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7452B - 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墨水补充系统 - Google Patents

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墨水补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7452B
CN111497452B CN202010073279.1A CN202010073279A CN111497452B CN 111497452 B CN111497452 B CN 111497452B CN 202010073279 A CN202010073279 A CN 202010073279A CN 111497452 B CN111497452 B CN 1114974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ontainer
cover
bottom portion
contain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32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7452A (zh
Inventor
水谷忠弘
田中良一
石泽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97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7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7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7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起因于接合不良而漏出的墨水向外部流出的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墨水补充系统。墨水补充容器(31)具备:容器主体部(61),其具有构成墨水容纳室(41)的内筒部(62);内底部(64),其与内筒部(62)接合;墨水出口形成部(38),其设置于内筒部(62),并形成有墨水出口(46);以及罩(75),其具有从下方覆盖内底部(64)的外底部(76)。罩(75)由外底部(76)和与外底部(76)连结成一体的筒状的接纳壁部(93)构成,并且具有接纳经由容器主体部(61)与内底部(64)之间的接合部分从墨水容纳室(41)漏出的墨水(IK)的接纳凹部(95)。

Description

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墨水补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墨水补充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像专利文献1那样,作为容纳液体的液体容器,如下液体容器已为人所知,该液体容器在容器躯体部的底部接合有具有挠性的内底板和具有刚性的外底板,使得即使在加热液体的填充后常温冷却,也不影响容器外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昭63-21211号公报
在如专利文献1这样将内底板和外底板与容器躯体部的底部接合而构成双层底的情况下,有时在容器躯体部与内底板之间的接合部分以及在容器躯体部与外底板之间的接合部分产生接合不良。这样的接合不良不仅在接合时产生,由于液体容器的输送时、使用时的落下等也会产生。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容器能够应用于向在内部能够贮存墨水的墨罐补充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在产生了上述的接合不良的情况下墨水有可能向外部流出。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问题的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墨水容纳室,该墨水容纳室能够容纳向墨罐补充的墨水,该墨罐能够在内容部贮存所述墨水,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部,其具有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周壁;内底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部接合而形成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底壁;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部,形成有来自所述墨水容纳室内的所述墨水能够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罩,其位于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外部,具有与所述内底部对置的外底部,在将所述外底部位于所述内底部的下方的姿态设为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基准姿态时,所述罩包括所述外底部和筒状的壁部而构成,该筒状的壁部与所述外底部连结成一体且在所述基准姿态下从所述外底部向上方延伸,所述罩具有接纳经由所述容器主体部与所述内底部之间的接合部分而从所述墨水容纳室漏出的墨水的接纳凹部。
解决上述问题的墨水补充系统具备在内部能够贮存墨水的墨罐和容纳向所述墨罐补充的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所述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墨水容纳室,该墨水容纳室能够容纳向墨罐补充的墨水,该墨罐能够在内部能够贮存所述墨水,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部,其具有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周壁;内底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部接合而形成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底壁;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部,形成有来自所述墨水容纳室内的所述墨水能够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罩,其位于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外部,具有与所述内底部对置的外底部,在将所述外底部位于所述内底部的下方的姿态设为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基准姿态时,所述罩包括所述外底部和筒状的壁部而构成,该筒状的壁部与所述外底部连结成一体且在所述基准姿态下从所述外底部向上方延伸,所述罩具有接纳经由所述容器主体部与所述内底部之间的接合部分而从所述墨水容纳室漏出的墨水的接纳凹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构成墨水补充系统的墨罐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墨水补充容器的一实施方式补充墨水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省略了一部分箱体的图示的打印机的主视图。
