并增大电辅助加热器40的输出功率,从而提高室内风机50提供的气流的热量,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波动。
进一步地,提高室内风机50的转速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第四设定温度E时,可以增大电辅助加热器40的输出功率,从而可以增加电辅助加热器40的制热量,从而使室内风机50可以提供更高温度的气流,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波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判定电辅助加热器40的温度Tptc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前,降低室内风机50的转速。也就是说,在空调器100开启,并进入到除霜模式时,先控制室内风机50降低转速,以避免进行除霜模式的初始阶段,室内风机50向室内提供过多的温度较低的气流,以降低室内的温度波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室内换热器20的管温T2控制出风口处的导风板的转动角度。这样,使导风板的转动角度更加合理,不仅在室内风机50提供的气流的温度较高时,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换热效率,而且在室内风机50提供的气流的温度较低时,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与室内风机50提供的气流的换热效率,以避免室内出现剧烈的温度波动。
如图4所示,获取管温T2≥第三预定温度M时,控制导风板转动至设定角度,获取管温T2<第四预定温度N时,控制到导风板持续摆动。也就是说,使导风板可选择地摆动或转动至预定角度后静止,以在管温T2不小于第三预定温度M时,使导风板转动至设定角度后固定,以使室内换热器20朝向固定区域提供气流,从而可以避免室内出现较大的温度波动。在管温T2小于第四预定温度N时,使导风板持续摆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预定温度M>第四预定温度N,并使导风板维持上述动作,可以避免室内出现较大的温度波动。
例如,在管温T2≥第三预定温度M时,朝向一固定区域出风,可以避免出现较大的温度波动;在管温T2<第四预定温度N,在多个方向上与室内的空气换热,使室内温度均匀、缓慢下降,也可以避免出现较大的温度波动。
进一步地,在图4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获取室内风机50降速且管温T2<第四预定温度N时,控制导风板持续摆动;获取室内风机50增速且管温T2<第四预定温度N时,控制导风板保持当前角度;获取室内风机50降速且管温T2≥第三预定温度M时,控制导风板保持当前角度;获取室内风机50增速且管温T2≥第三预定温度M时,增大导风板的转动角度。由此,使导风板的角度、开度更加合理,可以适应不同预定温度、不同设定温度下的工作,以有效地避免室内温度出现较大的波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并联的旁通支路93和节流支路94,旁通支路93上串联有控制阀70,节流支路94上串联有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80,节流元件80串联在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之间。用于切换冷媒流向的换向组件91,换向组件91具有第一接口至第四接口,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相连,第二接口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相连,第三接口与室内换热器20相连,第四接口与室外换热器30相连;除霜加热件6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接口和回气口相连。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0至少具有制热、制冷以及上述除霜模式,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20进行供热,室外换热器30吸热,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20进行制冷,室外换热器30进行散热,在除霜模式下,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均供热。
基于此,在空调器100处于除霜模式时,通过旁通支路93将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连通,节流支路94关闭。通过换向组件91的换向作用,使得空调器100可以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制热以及制冷模式下,通过节流支路94将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连通,旁通支路93关闭,可以提高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制冷模式以及除霜模式下的工作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换向组件91与除霜加热件60之间还设置有三通阀92,三通阀92的三个通口中的两个连通,另一个关闭,在实现除霜加热件60与压缩机10之间的冷媒流通的前提下,具有维持压力稳定的作用,可以提高除霜加热件60的工作稳定性。
优选地,除霜加热件60可以包括蓄热材料件,除霜加热件60在流入高温冷媒时蓄热材料件被加热,并在流入低温冷媒时,蓄热材料件加热低温冷媒,蓄热材料件通过相变实现上述吸热以及放热过程,可以提高除霜加热件60的工作稳定性,且除霜加热件60无需单独设置加热部件,可以降低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30)、电辅助加热器(40)、室内风机(50)和除霜加热件(60),所述空调器(100)具有除霜模式,在所述除霜模式所述室内换热器(2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0)冷凝散热,所述除霜加热件(60)被构造成在所述除霜模式时加热从所述室外换热器(30)流向所述压缩机(10)的回气口的冷媒;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除霜指令,控制所述电辅助加热器(40)开启;
获取所述电辅助加热器(40)的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或所述空调器(100)的电源线的电源线限流值C;
当所述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超过所述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或者所述电源线的电流超过所述电源线限流值C时,降低所述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室外侧反馈母线电流值A、室内侧风机驱动电流值B和所述电源线的电源线限流值C以确定所述最大电流限制值Dmax,其中Dmax=C-A-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检测电路获取所述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D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电辅助加热器(40)的电压调整所述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室内风机(50)的转速调整所述电辅助加热器(40)的运行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所述电辅助加热器(40)的温度Tptc并判定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检测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管温T2并判定是否满足第二设定条件;
获取温度Tptc≥第一设定温度A且管温T2≥第一预定温度D时,提高所述室内风机(50)的转速;获取温度Tptc<第二设定温度B且管温T2<第二预设温度C时,降低所述室内风机(50)的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室内风机(50)转速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1并判定是否满足第三设定条件;
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第三设定温度F时,保持所述室内风机(50)的当前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管温T2控制出风口处的导风板的转动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0)包括:
并联的旁通支路(93)和节流支路(94),所述旁通支路(93)上串联有控制阀(70),所述节流支路(94)上串联有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80),所述节流元件(80)串联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0)之间;
用于切换冷媒流向的换向组件(91),所述换向组件(91)具有第一接口至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相连,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0)的回气口相连,第三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相连,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0)相连;
所述除霜加热件(6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回气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加热件(60)包括蓄热材料件。
CN202010353591.6A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5038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3591.6A CN111503820A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3591.6A CN111503820A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3820A true CN111503820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5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3591.6A Pending CN111503820A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38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5605A (zh) * 2020-08-12 2020-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化霜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23228A (zh) * 2022-05-25 2022-08-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8794A (zh) * 2010-06-10 2011-12-14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5485833A (zh) * 2015-10-23 2016-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
CN105972772A (zh) * 2016-05-30 2016-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90068023A (ko) * 2017-12-08 2019-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173823A (zh) * 2019-05-31 2019-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86275A (zh) * 2019-11-22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制热化霜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8794A (zh) * 2010-06-10 2011-12-14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5485833A (zh) * 2015-10-23 2016-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
CN105972772A (zh) * 2016-05-30 2016-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90068023A (ko) * 2017-12-08 2019-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173823A (zh) * 2019-05-31 2019-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86275A (zh) * 2019-11-22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制热化霜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5605A (zh) * 2020-08-12 2020-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化霜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95605B (zh) * 2020-08-12 2021-10-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化霜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23228A (zh) * 2022-05-25 2022-08-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
CN114923228B (zh) * 2022-05-25 2023-10-3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1248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0462649C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1256290B (zh) 一种热泵空调
US20220212517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1503821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15162679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9378550B (zh) 汽车空调器和新能源汽车
CN111503820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JP2020059369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WO2022160764A1 (zh) 用于空调系统除霜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系统
CN109186143B (zh) 一种油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3454443U (zh) 制冷系统
JP397344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337527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058826A1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08826731A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03822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3465059B (zh) 一种蒸发冷却机组及数据中心
CN211120159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0624718U (zh) 空调系统
CN105953308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KR102066694B1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220471827U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KR102032178B1 (ko) 공조 냉각 일체형 시스템
CN215002008U (zh)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