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5762A - 电池调温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调温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5762A
CN111435762A CN201911336086.4A CN201911336086A CN111435762A CN 111435762 A CN111435762 A CN 111435762A CN 201911336086 A CN201911336086 A CN 201911336086A CN 111435762 A CN111435762 A CN 111435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battery
medium
medium flow
temperatu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60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5762B (zh
Inventor
馆龙
髙田聡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35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5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5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5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多个电池单元进行均匀的调温而不会导致大型化的电池调温装置及电池装置。本发明的电池调温装置包括可在侧壁部间以层叠状态收纳电池单元的电池盒,在侧壁部中的一者设有第一介质流路,在另一者设有第二介质流路。电池盒具有与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的其中一个端部连通的第一连通路、以及与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的另一端部连通的第二连通路,且构成为调温介质经由第一连通路或第二连通路而并行地导入第一介质流路与第二介质流路,从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流入第二连通路或第一连通路而排出至电池盒的外部。第一连通路及第二连通路并列地设于装置底面。

Description

电池调温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调温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车(hybrid car)或电力汽车中,搭载着具有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电池单元的电池装置。一般来说,这些车辆需要比通常的汽油车更多的电力,因此电池装置的充放电电流极大,电池单元的温度上升变大。电池单元的温度上升会导致电池性能降低,因此当电池单元的温度上升大时,需要将电池单元迅速冷却。另外,当在寒冷地带起动时等,有时也需要将电池单元加热至适当温度。
关于电池单元的冷却或加热,期望对收容于电池装置的所有电池单元均匀地进行而不产生温度差。因此,以前已提出:具备传热介质入口管、传热介质出口管、以及一端部与传热介质入口管连通且另一端部与传热介质出口管连通的多个U形传热介质流通体,将多个U形传热介质流通体沿着多列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分别配置,相对于多列电池单元而使传热介质并行地流通,由此将多个电池单元同时冷却或加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055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的一端部侧,以与多个U形传热介质流通体正交的方式并列配置传热介质入口管及传热介质出口管,因此有包含用于将电池单元冷却或加热的装置的、电池装置总体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多个电池单元进行均匀的调温而不会导致大型化的电池调温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发明的电池调温装置(例如后述的电池调温装置3、电池调温装置4)包括:电池盒(例如后述的电池盒30、电池盒40),构成为能够在相对向的两个侧壁部(例如后述的侧壁部31、侧壁部401)之间以层叠状态收纳多个电池单元(例如后述的电池单元21),且在所述电池盒的所述两个侧壁部中的一者设有第一介质流路(例如后述的第一介质流路Fa),并且在所述两个侧壁部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二介质流路(例如后述的第二介质流路Fb),通过使调温介质在所述第一介质流路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分别流通,而进行所述电池单元的调温,并且所述电池盒具有:第一连通路(例如后述的第一连通路f4),与所述第一介质流路的其中一个端部(例如后述的其中一个端部Fa1)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的其中一个端部(例如后述的其中一个端部Fb1)分别连通;以及第二连通路(例如后述的第二连通路f5),与所述第一介质流路的另一端部(例如后述的另一端部Fa2)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的另一端部(例如后述的另一端部Fb2)分别连通,且构成为:用于调温前的调温介质从所述电池盒的外部经由所述第一连通路或所述第二连通路而分别并行地导入所述第一介质流路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经过所述第一介质流路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而用于调温后的调温介质从所述第一介质流路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流入所述第二连通路或所述第一连通路,并从所述第二连通路或所述第一连通路排出至所述电池盒的外部,所述第一连通路及所述第二连通路并列地设于装置底面。
