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41941A - 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41941A
CN106441941A CN201611062065.4A CN201611062065A CN106441941A CN 106441941 A CN106441941 A CN 106441941A CN 201611062065 A CN201611062065 A CN 201611062065A CN 106441941 A CN106441941 A CN 106441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straight line
acceleration
security performanc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20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迎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620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419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41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1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078Shock-testing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其中,评价方法包括:检测汽车的加速度以获取汽车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根据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并获取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汽车的安全性能值;根据安全性能值判断汽车的车身结构是否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该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简单、稳定性高,不易受单一因素影响,对汽车刚性壁障正面碰撞的性能的评价更准确、更完备,且便于汽车车身结构优化,利于节约开发周期、降低样车数量及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一种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日益增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也大大增加。调查显示,汽车前方位是碰撞事故的高发区,而且是乘员生命安全的高危区。因此,研究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对减轻交通事故中人员的伤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量化的区分不同汽车的安全性能,我国出台C-NCAP(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范)评价规则。
根据C-NCAP设置汽车正面碰撞试验,试验汽车100%重叠正面冲击刚性固定壁障,壁障上附有20mm厚胶合板,碰撞速度为50km/h。在汽车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Hybrid III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椅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Hybrid III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最右侧座位上放置一个P系列3岁儿童假人,用以测量第二排人员受伤害情况。对于两门单排座车型,仅在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Hybrid III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
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中,一般考察人的头部、颈部、胸部、大腿以及小腿的伤害值。这些考察指标反映了汽车车身结构的耐撞性、乘员约束系统特性及两者相匹配的综合性能。对于汽车的正面安全性能,相关技术中,通常以加速度峰值、速度零穿越时间、最大压溃量作为汽车正面碰撞的评价指标。但这些评价指标仅考虑了加速度波形的某一方面,并不能完全表征碰撞过程中波形的严重程度,且该加速度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简单、稳定性高,能够更准确、完备地评价汽车刚性壁障正面碰撞的性能,且便于汽车车身结构优化,利于节约开发周期、降低样车数量及开发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汽车的加速度以获取所述汽车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根据所述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所述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根据所述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所述汽车的安全性能值;根据所述安全性能值判断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是否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方法,通过检测到的加速度和对应的时间获取加速度和时间关系曲线,进而获取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并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得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值,通过该安全性能值评价汽车刚性壁障正面碰撞的性能。该评价方法评价更准确完备,简单、稳定性高,不易受单一因素影响,且便于汽车车身结构优化,利于节约开发周期、降低样车数量及开发成本。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所述汽车的安全性能值包括:获取所述汽车的反弹速度;根据所述汽车的初始速度、所述反弹速度计算速度的中值点;根据所述中值点和所述初始速度获取第一直线;计算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所围成的第一面积;根据所述第一面积、所述中值点、所述第一直线、所述初始速度和所述反弹速度计算所述安全性能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面积、所述中值点、所述第一直线、所述初始速度和所述反弹速度计算所述安全性能值包括:根据所述中值点获取第二直线,其中,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所述初始速度所在水平直线、所述反弹速度所在水平直线所围成的面积与所述第一面积相等;计算所述第二直线的斜率,其中,所述第二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所述安全性能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安全性能值判断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是否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包括:判断所述安全性能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如果所述安全性能值小于所述预设值,则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的B柱根部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以检测所述汽车的加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检测汽车的加速度以获取所述汽车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所述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所述汽车的安全性能值;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性能值判断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是否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装置,通过检测到的加速度和对应的时间获取加速度和时间关系曲线,进而获取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并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得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值,通过该安全性能值评价汽车刚性壁障正面碰撞的性能。