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8907A - 气雾产生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雾产生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8907A
CN111418907A CN202010245335.5A CN202010245335A CN111418907A CN 111418907 A CN111418907 A CN 111418907A CN 202010245335 A CN202010245335 A CN 202010245335A CN 111418907 A CN111418907 A CN 111418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generating device
state
cover
aeros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53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英杰
吴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Taiwan Luxshare Precis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Luxshare Precis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Luxshare Precision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Luxshare Precis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53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89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8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89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含壳体、加热部、活动组件、电池模块及控制电路。加热部设置于壳体内,加热部具有管状加热腔且包括复数个加热节段,加热节段沿管状加热腔的轴向进行配置,各别加热节段包括相互面对且沿管状加热腔的径向配置的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管状加热腔位于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之间,加热部具有使第一加热片相对靠近对应的第二加热片的夹取状态以及使第一加热片相对远离对应的第二加热片的释放状态。活动组件用于使加热部的设置状态在夹取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电池模块设置于壳体内,电池模块用于储存电力。控制电路设置于壳体内且耦接电池模块与加热节段之间,控制电路用于利用电力供电给加热节段。

Description

气雾产生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气雾产生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动态调整加热模式并且更容易抽换烟弹的气雾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烟草类制品(烟斗、香烟、雪茄等等)借由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来提供使用者吸入,惟高温燃烧烟草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焦油或其他有害物质。目前已有提供在稳定加温的情况下释放烟草中化合物的产品来提供燃烧烟草的的替代品。此类产品的通过加热但不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
发明内容
于此,发明人认识到,已知产品的加热腔只具有固定的形态,使用人必须施力将烟弹塞入加热腔内,在重复填充烟草/烟弹的过程中并不容易插入或取出,若产品晃动时常造成烟草掉出来的状况。此外,发明人还认识到,已知产品所提供的单一温度会影响烟草释出尼古丁的浓度,而不同的使用人对于尼古丁浓度有不同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有鉴于此,本申请公开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存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包含壳体、加热部、活动组件、电池模块及控制电路。加热部设置于壳体内,加热部具有管状加热腔且包括复数个加热节段,加热节段沿管状加热腔的轴向进行配置,各别加热节段包括相互面对且沿管状加热腔的径向配置的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管状加热腔位于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之间,加热部具有使第一加热片相对靠近对应的第二加热片的夹取状态以及使第一加热片相对远离对应的第二加热片的释放状态。活动组件用于使加热部的设置状态在夹取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电池模块设置于壳体内,电池模块用于储存电力。控制电路设置于壳体内且耦接电池模块与加热节段之间,控制电路用于利用电力供电给加热节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更包含开关按键,开关按键用于启动控制电路。更进一步的,开关按键更用于切换控制电路的供电模式,并且控制电路具有多个供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电路是独立地供电给各加热节段。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电路是独立地供电给各个加热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活动组件还包括切换键,切换键用于固定第一加热片使加热部处于夹取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加热部还包括基底,基底可活动地装设在壳体上,第一加热片固设于基底上,切换键推抵基底而使第一加热片朝第二加热片限缩该管状加热腔于夹取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活动组件还包括弹力件,弹力件接合基底与壳体设置第二加热片一侧,弹力件提供使第一加热片远离第二加热片的推抵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活动组件还包括连动件,连动件接合切换键与第一加热片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壳体包括本体以及盖体,第一加热片位于盖体内,切换键包括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第一按压部自本体延伸而成,第二按压部自盖体延伸而成,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用于释放第一加热片使加热部处于释放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活动组件还包括弹力件,弹力件夹设于第一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之间以接合本体与盖体,弹力件提供使第一按压部远离第二按压部的推抵力,使