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0648A - 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00648A CN111400648A CN202010110391.8A CN202010110391A CN111400648A CN 111400648 A CN111400648 A CN 111400648A CN 202010110391 A CN202010110391 A CN 202010110391A CN 111400648 A CN111400648 A CN 1114006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leration
- collision
- automobile
- vehicle
- vehicl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G06F17/13—Differential equ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包括:建立模型及微分方程、获取车身加速度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微分方程的解、获得车内乘员的x向加速度严重度曲线ASP及加速度严重度指标ASI。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可以通过对车身加速度数据采集及处理,建立模型及计算、直接量化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不依赖于现有的依靠碰撞中车内假人伤害值进行评价的方法,为车辆开发前期的车身结构安全性能优劣提供量化评价,降低后期乘员约束系统匹配的难度和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碰撞试验是验证汽车安全性能最直接有效的测试分析方法,通过考核汽车碰撞试验中对乘员的保护情况来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优劣。而影响汽车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车身结构和乘员约束系统两方面,车身结构的作用是在碰撞过程中吸收碰撞能量并保护乘员舱的完整性,其决定了汽车安全性能的基础;而乘员约束系统,则根据车身加速度水平,匹配合适的气囊、安全带等约束系统参数,以使乘员保护性能达到最优解,其作用在于汽车安全性基础的条件下尽量优化对乘员的保护,而碰撞过程中车身加速度是直接反映汽车碰撞过程车身结构表现的一个重要参数,其与乘员伤害存在紧密关联。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于乘员保护的评价标准,都是基于碰撞中假人伤害值进行的,评价对象是车身结构和约束系统的整体,很难直接地量化车身结构对乘员伤害的相关性与严重性。但是在车辆开发过程中,通常都是先确定车身结构,后期再基于车身加速度匹配乘员约束系统参数,因此车辆开发前期对车身结构决定的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评估至关重要,通过量化评估正面碰撞波形强度,判定车身结构的优劣,能够尽早确定乘员约束系统匹配难度、最优解的优化程度,可以在开发参数冻结之前有针对性地调整车身结构,降低后期乘员约束系统匹配的难度和开发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可以通过对车身加速度数据采集及处理,建立模型及计算、直接量化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不依赖于现有的依靠碰撞中车内假人伤害值进行评价的方法,为车辆开发前期的车身结构安全性能优劣提供量化评价,降低后期乘员约束系统匹配的难度和开发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模型及微分方程:
以x向开始,将车身碰撞中车辆与车内乘员简化为质量弹簧模型,其中M为碰撞车辆质量,m为乘员质量,k为安全带刚度系数,s为乘员与约束系统的初始松弛量,x(t)为车辆碰撞过程运动方程,y(t)为车内乘员运动方程;定义碰撞初始时刻为0时刻,碰撞结束时刻为T时刻,则x(t)和y(t)的定义域为t∈[0,T],定义边界条件x(0)=0,y(0)=0,x的二阶导数为车辆车身加速度时间函数,对应实车碰撞中车身B柱加速度信号;y的二阶导数为车内乘员的加速度时间函数,即x向加速度严重度曲线ASP;
进一步,根据几何关系和力学原理,分段函数如下:
步骤2:获取车身加速度数据进行处理:
车身加速度并非关于时间的连续函数,而是离散数据点,因此可以将步骤1中的x(t),y(t),(t∈[0,T]),分别表示为Xdi,Xvi,Xai,Ydi,Yvi,Yai,(i=0,1,...,fT),其中f为采样频率,Xai为碰撞中车身加速度数据,由于采样频率f较高,并且碰撞时间T通常为0.1s~0.2s,二者之间相差三个数量级,因此可以认为车身加速度Xai和Xai+1之间的x(t)是线性的,利用数值积分可得:
步骤3:获取微分方程第一阶段的解:
步骤4:获取微分方程第二阶段的解:
使用4阶Runge-Kutta方法求解其数值解如下:
步骤5:根据步骤3-4计算结果,获得车内乘员的x向加速度严重度曲线ASP,即Yai;
计算方法如下:
步骤6:进行ASP矢量合成;
选择使用其他方向车身加速度作为系统输入,重复步骤2-5,获得y和z方向的Yai,进行碰撞过程中车内乘员X、Y、Z三向加速度ASP矢量合成:
步骤7:加速度严重度指标ASI;
ASP矢量合成后的最大值作为加速度严重度指标ASI,用以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实现车身结构产生的碰撞加速度对乘员伤害的严重水平预估;
ASI=max(ASP)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Xai采用多点加速度传感器平均值,在车辆左侧B柱上方、左侧B柱下方、右侧B柱上方、右侧B下方,共计四个位置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表示为LUai,LLi,RUi,RLi,(I=0,1,...,fT),Xai取其平均值:
Xai=Average(LUai,LLi,RUi,RLi)。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f=10kHz,即离散数据点时间间距为δ=0.0001s。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可以通过对车身加速度数据采集及处理,建立模型及计算、直接量化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不依赖于现有的依靠碰撞中车内假人伤害值进行评价的方法,为车辆开发前期的车身结构安全性能优劣提供量化评价,降低后期乘员约束系统匹配的难度和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步骤1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步骤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模型及微分方程:
以x向开始,将车身碰撞中车辆与车内乘员简化为质量弹簧模型,其中M为碰撞车辆质量,m为乘员质量,k为安全带刚度系数,s为乘员与约束系统的初始松弛量,x(t)为车辆碰撞过程运动方程,y(t)为车内乘员运动方程;定义碰撞初始时刻为0时刻,碰撞结束时刻为T时刻,则x(t)和y(t)的定义域为t∈[0,T],定义边界条件x(0)=0,y(0)=0,x的二阶导数为车辆车身加速度时间函数,对应实车碰撞中车身B柱加速度信号;y的二阶导数为车内乘员的加速度时间函数,即x向加速度严重度曲线ASP;
进一步,根据几何关系和力学原理,分段函数如下:
步骤2:获取车身加速度数据进行处理:
车身加速度并非关于时间的连续函数,而是离散数据点,因此可以将步骤1中的x(t),y(t),(t∈[0,T])分别表示为Xdi,Xvi,Xai,Ydi,Yvi,Yai,(i=0,1,...,fT),其中f为采样频率,Xai为碰撞中车身加速度数据,由于采样频率f较高,并且碰撞时间T通常为0.1s~0.2s,二者之间相差三个数量级,因此可以认为车身加速度Xai和Xai+1之间的x(t)是线性的,利用数值积分可得:
步骤3:获取微分方程第一阶段的解:
步骤4:获取微分方程第二阶段的解:
使用4阶Runge-Kutta方法求解其数值解如下:
步骤5:根据步骤3-4计算结果,获得车内乘员的x向加速度严重度曲线ASP,即Yai;
计算方法如下:
步骤6:进行ASP矢量合成;
选择使用其他方向车身加速度作为系统输入,重复步骤2-5,获得y和z方向的Yai,进行碰撞过程中车内乘员X、Y、Z三向加速度ASP矢量合成:
步骤7:加速度严重度指标ASI;
ASP矢量合成后的最大值作为加速度严重度指标ASI,用以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实现车身结构产生的碰撞加速度对乘员伤害的严重水平预估;
ASI=max(ASP)
如图3所示,在步骤2中,Xai采用多点加速度传感器平均值,在车辆左侧B柱上方、左侧B柱下方、右侧B柱上方、右侧B下方,共计四个位置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表示为LUai,LLi,RUi,RLi,(i=0,1,...,fT),Xai取其平均值:
Xai=Average(LUai,LLi,RUi,RLi)。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f=10kHz,即离散数据点时间间距为δ=0.0001s。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建立模型及微分方程:
以x向开始,将车身碰撞中车辆与车内乘员简化为质量弹簧模型,其中M为碰撞车辆质量,m为乘员质量,k为安全带刚度系数,s为乘员与约束系统的初始松弛量,x(t)为车辆碰撞过程运动方程,y(t)为车内乘员运动方程;定义碰撞初始时刻为0时刻,碰撞结束时刻为T时刻,则x(t)和y(t)的定义域为t∈[0,T],定义边界条件x(0)=0,y(0)=0,x的二阶导数为车辆车身加速度时间函数,对应实车碰撞中车身B柱加速度信号;y的二阶导数为车内乘员的加速度时间函数,即x向加速度严重度曲线ASP;
进一步,根据几何关系和力学原理,分段函数如下:
步骤2:获取车身加速度数据进行处理:
车身加速度并非关于时间的连续函数,而是离散数据点,因此可以将步骤1中的分别表示为Xdi,Xvi,Xai,Ydi,Yvi,Yai,(i=0,1,...,fT),其中f为采样频率,Xai为碰撞中车身加速度数据,由于采样频率f较高,并且碰撞时间T通常为0.1s~0.2s,二者之间相差三个数量级,因此可以认为车身加速度Xai和Xai+1之间的x(t)是线性的,利用数值积分可得:
步骤3:获取微分方程第一阶段的解:
步骤4:获取微分方程第二阶段的解:
使用4阶Runge-Kutta方法求解其数值解如下:
步骤5:根据步骤3-4计算结果,获得车内乘员的x向加速度严重度曲线ASP,即Yai;
计算方法如下:
步骤6:进行ASP矢量合成;
选择使用其他方向车身加速度作为系统输入,重复步骤2-5,获得y和z方向的Yai,进行碰撞过程中车内乘员X、Y、Z三向加速度ASP矢量合成:
步骤7:加速度严重度指标ASI;
ASP矢量合成后的最大值作为加速度严重度指标ASI,用以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实现车身结构产生的碰撞加速度对乘员伤害的严重水平预估;
ASI=max(AS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Xai采用多点加速度传感器平均值,在车辆左侧B柱上方、左侧B柱下方、右侧B柱上方、右侧B下方,共计四个位置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表示为LUai,LLi,RUi,RLi,(i=0,1,...,fT),Xai取其平均值:
Xai=Average(LUai,LLi,RUi,RL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f=10kHz,即离散数据点时间间距为δ=0.0001s。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10391.8A CN111400648B (zh) | 2020-02-21 | 2020-02-21 | 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10391.8A CN111400648B (zh) | 2020-02-21 | 2020-02-21 | 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00648A true CN111400648A (zh) | 2020-07-10 |
