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1448A - 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1448A
CN111501448A CN201910092669.0A CN201910092669A CN111501448A CN 111501448 A CN111501448 A CN 111501448A CN 201910092669 A CN201910092669 A CN 201910092669A CN 111501448 A CN111501448 A CN 111501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e
straight
turn
roads
go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26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立新
贾志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926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14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1918 priority patent/WO20192426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1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14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2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street systems, cross-sections ; Design for noise abatement, e.g. sunken roa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2Crossings, junctions or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the same level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9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9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 G08G1/095Traffic ligh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其中,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多组道路围绕交叉路口设置,多组道路中的至少一组道路包括:架设在多组道路上的多组桥梁,各组桥梁将相对设置的两组道路连通,各组桥梁包括两个桥梁,且两个桥梁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至少两个运输机构,设置在道路两侧,运输机构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交叉路口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调整车道,直行机动车辆通过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第四调整车道、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第二直行下行车道行驶至该组道路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易对机动车辆干扰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交叉路口处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会对机动车辆的通行造成干扰,容易出现机动车辆误伤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的现象,不仅对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造成交通拥堵,影响了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处由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干扰、影响交叉路口处通行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且多组道路围绕一个交叉路口设置,其中,多组道路中的至少一组道路包括:至少两个运输机构,设置在道路的两侧,运输机构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以将地面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桥梁上,和/或将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地面上;直行下行车道,直行下行车道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第一直行下行车道相对于第二直行下行车道靠近道路的中央设置;其中,交叉路口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调整车道,通过第四调整车道将与道路相对设置的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与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连通,直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第四调整车道、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第二直行下行车道后行驶至该组道路上。
进一步地,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与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平行设置,且第四调整车道与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与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之间呈钝角设置。
进一步地,道路的左转上行道路包括:第一左转上行车道,与交叉路口相距预设距离,且第一左转上行车道位于上行车道内;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连通,且第二左转上行车道设置在右转下行车道与直行下行车道之间;第三左转上行车道,与第二左转上行车道和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连通;其中,左转上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第一左转上行车道、第二左转上行车道及第三左转上行车道后行驶至与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
进一步地,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调整区,调整区包括子调整区,通过子调整区将第一左转上行车道和第二左转上行车道连通,子调整区用于将行驶在第一左转上行车道上的左转上行机动车辆引导至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上。
进一步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平行设置,调整区还包括第二调整车道,通过第二调整车道将第一直行下行车道与第二直行下行车道连通,且第二调整车道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和第二直行下行车道之间呈钝角设置。
进一步地,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还包括:架设在多组道路上的多组桥梁,各组桥梁将相对设置的两组道路连通,且各组桥梁的延伸方向与两组道路的延伸方向一致,各组桥梁包括两个桥梁,且两个桥梁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至少两个运输机构分别设置在各桥梁的一端,以实现地面与桥梁之间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的运输。
进一步地,各桥梁包括:人行道;非机动车辆车道;与人行道间隔设置且与人行道平行。
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隔离带,设置在上行车道与直行下行车道之间,用于隔离道路的上行机动车辆和下行机动车辆,其中,子调整区与隔离带避让设置。