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处于夹取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壳体包括本体以及盖体,第一加热片位于盖体内,电池模块与控制电路位于本体内,活动组件包括绞链,绞链接合本体与盖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壳体包括本体以及盖体,第一加热片位于盖体内,电池模块与控制电路位于本体内,活动组件包括弹力件,弹力件接合本体与盖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活动组件包括磁吸件与金属件,分别位于第一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第二加热片的一侧与第二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加热片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活动组件包括相互吸引的多个磁吸件,多个磁吸件中一部份位于第一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第二加热片的一侧,以及多个磁吸件中剩余部份位于第二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加热片的一侧。更进一步的,磁吸件为电磁元件,并且活动组件还包括弹力件,弹力件提供使第一加热片远离第二加热片的推抵力。活动组件还包括切换键,切换键用于可松开地固定第一加热片使加热部处于释放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活动组件包括相互排斥的多个磁吸件,多个磁吸件中一部份位于第一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第二加热片的一侧,以及多个磁吸件中剩余部份位于第二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加热片的一侧。更进一步的,活动组件还包括切换键,切换键用于固定第一加热片使加热部处于夹取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更包含震动马达,震动马达耦接控制电路,震动马达受控于控制电路并用于产生震动以提示加热部的加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更包含指示灯,指示灯耦接控制电路,指示灯受控于控制电路并用于产生亮光以提示加热部的加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壳体包括本体以及盖体,复数的第一加热片位于盖体内,电池模块与控制电路位于本体内,活动组件还包括切换键及连接部,连接部接合切换键与盖体,切换切换键时连接部带动盖体向远离或贴合本体的方向位移,使加热部的设置状态在夹取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壳体包括本体以及盖体,复数的第一加热片位于盖体内,电池模块与控制电路位于本体内,活动组件还包括环状体,环状体套设于本体与盖体的外侧并且可以沿轴向移动,使加热部的设置状态在夹取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于气雾产生装置,气雾产生装置包括轴向配置的复数个加热节段,各加热节段包括相互面对且径向配置的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各第一加热片与各第二加热片之间形成沿用以容置烟弹的管状加热腔,控制方法包括:将加热节段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夹取状态,其中在释放状态下,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释放容置于管状加热腔内的烟弹,在夹取状态下,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夹取容置于管状加热腔内的烟弹;在夹取状态下,驱动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其中第一数量的加热片以使管状加热腔升温至第一温度;驱动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其中第二数量的加热片以使管状加热腔由第一温度变化为第二温度,其中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不相同;驱动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其中第三数量的加热片以使管状加热腔由第二温度变化为第三温度,其中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不相同。
更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温度高于第三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温度高于第二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执行驱动第一数量的加热片持续第一持续时间的步骤,以及于第一持续时间达第一时间阀值时,切换为执行驱动第二数量的加热片的步骤。更进一步的,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更包括执行驱动第二数量的加热片持续第二持续时间的步骤,以及于第二持续时间达第二时间阀值时,切换为执行驱动第三数量的加热片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适用于气雾产生装置,气雾产生装置包括轴向配置的复数个加热节段,各加热节段包括相互面对且径向配置的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各第一加热片与各第二加热片之间形成沿用以容置烟弹的管状加热腔,控制方法包括:将加热节段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夹取状态,其中在释放状态下,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释放容置于管状加热腔内的烟弹,以及在夹取状态下,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夹取容置于管状加热腔内的烟弹;在夹取状态下,驱动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其中至少一加热片,并量测管状加热腔的感测温度;于感测温度低于第一既定温度时,至少一加热片为第一数量的加热片;于感测温度高于第二既定温度时,至少一加热片为第二数量的加热片;其中,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以下藉由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气雾产生装置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气雾产生装置的方块图。
