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8344A - 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構件及光學構件 - Google Patents

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構件及光學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8344A
TW202018344A TW108136876A TW108136876A TW202018344A TW 202018344 A TW202018344 A TW 202018344A TW 108136876 A TW108136876 A TW 108136876A TW 108136876 A TW108136876 A TW 108136876A TW 202018344 A TW202018344 A TW 2020183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late
slow axis
compensation layer
imag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6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澤伸介
戶田剛史
加賀康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594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07694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609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07694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8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834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影像顯示裝置於第1及第2基板之間設置液晶層,於第1基板側配置第1直線偏光板,於第2基板側配置第2直線偏光板。於液晶層與第2基板之間設置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於第2基板與第2直線偏光板之間設置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於第1及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正C板。於第2直線偏光板與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第1及第2補償層。

Description

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構件及光學構件
本發明是關於在液晶顯示面板的面板面配置了反射防止膜的影像顯示裝置、相關於此影像顯示裝置的影像顯示構件及光學構件。
習知提案有一種方法,該方法是在影像顯示面板的面板面(視聽者側面)配置由直線偏光板及1/4波長相位差層的積層而成的反射防止膜,藉由此反射防止膜來減低外來光的反射。此反射防止膜將朝向影像顯示面板的面板面之外來光藉由直線偏光板來變換成直線偏振,接著藉由1/4波長相位差層來變換成圓偏振。此圓偏振的外來光雖然是在影像顯示面板的表面等反射,但是在此反射之際偏振面的轉動方向會逆轉。其結果,此反射光與到來時相反,藉由1/4波長相位差層來變換成被直線偏光板所遮擋的方向的直線偏振後,接著被直線偏光板遮擋,其結果,朝外部的出射被顯著的抑制。 關於如此的反射防止膜,習知提案有種種的發想(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7/179493號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順帶一提,由配置有此種的反射防止膜的液晶顯示面板而成的影像顯示裝置,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相比於從正面方向來觀察確認的情況,有黑顯示時的對比(所謂的黑對比)低下的問題,藉此,期望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本發明是鑑於如此的狀況而做成的,並且以下述作為目的,其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專注地重複研究,並導致一個想法而導致完成本發明,該想法為設置2個補償層來補償對於斜出射光的光學特性。 又,本發明者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專注地重複研究,並導致一個想法而導致完成本發明,該想法為藉由具備NZ值在一定範圍的相位差層之補償層來補償光學特性。
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如以下的事物。
(1)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於保持成對向的第1基板及第2基板之間設置液晶層, 於前述第1基板的與前述液晶層相反側配置將來自背光源的入射光以直線偏振射出的第1直線偏光板, 於前述第2基板的與前述液晶層相反側以透過軸與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垂直的方式配置第2直線偏光板, 於前述液晶層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設置慢軸相對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構成45度的角度的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第2基板與第2直線偏光板之間設置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垂直的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正C板, 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依順序設置有入射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的出射光並射出透過光的第1補償層、及入射前述第1補償層的出射光並射出透過光的第2補償層。
根據(1),能夠藉由第1及第2補償層來對透過光的相位差以高自由度來進行各種設定,藉此能夠能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2) 在(1)中, 前述第1補償層及前述第2補償層, 是慢軸都相對於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平行或垂直, 或是,一方的補償層的慢軸是相對於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平行或垂直,另一方的補償層是正或負C板。
根據(2),能夠藉由更具體的構成來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3) 在(1)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負A板。
(4) 在(1)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正C板。
根據(3)或(4),能夠藉由具體的構成,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5) 在(1)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6) 在(1)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負C板。
根據(5)或(6),能夠藉由具體的構成,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7) 在(1)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正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根據(7),能夠藉由具體的構成,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8) 在(1)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負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負A板。
根據(8),能夠藉由具體的構成,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9) 在(1)至(8)中任一個的構成中, 前述液晶層是橫向電場形態的液晶層, 於前述第1基板形成有前述橫向電場形態的透明電極。
(10) 在(1)至(9)中任一個的構成中, 於前述第2基板設置有濾色板。
(11) 在(1)至(10)中任一個的構成中, 進而具備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
(12) 一種影像顯示構件,其於基板的一方的面側設置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基板的另一方的面側設置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垂直的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正C板, 於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與前述基板相反側,從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側依順序設置第2補償層、及第1補償層, 前述第1補償層與前述第2補償層, 慢軸是相同方向,且相對於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 或是,一方的補償層的慢軸是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另一方的補償層是正或負C板。
根據(12),能夠藉由第1及的2補償層來對透過光的相位差以高自由度進行各種設定,藉此能夠能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13) 在(12)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負A板。
(14) 在(12)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正C板。
根據(13)或(14),能夠藉由具體的構成,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15) 在(12)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正A板。
(16) 在(12)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負C板。
根據(15)或(16),能夠藉由具體的構成,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17) 在(12)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正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正A板。
(18) 在(12)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負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負A板。
根據(17)或(18),能夠藉由具體的構成,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19) 一種光學構件,其於直線偏光板與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從前述直線偏光板側依序設置第1補償層與第2補償層, 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與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 前述第1補償層與前述第2補償層, 慢軸是相同方向,且相對於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 或是,一方的補償層的慢軸是與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另一方的補償層是正或負C板。
根據(19),能夠藉由第1及的2補償層來對透過光的相位差以高自由度進行各種設定,藉此能夠能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20) 在(19)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負A板。
(21) 在(19)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正C板。
根據(20)或(21),能夠藉由具體的構成,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22) 在(19)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23) 在(19)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負C板。
根據(22)或(23),能夠藉由具體的構成,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24) 在(19)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正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25) 在(19)中, 前述第1補償層是負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負A板。
根據(24)或(25),能夠藉由具體的構成,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26)於保持成對向的第1基板及第2基板之間設置液晶層, 於前述第1基板的與前述液晶層相反側配置將來自背光源的入射光以直線偏光射出的第1直線偏光板, 於前述第2基板的與前述液晶層相反側以透過軸與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垂直的方式配置第2直線偏光板, 於前述液晶層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設置慢軸相對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構成45度的角度的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第2基板與第2直線偏光板之間設置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垂直的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正C板, 於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具備NZ值在0.10以上0.90以下的相位差層之補償層, 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與前述相位差層的慢軸的構成角度為45度。
根據(26),能夠藉由補償層來使偏振狀態變化,並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27) 在(26)中, 前述補償層的相位差層,是配置成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
根據(27)的構成,能夠藉由更具體的構成,來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28) 在(26)中, 前述補償層的相位差層,是配置成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
根據(28)的構成,能夠藉由更具體的構成,來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29) 在(26)至(28)中的任一個中, 前述補償層具有負A板,前述負A板是配置於前述相位差層的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側或相反側,且是配置成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
根據(29),能夠更加確實地,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30) 在(26)至(28)中的任一個中, 前述補償層在前述相位差層的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側或相反側具有正C板。
根據(30),能夠更加確實地,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31) 在(26)至(28)中的任一個中, 前述補償層具有正A板,前述正A板是配置於前述相位差層的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側,且是配置成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
根據(31),能夠更加確實地,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32) 在(26)至(28)中的任一個中, 前述補償層在前述相位差層的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側具有負C板。
根據(32),能夠更加確實地,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33) 在(26)的構成中, 前述液晶層是橫向電場形態的液晶層, 於前述第1基板形成前述橫向電場形態的透明電極。
(34) 在(26)的構成中, 於前述第2基板設置濾色板。
(35) 在(26)的構成中, 進而具備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
(36) 在(26)中, 前述相位差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平行,且NZ值為0.50以上0.85以下。
