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9861A - 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及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及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9861A
CN111469861A CN202010342374.7A CN202010342374A CN111469861A CN 111469861 A CN111469861 A CN 111469861A CN 202010342374 A CN202010342374 A CN 202010342374A CN 111469861 A CN111469861 A CN 111469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track
train
station
outb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23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3423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98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9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9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05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Rail freight termin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1/00Locomotives or motor railca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means applying the tractive effort; 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running gear other than normal driving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KAUXILIAR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WAY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K1/00Transferring passengers, articles, or freight to and from moving trains; Slipping or coupling vehicles from or to moving tr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及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列车从始发站出发,列车到达某车站之前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前端列车的位置,该车站的左轨道上停放着出站车厢,该车站的右轨道上没有车厢停放。列车进站前减速到设定速度,列车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减速,到站车厢与车尾牵引的车厢拉开距离。然后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让到站车厢制动停在右轨道上.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机器人牵引车启动后推着左轨道上的出站车厢加速前进。机器人牵引车停止前进,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后加速前进、追赶到出站车厢后对接。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加速前进、追赶到车头牵引的车厢后对接。

Description

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及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及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普通客车的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160公里,动车客车的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250公里,高铁客车的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350公里。所有客车都是由车头和车尾两个动力机车牵引,车厢没有动力,但车厢有制动能力。普通客车分快车和慢车,慢车所有的小站都要停,快车只停大站,所有很不方便。动车客车和高铁客车所有的小站都要停,而高铁客车从0开始减速到每小时350公里需要50公里的路程,但是两个小站的平均距离只有30公里,所以高铁客车只能减速到最高时速每小时250公里。列车到站停车时间只有3分钟,乘客在这断短的3分钟拿到行李拥挤着下车,有时会忘记挂在钩子时的衣服接其他物件,有时会睡着错过坐过车站。由于普通慢车每一个小站都要停车,速度实在太慢;而普通快车只停大站,不停小站,速度很快但很不方便。
日本的高铁客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厢使用永磁同步交流电机牵引,也就是说高铁客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厢都有动力。
发明内容:
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列车由车头、车尾和车厢组成。车厢的结构如下:车厢内有座位,车厢的前后两端两侧都有车门,车厢两侧有玻璃窗面,车厢底部有两对固定轴车轮,车厢的前后两端对接口说有缓冲弹簧,车厢装有制动装置,车厢两端外面装有测距与测速雷达和摄像头,车厢外面装有自动脱钩与锁钩装置。车头和车尾使用永磁同步交流电机或者柴油发动机牵引,车厢、车头和车尾部装有用于机车连接的握手钩。车站有一条左轨道和一条右轨道,左轨道的前端与右轨道前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左轨道的后端与右轨道后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使用互联网电脑控制仪来控制。左轨道下方有长方形槽,左轨道下方的长方形槽两端都装有防撞弹簧。右轨道下方有长方形槽,右轨道下方的长方形槽两端都装有防撞弹簧,长方形槽里面有窄轨道。左轨道和下方的窄轨道共同使用倒‘几’字形水泥枕木,右轨道2和下方的窄轨道共同使用倒‘几’字形水泥枕木。窄轨道上行驶着机器人牵引车。机器人牵引车4的结构如下:机器人牵引车的底盘上装有永磁同步交流电机,机器人牵引车的底盘下面装有两组碳素纤维橡胶车轮,电源通过窄轨道和导电的碳素纤维橡胶车轮传递给机器人牵引车的电脑控制仪;或者机器人牵引车的底盘下面装有两组齿轮车轮,窄轨道为齿条,电源通过窄轨道齿条和齿轮车轮传递给机器人牵引车的电脑控制仪。机器人牵引车的底盘上有箱体,机器人牵引车的箱体上有两组相互对称的推杆,推杆的一端与箱体顶部中央部位铰链,电磁铁顶杆上端与推杆的中部铰链,推杆与箱体内壁之间装有拉力弹簧,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固定在箱体内,有两组摄像头和探照灯与两个电磁铁顶杆配合。机器人牵引车的底盘的两侧各装有一个行程开关,左轨道下方靠近长方形槽前端两侧各有一个金属凸起与机器人牵引车的底盘的两侧装有的行程开关配合。右轨道下方靠近长方形槽前端两侧各有一个金属凸起与机器人牵引车的底盘的两侧装有的行程开关配合。机器人牵引车的箱体内装有互联网通讯设备和电脑控制仪,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电磁铁顶杆推着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推杆上端顶在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