图4为图1的气雾产生装置夹取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气雾产生装置释放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气雾产生装置夹取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气雾产生装置释放状态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气雾产生装置夹取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气雾产生装置释放状态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气雾产生装置夹取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气雾产生装置释放状态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的气雾产生装置夹取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气雾产生装置释放状态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的气雾产生装置夹取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气雾产生装置释放状态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的气雾产生装置释放状态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气雾产生装置夹取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气雾产生装置的方块图。
图19为气雾产生装置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0为气雾产生装置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1为气雾产生装置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气雾产生装置1
轴向A
径向B
夹角θ
烟弹6
壳体10
本体11
盖体12
基底13
延伸部120
第一按压部111
第二按压部121
开口101
加热部20
管状加热腔200
加热节段21
第一加热片21A
第二加热片21B
活动组件30
绞链31
弹力件32/35
磁吸件33
金属件34
切换键36
连接部37
环状体38
连动件39
电池模块40
控制电路50
关按键70
震动马达80
指示灯90
步骤S101、S102、S1021、S1022、S103、S1031、S1032、S104、S201、S202、S203、S204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包含壳体10、加热部20、活动组件30、电池模块40及控制电路50。加热部20设置于壳体10内。加热部20具有用以容置烟弹6的管状加热腔200且包括复数个加热节段21。复数个加热节段21沿管状加热腔200的轴向A进行配置,并且各加热节段21包括相互面对且沿管状加热腔200的径向B配置的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管状加热腔200位于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之间。活动组件30用于使加热部20的设置状态在夹取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电池模块40设置于壳体10内,电池模块40用于储存电力。控制电路50设置于壳体10内且耦接电池模块40与加热节段21之间,控制电路50用于利用电力供电给加热节段21。
在一实施例中,烟弹6是以包装纸包覆有烟草在内的一种细长的圆柱形管状物体。也就是说,当烟弹6容置于管状加热腔200时,加热节段21会包覆烟弹6的外环表面的一部分,沿轴向A分布的复数个加热节段21可以包覆烟弹6的外环表面的大部分。具体而言,各别加热节段21大致上呈现中空圆柱状,如图2所示。并且,加热节段21之间间隔配置,且各加热节段21的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彼此间隔配置。在此实施例中,壳体10为长柱状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亦可以为圆柱状体、椭圆状体等并不以举例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还可以包括一外壳(图中未示),壳体10容置于外壳中,外壳可以用于保护壳体10,也能避免使用人直接握持壳体10而造成壳体10不必要的损害,或是防止使用人的手直接接触到壳体10的高温处而被烫伤。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的机械强度可以大于壳体10。
同时参考图4及图5。加热部20具有使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夹取容置于管状加热腔200内的烟弹6的夹取状态以及使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释放容置于管状加热腔200内的烟弹6的释放状态。也可以说是,夹取状态是指第一加热片相对靠近对应的第二加热片的状态,而释放状态是指第一加热片相对远离对应的第二加热片的状态。换言之,管状加热腔200由加热部20的复数个加热节段21所定义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壳体10包括本体11以及盖体12,第一加热片21A位于盖体12内,电池模块40与控制电路50位于本体11内。当本体11与盖体12贴合时,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会夹取容置于管状加热腔200内的烟弹6,此时,加热部20是为夹取状态,如图4所示。反之,当本体11与盖体12分开时,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会释放容置于管状加热腔200内的烟弹6,此时,加热部20为释放状态,如图5所示。借由夹取状态与释放状态的切换,使用人可以更简易的将烟弹6放入和取出,更进一步来说,在释放状态下,也更便利进行管状加热腔200的清洁和保养。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1与盖体12可以依据所要夹持的烟弹6的外型加以变化,使加管状加热腔200可以配合烟弹6的外形,以便加热节段21尽量贴近于烟弹6的外表面,达到最速的加热效果。
续请参照图4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组件30包括绞链31,绞链31接合本体11与盖体12。在此实施例中,绞链31设置于远离管状加热腔开口101相对的一端,也就是说,盖体12上远离管状加热腔200的开口101的一端连接于绞链31,盖体12的另一端可以借由绞链31进行轴向转动而带动相对于本体11进行靠近与远离的移动,进而达成在夹取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的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20为释放状态下,本体11与盖体12之间的夹角θ为5到10度。
参照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活动组件30包括磁吸件33与金属件34,磁吸件33与金属件34分别位于第一加热片21A相对于对应的第二加热片21B的一侧与第二加热片21B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加热片21A的一侧。其一种状况下,磁吸件33可以位于第一加热片21A相对于对应的第二加热片21B的一侧,金属件34可以位于第二加热片21B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加热片21A的一侧。在另一种状况下,金属件34可以位于第一加热片21A相对于对应的第二加热片21B的一侧,磁吸件33可以位于第二加热片21B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加热片21A的一侧。夹取状态下,磁吸件33与金属件34因为相互吸引而将本体11与盖体12紧密接合。
同时参考图18、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吸件33为电磁元件,活动组件30还可以包括切换键36,切换键36电性连接到控制电路50。举例而言,切换切换键36以使磁吸件33处于通电状态下,加热部20呈现夹取状态,切换切换键36以使磁吸件33处于不通电状态下,加热部20呈现释放状态。