根據(36),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37) 在(26)中, 前述相位差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垂直,且NZ值為0.1以上0.5以下。
根據(37),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38) 一種影像顯示構件,其於基板的一方的面側設置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基板的另一方的面側設置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垂直的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及具備NZ值為0.10以上0.90以下的相位差層之補償層, 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與前述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 於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有正C板。
根據(38),能夠使射出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光之偏振狀態接近由斜方向入射至第1的1/4波長相位差的光之偏振狀態,並能夠在由液晶顯示面板而成的影像顯示裝置之中,抑制的對比的低下。
(39) 在(38)中, 前述補償層具備負A板, 前述負A板的慢軸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
根據(39),能夠藉由更具體的構成,來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40) 在(38)中, 前述補償層具備正C板。
(41) 在(38)中, 前述補償層具備正A板, 於前述正A板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前述相位差層, 前述正A板的慢軸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
根據(40)或(41),能夠藉由更具體的構成,來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42) 在(38)中, 前述補償層具備負C板, 於前述負C板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具備前述相位差層。
(43) 一種光學構件,其於直線偏光板與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具備NZ值為0.10以上0.90以下的相位差層之補償層, 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與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 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與前述相位差層的慢軸是平行或垂直的。
根據(42)或(43),能夠藉由補償層來使偏振狀態變化,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44) 在(43)中, 前述補償層具備負A板, 前述負A板的慢軸與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是平行的。
(45) 在(43)中, 前述補償層具備正C板。
根據(44)或(45),能夠藉由更具體的構成,來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46) 在(43)中, 前述補償層具備正A板, 於前述正A板與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具備前述相位差層, 前述正A板的慢軸與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是垂直的。
(47) 在(43)中, 前述補償層具備負C板, 於前述負C板與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具備前述相位差層。
根據(46)或(47),能夠藉由更具體的構成,來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相比於習知,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1實施形態] [影像顯示裝置] 圖1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此影像顯示裝置1是在影像顯示面板2的面板面(視聽者側面)藉由感壓膠等來使光學構件的反射防止膜3貼附並保持,藉由此反射防止膜3來形成防止外來光的反射的反射防止部。 影像顯示面板2是液晶顯示面板,並於液晶單元5的背面配置背光源4來形成。 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將背光源4的出射光空間調變來顯示所期望的影像。又,做成如此來顯示影像,並藉由反射防止膜3來防止外光的反射。
於此,背光源4可以廣泛應用所謂的邊燈型、直射型等種種的構成的背光源。
[液晶單元] 液晶單元5是所謂的橫向電場形態的液晶單元即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方向切換))方式的液晶單元,並於第1基板7的背光源4側設置直線偏光板6,於第1基板7的與背光源4的相反側以與第1基板7對向的方式設置第2基板12,前述第1基板7是由藉由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等的驅動電路、供於橫向電場的生成之透明電極來製作的。 第2基板12於背光源4側設置濾色板11,液晶單元5在這些基板7及12間,由背光源4側,依順序配置液晶層8、1/4波長相位差層9、正C板10。
藉此,液晶單元5將背光源4的出射光藉由直線偏光板6來變換成直線偏振並入射至液晶層8,並賦予相位差。又,將此液晶層8的出射光經由1/4波長相位差層9、正C板10依順序射出。影像顯示裝置1藉由經由設置在反射防止膜3的直線偏光板24而射出液晶單元5的出射光,來將此液晶單元5的出射光以對應於在液晶層8所賦予了的相位差之光強度射出,藉此,將背光源4的出射光空間調變來顯示所期望的影像。 另,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藉由利用反射防止膜3的直線偏光板24來將背光源4的出射光空間調變,來使全體構成簡略化。
於此,直線偏光板6是此影像顯示裝置1中之第1直線偏光板,並配置成吸收軸方向與設置在反射防止膜3的直線偏光板24垂直。直線偏光板6,例如,能夠使碘複合物(或染料)等的各向異性材料染色及吸著在聚乙烯醇(PVA)膜後,使其延伸配向來製作。 基板7、12例如,能夠應用玻璃基板、塑膠基板等。
1/4波長相位差層9是此影像顯示裝置1中之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是對透過光賦予1/4波長分的相位差之構成,是為了抵消透過光藉由設置在反射防止膜3的1/4波長相位差層21來被賦予的相位差而設置的。因此,1/4波長相位差層9是配置成慢軸方向與設置於反射防止膜3的1/4波長相位差層21垂直。 1/4波長相位差層9是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1/4波長相位差層,並配置成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6的吸收軸方向構成45°的角度。1/4波長相位差層9也可以應用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單光軸的1/4波長相位差層(正A板)、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雙光軸的1/4波長相位差層。 另,於此,nx是平面內折射率成為最大的方向(亦即,慢軸方向)的折射率,ny是平面內與慢軸垂直的方向(亦即,快軸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正C板10是為了提升視角特性而設置的。正C板10是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單光軸的正C板,但是也可以應用主折射率滿足ny<nx<nz的關係之雙光軸的相位差板。 正C板10也可以做成配置在比濾色板11更靠反射防止膜3側,例如,也可以設置在基板12的反射防止膜3側,在此情況下,也可以做成與反射防止膜3一體地構成。 又,液晶單元5並不限於IPS方式,可以廣泛應用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邊界電場切換))方式等、所謂的橫向電場形態的液晶單元的構成、這些以外的種種構成。
1/4波長相位差層9、正C板10可以應用延伸的高分子膜、配向、硬化的液晶材料等。
[反射防止膜] 反射防止膜3是依順序積層直線偏光板24、第1補償層23、第2補償層22、1/4波長相位差層21而形成的,並且配置成1/4波長相位差層21成為影像顯示面板2側。 藉此,反射防止膜3將外來光藉由直線偏光板24來變換成直線偏振後,透過第1及第2補償層23、22來入射至1/4波長相位差層21,以圓偏振射出至影像顯示面板2。又,藉此,在影像顯示面板2反射,偏振面的轉動方向逆轉而成的來自影像顯示面板2的入射光藉由1/4波長相位差層21變換至直線偏振後,透過第2補償層22、第1補償層23而被直線偏光板24遮擋。
因此,在反射防止膜3之中,1/4波長相位差層21是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1/4波長相位差層,並配置成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24的吸收軸方向構成45°的角度。1/4波長相位差層21可以應用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單光軸的1/4波長相位差層(正A板)、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雙光軸的1/4波長相位差層。 1/4波長相位差層21是此影像顯示裝置1中之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可以與1/4波長相位差層9同樣地構成。
又,在反射防止膜3中,直線偏光板24是此影像顯示裝置1中之第2直線偏光板,並能夠與直線偏光板6同樣地構成。 補償層22、23是具備光學的各向異性的光透過層,並使從背光源4側入射的入射光的偏振狀態變化並射出。
於此,此種的影像顯示裝置1配置正C板10來提升視角特性,確保在廣視角有充分的對比。 然而,單單藉由此正C板10,在由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有無法確保充分的對比的情況。 於是,反射防止膜3藉由第1補償層23、第2補償層22來提升視角特性。
圖2是說明在只有配置此正C板10的情況(沒有設置第1補償層23、第2補償層22的情況)下之偏振狀態的圖,圖2(A)是藉由龐加萊球來顯示偏振的變化的圖,圖2(B)是從北極方向來看此龐加萊球上的偏振狀態的變化並顯示的圖。
又,圖3是顯示相關於此圖2之偏振狀態的檢討所相關的觀察方向的簡圖。此圖3藉由箭頭來顯示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1/4波長相位差層9、21的慢軸方向,並藉由符號A來顯示觀察方位。
於此,此圖3的配置,藉由將1/4波長相位差層9、21的平面內慢軸分別設定成相對於觀察方位A的45度、135度的角度,在由觀察方位A從斜方向看的情況下,能夠看出1/4波長相位差層9相對於觀察方位A平面內慢軸構成小於45度的角、1/4波長相位差層21相對於觀察方位A平面內慢軸構成大於135度的角。藉此,將從此45度及135度的變位量作為α時,針對此觀測方位A的斜方向的透過光, 1/4波長相位差層9成為平面內慢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構成45-α度、1/4波長相位差層21成為平面內慢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構成135+α度。 在此前提之下,根據觀察方位,從背光源4射出並透過了直線偏光板6、基板7、液晶層8(無電場時)之入射偏光(本來是被直線偏光板24遮擋的直線偏振)(圖2及圖3)藉由透過1/4波長相位差層9,如箭頭B所示,偏振狀態變化至以1/4波長相位差層9的平面內慢軸之轉動軸L1(45度-α)來轉動後的位置。進而,如箭頭C所示,偏振狀態變化至藉由正C板10來將x軸作為轉動軸而轉動後的位置,接著,藉由1/4波長相位差層21,如箭頭D所示,以1/4波長相位差層21的平面內慢軸之轉動軸L2(135度+α)來轉動而回到入射偏光的偏振狀態。 於此,此入射偏光的偏振狀態是與設置在反射防止膜3之直線偏光板24的消光位(吸收軸的方位)一致的直線偏振。 藉此,在此情況下,在只有配置正C板來構成反射防止膜的情況下,能夠確實地遮擋來自背光源4的出射光,來確保暗處對比度。又,藉此,針對斜向入射的外光,也能夠謀求反射防止,也藉此能夠確保暗處對比度。
圖4是說明使觀察方位不同的例子的圖,是對應於圖3的圖。 圖5是說明根據圖4的觀察方位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是對應於圖2的圖。 相對於此,藉由與圖3的對比,如圖4所示,使觀察方位變化45度並檢討。在使觀察方位變化45度的情況下,如圖4所示,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成為45度,1/4波長相位差層9的慢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成為90度,1/4波長相位差層21的慢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成為0度。 在此圖5的例子,藉由將1/4波長相位差層9、21的平面內慢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設定為90度及0度的角度,在此觀測方位A的斜方向的透過光中, 1/4波長相位差層9的慢軸成為相對於觀察方位A構成90度,1/4波長相位差層21的慢軸成為相對於觀察方位A構成0度。 又,藉由與圖2的對比,如圖5所示,在此觀察方位向斜方向射出的出射光之中,赤道上的角度45度-α的位置成為入射偏光。 此入射偏光,如箭頭B所示,偏振狀態將1/4波長相位差層9的平面內慢軸之轉動軸(x軸)作為轉動軸來變化,又,如箭頭C所示,藉由正C板10來將x軸作為轉動軸變化之後,接著藉由1/4波長相位差層21,如箭頭D所示,偏振狀態將1/4波長相位差層21的平面內慢軸之轉動軸(x軸)作為轉動軸來變化,並以橢圓偏振射出。 藉此,在只有配置此正C板的情況下(沒有設置第1補償層23、第2補償層22的情況),藉由直線偏光板24並不能充分地遮擋出射光,而使暗處對比度低下。
在此情況下,如箭頭X所示,若以相對於入射偏光的位置y軸(+S2~-S2)對稱的赤道上成為出射偏光的方式,來使偏振狀態變化的話,便能夠確實地遮擋來自背光源4的出射光,來確保暗處對比度。又,藉此,針對斜入射的外光,也能夠充分地謀求反射防止,也藉此能夠確保暗處對比度。 然而,在單純設置補償層來使偏振狀態變化的情況下,要適切地使偏振狀態變化是困難的,但是,如此實施形態一般,在設置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的情況下,能夠以高自由度來使偏振狀態變化。 藉此,能夠適切地確保做為理想的偏振狀態,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是在由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的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於此,第1補償層23可以應用具備光學的各向異性的透明構件,且前述光學的各向異性是應用於此種光學膜。 又,第2補償層22,同樣地,是能夠應用具備光學的各向異性的透明構件,並且是與第1補償層23光學的性質不同的光學構件,且前述光學的各向異性是應用於此種光學膜。 更具體地,第1補償層23可以應用正及負A板、正及負C板。又,第2補償層22是在與第1補償層23光學的性質不同的構件為前提下,能夠應用正及負A板、正及負C板。
根據以上構成,能夠藉由設置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來以高自由度使偏振狀態變化並確保做為理想的偏振狀態,藉此,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由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另,本實施形態及以下的各實施形態之中,將在液晶層8的反射防止膜3側的第2基板12配置了1/4波長相位差層9、正C板10、濾色板11、1/4波長相位差層21、補償層22、23的構件稱為影像顯示構件31(參照圖1)。
[第2實施形態] 於此實施形態,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正A板及負A板。 此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除了此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
圖6是藉由與圖5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是顯示從在圖5中所顯示的自1/4波長相位差層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符號P1),藉由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於此,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配置成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構成0度的角度,亦即,與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平行。 第1補償層23是由環烯聚合物(cycloolefin polymer)樹脂、由厚度42.00μm(Re=102.90nm、Rth=51.45nm、NZ=1.0)來形成。另,Re顯示平面內相位差,Rth顯示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又,NZ是藉由NZ=(nz-nx)/(ny-nx)來定義的。 又,第2補償層22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1.11μm(Re=139.45nm、Rth=-69.72nm)來形成。 又,直線偏光板6、24是應用使用聚乙烯醇的延伸膜(膜厚20.00μm)的構成,1/4波長相位差層9、21是由環烯聚合物樹脂、由厚度56.12μm(Re=137.50nm、NZ=1.0)來形成。又,正C板10是使用聚合性液晶材料並由厚度0.63μm(Rth=-108.24nm)來形成。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來自1/4波長相位差層21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22的轉動軸(-A NZ=0.0、箭頭L4)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23的轉動軸(+A NZ=1.0、箭頭L3)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於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於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與比較例1、比較例2的影像顯示裝置藉由模擬來確認對比值的變化。另,模擬是使用SINTECH公司的LCD MASTER。 比較例1的影像顯示裝置是從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省略了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之構成。 又,比較例2的影像顯示裝置是在本實施形態的構成中以配置負A板來代替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之構成。另,此負A板是配置成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構成90度的角度,且Re為153.27nm、Rth為-76.63nm。