根据所述(1)所记载的发明,能够经由第一连通路或第二连通路而使调温介质在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同时流通,因此能够对与两侧壁部接触的多个电池单元进行均匀的调温。而且,两侧壁部的流路及使这些流路连通的各连通路并列地设于装置底面,因此无需在电池盒之外另配置流路。因此,不会导致电池调温装置及包含所述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装置的大型化。
(2)在(1)所记载的电池调温装置中,优选设为在所述第一连通路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在所述第一介质流路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在所述第二介质流路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在所述第二连通路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2:1:1:2。
根据所述(2)所记载的发明,能够使第一介质流路与第二介质流路的调温介质的流量容易地均匀化。
(3)在(1)或(2)所记载的电池调温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介质流路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形成为在所述侧壁部的高度方向上分别一分为二,且在配置于所述侧壁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折回部(例如后述的折回部fr)分别折回,所述折回部的内表面的角部形成为R形状。
根据所述(3)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减少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各自的折回部的压力损失,而能够降低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的遍及全长的温度差。
(4)在(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池调温装置中,所述电池盒在所述两个侧壁部中的一者,具有与所述第一连通路连通而调温介质可流出或流入的第一流路口(例如后述的第一流路口381、第一流路口431),并且在所述两个侧壁部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所述第二连通路连通而调温介质可流出或流入的第二流路口(例如后述的第二流路口382、第二流路口432),将多个所述电池盒并列地配置,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盒中的一个所述电池盒的所述第一流路口、与另一所述电池盒的所述第一流路口或所述第二流路口连接成可流通调温介质。
根据所述(4)所记载的发明,能够使调温介质在各电池盒的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分别同时流通,因此能够对各电池盒内的电池单元进行均匀的调温。
(5)本发明的电池装置(例如后述的电池装置1、电池装置1A)具有(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池调温装置(例如后述的电池调温装置3、电池调温装置4)、以及多个电池单元(例如后述的电池单元21),且在所述电池调温装置的所述电池盒的所述两个侧壁部之间,以与所述两个侧壁部分别接触的方式以层叠状态收纳所述多个电池单元而成。
根据所述(5)所记载的电池装置,能够经由第一连通路或第二连通路使调温介质在第一介质流路及第二介质流路同时流通,因此能够对多个层叠的电池单元进行均匀的调温。而且,各流路设于收纳电池单元的电池盒,无需在电池盒之外另配置流路,因此不会导致电池装置的大型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对多个电池单元进行均匀的调温而不会导致大型化的电池调温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将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装置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2为将沿着图1中的A-A线的截面放大表示的图。
图3为将沿着图1中的B-B线的截面放大表示的图。
图4为将图1所示的电池调温装置的底面侧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电池调温装置的调温介质的第一流通形态的图。
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电池调温装置的调温介质的第二流通形态的图。
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使多个电池调温装置并列时的调温介质的流动的图。
图8为表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装置的立体图。
图9为沿着图8中的C-C线的截面图。
图10为将图8所示的电池调温装置的主要部分局部分解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11为沿着图10中的D-D线的截面图。
图12为设于折回部的折回盖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13为将图8所示的电池调温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14为将图8所示的电池调温装置中的调温介质的流路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符号的说明]
1、1A:电池装置
21:电池单元
3、4:电池调温装置
30、40:电池盒
31、401:侧壁部
381、431:第一流路口
382、432:第二流路口
Fa:第一介质流路
Fb:第二介质流路
Fa1、Fb1:其中一个端部
Fa2、Fb2:另一端部
f4:第一连通路
f5:第二连通路
