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4294A - 有机照明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有机照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4294A
CN111384294A CN201911264349.5A CN201911264349A CN111384294A CN 111384294 A CN111384294 A CN 111384294A CN 201911264349 A CN201911264349 A CN 201911264349A CN 111384294 A CN111384294 A CN 111384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ght emitting
line
lighting device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43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4294B (zh
Inventor
河亨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84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4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4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4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4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4Parallel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multiple OL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F21Y2115/15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41Short-circuit preven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有机照明设备。本文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减少漏电流的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包括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每一个具有包括电流注入线的第一电极,其中,电流注入线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熔丝结构。在电流注入线包括熔丝结构的情况下,当在特定发光部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时,熔丝进行操作并且防止电流被注入到短路的发光部中,由此能够减少漏电流。

Description

有机照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有机照明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减少漏电流的有机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荧光灯或白炽灯被用作照明设备。然而,荧光灯具有低显色指数(CRI)并且包含作为环境污染原因之一的汞,而白炽灯具有低能量效率。
最近,已经提出了使用基于氮化物半导体的发光二极管的LED灯。然而,LED灯需要耗散从其后表面处的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大量热的装置。
通过在诸如蓝宝石基板这样的刚性基板上进行外延气相沉积处理来制造发光二极管。因此,除非将独立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安装到柔性基板上,否则发光二极管几乎没有柔性。
已经在研究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照明设备,以克服传统的基于氮化物半导体的LED灯的限制。可以容易地实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大规模制造,并且可以在成本低的玻璃基板或成本低的塑料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当有机发光二极管被形成在塑料基板上时,可以制造柔性有机照明设备。
有机照明设备包括多个发光部。当在发光部中的任一个中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发生短路时,没有发光部可以操作。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即使在发光部中的任一个中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发生短路时也能够减少漏电流的有机照明设备。
本公开提供了具有用于减少短路的结构的有机照明设备。
本公开的目的不应该限于已经提到的目的。另外,可以根据以下描述和实现方式理解未提及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另外,将显而易见的是,可以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中的装置及其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
根据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一种有机照明设备包括基板和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另外,所述多个发光部各自包括发光区域和在发光区域外部的非发光区域。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电极包括在非发光区域中的电流注入线。所述电流注入线的电阻高于第一电极的其余部分的电阻。所述电流注入线可以具有熔丝(fuse)结构。
根据本公开,熔丝结构可以被包括在发光部的电流注入线中。因此,当在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特定发光部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时,第一电极借助熔丝变为断开。因此,电流没有被注入到短路的发光部中。也就是说,特定发光部中的短路几乎不影响其它发光部的操作。结果,有机照明设备能够防止因漏电流导致的较低亮度。
第一绝缘体线被布置在电流注入线的一侧,而第二绝缘体线被布置在电流注入线的另一侧。第一绝缘体线和第二绝缘体线中的每一条包括包含突起部和凹进部的凸凹图案,并且熔丝结构被形成在其中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彼此面对的电流注入线上。在本公开中,可以在没有附加熔丝元件的情况下通过限定电流注入线的第一绝缘体线和第二绝缘体线的结构来形成熔丝。
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优选地为1.5μm或更小。当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为1.5μm或更小时,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第一电极借助所产生的热而稳定地断开,由此使得能够提高熔丝的可靠性。
一体构造的选通线可以被布置在非发光区域中,接触第一电极。在这种情况下,非发光区域可以具有选通线、第一电极和绝缘层层叠的结构。