在藉由出射角60度的斜光來確認對比時,比較例1在觀察方位0/180度(是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顯示在圖3的符號B1的箭頭,以下稱為觀察方位B1),對比值為523,但是在觀察方位45/135度(是相對於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傾斜了45度的方向,顯示在圖3的符號B2的箭頭,以下稱為觀察方位B2),對比值為17。 又,做成同樣地來計量時,比較例2在觀察方位B1、觀察方位B2分別的對比值為524、142。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在觀察方位B1、觀察方位B2各自的對比值為524、367。藉此,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12是顯示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12(A)及圖12(B)分別是比較例1、比較例2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12(C)是顯示這些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另,這些等高圖之中,0.0-180.0度是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 圖13是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是對應於圖12(A)的圖並藉由與圖12(C)同樣的等高線來顯示。 比較例1、比較例2是根據觀察方位的變化而對比值大幅地變化,但是於本實施形態的構成,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來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此實施形態是做成設置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且此第1及第2的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正A板及負A板,藉此,藉由具體的構成,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且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3實施形態] 於此實施形態,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正A板及正C板。 此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除了此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
圖7是藉由與圖6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於此,第1補償層23配置成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構成0度的角度,亦即,與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平行。 第1補償層23是由環烯聚合物樹脂、由厚度57.00μm(Re=139.65nm、Rth=69.83nm、NZ=1.0)來形成。 又,第2補償層22是藉由以聚合性液晶材料並且厚度1.00μm(Re=0.00nm、Rth=-171.00nm)的膜材來形成。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來自1/4波長相位差層21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22的轉動軸(x軸、箭頭L5)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23的轉動軸(+A NZ=1.0、箭頭L6)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於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做成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來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觀察方位B1、觀察方位B2各自的對比值為524、518。另,此對比值是從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14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是對應於圖12(A)的圖並藉由與圖12(C)同樣的等高線來顯示。 即使是此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此實施形態是做成設置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且此第1及第2的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正A板及正C板,藉此,藉由具體的構成,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且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4實施形態] 於此實施形態,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負A板及正A板。 此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除了此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
圖8是藉由與圖6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於此,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配置成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構成90度的角度,亦即,配置在與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垂直的方向。 第1補償層23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0.96μm(Re=120.60nm、Rth=-60.30nm)來形成。 又,第2補償層22是由環烯聚合物樹脂、由厚度14.00μm(Re=34.30nm、Rth=17.15nm、NZ=1.0)來形成。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22的轉動軸(-A NZ=0.0、箭頭L8)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23的轉動軸(+A NZ=1.0、箭頭L7)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於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做成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來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觀察方位B1、觀察方位B2各自的對比值為524、572。另,此對比值是從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 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15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模擬之等高圖,是對應於圖12(A)的圖並藉由與圖12(C)同樣的等高線來顯示。 即使是此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此實施形態是做成設置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且此第1及第2的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負A板及正A板,藉此,藉由具體的構成,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且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5實施形態] 於此實施形態,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負A板及負C板。 此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除了此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
圖9是藉由與圖6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於此,第1補償層23配置成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構成90度的角度,亦即,配置在與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垂直的方向。 第1補償層23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1.17μm(Re=146.99nm、Rth=-73.49nm)來形成。 又,第2補償層22是藉由三醋酸纖維素(Triacetyl cellulose)樹脂而成的厚度42.00μm(Re=0.00nm、Rth=30.24nm)的膜材來形成。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來自1/4波長相位差層21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22的轉動軸(x軸、箭頭L9)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23的轉動軸(-A NZ=0.0、箭頭L10)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於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做成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來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觀察方位B1、觀察方位B2各自的對比值為523、577。另,此對比值是從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 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16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是對應於圖12(A)的圖並藉由與圖12(C)同樣的等高線來顯示。 即使是此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此實施形態是做成設置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且此第1及第2的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負A板及負C板,藉此,藉由具體的構成,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且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6實施形態] 於此實施形態,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正C板及正A板。 此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除了此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
圖10是藉由與圖6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於此,第2補償層22配置成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構成90度的角度,亦即,配置在與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垂直的方向。 第1補償層23是使用聚合性液晶材料,並由厚度0.74μm(Re=0.0nm、Rth=-126.54nm)來形成。 又,第2補償層22是由環烯聚合物樹脂、由厚度39.00μm(Re=95.55nm、Rth=47.78nm、NZ=1.0)來形成。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22的轉動軸(+A NZ=1.0、箭頭L11)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23的轉動軸(x軸、箭頭L12)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於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做成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來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觀察方位B1、觀察方位B2各自的對比值為524、632。另,此對比值是從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 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17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是對應於圖12(A)的圖並藉由與圖12(C)同樣的等高線來顯示。 即使是此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此實施形態是做成設置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且此第1及第2的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正C板及正A板,藉此,藉由具體的構成,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且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7實施形態] 於此實施形態,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負C板及負A板。 此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除了此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
圖11是藉由與圖6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於此,第2補償層22配置成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構成0度的角度,亦即,與直線偏光板6的透過軸方向平行。 第1補償層23是由三醋酸纖維素樹脂,並由厚度124.00μm(Re=0.00nm、Rth=89.28nm)而成的膜材來形成。 又,第2補償層22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1.55μm(Re=194.48nm、Rth=-97.24nm)來形成。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來自1/4波長相位差層21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22的轉動軸(-A NZ=0.0、箭頭L13)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23的轉動軸(x軸、箭頭L14)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於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做成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來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觀察方位B1、觀察方位B2各自的對比值為524、375。另,此對比值是從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 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18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是對應於圖12(A)的圖並藉由與圖12(C)同樣的等高線來顯示。 即使是此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此實施形態是做成設置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且此第1及第2的補償層23及22分別應用負C板及負A板,藉此,藉由具體的構成,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且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8實施形態] 在此實施形態,將由反射防止膜3而成的反射防止部的全部構成或一部分構成依順序製作在影像顯示面板的出射面側的基板12。具體來說,將直線偏光板24、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1/4波長相位差層21的全部或一部分依順序製作在影像顯示面板的出射面側的基板12。 藉此,能夠簡略化相關於反射防止膜的構成,進而簡略化全體構成。