该评价装置评价更准确完备,简单、稳定性高,不易受单一因素影响,且便于汽车车身结构优化,利于节约开发周期、降低样车数量及开发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具体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汽车的反弹速度;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汽车的初始速度、所述反弹速度计算速度的中值点;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值点和所述初始速度获取第一直线;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所围成的第一面积;以及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面积、所述中值点、所述第一直线、所述初始速度和所述反弹速度计算所述安全性能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中值点获取第二直线,其中,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所述初始速度所在直线、所述反弹速度所在直线所围成的面积与所述第一面积相等;以及计算所述第二直线的斜率,其中,所述第二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所述安全性能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安全性能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如果所述安全性能值小于所述预设值,则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的B柱根部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以检测所述汽车的加速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方法的步骤S3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5、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汽车的加速度以获取汽车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检测到的加速度稳定可靠,可以在汽车的B柱根部设置加速度传感器以实时检测汽车的加速度。其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是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即可以检测汽车在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上(即X、方向、Y方向、Z方向)的加速度。
S2,根据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获取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中,汽车正面碰撞时的初始速度是确定的,如可以是50km/h。
可以理解,在汽车的初始速度确定的前提下,已知加速度-时间曲线,即可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加速度-时间函数,进而可以通过对时间进行一次积分得到速度-时间函数,即可获取速度-时间关系曲线。
其中,本发明以检测到的X方向上的加速度进行说明。
S3,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汽车的安全性能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3可以包括:
S31,获取汽车的反弹速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反弹速度即为汽车完成与壁障的碰撞后,最后离开壁障时的速度。汽车的反弹速度可以直接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曲线得到,可以理解,汽车完成碰撞离开壁障后,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变化很小,如图4所示的C点之后的时间段,此时,C点处的速度即为反弹速度;汽车的反弹速度也可以通过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此处不做限定。
S32,根据汽车的初始速度和反弹速度计算速度的中值点。
具体地,设初始速度为V0、反弹速度为Vr,则中值速度为(V0+Vr)/2,进而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曲线可以获得中值速度(V0+Vr)/2对应的时间tc,则中值点为(tc,(V0+Vr)/2)。
S33,根据所中值点和初始速度获取第一直线。
具体地,如图5所示,通过中值点H(tc,(V0+Vr)/2)和初始点A(0,V0)作直线,该直线即为第一直线。
S34,计算第一直线与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所围成的第一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图4所示的速度-时间关系曲线中反弹速度后的曲线用过反弹速度点的直线代替(如图5所示),则第一直线与速度-时间关系曲线所围成的第一面积为图5中阴影部分面积,即Sa+Sb。
可以理解,第一面积可以分两部分计算,即图5所示H点左侧部分和H点右侧部分。对于H点左侧部分,速度-时间关系曲线中曲线AH与速度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线段AH与速度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均可通过对时间进行积分得到,Sa等于两者之差的绝对值;对于H点右侧部分,线段HB与速度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速度-时间关系曲线中的曲线HB与速度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也可以通过对时间进行积分计算得到,Sb等于两者之差的绝对值。
S35,根据第一面积、中值点、第一直线、初始速度和反弹速度计算安全性能值。
具体地,根据中值点获取第二直线,其中,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初始速度所在水平直线、反弹速度所在水平直线所围成的面积与第一面积相等;计算第二直线的斜率,其中,第二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安全性能值。
具体而言,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初始速度所在水平直线、反弹速度所在水平直线所围成的面积为图6所示阴影部分面积,即Sc+Sd。由于H为速度中值点,故Sc=Sd,进而根据Sa+Sb=Sc+Sd=2Sc可以计算得到M点的坐标(tm,V0),则直线MN的斜率的绝度值为|[(V0-Vr)/2]/(tm-tc)|。
S4,根据安全性能值判断汽车的车身结构是否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具体地,判断该安全性能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如果安全性能值小于预设值,则汽车的车身结构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即车身结构能够缓和和吸收汽车和乘员的运动能量,缓解乘员受到的冲击,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
其中,预设值可以是通过多次汽车正面碰撞试验获得的经验值,例如可以是26。