fr:折回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将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装置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2为将沿着图1中的A-A线的截面放大表示的图。图3为将沿着图1中的B-B线的截面放大表示的图。图4为对图1所示的电池调温装置将底面侧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电池装置1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群2、以及收纳多个电池单元群2的电池调温装置3。此外,图中所示的方向中,X方向表示电池装置1的长度方向,Y方向表示电池装置1的宽度方向,Z方向表示电池装置1的高度方向。
电池单元群2是通过将在上表面具有一对电极端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电池单元21沿X方向层叠多个而构成。电池单元群2通过利用母线(busbar)将在X方向上相邻的电池单元21、电池单元21的电极端子彼此电连接,从而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别使多个电池单元21成为层叠状态而成的四个电池单元群2收纳在电池盒30内。
电池调温装置3包含电池盒30。电池盒30为利用铝或铝合金且上方经开放的所谓浴缸(bathtub)型的矩形状盒。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盒30具有:两个侧壁部31、31,沿X方向长条地延伸,且在Y方向上相对向;两个端壁部32、32,沿Y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上相对向;以及底壁部33,构成由这些侧壁部31、侧壁部31及端壁部32、端壁部32所形成的矩形状框的下表面。
在电池盒30的内部,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空开规定间隔而设有横跨侧壁部31、侧壁部31的两个分隔壁34、34,并且以横跨端壁部32、端壁部32与分隔壁34、分隔壁34而将内部在Y方向上一分为二的方式,分别设有分隔壁35、分隔壁35。由此,电池盒30的内部划分为五个矩形状的收纳空间。
四个电池单元群2分别收纳在五个收纳空间中的、由分隔壁34及分隔壁35所划分且在X方向上延伸的四个收纳空间。也就是说,在电池盒30内,在电池盒30的长度方向对称状地收纳着在宽度方向上并列的两列电池单元群2、2。虽未图示,但各电池单元群2的电池单元21的侧面经由传热片而密接于面向各收纳空间的侧壁部31的内表面。另外,在中央的分隔壁34、分隔壁34之间,收纳着电池装置1的控制电路或各种接口等的构成零件22。在电池盒30的上表面,视需要设有未图示的盖构件。
在电池盒30的两侧壁部31、31,设有供调温介质流动的介质流路。调温介质可使用冷却用或加热用的液体或气体。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的近前侧的侧壁部31设有第一介质流路Fa,在内里侧的侧壁部31,虽图1中看不到但设有第二介质流路Fb。
使用图2对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进行说明。此外,图2虽仅示出第一介质流路Fa,但第一介质流路Fa与第二介质流路Fb为相同构成,对称状地设于两个侧壁部31、31,因此以下的第一介质流路Fa的说明可直接援用于第二介质流路Fb的说明。
第一介质流路Fa以距侧壁部31的外表面侧一定深度而凹设于侧壁部31。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侧壁部31的内侧,沿着长度方向隔着中央的构成零件22而串列配置有两个电池单元群2、2,因此在侧壁部31形成有与这些两个电池单元群2、2一对一地对应的两个第一介质流路Fa、Fa。
在侧壁部31的外表面侧,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有两个流路壁36、36。流路壁36是包含在侧壁部3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流路壁361、以及从所述横流路壁361的侧壁部31的中央部侧的一端向底壁部33侧延伸的纵流路壁362。横流路壁361配置于侧壁部31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两个流路壁36、36彼此在侧壁部31的中央部以规定间隔隔开配置。另外,各流路壁36、流路壁36具有足以与侧壁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隔开规定间隔的长度。由此,第一介质流路Fa由横流路壁361分隔成下侧流路f1与上侧流路f2,并且通过下侧流路f1与上侧流路f2在侧壁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通而形成折回部fr,第一介质流路Fa构成在X方向上折回的折回流路。
虽未图示,但设为所述折回部fr的侧壁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也可将角部形成为R形状,以平滑的曲面将下侧流路f1与上侧流路f2连结,由此减小在第一介质流路Fa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压力损失。由此,能够降低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遍及全长的温度差。
第一介质流路Fa的下侧流路f1及上侧流路f2的沿着X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一个电池单元群2的沿着X方向的长度同等以上。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流路f1及上侧流路f2的沿着X方向的长度形成得略长于图3所示的电池盒30的端壁部32、端壁部32与分隔壁34、分隔壁34的隔开距离。因此,可利用在第一介质流路Fa、第一介质流路Fa内流动的调温介质经由侧壁部31而进行与电池单元群2的所有电池单元21的热交换。
两个流路壁36、36在侧壁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空开规定空间而隔开,因此如图2所示,在侧壁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将侧壁部31纵截的共通流路f3。第一介质流路Fa的上侧流路f2与所述共通流路f3连通。
