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6-demethyl-6-deoxytetracycline),化学名:(4S,4aS,5aR,12aS)-4-(Dimethylamino)-1,4,4a,5,5a,6,11,12a-octahydro-3,10,12,12a-tetrahydroxy-1,11-dioxo-2-naphthacenecarboxamide,是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米诺环素(Minocycline)的重要中间体。分子结构如下:
目前所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McCormick JRD.在专利US3160661中提到,去甲金霉素与硼化物形成螯合物后再氢化。该法收率低,副产物多,不易提纯。
(2)Bernardi L,Colonna V.在专利DE2,232,900中提到,去甲基霉素溶于甲酸,用Rh/C催化氢解得到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该法需要大量甲酸,并且Rh/C价格昂贵,贵金属回收套用率低。
(3)Luigi Bemardi在专利US3901942中提到,将去甲金霉素盐酸盐溶于50%的DMF水溶液中,用Rh/C氢化5~6h,检测到有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生成,但未提及提纯方法。
(4)Yutaka Saito在专利US4849136中提到,将去甲金霉素溶于乙醇,用Pd/C催化氢化后加浓硫酸,形成硫酸盐析出,收率只有30%。
(5)陈德福在文献(中国医药工业杂质,2008,325-327)报道了在Pd/C催化下于4~8MPa下两步氢化分别脱出C7位上的氯和C6位上的羟基,总收率56%。
(6)陈元伟等在专利CN103387511中提出,去甲基金霉素加入到低级醇中,并加入硫酸,高氯酸等使物料溶清,用Rh/C作催化剂,加氢18h~22h,反应液浓缩后,过柱得到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单步反应时间过长,且需要过柱,操作繁琐。
去甲基金霉素,在酸性条件下,C6位的羟基与C5a位的氢脱去一分子水,发生消除反应;C4位上的二甲胺基在酸性条件下(pH2~6)可发生差向异构化,形成差向异构体。在碱性条件下,四环素C环容易被破坏,生成具有内酯结构的异构体。
综合所述,必须要缩短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尽量控制反应体系中强酸强碱的出现。按照传统的合成方法合成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无法避免各种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收率和纯度且减少差向异构体的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的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去甲金霉素和尿素依次加入到软水中混合均匀,在氢气的环境下,以Pd/C为催化剂在0.3~0.8Mpa压力下进行反应,反应液用浓盐酸溶清后,过滤催化剂,滤液用氨水调节pH在6~8,脱除7-位氯得到6-去甲基四环素的化合物I;
(2)将得到化合物I的湿料或者干料溶于醇,加入酸搅拌至全溶,加入DMF在氢气的环境下以Pd/C为催化剂在0.3~0.8Mpa压力下进行反应,过滤催化剂,脱除6-位羟基得到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的化合物II;
(3)化合物II减压浓缩回收醇干燥后,加入到软水中,并加入尿素溶清,再用氨水调节pH到3~6,过滤得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尿素复盐;
(4)将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尿素复盐加到醇中,调节pH至7~8,15~25℃下保温搅拌1~2h,过滤得高纯度的化合物II。
本发明采用两步法,总反应时间<15h,第一步生成化合物I中,以尿素做缚酸剂,调节pH维持在6~8,减少了C环被破坏,从而避免开环生成具有内酯结构的异构体;同时,尿素可与生成的化合物I形成复盐,既提高收率又提高纯度;另外,以软水替代有机溶剂,既提高了生产的安全系数,又减少了有机溶剂损耗造成的成本损失。第二步生成化合物II中,DMF的加入既可以增加化合物II与酸形成盐的溶解性,又可以促进反应中羟基的脱落,减少了C6位的羟基与C5a位的氢脱去一分子水,发生消除反应,使反应温度降低,产品纯度提高;而且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时间短,减少了C4位上的二甲胺基在酸性条件下(pH2~6)可发生差向异构化,形成差向异构体。
作为优选,在步骤(1)中,去甲金霉素和软水的投料比为1:2.5~5;去甲金霉素和尿素的投料比为1:1~3。
作为优选,在步骤(1)中,加氢时间为4~6小时,脱氯时的反应温度控制在25~50℃;在步骤(2)中,加氢时间为3~5小时,脱羟基时的反应温度控制在25~50℃。
作为优选,在步骤(1)和步骤(2)中,催化剂Pd/C的质量分数为5~10%,去甲金霉素或化合物I和催化剂的投料比为1:0.02~0.05。