一种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列车的数十节车厢分别悬挂不同到站车站名称的牌子,乘客在始发站选择所到站的车厢,进入所到站的车厢后入座。列车从始发站出发,列车到达某车站之前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前端列车的位置,该车站的左轨道上停放着出站车厢。左轨道下面的窄轨道上的机器人牵引车开到出站车厢下面,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机器人牵引车的前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前电磁铁顶杆推着前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向前移动使前推杆上端顶在出站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然后机器人牵引车停下来。该车站的右轨道上没有车厢停放。由于车站有岔道,列车进站前必须减速,列车在顶站前的设定位置上开始减速,减速到设定速度,否则列车会出轨。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前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后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通道门锁住。该车站的右轨道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该车站的右轨道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列车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减速,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拉开距离,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进入右轨道后,该车站的左轨道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然后车头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让到站车厢制动停在右轨道上。如果到站车厢的制动装置出故障,右轨道下面的窄轨道上的机器人牵引车开到到站车厢下面,然后以快于到站车厢的速度前进,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机器人牵引车的后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后电磁铁顶杆推着后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减速前进使后推杆上端顶在到站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然后机器人牵引车制动带着到站车厢停下来。到站车厢到站车厢里的乘客全部下车后,到站车厢成为下一趟列车的出站车厢。车头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后,该车站的左轨道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机器人牵引车启动后推着左轨道上的出站车厢加速前进。如果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出故障,而且有时间替换,则启用左轨道下面的备用机器人牵引车。备用机器人牵引车开到出站车厢下面,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机器人牵引车的前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前电磁铁顶杆推着前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向前移动使前推杆上端顶在出站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然后机器人牵引车推着出站车厢加速前进。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后加速前进、追赶出站车厢。机器人牵引车的底盘的两侧装有的行程开关触碰到左轨道下面的长方形槽两侧的金属凸起时,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的前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停电,然后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制动,机器人牵引车的前推杆上端离开出站车厢上班的设定位置,出站车厢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前进进入出站轨道,前推杆上的拉力弹簧拉着前推杆前部向下转到水平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停下来。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并追上出站车厢,车尾牵引的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加速前进、追赶车头牵引的车厢,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追上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后,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然后出站车厢后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出站车厢前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后通道门,出站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出站车厢挂上所到车站名称的牌子,出站车厢里的乘客在车厢通道走动找到所动车站车厢后找位置坐下来。如果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出故障,来不及替换,则让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后减速到每小时五公里,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如果出站车厢出故障,牵引车把出故障的出站车厢拖到维修轨道上,牵引车把备用车厢拖到出站车厢所在的轨道上,然后牵引车离开。
一种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列车由车头、车尾和车厢组成。车厢的结构如下:车厢内有座位,车厢的前后两端两侧都有车门,车厢两侧有玻璃窗面,车厢底部有两对固定轴车轮,车厢的前后两端对接口说有缓冲弹簧,车厢装有制动装置,车厢两端外面装有测距与测速雷达和摄像头,车厢外面装有自动脱钩与锁钩装置。车头、车尾和车厢使用永磁同步交流电机或者柴油发动机牵引,车厢、车头和车尾部装有用于机车连接的握手钩。车站有一条左轨道和一条右轨道,左轨道的前端与右轨道前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左轨道的后端与右轨道后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使用互联网电脑控制仪来控制。列车的数十节车厢分别悬挂不同到站车站名称的牌子,乘客在始发站选择所到站的车厢,进入所到站的车厢后入座。列车从始发站出发,列车到达某车站之前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前端列车的位置,该车站的左轨道上停放着出站车厢。该车站的右轨道上没有车厢停放;由于车站有岔道,列车进站前必须减速,列车在顶站前的设定位置上开始减速,减速到设定速度,否则列车会出轨。