图4是墨水补充容器的截面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墨水容器主体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下方观察墨水容器主体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4的7-7线处的截面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罩时的立体图。
图9是放大地表示罩的卡扣结合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10-10线处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容器主体部与罩之间的对位完成了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容器主体部与罩连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容纳在墨水容纳室的墨水的液量与接纳凹部的容积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4是在变形例中表示横置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IK:墨水;11:多功能设备;12:打印机;13:图像读取装置;15:操作部;16:显示部;17:操作面板;18:墨罐;18A:第一墨罐;18B:第二墨罐;19:容纳体单元;20:箱体;21:窗部;23:印刷部;24:供给部;25:墨水喷射头;26:托架;28:旋转机构;29:单元罩;30:栓塞;31:墨水补充容器;33:贮存室;34:墨水导入针;35:罐容器;35a:顶面;37:墨水容器主体;38:墨水出口形成部;39A:盖部件;41:墨水容纳室;43:颈部;44:第一外螺纹;46:墨水出口;47:阀;48:狭缝;49:大径部;50:小径部;51:第一内螺纹;52:第二外螺纹;54:侧壁;55:顶壁;61:容器主体部;62:内筒部;63:导出开口;64:内底部;65:底开口;66:外筒部;67:外筒连结部;68:罩连结部;69:台阶;70:卡合孔;71:引导槽;72:加强肋;75:罩;76:外底部;77:突起;78:罩侧壁部;79:内侧壁部;80:卡扣结合部;81:切口部;82:卡扣部;83:卡合爪;84:倾斜面;85:侧壁连结部;86:插槽部;87:凹槽部;88:通孔;89:引导突部;90:外侧壁部;91:嵌合部;92:缓冲部;93:接纳壁部;94:接纳口;95:接纳凹部;96:接纳室;100:墨水补充容器;101:容器主体部;102:第一筒部;103:第二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墨水补充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墨水补充容器用于向搭载在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的墨罐补充墨水,该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从而在介质印刷文字、图像等。墨水补充系统具备这样的墨罐和墨水补充容器。
如图1所示,多功能设备11具备打印机12和配置于打印机12上的图像读取装置13,整体上呈大致长方体状。在图1中,多功能设备11作为置于水平面上的设备,以Z轴表示铅垂方向,以X轴以及Y轴表示沿着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水平面的方向。X轴、Y轴、以及Z轴彼此正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X轴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沿着Y轴的方向称为Y方向,将沿着Z轴的方向称为Z方向。
打印机12具备操作面板17,该操作面板17具有操作部15以及显示部16。操作部15由用于进行多功能设备11的各种操作的按钮等构成。显示部16显示打印机12、多功能设备11等的信息。
打印机12设置有容纳至少一个墨罐18的容纳体单元19。墨罐18设置于打印机12的箱体20内,在箱体20形成有与各墨罐18分别对应的五个窗部21。
在箱体20内设置有:印刷部23,其使墨水附着于介质而进行印刷;以及供给部24,其具有用于向印刷部23供给贮存在墨罐18的墨水的管等。印刷部23具备:墨水喷射头25,其从喷嘴喷射墨水;以及托架26,其保持墨水喷射头25,能够以X方向为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即、墨罐18经由供给部24与墨水喷射头25连通,且贮存向墨水喷射头25供给的墨水。
印刷部23从移动的墨水喷射头25喷射墨水,在未图示的介质印刷文字、图像等。本实施方式的供给部24与墨罐18分别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但在图1中,为了图的简单化,仅图示有一个。
如图2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3借助设置在背面侧的铰链等旋转机构28而安装。图像读取装置13能够相对于打印机12开闭,在图1所示的闭位置与图2所示的开位置之间转动。若使图像读取装置13位于开位置,则容纳体单元19的单元罩29以及安装在墨罐18的栓塞30能够开闭。在向墨罐18补充墨水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使图像读取装置13、单元罩29、以及栓塞30位于开位置,将容纳有补充用的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31与墨罐18连接。即、墨水补充容器31能够向墨罐18补充墨水。
如图3所示,各墨罐18具有能够贮存墨水的贮存室33,在贮存室33分别贮存有不同种类的墨水。在墨水的种类中,存在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等颜色的墨水、颜料、染料等着色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量较多的黑色用的第一墨罐18A在操作面板17侧设置有一个,贮存量比第一墨罐18A的贮存量较少的彩色用的第二墨罐18B设置有四个。
墨罐18具有能够向贮存室33导入墨水的墨水导入针34。墨水导入针34以从构成墨罐18的罐容器35的顶面35a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墨水导入针34的内部的空间与贮存室33连通,作为能够向贮存室33导入墨水的导入流路发挥功能。栓塞30与墨水导入针34的顶端接合,从而密闭导入流路。
参照图4~图13对墨水补充容器31进行说明。在图4~图13中,以Z轴表示铅垂方向。
如图4所示,墨水补充容器31具备:墨水容器主体37,其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38,其设置于墨水容器主体37;以及盖部件39A,其安装于墨水出口形成部38。墨水补充容器31是将墨水出口形成部38以及盖部件39A位于墨水容器主体37中的铅垂方向的上端的姿态设为基准姿态的纵置型的墨水补充容器。在以下的说明中所示方向是指基准姿态下的方向。
