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4764A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4764A
CN111474764A CN202010514546.4A CN202010514546A CN111474764A CN 111474764 A CN111474764 A CN 111474764A CN 202010514546 A CN202010514546 A CN 202010514546A CN 111474764 A CN111474764 A CN 111474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rystal display
retarder
retar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45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45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4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4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4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层,液晶层位于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第一偏光片,位于彩膜基板远离阵列基板一侧;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第一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第二偏光片,位于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一侧;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位于彩膜基板与液晶层之间;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位于第一偏光片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第一延迟片满足:NY=NZ,NX不等于NY;第二延迟片满足:NX=NY,NX不等于NZ;其中,NX、NY和NZ分别为延迟片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折射率,延迟片包括第一延迟片和第二延迟片。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以避免暗态漏光。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等方面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而显示器作为信息交换和传递的主要载体和物质基础,现已成为众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目前,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要求液晶显示面板对于外界环境光的整体反射率小于1%。降低反射率是液晶显示面板的重要的技术开发方向。为了降低液晶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通常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设置一个四分之一波片,外界环境光透过上偏光片后形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后变为圆偏振光,经四分之一波片下方界面反射后,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被液晶显示面板反射的外界环境光无法出射到液晶显示面板外,从而实现了超低反射率。但是,现有可以实现超低反射率的液晶显示面板存在暗态漏光的情况,此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以避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的暗态漏光。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
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
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一侧;
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所述第一延迟片满足:NY=NZ,NX不等于NY;所述第二延迟片满足:NX=NY,NX不等于NZ;其中,NX、NY和NZ分别为延迟片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折射率,所述延迟片包括所述第一延迟片和所述第二延迟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设置于车辆中,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第一延迟片和第二延迟片均位于第一偏光片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第一延迟片是A膜,第二延迟片是C膜。在倾斜方向的观察下,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不再正交,可以通过第一延迟片和第二延迟片的组合来校正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不再正交导致的偏振态变化,使得投射至第一偏光片的光线的偏振态接近于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所对应的偏振态,以使第一偏光片在暗态时可以几乎完全吸收掉背光模组发射的光线,以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设计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延迟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邦加球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
图6为现有设计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超低反射率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除了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设置一个四分之一波片外,为了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通常还需要设置另一四分之一波片。经研究发现,这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在垂直方向观察下正交(即相互垂直),在倾斜方向的观察下,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不再正交,由此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
图1为现有设计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参考图1,现有设计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比较严重,尤其对于方位角45°、方位角225°、方位角135°和方位角315°的视点处暗态漏光比较严重,对于视角大于25°的视点处暗态漏光比较严重。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0’代表的是0°,类似的,45’代表的是45°,依次类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延迟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彩膜基板20以及液晶层30,液晶层30位于阵列基板10与彩膜基板20之间。阵列基板10可以为柔性基板或者刚性基板,彩膜基板可以为柔性基板或者刚性基板。液晶层30中可以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其中,液晶分子可以采用正性液晶分子或者负性液晶分子。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偏光片25、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第二偏光片15、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8、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23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24。