具体而言,设置在试验汽车B柱根部的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汽车的加速度,根据检测频率的不同,可以直接根据检测到的加速度和对应的时间获取的汽车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也可以对检测的加速度和对应的时间进行有限元评价以获取的汽车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可如图3所示,在时间为0,即汽车与壁障正面碰撞的初始时刻,汽车的初始速度是定值V0,检测到的加速度开始反向增大。可以对根据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对应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函数对时间进行一次积分,计算得到相应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函数,进而速度与时间关系函数获取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可如图4所示,即汽车在碰撞后做减速运动。
在图4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中找到反弹速度Vr(即图5中C点),删除其后的部分,沿水平方向将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延长,处理后的曲线如图5所示。连接速度曲线的初始点A(0,V0)和中值点H(tc,(V0+Vr)/2),作一条直线AH(即第一直线),交于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的延长线于点B(tf,Vr),设直线AH与速度-时间曲线围成的面积为第一面积,即Sa+Sb。如图6所示,过中值点H(tc,(V0+Vr)/2)再作一条直线MN(即第二直线),它与初始速度V0所在水平直线和反弹速度Vr所在水平直线分别交于点M和N,记直线MN与直线AH、初始速度V0所在水平直线、反弹速度Vr所在水平直线围成的两部分面积分别为Sc和Sd,则根据Sa+Sb=Sc+Sd,可以确定直线MN的斜率k,即安全性能值。可以理解,由于时间大于等于0,故直线MN与初始速度V0所在水平直线正向相交,即直线MN唯一。
进一步地,判断直线MN的斜率k的绝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如26,如果k的绝对值小于26,则说明试验汽车的车身结构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反之则不满足。
可以理解,如图6所示,直线AB可以看做是汽车以初始速度V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减小至反弹速度Vr;直线MN等效于汽车以初始速度V0匀速运动tm时间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减小至反弹速度Vr,再以反弹速度Vr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6中可以看出,两种情况下的运动位移相同,即车身结构因吸收汽车和乘员的运动能量发生的形变一致。
由于Sa+Sb=Sc+Sd,汽车以直线MN运动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减速至反弹速度,且达到反弹速度的时间大于汽车实际达到反弹速度的时间,车身机构产生的形变较小,即可以通过直线MN的斜率评价车身结构的正面碰撞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方法,通过检测到的加速度和对应的时间获取加速度和时间关系曲线,进而获取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并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得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值,通过该安全性能值评价汽车刚性壁障正面碰撞的性能。该评价方法评价更准确完备,简单、稳定性高,不易受单一因素影响,且便于汽车车身结构优化,利于节约开发周期、降低样车数量及开发成本。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第一计算模块20、第二计算模块30和判断模块40。
其中,获取模块10用于检测汽车的加速度以获取汽车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第一计算模块20用于根据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第二计算模块30用于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汽车的安全性能值。判断模块40用于根据安全性能值判断汽车的车身结构是否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检测到的加速度稳定可靠,可以在汽车的B柱根部设置加速度传感器以实时检测汽车的加速度。其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是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即可以检测汽车在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上(即X、方向、Y方向、Z方向)的加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计算模块30具体包括:第一获取单元31、第一计算单元32、第二获取单元33、第二计算单元34和第三计算单元35。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31用于获取汽车的反弹速度。第一计算单元32用于根据汽车的初始速度和反弹速度计算速度的中值点;第二获取单元33用于根据中值点和汽车的初始速度获取第一直线。第二计算单元34用于计算第一直线与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所围成的第一面积。第三计算单元35用于根据第一面积、中值点、第一直线、初始速度和反弹速度计算安全性能值。
具体地,所述第三计算单元35用于根据中值点获取第二直线,其中,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初始速度所在水平直线、反弹速度所在水平直线所围成的面积与第一面积相等;以及计算第二直线的斜率,其中,第二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安全性能值。
进一步地,判断模块40用于判断安全性能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如果安全性能值小于预设值,则汽车的车身结构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可如图3所示,在时间为0,即汽车与壁障正面碰撞的初始时刻,汽车的初始速度是定值V0,检测到的加速度开始反向增大。可以对根据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对应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函数对时间进行一次积分,计算得到相应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函数,进而速度与时间关系函数获取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可如图4所示,即汽车在碰撞后做减速运动。
在图4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中找到反弹速度Vr(即图5中C点),删除其后的部分,沿水平方向将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延长,处理后的曲线如图5所示。连接速度曲线的初始点A(0,V0)和中值点H(tc,(V0+Vr)/2),作一条直线AH(即第一直线),交于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的延长线于点B(tf,Vr),设直线AH与速度-时间曲线围成的面积为第一面积,即Sa+Sb。如图6所示,过中值点H(tc,(V0+Vr)/2)再作一条直线MN(即第二直线),它与初始速度V0所在水平直线和反弹速度Vr所在水平直线分别交于点M和N,记直线MN与直线AH、初始速度V0所在水平直线、反弹速度Vr所在水平直线围成的两部分面积分别为Sc和Sd,则根据Sa+Sb=Sc+Sd,可以确定直线MN的斜率k,即安全性能值。可以理解,由于时间大于等于0,故直线MN与初始速度V0所在水平直线正向相交,即MN直线唯一。