墨水容器主体37具有能够容纳墨水IK的墨水容纳室41。墨水容器主体37具有供墨水出口形成部38安装的颈部43。颈部43在其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外螺纹44。
在墨水出口形成部38设置有墨水容纳室41内的墨水IK能够流出的墨水出口46。墨水出口形成部38具备由例如硅膜等弹性部件构成的阀47。在阀47形成有以其中心为交点并以等角度间隔相交的多个狭缝48。狭缝48既可以贯通阀47地形成,也可以从外部朝向墨水出口46形成到阀47的中途。
即使在狭缝48贯通阀47的情况下,在从外部未按压阀47的状态下,狭缝48也关闭,从而使墨水出口46密封。因此,阀47作为密封墨水出口46的密封体的一个例子发挥功能。
如图4所示,墨水出口形成部38具有:大径部49,其在安装到墨水容器主体37的情况下位于颈部43的外周侧;以及小径部50,其在与墨水容器主体37分开的位置处形成有墨水出口46。在大径部49的内周面形成有能够与第一外螺纹44螺纹结合的第一内螺纹51。通过使第一内螺纹51与第一外螺纹44螺纹结合,墨水出口形成部38安装于墨水容器主体37的顶端。在大径部49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二外螺纹52。
盖部件39A具有圆筒状的侧壁54和在侧壁54的顶端形成的圆顶状的顶壁55。在侧壁54的内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第二内螺纹。通过使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52螺纹结合,盖部件39A安装于墨水出口形成部38。即、盖部件39A一边旋转一边向安装方向移动,从而安装于墨水出口形成部38。安装方向是基准姿态下的铅垂方向、且是墨水出口形成部38延伸的方向、墨水出口46开口的方向。若盖部件39A安装于墨水出口形成部38,则在墨水出口形成部38形成的墨水出口46被盖部件39A覆盖,并且相对于外部被遮蔽。
如图4所示,墨水容器主体37具备容器主体部61、内底部64、以及罩75。容器主体部61是具有上述的颈部43和形成容纳墨水IK的墨水容纳室41的周壁的部分的部件。内底部64是与容器主体部61接合而形成墨水容纳室41的底壁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内底部64既可以由具有挠性的膜构成,也可以由具有刚性的板构成。罩75是与容器主体部61连结而从下方覆盖内底部64的部件。
容器主体部61具有:内筒部62,其形成墨水容纳室41的周壁;外筒部66,其从外侧包围内筒部62的一部分;以及外筒连结部67,其将外筒部66的上端与内筒部62连结成一体。容器主体部61也可以通过使用了例如具有能够目视确认容纳在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透明度的材料的注塑成型法制作。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内筒部62呈在Z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内筒部62的上端部具有上述的颈部43,并且,具有向在墨水出口形成部38形成的墨水出口46导出墨水IK的导出开口63。内筒部62的下端具有被内底部64堵塞的底开口65。
内底部64通过堵塞内筒部62的底开口65而形成墨水容纳室41的底壁。内底部64例如通过熔接、粘接等接合法与内筒部62的下端接合。内底部64若具有挠性,则能够应对随着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墨水IK、空气的体积变化。内底部64也可以由具有透明度的材料制作,以便能够目视确认容纳在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
外筒部66呈具有四个平板状的外筒侧壁部而在Z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筒状。外筒部66的上端借助外筒连结部67与内筒部62的上端部的根部部分连结成一体。在外筒部66的下端部,在外筒部66的整周上形成有供75罩连结的罩连结部68。罩连结部68位于比内筒部62的底开口65靠上方的位置,且朝向下方延伸。罩连结部68是壁厚比外筒部66的其他部位的壁厚小的薄壁部,在外筒部66的外周面形成有像将外筒部66的下端部的一部分切除那样的台阶69。
在罩连结部68形成有供罩75卡合的卡合孔70,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四个卡合孔70。卡合孔70形成于构成外筒部66的四个外筒侧壁部中的一个外筒侧壁部和位于该一个外筒侧壁部的相反侧的外筒侧壁部。卡合孔70在这两个外筒侧壁部分别形成于外筒部66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分。
在罩连结部68形成有在向容器主体部61安装罩75之际使容器主体部61的方向与罩75的方向对准的引导槽71。引导槽71形成于构成外筒部66的四个外筒侧壁部中的未形成卡合孔70的一对外筒侧壁部的其中一方。
如图4以及图7所示,容器主体部61具有将内筒部62、外筒部66、以及外筒连结部67连结成一体的加强肋72。容器主体部61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四个加强肋72。各加强肋72位于比罩连结部68靠上方的位置,形成为在Z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多个加强肋72以将各外筒侧壁部与内筒部62连结成一体的方式在内筒部62的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设置。各加强肋72与相对于相邻的外筒侧壁部所成的角部分开的部分且外筒部66的周向上的外筒侧壁部的中央部分连结成一体。另外,各加强肋72以将平板状的外筒侧壁部分别以最短距离与圆筒状的内筒部62相连的方式设置。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罩75具有:外底部76,其作为基准姿态下的墨水补充容器31的底部而发挥功能;以及罩侧壁部78,其与外底部76连结成一体。外底部76形成为在容器主体部61的罩连结部68的下方配置有周缘部的矩形板状。外底部76具有在罩75与容器主体部61连结的状态下与内底部64对置而从下方覆盖该内底部64的部分。外底部76在与内底部64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的各角部具有半球状的突起77。罩75也可以通过例如使用了具有能够目视确认容纳在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透明度的材料的注塑成型法制作。
罩侧壁部78从外底部76的周缘部向上方延伸。罩侧壁部78与容器主体部61的罩连结部68连结。罩侧壁部78具有双层壁构造。罩侧壁部78具有内侧壁部79和外侧壁部90。内侧壁部79的基端位于外底部76的周缘。外侧壁部90从外侧包围内侧壁部79。如图8所示,内侧壁部79与外侧壁部90由侧壁连结部85连结。内侧壁部79、外侧壁部90、以及侧壁连结部85也可以一体成型。
如图8所示,内侧壁部79整体上呈矩形筒状。内侧壁部79具有从外筒部66的内侧分别与在罩连结部68形成的多个卡合孔70卡扣接合的卡扣结合部80。卡扣结合部80是将罩75与容器主体部61连结的主体连结部。
如图9所示,卡扣结合部80分别具有:卡扣部82,其位于在内侧壁部79形成的一对切口部81之间;卡合爪83,其形成于卡扣部82的顶端部而朝向外侧壁部90突出。卡合爪83具有越是卡扣部82的基端侧的部位、与外侧壁部90之间的间隔越小的倾斜面84。