焊盘部可以被布置在基板的一个边缘上。作为另一示例,第一焊盘部被布置在基板的一个边缘上,并且第二焊盘部可以被布置在基板的另一个边缘上。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有机照明设备包括基板、选通线、第一绝缘体线、第二绝缘体线、第一电极、绝缘层和有机发光层。选通线被布置在基板上并且限定多个发光部。第一绝缘体线沿着选通线布置在多个发光部的边缘上。第二绝缘体线是沿着第一绝缘体线的部分的。
第一电极在基板上被布置在除了第一绝缘体线和第二绝缘体线之外的区域中。在处理中,第一电极被布置在基板的布置有选通线的前表面上,然后可以通过蚀刻形成第一绝缘体线和第二绝缘体线。绝缘层被设置在选通线上方。第一绝缘体线和第二绝缘体线可以是绝缘层的一部分。有机发光层被设置在绝缘层和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被布置在有机发光层上。第一绝缘体线和第二绝缘体线中的每一条包括包含突起部和凹进部的凸凹图案,并且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和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彼此面对。熔丝形成在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彼此面对的部分中。
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优选地为1.5μm或更小。
第一电极包括在第一绝缘体线和第二绝缘体线之间的电流注入线。电流注入线可以是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电流注入线的电阻高于第一电极的其余部分的电阻。例如,当在第一绝缘体线和第二绝缘体线之间布置电流注入线时,可以根据电流注入线的长度确定电流注入线的电阻值。
选通线可以包含金属材料,并且第一电极可以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在由透明导电氧化物制成的第一电极的情况下,光从基板的下部射出。第二电极通常由诸如铝这样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作反射电极。在由透明导电氧化物制成的第二电极的情况下,光可以从基板的上部和下部射出。
焊盘部可以被布置在基板的外部区域上。焊盘部的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可以分别包括被形成为与选通线相同的层的第一层和被形成为与第一电极相同的层的第二层。
根据本公开,一种有机照明设备包括布置在多个发光部中的电流注入线,并且所述电流注入线包括熔丝结构。即使当多个发光部中的任一个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时,熔丝也能够防止电流被注入到短路的发光部中。因此,在短路时,可以减少漏电流,由此能够防止其它发光部的亮度降低。
根据所述有机照明设备,通过多个发光部的电流注入线的结构形成熔丝。因此,可以在无需附加熔丝元件的情况下在有机照明设备中简单地包括熔丝。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有机照明设备包括:基板;多条选通线,所述多条选通线以第一网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绝缘层,该绝缘层覆盖所述选通线并且以第二网状布置;以及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电流注入线,所述电流注入线的电阻比所述第一电极的其余部分的电阻高,并且所述电流注入线包括熔丝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注入线在所述电流注入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二者上包括凸凹图案,所述凸凹图案包括突起部和凹进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第一发光部的第一电流注入线具有第一长度并且所述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第二发光部的第二电流注入线具有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二发光部比所述第一发光部更远离所述有机照明设备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注入线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电流注入线的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为1.5μm或更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下方,并且所述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所述至少一条选通线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照明设备还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焊盘和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二者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选通线相同的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选通线包含金属材料,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有机照明设备包括:基板;多条选通线,所述多条选通线以第一网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绝缘层,该绝缘层覆盖所述选通线并且以第二网状布置;以及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第一绝缘体线,该第一绝缘体线沿着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部分的第一侧;以及第二绝缘体线,该第二绝缘体线沿着所述第一绝缘体线的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部分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线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线中的每一条包括包含突起部和凹进部的凸凹图案,并且所述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彼此面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第一发光部的第二绝缘体线具有第一长度并且所述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第二发光部的第二绝缘体线具有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二发光部比所述第一发光部更远离所述有机照明设备的边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所述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为1.5μm或更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下方,并且所述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所述至少一条选通线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照明设备还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焊盘和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二者