续参考图18、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组件30更包括至少一个弹力件35,弹力件35接合本体11与盖体12之间,弹力件35提供使第一加热片21A远离第二加热片21B的推抵力。举例而言,切换切换键36以使磁吸件33通电,磁吸件33与金属件34之间的吸引力大于弹力件35的推抵力,而使得气雾产生装置1可以保持在夹取状态。而当磁吸件33未通电时,磁吸件33的不产生吸力,故而弹力件35的推抵力可以使得气雾产生装置1可以保持在释放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磁吸件33为永磁元件,活动组件30还可以包括切换键36,切换键36接合本体11与盖体12,切换键36被推动时可以使得盖体12上的第一加热片21A向远离本体11上的第二加热片21B的方向移动并卡合,而使得加热部20为释放状态。当切换键36松开时,因磁吸件33与金属件34之间的吸引力而使第一加热片21A朝向第二加热片21B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加热部20处于夹取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活动组件30包括相互吸引的多个磁吸件33,多个磁吸件33中一部份位于第一加热片21A相对于对应的第二加热片21B的一侧,以及多个磁吸件33中剩余部份位于第二加热片21B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加热片21A的一侧。于此实施例中,对应的磁吸件33互相吸引。于此多个磁吸件33的相对位置可以续参考图18、图6及图7,也就是将图6及图7上的金属件34更换为磁吸件。
同时参考图18、图6及图7。当图6及图7上的金属件34更换为磁吸件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吸件33为电磁元件,活动组件30还可以包括切换键36,切换键36电性连接到控制电路50。举例而言,切换切换键36以使磁吸件33处于通电状态下,加热部20呈现夹取状态,切换切换键36以使磁吸件33处于不通电状态下,加热部20呈现释放状态。
续参考图18、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组件30更包括至少一个弹力件35,弹力件35接合本体11与盖体12之间,弹力件35提供使第一加热片21A远离第二加热片21B的推抵力。举例而言,切换切换键36以使磁吸件33通电,盖体12上的磁吸件33与本体11上的磁吸件33之间的吸引力大于弹力件35的推抵力,而使得气雾产生装置1可以保持在夹取状态。而当磁吸件33未通电时,磁吸件33的不产生吸力,故而弹力件35的推抵力可以使得气雾产生装置1可以保持在释放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磁吸件33为永磁元件,活动组件30还可以包括切换键36,切换键36接合本体11与盖体12,切换键36被推动时可以使得盖体12上的第一加热片21A向远离本体11上的第二加热片21B的方向移动并卡合,而使得加热部20为释放状态。当切换键36松开时,因盖体12上的磁吸件33与本体11上的磁吸件33之间的吸引力而使第一加热片21A朝向第二加热片21B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加热部20处于夹取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活动组件30包括相互排斥的多个磁吸件33,多个磁吸件33中一部份位于第一加热片21A相对于对应的第二加热片21B的一侧,以及多个磁吸件33中剩余部份位于第二加热片21B相对于对应的第一加热片21A的一侧。更进一步的,活动组件30还包括切换键36,切换键36接合本体11与盖体12,切换键36可以被推动而使得盖体12上的第一加热片21A向本体11上的第二加热片21B的方向靠近并卡合,也就是说切换键36用于固定第一加热片21A而使加热部20处于夹取状态。当切换键36松开时,磁吸件33相互排斥而产生推抵力进而使得第一加热片21A远离第二加热片21B,也就是加热部20处于释放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活动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弹力件35及切换键36,也就是说,在无磁吸件33及金属件34的状态下,仅借由弹力件35及切换键36来达到释放状态与夹取状态之间的切换。于此,可以参照图6及图7中弹力件35及切换键36的相对位置。在一个示范例中,活动组件30包括二个弹力件35。各弹力件35接合本体11与盖体12之间,二个弹力件35分别位于靠近管状加热腔开口101的一端以及远离热腔开口101相对的一端。切换键36接合本体11与盖体12,切换键36可以被推动而使得盖体12上的第一加热片21A向本体11上的第二加热片21B的方向靠近并卡合,也就是说当下压切换键36时,加热部20处于夹取状态。当切换键36松开时,因弹力件35的推抵而使第一加热片21A朝远离第二加热片21B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加热部20处于释放状态。
参照图8及图9。在另一示范例中,此些第一加热片21A可固设在一基底13上,并且此基底13可活动地装设在壳体10上。二个弹力件35中的每一者接合基底13与壳体10设置第二加热片21B一侧,并且二个弹力件35分别位于靠近管状加热腔开口101的一端以及远离热腔开口101相对的一端。切换键36被推动(下压)时会推抵基底13而使第一加热片21A朝第二加热片21B靠近并且卡合于壳体10,而使得加热部20保持于夹取状态。当切换键36松开时,因弹力件35的弹力而使第一加热片21A朝远离第二加热片21B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加热部20处于释放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力件35可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键36可以由第一按压部111及第二按压部121来实现,第一按压部111连动本体11,第二按压部121连动盖体12,当按压第一按压部111及/或第二按压部121相互接近时带动本体11与盖体12相对远离而处于释放状态。请参照图10及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活动组件由弹力件32来实现,弹力件32夹设于第一按压部111与第二按压部121之间以接合本体11与盖体12。盖体12的一侧边与本体11枢接。本体11与盖体12枢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按压部111,并且第一按压部111是自本体11延伸而出的一片体。盖体12与本体11枢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按压部121,并且第二按压部121是自盖体12延伸而出的一片体。弹力件32可为弹簧。于夹取状态下,第一按压部111及第二按压部121受弹力件32的弹力抵持而相互远离,本体11与盖体12受弹力件32的弹力抵持而使得本体11和盖体12呈现紧密接合,如图10所示。于释放状态下,第一按压部111及第二按压部121受按压而相互接近时,本体11与盖体12为释放状态,如图11所示。
参照图12及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活动组件30包括连接部37,连接部37接合切换键36与盖体12。当推动切换键36移动时会使连接部37带动盖体12向远离本体11的方向位移,加热部20呈现释放状态下。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7可以借由齿轮来实现。切换键36与连接部37啮合。盖体12向下延伸有延伸部120。延伸部120自盖体12朝第二加热片21B延伸,且延伸部120的一侧与连接部37啮合。举例而言,当切换键36向下推而移动时,连接部37产生轴向转动而带动盖体12与本体11处于释放状态,而当切换键36向上移动时,连接部37产生反向的轴向移动而带动盖体12与本体11回复夹取状态。