另,在此情況下,第1及第2補償層23及22、1/4波長相位差層21能夠藉由塗佈對應的紫外線硬化型液晶、熱硬化型液晶,並硬化,來依順序製作在基板12上。也可以適宜地追加配向膜作為液晶塗佈的基底層。 又,針對直線偏光板24,可以應用所謂的塗佈型的構成,並製作在補償層23上。 此實施形態,除了相關於此反射防止膜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同一地構成。 如此實施形態一般,即使將由反射防止膜3而成的反射防止部的全部構成或一部分構成做成為依順序製作在影像顯示面板的出射面側基板12,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第9實施形態] 此實施形態,在上述的各實施形態的構成中,於最靠出射面側設置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藉此來將觸摸面板的功能設置於影像顯示面板。又,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也可以配置在影像顯示裝置的1/4波長相位差層21與第2基板12之間。藉此,影像顯示裝置能夠藉由反射防止膜3來減低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造成的外光反射。 此實施形態除了關於此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的構成是不同的點以外,是與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同一地構成。 如此實施形態一般,即使設置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另,也可以將減低液晶層8的驅動產生的電磁波的輻射之透明電極設置在影像顯示裝置。此透明電極,例如,能夠藉由配置在1/4波長相位差層21與第2基板12之間,來減低透明電極產生的外光反射,並且效率良好地減低不要的輻射。 又,也可以進而在反射防止膜3的最表面進而設置反射防止層。
[第10實施形態] [影像顯示裝置] 圖19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0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此影像顯示裝置101是在影像顯示面板102的面板面(視聽者側面)藉由感壓膠等來使光學構件的反射防止膜103貼附並保持,藉由此反射防止膜103來形成防止外來光的反射的反射防止部。 影像顯示面板102是液晶顯示面板,並於液晶單元105的背面配置背光源104來形成。 藉此,影像顯示裝置101將背光源104的出射光空間調變來顯示所期望的影像。又,做成如此來顯示影像,並藉由反射防止膜103來防止外光的反射。
於此,背光源104可以廣泛應用所謂的邊燈型、直射型等種種的構成的背光源。
[液晶單元] 液晶單元105是所謂的橫向電場形態的液晶單元即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方向切換))方式的液晶單元,並於第1基板107的背光源104側設置直線偏光板106,於第1基板107的與背光源104的相反側以與第1基板107對向的方式設置第2基板112,前述第1基板107是由藉由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等的驅動電路、供於橫向電場的生成之透明電極來製作的。 第2基板112於背光源104側設置濾色板111,液晶單元105在這些基板107及112間,由背光源104側,依順序配置液晶層108、1/4波長相位差層109、正C板110。
藉此,液晶單元105將背光源104的出射光藉由直線偏光板106來變換成直線偏振並入射至液晶層108,並賦予相位差。又,將此液晶層108的出射光經由1/4波長相位差層109、正C板110依順序射出。影像顯示裝置101藉由經由設置在反射防止膜103的直線偏光板124而射出液晶單元105的出射光,來將此液晶單元105的出射光以對應於在液晶層108所賦予了的相位差之光強度來射出,藉此,將背光源104的出射光空間調變來顯示所期望的影像。
於此,直線偏光板106是此影像顯示裝置101中之第1直線偏光板,並配置成透過軸方向與設置在反射防止膜103的直線偏光板124垂直。直線偏光板106,例如,能夠使碘複合物(或染料)等的各向異性材料染色及吸著在聚乙烯醇(PVA)膜後,使其延伸配向來製作。 基板107、112例如,能夠應用玻璃基板、塑膠基板等。
1/4波長相位差層109是此影像顯示裝置101中之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是對透過光賦予1/4波長分的相位差之構成,是為了抵消透過光藉由設置在反射防止膜103的1/4波長相位差層121來被賦予的相位差而設置的。因此,1/4波長相位差層109是配置成慢軸方向與設置於反射防止膜103的1/4波長相位差層121垂直。 1/4波長相位差層109是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1/4波長相位差層,並配置成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方向構成45°的角度。1/4波長相位差層109也可以應用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單光軸的1/4波長相位差層(正A板)、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雙光軸的1/4波長相位差層。 另,於此,nx是平面內折射率成為最大的方向(亦即,慢軸方向)的折射率,ny是平面內與慢軸垂直的方向(亦即,快軸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正C板110是為了提升視角特性而設置的。正C板110是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單光軸的正C板,但是也可以應用主折射率滿足ny<nx<nz的關係之雙光軸的相位差板。 正C板110也可以做成配置在比濾色板111更靠反射防止膜103側,例如,也可以設置在基板112的反射防止膜103側,在此情況下,也可以做成與反射防止膜103一體地構成。 又,液晶單元105並不限於IPS方式,也可以廣泛應用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邊界電場切換))方式等、所謂的橫向電場形態的液晶單元的構成、這些以外的種種構成。
1/4波長相位差層109、正C板110也可以應用延伸的高分子膜、配向、硬化的液晶材料等。
[反射防止膜] 反射防止膜103是依順序積層直線偏光板124、補償層122、1/4波長相位差層121而形成的,並且配置成1/4波長相位差層121成為影像顯示面板102側。 藉此,反射防止膜103將外來光藉由直線偏光板124來變換成直線偏振後,透過補償層122來入射至1/4波長相位差層121,以圓偏振射出至影像顯示面板102。又,藉此,在影像顯示面板102反射,偏振面的轉動方向逆轉而成的來自影像顯示面板102的入射光藉由1/4波長相位差層121變換至直線偏振後,透過補償層122而被直線偏光板124遮擋。
因此,在反射防止膜103之中,1/4波長相位差層121是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1/4波長相位差層,並配置成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124的透過軸方向構成45°的角度。1/4波長相位差層121可以應用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單光軸的1/4波長相位差層(正A板)、主折射率滿足nx>ny>nz的關係之雙光軸的1/4波長相位差層。 1/4波長相位差層121是此影像顯示裝置101中之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可以與1/4波長相位差層109同樣地構成。
又,在反射防止膜103中,直線偏光板124是此影像顯示裝置101中之第2直線偏光板,並能夠與直線偏光板106同樣地構成。
於此,此種的影像顯示裝置101配置正C板110來提升視角特性,確保在廣視角有充分的對比。 然而,單單藉由此正C板110,在由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有無法確保充分的對比的情況。 於是,反射防止膜103藉由補償層122來提升視角特性。
圖20是說明在只有配置此正C板110的情況(沒有設置補償層122的情況)下之偏振狀態的圖,圖20(A)是藉由龐加萊球來顯示偏振的變化的圖,圖20(B)是從北極方向來看此龐加萊球上的偏振狀態的變化並顯示的圖。
又,圖21是顯示相關於此圖20之偏振狀態的檢討所相關的觀察方向的簡圖。此圖21藉由箭頭來顯示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方向、1/4波長相位差層109、121的慢軸方向,並藉由符號A來顯示觀察方位。 另,於圖21及後述的圖22,直線偏光板106、124是應用使用聚乙烯醇的延伸膜(膜厚20.00μm)之構成,1/4波長相位差層109、121是由環烯聚合物樹脂、由厚度56.12μm(Re=137.50nm、NZ=1.0)來形成。又,正C板110是使用聚合性液晶材料並由厚度0.63μm(Rth=-108.24nm)來形成。
於此,此圖21的配置,藉由將1/4波長相位差層109、121的平面內慢軸分別設定成相對於觀察方位A的45度、135度的角度,由觀察方位A從斜方向看的情況下,能夠看出1/4波長相位差層109相對於觀察方位A平面內慢軸構成小於45度的角、1/4波長相位差層121相對於觀察方位A平面內慢軸構成大於135度的角。藉此,將從此45度及135度的變位量作為α時,針對此觀測方位A的斜方向的透過光,1/4波長相位差層109成為平面內慢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構成45-α度、1/4波長相位差層121成為平面內慢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構成135+α度。
從背光源104射出並透過了直線偏光板106、基板107、液晶層108(無電場時)之入射偏光(本來是被直線偏光板124遮擋的直線偏振)(圖20及圖21)藉由透過1/4波長相位差層109,如箭頭B所示,偏振狀態變化至以1/4波長相位差層109的平面內慢軸之轉動軸L1(45度-α)來轉動後的位置。進而,如箭頭C所示,偏振狀態變化至藉由正C板110來將x軸作為轉動軸而轉動後的位置,接著,藉由1/4波長相位差層121,如箭頭D所示,以1/4波長相位差層121的平面內慢軸之轉動軸L2(135度+α)來轉動而回到入射偏光的偏振狀態。 於此,此入射偏光的偏振狀態是與設置在反射防止膜103之直線偏光板124的消光位(吸收軸的方位)一致的直線偏振。 藉此,在此情況下,在只有配置正C板來構成反射防止膜的情況下,能夠確實地遮擋來自背光源104的出射光,來確保暗處對比度。又,藉此,針對斜向入射的外光,也能夠謀求反射防止,也藉此能夠確保暗處對比度。
圖22是說明使觀察方位不同的例子的圖,是對應於圖21的圖。 圖23是說明根據圖22的觀察方位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是對應於圖20的圖。 相對於此,藉由與圖21的對比,如圖22所示,使觀察方位變化45度並檢討。在使觀察方位變化45度的情況下,如圖22所示,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成為45度,1/4波長相位差層109的慢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成為90度,1/4波長相位差層121的慢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成為0度。 在此圖23的例子,藉由將1/4波長相位差層109、121的平面內慢軸相對於觀察方位A設定為90度及0度的角度,在此觀測方位A的斜方向的透過光中,1/4波長相位差層109的慢軸成為相對於觀察方位A構成90度,1/4波長相位差層121的慢軸成為相對於觀察方位A構成0度。 又,藉由與圖20的對比,如圖23所示,在此觀察方位向斜方向射出的出射光之中,赤道上的角度45度-α的位置成為入射偏光。
此入射偏光,如箭頭B所示,偏振狀態將1/4波長相位差層109的平面內慢軸之轉動軸(x軸)作為轉動軸來變化,又,如箭頭C所示,藉由正C板110來將x軸作為轉動軸變化之後,接著藉由1/4波長相位差層121,如箭頭D所示,偏振狀態將1/4波長相位差層121的平面內慢軸之轉動軸(x軸)作為轉動軸來變化,並以橢圓偏振射出。 藉此,在只有配置此正C板的情況下(沒有設置補償層122的情況),藉由直線偏光板124並不能充分地遮擋出射光,而使暗處對比度低下。
因此,反射防止膜103是做成藉由補償層122來使透過光的偏振狀態變化,並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是在由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於此,補償層122是於此實施形態中NZ值在預定範圍的相位差層,並藉由具備2軸的光學各向異性的相位差層來形成。 另,NZ值是藉由NZ=(nz-nx)/(ny-nx)來定義的。 藉此,此實施形態,藉由選定相位差層的NZ值來設定轉動軸,在圖23(B)中,如箭頭X所示,如符號P1所示的入射偏光的偏振狀態能夠使偏振狀態變化成位於相對於入射偏光的位置y軸對稱的赤道上,藉此,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是在由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於此,相關於此補償層122之相位差層的NZ值能夠藉由NZ值在0.10以上0.90以下,來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然而,在將相關於此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的平面內慢軸配置成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是垂直的情況下(相關於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的慢軸與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121的慢軸所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情況),將NZ值做成0.10以上0.90以下,雖然能夠相比於習之,足夠地提升視角特性,但是在補償層122只藉由相位差層來形成之時,藉由將NZ值做成0.10以上0.50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又,將相關於此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的平面內慢軸配置成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是平行的情況下(相關於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的慢軸與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121的慢軸所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情況),同樣地,將NZ值做成0.10以上0.90以下,雖然能夠相比於習之,足夠地提升視角特性,但是在補償層122只由相位差層來形成之時,藉由將NZ值做成0.50以上0.85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於此,相關於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能夠例如將聚碳酸酯等的透明膜材做2軸延伸並製作。
(補償層122的NZ=0.35的情況) 圖24是藉由與圖23的對比,針對藉由NZ值為0.35的相位差層來構成補償層122的情況,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並且是顯示從在圖23中如符號P1所示的自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藉由補償層122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補償層122是配置成慢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方向構成90度的角度。 補償層122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70.00μm(Re=191.10nm、Rth=-29.05)來形成。另,Re顯示平面內相位差,Rth顯示厚度方向的相位差。
於此圖24的例子,如箭頭所示,在以相關於補償層122的轉動軸L2來轉動的情況下,能夠將此轉動軸L2從y軸傾斜,並使自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於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並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補償層122的NZ=0.5的情況) 相對於此,圖25是藉由與圖24的對比,針對藉由NZ值為0.5的相位差層來構成補償層122的情況,來顯示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另,補償層122是配置成慢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方向構成90度的角度。 補償層122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75.00μm(Re=204.75nm、Rth=0.38)來形成。
於此圖25的例子,如箭頭所示,能夠以相關於補償層122的轉動軸來轉動,並使偏振狀態變化至接近近乎理想位置的位置,能夠在實用上充分地,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於此,對比較例1、比較例2、本實施形態的各影像顯示裝置的顯示畫面的對比值進行演算。 比較例1是從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省略了補償層122的構成。 又,比較例2是在本實施形態的構成中以配置負A板來代替補償層122之構成。另,此A板是配置成慢軸相對於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構成90度的角度,且厚度為1.22μm(Re=153.27nm、Rth=-76.63nm)。 在藉由出射角60度的斜光來演算對比時,比較例1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3,但是在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17。 又,做成同樣地來演算時,比較例2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的對比值分別為524、142。 另,記載於本說明的對比值及等高圖(後述)是使用SINTECH公司的LCD MASTER來模擬後的演算結果。