CN111400648B CN111400648B (zh) | 2022-05-27 |
Family
ID=7143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10391.8A Active CN111400648B (zh) | 2020-02-21 | 2020-02-21 | 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0064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1148A (zh) * | 2021-08-09 | 2021-09-07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正碰类型识别与严重程度判定的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13649A1 (en) * | 2000-06-23 | 2002-01-31 | Santosh Anishetty |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control system using a crash severity model |
US20100004819A1 (en) * | 2008-07-02 | 2010-01-07 | Katz Beverly M | Conserved energy metrics for frontal impact sensing algorithm enhancement in motor vehicles |
CN102270252A (zh) * | 2010-06-04 | 2011-12-07 | 利弗莫尔软件技术公司 | 对结构进行振动-声学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
CN104658368A (zh) * | 2014-11-14 | 2015-05-27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仿真的船舶操舵模拟器及模拟方法 |
CN107063718A (zh) * | 2017-06-16 | 2017-08-18 | 吉林大学 | 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参数化评价方法 |
CN107862127A (zh) * | 2017-11-03 | 2018-03-3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分段线性动力学方程的接触器动态特性计算方法 |
CN109506944A (zh) * | 2018-10-16 | 2019-03-22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测试车辆正面对碰中攻击性的方法 |
CN110361200A (zh) * | 2019-07-12 | 2019-10-22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模拟汽车侧面柱碰撞的台车实现与参数获取方法 |
CN110781559A (zh) * | 2019-10-30 | 2020-02-11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耐撞性优化设计方法 |
-
2020
- 2020-02-21 CN CN202010110391.8A patent/CN1114006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13649A1 (en) * | 2000-06-23 | 2002-01-31 | Santosh Anishetty |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control system using a crash severity model |
US20100004819A1 (en) * | 2008-07-02 | 2010-01-07 | Katz Beverly M | Conserved energy metrics for frontal impact sensing algorithm enhancement in motor vehicles |
CN102270252A (zh) * | 2010-06-04 | 2011-12-07 | 利弗莫尔软件技术公司 | 对结构进行振动-声学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
CN104658368A (zh) * | 2014-11-14 | 2015-05-27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仿真的船舶操舵模拟器及模拟方法 |
CN107063718A (zh) * | 2017-06-16 | 2017-08-18 | 吉林大学 | 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参数化评价方法 |
CN107862127A (zh) * | 2017-11-03 | 2018-03-3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分段线性动力学方程的接触器动态特性计算方法 |
CN109506944A (zh) * | 2018-10-16 | 2019-03-22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测试车辆正面对碰中攻击性的方法 |
CN110361200A (zh) * | 2019-07-12 | 2019-10-22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模拟汽车侧面柱碰撞的台车实现与参数获取方法 |