参照图14及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键36可以由环状体38来实现。气雾产生装置1的活动组件30包括环状体38,环状体38套设于本体10的外侧并且可以延轴向A进行移动。参照图14,夹取状态下,环状体38套设于本体11与盖体12外侧,使得盖体12与本体11能彼此贴合。参照图15,当环状体38向远离开口101的方向移动而脱离盖体12时,盖体12与本体11处于释放状态。
参照图16及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活动组件30包括切换键36及连动件39,连动件39接合切换键36与复数的第一加热片21A之间。在另一示范例中,此些第一加热片21A可固设在一基底13上,并且此基底13可活动地装设在壳体10上。当气雾产生装置1于使用状态时,第一加热片21A贴近于第二加热片21B,加热部20为夹取状态,如图17所示。当气雾产生装置1使用完毕,将切换键36切换到释放状态,连动件39带动基底13再带动复数的第一加热片21A向远离第二加热片21B的方向局部位移,加热部20呈现释放状态,如图16所示。于此实施例中,壳体10内只要有足够空间供加热部20局部移动即可,不需要将壳体区分为本体11和盖体12。
参照图1及18,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更包含开关按键70,开关按键70用于启动控制电路50。更进一步的,开关按键70更用于切换控制电路50的供电模式,并且控制电路50具有多个供电模式。举例而言,供电模式可以包括充电模式、预热模式、一般加热模式或自订加热模式等等。藉由不同的供电模式可以改变加热部20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片启动片数等等,进而改变烟弹6所释放的化合物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控制电路50是独立地供电给各加热节段21。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控制电路50是独立地供电给各个加热片(21A/21B)。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模式经由调整加热片的数量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模式经由调整加热片的发热温度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模式经由调整供电时间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模式经由调整加热片数量、加热片温度或供电时间其中至少二项来实现。也就是说,藉由不同的独立地供电模式可以改变调整加热节段21或加热片(21A/21B)的数量和加热时间,进而达成各种所需的加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更包含震动马达80,震动马达80耦接控制电路50,震动马达80受控于控制电路50并用于产生震动以提示加热部20的加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更包含指示灯90,指示灯90耦接控制电路50,指示灯90受控于控制电路50并用于产生亮光以提示加热部20的加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50可以借由微控制器MCU、微机电系统MEMS、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积体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晶片(Chip)等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20可以借由电阻式加热元件(Resistance heating)、电磁加热(Electromagnetic heating)、红外线加热元件等来实现。
于此,上述有关各种“卡合”的机构(图未示)是指供使用者操作,做滑动、插入、推出或是旋转压入、拔开之具备定位功能的机构,可以利用突出卡勾、口字卡勾、U型卡勾、凸点卡勾、圆周卡勾、套筒倒钩卡合等等,并不以上述举例为限。
基于述实施态样,本申请还可提供气雾产生装置1的控制方法。参考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控制方法包括将加热节段21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夹取状态(步骤S101)。在释放状态下,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释放容置于管状加热腔200内的烟弹6。在夹取状态下,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夹取容置于管状加热腔200内的烟弹6。
接下来,在夹取状态下,控制电路50驱动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其中第一数量的加热片以使管状加热腔200升温至第一温度(步骤S102),此时管状加热腔200由室温开始升温,也就是供电模式为预加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之前更包括侦测气雾产生状置1是否处于夹取状态的步骤,若是则进行步骤S102,若否则显示警示讯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警示讯号可以由震动马达80或是指示灯90来显示。
在步骤S102之后,控制电路50驱动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其中第二数量的加热片以使管状加热腔200由第一温度变化为第二温度(步骤S103)。其中,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不相同。此时管状加热腔200预热完成,而进入第二温度的供电模式,也就是一般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不相同,意即借由不同数量的加热片来达到不同的温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相同,可以借由控制电路50以不同的指令驱动加热片以达到不同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量为双数,控制电路50一次驱动(供电)至少一个加热节段21,也就是同一加热节段21的第一加热片21A和第二加热片21B。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50各别驱动(供电给)加热片(21A/21B)。举例而言,控制电路50只驱动加热节段21其中的第一加热片21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量为全部加热片的数量的总合,以使得气雾产生装置1的管状加热腔200在最快的时间内提升到第一温度以完成预热。舉例而言,如同图2所示,第一数量为4,第二数量为2。
在步骤S103之后,控制电路50驱动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其中第三数量的加热片以使管状加热腔由第二温度变化为第三温度(步骤S104)。其中,第二温度与第三温度不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数量与第三数量不相同,意即借由不同数量的加热片来达到不同的温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数量与第三数量相同,可以借由控制电路50以不同的指令驱动加热片以达到不同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第二温度或第三温度在160℃至30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温度高于第三温度,此时供电模式由一般模式进入低浓度模式。举例而言,由于不同的温度会促使烟草释放不同的化合物的浓度,当第二温度高于第三温度时,可以提供使用人在吸入初期就获得足够浓度的尼古丁,后续再降低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举例而言,由于不同的温度会促使烟草释放不同的化合物的浓度,在单一温度在持续加热下,由于烟弹6内的化合物数量是固定的,故而其释放浓度会随时间逐渐减少,故当第三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可以借由温度的提高使得烟弹6释放的化合物浓度保持水平。