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选通线相同的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选通线包含金属材料,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有机照明设备包括:基板;多条选通线,所述多条选通线以第一网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绝缘层,该绝缘层覆盖所述选通线并且以第二网状布置;以及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细长部,所述细长部的电阻比所述第一电极的除了所述细长部以外的其余部分的电阻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照明设备还包括沿着所述细长部的第一侧设置的第一绝缘体线和沿着所述细长部的第二侧设置的第二绝缘体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线比所述第二绝缘体线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线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细长部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对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细长部延伸的第二方向交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细长部的所述宽度为1.5μm或更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细长部在第一方向上包括具有多个突起部和多个凹进部的图案,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细长部延伸的第二方向交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细长部在所述细长部的所述凹进部之间的电阻比在所述细长部的所述突起部之间的电阻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细长部的所述凹进部之间形成有熔丝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下方,并且所述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所述至少一条选通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照明设备还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焊盘和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二者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选通线相同的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选通线包含金属材料,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
将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描述本公开的效果和优点。
附记:
附记1.一种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包括:
基板;
多条选通线,所述多条选通线以第一网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
绝缘层,该绝缘层覆盖所述多条选通线并且以第二网状布置;以及
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电极;
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
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电流注入线,所述电流注入线的电阻比所述第一电极的其余部分的电阻高,并且所述电流注入线包括熔丝结构。
附记2.根据附记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电流注入线在所述电流注入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二者上包括凸凹图案,所述凸凹图案包括突起部和凹进部。
附记3.根据附记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第一发光部的第一电流注入线具有第一长度并且所述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第二发光部的第二电流注入线具有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二发光部比所述第一发光部更远离所述有机照明设备的边缘。
附记4.根据附记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电流注入线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电流注入线的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为1.5μm或更小。
附记5.根据附记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之间。
附记6.根据附记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下方,并且所述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所述至少一条选通线上。
附记7.根据附记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还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焊盘和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二者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多条选通线相同的层。
附记8.根据附记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选通线包含金属材料,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
附记9.一种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包括:
基板;
多条选通线,所述多条选通线以第一网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
绝缘层,该绝缘层覆盖所述选通线并且以第二网状布置;以及
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电极;
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上;
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
第一绝缘体线,该第一绝缘体线沿着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部分的第一侧;以及
第二绝缘体线,该第二绝缘体线沿着所述第一绝缘体线的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部分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线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线中的每一条包括包含突起部和凹进部的凸凹图案,并且所述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彼此面对。