进一步地,判断直线MN的斜率k的绝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如26,如果k的绝对值小于26,则说明试验汽车的车身结构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反之则不满足。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同,为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评价装置,通过检测到的加速度和对应的时间获取加速度和时间关系曲线,进而获取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并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得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值,通过该安全性能值评价汽车刚性壁障正面碰撞的性能。该评价装置评价更准确完备,简单、稳定性高,不易受单一因素影响,且便于汽车车身结构优化,利于节约开发周期、降低样车数量及开发成本。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汽车的加速度以获取所述汽车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所述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所述汽车的安全性能值;
根据所述安全性能值判断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是否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所述汽车的安全性能值包括:
获取所述汽车的反弹速度;
根据所述汽车的初始速度和所述反弹速度计算速度的中值点;
根据所述中值点和所述初始速度获取第一直线;
计算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所围成的第一面积;
根据所述第一面积、所述中值点、所述第一直线、所述初始速度和所述反弹速度计算所述安全性能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面积、所述中值点、所述第一直线、所述初始速度和所述反弹速度计算所述安全性能值包括:
根据所述中值点获取第二直线,其中,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所述初始速度所在水平直线、所述反弹速度所在水平直线所围成的面积与所述第一面积相等;
计算所述第二直线的斜率,其中,所述第二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所述安全性能值。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安全性能值判断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是否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包括:
判断所述安全性能值是否小于预设值;
如果所述安全性能值小于所述预设值,则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B柱根部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以检测所述汽车的加速度。
6.一种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检测汽车的加速度以获取所述汽车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所述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计算所述汽车的安全性能值;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性能值判断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是否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汽车的反弹速度;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汽车的初始速度和所述反弹速度计算速度的中值点;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值点和所述初始速度获取第一直线;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所围成的第一面积;以及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面积、所述中值点、所述第一直线、所述初始速度和所述反弹速度计算所述安全性能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中值点获取第二直线,其中,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所述初始速度所在直线、所述反弹速度所在直线所围成的面积与所述第一面积相等;以及
计算所述第二直线的斜率,其中,所述第二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所述安全性能值。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安全性能值是否小于预设值;
如果所述安全性能值小于所述预设值,则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满足预设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要求。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B柱根部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以检测所述汽车的加速度。
CN201611062065.4A 2016-11-25 2016-11-25 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64419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2065.4A CN106441941A (zh) 2016-11-25 2016-11-25 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2065.4A CN106441941A (zh) 2016-11-25 2016-11-25 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1941A true CN106441941A (zh) 2017-02-22

Family

ID=58219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2065.4A Pending CN106441941A (zh) 2016-11-25 2016-11-25 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4194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3718A (zh) * 2017-06-16 2017-08-18 吉林大学 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参数化评价方法
CN107169235A (zh) * 2017-06-14 2017-09-15 吉林大学 一种多参数碰撞波形质量评价方法
CN107577843A (zh) * 2017-08-02 2018-01-12 吉林大学 碰撞波形与约束系统特性耦合关系的评价方法
CN109506944A (zh) * 2018-10-16 2019-03-22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测试车辆正面对碰中攻击性的方法
CN110059418A (zh) * 2019-04-23 2019-07-26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e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正面结构抗撞性的模拟测试方法
CN111189653A (zh) * 2020-01-10 2020-05-22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碰撞试验的测速、定位及触发装置
