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6034A - 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6034A
CN111406034A CN201980006091.0A CN201980006091A CN111406034A CN 111406034 A CN111406034 A CN 111406034A CN 201980006091 A CN201980006091 A CN 201980006091A CN 111406034 A CN111406034 A CN 111406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way
measurement
measuring
sensor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60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6034B (zh
Inventor
田口博文
松家大介
萩原高行
荒川淳
伊藤雅人
八木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06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6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6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6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测量具备多个楼层的建筑物的电梯井道的测量系统,测定传感器在多个楼层中的每个楼层相对于铅垂方向在水平面内对井道的内壁进行测距,数据处理装置基于测定传感器的测距数据计算用于将电梯安装到井道的施工信息。

Description

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适合测量井道并对井道进行定心以将电梯安装到井道的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将电梯新安装到建筑物的井道,必须将轿厢导轨、以及配重导轨相对于井道定位,并且垂直设置。因此,能够准确地决定井道内的主要的基准位置、尺寸很重要,将其称为井道的定心。
以往,井道的定心通过从配置在井道上部的上部型板悬挂相对于建筑的基准线准确地定位的多根钢琴线,对于这些钢琴线进行井道的内壁的测定点、建筑物的各楼层的建筑基准墨线的定位而进行。
然而,在将钢琴线作为基准进行井道的定心的情况下,到垂下的钢琴线静止需要时间,并且,为了将定位挂在钢琴线的前端的配重而需要熟练度。
因此,进行了使对于井道的测量作业自动化的处理。例如,日本特开2003-066143号公报公开了测定装置,在轿厢具备激光距离计、使激光的光轴沿水平方向旋转扫描的马达、以及接受沿水平方向扫描的激光将其向铅垂方向送出的铅垂方向光轴变更工具,通过与轿厢的升降移动匹配的马达旋转,呈螺旋状绘制测定轨迹,并且得到水平方向的距离测定数据,对井道内的尺寸进行运算计算,从而能够自动地并且高效地收集井道内的附图制作等所需要的数据,能够实现测定作业的效率提高。
并且,日本特表2011-006222号公报公开了用于进行电梯井道的测量的装置具备:平台,构成为在构造体内沿长边方向移动;至少一个第一距离传感器,构成为与该平台连接,测定平台上的一点与构造体的墙壁之间的横向距离;至少一个第二距离传感器,构成为与平台连接,测定平台上的一点与构造体的第一端部之间的长边方向距离;以及搬运机械,构成为使平台在构造体内几乎沿长边方向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661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1-0062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已叙述的现有技术存在不能准确地进行新设电梯时的井道的定心的课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准确地进行新设电梯时的井道的定心,而适合实现电梯的顺利运行的井道的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测量系统,测量具备多个楼层的建筑物的电梯井道,具备:移动体,其在上述井道内从上述多个楼层的最下层移动到最上层;测定传感器,其附设于上述移动体,与该移动体一起在上述井道内移动,并测定上述井道;驱动机构,其使上述移动体沿铅垂方向上下移动;以及数据处理装置,其处理上述测定传感器的测定值,上述测定传感器在上述多个楼层中的各个楼层,相对于上述铅垂方向在水平面内对上述井道的内壁进行测距,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上述测定传感器的测距数据,计算出用于在上述井道安装电梯的施工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测量电梯井道的测量方法,是测量具备多个楼层的建筑物的电梯井道的测量方法,其中,移动体在上述井道内沿铅垂方向从上述多个楼层的最下层到最上层上下移动,测定传感器与上述移动体一起在上述井道内移动并测定该井道,上述测定传感器在上述多个楼层中的各个楼层,相对于上述铅垂方向在水平面内对上述井道的内壁进行测距。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进行新设电梯时的井道的定心,所以能够实现电梯的顺利运行。
附图说明
图1A是将本发明的测量系统应用于井道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B是该实施方式的左侧视图。
图2是井道的2层的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在图2的剖视图上重叠表示通过测量装置测量的测量点等的图。
图4是表示将通过测量装置再生的井道的形态显示于监视器的方式的图。
图5是测量系统的功能框图的一个例子。
图6是测量系统的功能框图的其他的例子。
图7A是用于说明求出井道的斜率的动作的图,是从侧面观察井道的纵剖视图。
图7B是从与出入口相反的背面侧观察井道的图。
图7C是井道的水平方向的平面图。
图7D是井道的水平方向的其他的平面图。
图7E是井道的水平方向的另一平面图。
图8是用于测量装置计算井道的定心的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汇总了测定值的管理表格的一个例子。
图10是基于图9的测定结果汇总了定心位置和井道的斜率的管理表格的一个例子。