圖26是顯示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26(A)及圖26(B)分別是根據比較例1、比較例2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26(C)是顯示這些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另,這些等高圖之中,0.0-180.0度是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方向。
圖27~圖32是顯示使補償層的NZ值變化後的情況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圖27(A)、(B)及圖28(A)、(B)分別為根據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27(C)及圖28(C)是顯示這些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圖29(A)為根據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29(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圖30(A)、(B)及圖31(A)、(B)分別為根據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30(C)及圖31(C)是顯示這些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圖32(A)為根據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32(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這些等高圖,其中心是極角0度方向(面板法線方向),將此極角0度作為中心的同心圓,從中心側分別是極角20度、40度、60度、80度方向(以下,針對第11實施形態以後的等高圖也是同樣的)。 圖27~圖29是補償層122的慢軸配置成平行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並使NZ值變化的構成的等高圖,圖30~圖32是補償層122的慢軸配置成與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並使NZ值變化的構成的等高圖。
圖27(A)是補償層122應用NZ值=0.40的相位差層的等高圖,在上述的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3,但是在上述的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126。
圖27(B)是補償層122應用NZ值=0.50的相位差層的等高圖,在上述的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4,但是在上述的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267。
圖28(A)是補償層122應用NZ值=0.65的相位差層的等高圖,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4,但是在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756。
圖28(B)是補償層122應用NZ值=0.85的相位差層的等高圖,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4,但是在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253。
圖29是補償層122應用NZ值=0.90的相位差層的等高圖,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4,但是在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186。
圖30(A)是補償層122應用NZ值=0.10的相位差層的等高圖,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3,但是在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218。
圖30(B)是補償層122應用NZ值=0.20的相位差層的等高圖,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3,但是在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458。
圖31(A)是補償層122應用NZ值=0.35的相位差層的等高圖,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4,但是在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1045。
圖31(B)是補償層122應用NZ值=0.50的相位差層的等高圖,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4,但是在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279。
圖32是補償層122應用NZ值=0.55的相位差層的等高圖,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524,但是在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對比值為183。 另,上述的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的對比值是顯示對應的等高圖中之觀測方位0度、180度、極角60度的對比值,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的對比值是顯示對應的等高圖中之觀測方位45度、225度、極角60度的對比值(以下,在第11實施形態以後的對比值中也是同樣的) 。
以上,藉由上述的圖27~圖32的結果,確認了若是補償層122的NZ值在0.10以上0.90以下,能夠足夠地確保從斜方向的顯示畫面的對比。 又,更好的是,在圖22所顯示的觀察方位中之對比值有200以上的話,相對於各比較例能夠更足夠地確保從斜方向的顯示畫面的對比。具體地,在相關於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的平面內慢軸配置成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且在補償層122是只由相位差層來形成的情況下,藉由將NZ值作成0.5以上0.85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參照圖27(B)、圖28(A)、圖28(B))。 又,在相關於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的平面內慢軸配置成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且在補償層122是只由相位差層來形成的情況下,藉由將NZ值做成0.1以上0.50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參照圖30、圖31)。 另,在本實施形態及以下的各實施形態之中,在液晶層108的反射防止膜103側的第2基板112配置了1/4波長相位差層109、正C板110、濾色板111、1/4波長相位差層121、補償層122、142的構件稱為影像顯示構件151(參照圖19、圖33)。
[第11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第11實施形態來進行說明。 圖33是藉由與圖19的對比來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此影像顯示裝置131除了應用反射防止膜133來代替反射防止膜103的一點以外,是與影像顯示裝置101同一地構成。又,反射防止膜133是除了設置補償層142來代替補償層122的一點以外,是與反射防止膜103同一地構成。 補償層142是藉由第1補償層142B與第2補償層142A的2層構造來形成,並從第2直線偏光板124側依序積層第1補償層142B、第2補償層142A。 第1補償層142B是負A板,其慢軸是設置成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 第2補償層142A是與相關於上述第10實施形態的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同樣的相位差層,其慢軸是設置成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又,第2補償層142A的NZ值能夠藉由在0.10以上0.90以下,宜做成為0.40以上0.90以下,來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藉此,此反射防止膜133能夠將藉由相位差層即第2補償層142A來變化的偏振狀態藉由第1補償層142B來進而使其變化,而細部地使偏振狀態變化,藉此,能夠使偏振狀態變化至理想位置。 因此,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從斜方向來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又,藉由第2補償層142A的NZ值在0.10以上0.90以下,能夠將第1補償層142B造成的偏振狀態的變化做成更小的,藉此能夠進而抑制對比的低下。
圖34是藉由與圖23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從在圖23中符號P1所示的自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藉由第1補償層142B及第2補償層142A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0.63μm(Re=79.15nm、Rth=-39.57nm)來形成。 第2補償層142A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31.00μm(Re=84.63nm、Rth=0.16nm)來形成,NZ值為0.5。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A NZ=0.0)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743。另,此對比值是從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35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之模擬之等高圖。圖35(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35(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第12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31除了將平面內慢軸做成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來設置第2補償層142A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1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又,第2補償層142A之中,NZ值雖然是以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做成為0.10以上0.60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如此,即使做成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的方式來設置第2補償層142A,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圖36是藉由與圖23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與第11實施形態同樣的負A板,並且是設置成其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 第2補償層142A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171.00μm(Re=466.83nm、Rth=0.86nm)來形成,NZ值為0.5。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A NZ=0.0)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863。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37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37(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37(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第13實施形態] 此實施形態在相關於第11實施形態的構成中,除了第1補償層142B及第2補償層142A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1實施形態同一地構成,藉此,適宜使用圖33來詳述本實施形態。 於本實施形態,第1補償層142B是與相關於上述的第10實施形態的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同樣的相位差層,並是做成其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來設置。又,第1補償層142B的NZ值是由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做成為0.3以上0.70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第2補償層142A是負A板,並且是設置成其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
如此,即使做成藉由與第11實施形態相反的上下關係來配置相位差層及負A板來構成補償層,也能夠將藉由相位差層變化的偏振狀態藉由負A板來使其變化,而細部地使偏振狀態變化。藉此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38是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從在圖23中符號P1所示的自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藉由第1補償層142B及第2補償層142A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59.50μm(Re=162.44nm、Rth=0.30nm)來形成,NZ值為0.5。 第2補償層142A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0.48μm(Re=60.30nm、Rth=-30.15nm)來形成。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A NZ=0.0)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999。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39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39(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39(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於此實施形態,即使做成將負A板(第2補償層142A) 設置在相位差層(第1補償層142B)的與第2直線偏光板124側的相反側,也能夠細部地使偏振狀態變化,藉此,能夠更加地確實地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14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31除了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的方式來設置第1補償層142B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3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又,第1補償層142B之中,NZ值雖然是由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做成為0.3以上0.70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如此,即使做成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的方式來設置第1補償層142B,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圖40是藉由與圖23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144.00μm(Re=393.12nm、Rth=0.72nm)來形成,NZ值為0.5。 第2補償層142A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0.48μm(Re=60.30nm、Rth=-30.15nm)來形成。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A NZ=0.0)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1227。