参考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1的控制方法在步骤S102中包括执行控制电路50驱动第一数量的加热片21A/21B持续第一持续时间T1(步骤S1021),以及于第一持续时间T1达第一时间阀值时,控制电路50切换为执行驱动第二数量的加热片(步骤S1022)。借由调控所驱动的加热片的数量与驱动的时间长来来调整管状加热腔200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包括控制电路50执行驱动第二数量的加热片持续第二持续时间T2的步骤(步骤S1031)。在第二持续时间T2内保持第二数量的加热片被驱动,以使得管状加热腔200能维持在适当的温度以促使烟弹6释出适当的尼古丁浓度。举例而言,第二持续时间T2为30秒到120秒之间,大約為使用人吸食5~10次的時間,提供使用人较佳的口感。
在步骤S1031之后,于第二持续时间T2达第二时间阀值时,控制电路50切换为执行驱动第三数量的加热片的步骤(步骤S1032)。
参考图21,在另一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适用于气雾产生装置1,气雾产生装置1包括轴向配置的复数个加热节段21,各加热节段21包括相互面对且径向配置的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各第一加热片21A与各第二加热片21B之间形成沿用以容置烟弹6的管状加热腔200,控制方法包括:切换切换键36将加热节段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夹取状态(步骤S201),其中在释放状态下,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释放容置于管状加热腔200内的烟弹6,以及在夹取状态下,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夹取容置于管状加热腔200内的烟弹6。
接下来,在夹取状态下,控制电路50驱动第一加热片21A与第二加热片21B其中至少一加热片,并量测管状加热腔200的感测温度(步骤S202)。
于步骤S202之后,当感测温度低于第一既定温度时,该至少一加热片为第一数量的加热片(步骤S203),并且于感测温度高于第二既定温度时,该至少一加热片为第二数量的加热片(步骤S204),其中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适用于上述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动态调整尼古丁浓度,协助降低烟瘾,并且改善第一口烟的体验与加热不完全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29)

1.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
加热部,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加热部具有管状加热腔且包括复数个加热节段,该些加热节段沿该管状加热腔的轴向配置,各该加热节段包括相互面对且沿该管状加热腔的径向配置的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该管状加热腔位于该些第一加热片与该些第二加热片之间,其中该加热部具有使该些第一加热片相对远离对应的该些第二加热片的夹取状态以及使该些第一加热片相对靠近对应的该些第二加热片的释放状态;
活动组件,用于使该加热部的设置状态在该夹取状态与该释放状态之间切换;
电池模块,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于储存电力;以及
控制电路,设置于该壳体内且耦接该电池模块与该些加热节段之间,用于利用该电力供电给该些加热节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开关按键,用于启动该控制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按键更用于切换该控制电路的供电模式,以及该控制电路具有多个该供电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是独立地供电给各该加热节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是独立地供电给各个该加热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组件还包括切换键,该切换键用于固定该些第一加热片使该加热部处于该夹取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部还包括基底,该基底可活动地装设在该壳体上,该些第一加热片固设于该基底上,该切换键推抵该基底而使该些第一加热片朝该些第二加热片限缩该管状加热腔于该夹取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组件还包括弹力件,该弹力件接合该基底与该壳体设置该些第二加热片一侧,该弹力件提供使该些第一加热片远离该些第二加热片的推抵力。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组件还包括连动件,该连动件接合该切换键与该些第一加热片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该本体以及该盖体,该些第一加热片位于该盖体内,该切换键包括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该第一按压部自该本体延伸而成,该第二按压部自该盖体延伸而成,该第一按压部及该第二按压部用于释放该些第一加热片使该加热部处于该释放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组件还包括弹力件,该弹力件夹设于该第一按压部与该第二按压部之间以接合该本体与该盖体,该弹力件提供使该第一按压部远离该第二按压部的推抵力,使该些第一加热片与该些第二加热片处于该夹取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本体以及盖体,该些第一加热片位于该盖体内,该电池模块与该控制电路位于该本体内,该活动组件包括绞链,该绞链接合该本体与该盖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本体以及盖体,该些第一加热片位于该盖体内,该电池模块与该控制电路位于该本体内,该活动组件包括一弹力件,该弹力件接合该本体与该盖体。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组件包括磁吸件与金属件,分别位于该些第一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该些第二加热片的一侧与该些第二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该些第一加热片的一侧。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组件包括相互吸引的多个磁吸件,该多个磁吸件中一部份位于该些第一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该些第二加热片的一侧,以及该多个磁吸件中剩余部份位于该些第二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该些第一加热片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磁吸件为电磁元件,该活动组件还包括弹力件,该弹力件提供使该第一加热片远离该第二加热片的推抵力。