图11是表示在壳体的底面固定弹性绳索,将弹性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井道的坑底面的固定部的井道的左侧视图。
图12A是表示用于抑制测量装置的摆动的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平面图。
图12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左侧视图。
图12C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第二平面图。
图12D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第二左侧视图。
图13A是表示用于抑制测量装置的摆动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平面图。
图13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左侧视图。
图13C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第二平面图。
图13D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第二左侧视图。
图14A是表示用于使测量装置在井道内沿铅垂方向上下移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平面图。
图14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左侧视图。
图14C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第二平面图。
图14D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是井道的第二左侧视图。
图15A是在井道的顶棚具备4个曳引机,且从各曳引机通过绳索支承测量装置101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15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6A是对该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6B是对该实施方式的第二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7A是对该实施方式的第三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17B是对该实施方式的第四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18A是表示能够变更曳引机的位置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包括可动式的曳引机的井道的立体图。
图18B是其左侧视图。
图19是在井道的坑底面设有一对张紧器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将高度传感器放置在井道的坑底面的实施方式的井道的左侧视图。
图21A是为了对图20的效果进行说明而示意性地表示高度传感器与坑底面的关系的第一侧视图。
图21B是为了对图20的效果进行说明而示意性地表示高度传感器与坑底面的关系的第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井道的测量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A是应用了测量系统100的井道500的立体图,图1B是该井道500的左侧视图。图1A、图1B被绘制为能够透视井道500内的测量系统100。形成有井道500的建筑物被绘制为4层,但这是一个例子。
作为测量系统100的主要构成的测量装置101通过固定于井道500的顶部500u的曳引机(hoisting machine)150,经由绳索115,在井道500内沿铅垂方向(也可以称为重力方向)垂下。因此,测量装置101在井道内沿铅垂方向(箭头A)、或者沿与铅垂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B)上下移动。
测量装置101具备壳体(移动体)102、数据处理装置103、测距传感器104、发光体108、109、高度传感器110、以及稳定器(stabilizer)105。绳索115的开始端被绕线机(winder)、链滑车(chain block)等曳引机(驱动机构)150支承,绳索115的终端与位于壳体102的中央上部的吊钩106的环部106a卡合。
数据处理装置103可以是基于井道500的测定数据进行预定的运算以对井道500的尺寸、形态、形状、倾斜进行确定、解析、或者判定等的集成电路基板。该基板收容于壳体102。数据处理装置103也可以设置于测量装置101外。测距传感器104、发光体108、109、以及高度传感器110固定在壳体102的下方。此外,也可以将发光体108、109和高度传感器110设置在壳体102的顶部,测量装置101对井道500进行测量。另外,也可以将发光体108、109和高度传感器110设置在井道500侧(井道的上端、或者下端),测量装置101在井道500与壳体102之间进行测量。
测距传感器104将激光104l等测量介质朝向对象物发射,检测由对象物反射出的测量介质,来测量到对象物为止的距离。测量介质也可以是超声波。传感器104可以是能够在箭头C方向,即,相对于铅垂方向在水平方向旋转360°,来扫描井道500的内面(内壁)整周的部件。传感器104在相对于测量装置101垂下的方向,即,铅垂方向呈直角的方向(水平方向)的剖面亦即水平面的面内测量与井道500的内面(对象物)之间的距离。传感器104能够旋转的角度也可以是360°以下。说明了传感器104相对于壳体102旋转的情况,但也可以将传感器104固定于壳体102,使壳体102旋转。
曳引机150从井道500的顶棚、或者顶部500u通过绳索115使测量装置101垂下,并通过将绳索115收卷或者放卷,使测量装置101在井道500内沿上下方向移动。曳引机150具备收卷驱动部150a、收卷卷筒150b、用于在卷筒宽度中的恒定位置处垂下绳索115的绳索引导件150c,以及检测收卷卷筒150b的旋转速度的编码器150e。作为编码器150e,例如可以是旋转式编码器。
数据处理装置103基于来自编码器150e的信息计算收卷卷筒150b的转速、旋转速度等旋转信息,由此,计算出从收卷卷筒150b抽出的绳索长度。数据处理装置103也可以根据绳索长度,确定出测量装置101在井道500的长边方向上的位置(高度)。收卷卷筒150b旋转,而使测量装置101在井道500内上下移动,由此测量装置101能够每隔铅垂方向的预定间隔测定井道500内面的尺寸。