如图8~图10所示,侧壁连结部85将内侧壁部79的靠上端的部位与外侧壁部90的靠上端的部位连结成一体。侧壁连结部85位于比卡扣结合部80靠外底部76侧的位置,沿着罩侧壁部78的周向在罩侧壁部78的整周上断续地设置。侧壁连结部85以内侧壁部79与外侧壁部90之间的间隔比容器主体部61的罩连结部68的壁厚稍大的方式将内侧壁部79与外侧壁部90连结成一体。由此,在罩侧壁部78上,在遍布罩侧壁部78的整周上,由内侧壁部79、外侧壁部90、以及侧壁连结部85形成插槽部86,在连结容器主体部61和罩75之际,该插槽部86供容器主体部61的罩连结部68插入。插槽部86构成为能够容纳外筒部66的罩连结部68的大小。另外,在罩侧壁部78,相对于侧壁连结部85的插槽部86的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比插槽部86深的凹槽部87。如图9所示,在侧壁连结部85上,在卡扣结合部80的卡合爪83的下方形成有通孔88。如图8所示,在侧壁连结部85形成有与在容器主体部61的罩连结部68形成的引导槽71接合的引导突部89。
如图8以及图10所示,外侧壁部90呈矩形筒状,且位于离开内侧壁部79仅侧壁连结部85的量的位置处。外侧壁部90具有比在容器主体部61的外筒部66中罩连结部68所具有的壁厚稍小的壁厚,在将罩75与容器主体部61连结的状态下,以罩75的外周面与容器主体部61的外筒部66的外周面构成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外侧壁部90具有嵌合部91,该嵌合部91是构成插槽部86的部分,且是从相对于侧壁连结部85的连结部分朝向上方延伸的部分。嵌合部91是在将罩75与容器主体部61连结之际向外筒部66的台阶69嵌入的部分。嵌合部91作为在将罩75与容器主体部61连结的状态下遮盖卡合孔70与卡扣结合部80之间的卡合部分的遮挡部而发挥功能。另外,外侧壁部90具有缓冲部92,该缓冲部92是构成凹槽部87的部分,且是从相对于侧壁连结部85的连结部分朝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在墨水补充容器31从缓冲部92落下时,缓冲部92发生挠曲,从而使作用于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部分的机械负荷缓和。
如图10所示,在上述的结构的罩75中,由外底部76和作为内侧壁部79中的位于比切口部81靠下方的位置的筒状的壁部的接纳壁部93形成在上端具有接纳口94的有底容器状的接纳凹部95。接纳凹部95形成接纳经由内筒部62与内底部64之间的接合部分从墨水容纳室41漏出的墨水IK的接纳室96。接纳室96是在图10中带点的部分。
接纳凹部95是在所接纳的墨水IK溢出的情况下允许墨水IK向外部的流出的部分。在墨水补充容器31中,从内侧壁部79的内侧流入到切口部81的墨水IK经由在侧壁连结部85形成的通孔88向外部流出。因此,构成接纳凹部95的筒状的壁部设定于作为比切口部81靠下方的部分的接纳壁部93。此外,在通孔88未形成于侧壁连结部85的情况下,构成接纳凹部95的筒状的壁部由上述的接纳壁部93、侧壁连结部85、以及外侧壁部90的嵌合部91构成。
如图4所示,接纳凹部95构成为接纳口94位于比内底部64靠上方的位置。即、接纳凹部95构成为形成墨水容纳室41的周壁的内筒部62的下端位于接纳室96内。接纳凹部95的容积、即接纳室96的容积设定成容纳于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液量以上。换言之,容纳于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液量设定成接纳凹部95的容积以下。收纳凹部95构成为接纳口94位于比墨水IK的液面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上述的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在内底部64与容器主体部61的内筒部62的下端接合后进行。在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之际,基于在容器主体部61形成的卡合孔70和引导槽71、以及在罩75形成的卡扣结合部80和引导突部89、它们的位置关系而进行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对位。并且,容器主体部61的罩连结部68被插入罩75的插槽部86。由于倾斜面84被按压于插入到插槽部86的罩连结部68,卡扣结合部80向罩75的内侧挠曲之后,卡合爪83与卡合孔70卡扣接合。另外,外侧壁部90的嵌合部91与外筒部66的台阶69嵌合,外侧壁部90的外周面与外筒部66的外周面构成同一平面。由此,墨水补充容器31的外观设计性提高。若全部的卡扣结合部80与卡合孔70卡扣结合,则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操作完成。
此外,只要在内底部64与容器主体部61接合着的状态下进行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即可。因此,既可以在除了罩75以外的全部部件与容器主体部61连结的状态下进行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也可以在仅内底部64与容器主体部61接合的状态进行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另外,墨水IK向墨水容纳室41的注入只要在墨水IK未从墨水容纳室41漏出的状态下进行即可,既可以在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操作前进行,也可以在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操作后进行。
这样结构的墨水补充容器31在拆掉了盖部件39A之后,在墨水出口46插入墨罐18的墨水导入针34,从而阀47开阀。由此,墨水补充容器31与墨罐18连接,墨水容纳室41内的墨水IK经由墨水出口46向墨罐18补充。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1)墨水补充容器31的墨水容器主体37具备:容器主体部61,其具有墨水容纳室41的周壁;内底部64,其与容器主体部61接合而形成墨水容纳室41的底壁;以及罩75,其具有在基准姿态下从下方覆盖内底部64的外底部76。罩75具有由与外底部76和外底部76连结成一体而向上方延伸的筒状的接纳壁部93构成的接纳凹部95。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例如容器主体部61与内底部64之间的接合部分产生接合不良而墨水容纳室41内的墨水IK经由底开口65漏出,由于罩75的外底部76与接纳壁部93连结成一体,因此,墨水IK也不会从此处进一步泄漏,能够利用接纳凹部95接纳该墨水IK。换言之,由于外底部76与接纳壁部93连结成一体,因此,也不会在外底部76与接纳壁部93之间的连结部分产生接合不良。因此,能够抑制利用接纳凹部95接纳到的墨水IK流出到墨水补充容器31的外部。即、根据墨水补充容器31,即使墨水容纳室41内的墨水IK经由容器主体部61与内底部64之间的接合部分漏出,也能够抑制漏出的该墨水IK向外部流出。
(2)接纳凹部95的容积设定为容纳于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液量以上。例如,如图13所示,若将接纳凹部95的容积设为A、将墨水IK的全液量设为B,则A>B成立。另外,墨水容纳室41的一部分位于接纳凹部95内,因此,若将位于接纳凹部95内的墨水IK的液量设为B1、将位于接纳凹部95外的墨水IK的液量设为B2、将接纳凹部95中的除了墨水IK以外的部分的容积设为C,则A=B1+C以及B=B1+B2成立。另外,A>B,因此,B1+C>B1+B2、即C>B2成立。