如图4所示,其中一个侧壁部31的第一介质流路Fa、与另一侧壁部31的第二介质流路Fb在底壁部33中连通。也就是说,底壁部33具有在宽度方向上横截的两个第一连通路f4、f4以及一个第二连通路f5。第一连通路f4、第一连通路f4与第二连通路f5以与凹设于侧壁部31的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相同的深度而凹设于底壁部33。
第一连通路f4与第一介质流路Fa的其中一个端部Fa1(本实施方式中为下侧流路f1的纵流路壁362侧的端部)、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其中一个端部Fb1(本实施方式中为下侧流路f1的纵流路壁362侧的端部)分别连通。另外,第二连通路f5与第一介质流路Fa的另一端部Fa2(本实施方式中为共通流路f3的底壁部33侧的端部)、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另一端部Fb2(本实施方式中为共通流路f3的底壁部33侧的端部)分别连通。
另外,底壁部33中,其中一个侧壁部31的两个流路壁36、36的纵流路壁362、纵流路壁362与另一侧壁部31的两个流路壁36、36的纵流路壁362、纵流路壁362通过两个底部侧流路壁37、37而连结。由此,在底壁部33,平行地并列划分形成两个第一连通路f4、f4与一个第二连通路f5,各侧壁部31、侧壁部31的第一介质流路Fa与第二介质流路Fb通过两个第一连通路f4、f4及一个第二连通路f5而连通。
如图1所示,在各侧壁部31、侧壁部31及底壁部33固定着侧面流路盖38、侧面流路盖38及底面流路盖39。侧面流路盖38覆盖侧壁部31的第一介质流路Fa、第二介质流路Fb的外侧。底面流路盖39覆盖底壁部33的第一连通路f4、第一连通路f4及第二连通路f5的下侧。由此,调温介质可在侧壁部31、侧壁部31的内部及底壁部33的内部流通。
在两个侧面流路盖38、38中的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为覆盖第一介质流路Fa的侧面流路盖38),在与两个第一介质流路Fa、Fa的其中一个端部Fa1、Fa1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调温介质可流出或流入的第一流路口381、第一流路口381。两个第一流路口381、381与第一连通路f4、第一连通路f4的端部分别连通,使第一连通路f4、第一连通路f4的一端在电池盒30的一侧方开放。
在两个侧面流路盖38、38中的另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为覆盖第二介质流路Fb的侧面流路盖38),在与第二介质流路Fb的另一端部Fb2对应的位置,设有调温介质可流出或流入的一个第二流路口382。所述第二流路口382与第二连通路f5的端部连通,使第二连通路f5的一端在电池盒30的另一侧方开放。
这些第一流路口381、第一流路口381及第二流路口382只要可与第一连通路f4、第一连通路f4及第二连通路f5连通,则配设位置并无特别限制。例如,第一流路口381、第一流路口381及第二流路口382也可设于底面流路盖39。在第一流路口381、第一流路口381及第二流路口382,虽未图示,但也设有进行调温介质的供排的配管、或用于进行与其他电池调温装置3的连接的接头(joint)等的连接构件。
接下来,使用图5及图6对具有所述电池调温装置3的电池装置1的调温介质的流通形态进行说明。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调温介质的第一流通形态的图。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调温介质的第二流通形态的图。图5及图6中,以箭头表示调温介质的流动。实线的箭头表示用于电池单元的调温前及使用中的调温介质的流动,虚线的箭头表示用于电池单元的调温后的调温介质的流动。
图5表示将第一流路口381设为调温介质的流入部的情况。
从侧壁部31的第一流路口381导入电池盒30内的调温介质朝向另一侧壁部31而在底壁部33的第一连通路f4中流动。对于所述第一连通路f4,并列地连接着第一介质流路Fa和第二介质流路Fb,因此在第一连通路f4中流动的调温介质同时并行地流入第一介质流路Fa与第二介质流路Fb。
流入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调温介质分别在下侧流路f1中流动后,流入上侧流路f2,在上侧流路f2中向相反方向流动,由此而折回。所述过程中,经由各侧壁部31、侧壁部31的内表面而各电池单元与调温介质进行热交换。然后,用于调温后的调温介质在各侧壁部31、侧壁部31的中央部,从上侧流路f2经过共通流路f3而流入底壁部33的第二连通路f5,从第二流路口382排出至电池盒30的外部。
另一方面,图6表示将第二流路口382设为调温介质的流入部的情况。
从第二流路口382流入电池盒30内的调温介质朝向另一侧壁部31而在底壁部33的第二连通路f5中流动。对于第二连通路f5,并列地连接着第一介质流路Fa和第二介质流路Fb,因此在第二连通路f5中流动的调温介质同时并行地流入第一介质流路Fa与第二介质流路Fb。
流入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调温介质与图5的情况相反,分别在上侧流路f2中流动后,流入下侧流路f1,并在下侧流路f1中向相反方向流动,由此而折回。所述过程中,经由各侧壁部31、侧壁部31的内表面而各电池单元与调温介质进行热交换。然后,用于调温的调温介质从下侧流路f1、下侧流路f1流入底壁部33的第一连通路f4,从第一流路口381排出至电池盒30的外部。
这样构成的电池调温装置3能够经由第一连通路f4或第二连通路f5而使调温介质在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同时并行地流通,因此能够对与两侧壁部31、31接触的电池盒30内的电池单元21进行均匀的调温。而且,第一介质流路Fa、第二介质流路Fb设于电池盒30的侧壁部31,第一连通路f4及第二连通路f5设于作为装置底面的电池盒30的底壁部33,因此无需在电池盒30之外另设置流路。因此,电池调温装置3及具备所述电池调温装置3的电池装置1不会大型化。
图5所示的调温介质的第一流通形态中,调温介质在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内以下侧流路f1、上侧流路f2的顺序流动,因此当调温介质包含液体时,能够将混入调温介质中妨碍热交换的气泡随着调温介质的流动而排出至共通流路f3。因此,可将与各侧壁部31、侧壁部31接触的电池单元21效率良好地冷却或加热。蓄积在共通流路f3的气泡能够通过在共通流路f3的上部设置未图示的空气抽取阀等而排出至外部。