在壳体102安装有稳定器105,以缓冲壳体102的姿势变动而得到准确的测定值。稳定器105例如可以是反作用轮(reaction wheel)。反作用轮利用飞轮使壳体102的姿势稳定。飞轮为了抵抗传感器104旋转时施加到绳索115的扭转引起壳体102的姿势的变化,而向与传感器104的旋转方向C相反方向的D方向旋转。并且,稳定器105也能够缓冲由吹入到井道500内的风的突然的影响引起的壳体102的摇晃。测量装置101的姿势稳定,由此测量装置101能够准确地测量井道500。
在测量装置101的壳体102的底面安装有朝向井道500的底面的已叙述的发光体108、109。发光体108、109用于检测测量装置101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发出激光即可。在井道500的坑底500l设置有用于检测从发光体108、109照射的激光108a、109a的位置的PSD(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位置检测元件)208、209。若井道500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则激光108a照射PSD208的受光面208a的位置和激光109a照射PSD209的受光面209a的位置根据测量装置10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变化。测量装置101即使因风等摆动也同样如此。
在测量装置101的壳体102的底面安装有朝向井道500的底面的高度传感器110。从高度传感器110发出激光110a,测量从测量装置101到井道500的坑底500l的距离。
测量装置101能够根据由激光108a照射PSD208的受光面208a的位置和激光109a照射PSD209的受光面209a的位置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化量、通过传感器110得到的距离信息,在井道500的全长中,计算出井道500的倾斜角(井道的长边方向与铅垂方向之间的角度),即,铅垂方向与井道500的方向所成的角度等信息。
为了用于将电梯新安装到井道的井道的定心,即使是能够自动地测量井道的装置,也必须能够以包含井道的倾斜角的方式准确地测量井道。为了使图1A、图1B的测量装置101沿铅垂方向垂下并在井道500内上下移动,所以能够测量井道的斜率。与此相对,已叙述的现有技术1的测定装置固定于轿厢,所以测定装置的移动跟随引导轿厢的导轨的方向从而测定装置不能沿铅垂方向准确地移动。只要井道稍微倾斜,该倾斜就影响导轨,在导轨的方向和铅垂方向上产生角度差。测定装置不能沿铅垂方向移动在现有技术2中也相同。
测定装置101能够通过由激光108a照射PSD208的受光面208a的位置和激光109a照射PSD209的受光面209a的位置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化量,来检测由于吹入井道500的风的影响等而壳体102摆动,所以能够在确认了不产生摇晃等后进行井道的测量。
在图1A、图1B中,电梯1层的地板面表示为510,2层的地板面表示为520,3层的地板面表示为530,而且,4层的地板面表示为540。而且,设置于井道500的1层到4层的出入口开口部分别表示为510d、520d、530d、540d。
而且,510a、520a、530a、540a分别是建筑物的各楼层的基准位置,即,基准墨线。通过测量装置101确认基准墨线的位置,来进行各楼层的位置处的井道内面的测量。因此,测量装置101从基准位置的距离的测量开始,特别是,从作为基准层的1层的基准位置510a的距离的测量开始。电梯在井道500升降时,设置有引导轿厢的导轨、及重物被引导的导轨的位置、设置有出入口用门的位置被决定为该基准位置。通过在基准墨线设置标记,传感器104能够测定与基准墨线之间的距离。
在图1A、图1B中,通过将传感器104配置在与绳索115、吊钩106相反的壳体102的底面,以使从传感器104笔直地向井道505释放的激光104l不被绳索115、吊钩106遮挡。
此外,在图1B中,510f、520f、530f、540f、550c分别表示各层中的井道的内侧前面壁,500r、510r、520r、530r、540r分别表示各层中的井道的内侧后面壁,505表示与井道的底面并且侧后面壁的切线(交线),500l表示井道的底面。
图2是井道500的2层520的水平方向的剖视图。图2绘制了从井道500的长边方向上方俯视2层的构造。与图1A、图1B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符号700是井道的外壁。符号520sl是井道的内侧左侧壁,520sr是井道的内侧右侧壁,520fl是井道的内侧前面左侧的翼墙,520fr是井道的内侧前面右侧的翼墙。数据处理装置103沿铅垂方向设定坐标系,将1层的基准墨线510a设定为坐标系的原点600。610是通过原点与测量装置101的中心的方向的Y轴,620是从原点向与Y轴的直角方向延伸的X轴。从原点起的高度方向为Z轴。传感器104与1层的基准墨线510a之间的距离和传感器的角度为零度是从传感器104看到的位置,所以数据处理装置103能够将传感器104与测定点的距离和传感器的角度转换为XY坐标系的坐标。Z轴的值可以根据基准墨线510a中的高度传感器110的测量值的差分来决定。
图2的L表示以Y轴610为基准的左方向,R表示以Y轴610为基准的右方向。521l、521r是用于在井道500的定心后将导轨安装并固定到井道500的托架或紧固件。
图3是在图2的剖视图重叠表示由测量装置101测量的测量点和预定的测量点间的宽度,即,与井道500有关的尺寸的图。测量点由阴影圆圈表示。测量点设定在井道500的例如直角状的角部。测量装置101通过使传感器104旋转来扫描与井道500的壁面的距离Rn来求出与测量点的距离,并基于该距离和传感器104的角度,计算出测量点的X轴以及Y轴上的坐标。数据处理装置103基于测量点的坐标计算出尺寸(由L和接着L表示的数字确定出的箭头的宽度)。该尺寸由沿铅垂方向设定的坐标系定义,所以数据处理装置103能够基于在多个楼层相互位于投影关系的多个尺寸,如后述那样选出井道500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525a是用于与原点600一起决定X轴的测定点。到该测定点的距离能够通过将具备能够视觉确认的形态的对象体,例如,略有高度的针状的对象体放置在地板面(对象点)上,测距传感器104检测对象体来测定。此外,测距传感器104可以直接检测对象体,也可以在测距传感器104由于墙壁等障碍物不能直接检测对象体的情况下,经由镜(反射体)等中间体,测距传感器104间接检测对象体。