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前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后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通道门锁住。该车站的右轨道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该车站的右轨道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列车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减速,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拉开距离。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进入右轨道后,该车站的左轨道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然后列车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前面的车厢脱钩,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让到站车厢制动停在右轨道上。到站车厢到站车厢里的乘客全部下车后,到站车厢成为下一趟列车的出站车厢。车头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后,该车站的左轨道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左轨道上的出站车厢启动、并且依靠自身动力加速前进,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后加速前进、追赶出站车厢。出站车厢依靠自身动力加速前进进入出站轨道,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并追上出站车厢,车尾牵引的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加速前进、追赶车头牵引的车厢,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追上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后,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然后出站车厢后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出站车厢前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后通道门,出站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出站车厢挂上所到车站名称的牌子,出站车厢里的乘客在车厢通道走动找到所动车站车厢后找位置坐下来。如果出站车厢出故障,来不及替换,则让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后减速到每小时五公里,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如果出站车厢出故障,牵引车把出故障的出站车厢拖到维修轨道上,牵引车把备用车厢拖到出站车厢所在的轨道上,然后牵引车离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途车站轨道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机器人牵引车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列车由车头、车尾和车厢组成。车厢的结构如下:车厢内有座位,车厢的前后两端两侧都有车门,车厢两侧有玻璃窗面,车厢底部有两对固定轴车轮,车厢的前后两端对接口说有缓冲弹簧,车厢装有制动装置,车厢两端外面装有测距与测速雷达和摄像头,车厢外面装有自动脱钩与锁钩装置。车头和车尾使用永磁同步交流电机或者柴油发动机牵引,车厢、车头和车尾部装有用于机车连接的握手钩。车站有一条左轨道1和一条右轨道2,左轨道1的前端与右轨道2前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左轨道1的后端与右轨道2后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使用互联网电脑控制仪来控制。左轨道1下方有长方形槽3,左轨道1下方的长方形槽3两端都装有防撞弹簧。右轨道2下方有长方形槽3,右轨道2下方的长方形槽3两端都装有防撞弹簧,长方形槽3里面有窄轨道。左轨道1和下方的窄轨道共同使用倒‘几’字形水泥枕木,右轨道2和下方的窄轨道共同使用倒‘几’字形水泥枕木。窄轨道上行驶着机器人牵引车4。机器人牵引车4的结构如下: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上装有永磁同步交流电机,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下面装有两组碳素纤维橡胶车轮,电源通过窄轨道和导电的碳素纤维橡胶车轮传递给机器人牵引车4的电脑控制仪;或者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下面装有两组齿轮车轮,窄轨道为齿条,电源通过窄轨道齿条和齿轮车轮传递给机器人牵引车4的电脑控制仪。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上有箱体,机器人牵引车4的箱体上有两组相互对称的推杆,推杆的一端与箱体顶部中央部位铰链,电磁铁顶杆上端与推杆的中部铰链,推杆与箱体内壁之间装有拉力弹簧,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固定在箱体内,有两组摄像头和探照灯与两个电磁铁顶杆配合。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的两侧各装有一个行程开关,左轨道1下方靠近长方形槽3前端两侧各有一个金属凸起与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的两侧装有的行程开关配合。右轨道2下方靠近长方形槽3前端两侧各有一个金属凸起与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的两侧装有的行程开关配合。机器人牵引车4的箱体内装有互联网通讯设备和电脑控制仪,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电磁铁顶杆推着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推杆上端顶在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
图1和图2所示,一种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列车的数十节车厢分别悬挂不同到站车站名称的牌子,乘客在始发站选择所到站的车厢,进入所到站的车厢后入座。列车从始发站出发,列车到达某车站之前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前端列车的位置,该车站的左轨道1上停放着出站车厢。左轨道1下面的窄轨道上的机器人牵引车4开到出站车厢下面,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机器人牵引车4的前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前电磁铁顶杆推着前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4向前移动使前推杆上端顶在出站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然后机器人牵引车4停下来。该车站的右轨道2上没有车厢停放。由于车站有岔道,列车进站前必须减速,列车在顶站前的设定位置上开始减速,减速到设定速度,否则列车会出轨。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前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后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通道门锁住。