第一偏光片25位于彩膜基板20远离阵列基板10一侧。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位于第一偏光片25与彩膜基板20之间。第二偏光片15位于阵列基板10远离彩膜基板20一侧。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8位于彩膜基板20与液晶层30之间。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23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24位于第一偏光片25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之间。第一延迟片23满足:NY=NZ,NX不等于NY,也就是说,第一延迟片23是A膜。第二延迟片24满足:NX=NY,NX不等于NZ,也就是说,第二延迟片24是C膜。其中,NX、NY和NZ分别为延迟片RF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折射率,延迟片RF包括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X方向和Y方向可以平行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Z方向可以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
图4为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邦加球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4,在视角45°、方位角135°时,斜视角观察液晶显示面板,黑画面下(即暗态)背光模组(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线穿过第二偏光片15后,偏振状态在邦加球上的start(即点1)位置,在没有加入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时,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对应于邦加球图中点21)后,就是即将要经过第一偏光片25的偏振状态,此时离goal的位置还非常远,漏光严重,视野角特性差。在加入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后,经过第一延迟片23后,使点21在邦加球中绕轴OT’转动,使点21转动至点22。经过第二延迟片24后,使点22在邦加球中绕轴OS1’转动,使点22动至点23,即邦加球中的goal位置,黑态漏光大幅度降低,视野角特性提升。参考图4,轴OS1、轴OS2和轴OS3相互垂直,轴OS1’与轴OS1反向,轴OS2’与轴OS2反向,轴OS3’与轴OS3反向。第一偏光片25在邦加球中的偏振态对应于点T’,第二偏光片15在邦加球中的偏振态对应于点B’。
图5为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参考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最大值由现有技术中的“0.030”降低至“0.0076”,暗态漏光得以改善,且方位角45°、方位角225°、方位角135°和方位角315°的暗态漏光得到极大的改善。方位角45°、方位角225°、方位角135°和方位角315°下,各种视角(0-90°)下暗态漏光都比较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23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24,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均位于第一偏光片25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之间。第一延迟片23是A膜,第二延迟片24是C膜。在倾斜方向的观察下,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不再正交,可以通过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的组合来校正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不再正交导致的偏振态变化,使得投射至第一偏光片25的光线的偏振态接近于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所对应的偏振态,以使第一偏光片25在暗态时可以几乎完全吸收掉背光模组发射的光线,以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
图6为现有设计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参考图6,现有设计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有待进一步改善,尤其对于方位角45°、方位角225°、方位角135°和方位角315°的视点处较低,对于视角大于25°的视点处较低。图7为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参考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得到提升,且方位角45°、方位角225°、方位角135°和方位角315°的对比度得到极大的提升。方位角45°、方位角225°、方位角135°和方位角315°下,各种视角(0°-90°)下对比度都比较高。进一步参考图7,在视角25°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补偿系数均大于0.5,补偿系数指为当前倾斜角度下的对比度与正视角下对比度的比值,其中,正视角的倾斜角为0°。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时,不仅可以实现超低反射率,解决了暗态漏光的问题,还带了提高对比度的意料之外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尤其对于方位角45°、方位角225°、方位角135°和方位角315°的对比度得到极大的提升,尤其适用于车载显示等需要以接近方位角45°、方位角225°、方位角135°或者方位角315°观察液晶显示面板的场景。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延迟片RF沿Z方向的垂直方向延迟量Re满足:
Re=(NX-NY)×d;
延迟片RF沿视线方向的倾斜方向延迟量Rth满足:
Figure BDA0002529469570000071
其中,d为延迟片RF沿Z方向的厚度,视线方向与Z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垂直方向延迟量Re代表了正视角下延迟片RF的延迟量,倾斜方向延迟量Rth代表了倾斜视角下延迟片RF的延迟量。第一延迟片23的垂直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42.432nm且小于或者等于63.648nm。第一延迟片23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21.216nm且小于或者等于31.824nm。即,第一延迟片23满足:42.432nm≤Re≤63.648nm,21.216nm≤Rth≤31.824nm。需要说明的是,延迟片RF的延迟量不同,则延迟片RF对投射其上的光线的偏振态的改变不同,现有的设计中,仅仅关心延迟片RF在正视角(即视角为0°)下的延迟量,以正视角下的延迟量来表述延迟片RF的延迟性能。但是经研究发现,正视角下的延迟量仅适用于正视角观看的情况,在倾斜视角下观看液晶显示面板时,正视角下的延迟量出现偏差,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延迟片RF沿视线方向的倾斜方向延迟量Rth,以更好地适用于倾斜视角下观看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延迟片23满足:42.432nm≤Re≤63.648nm,21.216nm≤Rth≤31.824nm,以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
示例性地,第一延迟片23在各种波长下均满足:42.432nm≤Re≤63.648nm,21.216nm≤Rth≤31.824nm。例如,第一延迟片23在波长为450nm、550nm以及650nm的光照下,均满足:42.432nm≤Re≤63.648nm,21.216nm≤Rth≤31.824nm。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第二延迟片24的垂直方向延迟量为0,第二延迟片24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126.4nm且小于或者等于200.4nm。即,第二延迟片24满足:Re=0,126.4nm≤Rth≤200.4nm。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延迟片24在正视角下无延迟量,但是在倾斜视角下存在延迟量,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第二延迟片24在倾斜视角下的延迟量,第二延迟片24满足:Re=0,126.4nm≤Rth≤200.4nm,以避免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