测量装置101基于传感器104的输出再生井道500的水平方向的形状。测量装置101将再生的井道500的形态显示于未图示的监视器。图4示出该显示的一个例子。传感器104沿图中箭头C方向照射激光并且旋转,以预定取样间隔描摹(trace)烟囱状的井道的内壁。图4中将基于该描摹的形状表示为520w。图4是2层的井道500的模型。井道500的模型的水平方向剖面是在前面具有开口520d的矩形。在画面显示有自测定点的距传感器的距离和角度的尺度。每个测定点的距离和角度记录于存储器。测定点可以适当地设定、追加、删除、或者变更。数据处理装置103能够识别模型的形状的图像来确定出测定点。
图5是测量系统的功能框图的一个例子。通过测量装置101的数据处理装置103的控制器执行存储器内的程序来实现说明为测量装置101的模块的框。
测距传感器104、编码器150e、PSD208、209、以及高度传感器110各自的输出被供给至测量模块111。测量模块111接受测量值并确定出测量点,将测定点的测定值记录到存储器。测量模块111基于来自编码器150e和/或高度传感器110的输出,按井道500的预定高度进行使用传感器104的测量,并将测量值记录到存储器。测量模块11将多层的建筑物的各楼层的距离数据记录到存储器。另外,测量模块111基于PSD208、209确定出X-Y坐标中的测量装置101的位置并记录于存储器。测量模块111控制来自发光体108、109的激光的照射。测量模块111在使传感器104旋转的同时,测定到井道500的内壁面为止的距离。测量模块111使稳定器105与传感器104的旋转对应地旋转。
运算模块112基于测定值计算出井道内的各部尺寸、井道的斜率,并基于计算值决定定心位置(导轨的设置位置)。并且,运算模块112制作进行绳索的收卷的驱动部150a的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模块113。控制模块113向驱动部150a输出驱动控制信号。控制模块113使显示部160显示测定出的模型、定心位置等。此外,111A是测量装置101的电源部。并且,151是驱动部150a的电源部。模型可以理解为例如由测定数据构建,在坐标空间中定义的形态。
接下来,基于图6对功能框图的其他的例子进行说明。图6的框图示出通过无线进行在图5中说明的信号授受、以及电力供给。测量装置101具备收发部114。测量装置外系统170也具备收发部125。在收发部114与收发部125之间进行信息的无线收发。测量装置外系统170由图5中说明的驱动部150a和显示部160构成。此外,通过具备外部电源部116和电力收发部117的电力部175,将电力通过无线供给至测量装置101和测量装置外系统170。通过图6的构成,即使测量装置101和测量装置外系统170分离,也能够构成测量系统,所以装置的布局、测量时的动作的自由度较大。
接下来,对运算模块112求出井道的斜率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7A~图7E中,为了方便夸张地绘制井道的斜率。图7A是井道500的左侧视图,图7B是从与出入口相反的方向观察井道500得到的后视图,图7C、图7D、图7E是井道500的水平方向的平面图。
若井道500存在斜率,则测量装置101移动的铅垂方向A与井道500延伸的方向1500之间产生角度差。图7A的β是井道的斜率1500在与铅垂方向A之间沿Y轴方向所成的角度,图7B的α是井道的斜率1500在与铅垂方向A之间沿X轴方向所成的角度。图7C示出测量第4层的井道得到的尺寸,图7D示出测量第3层的井道得到的尺寸,图7E示出测量第1层的井道得到的尺寸。由L与数字的组合所示的符号是根据测量点的坐标值计算出的尺寸(宽度)(参照图3),L33(4层位置)、L33’(3层位置)、以及L33”(1层位置)呈相互投影的关系,即对应,L34(4层位置)、L34’(3层位置)、以及L34”(1层位置)相互对应,L35(4层位置)、L35’(3层位置)、以及L35”(1层位置)相互对应,L36(4层位置)、L36’(3层位置)、以及L36”(1层位置)相互对应。此外,省略与2层位置有关的说明是为了简化计算。
若井道500均匀倾斜,则在多个楼层之间,例如,最上层与最下层亦即4层位置与1层位置之间,对应的多个尺寸根据倾斜角均匀变化。因此,运算模块112能够根据4层和1层各自的尺寸、第4层、第1层各自的测量装置101的高度(从坑底面5001到传感器104的距离)反向运算井道的倾斜角。其计算的一个方式如下式所示。H4是4层的测量装置101的高度,H1是1层的测量装置101的高度。高度由高度传感器110测量。
[公式1]
sinβ=(L36-L36”)/(H4-H1)
[公式2]
β-sin-1{(L36-L36”)/(H4-H1)}
[公式3]
sinα=(L33-L33”)/(H4-H1)
[公式4]
β=sin-1{(L33-L33”)/(H4-H1)}
运算模块112执行这些公式的计算来计算井道500的倾斜角α、β。运算模块112可以基于井道的尺寸和井道的倾斜角α、β计算出将轿厢用的导轨安装到井道500的位置、将配重用的导轨安装到井道500的位置(X、Y坐标)。
接下来,基于图8的流程图对用于测量装置101计算井道500的定心的动作进行说明。若测量装置101有来自作业人员的预定的输入,则按照流程图开始测量程序的执行(S100)。测量模块111设置井道500的楼层数是几层(S110)。测量模块111既可以通过作业者的输入设置楼层数,也可以基于CAD数据设置,或者,也可以通过测量装置101在井道内移动并对出入口的数量进行计数,来设置楼层数。此外,图8的流程图对测量装置101在从下层移动到上层的同时进行测量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测量装置101也可以在从上层移动到下层的同时进行测量。
接着,测量模块111重置楼层计数器用变量N(S120),对计数器N加1以准备第N层的测量(S140)。接着,测量模块111判定变量N是否为楼层数FL以下(S150),若判定为“是”,则控制模块113驱动曳引机150,使测量装置101在井道500内上升移动到第N层的高度(S155)。测量模块111测量作为水平面的XY面内的测量装置101的位置(距井道的坑底面500l的高度)(S160),接着,进行N层处的基准墨线位置的测量(S170)。
然后,测量模块111测定从传感器104到井道500的内壁的距离,决定每个测定点的距离。运算模块112基于每个测定点的距离的值和传感器104的角度,转换为测定值的XY坐标,计算多个测定点间的尺寸(参照图3)(S180)。此外,测量装置101在使流程图开始的阶段,测定到1层的基准墨线510a的距离,运算模块112基于该距离决定XY坐标的原点600。