若在这样结构的墨水补充容器31中墨水IK从墨水容纳室41漏出,则墨水IK向接纳凹部95流入,直到墨水容纳室41的液面与接纳凹部95的液面处于相同的高度为止。此时,至少B2的量的墨水IK从墨水容纳室41向接纳凹部95流入。对于容积,在B2的量的墨水IK向容积C的部分流入的情况下,根据C>B2,接纳凹部95的液面比墨水容纳室41的液面低。因此,比B2多的墨水IK从墨水容纳室41向接纳凹部95流入,墨水IK的液面相对于B1与B2的边界部分降低。即、接纳凹部95设定成容纳于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液量以上,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墨水容纳室41漏出的墨水IK向外部流出。
(3)在接纳凹部95的上端形成的接纳口94位于比内底部64靠上方的位置。即、接纳凹部95从外侧包围内筒部62的一部分,内筒部62与内底部64之间的接合部分位于接纳室96内。
根据这样的结构,起因于内筒部62与内底部64之间的接合不良的墨水IK的漏出在接纳室96内产生。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利用接纳凹部95接纳起因于该接合不良而漏出的墨水IK。另外,由于墨水容纳室41的一部分位于接纳凹部95的内部,因此,能够确保接纳凹部95的容积,同时谋求墨水补充容器31的小型化。
(4)在墨水补充容器31的基准姿态下,位于接纳凹部95的上端的接纳口94位于比容纳在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液面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需要在确保接纳凹部95的容积的基础上,使外底部76以及接纳壁部93向外底部76的面方向扩展。由此,墨水补充容器31的外底部76变大,能够使墨水补充容器31的基准姿态稳定。另外,在容器主体部61具有能够目视确认容纳在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透明度的情况下,能够目视确认容纳在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液面。而且,在容器主体部61具有透明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在其表面设置有刻度,具体地知晓墨水余量的方式构成。
(5)容器主体部61具有能够目视确认容纳在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透明度,从而能够基于墨水容纳室41内的墨水IK的液量、液面的位置确认墨水IK是否从墨水容纳室41漏出。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墨水IK的漏出的有无而使用墨水补充容器31。
(6)罩75具有能够目视确认墨水补充容器31内的墨水IK的透明度,从而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墨水IK是否从墨水容纳室41向接纳凹部95漏出。因此,确认到墨水IK的漏出的使用者能够以墨水IK不从接纳凹部95溢出的方式使用墨水补充容器31。
(7)在墨水IK的液面位于比接纳口94靠上方的位置、且容器主体部61以及罩75具有半透明的透明度的情况下,墨水容纳室41内的墨水IK的一部分被仅透过容器主体部61目视确认,其他部分被透过容器主体部61以及罩75目视确认。因此,墨水补充容器31被目视确认为似乎在墨水容纳室41容纳有双色的墨水IK。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墨水补充容器31的外观设计性。
(8)容器主体部61在外筒部66具有罩连结部68,该外筒部66借助外筒连结部67与内筒部62连结成一体而从外侧包围内筒部62的一部分。另外,罩75在与外底部76连结成一体的罩侧壁部78具有作为主体连结部的卡扣结合部80。即、罩75借助外筒部66以及外筒连结部67支撑于形成墨水容纳室41的周壁的内筒部62。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在落下时等作用于罩75的冲击直接作用于内筒部62,能够抑制由该冲击导致的内筒部62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起因于作用于罩75的冲击而在内筒部62与内底部64之间的接合部分产生接合不良。
(9)在罩75与容器主体部61连结的状态下,容器主体部61的罩连结部68插入罩侧壁部78的插槽部86。根据这样的结构,罩75的一部分位于罩连结部68的内侧以及外侧这双方,因此,能够提高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部分的机械强度。
(10)在墨水补充容器31的落下时等的情况下,基于容纳在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惯性的惯性力作用于内筒部62,内筒部62有时以外筒连结部67的连结部分为支点挠曲。由于内筒部62的挠曲对内筒部62与内底部64之间的接合部分施加机械负荷,因此,成为使该接合部分产生接合不良产生的原因之一。
这一点,容器主体部61具有多个加强肋72,该多个加强肋72将内筒部62、外筒部66、以及外筒连结部67连结成一体,而使容器主体部61、进而墨水补充容器31的机械强度提高。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基于上述的惯性力的内筒部62的挠曲,难以在内筒部62与内底部64之间的接合部分产生接合不良。
(11)在容器主体部61的外筒部66呈圆筒状的情况下,若墨水补充容器31从加强肋72相对于外筒部66的连结部分落下,则随着落下而产生的冲击经由加强肋72集中地作用于内筒部62。另外,即使外筒部66呈矩形筒状,加强肋72也与相邻的外筒侧壁部所成的角部连结,并且,若墨水补充容器31从该角部落下,则随着落下而产生的冲击经由加强肋72集中地作用于内筒部62。
这一点,容器主体部61的外筒部66形成为具有平板状的外侧侧壁部的矩形筒状,且在与相邻的外筒侧壁部所成的角部分开的位置设置有各加强肋72。因此,在墨水补充容器31落下的情况下,能够使随着其落下而产生的冲击有效地分散。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落下时的冲击经由加强肋72集中地作用于内筒部62。
(12)各加强肋72以将外筒侧壁部分别以最短距离与圆筒状的内筒部62相连的方式与外筒部66的周向上的各外筒侧壁部的中央部分连结成一体。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容器主体部61的机械强度,同时减少容器主体部61的材料量。
(13)罩75的罩侧壁部78具有双层壁构造,该双层壁构造具有内侧壁部79和外侧壁部9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罩75本身的机械强度。
(14)在罩75中,卡扣结合部80形成于由外侧壁部90从外侧包围的内侧壁部79。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例如单独操作罩75等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外侧壁部90保护卡扣结合部80。
(15)在罩75中,侧壁连结部85连结内侧壁部79以及外侧壁部90的靠上端的部位、即靠作为主体连结部的卡扣结合部80的部位。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卡扣结合部80的卡扣部82构成得较短,能够提高卡扣结合部80本身的机械强度,进而提高容器主体部61与罩75之间的连结部分的机械强度。