另外,图6所示的调温介质的第二流通形态中,调温介质在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内以上侧流路f2、下侧流路f1的顺序流动,因此特别在利用调温介质来进行冷却时,能够将电池单元21中达到最高温的上部的电极端子附近先冷却。因此,可将与各侧壁部31、侧壁部31接触的电池单元21效率良好地冷却。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调温装置3中,两侧壁部31、31内的第一介质流路Fa与第二介质流路Fb为相同结构,因此设为在第一连通路f4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在第一介质流路Fa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在第二介质流路fb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在第二连通路f5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2:1:1:2。能够使第一介质流路Fa与第二介质流路Fb的调温介质的流量容易地均匀化,因此能以相同条件进行与各侧壁部31、侧壁部31分别接触的电池单元21的调温。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调温装置3不限于单独使用一个电池盒30,也能够如图7所示那样使多个电池盒30并列而使用。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使多个电池盒并列时的调温介质的流动的图。
图7中的两个电池盒30A、30B与上文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3的电池盒30为相同构成。图中下侧的电池盒30A与图5所示的调温介质的第一流通形态同样地,构成为从第一流路口381导入调温介质。另一方面,图中上侧的电池盒30B与图6所示的调温介质的第二流通形态同样地,构成为从第二流路口382导入调温介质。
电池盒30A的第二流路口382与电池盒30B的第二流路口382经由未图示的接头等连接成可流通调温介质。因此,从电池盒30A的第一流路口381导入的调温介质从第一连通路f4同时并行地流入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在各流路Fa、流路Fb中以下侧流路f1、上侧流路f2的顺序流动后,经过第二连通路f5而从第二流路口382排出。
从电池盒30A的第二流路口382排出的调温介质被导入电池盒30B的第二流路口382。被导入第二流路口382的调温介质从电池盒30B的第二连通路f5同时并行地流入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在各流路Fa、流路Fb中以上侧流路f2、下侧流路f1的顺序流动后,经过第一连通路f4而从第一流路口381排出。
这样,通过使多个电池盒30并列,能够进行更多数量的电池单元21的调温。能够使调温介质在各电池盒30内的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同时并行地流通,因此能够对各电池盒30内的电池单元21进行均匀的调温。
当对电池盒30B还连接其他电池盒30时,只要将电池盒30B的第一流路口381、第一流路口381与其他电池盒30的第一流路口381、第一流路口381连接即可。也就是说,仅将第一流路口381、第一流路口381彼此或第二流路口382、第二流路口382彼此连接,便能容易地构成多个电池盒30并列的电池调温装置3及电池装置1。
此外,也可与图6所示的调温介质的第二流通形态同样地,将图示下侧的电池盒30A构成为从第二流路口382导入调温介质,且与图5所示的调温介质的第一流通形态同样地,将图中上侧的电池盒30B构成为从第一流路口381导入调温介质。
[第二实施方式]
图8为表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调温装置的电池装置的立体图。图9为沿着图8中的C-C线的截面图。图10为将图8所示的电池调温装置的主要部分局部分解表示的放大立体图。图11为沿着图10中的D-D线的截面图。图12为折回盖构件的放大立体图。图13为将图8所示的电池调温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14为将图8所示的电池调温装置的调温介质的流路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图。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符号的部位为相同构成的部位,因此这些部位的说明援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无特别差异则省略。另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介质流路Fa与第二介质流路Fb也为相同构成,因此第一介质流路Fa的说明可直接援用于第二介质流路Fb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1A的电池调温装置4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为可收纳四个电池单元群2,但在两个电池盒40、40中分别并列地收纳各两个电池单元群2、2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调温装置3不同。两个电池盒40、40沿着长度方向配置在一直线上。在电池盒40、40之间,连接着收纳控制电路或各种接口等构成零件(未图示)的矩形箱状的收纳箱41。
两个电池盒40、40为相同构成。电池盒40由铝或铝合金形成为四方筒状,具有相对向的两个侧壁部401、401以及横跨这些两个侧壁部401、401的上壁部402及底壁部403。电池盒4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由收纳箱41所覆盖,并且另一端由两个端板404、404所覆盖。并列地收纳于电池盒40的两个电池单元群2、2夹持保持在收纳箱41与端板404、端板404之间。