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第一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行驶于子调整区的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第二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行驶于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第五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行驶于直行下行车道的车辆的行驶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交通信号灯包括第一直行信号灯和第一左转信号灯;第二交通信号灯包括第二直行信号灯和第三左转信号灯;第五交通信号灯包括第三直行信号灯。
进一步地,第一直行信号灯和第一左转信号灯同步开启绿灯指示,第一左转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提前第一预设时间开启红灯指示。
进一步地,第二直行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滞后第二预设时间开启绿灯指示,第二直行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滞后第三预设时间开启红灯指示。
进一步地,第三直行信号灯在第一左转信号灯开启红灯指示时开启绿灯指示,在第一左转信号灯开启绿灯时开启红灯指示。
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减速指示牌,设置在调整区的一侧,减速指示牌用于指示行驶于调整区的机动车辆按照建议车速行驶。
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第一栅栏,设置在第二左转上行车道的两侧,用于将行驶在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上的机动车辆与道路的路牙隔离。
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第二栅栏,设置在第三左转上行车道的两侧,用于将行驶在第三左转上行车道上的机动车辆与道路的路牙隔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城市交通系统,包括上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且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为多个。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至少两个运输机构能够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以将地面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桥梁上,和/或将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地面上。其中,直行下行车道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直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第四调整车道、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第二直行下行车道后行驶至该组道路上。在上述过程中,将机动车辆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分离,避免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通行造成干扰,进而提升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在交叉路口处的通行效率,防止发生交通拥堵,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处由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干扰、影响交叉路口处通行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实施例的地面道路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直行路线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左转路线图;
图5示出了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交叉路口;31、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2、上行车道;321、直行上行车道;33、直行下行车道;331、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2、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4、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5、右转下行车道;36、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7、右转上行车道;39、非机动车道;40、调整区;42、第二调整车道;44、第四调整车道;60、隔离带;71、第一交通信号灯;72、第二交通信号灯;75、第五交通信号灯; 190、运输机构;200、桥梁;210坡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处由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干扰、影响交叉路口处通行效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如图1至图4所示,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包括四组道路,且四组道路围绕一个交叉路口20设置,其中,各组道路包括两个运输机构190及直行下行车道33。其中,两个运输机构190设置在道路的两侧,运输机构190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以将地面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桥梁上,将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地面上。直行下行车道33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及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相对于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靠近道路的中央设置。其中,交叉路口20具有一个第四调整车道44,通过第四调整车道44将与道路相对设置的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与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连通,直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第四调整车道44、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及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后行驶至该组道路上。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至少两个运输机构190能够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以将地面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桥梁上,将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地面上。其中,直行下行车道33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及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直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第四调整车道44、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及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后行驶至该组道路上。在上述过程中,将机动车辆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分离,避免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通行造成干扰,进而提升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在交叉路口处的通行效率,防止发生交通拥堵,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处由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干扰、影响交叉路口处通行效率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上行车道32、直行下行车道33、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右转下行车道35、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右转上行车道37及非机动车道39上均设置有路面监控器。