(16)容器主体部61具有:内筒部62;外筒部66,其从外侧包围内筒部62的一部分;以及外筒连结部67,其将外筒部66的上端与内筒部62连结成一体。因此,即使墨水IK位于接纳凹部95内的墨水补充容器31颠倒,也能够使接纳凹部95内的墨水IK向由内筒部62、外筒部66、以及外筒连结部67包围的区域流入。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墨水容纳室41漏出的墨水IK向外部流出。通过使由内筒部62、外筒部66、以及外筒连结部67包围的区域的容积比接纳凹部95的容积大,这样的效果变得更显著。
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这样变更而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于在技术上并不矛盾的范围内彼此组合而实施。
容器主体部61以及罩75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由具有无法目视确认墨水补充容器31内的墨水IK的透明度的材料形成。
也可以是,在墨水补充容器31处于基准姿态时,在接纳凹部95的上端形成的接纳口94位于与容纳在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的液面相同的位置、或者位于比液面靠上方的位置。
在墨水补充容器31中,也可以是,以内底部64位于接纳凹部95的外部的方式内底部64位于比接纳凹部95的接纳口94靠上方的位置。此外,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从内筒部62的Z方向观察墨水补充容器31时,内筒部62的底开口65位于接纳壁部93的接纳口94的内侧。
接纳凹部95的容积也可以小于容纳在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液量。
墨水补充容器31并不限于纵置型的墨水补充容器,也可以是在基准姿态下墨水容纳室41的长度方向设定成与铅垂方向相交的方向的横置型的墨水补充容器。参照图14而对这样的横置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图14中,以Z轴表示铅垂方向。针对横置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一个例子,详细地说明与上述的墨水补充容器31不同的结构,对于与墨水补充容器31同样的结构,通过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在作为横置型的墨水补充容器的一个例子的墨水补充容器100中,容器主体部101具有连结成一体的第一筒部102和第二筒部103,墨水容纳室41的周壁由这些第一筒部102以及第二筒部103形成。第一筒部102在一端形成有导出开口63,另一端封闭。第二筒部103同第一筒部10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部分连结成一体,具有与第一筒部102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底开口65。容器主体部101具有以包围第二筒部103的方式与第一筒部102连结成一体的罩连结部68。
罩75也可以是内侧壁部79和外侧壁部90与外底部76连结成一体的结构。即、罩75也可以是外侧壁部90与外底部76的周缘部连结成一体、内侧壁部79与比外底部76的周缘部靠内侧的部分连结成一体的结构。
罩75的作为主体连结部的卡扣结合部80也可以形成于外侧壁部90。
罩75也可以内侧壁部79和外侧壁部90与外底部76连结成一体,且作为主体连结部的卡扣结合部80形成于外侧壁部90。根据这样的结构,提高针对内侧壁部79的形成位置的自由度,因此,例如,能够以从外底部76朝向容器主体部61的内筒部62与外筒部66之间的空间延伸的方式构成内侧壁部79。由此,能够由外底部76和内侧壁部79构成第一接纳凹部,由外底部76、内侧壁部79、以及外侧壁部90构成接纳从第一接纳凹部溢出的墨水IK的第二接纳凹部。该第二接纳凹部的容积设定成容纳于墨水容纳室41的墨水IK的液量以上。
罩75也可以在内侧壁部79与比外底部76的周缘部靠内侧的部分连结成一体的结构中在外底部76的周缘部设置有卡扣结合部80等的主体连结部。
罩侧壁部78并不限于具有内侧壁部79和外侧壁部90由侧壁连结部85连结成一体的双层筒构造。例如,罩侧壁部78也可以由呈筒状的一个侧壁部和在该侧壁部的上端形成的主体连结部构成。在这样的结构中,该一个侧壁部作为接纳壁部发挥功能。
容器主体部61只要具有形成墨水容纳室41的周壁的部分即可。因此,容器主体部61也可以不具有加强肋72。另外,在容器主体部61中,内筒部62并不限于构成墨水容纳室41的部分呈圆筒状,也可以呈多边形筒状。另外,外筒部66并不限于呈矩形筒状,既可以呈圆筒状,也可以呈多边形筒状。另外,容器主体部61并不限于具有内筒部62和外筒部66的双层筒形状,例如,也可以由内筒部62和在内筒部62的外周面形成的罩连结部68构成。
容器主体部61和罩75并不限于通过卡扣接合连结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罩连结部68插入到插槽部86的状态下通过粘接法等连结。
记载能够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把握的技术思想。
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墨水容纳室,该墨水容纳室能够容纳向墨罐补充的墨水,该墨罐在内部能够贮存所述墨水,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部,其具有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周壁;内底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部接合而形成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底壁;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部,形成有来自所述墨水容纳室内的所述墨水能够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罩,其位于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外部,具有与所述内底部对置的外底部,在将所述外底部位于所述内底部的下方的姿态设为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基准姿态时,所述罩包括所述外底部和筒状的壁部而构成,该筒状的壁部与所述外底部连结成一体且在所述基准姿态下从所述外底部向上方延伸,所述罩具有接纳经由所述容器主体部与所述内底部之间的接合部分而从所述墨水容纳室漏出的墨水的接纳凹部。
根据上述结构的墨水补充容器,即使由于例如容器主体部与内底部之间的接合不良而墨水容纳室内的墨水漏出,也能够利用接纳凹部接纳该墨水。另外,由于外底部与筒状的壁部连结成一体,因此,在外底部与筒状的壁部之间的连结部分也不会产生接合不良。因此,能够抑制由接纳凹部所接纳到的墨水向墨水补充容器的外部流出。即、根据上述结构的墨水补充容器,即使墨水容纳室内的墨水经由容器主体部与内底部之间的接合部分漏出,也能够抑制漏出的该墨水向外部流出。
在墨水补充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接纳凹部的容积是容纳在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墨水的液量以上。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接纳凹部接纳容纳在墨水容纳室的全部的墨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墨水容纳室漏出的墨水向外部流出。