该车站的右轨道2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该车站的右轨道2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列车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减速,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拉开距离,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进入右轨道2后,该车站的左轨道1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然后车头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让到站车厢制动停在右轨道2上。如果到站车厢的制动装置出故障,右轨道2下面的窄轨道上的机器人牵引车4开到到站车厢下面,然后以快于到站车厢的速度前进,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机器人牵引车4的后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后电磁铁顶杆推着后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4减速前进使后推杆上端顶在到站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然后机器人牵引车4制动带着到站车厢停下来。到站车厢到站车厢里的乘客全部下车后,到站车厢成为下一趟列车的出站车厢。车头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后,该车站的左轨道1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机器人牵引车4启动后推着左轨道1上的出站车厢加速前进。如果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4出故障,而且有时间替换,则启用左轨道1下面的备用机器人牵引车4。备用机器人牵引车4开到出站车厢下面,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机器人牵引车4的前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前电磁铁顶杆推着前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4向前移动使前推杆上端顶在出站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然后机器人牵引车4推着出站车厢加速前进。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后加速前进、追赶出站车厢。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的两侧装有的行程开关触碰到左轨道1下面的长方形槽3两侧的金属凸起时,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4的前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停电,然后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4制动,机器人牵引车4的前推杆上端离开出站车厢上班的设定位置,出站车厢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前进进入出站轨道,前推杆上的拉力弹簧拉着前推杆前部向下转到水平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4停下来。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并追上出站车厢,车尾牵引的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加速前进、追赶车头牵引的车厢,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追上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后,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然后出站车厢后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出站车厢前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后通道门,出站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出站车厢挂上所到车站名称的牌子,出站车厢里的乘客在车厢通道走动找到所动车站车厢后找位置坐下来。如果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出故障,来不及替换,则让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后减速到每小时五公里,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如果出站车厢出故障,牵引车把出故障的出站车厢拖到维修轨道上,牵引车把备用车厢拖到出站车厢所在的轨道上,然后牵引车离开。
图1所示,一种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列车由车头、车尾和车厢组成。车厢的结构如下:车厢内有座位,车厢的前后两端两侧都有车门,车厢两侧有玻璃窗面,车厢底部有两对固定轴车轮,车厢的前后两端对接口说有缓冲弹簧,车厢装有制动装置,车厢两端外面装有测距与测速雷达和摄像头,车厢外面装有自动脱钩与锁钩装置。车头、车尾和车厢使用永磁同步交流电机或者柴油发动机牵引,车厢、车头和车尾部装有用于机车连接的握手钩。车站有一条左轨道1和一条右轨道2,左轨道1的前端与右轨道前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左轨道1的后端与右轨道2后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使用互联网电脑控制仪来控制。列车的数十节车厢分别悬挂不同到站车站名称的牌子,乘客在始发站选择所到站的车厢,进入所到站的车厢后入座。列车从始发站出发,列车到达某车站之前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前端列车的位置,该车站的左轨道1上停放着出站车厢。该车站的右轨道2上没有车厢停放;由于车站有岔道,列车进站前必须减速,列车在顶站前的设定位置上开始减速,减速到设定速度,否则列车会出轨。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前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后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通道门锁住。该车站的右轨道2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该车站的右轨道2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列车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减速,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拉开距离。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进入右轨道后,该车站的左轨道2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然后列车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前面的车厢脱钩,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让到站车厢制动停在右轨道2上。到站车厢到站车厢里的乘客全部下车后,到站车厢成为下一趟列车的出站车厢。