附记10.根据附记9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第一发光部的第二绝缘体线具有第一长度并且所述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第二发光部的第二绝缘体线具有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二发光部比所述第一发光部更远离所述有机照明设备的边缘。
附记11.根据附记9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所述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为1.5μm或更小。
附记12.根据附记9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之间。
附记13.根据附记9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下方,并且所述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所述至少一条选通线上。
附记14.根据附记9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还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焊盘和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二者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选通线相同的层。
附记15.根据附记9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选通线包含金属材料,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
附记16.一种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包括:
基板;
多条选通线,所述多条选通线以第一网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
绝缘层,该绝缘层覆盖所述多条选通线并且以第二网状布置;以及
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电极;
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
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细长部,所述细长部的电阻比所述第一电极的除了所述细长部以外的其余部分的电阻高。
附记17.根据附记16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还包括沿着所述细长部的第一侧设置的第一绝缘体线和沿着所述细长部的第二侧设置的第二绝缘体线。
附记18.根据附记17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线比所述第二绝缘体线长。
附记19.根据附记17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线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细长部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对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细长部延伸的第二方向交叉。
附记20.根据附记19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细长部的所述宽度为1.5μm或更小。
附记21.根据附记16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细长部在第一方向上包括具有多个突起部和多个凹进部的图案,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细长部延伸的第二方向交叉。
附记22.根据附记2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细长部在所述细长部的所述凹进部之间的电阻比在所述细长部的所述突起部之间的电阻高。
附记23.根据附记2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在所述细长部的所述凹进部之间形成有熔丝结构。
附记24.根据附记16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之间。
附记25.根据附记16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下方,并且所述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所述至少一条选通线上。
附记26.根据附记16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还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焊盘和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二者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选通线相同的层。
附记27.根据附记16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选通线包含金属材料,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例示示例有机照明设备的平面图。
图2是例示沿着图1中的线I-I’截取的横截面的图。
图3是例示图1中的部分A的放大图。
图4例示了发生短路时的电流,其中,(a)是例示在不存在示例电流注入线的情况下发生短路时的电流的图,(b)是例示在存在示例电流注入线的情况下发生短路时的电流的图,并且(c)是例示在存在具有熔丝结构的示例电流注入线的情况下发生短路时的电流的图。
图5是例示包括示例熔丝结构的示例电流注入线的其它结构的图。
图6a是例示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横截面和示例第一焊盘的图。
图6b是例示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横截面和示例第二焊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以上提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本公开。在描述本公开时,如果认为与本公开相关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使本公开的要点不必要地模糊,则将省略该详细描述。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现方式。在通篇说明书中,相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似的元件。
应该理解,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布置在另一元件的“上部(或下部)”中或者布置在另一元件的“顶部(或底部)”处时,所述一个元件可以在与所述另一元件及接触的同时直接布置在所述另一个元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并且可以在布置在所述另一元件的顶部(或底部)处的所述一个元件与所述另一元件之间插置第三元件。