在墨水补充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内底部位于所述接纳凹部的内侧。
根据上述结构,经由容器主体部与内底部之间的接合部分的墨水的漏出产生在接纳凹部的内侧。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利用接纳凹部接纳从墨水容纳室漏出的墨水。另外,由于墨水容纳室的一部分位于接纳凹部的内部,因此,能够确保接纳凹部的容积,同时谋求墨水补充容器的小型化。
在墨水补充容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基准姿态下,所述接纳凹部的上端位于比容纳在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墨水的液面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确保接纳凹部的容积的基础上,接纳凹部在外底部的面方向上变大,因此,能够使墨水补充容器的基准姿态稳定。
在墨水补充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容器主体部以及所述罩具有能够目视确认所述墨水补充容器内的墨水的透明度。
根据上述结构,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墨水向接纳凹部的漏出。因此,使用者能够以在确认了墨水向接纳凹部的漏出的情况下墨水部不从接纳凹部溢出的方式使用墨水补充容器。另外,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墨水补充容器中的墨水余量的确认。
墨水补充系统具备在内部能够贮存墨水的墨罐和容纳向所述墨罐补充的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其中,所述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墨水容纳室,该墨水容纳室能够容纳向墨罐补充的墨水,该墨罐在内部能够贮存墨水,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部,其具有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周壁;内底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部接合而形成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底壁;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部,形成有来自所述墨水容纳室内的所述墨水能够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罩,其位于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外部,具有与所述内底部对置的外底部,在将所述外底部位于所述内底部的下方的姿态设为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基准姿态时,所述罩包括所述外底部和筒状的壁部而构成,该筒状的壁部与所述外底部连结成一体且在所述基准姿态下从所述外底部向上方延伸,所述罩具有接纳经由所述容器主体部与所述内底部之间的接合部分从所述墨水容纳室漏出的墨水的接纳凹部。根据上述结构的墨水补充系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墨水补充容器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具备墨水容纳室,该墨水容纳室能够容纳向墨罐补充的墨水,该墨罐在内部能够贮存所述墨水,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容器主体部,其具有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周壁;
内底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部接合而形成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底壁;
墨水出口形成部,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部,形成有来自所述墨水容纳室内的所述墨水能够流出的墨水出口;以及
罩,其位于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外部,具有与所述内底部对置的外底部,
在将所述外底部位于所述内底部的下方的姿态设为所述墨水补充容器的基准姿态时,
所述罩包括所述外底部和筒状的壁部而构成,该筒状的壁部与所述外底部连结成一体且在所述基准姿态下从所述外底部向上方延伸,所述罩具有接纳经由所述容器主体部与所述内底部之间的接合部分而从所述墨水容纳室漏出的墨水的接纳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纳凹部的容积是容纳在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墨水的液量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底部位于所述接纳凹部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准姿态下,所述接纳凹部的上端位于比容纳在所述墨水容纳室的墨水的液面靠下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部以及所述罩具有能够目视确认所述墨水补充容器内的墨水的透明度。
6.一种墨水补充系统,其具备在内部能够贮存墨水的墨罐和容纳向所述墨罐补充的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所述墨水补充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墨水补充容器是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
CN202010073279.1A 2019-01-30 2020-01-22 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墨水补充系统 Active CN111497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4263 2019-01-30
JP2019014263A JP7247606B2 (ja) 2019-01-30 2019-01-30 インク補給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7452A CN111497452A (zh) 2020-08-07
CN111497452B true CN111497452B (zh) 2022-10-14

Family

ID=71733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3279.1A Active CN111497452B (zh) 2019-01-30 2020-01-22 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墨水补充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5879B2 (zh)
JP (1) JP7247606B2 (zh)