如图9所示,在电池盒40的其中一个侧壁部401设有第一介质流路Fa,在另一侧壁部401设有第二介质流路Fb。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分别由流路壁405在高度方向上一分为二,划分为下侧流路f1与上侧流路f2。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盒40是通过将X方向设为挤出方向的挤出成形而形成。因此,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遍及侧壁部401、侧壁部401的全长而延伸,在侧壁部401、侧壁部40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开口。如图11所示,侧壁部401的流路壁405的与收纳箱41相反侧的端部是从侧壁部401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的端面401a通过沉孔加工等而被以规定长度除去。由此,在沿着侧壁部401的长度方向的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端部形成折回部fr,下侧流路f1与上侧流路f2连通。
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中,在配置有折回部fr的一侧的侧壁部401的端面401a,如图10、图11所示,分别固定着折回盖构件406。折回盖构件406以覆盖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一端的方式,通过焊接等而固定在侧壁部401的端面401a。
折回盖构件406具有与侧壁部401的端面401a抵接的凸缘部406a、及从所述凸缘部406a突出的突出部406b。突出部406b为插入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内的部位,形成为与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开口形状相同的形状。
突出部406b中面向折回部fr的内表面侧的角部406c设为R形状。因此,如图11所示,若将折回盖构件406安装于侧壁部401的端面401a,则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下侧流路f1与上侧流路f2经平滑的曲面连结。由此,仅设置折回盖构件406,便能减小在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压力损失,而能够降低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遍及全长的温度差。
收纳箱41是由铝或铝合金形成为矩形箱状。收纳箱41的上方开放,但视需要设有未图示的盖构件。在电池盒40与收纳箱41的壁部411之间配置着绝缘片42。电池盒40与收纳箱41隔着绝缘片42通过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等进行紧固或通过焊接而一体地固定。
收纳箱4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盒30的中央部的流路结构相同的流路结构。也就是说,如图13所示,在与电池盒40的侧壁部401配置于相同侧的收纳箱41的侧壁部412、侧壁部412,以距外侧规定深度而凹设有流路413、流路413及流路414。流路413及流路414分别由包含横流路壁415a及纵流路壁415b的两个流路壁415、415划分。
收纳箱41的侧壁部412、侧壁部412中,在与电池盒40的第一介质流路Fa、第二介质流路Fb对应的部位,分别形成有连通口416a、连通口416b。下侧的连通口416a与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下侧流路f1连通。上侧的连通口416b与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上侧流路f2连通。
在收纳箱41的底壁部417侧,以在宽度方向上横截的方式设有两个第一连通路f4、f4及一个第二连通路f5。第一连通路f4、第一连通路f4与流路413、流路413连通,第二连通路f5与流路414连通。由此,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下侧流路f1分别与第一连通路f4、第一连通路f4连通。另外,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上侧流路f2经由流路414而与第二连通路f5连通。流路414构成将两个电池盒40、40各自的第一介质流路Fa及第二介质流路Fb的上侧流路f2、上侧流路f2汇总成一个的共通流路f3。
在收纳箱41的各侧壁部412、侧壁部412,如图8所示,分别固定着侧面流路盖43、43。在两个侧面流路盖43、43中的一者(本实施方式中为覆盖第一介质流路Fa的侧面流路盖43),设有两个第一流路口431、431。另外,在两个侧面流路盖43、43中的另一者(本实施方式中为覆盖第二介质流路Fb的侧面流路盖43),设有一个第二流路口432。
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调温装置4及具备所述电池调温装置4的电池装置1A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调温装置3及具备所述电池调温装置3的电池装置1同样地发挥功能,由此具有相同效果。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电池盒30、电池盒40分别以并列的方式收纳两个电池单元群2、2,但不限定于此。在电池盒30、电池盒40也可收纳仅一列电池单元群2。另外,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调温装置3、电池调温装置4以及电池装置1、电池装置1A也可具有以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为界的仅一侧的构成。

Claims (5)

1.一种电池调温装置,包括:电池盒,构成为能够在相对向的两个侧壁部之间以层叠状态收纳多个电池单元,且在所述电池盒的所述两个侧壁部中的一者设有第一介质流路,并且在所述两个侧壁部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二介质流路,通过使调温介质在所述第一介质流路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分别流通,而进行所述电池单元的调温,并且