还应该理解,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链接”、“联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所述一个元件可以直接链接或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可以在所述一个元件和所述另一元件之间“插置”第三元件,或者所述一个元件和所述另一元件可以通过第三元件“链接”、“联接”或“连接”。
将描述根据本文中的实施方式的示例有机照明设备。
图1是示意性地例示示例有机照明设备的平面图,并且图2是例示沿着图1中的线I-I’截取的横截面的图。
参照图1和图2,所例示的示例有机照明设备包括基板110和布置在基板上的多个发光部120。然而,发光部120的数目不受限制。
基板110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等这样的玻璃或塑料制成。在由塑料制成的基板110的情况下,有机发光设备可以是柔性的。当基板110由塑料制成时,可以通过卷到卷处理来连续地制造有机发光设备。如在微透镜的结构中,可以进一步将内部光提取层布置在基板110上,以提高发光效率。可以进一步将光提取膜附接到基板110的下部,以提高发光效率。可以进一步将屏障层布置在基板110的上部上,以防止湿气从基板的下部侵入。可以布置单层SiO2、SiNx等作为屏障层,或者可以布置多层SiNx/SiO2/SiNx等作为屏障层。
多个发光部120各自具有层叠有第一电极220、有机发光层240和第二电极250的结构。另外,多个发光部120各自包括发光区域(LA)和该发光区域外部的非发光区域(NLA)。参照图2,当供应电流时,在具有层叠有第一电极220、有机发光层240和第二电极250的结构的发光区域(LA)中射出光。另一方面,即使当供应电流时,在具有层叠有第一电极220、绝缘层230、有机发光层240和第二电极250的结构的非发光区域(NLA)中没有射出光。
第一电极220可以由诸如铟锡氧化物(ITO)、掺杂氟的锡氧化物(FTO)等这样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制成。绝缘层230可以由诸如基于聚酰亚胺的材料这样的有机材料或者诸如氧化铝(Al2O3)或硅氮化物(SiNx)等这样的无机材料制成。
有机发光层240包括诸如铜酞菁(CuPc)、N,N'-双(萘-1-基)-N,N'-二苯基联苯胺(NPB)、三-8-羟基喹啉铝(Alq3)或各种公知有机发光材料这样的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层240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等。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发光层的串联结构的发光层可以被用作有机发光层。两个或更多个发光层直接层叠的结构或者诸如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等这样的中间层被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发光层之间的结构可以被用于有机发光层。例如,有机发光层的串联结构包括依次层叠有蓝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红色发光层的结构、依次层叠有红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的结构、依次层叠有蓝色发光层、黄色/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的结构、依次层叠有红色/绿色发光层、蓝色发光层和红色/绿色发光层的结构等。
铝(Al)、银(Ag)等或者诸如ITO等这样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可以被用于第二电极250。
假定第一电极220是阳极而第二电极250是阴极。电子从第二电极250注入到有机发光层240中,并且空穴从第一电极220注入到有机发光层240中。随着电子和空穴注入到有机发光层240中,在有机发光层240中产生激子,并且随着激子衰变,产生与有机发光层240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能量差对应的光。
图3是例示图1中的部分A和具有示例熔丝结构的示例电流注入线140的放大图。
参照图1至图3,多个发光部120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电极220在非发光区域(NLA)中具有电流注入线140。电流注入线140是发光部120中具有高电阻的部分。电流注入线140借助高电阻建立了电流进入发光部120的发光区域(LA)的屏障。在存在电流注入线的情况下,在一个发光部中发生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短路几乎不影响其它发光部。如果发光部没有电流注入线,则当在一个发光部中发生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短路时,没有发光部可以操作。在这一点上,电流注入线可以被称为短路减少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流注入线140包括熔丝结构。因此,即使当一个发光部中发生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短路时,熔丝也防止电流被注入到短路的发光部中,由此能够减少漏电流。
熔丝被形成在电流注入线的宽度窄的部分中。在由ITO制成的电流注入线140的情况下,当在特定发光部中发生短路时,局部产生1000℃或更高的热,并且电流注入线丧失了导电性质。在电气方面,这指示电流注入线中的一条是断开的。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没有被注入到短路的发光部中。因此,即使在特定发光部中发生短路时,电流也没有被注入到短路的发光部中,由此能够减少漏电流并且防止其它发光部的亮度较低。
图4的(a)是例示在不存在示例电流注入线的情况下发生短路时的电流的图,图4的(b)是例示在存在示例电流注入线的情况下发生短路时的电流的图,并且图4的(c)是例示在存在具有熔丝的示例电流注入线的情况下发生短路时的电流的图。
参照图4的(a),在没有电流注入线的发光部的情况下,当在特定发光部120b中发生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短路时,电流可以仅被注入到短路的特定发光部120b中,而不被注入到其它发光部120a、120c、120d中。因此,有机发光设备不太可能操作。
相反,参照图4的(b),在具有高电阻的电流注入线140a、140b、140c、140d的发光部的情况下,即使在特定发光部120b中发生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短路时,电流也可以在存在电流注入线140b的情况下正常地注入到其它有机发光部120a、120c、120d中。因此,仅短路的发光部120b无法操作。当电流被供应给短路的发光部120b时,它被称为漏电流。
参照图4的(c),在具有熔丝结构和高电阻的电流注入线140a、140b、140c、140d的发光部的情况下,即使在特定发光部120b中发生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短路时,电流也可以在存在电流注入线140b的情况下正常地注入其它有机发光部120a、120c、120d中。因此,仅短路的发光部120b没有操作。另外,短路的发光部120b的电流注入线140b断开,使得防止电流被注入到短路的发光部120b中。根据图4的(c),可以在短路时减少漏电流。
可以如下地表示由特定发光部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短路导致的电流损失:
电流损失=驱动电压/电流注入线的电阻。
即,电流损失与电流注入线的电阻成反比。如在本公开中一样,电流注入线的电阻导致电流损失减少。当电流注入线断开时,电流注入线的电阻无穷大,并且电流损失接近于零。
在由ITO制成的电流注入线的情况下,可以如下地表示电流注入线的电阻:
电流注入线的电阻=ITO薄膜电阻×电流注入线的长度/电流注入线的宽度。
根据上式,ITO薄膜电阻是根据材料确定的。因此,可以基于电流注入线的宽度和长度来调整电流注入线的电阻。当电流注入线延长或变窄时,电流注入线的电阻增加。