17.如权利要求13至15其中之一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组件还包括切换键,用于可松开地固定该些第一加热片使该加热部处于该释放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组件包括相互排斥的多个磁吸件,该多个磁吸件中一部份位于该些第一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该些第二加热片的一侧,以及该多个磁吸件中剩余部份位于该些第二加热片相对于对应的该些第一加热片的一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组件还包括切换键,用于固定该些第一加热片使该加热部处于该夹取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震动马达,该震动马达耦接该控制电路,该震动马达受控于该控制电路并用于产生震动以提示该加热部的加热状态。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指示灯,该指示灯耦接该控制电路,该指示灯受控于该控制电路并用于产生亮光以提示该加热部的加热状态。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本体以及盖体,该些第一加热片位于该盖体内,该电池模块与该控制电路位于该本体内,该活动组件还包括切换键及连接部,该连接部接合该切换键与该盖体,切换该切换键时该连接部带动该盖体向远离或贴合该本体的方向位移,使该加热部的设置状态在该夹取状态与该释放状态之间切换。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本体以及盖体,该些第一加热片位于该盖体内,该电池模块与该控制电路位于该本体内,该活动组件还包括环状体,该环状体套设于该本体与该盖体的外侧并且可以沿轴向移动,使该加热部的设置状态在该夹取状态与该释放状态之间切换。
24.一种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气雾产生装置,该气雾产生装置包括轴向配置的复数个加热节段,各该加热节段包括相互面对且径向配置的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各该第一加热片与各该第二加热片之间形成用以容置烟弹的管状加热腔,该控制方法包括:
将该些加热节段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夹取状态,其中在该释放状态下,该些第一加热片与该些第二加热片释放容置于该管状加热腔内的该烟弹,以及在该夹取状态下,该些第一加热片与该些第二加热片夹取容置于该管状加热腔内的该烟弹;
在该夹取状态下,驱动该些第一加热片与该些第二加热片其中第一数量的加热片以使该管状加热腔升温至第一温度;
驱动该些第一加热片与该些第二加热片其中第二数量的加热片以使该管状加热腔由该第一温度变化为第二温度,其中该第一温度与该第二温度不相同;以及
驱动该些第一加热片与该些第二加热片其中第三数量的加热片以使该管状加热腔由该第二温度变化为第三温度,其中该第二温度与该第三温度不相同。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温度高于该第三温度。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温度高于该第二温度。
27.如权利要求24到26其中之一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执行驱动该第一数量的加热片持续第一持续时间的步骤,以及于该第一持续时间达第一时间阀值时,切换为执行驱动该第二数量的加热片的步骤。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执行驱动该第二数量的加热片持续第二持续时间的步骤,以及于该第二持续时间达第二时间阀值时,切换为执行驱动该第三数量的加热片的步骤。
29.一种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气雾产生装置,该气雾产生装置包括轴向配置的复数个加热节段,各该加热节段包括相互面对且径向配置的第一加热片与第二加热片,各该第一加热片与各该第二加热片之间形成沿用以容置烟弹的管状加热腔,该控制方法包括:
将该些加热节段从释放状态切换为夹取状态,其中在该释放状态下,该些第一加热片与该些第二加热片释放容置于该管状加热腔内的该烟弹,以及在该夹取状态下,该些第一加热片与该些第二加热片夹取容置于该管状加热腔内的该烟弹;以及
在该夹取状态下,驱动该些第一加热片与该些第二加热片其中至少一加热片,并量测该管状加热腔的感测温度;
其中,于该感测温度低于第一既定温度时,该至少一加热片为第一数量的加热片;于该感测温度高于第二既定温度时,该至少一加热片为第二数量的加热片;以及该第一数量大于该第二数量。
CN202010245335.5A 2020-03-31 2020-03-31 气雾产生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4189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5335.5A CN111418907A (zh) 2020-03-31 2020-03-31 气雾产生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5335.5A CN111418907A (zh) 2020-03-31 2020-03-31 气雾产生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8907A true CN111418907A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57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5335.5A Pending CN111418907A (zh) 2020-03-31 2020-03-31 气雾产生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890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9297A (zh) * 2020-07-20 2020-10-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 一种带储弹仓可连续进弹夹持式加热烟具
CN113040425A (zh) * 2021-01-22 2021-06-29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多芯联动加热方法及雾化装置
WO2024017830A1 (en) * 2022-07-21 2024-01-25 Nicoventures Trading Limited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6481A (zh) * 2011-09-06 2014-05-28 英美烟草(投资)有限公司 加热可抽吸材料
CN204426695U (zh) * 2015-02-11 2015-07-01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加热发烟制品的加热装置
CN108185525A (zh) * 2017-12-27 2018-06-22 深圳市新宜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薄片式加热不燃烧装置
CN108244711A (zh) * 2018-03-12 2018-07-0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便于烟支取出的多级分离式电加热装置