所述电池盒具有:
第一连通路,与所述第一介质流路的其中一个端部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的其中一个端部分别连通;以及
第二连通路,与所述第一介质流路的另一端部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的另一端部分别连通,且
构成为:
用于调温前的调温介质从所述电池盒的外部经由所述第一连通路或所述第二连通路而分别并行地导入所述第一介质流路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
经过所述第一介质流路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而用于调温后的调温介质从所述第一介质流路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流入所述第二连通路或所述第一连通路,并从所述第二连通路或所述第一连通路排出至所述电池盒的外部,
所述第一连通路及所述第二连通路并列地设于装置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连通路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在所述第一介质流路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在所述第二介质流路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在所述第二连通路中流动的调温介质的量=2: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介质流路及所述第二介质流路形成为在所述侧壁部的高度方向上分别一分为二,且在配置于所述侧壁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折回部分别折回,
所述折回部的内表面的角部形成为R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盒在所述两个侧壁部中的一者具有与所述第一连通路连通而调温介质能够流出或流入的第一流路口,并且在所述两个侧壁部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所述第二连通路连通而调温介质能够流出或流入的第二流路口,
将多个所述电池盒并列地配置,
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盒中的一个所述电池盒的所述第一流路口、与另一所述电池盒的所述第一流路口或所述第二流路口连接成能够流通调温介质。
5.一种电池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以及多个电池单元,且
在所述电池调温装置的所述电池盒的所述两个侧壁部之间,以与所述两个侧壁部分别接触的方式以层叠状态收纳所述多个电池单元而成。
CN201911336086.4A 2019-01-11 2019-12-23 电池调温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Active CN111435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3461A JP2020113446A (ja) 2019-01-11 2019-01-11 バッテリ温調装置及びバッテリ装置
JP2019-003461 2019-01-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5762A true CN111435762A (zh) 2020-07-21
CN111435762B CN111435762B (zh) 2024-05-28

Family

ID=71580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6086.4A Active CN111435762B (zh) 2019-01-11 2019-12-23 电池调温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13446A (zh)
CN (1) CN1114357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2432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牵引电池的电池模块的电池壳体
JP2022022119A (ja) * 2020-07-22 2022-02-03 ドクター エンジニール ハー ツェー エフ ポルシェ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エネルギー貯蔵モジュール用の熱交換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ような熱交換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4946A (zh) * 2009-10-29 2011-05-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及具备该电源装置的车辆
CN102170034A (zh) * 2010-02-26 2011-08-3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锂袋状电池单元的带固体鳍片的u形冷却板组件
CN108172931A (zh) * 2017-12-26 2018-06-15 豫新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扁管式液冷系统
JP2018113124A (ja) * 2017-01-10 2018-07-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207910029U (zh) * 2018-01-16 2018-09-2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电池包的液冷装置、动力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4946A (zh) * 2009-10-29 2011-05-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及具备该电源装置的车辆