示例性地,第二延迟片24在各种波长下均满足:Re=0,126.4nm≤Rth≤200.4nm。例如,第二延迟片24在波长为450nm、550nm以及650nm的光照下,均满足:Re=0,126.4nm≤Rth≤200.4nm。
由于照射光的波长对于材料的折射率有影响,故而,在不同波长的光照下,延迟片RF沿X方向的折射率NX、沿Y方向的折射率NY和沿Z方向的折射率NZ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延迟片RF的倾斜方向延迟量Rth。由于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彩色显示时,通常是通过红光、绿光和蓝光三种光来合成各种显示颜色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了在波长为450nm(蓝光)、550nm(绿光)和650nm(红光)的光照下,第二延迟片24的倾斜方向延迟量的详细数值范围,以便第二延迟片24更好地适用于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面板。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在波长为450nm的光照下,第二延迟片24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145.6nm且小于或者等于218.4nm。即,第二延迟片24满足:145.6nm≤Rth≤218.4nm。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在波长为550nm的光照下,第二延迟片24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133.6nm且小于或者等于200.4nm。即,第二延迟片24满足:133.6nm≤Rth≤200.4nm。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在波长为650nm的光照下,第二延迟片24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126.4nm且小于或者等于189.6nm。即,第二延迟片24满足:126.4nm≤Rth≤189.6nm。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图9为图8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参考图8和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延迟片23满足:Re=42.432nm,Rth=21.216nm。第二延迟片24满足:Re=0,Rth=133.6nm。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最大值由现有技术中的“0.030”降低至“0.0082”,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改善。另外,根据图6以及图9的对比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得以提升。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参考图10和图11,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延迟片23满足:Re=63.648nm,Rth=31.824nm。第二延迟片24满足:Re=0,Rth=200.4nm。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最大值由现有技术中的“0.030”降低至“0.0115”,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改善。另外,根据图6以及图11的对比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得以提升。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参考图12和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延迟片23满足:Re=42.432nm,Rth=21.216nm。第二延迟片24满足:Re=0,Rth=200.4nm。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最大值由现有技术中的“0.030”降低至“0.0088”,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改善。另外,根据图6以及图13的对比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得以提升。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黑态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示意图,参考图14和图15,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延迟片23满足:Re=63.648nm,Rth=31.824nm。第二延迟片24满足:Re=0,Rth=133.6nm。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最大值由现有技术中的“0.030”降低至“0.0072”,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改善。另外,根据图6以及图15的对比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得以提升。
参考图8-图14,可见,第一延迟片23满足42.432nm≤Re≤63.648nm,21.216nm≤Rth≤31.824nm,第二延迟片24满足:Re=0,126.4nm≤Rth≤200.4nm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得以改善以及对比度得以提升。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图5和图7中所示黑态示意图对应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一延迟片23满足:Re=53nm,Rth=26.5nm。第二延迟片24满足:Re=0,Rth=167nm。图5中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最大值为0.0076。由图8中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最大值为0.0082,图10中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最大值为0.0115,图12中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最大值为0.0088,图14中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最大值为0.0072,可见,图5和图14中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的透过率都非常小。另外,根据图7以及图15的对比可见,图7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具有更高对比度,且方位角45°、方位角225°、方位角135°和方位角315°的对比度得到极大的提升。故而,第一延迟片23满足:Re=53nm,Rth=26.5nm;第二延迟片24满足:Re=0,Rth=167nm时,能够均衡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改善程度与对比度的提升程度,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值非常小,且对比度得以极大地提升。
可选地,参考图2,第一延迟片23的慢轴与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之间的夹角为0°,第一延迟片23的慢轴平行于X方向。其中,平行于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的线偏振光被第一偏光片25完全吸收,垂直于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的线线偏振光可以完全通过第一偏光片25。第一延迟片23的慢轴为第一延迟片23中折射率最大的方向所决定的轴,也就是光线在第一延迟片23中传播速度最慢的轴。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延迟片23的慢轴平行于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第一延迟片23的慢轴与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一致,从而简化光路设计。