作为优选,所述的醇为C1~C4的醇,优选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步骤(2)中,化合物I和醇的投料比为1:2~4;在步骤(4)中,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尿素复盐和醇的投料比为1:1~5。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所述的酸为甲烷磺酸、对甲苯磺酸、浓硫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I和酸的投料比为1:0.3~0.5。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化合物I和DMF的投料比为1:0.1~0.5。
作为优选,在步骤(3)中,化合物II和软水的投料比为1:2~4,化合物II和尿素的投料比为1:1~3。
作为优选,调节pH的酸为浓盐酸,调节pH的碱为液碱、浓氨水和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整个反应进程采用HPLC进行监控,步骤(1)中以原料去甲金霉素<0.5%为结束加氢反应,步骤(2)中化合物I<1%为结束加氢反应,其中百分数为HPLC的面积百分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避免开环生成具有内酯结构的异构体;既提高收率又提高纯度;既提高了生产的安全系数,又减少了有机溶剂损耗造成的成本损失;使反应温度降低,产品纯度提高;减少形成差向异构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去甲金霉素和尿素依次加入到软水中混合均匀,在氢气的环境下,以Pd/C为催化剂在0.3~0.8Mpa压力下进行反应,反应液用浓盐酸溶清后,过滤催化剂,滤液用氨水调节pH在6~8,脱除7-位氯得到6-去甲基四环素的化合物I;去甲金霉素和软水的投料比为1:2.5~5;去甲金霉素和尿素的投料比为1:1~3;催化剂Pd/C的质量分数为5~10%,去甲金霉素或化合物I和催化剂的投料比为1:0.02~0.05;加氢时间为4~6小时,脱氯时的反应温度控制在25~50℃。
(2)将得到化合物I的湿料或者干料溶于醇,加入酸搅拌至全溶,加入DMF在氢气的环境下以Pd/C为催化剂在0.3~0.8Mpa压力下进行反应,过滤催化剂,脱除6-位羟基得到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的化合物II;催化剂Pd/C的质量分数为5~10%,去甲金霉素或化合物I和催化剂的投料比为1:0.02~0.05;加氢时间为3~5小时,脱羟基时的反应温度控制在25~50℃;醇为C1~C4的醇,优选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I和醇的投料比为1:2~4;酸为甲烷磺酸、对甲苯磺酸、浓硫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I和酸的投料比为1:0.3~0.5;化合物I和DMF的投料比为1:0.1~0.5。
(3)化合物II减压浓缩回收醇干燥后,加入到软水中,并加入尿素溶清,再用氨水调节pH到3~6,过滤得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尿素复盐;化合物II和软水的投料比为1:2~4,化合物II和尿素的投料比为1:1~3。
(4)将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尿素复盐加到醇中,调节pH至7~8,15~25℃下保温搅拌1~2h,过滤得高纯度的化合物II;醇为C1~C4的醇,优选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尿素复盐和醇的投料比为1:1~5。
调节pH的酸为浓盐酸,调节pH的碱为液碱、浓氨水和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整个反应进程采用HPLC进行监控,步骤(1)中以原料去甲金霉素<0.5%为结束加氢反应,步骤(2)中化合物I<1%为结束加氢反应,其中百分数为HPLC的面积百分数。
实施例1
将100g软水降温至25℃,依次加入25g去甲金霉素,25g尿素,搅拌10分钟后将上述混合液和0.5g 7%Pd/C(折干后)投入到500ml的氢化反应釜中。用0.4MPa的氮气和0.4MPa的氢气分别置换3次。在0.5MPa的氢气下,控温在30~35℃,反应6h,中控至原料为0.45%。反应结束,泄氢气,氮气置换三次。放料,降温至25℃,滴加浓盐酸15g,搅拌15分钟待析出的物料完全溶解后,过滤Pd/C。收集滤液,滴加24g液碱,25℃保温析晶1h,抽滤,得化合物I(6-去甲基四环素),烘干得19.6g,纯度98.5%,收率84.77%。
19.6g化合物I加入到100g甲醇中,35℃内加入1.0g甲烷磺酸,溶解后投到500ml的氢化反应釜中,再加入0.4g 7%Pd/C(折干)和2g DMF。用0.4MPa的氮气和0.4MPa的氢气分别置换3次。在0.7MPa的氢气下,控温在30~35℃,中控至原料为0.35%。反应结束后,泄氢气,氮气置换三次。过滤催化剂,滤液30℃减压旋蒸干。
将得到的蒸干后的化合物II(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粗品溶解到60g软水中,加入20g尿素,降温至25℃,用氨水调节pH到5.5,保温搅拌1h,过滤得湿料38.9g。滤饼加入到60g甲醇中,再用氨水调节pH到7.5,25℃下保温搅拌1h,过滤得高纯度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烘干得15.1g黄绿色粉末,纯度97.2%,收率80%。