车头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后,该车站的左轨道1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左轨道1上的出站车厢启动、并且依靠自身动力加速前进,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后加速前进、追赶出站车厢。出站车厢依靠自身动力加速前进进入出站轨道,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并追上出站车厢,车尾牵引的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加速前进、追赶车头牵引的车厢,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追上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后,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然后出站车厢后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出站车厢前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后通道门,出站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出站车厢挂上所到车站名称的牌子,出站车厢里的乘客在车厢通道走动找到所动车站车厢后找位置坐下来。如果出站车厢出故障,来不及替换,则让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后减速到每小时五公里,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如果出站车厢出故障,牵引车把出故障的出站车厢拖到维修轨道上,牵引车把备用车厢拖到出站车厢所在的轨道上,然后牵引车离开。

Claims (3)

1.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列车由车头、车尾和车厢组成,车厢的结构如下:车厢内有座位,车厢的前后两端两侧都有车门,车厢两侧有玻璃窗面,车厢底部有两对固定轴车轮,车厢的前后两端对接口说有缓冲弹簧,车厢装有制动装置,车厢两端外面装有测距与测速雷达和摄像头,车厢外面装有自动脱钩与锁钩装置;车头和车尾使用永磁同步交流电机或者柴油发动机牵引,车厢、车头和车尾部装有用于机车连接的握手钩;车站有一条左轨道和一条右轨道,左轨道的前端与右轨道前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左轨道的后端与右轨道后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使用互联网电脑控制仪来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轨道(1)下方有长方形槽(3),所述左轨道(1)下方的长方形槽(3)两端都装有防撞弹簧,所述右轨道(2)下方有长方形槽(3),所述右轨道(2)下方的长方形槽(3)两端都装有防撞弹簧,长方形槽(3)里面有窄轨道;所述左轨道(1)和下方的窄轨道共同使用倒‘几’字形水泥枕木,所述右轨道(2)和下方的窄轨道共同使用倒‘几’字形水泥枕木;窄轨道上行驶着机器人牵引车(4),机器人牵引车(4)的结构如下: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上装有永磁同步交流电机,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下面装有两组碳素纤维橡胶车轮,电源通过窄轨道和导电的碳素纤维橡胶车轮传递给机器人牵引车(4)的电脑控制仪;或者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下面装有两组齿轮车轮,窄轨道为齿条,电源通过窄轨道齿条和齿轮车轮传递给机器人牵引车(4)的电脑控制仪;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上有箱体,机器人牵引车(4)的箱体上有两组相互对称的推杆,推杆的一端与箱体顶部中央部位铰链,电磁铁顶杆上端与推杆的中部铰链,推杆与箱体内壁之间装有拉力弹簧,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固定在箱体内,有两组摄像头和探照灯与两个电磁铁顶杆配合,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的两侧各装有一个行程开关,所述左轨道(1)下方靠近长方形槽(3)前端两侧各有一个金属凸起与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的两侧装有的行程开关配合,所述右轨道(2)下方靠近长方形槽(3)前端两侧各有一个金属凸起与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的两侧装有的行程开关配合,机器人牵引车(4)的箱体内装有互联网通讯设备和电脑控制仪,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电磁铁顶杆推着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推杆上端顶在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
2.一种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其特征在于:列车的数十节车厢分别悬挂不同到站车站名称的牌子,乘客在始发站选择所到站的车厢,进入所到站的车厢后入座;列车从始发站出发,列车到达某车站之前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前端列车的位置,该车站的左轨道(1)上停放着出站车厢;左轨道(1)下面的窄轨道上的机器人牵引车(4)开到出站车厢下面,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机器人牵引车(4)的前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前电磁铁顶杆推着前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4)向前移动使前推杆上端顶在出站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然后机器人牵引车(4)停下来;该车站的右轨道(2)上没有车厢停放;由于车站有岔道,列车进站前必须减速,列车在顶站前的设定位置上开始减速,减速到设定速度,否则列车会出轨;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前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后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通道门锁住;该车站的右轨道(2)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该车站的右轨道(2)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列车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减速,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拉开距离,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进入右轨道(2)后,该车站的左轨道(1)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然后车头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让到站车厢制动停在右轨道(2)上;如果到站车厢的制动装置出故障,右轨道(2)下面的窄轨道上的机器人牵引车(4)开到到站车厢下面,然后以快于到站车厢的速度前进,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机器人牵引车(4)的后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后电磁铁顶杆推着后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4)减