CN110781559A (zh) * | 2019-10-30 | 2020-02-11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耐撞性优化设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TSO-LIANG TENG 等: "Analysis of dynamic response of vehicle occupant in frontal crash using multibody dynamics method",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 |
VIRGIL POPA 等: "RESEARCHES REGARD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FRONTAL COLLISION OF TWO VEHICLES", 《ANNALS OF THE UNIVERSITY OF ORADEA FASCICLE OF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ENGINEERING》 * |
杨运生 等: "基于特征参数提取的汽车碰撞双梯形波形构建研究", 《INFATS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UTOMOTIVE TRAFFIC SAFETY》 * |
邓青青: "车辆结构耐撞性的多目标稳健性优化设计",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工程科技Ⅱ辑》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1148A (zh) * | 2021-08-09 | 2021-09-07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正碰类型识别与严重程度判定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00648B (zh) | 2022-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99430B (zh) | 基于能量分析的乘员约束系统优化方法 | |
JP5804409B2 (ja) | 車載装置の振動解析及び振動源の特定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1400648B (zh) | 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 | |
CN107063718A (zh) | 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参数化评价方法 | |
CN106441941A (zh) | 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 |
CN111199071A (zh) |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系统和车辆 | |
CN113139474A (zh) | 生物识别技术和数据驱动下的汽车座舱智能适应模型算法 | |
CN113091875A (zh) | 一种车内异响检测与评价系统及检测方法 | |
CN116680552A (zh) | 一种乘员损伤预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 |
CN115326328A (zh) | 一种座椅传递特性试验方法 | |
Iraeus et al. | Evaluation of chest injury mechanisms in nearside oblique frontal impacts | |
Jones et al. | A semi-automated approach to real world motor vehicle crash reconstruction using a generic simplified vehicle buck model | |
CN116484627A (zh) | 乘员损伤预测模型的生成方法、乘员损伤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4001974B (zh) | 一种评价车辆前部构件对乘员舱碰撞响应贡献的方法 | |
CN116124471A (zh) | 一种风噪声源指向性量化评价方法 | |
CN113361148B (zh) | 一种车辆正碰类型识别与严重程度判定的方法 | |
Yang et al. | Restraint System Optimizations Using Diverse Human Body Models in Frontal Crashes | |
US20230047872A1 (en) | Multimodal occupant-seat mapping for safety and personalization applications | |
CN112461549B (zh) | 一种基于组合约束系统作用下的hiii假人胸位移修正方法 | |
CN111912625B (zh) | 用于识别机动车上的损伤的方法和设备 | |
Hendricx et al. | Experimental body panel contribution analysis for road induced interior noise of a passenger car | |
Brumbelow | Identifying thoracic injury factors by comparing rib fracture patterns in field crashes and PMHS sled tests | |
Boyle et al. | Development of Parametric Finite Element Vehicle and Restraint Models for Occupant Protection Research | |
JP2006224757A (ja) | 車輪異常検知装置 | |
Loftis et al. | A similarity scoring technique to analyse comparisons of real-world crashes to crash tests: initial results from a 12-point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