CN102170034A (zh) * 2010-02-26 2011-08-3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锂袋状电池单元的带固体鳍片的u形冷却板组件
JP2018113124A (ja) * 2017-01-10 2018-07-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108172931A (zh) * 2017-12-26 2018-06-15 豫新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扁管式液冷系统
CN207910029U (zh) * 2018-01-16 2018-09-2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电池包的液冷装置、动力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2432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牵引电池的电池模块的电池壳体
JP2022022119A (ja) * 2020-07-22 2022-02-03 ドクター エンジニール ハー ツェー エフ ポルシェ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エネルギー貯蔵モジュール用の熱交換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ような熱交換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22022120A (ja) * 2020-07-22 2022-02-03 ドクター エンジニール ハー ツェー エフ ポルシェ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動力車の走行用バッテリーの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用のバッテリーハウジング
US11642935B2 (en) 2020-07-22 2023-05-0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Heat exchange module for an energy storage module,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for such a heat exchange module
US11993176B2 (en) 2020-07-22 2024-05-2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y housing for battery module of a traction battery of a motor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13446A (ja) 2020-07-27
CN111435762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99976B1 (en) Battery pack provided with degassing flow channel
JP5720663B2 (ja) 蓄電装置
US7631712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JP5020933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用ハウジング部材
JP2022517006A (ja) 動力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自動車
US6296968B1 (en) One-piece battery incorporating a circulating fluid type heat exchanger
JP2019525397A (ja) 電池サブモジュールキャリア、電池サブモジュール、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車
JP6706294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JP6112095B2 (ja) 蓄電装置の温度調節構造
KR101776898B1 (ko) 배터리 모듈
CN113224437B (zh) 机动车辆牵引电池模块
US20200176838A1 (en) Battery module
KR20220091852A (ko) 배터리팩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팩
JP6627682B2 (ja) 電池パック
CN111435762B (zh) 电池调温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CN113540634B (zh) 电池包
JP2001283940A (ja) 組電池
JP2014036001A (ja)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676734B1 (ko) 축전 소자의 온도 조절 구조
JP2006185668A (ja) 組電池
WO2011029189A1 (en) Casing for a multi-cell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and multi-cell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KR20220060816A (ko) 전기 차량용 공냉식 배터리 팩
EP4395029A1 (en) Cell module, powe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JP2023538656A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JP2018032591A (ja) 電池パ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