参照图1和图3,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被布置在电流注入线140的两侧。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包含电阻比作为第一电极220的部分的电流注入线140高得多的绝缘材料。在处理中,第一电极220被布置在基板的前表面上,然后通过蚀刻来形成线并且填充绝缘体,以形成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
沿着发光部的边缘布置的第一绝缘体线150a用于防止电流被注入到第一电极中的除了电流注入线之外的其它部分中。第一绝缘体线150a包围发光部,但是具有敞口结构而非封闭结构,使得电流被注入到发光部中。即,在第一绝缘体线150a的两端之间存在间隙,并且电流通过该间隙被注入到发光部中。
第二绝缘体线150b与第一绝缘体线150a的一部分平行布置。具体地,第二绝缘体线150b从第一绝缘体线150a的端部延伸并且与第一绝缘体线150a平行布置。电流注入线的长度是根据第二绝缘体线150b的长度而确定的。因此,可以确定电流注入线的电阻。
参照图3,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分别包括包含突起部和凹进部的凸凹图案,并且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和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彼此面对并且形成熔丝。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图3中的W)优选地为1.5μm或更小。
表1示出了基于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发生短路时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的第一电极的表面温度以及由ITO制成的电流注入线是否是断开的。第一电极由ITO制成。
[表1]
Figure BDA0002312421810000141
表1示出了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较窄间隙(W)导致在短路时面板的表面温度较高。在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为1.5μm或更小的样本7和样本8中,由ITO制成的电流注入线是断开的。这表明,当由ITO制成的电流注入线断开时,产生1000℃或更高的热。
表1示出了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W)优选地为1.5μm或更小,使得熔丝可靠地发挥作用。
在图3中,熔丝结构的长度(L)不受限制,但是例如可以在5至20μm的范围内。
如图1中所示,随着从焊盘310、320(或者有机照明设备的边缘)到发光部120的距离越大,发光部120中的电流注入线140逐渐变短。在这方面,各个发光部120中的第一绝缘体线150a的长度基本上相同,而随着包括第二绝缘体线150b的对应的发光部120与焊盘310、312的距离越大,第二绝缘体线150b的长度越短。这使得更远离焊盘310、320的电流注入线140中的电阻能够更低,由此补偿由与更远离焊盘310、320的这些发光部连接的较长的选通线210得到的较高的电阻。
参照图2,一体构造的选通线210在接触第一电极220的同时布置在非发光区域(NLA)中。选通线210具有格子形状(即,第一网状),并且与也具有另一格子形状(即,第二网状)的绝缘层230一起限定多个发光部120。在这种情况下,层叠有选通线210、第一电极220和绝缘层230的结构可以被包括在非发光区域(NLA)中。虽然图2中的实施方式具有层叠在选通线210上的第一电极220,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220可以被设置在基板110上并且选通线210可以被层叠在第一电极220上。
有机发光层240的下部中的第一电极220可以由透明导电氧化物制成,使得光从基板110的下部(即,基板的底部)射出。然而,诸如ITO这样的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电阻比金属材料高。在这种情况下,当如图2中一样选通线210被进一步布置在基板110和第一电极220之间时,电流可以被均匀地供应到多个发光部。选通线210可以由电阻比透明导电氧化物低的金属材料制成。选通线210不仅可以被布置在基板110的中部区域(CA)中,而且可以被布置在基板110的外部区域(OA)中。布置在基板110的外部区域(OA)中的选通线构成焊盘部的一部分,执行布线以将电流分配到布置在基板110的中部区域(CA)中的选通线,或者在考虑到从基板下部射出光的情况下覆盖选通线上部中的层。
然而,当电流集中到选通线210附近的区域时,亮度的均匀性会降低。因此,绝缘层230被布置在非发光区域(NLA)中的第一电极220的上部上,以覆盖选通线210。当然,绝缘层230不仅可以被布置在选通线210的上部中,而且可以被布置在需要绝缘(例如,第二焊盘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绝缘)的部分中。另外,绝缘层230可以与绝缘体线150a、150b一体地形成。即,绝缘体线150a、150b可以是绝缘层230的一部分。
图5是例示包括示例熔丝结构的示例电流注入线的其它结构的图。如图5中所示,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中的每一条可以具有包括各种形状的突起部和凹进部的凸凹图案。例如,突起部和凹进部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如图5的(a)中所示。作为另一示例,突起部和凹进部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如图5的(b)中所示。突起部和凹进部的形状不限于如图3中所示的梯形形状、如图5的(a)中所示的矩形形状或者如图5的(b)中所示的三角形形状,并且可以是并非直线并具有突起和凹进的几何形状的任何形状,使得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上的对应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中的距离可以沿着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的一些(但并非全部)片段较小。另外,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各自的对应的突起部和凹进部可以不必一定被完全对准,只要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的对应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的其余部分之间的间隙即可。如以上说明的,第一绝缘体线150a的突起部与第二绝缘体线150b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隙为1.5μm或更小。
图6a是例示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横截面和示例第一焊盘的图,并且图6b是例示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横截面和示例第二焊盘的图。图6a和图6b中省略了图2中的第一绝缘体线150a和第二绝缘体线150b。
参照图1、图6a和图6b,焊盘部160a、160b被布置在基板110的外部区域(OA)的两侧。具体地,第一焊盘部160a被布置在基板110的外部区域(OA)的一侧,而第二焊盘部160b被布置在基板110的外部区域(OA)的另一侧。第一焊盘部160a和第二焊盘部160b分别包括与第一电极220连接的第一焊盘310和与第二电极250连接的第二焊盘320。
图1例示了布置在基板的边缘上的两个焊盘部。然而,可以在基板的边缘上布置一个焊盘部或四个焊盘部。焊盘部的数目不受限制。
选通线210、第一电极220、绝缘层230、有机发光层240和第二电极250被依次布置在基板110的中部区域(CA)上。另外,选通线210、第一电极220和绝缘层230被依次布置在基板110的外部区域(OA)上。参照图6a,第一电极220的向上暴露的部分可以是外部区域(OA)中的第一焊盘310。参照图6b,第一电极220的向上暴露的部分可以是外部区域(OA)中的第二焊盘320。