测量模块111在需要修正测量装置101的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该处理。需要修正测量装置101的位置的情况例如是由于风、建筑物的振动等突发的外部干扰、影响而测量装置101的位置变动、或者振动的情况。由于外部干扰,测量值不规则地变动。测量装置101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处理(修正测量值:S190),判定外部干扰,计算外部干扰的程度,和/或,从测量值减去外部干扰的程度,从而能够计算除去了外部干扰的影响的井道的斜率。测量值的修正例如可以为测量装置101使测距传感器104以预定周期旋转并分别对多个测量点进行多次测量,基于已叙述的的公式1至4计算角度,并对该角度进行统计处理。或者,测量值的修正也可以利用使用上述PSD检测出的测量装置101的检测位置。并且,由于即使测距传感器104测量出的测定点的坐标在精度范围内也存在偏差,所以也可以通过测量装置101进行测量点的测定结果的平滑化、或者在进行直线或者曲面部分的推断作为井道的壁面的形状时进行测量数据的一次近似,来进行测量点的坐标的推断、修正、或者插补、或者壁面的形状的推断、修正、插补等。
若一个楼层的测量数据的采取结束,则测量模块111返回S130,在S140中将第N层的计数+1。反复进行该处理直至N>FL(S150的“否”),运算模块112求出各层中的井道的尺寸(S210),并且,运算模块112进行井道的斜率的运算(S220),基于预定的算法决定导轨的安装位置,换句话说定心位置(S230)。控制模块113使显示部显示为作业者容易明白定心位置(S240),结束流程图(S250)。此外,在S160、S170、S180的步骤中,测量装置101可以在井道500内停止,使测量容易进行。
图9是汇总了测定值的管理表格的一个例子,记录于存储器。距离L是传感器104与井道500的内面的距离,θ是传感器104的角度。运算模块112将该值转换为X坐标、Y坐标。而且,运算模块112根据各个坐标计算出2点间的距离。
图10是基于图9的测定结果由运算模块112计算出的在井道500安装导轨(主导轨、平衡轨(counter rail))的位置,即,汇总了定心位置和井道的斜率的管理表格的一个例子。该表格也记录于存储器。管理表格可以显示于预定的显示部,例如平板终端、PAD、智能手机等。作业人员基于管理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井道安装导轨。接受运算模块112的运算结果,控制模块113也可以将应该设置导轨的位置通过投影仪等投影到井道内,来支持作业者。根据图10的管理表格,对于井道500分别安装左右导轨的位置(导轨芯位置)根据铅垂方向的X、Y坐标沿着铅垂方向定义了多个,所以能够除去由井道500的斜率造成的影响地将左右的导轨安装到井道500。因此,能够改善为使被该导轨引导的电梯的运行更顺利。
已叙述的实施方式为将在井道500内垂下的测量装置101的下端作为自由端,但为了抑制测量装置101的摆动,也可以约束测量装置101的下端。例如,在壳体102的底面固定弹性绳索120,将弹性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井道的坑底面500l的固定部130。图11是表示用于示出该情况的井道500的左侧视图。通过约束测量装置101的下端,测量装置101被沿铅垂方向施力,能够有效地抑制测量装置101因风等摆动。此外,符号107是下吊钩,在其中心有接合了绳索120的下钩轮。若测量装置101上下移动,则弹性绳索与此对应地伸缩。
图12A~图12D示出用于抑制测量装置101的摆动的实施方式,图12B、图12D是井道500的左侧视图,图12A、图12C是井道500的平面图,任意的图都绘制了井道500内的测量装置101。在测量装置101的壳体102的上部,在井道的水平面的前后左右分别设置有能够伸缩的4个脚121、122、123、124。各个脚由2个或者3个嵌套状的部分脚121a、121b、122a、122b、122c、123a、123b、124a、124b、124c构成,通过致动器,121b、122b、122c、123b、124b、124c的部分脚沿箭头E或者F的方向伸缩。
若测量装置101正在井道500内移动,则测量装置101折叠部分脚以免脚与井道500的内壁接触(图12A、图12B),在测量装置101来到目标高度的时间点停止移动,并且使全部的部分脚相同地伸长,在部分脚的前端的接触传感器与井道500的内壁接触的瞬间使部分脚的伸长停止(图12C、图12D)。因此,测量装置101的位置沿铅垂方向固定,然后,测量装置101开始井道的测量。
相对于图12A~图12D中沿井道的前后左右进行脚的伸缩,图13A~图13D示出沿井道500的对角方向(箭头G、箭头H)进行脚的伸长的实施方式。图13B、图13D是井道500的左侧视图,图13A、图13C是井道500的平面图。该实施方式除了脚的伸长方向不同以外,其构成、动作与图12A~图12D的实施方式相同。将脚固定于井道的4个角部,从而对于测量装置101的横摇的抑制效果比图12A~图12D的实施方式高。
在测量装置101的壳体102的上部,在井道的水平面,在井道的4个角部设置有分别能够伸缩的4个脚131、132、133、134。各个脚由3个嵌套状的部分脚131a~131c、132a~132c、133a~133c、134a~134c构成,通过致动器,131a、131b、132a、132b、133a、133b、134a、134b的部分脚沿箭头G或者H方向伸缩。图13A、图13B示出部分脚被折叠,测量装置101能够在井道500内移动的方式,图13C、图13D示出部分脚被伸长,测量装置101固定于井道500的状态。
在已叙述的说明中,通过曳引机将绳索收卷或者放卷,来使通过曳引机150在井道500内垂下的测量装置101在井道500内上下移动。若能够使测量装置101沿铅垂方向移动,则并不局限于该构成。图14A~图14D是在测量装置101组合无人驾驶飞机(drone)140,能够在井道内上下移动测量装置101的实施方式。图14A~图14D示出在图12A~图12D的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101组合无人驾驶飞机的实施方式。在图14A~图14D中,与图12A~图12D相同的符号所示的部分的构成、以及其作用与图12A~图12D的实施方式相同。图14B、14D是井道500的左侧视图,图14A、14C是井道500的平面图。
符号140是无人驾驶飞机主体,作为一个例子,具备4根臂141a、142a、143a、144a,在臂的前端分别安装有升降用的螺旋桨141b、142b、143b、144b。通过无人驾驶飞机,能将用于使测量装置101在井道内上下移动的设备(曳引机150)省略或者简化。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在井道顶棚的中央设置1台曳引机150,且测量装置101从此处在井道的中央垂下的方式进行了说明。测量装置101也可以被多个曳引机支承。图15A是在井道的顶棚具备4个曳引机250、260、270、280,从各个曳引机通过绳索350、360、370、380支承测量装置101的方式的立体图。图15B是该方式的侧视图。
4个曳引机250、260、270、280分别被配置成在井道的顶棚的角部从顶棚的中心朝向角部。4个曳引机250、260、270、280分别被控制为4个绳索350、360、370、380各个的长度相同,从而测量装置101能够在井道的中央沿铅垂方向上下。