实施例2
将100g软水降温至25℃,依次加入25g去甲金霉素,25g尿素,搅拌10分钟后将上述混合液和0.5g 5%Pd/C(折干后)投入到500ml的氢化反应釜中。用0.4MPa的氮气和0.4MPa的氢气分别置换3次。在0.6MPa的氢气下,控温在40~45℃,反应6h中控至原料为0.4%。反应结束,泄氢气,氮气置换三次。放料,降温至25℃,滴加浓盐酸15g,搅拌15分钟待析出的物料完全溶解后,过滤Pd/C。收集滤液,滴加20g氨水,25℃保温析晶1h,抽滤,得化合物I(6-去甲基四环素),烘干得20g,纯度98.8%,收率86.5%。
20g化合物I加入到100g乙醇中,15℃内加入1.0g甲烷磺酸,溶解后投到500ml的氢化釜中,再加入0.5g 5%Pd/C(折干)和2g DMF。用0.4MPa的氮气和0.4MPa的氢气分别置换3次。在0.8MPa的氢气下,控温在30~35℃,反应5h,中控得原料为0.4%。反应结束后,泄氢气,氮气置换三次。过滤催化剂,滤液30℃减压旋蒸干。
将得到的蒸干后的化合物II(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粗品溶解到60g软水中,加入20g尿素,降温至25℃,用氨水调节pH到5,保温搅拌1h,过滤得湿料43g。滤饼加入到60g甲醇中,再用氨水调节pH到7.5,25℃下保温搅拌1h,过滤得高纯度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烘干得16g黄绿色粉末,纯度98.2%,收率83.1%。
实施例3
将100g软水降温至25℃,依次加入25g去甲金霉素,30g尿素,搅拌10分钟后将上述混合液和1.0g 5%Pd/C(折干后)投入到500ml的氢化反应釜中。用0.4MPa的氮气和0.4MPa的氢气分别置换3次。在0.6MPa的氢气下,控温在40~45℃,反应4h中控至原料为0.25%。反应结束,泄氢气,氮气置换三次。放料,降温至15℃,滴加浓盐酸16g,搅拌15分钟待析出的物料完全溶解后,过滤Pd/C。收集滤液,滴加21g氨水,25℃保温析晶1h,抽滤,得化合物I(6-去甲基四环素),烘干得21.3g,纯度97.8%,收率92%。
21.3g化合物I加入到100g甲醇中,15℃内加入1.1g甲烷磺酸,溶解后投到500ml的氢化釜中,再加入1.0g 5%Pd/C(折干)和8g DMF。用0.4MPa的氮气和0.4MPa的氢气分别置换3次。在0.8MPa的氢气下,控温在30~35℃,反应5h,中控得原料为0.56%。反应结束后,泄氢气,氮气置换三次。过滤催化剂,滤液30℃减压旋蒸干。
将得到的蒸干后的化合物II(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粗品溶解到70g软水中,加入22g尿素,降温至15℃,用氨水调节pH到4.5,保温搅拌1h,过滤得湿料45.5g。滤饼加入到70g甲醇中,再用氨水调节pH到7,25℃下保温搅拌1h,过滤得高纯度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烘干得18.4g黄绿色粉末,纯度96.5%,收率90.2%。
实施例4
将100g软水降温至25℃,依次加入25g去甲金霉素,30g尿素,搅拌10分钟后将上述混合液和1.0g 5%Pd/C(折干后)投入到500ml的氢化反应釜中。用0.4MPa的氮气和0.4MPa的氢气分别置换3次。在0.7MPa的氢气下,控温在40~45℃,反应4h中控至原料为0.3%。反应结束,泄氢气,氮气置换三次。放料,降温至15℃,滴加浓盐酸15g,搅拌15分钟待析出的物料完全溶解后,过滤Pd/C。收集滤液,滴加20g氨水,15℃保温析晶1h,抽滤,得化合物I(6-去甲基四环素),烘干得20.5g,纯度98.5%,收率88.67%。
20.5g化合物I加入到100g甲醇中,15℃内加入0.8g甲烷磺酸,溶解后投到500ml的氢化釜中,再加入1.0g 5%Pd/C(折干)和5g DMF。用0.4MPa的氮气和0.4MPa的氢气分别置换3次。在0.8MPa的氢气下,控温在30~35℃,反应5h,中控得原料为0.3%。反应结束后,泄氢气,氮气置换三次。过滤催化剂,滤液30℃减压旋蒸干。
将得到的蒸干后的化合物II(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粗品溶解到100g软水中,加入40g尿素,降温至15℃,用氨水调节pH到5.2,保温搅拌1h,过滤得湿料50.3g。滤饼加入到70g甲醇中,再用氨水调节pH到7.4,15℃下保温搅拌1h,过滤得高纯度6-去甲基-6-脱氧四环素,烘干得17.9g黄绿色粉末,纯度98.4%,收率90.7%。
本发明采用两步法,总反应时间<15h,第一步生成化合物I中,以尿素做缚酸剂,调节pH维持在6~8,减少了C环被破坏,从而避免开环生成具有内酯结构的异构体;同时,尿素可与生成的化合物I形成复盐,既提高收率又提高纯度;另外,以软水替代有机溶剂,既提高了生产的安全系数,又减少了有机溶剂损耗造成的成本损失。第二步生成化合物II中,DMF的加入既可以增加化合物II与酸形成盐的溶解性,又可以促进反应中羟基的脱落,减少了C6位的羟基与C5a位的氢脱去一分子水,发生消除反应,使反应温度降低,产品纯度提高;而且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时间短,减少了C4位上的二甲胺基在酸性条件下(pH2~6)可发生差向异构化,形成差向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