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41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41(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41(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第15實施形態] 此實施形態在相關於第11實施形態的構成中,除了第1補償層142B及第2補償層142A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1實施形態同一地構成,藉此,適宜使用圖33來詳述本實施形態。 第1補償層142B是應用正C板。 第2補償層142A是與相關於上述的第10實施形態的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同樣的相位差層,並做成其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來設置。又,第2補償層142A的NZ值是由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做成為0.4以上0.90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如此,即使是做成在相位差層配置正C板來構成補償層,也能夠使藉由相位差層來變化的偏振狀態細部地變化,藉此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42是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從符號P1所示的自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藉由第1補償層142B及第2補償層142A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0.35μm(Re=0.00nm、Rth=-59.85nm)來形成。 第2補償層142A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49.00μm(Re=133.77nm、Rth=0.25nm)來形成,NZ值為0.5。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x軸)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911。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43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43(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43(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於此實施形態,即使做成將正C板(第1補償層142B)設置在相位差層(第2補償層142A)的第2直線偏光板124側,也能夠細部地使偏振狀態變化,藉此,能夠更加地確實地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16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31除了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的方式來設置第2補償層142A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5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又,第2補償層142A之中,NZ值雖然是由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做成為0.1以上0.60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如此,即使是做成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的方式來設置第2補償層142A,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第15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圖44是藉由與圖23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0.35μm(Re=0.00nm、Rth=-59.85nm)來形成。 第2補償層142A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154.00μm(Re=420.42nm、Rth=0.77nm)來形成,NZ值為0.5。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x軸)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716。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45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45(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45(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第17實施形態] 此實施形態在相關於第11實施形態的構成中,除了第1及第2補償層142A及142B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1實施形態同一地構成,藉此,適宜使用圖33來詳述本實施形態。 第1補償層142B是與相關於上述的第10實施形態的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同樣的相位差層,並設置成其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又,第2補償層142A的NZ值是由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做成為0.10以上0.60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第2補償層142A是應用正C板。
如此,即使是做成在相位差層(第1補償層142B)的與第2直線偏光板124的相反側配置正C板(第2補償層142A)來構成補償層142,也能夠使藉由相位差層來變化的偏振狀態細部地變化,藉此,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46是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從符號P1所示的自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藉由第1補償層142B及第2補償層142A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108.00μm(Re=294.84nm、Rth=0.54nm)來形成,NZ值為0.5。 第2補償層142A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0.42μm(Re=0.00nm、Rth=-71.82nm)來形成。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x軸)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1370。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47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47(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47(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於此實施形態,即使做成將正C板(第2補償層142A) 設置在相位差層(第1補償層142B)的與第2直線偏光板124側的相反側,也能夠細部地使偏振狀態變化,藉此,能夠更加地確實地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18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31除了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的方式來設置第1補償層142B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7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又,第1補償層142B之中,NZ值雖然是由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做成為0.40以上0.90以下,能夠更加地提升視角特性。
如此,即使做成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的方式來設置第1補償層142B,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第17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圖48是藉由與圖23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95.00μm(Re=259.35nm、Rth=0.48nm)來形成,NZ值為0.5。 第2補償層142A是使用聚合性液晶,並由厚度0.42μm(Re=0.00nm、Rth=-71.82nm)來形成。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x軸)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854。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49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49(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49(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第19實施形態] 此實施形態在相關於第11實施形態的構成中,除了第1補償層142B及第2補償層142A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1實施形態同一地構成,藉此,適宜使用圖33來詳述本實施形態。 於本實施形態,第1補償層142B是正A板,是設置成其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 第2補償層142A是與相關於上述的第10實施形態的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同樣的相位差層,並設置成其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又,第2補償層142A的NZ值是由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以0.10以上0.60以下來形成。
圖50是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由環烯聚合物樹脂,並由厚度28.00μm(Re=68.60nm、Rth=34.30nm、NZ=1.0)來形成。 第2補償層142A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87.00μm(Re=237.51nm、Rth=0.44nm)來形成,NZ值為0.5。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A NZ1.0)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692。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51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51(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51(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於此實施形態,即使是做成將正A板(第1補償層142B)設置在相位差層(第2補償層142A)的第2直線偏光板124側,也能夠細部地使偏振狀態變化,藉此,能夠更加地確實地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20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131除了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的方式來設置第2補償層142A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9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又,第2補償層142A之中,NZ值雖然是由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以0.4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 如此,即使做成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的方式來設置第2補償層142A,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第19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圖52是藉由與圖23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由環烯聚合物樹脂、由厚度28.00μm(Re=68.60nm、Rth=34.30nm、NZ=1.0)來形成。 第2補償層142A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116.00μm(Re=316.68nm、Rth=0.58nm)來形成,NZ值為0.5。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A NZ1.0)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972。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53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53(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53(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第21實施形態] 此實施形態在相關於第11實施形態的構成中,除了第1補償層142B及第2補償層142A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第11實施形態同一地構成,藉此,適宜使用圖33來詳述本實施形態。 於本實施型態,第1補償層142B是應用負C板。 第2補償層142A是與相關於上述的第10實施形態的補償層122的相位差層同樣的相位差層,並設置成其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平行。又,第2補償層142A的NZ值是由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以0.10以上0.6以下來形成。
圖54是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由三醋酸纖維素樹脂,並由厚度65.50μm(Re=0.00nm、Rth=47.16nm)而成的膜材來形成。 第2補償層142A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102.00μm(Re=278.46nm、Rth=0.51nm)來形成,NZ值為0.5。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x軸)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4、928。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55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55(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55(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於此實施形態,即使做成將負C板(第1補償層142B) 設置在相位差層(第2補償層142A)的第2直線偏光板124側,也能夠細部地使偏振狀態變化,藉此,能夠更加地確實地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第22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除了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的方式來設置第2補償層142A的一點以外,是與第21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同一地構成。又,第2補償層142A之中,NZ值雖然是由0.1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的,但是宜以0.40以上0.90以下來形成。 如此,即使做成以平面內慢軸相對於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垂直的方式設置第2補償層142A,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第21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圖56是藉由與圖23的對比來顯示此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第1補償層142B是由三醋酸纖維素樹脂,並由厚度65.50μm(Re=0.00nm、Rth=47.16nm)而成的膜材來形成。 第2補償層142A是應用2軸延伸的聚碳酸酯膜材,並由厚度102.00μm(Re=278.46nm、Rth=0.51nm)來形成,NZ值為0.5。