CN108402527A (zh) * 2018-05-10 2018-08-17 深圳市华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烤烟器
CN207754556U (zh) * 2017-12-27 2018-08-24 深圳市新宜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薄片式加热不燃烧装置
WO2018219277A1 (zh) * 2017-06-01 2018-12-0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可方便烟支取出的电加热装置
CN208338893U (zh) * 2018-06-19 2019-01-08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便于清洁的模块化电子烟具
CN110150761A (zh) * 2019-06-06 2019-08-23 深圳九云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不燃烧烟具加热芯及其烟具
CN110495649A (zh) * 2019-10-08 2019-11-26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烟支抱紧加热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6481A (zh) * 2011-09-06 2014-05-28 英美烟草(投资)有限公司 加热可抽吸材料
CN204426695U (zh) * 2015-02-11 2015-07-01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加热发烟制品的加热装置
WO2018219277A1 (zh) * 2017-06-01 2018-12-0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可方便烟支取出的电加热装置
CN108185525A (zh) * 2017-12-27 2018-06-22 深圳市新宜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薄片式加热不燃烧装置
CN207754556U (zh) * 2017-12-27 2018-08-24 深圳市新宜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薄片式加热不燃烧装置
CN108244711A (zh) * 2018-03-12 2018-07-0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便于烟支取出的多级分离式电加热装置
CN108402527A (zh) * 2018-05-10 2018-08-17 深圳市华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烤烟器
CN208338893U (zh) * 2018-06-19 2019-01-08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便于清洁的模块化电子烟具
CN110150761A (zh) * 2019-06-06 2019-08-23 深圳九云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不燃烧烟具加热芯及其烟具
CN110495649A (zh) * 2019-10-08 2019-11-26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烟支抱紧加热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9297A (zh) * 2020-07-20 2020-10-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 一种带储弹仓可连续进弹夹持式加热烟具
CN111789297B (zh) * 2020-07-20 2023-10-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 一种带储弹仓可连续进弹夹持式加热烟具
CN113040425A (zh) * 2021-01-22 2021-06-29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多芯联动加热方法及雾化装置
CN113040425B (zh) * 2021-01-22 2022-12-09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多芯联动加热方法及雾化装置
WO2024017830A1 (en) * 2022-07-21 2024-01-25 Nicoventures Trading Limited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8907A (zh) 气雾产生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2112991B1 (ko) 히터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EP3179828B1 (en) Cigarette heating device
US10750778B2 (en)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including a moveable cartridge and related assembly method
EP3871718B1 (en)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including a moveable cartridge
JP7444472B2 (ja) 喫煙具
JP7096895B2 (ja) 発熱体用の、プロングを有する掃除ツール
US20150258289A1 (en) Aerosol Delivery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an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Via a Cartridge
KR20210003152A (ko)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WO2021143838A1 (zh) 烟具
WO2019228431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09714992A (zh) 电子蒸汽供应系统
CN112512350A (zh) 在电池与消耗品之间具有柔性密封件的吸烟替代装置
KR20190038179A (ko) 분리 가능한 히터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KR20210156117A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219781604U (zh) 一种烟托模组及低温烘焙装置
AU2022343925A1 (en) Delivery device and delivery system
CN116210968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KR20240073858A (ko) 전달 디바이스 및 전달 시스템
CN117064104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512357A (zh) 在电池与消耗品之间具有柔性密封件的吸烟替代装置
JP2024504775A (ja) 不燃性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