速前进使后推杆上端顶在到站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然后机器人牵引车(4)制动带着到站车厢停下来;到站车厢到站车厢里的乘客全部下车后,到站车厢成为下一趟列车的出站车厢;车头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后,该车站的左轨道(1)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机器人牵引车(4)启动后推着左轨道(1)上的出站车厢加速前进,如果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4)出故障,而且有时间替换,则启用左轨道(1)下面的备用机器人牵引车(4),备用机器人牵引车(4)开到出站车厢下面,在摄像头和探照灯的配合下机器人牵引车(4)的前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通电,前电磁铁顶杆推着前推杆中部向上转到最高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4)向前移动使前推杆上端顶在出站车厢底部的设定位置上,然后机器人牵引车(4)推着出站车厢加速前进;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后加速前进、追赶出站车厢;机器人牵引车(4)的底盘的两侧装有的行程开关触碰到左轨道(1)下面的长方形槽(3)两侧的金属凸起时,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4)的前电磁铁顶杆的电磁铁停电,然后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4)制动,机器人牵引车(4)的前推杆上端离开出站车厢上班的设定位置,出站车厢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前进进入出站轨道,前推杆上的拉力弹簧拉着前推杆前部向下转到水平位置后,机器人牵引车(4)停下来;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并追上出站车厢,车尾牵引的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加速前进、追赶车头牵引的车厢,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追上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后,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然后出站车厢后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出站车厢前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后通道门,出站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出站车厢挂上所到车站名称的牌子,出站车厢里的乘客在车厢通道走动找到所动车站车厢后找位置坐下来;如果出站车厢下面的机器人牵引车(4)出故障,来不及替换,则让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后减速到每小时五公里,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如果出站车厢出故障,牵引车把出故障的出站车厢拖到维修轨道上,牵引车把备用车厢拖到出站车厢所在的轨道上,然后牵引车离开。
3.一种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列车由车头、车尾和车厢组成,车厢的结构如下:车厢内有座位,车厢的前后两端两侧都有车门,车厢两侧有玻璃窗面,车厢底部有两对固定轴车轮,车厢的前后两端对接口说有缓冲弹簧,车厢装有制动装置,车厢两端外面装有测距与测速雷达和摄像头,车厢外面装有自动脱钩与锁钩装置;车头、车尾和车厢使用永磁同步交流电机或者柴油发动机牵引,车厢、车头和车尾部装有用于机车连接的握手钩;车站有一条左轨道和一条右轨道,左轨道的前端与右轨道前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左轨道的后端与右轨道后端之间的岔道能够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使用互联网电脑控制仪来控制;其特征在于:列车的数十节车厢分别悬挂不同到站车站名称的牌子,乘客在始发站选择所到站的车厢,进入所到站的车厢后入座;列车从始发站出发,列车到达某车站之前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前端列车的位置,该车站的左轨道(1)上停放着出站车厢;该车站的右轨道(2)上没有车厢停放;由于车站有岔道,列车进站前必须减速,列车在顶站前的设定位置上开始减速,减速到设定速度,否则列车会出轨;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前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后通道门锁住,到站车厢后面车厢里的列车员将前通道门锁住;该车站的右轨道(2)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该车站的右轨道(2)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列车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脱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减速,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与后面的车厢拉开距离,车头牵引的到站车厢进入右轨道(2)后,该车站的左轨道(2)后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进站的轨道连接;然后列车司机让到站车厢与前面的车厢脱钩,到站车厢里的列车员让到站车厢制动停在右轨道(2)上;到站车厢到站车厢里的乘客全部下车后,到站车厢成为下一趟列车的出站车厢;车头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后,该车站的左轨道(1)前端通过自动搬道器与出站的轨道连接;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左轨道(1)上的出站车厢启动、并且依靠自身动力加速前进,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后加速前进、追赶出站车厢;出站车厢依靠自身动力加速前进进入出站轨道,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出站轨道,并追上出站车厢,车尾牵引的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车尾牵引的车厢继续加速前进、追赶车头牵引的车厢,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追上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后,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车头牵引的的最后一节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然后出站车厢后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出站车厢前面的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后通道门,出站车厢里的列车员把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开锁后打开前通道门和后通道门,出站车厢挂上所到车站名称的牌子,出站车厢里的乘客在车厢通道走动找到所动车站车厢后找位置坐下来;如果出站车厢出故障,来不及替换,则让车尾牵引的车厢进入左轨道(1)后减速到每小时五公里,车尾牵引的最前面车厢与出站车厢对接、并挂上握手钩;如果出站车厢出故障,牵引车把出故障的出站车厢拖到维修轨道上,牵引车把备用车厢拖到出站车厢所在的轨道上,然后牵引车离开。