此實施形態能夠,如箭頭所示,將從1/4波長相位差層121射出的出射光的偏振狀態(P1)變化至以相關於第2補償層142A的轉動軸(y軸)來轉動後的位置後,變化至以相關於第1補償層142B的轉動軸(x軸)來轉動後的位置,並以直線偏振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前述直線偏振是對應赤道上的入射偏光。 藉此,此實施形態能夠以近乎理想的出射偏光來射出出射光,其結果,能夠相比於習之,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更具體地,對對比值進行模擬時,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在相關於圖21的觀察方位、相關於圖22的觀察方位各自的對比值為523、708。另,此對比值是從與面板法線60度的方向來觀察時的值。藉此,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確認相比於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其能夠提升視角特性,即使在由斜方向觀察確認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也充分地確保顯示畫面的對比。
圖57是根據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模擬之等高圖。圖57(A)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模擬之對比值的等高圖,圖57(B)是顯示此等高圖中之對比值的等高線的值的圖。 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於上述的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觀察方位的變化造成的對比值的變化是小的,藉此能夠確認其能夠充分地確保視角特性的提升。
另,圖58及圖59是整理了第10實施形態~第22實施形態的構成之圖表。在此圖58及圖59中,角度是顯示將第1直線偏光板106的透過軸方向作為0度(水平)的情況中的第2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角度、各層(補償層、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轴的角度,括號內的箭頭是示意地顯示透過軸、慢軸的方向。
[第23實施形態] 在此實施形態,將由反射防止膜103而成的反射防止部的全部構成或一部分構成依順序製作在影像顯示面板的出射面側的基板112。具體來說,將直線偏光板124、補償層122、1/4波長相位差層121的全部或一部分依順序製作在影像顯示面板的出射面側的基板112。 藉此,能夠簡略化相關於反射防止膜的構成,進而簡略化全體構成。
另,在此情況下,上述的補償層122(142)、1/4波長相位差層121能夠藉由塗佈對應的紫外線硬化型液晶、熱硬化型液晶,並硬化,來依順序製作在基板112上。也可以適宜地追加配向膜作為液晶塗佈的基底層。 又,針對直線偏光板124,可以應用所謂的塗佈型的構成,並製作在補償層122(142)上。 此實施形態,除了相關於此反射防止膜的構成是不同的一點以外,是與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同一地構成。 如此實施形態一般,即使將由反射防止膜103而成的反射防止部的全部構成或一部分構成做成為依順序製作在影像顯示面板的出射面側基板112,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第24實施形態] 此實施形態,在上述的各實施形態的構成中,於最靠出射面側設置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藉此來將觸摸面板的功能設置於影像顯示面板。又,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也可以配置在影像顯示裝置的1/4波長相位差層121與第2基板112之間。藉此,影像顯示裝置能夠藉由反射防止膜103來減低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造成的外光反射。 此實施形態除了關於此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的構成是不同的點以外,是與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同一地構成。 如此實施形態一般,即使設置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另,也可以將減低液晶層108的驅動產生的電磁波的輻射之透明電極設置在影像顯示裝置。此透明電極,例如,能夠藉由配置在1/4波長相位差層121與第2基板112之間,來減低透明電極產生的外光反射,並且效率良好地減低不要的輻射。 又,也可以進而在反射防止膜103的最表面進而設置反射防止層。
[其他的實施形態] 以上,雖然詳述了在本發明的實施中合適的具體的構成,但是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能夠種種地變更上述的實施形態的構成。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顯示了在液晶層8上,依順序設置1/4波長相位差層9、正C板10、濾色板11的例子,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在液晶層8上,依順序設置1/4波長相位差層9、濾色板11、正C板10。 又,在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顯示了在基板12的1/4波長相位差層9側設置正C板10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基板12的1/4波長相位差層21側設置正C板10。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顯示了在液晶層108上,依順序設置1/4波長相位差層109、正C板110、濾色板111的例子,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在液晶層108上,依順序設置1/4波長相位差層109、濾色板111、正C板110。 又,在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顯示了在基板112的1/4波長相位差層109側設置正C板110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基板112的1/4波長相位差層121側設置正C板110。
1:影像顯示裝置 2:影像顯示面板 3:反射防止膜 4:背光源 5:液晶單元 6、24:直線偏光板 7、12:基板 8:液晶層 9、21:1/4波長相位差層 10:正C板 11:濾色板 22、23:補償層 31:影像顯示構件 101、131:影像顯示裝置 102:影像顯示面板 103、133:反射防止膜 104:背光源 105:液晶單元 106、124:直線偏光板 107、112:基板 108:液晶層 109、121:1/4波長相位差層 110:正C板 111:濾色板 122、142、142A、142B:補償層 151:影像顯示構件 +S1、-S1:x軸 +S2、-S2:y軸 +S3:z軸 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L13、L14:轉動軸 A、B1、B2:觀察方位 B、C、D、X:箭頭 P1:偏振狀態
圖1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2是說明在圖1的影像顯示裝置中沒有設置第1補償層、第2補償層的情況下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圖3是說明觀察方位的圖。 圖4是說明使觀察方位不同的例子的圖。 圖5是說明根據圖4的觀察方位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圖6是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7是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8是說明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9是說明本發明的第5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10是說明本發明的第6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11是說明本發明的第7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12是顯示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13是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14是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15是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16是顯示第5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17是顯示第6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18是顯示第7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19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0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20是說明在圖19的影像顯示裝置中沒有設置補償層的情況下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圖21是說明觀察方位的圖。 圖22是說明使觀察方位不同的例子的圖。 圖23是說明根據圖22的觀察方位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圖24是說明在NZ值為0.35的情況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圖25是說明在NZ值為0.5的情況之偏振狀態的變化的圖。 圖26是顯示比較例1、比較例2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27是顯示在使補償層的NZ值變化的情況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28是顯示在使補償層的NZ值變化的情況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29是顯示在使補償層的NZ值變化的情況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30是顯示在使補償層的NZ值變化的情況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31是顯示在使補償層的NZ值變化的情況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32是顯示在使補償層的NZ值變化的情況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33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1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34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1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35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1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36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2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37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2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38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3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39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3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40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4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41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4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42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5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43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5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44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6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45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6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46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7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47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7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48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8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49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8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50是說明本發明的第19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51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9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52是說明本發明的第20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53是顯示本發明的第20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54是說明本發明的第21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55是顯示本發明的第21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56是說明本發明的第22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 圖57是顯示本發明的第22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性的等高圖。 圖58是整理本發明的各實施形態的構成之圖表。 圖59是圖58的接續的圖表。
1:影像顯示裝置
2:影像顯示面板
3:反射防止膜
4:背光源
5:液晶單元
6、24:直線偏光板
7、12:基板
8:液晶層
9、21:1/4波長相位差層
10:正C板
11:濾色板
22、23:補償層
31:影像顯示構件

Claims (47)

  1.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於保持成對向的第1基板及第2基板之間設置液晶層, 於前述第1基板的與前述液晶層相反側配置將來自背光源的入射光以直線偏振射出的第1直線偏光板, 於前述第2基板的與前述液晶層相反側以透過軸與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垂直的方式配置第2直線偏光板, 於前述液晶層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設置慢軸相對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構成45度的角度的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第2基板與第2直線偏光板之間設置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垂直的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正C板, 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依順序設置有入射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的出射光並射出透過光的第1補償層、及入射前述第1補償層的出射光並射出透過光的第2補償層。
  2.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及前述第2補償層, 是慢軸都相對於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平行或垂直, 或是,一方的補償層的慢軸是相對於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平行或垂直,另一方的補償層是正或負C板。
  3.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負A板。
  4.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正C板。
  5.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正A板。