CN111582368A (zh) * 2020-05-07 2020-08-25 中南大学 基于事故统计数据的乘用车辆安全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CN114858482A (zh) * 2022-05-20 2022-08-05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耐撞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16185A1 (de) * 2004-04-01 2005-10-20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auteil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2472683A (zh) * 2009-08-04 2012-05-23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汽车部件的碰撞性能评价方法以及其所使用的部件碰撞试验机
CN103635813A (zh) * 2011-11-10 2014-03-12 株式会社Lg化学 检测碰撞的装置和方法
CN105738122A (zh) * 2016-02-01 2016-07-06 湖北文理学院 汽车保险杠模拟碰撞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16185A1 (de) * 2004-04-01 2005-10-20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auteil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2472683A (zh) * 2009-08-04 2012-05-23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汽车部件的碰撞性能评价方法以及其所使用的部件碰撞试验机
CN103635813A (zh) * 2011-11-10 2014-03-12 株式会社Lg化学 检测碰撞的装置和方法
CN105738122A (zh) * 2016-02-01 2016-07-06 湖北文理学院 汽车保险杠模拟碰撞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迎秋等: "有效加速度在车辆刚性正面碰撞性能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第十四届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9235A (zh) * 2017-06-14 2017-09-15 吉林大学 一种多参数碰撞波形质量评价方法
CN107063718A (zh) * 2017-06-16 2017-08-18 吉林大学 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参数化评价方法
CN107577843A (zh) * 2017-08-02 2018-01-12 吉林大学 碰撞波形与约束系统特性耦合关系的评价方法
CN107577843B (zh) * 2017-08-02 2021-10-01 吉林大学 碰撞波形与约束系统特性耦合关系的评价方法
CN109506944A (zh) * 2018-10-16 2019-03-22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测试车辆正面对碰中攻击性的方法
CN110059418A (zh) * 2019-04-23 2019-07-26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e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正面结构抗撞性的模拟测试方法
CN111189653A (zh) * 2020-01-10 2020-05-22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碰撞试验的测速、定位及触发装置
CN111189653B (zh) * 2020-01-10 2021-12-14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碰撞试验的测速、定位及触发装置
CN111582368A (zh) * 2020-05-07 2020-08-25 中南大学 基于事故统计数据的乘用车辆安全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CN114858482A (zh) * 2022-05-20 2022-08-05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耐撞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858482B (zh) * 2022-05-20 2024-04-1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耐撞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1941A (zh) 汽车正面碰撞性能的评价方法和装置
Sharma et al. An overview of NHTSA’s crash reconstruction software WinSMASH
CN100561170C (zh) 汽车碰撞的多功能仿真分析方法及可移动壁障
CN101398342A (zh) 汽车侧面碰撞模拟试验装置
CN104792487B (zh) 一种获取碰撞试验中假人骨盆运动轨迹的方法及装置
Mohammed et al.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Pedestrian Subsystem Impactor With Sedan Vehicle and Truck Model
CN105509672A (zh) 一种汽车碰撞实验假人胸部触底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6872180A (zh) 一种用于车辆正碰中判定乘员头部损伤的方法
CN108535025A (zh) 一种基于汽车安全性的保险杠冲击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3895598B (zh) 机动车的车辆乘员安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7328584B (zh) 一种用于检测车辆前端碰撞结构兼容性的方法
CN108982126B (zh) 一种b柱碰撞试验侵入量的测量方法
CN111651857B (zh) 仪表盘刚度设计方法
CN111400648B (zh) 一种用于量化评价汽车正面碰撞波形强度的方法
CN201974261U (zh) 侧碰假人的肋骨测压模块架
Keršys et al. Investigation of occupant fatalities and injuries during the impact of vehicle and road safety barrier
Lin et al. A study of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for simulation of vehicle rollover
Albrodt et 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roof strength methods in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rollover tests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2003 ford explorer model
Kent et al. Structural stiffness, elastic recovery, and occupant inertial effects on measured door response in a laterally struck vehicle
CN114047000B (zh) 侧面碰撞蜂窝铝壁障前端刚度的确定方法
Hauschild et al. Injury potential at center rear seating positions in rear-facing child restraint systems in side impacts
Gabauer et al. Can delta-V be adjusted with structural and occupant restraint performance to improve prediction of chest acceleration?
JP3914798B2 (ja) 衝撃解析方法
CN110083949A (zh) 一种前置传感器信号复现方法及系统
Parenteau et al. Rear-End Impacts-Part 2: Sled Pulse Effect on Front-Seat Occupant Respon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