在本实施例中,道路为双向十车道。
如图3所示,与该组道路相对设置的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与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平行设置,且第四调整车道44与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与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之间呈钝角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保证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上行驶的机动车辆能够通过第四调整车道44顺利地切换至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上,提升了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行车顺畅性。在上述过程中,机动车辆能够从该组道路行驶到对面道路,以实现机动车辆的直行。
如图4所示,道路的左转上行道路包括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及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其中,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与交叉路口20相距预设距离,且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位于上行车道32内。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连通,且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设置在右转下行车道35与直行下行车道33之间。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与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和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连通。其中,左转上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及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后行驶至与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
具体地,在左转上行车辆通行过程中,机动车辆依次通过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2及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后行驶至与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则行驶在上行车道32上的车辆与行驶在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2)上的车辆路线不同,不存在路线交涉的情况,那么就不会发生直行车辆与左转车辆碰撞、摩擦的现象,进而避免发生交通系统的上行车道与左转车道上的机动车辆易发生碰撞、易引发交通事故的现象,提升了交通系统的安全系数。
可选地,预设距离为50~300m。
如图4所示,各组道路还包括调整区40。其中,调整区40包括子调整区,通过子调整区将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和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连通,子调整区用于将行驶在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上的左转上行机动车辆引导至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上。这样,车辆可以在子调整区停车,以待直行下行车道33不能够通行时再切换至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上,保证左转的车辆不会影响直行下行车道33上机动车辆的正常行驶。
具体地,在上行车道32内行使的机动车辆需要进行左转时,先切换至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当直行下行车道33处于通行状态时,机动车辆需要在子调整区停车,待直行下行车道33不能够通行时再驶入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
如图3所示,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平行设置,调整区40还包括第二调整车道42,通过第二调整车道42将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与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连通,且第二调整车道42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和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之间呈钝角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保证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上行驶的机动车辆能够通过第二调整车道42顺利地切换至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上,提升了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行车顺畅性。
可选地,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还包括架设在多组道路上的多组桥梁。其中,各组桥梁将相对设置的两组道路连通,且各组桥梁的延伸方向与两组道路的延伸方向一致,各组桥梁包括两个桥梁200,且两个桥梁200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至少两个运输机构190分别设置在各桥梁200的一端,以实现地面与桥梁200之间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的运输。这样,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能够通过桥梁200在相对设置的两组道路之间穿行,避开交叉路口20,进而避免了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干扰机动车辆通行的现象,提升交叉路口20处的交通通行效率。
可选地,桥梁200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大于等于4m且小于等于8m。
在本实施例中,各桥梁200包括人行道及非机动车辆车道。其中,非机动车辆车道与人行道间隔设置且与人行道平行。