示例性地,参考图2,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平行于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即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垂直于第二偏光片15的吸收轴。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的慢轴垂直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8的慢轴。例如,以X方向为参考,以与X方向的夹角进行描述的话,在第一种层方位设置方式中可以做如下设置: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为0°,第一延迟片23的慢轴为0°,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的慢轴为45°,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8的慢轴为135°,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为0°。在第二种层方位设置方式中可以做如下设置: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为0°,第一延迟片23的慢轴为0°,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的慢轴为135°,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8的慢轴为45°,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为0°。
表1光线经过液晶显示面板中各层时的偏振状态表
Figure BDA0002529469570000121
表1为光线经过液晶显示面板中各层时的偏振状态表,参考表1,其中,S1、S2和S3三个参量共同决定邦加球面上表示偏振状态的一个点,S3为0表示线偏振光,S3为1或者-1表示圆偏振光。(0,0)表示视角0°,方位角0°。(45,135)表示视角45°,方位角135°。表1中各个层的方位设置可以采用第一种层方位设置方式或者第二种层方位设置方式。对于(0,0)正视偏振状态,经过第二偏光片15后,变为偏振方向0°的线偏振光,经过液晶层30后偏振态未发生变化,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8后变为左旋圆偏振光,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后变为偏振方向0°的线偏振光,经过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后偏振态未发生变化,即0°的线偏振光(此时,S1,S2,S3的数值分别为1,-0.0002,0),由于与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的偏振状态相同,因此可以被完全吸收,无暗态漏光,对比度高。对于(45,135)斜视偏振状态,经过第二偏光片15后,变为偏振方向非0°的线偏振光(记为线偏振光A,此时,S1,S2,S3的数值分别为0.1272,0.9919,0),经过液晶层30后变为接近线偏振态A的偏振状态,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8后变为接近左旋圆偏振光,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后变为接近线偏振光A,经过第一延迟片23后变为中间偏振状态,经过第二延迟片24后变为线偏振光A关于轴OS2的对称点(此时,S1,S2,S3的数值分别为-0.1272,0.9919,0.0018),由于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的S1,S2,S3的数值分别为-0.1272,0.9919,0,经过第二延迟片24后的偏振状态与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的偏振状态接近,因此可以几乎被完全吸收,无暗态漏光,对比度高。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接近”指的是该状态下的偏振状态与标准状态的偏振状态比较接近,S1,S2,S3的数值差异比较小。例如,经过液晶层30后变为接近线偏振态A的偏振状态,此时,S1,S2,S3的数值分别为0.1012,0.9948,0.0067。可见S3=0.0067,而S3=0时的偏振状态为线偏振,0.0067与0的差异比较小,所以接近线偏振态A为线偏振态A的偏振状态十分接近。表1中的“中间偏振状态”表示的偏振状态即不与线偏振接近又不与圆偏振接近。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第一延迟片23还满足:NX>NY,第一延迟片23为正性延迟片,即正A膜。第二延迟片还满足:NX<NZ,第二延迟片24为正性延迟片,即正C膜。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正性的第一延迟片23和正性的第二延迟片24,从而降低了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的制作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延迟片23还可以为负性延迟片,即负A膜。第二延迟片24还可以为负性延迟片,即负C膜。
可选地,参考图2,第一延迟片23位于第二延迟片24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之间。第二延迟片24位于第一延迟片23与第一偏光片25之间。由上述表1可见,第一延迟片23位于第二延迟片24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之间,背光模组发射的光线首先经过第一延迟片23,然后再经过第二延迟片24。在倾斜视角下,背光模组发射的光线经过第一延迟片23后的偏振状态为中间偏振状态,再经过第二延迟片24后的偏振状态为线偏振光A关于轴OS2的对称点,经过第二延迟片24后的偏振状态与第一偏光片25的吸收轴的偏振状态接近,因此可以几乎被完全吸收,无暗态漏光,对比度高。在其他实施方中,也可以设置第二延迟片24位于第一延迟片23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之间,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参考图2,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极18和公共电极17,像素电极18以及公共电极17均位于液晶层30与阵列基板10之间。本发明实施例中,像素电极18以及公共电极17均位于阵列基板10上,像素电极18与公共电极17共同提供横向电场,控制液晶分子在平行于阵列基板10的面内旋转。需要说明的是,现有设计中,通过垂直电场控制液晶分子旋转的液晶显示面板也存在大视角的暗态漏光,但那是由于液晶分子处于站立状态造成的。对于通过水平电场控制液晶分子旋转的液晶显示面板来说,一般不存在明显的大视角暗态漏光问题,且暗态漏光与方位角无关。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通过水平电场控制液晶分子旋转,此时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问题是由于在倾斜方向的观察下,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不再正交导致的,故而可以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添加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的方法解决。
示例性地,参考图2,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16、栅极绝缘层11、层间绝缘层12、平坦化层13和电极绝缘层14,薄膜晶体管16包括栅极、源极、漏极和半导体层,栅极与半导体层之间间隔有栅极绝缘层11,源极以及漏极与栅极之间间隔有层间绝缘层12,公共电极17与薄膜晶体管16之间间隔有平坦化层13,公共电极17与像素电极18之间间隔有电极绝缘层14,像素电极18与薄膜晶体管16的源极或者漏极电连接。公共电极17位于像素电极18与阵列基板10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像素电极18设置于公共电极17与阵列基板10之间,或者,将像素电极18和公共电极17同层绝缘设置。