即,第一焊盘310和第二焊盘320可以被形成为与第一电极220相同的层。然而,第二焊盘320通过绝缘层230与第一电极220绝缘并且与第二电极250连接。
第一焊盘310和第二焊盘320可以具有层叠有两个或更多个层的多层结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包括被形成为与选通线210相同的层的第一层和被形成为与第一电极220相同的层的第二层。
第一焊盘310和第二焊盘320与印刷电路板720连接。诸如各向异性导电膜(ACF)这样的导电膜或导电粘合剂710可以用于将第一焊盘310和第二焊盘320与印刷电路板720连接。
参照图6a和图6b,多个层260a、260b、260c被进一步形成在第二电极250上。所述多个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封装层。封装层可以由诸如无机材料或金属材料这样的极好地防止湿气和空气侵入的材料制成。图6a和图6b例示了依次层叠有机或无机缓冲层260a、无机层260b和金属层260c的结构。然而,封装层的结构不限于三层结构。因此,封装层可以具有单层、双层或四层或更多层结构。当金属膜被用作金属层260c时,粘合剂层可以被布置在无机层260b和金属层260c之间。另外,多个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用作平整层。图6a和图6b例示了作为平整层的有机或无机缓冲层260a。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有机照明设备在多个发光部中包括具有熔丝结构的电流注入线。即使当多个发光部中的任一个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时,熔丝也能够防止电流被注入到短路的发光部中,由此能够减少漏电流。
已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现方式。然而,将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现方式和附图,并且可以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精神内进行修改和改变。另外,即使在对实现方式的描述中没有明确地描述本发明的配置的效果,基于这些配置的预期优点也应该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3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173490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以引用方式完整地并入本文中。

Claims (10)

1.一种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包括:
基板;
多条选通线,所述多条选通线以第一网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
绝缘层,该绝缘层覆盖所述多条选通线并且以第二网状布置;以及
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电极;
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
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电流注入线,所述电流注入线的电阻比所述第一电极的其余部分的电阻高,并且所述电流注入线包括熔丝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电流注入线在所述电流注入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二者上包括凸凹图案,所述凸凹图案包括突起部和凹进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第一发光部的第一电流注入线具有第一长度并且所述多个发光部当中的第二发光部的第二电流注入线具有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二发光部比所述第一发光部更远离所述有机照明设备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电流注入线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电流注入线的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为1.5μm或更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下方,并且所述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所述至少一条选通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还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焊盘和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二者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多条选通线相同的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照明设备,其中,所述选通线包含金属材料,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含透明导电氧化物。
9.一种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包括:
基板;
多条选通线,所述多条选通线以第一网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
绝缘层,该绝缘层覆盖所述选通线并且以第二网状布置;以及
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电极;
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上;
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
第一绝缘体线,该第一绝缘体线沿着所述多条选通线中的至少一条选通线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部分的第一侧;以及
第二绝缘体线,该第二绝缘体线沿着所述第一绝缘体线的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部分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线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线中的每一条包括包含突起部和凹进部的凸凹图案,并且所述第一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线的突起部彼此面对。
10.一种有机照明设备,该有机照明设备包括:
基板;
多条选通线,所述多条选通线以第一网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
绝缘层,该绝缘层覆盖所述多条选通线并且以第二网状布置;以及
多个发光部,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电极;
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
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细长部,所述细长部的电阻比所述第一电极的除了所述细长部以外的其余部分的电阻高。