若控制模块113对曳引机(250,260)和曳引机(270,280)进行控制以使绳索(350,360)的长度与绳索(370,380)的长度不同,则如图16A和图16B所示,测量装置101沿着Y轴方向进退。另一方面,若控制模块113对曳引机(250,280)和曳引机(260,270)进行控制以使绳索(350,380)的长度与绳索(360,370)的长度不同,则如图17A和图17B所示,测量装置101沿X轴方向进退。
因此,通过控制模块113分别控制4个曳引机250、260、270、280,能够使测量装置101在井道的水平面(XY平面)上自由移动。这样一来,即使在井道存在成为传感器104的死角的部分,测量装置101也能够移动到没有死角的位置。测量装置101能够如已叙述那样检测XY平面上的移动量(参照图1A的208、209),所以能够确定传感器104在XY平面上的位置,能够通过传感器104在XY平面上的位置修正传感器104的测定值。曳引机为4个是一个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若曳引机为3个以上则能够使测量装置101的静止位置稳定。
在已叙述的实施方式中,曳引机150固定于井道的顶棚,但也可以使曳引机能够变更其位置。图18A是包括可动式的曳引机150的井道500的立体图,图18B是其左侧视图。图18A、图18B示出在井道500的顶棚500u有十字状的导轨610、620,通过曳引机150沿着该导轨移动,能够使测量装置101在X方向、或者Y方向上移动。根据该实施方式,也能够使测量装置101沿着井道500的水平面(X、Y平面)移动以便没有传感器104的死角。
图19示出在井道500的坑表面500l设置了一对张紧器610a、620b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从测量装置101的底面垂下一对弹性绳索120a、120b,绳索120a与张紧器610a连接,绳索120b与张紧器610b连接。控制模块112通过对曳引机150的收卷卷筒150b向J方向施力,对张紧器610a的收卷卷筒6100a向K方向施力,对张紧器620a的收卷卷筒6200a向L方向施力,能够在对绳索115、120a、及120b赋予妥当的张力的同时,能够使测量装置101在铅垂方向上停止及支承,因此能够抑制测量装置101的姿势的振动、摇动。控制模块112通过对曳引机150的收卷卷筒150b、张紧器610a的收卷卷筒6100a、以及张紧器620a的收卷卷筒6200a进行同步控制,能够使测量装置101沿铅垂方向上下移动。
对图1所示的测量装置101具备高度传感器1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图20的井道500的左侧视图所示,也可以将高度传感器110放置在井道500的坑底面500l。基于附图对在测量装置101存在高度传感器110的方式与高度传感器110位于井道500的坑底面500l的方式的效果差异进行说明。图21A是前者的方式的示意图。若将测量装置101与坑底面500l之间的距离设为L,测量装置101倾斜角度γ,则从高度传感器110输出的光路也倾斜,与坑底面500l之间的光路从距离L延长为距离L1,其差分为从L1减去了L的大小。
另一方面,图21B是后者的方式的示意图。即使测量装置101倾斜角度γ,从高度传感器110输出的光路也不倾斜,测量装置101与坑底面500l的距离从L缩短为L2,其差分为从L减去了L2的大小。若对前者的差分与后者的差分进行比较,则后者的差分较小,所以在井道500的坑底面500l设置高度传感器110的一方,测量装置101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其高度。此外,也可以在井道的顶面设置高度传感器。
通过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测量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准确地进行新设电梯时的井道的定心,因此,能够实现电梯的顺利的运行。
此外,高度传感器110也可以是GPS传感器、光学式位移仪、声波式位移仪、或者气压计。另外,上述坐标系除了正交坐标系以外也可以定义为极坐标系。作为传感器104的测定值,也可以将平均值、重心值作为代表值。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有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以容易明白的方式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内容,不必局限于具备说明的全部构成。另外,能将某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的实施例的构成,另外,也能够对某实施方式的构成追加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也能够对于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的构成的追加、删除、置换。
工业上的可用性
本发明广泛利用于将电梯新安装到井道时。
符号说明
100:测量系统,101:测量装置,102:壳体,103:数据处理装置,104:测距传感器,105:稳定器,110:高度传感器,150:曳引机,510a:1层建筑物基准墨线。

Claims (12)

1.一种测量系统,其对具备多个楼层的建筑物的电梯井道进行测量,其特征在于,该测量系统具备:
移动体,其在上述井道内从上述多个楼层的最下层移动至最上层;
测定传感器,其附设于上述移动体,与该移动体一起在上述井道内移动,并测定上述井道;
驱动机构,其使上述移动体沿铅垂方向上下移动;以及
数据处理装置,其对上述测定传感器的测定值进行处理,
上述测定传感器在上述多个楼层中的每个楼层,相对于上述铅垂方向在水平面内对上述井道的内壁进行测距,
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上述测定传感器的测距数据,计算出用于将电梯安装到上述井道的施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移动体在上述井道内沿铅垂方向垂下地上下移动,
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移动体在各楼层停止,
若上述移动体停止,则上述测定传感器在上述水平面内转动,