如图1和图2所示,各组道路还包括隔离带60。其中,隔离带60设置在上行车道32与直行下行车道33之间,用于隔离道路的上行机动车辆和下行机动车辆,其中,子调整区与隔离带60避让设置。这样,通过隔离带60将上行车道32与直行下行车道33分离开,防止上行车道32与直行下行车道33上的机动车辆行驶杂乱无序,进而提升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安全性、顺畅性,防止发生交通堵塞。这样,子调整区将隔离带60打断,防止处于调整区40的机动车辆停放或者行驶在隔离带60上而影响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各组道路还包括双黄线。双黄线设置在上行车道与直行下行车道之间,用于隔离道路的上行车辆和下行车辆,其中,调整区与双黄线避让设置。这样,上述设置防止处于调整区的机动车辆停放或者行驶在双黄线上而影响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各组道路还包括非机动车道39。其中,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过非机动车道进入至运输机构190内。如图2所示,隔离带60的右侧依次为三条直行上行车道321和一条右转上行车道37,且右转上行车道37的右方为非机动车道39。隔离带60的左侧依次为三条直行下行车道33、两条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及一条右转下行车道35,右转下行车道35的左方为非机动车道39。其中,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为两条直行上行车道321中与隔离带60距离最近的一条直行上行车道321。当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上行驶的车辆需要左转时,该车辆变道驶入子调整区,待直行下行车道33处于不可通行状态时,该车辆再继续驶入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内,经由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驶入与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以实现车辆的左转。同时,车辆可以在另一条直行上行车道321上进行直行,则左转车辆不会与直行车辆发生路线干涉而发生车辆刮蹭或碰撞,提升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通行率及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各组道路还包括第一交通信号灯71及第二交通信号灯72。其中,第一交通信号灯71用于指示行驶于子调整区的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第二交通信号灯72用于指示行驶于交叉路口20的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第五交通信号灯75用于指示行驶于调整区40的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这样,各个交通信号灯分别用于指示相应的车道的行驶状态,进而保证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有序进行。
具体地,当第一交通信号灯71的红灯亮起时,子调整区的车辆不可行驶,绿灯亮起时方可行驶。当第二交通信号灯72的红灯亮起时,上行车道32和直行下行车道33的车辆不可行驶,绿灯亮起时方可行驶。当第五交通信号灯75的红灯亮起时,直行下行车道33的车辆不可行驶,绿灯亮起时方可行驶。这样,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行车、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提示及提醒,实现红灯停、绿灯行,保证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有序性及流畅性。其中,各个交通信号灯显示的颜色根据相应的车道进行切换,以保证各个车道的流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通信号灯71包括第一直行信号灯和第一左转信号灯。第二交通信号灯72包括第二直行信号灯和第三左转信号灯。第五交通信号灯包括第三直行信号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行信号灯和第一左转信号灯同步开启绿灯指示,第一左转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提前第一预设时间开启红灯指示。这样,第一直行信号灯和第一左转信号灯同步开启以实现车辆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变道至子调整区,当第一直行信号灯的红灯亮起时,与该道路垂直的道路处于通行状态,则车辆不能够左转,那么,需要在第一直行信号灯的红灯亮起前先使得第一左转信号灯的红灯亮起,车辆不能够左转,进而防止左转的车辆影响直行车辆的行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直行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滞后第二预设时间开启绿灯指示,第二直行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滞后第三预设时间开启红灯指示。这样,上述时间设置不仅能够防止相互垂直的道路上的车辆发生路线干涉,还能够防止左转车辆与直行车辆发生线路干涉,进而提升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流畅性及安全性。此外,在第二预设时间和第三预设时间内,车辆以建议车速从子调整区行驶至交叉路口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左转信号灯开启绿灯指示时,第三直行信号灯开启红灯指示;第一左转信号灯开启红灯指示时,第三直行信号灯开启绿灯指示。进而防止下行车辆与左转上行车辆发生碰撞。
在本实施例中,各道路还包括减速指示牌。其中,减速指示牌设置在调整区40的一侧,减速指示牌用于指示行驶于调整区40的车辆按照建议车速行驶。
在本实施例中,各组道路还包括第一栅栏和第二栅栏。其中,第一栅栏设置在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的两侧,用于将行驶在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上的车辆与道路的路牙隔离。第二栅栏设置在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的两侧,用于将行驶在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上的车辆与道路的路牙隔离。这样,第一栅栏能够防止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与直行下行车道33之间的车辆行驶错车道。第二栅栏能够防止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与右转上行车道37之间的车辆行驶错车道,进而提升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有序性。
在本实施例中,左转车辆通过交叉路口20的行驶步骤:
a. 车辆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行驶至子调整区前。
b. 当子调整区的第一左转信号灯为红灯时,左转车辆在子调整区前停车等待;当子调整区的第一左转信号灯为绿灯时,左转车辆经过子调整区,变道行驶入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
c. 车辆在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上行驶至交叉路口20前。
d. 当交叉路口20的第三左转信号灯为红灯时,车辆在交叉路口20前停车等待;当交叉路口20的第三左转信号灯为绿灯时,车辆在交叉路口20左转行驶。
e. 当调整区的第三直行信号灯为红灯时,车辆在第二调整车道42前停车等待;当调整区的第三直行信号灯为绿灯时,车辆通过第二调整车道42后继续行驶。
在本实施例中,以90s的红绿灯循环为例,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的交通信号灯的显示情况如下:
在东西方向上:
在上行车道32和直行下行车道33上:第二直行信号灯的绿灯在0~45s亮起,第二直行信号灯的红灯在45~90s亮起;
在上行车道32和直行下行车道33上:第三左转信号灯的绿灯在0~45s亮起,第三左转信号灯的红灯在45~90 s亮起;
在子调整区上:第一直行信号灯的绿灯在0~30s亮起,第一直行信号灯的红灯在30~75s亮起,第一直行信号灯的绿灯在75~90s亮起。
在子调整区上:第一左转信号灯的绿灯在0~10s亮起,第一左转信号灯的红灯在10~85s亮起,第一左转信号灯的绿灯在85~90s亮起。
在调整区上:第三直行信号灯的红灯在0~10s亮起,第三直行信号灯的绿灯在10~85s亮起,第一左转信号灯的红灯在85~90s亮起。
在南北方向上:
在上行车道32和直行下行车道33上:第二直行信号灯的红灯在0~45s亮起,第二直行信号灯的绿灯在45~90s亮起;
在上行车道32和直行下行车道33上:第三左转信号灯的红灯在0~45s亮起,第三左转信号灯的绿灯在45~90s亮起;
在子调整区上:第一直行信号灯的红灯在0~30s亮起,第一直行信号灯的绿灯在30~75s亮起,第一直行信号灯的红灯在75~90s亮起。
在子调整区上:第一左转信号灯的红灯在0~25s亮起,第一左转信号灯的绿灯在25~40s亮起,第一左转信号灯的红灯在40~90s亮起。
在调整区上:第三直行信号灯的绿灯在0~25s亮起,第三直行信号灯的红灯在25~40s亮起,第三直行信号灯的绿灯在40~90s亮起。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平面交通系统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运输装置一侧增加了连通地面和天桥坡道。