示例性地,参考图2,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静电屏蔽层21、抗反射层26、多个色阻27、黑矩阵29和支撑柱210,静电屏蔽层21位于彩膜基板20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之间。抗反射层26位于第一偏光片25远离彩膜基板20一侧。多个色阻27、黑矩阵29以及支撑柱210均位于彩膜基板20和液晶层30之间。第二四分之一波片28位于多个色阻27、黑矩阵29以及支撑柱210和液晶层30之间。多个色阻27可以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6,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包括聚合物液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延迟片23包括聚合物液晶,第二延迟片24不包括聚合物液晶;或者,仅设置第二延迟片24包括聚合物液晶,第一延迟片23不包括聚合物液晶,具体需要根据产品而定。聚合物液晶是介于固体结晶和液体之间的中间状态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
示例性地,参考图16,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延迟片配向膜213和第二延迟片配向膜214。第一延迟片配向膜213与第一延迟片23接触,用于为第一延迟片23中的聚合物液晶配向。第一延迟片配向膜213例如可以位于第一延迟片23和第二延迟片24之间。第二延迟片配向膜214与第二延迟片24接触,用于为第二延迟片24中的聚合物液晶配向。第二延迟片配向膜214例如可以位于第二延迟片24和第一偏光片25之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延迟片23和/或第二延迟片24可以为薄膜,该薄膜采用拉伸的方式形成,且无需为该薄膜设置配向膜。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7,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延迟片211和第四延迟片212,第三延迟片211和第四延迟片212均位于第一偏光片25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22之间。第三延迟片211满足:NY=NZ,NX不等于NY,也就是说,第三延迟片211是A膜。第四延迟片212满足:NX=NY,NX不等于NZ,也就是说,第四延迟片212是C膜。
示例性地,参考图17,第三延迟片211位于第一延迟片23与第四延迟片212之间,第四延迟片212位于第三延迟片211与第二延迟片24之间。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18,车载显示装置设置于车辆中,车载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位于第二偏光片15远离阵列基板10一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因此可以避免车载显示装置的暗态漏光。
可选地,参考图18,车辆包括主驾驶位110、副驾驶位120和中控板,沿主驾驶位110指向副驾驶位120的方向,中控板位于主驾驶位110和副驾驶位120之间,显示模组100位于中控板。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位于中控板,也就是说,显示模组100为中控显示屏,主驾驶位110的驾驶人员以及副驾驶位120的乘坐人员在观看位于中控板的显示模组100时,观看的方位角为约为45°、225°、135°或者315°。且主驾驶位110的驾驶人员以及副驾驶位120的乘坐人员均在倾斜视角下观察显示模组100。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因此可以避免车载显示装置的暗态漏光。需要说明的是,图18中以主驾驶位110在副驾驶位120右侧为例,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主驾驶位110还可以位于副驾驶位120左侧。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
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彩膜基板之间;
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一侧;
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至少一个第一延迟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延迟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所述第一延迟片满足:NY=NZ,NX不等于NY;所述第二延迟片满足:NX=NY,NX不等于NZ;其中,NX、NY和NZ分别为延迟片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折射率,所述延迟片包括所述第一延迟片和所述第二延迟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迟片沿所述Z方向的垂直方向延迟量Re满足:
Re=(NX-NY)×d;
所述延迟片沿视线方向的倾斜方向延迟量Rth满足:
Figure FDA0002529469560000011
其中,d为所述延迟片沿所述Z方向的厚度,所述视线方向与所述Z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
所述第一延迟片的垂直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42.432nm且小于或者等于63.648nm;
所述第一延迟片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21.216nm且小于或者等于31.824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迟片沿所述Z方向的垂直方向延迟量Re满足:
Re=(NX-NY)×d;
所述延迟片沿视线方向的倾斜方向延迟量Rth满足:
Figure FDA0002529469560000021
其中,d为所述延迟片沿所述Z方向的厚度,所述视线方向与所述Z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
所述第二延迟片的垂直方向延迟量为0;所述第二延迟片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126.4nm且小于或者等于200.4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波长为450nm的光照下,所述第二延迟片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145.6nm且小于或者等于218.4n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波长为550nm的光照下,所述第二延迟片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133.6nm且小于或者等于200.4n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波长为650nm的光照下,所述第二延迟片的倾斜方向延迟量大于或者等于126.4nm且小于或者等于189.6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迟片的慢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之间的夹角为0°,所述第一延迟片的慢轴平行于所述X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迟片还满足:NX>NY
所述第二延迟片还满足:NX<NZ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迟片位于所述所述第二延迟片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以及所述公共电极均位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迟片和/或所述第二延迟片包括聚合物液晶。
12.一种车载显示装置,设置于车辆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主驾驶位、副驾驶位和中控板;沿所述主驾驶位指向所述副驾驶位的方向,所述中控板位于所述主驾驶位和所述副驾驶位之间,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中控板。