上述测定传感器对上述井道的内面的全周进行测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工信息包括上述井道相对于铅垂方向的斜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缓冲基于上述测定传感器的转动的上述移动体的姿势变动的稳定器被附设在该移动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具备与固定于上述移动体的绳索连接的曳引机,
通过该曳引机对上述绳索进行收卷或者放卷,而使上述移动体在上述井道内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量系统具备测量上述移动体在上述井道内的高度的高度传感器,
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移动体在上述井道内的铅垂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停止,然后,在第二位置停止,
上述测定传感器在上述第一位置的水平面内转动,对上述井道的内面进行测距来获取第一测距数据,然后,在上述第二位置的水平面内转动,对上述井道的内面进行测距来获取第二测距数据,
上述数据处理装置进行如下处理:
基于上述第一测距数据计算出上述井道的第一尺寸,
基于上述第二测距数据计算出上述井道的第二尺寸,
基于上述第一位置处的上述高度传感器的第一测定值、上述第二位置处的上述高度传感器的第二测定值、上述第一尺寸以及上述第二尺寸,计算出上述井道的斜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处理装置进行如下处理:
在上述铅垂方向上设定坐标系,
将通过设定于上述井道的多个测量点中的每个测量点处的上述测定传感器进行测距得到的数据转换为上述坐标系的坐标值,
基于多个测量点的坐标值,计算出该多个测量点间的尺寸作为上述施工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将上述多个楼层中成为基准的楼层的建筑基准墨线的位置设为上述坐标系的原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将成为上述基准的楼层设为最下楼层。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具备与固定于上述移动体的绳索连接的多个曳引机,
通过该多个曳引机对上述绳索进行收卷或者放卷,使该多个曳引机各自的上述绳索的长度不同,从而使上述移动体能够在相对于上述铅垂方向的水平面内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上述计算出的尺寸,在上述坐标系设定导轨的定心位置。
12.一种测量电梯井道的测量方法,其测量具备多个楼层的建筑物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
移动体在上述井道内沿铅垂方向从上述多个楼层的最下层到最上层上下移动,
测定传感器与上述移动体一起在上述井道内移动并测定该井道,
上述测定传感器在上述多个楼层中的每个楼层,相对于上述铅垂方向在水平面内对上述井道的内壁进行测距。
CN201980006091.0A 2018-09-10 2019-05-22 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 Active CN1114060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9216 2018-09-10
JP2018169216A JP7080142B2 (ja) 2018-09-10 2018-09-10 計測システム、及び、計測方法
PCT/JP2019/020365 WO2020054132A1 (ja) 2018-09-10 2019-05-22 計測システム、及び、計測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6034A true CN111406034A (zh) 2020-07-10
CN111406034B CN111406034B (zh) 2022-04-26

Family

ID=69776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6091.0A Active CN111406034B (zh) 2018-09-10 2019-05-22 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80142B2 (zh)
CN (1) CN111406034B (zh)
WO (1) WO20200541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8565A (zh) * 2020-11-10 2021-01-26 谭秀兰 一种对电梯井进行快速造价审核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5224A (zh) * 2020-04-27 2022-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三维数据取得装置、三维数据取得系统以及三维数据取得方法
CN112327898B (zh) * 2020-11-06 2023-08-29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无人机的井道巡检导航方法、装置和无人机
CN112363176B (zh) * 2020-11-06 2023-08-04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梯井道巡检及建模方法、装置和巡检建模系统
CN114014207B (zh) * 2021-11-23 2023-11-28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梯井道勘测装置
KR102614439B1 (ko) * 2023-07-12 2023-12-15 주식회사 네이비 드론을 이용한 승강로 측정 시스템
CN116659419B (zh) * 2023-07-28 2023-10-20 成都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成都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 一种电梯导轨参数测量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4874A1 (de) * 2006-08-31 2008-03-05 Inventio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US20080217112A1 (en) * 2005-08-31 2008-09-11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call system