CN201911264349.5A 2018-12-31 2019-12-11 有机照明设备 Active CN111384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73490A KR102581861B1 (ko) 2018-12-31 2018-12-31 유기 조명 장치
KR10-2018-0173490 2018-12-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4294A true CN111384294A (zh) 2020-07-07
CN111384294B CN111384294B (zh) 2023-04-18

Family

ID=68917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4349.5A Active CN111384294B (zh) 2018-12-31 2019-12-11 有机照明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0751B2 (zh)
EP (1) EP3675197A1 (zh)
KR (1) KR102581861B1 (zh)
CN (1) CN11138429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1435A (en) * 1974-10-01 1977-08-09 Mcgraw-Edison Company Protector for electric circuit
JP2004287032A (ja) * 2003-03-20 2004-10-14 Denso Corp 薄膜表示素子及び、薄膜表示素子への電圧印加方法
JP2006286393A (ja) * 2005-03-31 2006-10-19 Tdk Corp 表示装置
CN102098823A (zh) * 2009-12-15 2011-06-15 点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US20150325809A1 (en) * 2012-06-28 2015-11-12 Pioneer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CN106463646A (zh) * 2014-05-12 2017-02-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元件
CN106505083A (zh) * 2015-09-03 2017-03-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有机发光装置
CN107004695A (zh) * 2014-12-15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
CN107452883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56000A2 (en) 2000-01-25 2001-08-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JP4959267B2 (ja) * 2006-03-07 2012-06-2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電気ヒューズの抵抗値の増加方法
KR101065409B1 (ko) 2009-11-04 2011-09-1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조명 장치
TWI425858B (zh) 2010-08-13 2014-02-01 Au Optronics Corp 有機發光裝置、照明裝置以及液晶顯示器
WO2015173965A1 (ja) * 2014-05-16 2015-11-1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US9865671B2 (en) * 2015-09-03 2018-01-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1435A (en) * 1974-10-01 1977-08-09 Mcgraw-Edison Company Protector for electric circuit
JP2004287032A (ja) * 2003-03-20 2004-10-14 Denso Corp 薄膜表示素子及び、薄膜表示素子への電圧印加方法
JP2006286393A (ja) * 2005-03-31 2006-10-19 Tdk Corp 表示装置
CN102098823A (zh) * 2009-12-15 2011-06-15 点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US20150325809A1 (en) * 2012-06-28 2015-11-12 Pioneer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CN106463646A (zh) * 2014-05-12 2017-02-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元件
CN107004695A (zh) * 2014-12-15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
CN106505083A (zh) * 2015-09-03 2017-03-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有机发光装置
CN107452883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12157A1 (en) 2020-07-02
EP3675197A1 (en) 2020-07-01
KR102581861B1 (ko) 2023-09-21
KR20200082668A (ko) 2020-07-08
US11380751B2 (en) 2022-07-05
CN111384294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68610B2 (ja) 有機el照明パネル用基板、有機el照明パネルおよび有機el照明装置
KR101513443B1 (ko) 인쇄 회로 기판 상의 광원 디바이스 그리고 복수 개의 광원 디바이스들을 포함하는 광원 어레인지먼트
US9516713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JPWO2012160925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1384294B (zh) 有机照明设备
CN111384295B (zh) 有机发光装置
US9401495B2 (en) Luminescent element and ligh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1384290B (zh) 基于有机的发光装置
EP3496175B1 (en) Oled panel for l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010647B (zh) 用于照明装置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
WO2017029889A1 (ja) 有機elパネル、照明装置、並びに、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2661270B1 (ko) 조명장치
WO2012161113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1384114A (zh) 电致发光照明设备
WO2012161057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TW201526324A (zh) 發光二極體結構
WO2012160924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