CN202010342374.7A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及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 Pending CN111469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2374.7A CN111469861A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及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2374.7A CN111469861A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及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9861A true CN111469861A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5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2374.7A Pending CN111469861A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及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9861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46828A1 (de) * 1975-10-17 1977-04-21 Automatisme Et Tech Arcueil Durchgehendes befoerderungssystem
JP2001158354A (ja) * 1999-12-03 2001-06-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搬送装置のターミナル
CN104787047A (zh) * 2015-03-16 2015-07-22 李新亚 旅客列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
CN105015553A (zh) * 2014-04-30 2015-11-04 赵志刚 一种铁路列车连续运行方法及其铁路列车和铁路设施
EP2957478A1 (en) * 2014-06-19 2015-12-23 Fjodor Voitr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ssengers to board on and exit from a train without the train stopping at a train station
CN105539499A (zh) * 2016-02-03 2016-05-04 张晓华 一种不停车上下客系统
US20170349190A1 (en) * 2016-04-27 2017-12-07 Andrew Kurt Deutchman Autonomous Rail Coupling Shuttle System (A.R.C.S System)
CN108116421A (zh) * 2018-01-08 2018-06-05 陈利军 不停车上下客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CN110406545A (zh) * 2019-08-29 2019-11-05 郑发通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换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46828A1 (de) * 1975-10-17 1977-04-21 Automatisme Et Tech Arcueil Durchgehendes befoerderungssystem
JP2001158354A (ja) * 1999-12-03 2001-06-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搬送装置のターミナル
CN105015553A (zh) * 2014-04-30 2015-11-04 赵志刚 一种铁路列车连续运行方法及其铁路列车和铁路设施
EP2957478A1 (en) * 2014-06-19 2015-12-23 Fjodor Voitr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ssengers to board on and exit from a train without the train stopping at a train station
CN104787047A (zh) * 2015-03-16 2015-07-22 李新亚 旅客列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
CN105539499A (zh) * 2016-02-03 2016-05-04 张晓华 一种不停车上下客系统
US20170349190A1 (en) * 2016-04-27 2017-12-07 Andrew Kurt Deutchman Autonomous Rail Coupling Shuttle System (A.R.C.S System)
CN108116421A (zh) * 2018-01-08 2018-06-05 陈利军 不停车上下客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CN110406545A (zh) * 2019-08-29 2019-11-05 郑发通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换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59593U (zh) 一种列车不停站实现旅客上下车的系统
US20170349190A1 (en) Autonomous Rail Coupling Shuttle System (A.R.C.S System)
CN2870054Y (zh) 铁路站台客运引导装置
CN101439718A (zh) 中间站不停车可实现上下旅客的铁路客运综合操作系统
CN104787047A (zh) 旅客列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
CN106627651A (zh) 一种高速列车不停车上下客系统
CN103273923B (zh) 基于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的车站系统
CN103003122A (zh) 悬挂式独轨车公共交通系统
WO2022062089A1 (zh) 磁悬浮车厢及磁悬浮列车
US4425851A (en) High speed passenger transfer vehicle
CN108501960A (zh) 一种空铁轨道系统及空铁运行方法
CN102442322B (zh) 单轨短途列车和直达列车结合的快速客车结构
CN103552578A (zh) 列车或轨道交通不停站自动运行系统
CN109501810A (zh) 一种高铁不停车乘客安全换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69861A (zh) 一种插队式列车车厢编组系统及插队式列车接站方法
CN109435964A (zh) 一种公共交通系统的停靠站控制系统
CN105015553A (zh) 一种铁路列车连续运行方法及其铁路列车和铁路设施
WO2020062723A1 (zh) 集装箱轨道动力平车运行模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949444A (zh) 一种乘客调换全自动地铁列车不停车的方法
CN201610313U (zh) 轮对智能输送车
CN102442321B (zh) 直达列车和短途列车结合的快速客车结构
CN105774816A (zh) 一种新型高速铁路客运控制系统
CN107738652A (zh) 一种智能无停上下客系统
CN207972626U (zh) 一种可无停上下客的智能轨道交通系统
CN109367568B (zh) 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