如图5所示,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包括架设在多组道路上的多组桥梁。其中,各组桥梁将相对设置的两组道路连通,且各组桥梁的延伸方向与两组道路的延伸方向一致,各组桥梁包括两个桥梁200,且两个桥梁200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至少两个运输机构190分别设置在各桥梁200的一端,以实现地面与桥梁200之间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的运输,同时在运输装置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桥梁与地面的坡道,行人和非机动车也可以通过坡道210从地面行进到桥梁上。这样,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能够通过桥梁200在相对设置的两组道路之间穿行,避开交叉路口20,进而避免了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干扰机动车辆通行的现象,提升交叉路口20处的交通通行效率,由于坡道210的存在,在设备故障时可以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可以安全从桥梁下至地面。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至少两个运输机构能够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以将地面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桥梁上,和/或将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地面上。其中,直行下行车道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直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第四调整车道、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第二直行下行车道后行驶至该组道路上。在上述过程中,将机动车辆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分离,避免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通行造成干扰,进而提升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在交叉路口处的通行效率,防止发生交通拥堵,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处由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干扰、影响交叉路口处通行效率的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城市交通系统(未示出),包括上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且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为多个。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且多组所述道路围绕一个交叉路口(20)设置,其中,多组所述道路中的至少一组所述道路包括:
架设在所述多组道路上的多组桥梁,各组桥梁将相对设置的两组道路连通,且所述各组桥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两组道路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各组桥梁包括两个桥梁(200),且两个所述桥梁(200)分别位于所述道路的两侧;
至少两个运输机构(190),所述至少两个运输机构(190)分别设置在各所述桥梁(200)的一端,以实现地面与桥梁(200)之间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的运输;
直行下行车道(33),所述直行下行车道(33)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及与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相对于所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靠近所述道路的中央设置;
其中,所述交叉路口(20)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调整车道(44),通过所述第四调整车道(44)将与所述道路相对设置的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与所述道路的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连通,直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另一组道路的所述直行上行车道(321)、所述第四调整车道(44)、该组道路的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及所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后行驶至该组道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与所述道路的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 平行设置,且所述第四调整车道(44)与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与所述道路的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之间呈钝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的左转上行道路包括:
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与所述交叉路口(20)相距预设距离,且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位于上行车道(32)内;
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与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连通,且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设置在右转下行车道(35)与直行下行车道(33)之间;
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与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和所述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连通;
其中,左转上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及所述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后行驶至与所述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道路还包括:
调整区(40),所述调整区(40)包括子调整区,通过所述子调整区将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和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连通,所述子调整区用于将行驶在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上的所述左转上行机动车辆引导至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与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平行设置,所述调整区(40)还包括第二调整车道(42),通过所述第二调整车道(42)将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与所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连通,且所述第二调整车道(42)与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和所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之间呈钝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桥梁(200)包括:
人行道;
非机动车辆车道;与所述人行道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人行道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道路中至少一组所述道路还包括:
第一交通信号灯(71),用于指示行驶于所述子调整区的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
第二交通信号灯(72),用于指示行驶于所述交叉路口(20)的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
第五交通信号灯(75),用于指示行驶于所述直行下行车道(33)的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交通信号灯(71)包括第一直行信号灯和第一左转信号灯;
所述第二交通信号灯(72)包括第二直行信号灯和第三左转信号灯;
所述第五交通信号灯(75)包括第三直行信号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行信号灯和所述第一左转信号灯同步开启绿灯指示,所述第一左转信号灯比所述第一直行信号灯提前第一预设时间开启红灯指示;
所述第二直行信号灯比所述第一直行信号灯滞后第二预设时间开启绿灯指示,所述第二直行信号灯比所述第一直行信号灯滞后第三预设时间开启红灯指示;
所述第三直行信号灯在第一左转信号灯开启红灯指示时开启绿灯指示,在第一左转信号灯开启绿灯时开启红灯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道路中至少一组所述道路还包括:
减速指示牌,设置在所述调整区(40)的一侧,所述减速指示牌用于指示行驶于所述调整区(40)的机动车辆按照建议车速行驶。
11.一种城市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且所述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为多个。
CN201910092669.0A 2018-06-20 2019-01-30 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Pending CN1115014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2669.0A CN111501448A (zh) 2019-01-30 2019-01-30 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PCT/CN2019/091918 WO2019242651A1 (zh) 2018-06-20 2019-06-19 一种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2669.0A CN111501448A (zh) 2019-01-30 2019-01-30 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1448A true CN111501448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6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2669.0A Pending CN111501448A (zh) 2018-06-20 2019-01-30 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144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0079B1 (ja) * 2003-04-24 2004-04-19 月灘建設株式会社 道路の立体交差構造
CN201634978U (zh) * 2009-12-31 2010-11-17 余宾来 T字路口的道路立交系统
CN102747661A (zh) * 2012-07-27 2012-10-24 蒋雨良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CN202559200U (zh) * 2012-04-10 2012-11-28 徐红辉 城市道路交通优化功能系统
CN203200628U (zh) * 2013-04-28 2013-09-18 牛化会 桥面支撑带行走装置的组装式立交道路系统
CN105297566A (zh) * 2015-03-04 2016-02-03 颜子楠 一种封闭式交通路口
CN107881870A (zh) * 2017-11-13 2018-04-06 石家庄铁道大学 六车道交叉路口渠化系统
CN208594445U (zh) * 2018-06-20 2019-03-12 周立新 立体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CN110616605A (zh) * 2018-06-20 2019-12-27 周立新 立体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0079B1 (ja) * 2003-04-24 2004-04-19 月灘建設株式会社 道路の立体交差構造
CN201634978U (zh) * 2009-12-31 2010-11-17 余宾来 T字路口的道路立交系统
CN202559200U (zh) * 2012-04-10 2012-11-28 徐红辉 城市道路交通优化功能系统
CN102747661A (zh) * 2012-07-27 2012-10-24 蒋雨良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CN203200628U (zh) * 2013-04-28 2013-09-18 牛化会 桥面支撑带行走装置的组装式立交道路系统
CN105297566A (zh) * 2015-03-04 2016-02-03 颜子楠 一种封闭式交通路口
CN107881870A (zh) * 2017-11-13 2018-04-06 石家庄铁道大学 六车道交叉路口渠化系统
CN208594445U (zh) * 2018-06-20 2019-03-12 周立新 立体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CN110616605A (zh) * 2018-06-20 2019-12-27 周立新 立体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0080A (zh) 一种左转无冲突的平面道路交叉口疏导系统
KR20070106184A (ko) 차량신호시간의 효율적인 배분이 가능한 교차로 구조 및신호 제어방법
WO2011140926A1 (zh) 左行制两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US11359337B2 (en) Composite road module, unit and system
KR100748029B1 (ko) 도심 교통체증 완화를 위한 입체 교차 장치
US10465343B2 (en) Overpass structure with vertical interchange arrangement for crossroads
US5092705A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pedestrian and vehicular traffic flow
US4986692A (en) Road intersection construction for traffic control
CN111501447A (zh) 新型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GB2466279A (en) Motorway junction system
KR20010084923A (ko) 버스정류장을 포용하는 로터리형 교차로 구조
CN209686174U (zh)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CN110616603A (zh) 平面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CN103321116B (zh)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CN111501448A (zh) 新型分离式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CN112211051A (zh) 无信号灯四方可通行交叉道路系统
CN101126219A (zh) 免红绿灯十字路口道路系统
CN106223149A (zh) 一种十字路口垂直换乘立交桥
CN107119518B (zh) 一种十字路口单层无障碍全互通立交系统
KR20110116478A (ko) 신호등 없는 입체교차로의 구조
CN212152985U (zh) 一种集成式无障碍城市立交桥
CN110616606A (zh) 平面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CN110616608A (zh) 平面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KR200410588Y1 (ko) 도심 교통체증 완화를 위한 입체 교차 장치
CN110616605A (zh) 立体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