CN206872202U (zh) * 2017-05-31 2018-01-12 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新乡分院 快速测量轿厢与井道壁距离的检测仪
CN107615006A (zh) * 2015-06-09 2018-0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井道尺寸计测装置及井道尺寸计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556A (ja) * 1992-07-14 1994-0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据付用上部型板装置
GB2468087B (en) 2007-12-07 2012-06-20 Otis Elevator Co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urveying elevator hoistways
CN106458513B (zh) 2014-06-09 2019-06-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井道的计测方法及干扰判定系统
JP2017128440A (ja) 2016-01-22 2017-07-27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用点検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用点検システム
JP6782917B2 (ja) 2016-09-27 2020-11-11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施工精度算出システム及び施工精度算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7112A1 (en) * 2005-08-31 2008-09-11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call system
EP1894874A1 (de) * 2006-08-31 2008-03-05 Inventio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CN107615006A (zh) * 2015-06-09 2018-0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井道尺寸计测装置及井道尺寸计测方法
CN206872202U (zh) * 2017-05-31 2018-01-12 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新乡分院 快速测量轿厢与井道壁距离的检测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8565A (zh) * 2020-11-10 2021-01-26 谭秀兰 一种对电梯井进行快速造价审核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6034B (zh) 2022-04-26
JP7080142B2 (ja) 2022-06-03
JP2020040781A (ja) 2020-03-19
WO2020054132A1 (ja) 2020-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6034B (zh) 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
JP7156896B2 (ja) 昇降路内計測システム
JP5497658B2 (ja) 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を測量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429679B (zh) 用于测量安装平台在电梯竖井内的位置的设备和方法
JP6860030B2 (ja) ロープ振れ量検出装置
EP3882206A1 (en) Elevator inspection system with robotic platform configured to inspect operational and alignment conditions of components in a hoistway
CN113401755B (zh) 具有构造有平台推进器的机器人平台的电梯检查系统
CN111252638B (zh) 用于监测电梯系统的装置和方法
CN113401756B (zh) 具有形成井道模型数据的机器人平台的电梯检查系统
JP7444710B2 (ja) 昇降路内計測装置、および、昇降路内計測システム
JP2001270668A (ja) ガイドレールの据付精度測定装置及び据付精度測定方法
JP6900965B2 (ja) 長尺物振れ検出装置
JP728148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EP3882205B1 (en) Elevator inspection system with robot configured to inspect operational conditions of elevator car
JP442980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検査装置
CN108689273B (zh) 电梯超行程测试系统和方法
JP2014088242A (ja) エレベータ用長周期振動検出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用長周期振動検出方法
JP2021091508A (ja) レールブラケット固定部の自動計測システム
CN113401739B (zh) 具有开发井道模型数据的机器人平台的电梯检查系统
JP7147943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5479539A (zh) 电梯的塔内尺寸自动测量装置
JP2020132403A (ja) エレベータの基準芯位置演算装置および基準芯演算方法
JPS59124680A (ja) エレベ−タの据付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