  6.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負C板。
  7.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正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正A板。
  8.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負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之負A板。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液晶層是橫向電場形態的液晶層, 於前述第1基板形成有前述橫向電場形態的透明電極。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影像顯示裝置,其於前述第2基板設置有濾色板。
  11.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影像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
  12. 一種影像顯示構件,其於基板的一方的面側設置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基板的另一方的面側設置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垂直的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正C板, 於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與前述基板相反側,從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側依順序設置第2補償層、及第1補償層, 前述第1補償層與前述第2補償層, 慢軸是相同方向,且相對於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 或是,一方的補償層的慢軸是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另一方的補償層是正或負C板。
  13. 如請求項12之影像顯示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負A板。
  14. 如請求項12之影像顯示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正C板。
  15. 如請求項12之影像顯示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正A板。
  16. 如請求項12之影像顯示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負C板。
  17. 如請求項12之影像顯示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正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正A板。
  18. 如請求項12之影像顯示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負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的負A板。
  19. 一種光學構件,其於直線偏光板與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從前述直線偏光板側依序設置第1補償層與第2補償層, 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與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 前述第1補償層與前述第2補償層, 慢軸是相同方向,且相對於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 或是,一方的補償層的慢軸是與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另一方的補償層是正或負C板。
  20. 如請求項19之光學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負A板。
  21. 如請求項19之光學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正C板。
  22. 如請求項19之光學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23. 如請求項19之光學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負A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負C板。
  24. 如請求項19之光學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正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平行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正A板。
  25. 如請求項19之光學構件,其中前述第1補償層是負C板, 前述第2補償層是慢軸垂直於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的負A板。
  26.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於保持成對向的第1基板及第2基板之間設置液晶層, 於前述第1基板的與前述液晶層相反側配置將來自背光源的入射光以直線偏振射出的第1直線偏光板, 於前述第2基板的與前述液晶層相反側以透過軸與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垂直的方式配置第2直線偏光板, 於前述液晶層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設置慢軸相對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構成45度的角度的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第2基板與第2直線偏光板之間設置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垂直的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正C板, 於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具備NZ值在0.10以上0.90以下的相位差層之補償層, 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與前述相位差層的慢軸的構成角度為45度。
  27. 如請求項26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補償層的相位差層是配置成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
  28. 如請求項26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補償層的相位差層是配置成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
  29.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補償層具有負A板,前述負A板是配置於前述相位差層的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側或相反側,且是配置成慢軸垂直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
  30.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補償層在前述相位差層的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側或相反側具有正C板。
  31.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補償層具有正A板,前述正A板是配置於前述相位差層的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側,且是配置成慢軸平行於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
  32.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補償層在前述相位差層的前述第2直線偏光板側具有負C板。
  33. 如請求項26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液晶層是橫向電場形態的液晶層, 於前述第1基板形成前述橫向電場形態的透明電極。
  34. 如請求項26之影像顯示裝置,其於前述第2基板設置濾色板。
  35. 如請求項26之影像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觸摸面板用感測器膜。
  36. 如請求項26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相位差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平行,且NZ值為0.50以上0.85以下。
  37. 如請求項26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相位差層是慢軸與前述第1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垂直,且NZ值為0.1以上0.5以下。
  38. 一種影像顯示構件,其於基板的一方的面側設置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 於前述基板的另一方的面側設置慢軸與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垂直的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及具備NZ值為0.10以上0.90以下的相位差層之補償層, 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與前述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 於前述第1的1/4波長相位差層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有正C板。
  39. 如請求項38之影像顯示構件,其中前述補償層具備負A板, 前述負A板的慢軸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的角度為45度。
  40. 如請求項38之影像顯示構件,其中前述補償層具備正C板。
  41. 如請求項38之影像顯示構件,其中前述補償層具備正A板, 於前述正A板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前述相位差層, 前述正A板的慢軸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
  42. 如請求項38之影像顯示構件,其中前述補償層具備負C板, 於前述負C板與前述第2的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具備前述相位差層。
  43. 一種光學構件,其於直線偏光板與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設置具備NZ值為0.10以上0.90以下的相位差層之補償層, 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與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的慢軸構成45度的角度, 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與前述相位差層的慢軸是平行或垂直的。
  44. 如請求項43之光學構件,其中前述補償層具備負A板, 前述負A板的慢軸與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是平行的。
  45. 如請求項43之光學構件,其中前述補償層具備正C板。
  46. 如請求項43之光學構件,其中前述補償層具備正A板, 於前述正A板與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具備前述相位差層, 前述正A板的慢軸與前述直線偏光板的透過軸是垂直的。
  47. 如請求項43之光學構件,其中前述補償層具備負C板, 於前述負C板與前述1/4波長相位差層之間具備前述相位差層。
TW108136876A 2018-10-16 2019-10-14 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構件及光學構件 TW2020183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4874 2018-10-16
JP2018-194874 2018-10-16
JP2018211430 2018-11-09
JP2018-211430 2018-11-09
JP2019159442A JP2020076946A (ja) 2018-10-16 2019-09-02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部材及び光学部材
JP2019-159442 2019-09-02
JP2019-160960 2019-09-04
JP2019160960A JP2020076947A (ja) 2018-11-09 2019-09-04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部材及び光学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8344A true TW202018344A (zh) 2020-05-16

Family

ID=71895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6876A TW202018344A (zh) 2018-10-16 2019-10-14 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構件及光學構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01834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4764A (zh) * 2020-06-08 2020-07-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CN112698527A (zh) * 2020-12-30 2021-04-23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4764A (zh) * 2020-06-08 2020-07-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车载显示装置
CN112698527A (zh) * 2020-12-30 2021-04-23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98527B (zh) * 2020-12-30 2023-04-18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3048B1 (ko) 광시야각 액정표시소자
EP2259131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019451B2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753882B2 (ja) A−プレートを用いた視野角の補償フィルムを含むips液晶表示装置
US119828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olarizing plate
WO2012070808A2 (ko) 반사 방지용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KR20140078474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TW202018344A (zh) 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構件及光學構件
KR20080059832A (ko) 표시장치
KR102251179B1 (ko) 빛샘이 방지된 곡면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828707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97251B1 (ko) 광시야각 액정표시소자
KR20160142798A (ko) 다층형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272053B1 (ko) 광시야각 액정표시소자
WO2020080197A1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部材及び光学部材
JP2020076946A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部材及び光学部材
US2023031486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92785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891540B1 (ko) 광시야각 액정표시소자
WO2024101300A1 (ja) 光学系、仮想現実表示装置
KR20140085131A (ko) 다층형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1874549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829929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20076947A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部材及び光学部材
JP2021189421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