CN (1) CN11149745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211U (zh) * 1986-10-09 1988-02-12
US6164765A (en) * 1993-01-01 2000-1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refilling container and ink refilling method using same
CN1795103A (zh) * 2003-04-17 2006-06-28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贮存印刷头的墨盒和向该墨盒补充墨水的站
CN103884851A (zh) * 2012-12-20 2014-06-25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散装液体和/或固体的系统
CN107107621A (zh) * 2015-04-21 2017-08-2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墨水罐
CN107428171A (zh) * 2015-03-30 2017-1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8656753A (zh) * 2017-03-27 2018-10-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给辅助装置以及墨水补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33108B2 (en) * 2002-01-31 2004-05-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L.P. Spill resistant spittoon for printer service stations
JP6443680B2 (ja) 2015-03-31 2018-1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ボトル及びインクタンクとインクボトルとのセット
JP6907559B2 (ja) 2017-01-26 2021-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ボトル
US10479093B2 (en) * 2017-12-25 2019-11-19 Roland Dg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JP2020116627A (ja) 2019-01-28 2020-08-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成形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部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211U (zh) * 1986-10-09 1988-02-12
US6164765A (en) * 1993-01-01 2000-1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refilling container and ink refilling method using same
CN1795103A (zh) * 2003-04-17 2006-06-28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贮存印刷头的墨盒和向该墨盒补充墨水的站
CN103884851A (zh) * 2012-12-20 2014-06-25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散装液体和/或固体的系统
CN107428171A (zh) * 2015-03-30 2017-1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7107621A (zh) * 2015-04-21 2017-08-2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墨水罐
CN108656753A (zh) * 2017-03-27 2018-10-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给辅助装置以及墨水补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7452A (zh) 2020-08-07
US11065879B2 (en) 2021-07-20
JP7247606B2 (ja) 2023-03-29
JP2020121750A (ja) 2020-08-13
US20200238715A1 (en) 2020-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2063B1 (ko) 잉크 보급 용기, 잉크 보급 시스템 및 잉크 보급용 어댑터
JP6992307B2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TWI471178B (zh) 液體注入容器
US8011768B2 (en) Ink tank
JP6264328B2 (ja) 液体補充容器
US9039153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KR20190016018A (ko) 잉크 보급 용기, 잉크 보급 시스템 및 잉크 보급용 어댑터
JP5862812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11497452B (zh) 墨水补充容器以及墨水补充系统
CN113942309B (zh) 液体储存容器
JP2007283517A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14475002A (zh) 墨水补充容器
CN211808456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107031193B (zh) 液体收容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15590273U (zh) 墨水瓶及打印机
CN211617053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JP2022018869A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14771105B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墨罐及注墨系统
US20230136126A1 (en) Ink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CN113942311B (zh) 液体储存容器
US20240123734A1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2022057512A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2020189454A (ja) 印刷用液体容器、システム、及びキャ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