CN202010514546.4A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474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546.4A CN111474764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546.4A CN111474764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4764A true CN111474764A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65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4546.4A Pending CN111474764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47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4627A (zh) * 2020-12-30 2021-04-20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27119A (zh) * 2020-10-12 2022-04-12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0039A (ja) * 1999-02-26 2000-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素子
JP2004191778A (ja) * 2002-12-12 2004-07-08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液晶表示装置
CN1629697A (zh) * 2003-12-17 2005-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器的光薄膜组件
US20050151904A1 (en) * 2004-01-09 2005-07-14 Hui-Wen Ya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736763A (en) * 2006-03-21 2007-10-01 Optimax Tech Corp An optical compensatio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liquid crystal device having the optical compensation apparatus
US20100271575A1 (en) * 2009-04-28 2010-10-28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293758A (zh) * 2013-05-14 2013-09-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4813202A (zh) * 2012-11-23 2015-07-29 Lg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
TW202018344A (zh) * 2018-10-16 2020-05-16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構件及光學構件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0039A (ja) * 1999-02-26 2000-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素子
JP2004191778A (ja) * 2002-12-12 2004-07-08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液晶表示装置
CN1629697A (zh) * 2003-12-17 2005-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器的光薄膜组件
US20050151904A1 (en) * 2004-01-09 2005-07-14 Hui-Wen Ya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736763A (en) * 2006-03-21 2007-10-01 Optimax Tech Corp An optical compensatio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liquid crystal device having the optical compensation apparatus
US20100271575A1 (en) * 2009-04-28 2010-10-28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813202A (zh) * 2012-11-23 2015-07-29 Lg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
CN103293758A (zh) * 2013-05-14 2013-09-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TW202018344A (zh) * 2018-10-16 2020-05-16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構件及光學構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海宏,焦峰,吴威谚: "《平板显示释疑手册》", 31 May 201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7119A (zh) * 2020-10-12 2022-04-12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12684627A (zh) * 2020-12-30 2021-04-20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84627B (zh) * 2020-12-30 2023-03-07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4689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260841B1 (ko) 횡전계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
US6628359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hase difference compensation element
CN10254948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090316095A1 (en) Display device for increasing viewing angle
US8625063B2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laminate
US20160291373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582061B2 (en) Optical film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492898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13399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0923502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50294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providing side view luminance enhancement
CN111474764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US109286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2698527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000192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26091A (ja) 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330060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508543B1 (ko) 광학 보상필름을 포함하는 수직전계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
CN216526616U (zh) 显示设备
US20220137450A1 (en)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liquid crystal polarizers
CN11707538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1215329A (ja) 複合位相差板、光学補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50050985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