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2324A - 转印带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印带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2324A
CN111352324A CN201910876087.1A CN201910876087A CN111352324A CN 111352324 A CN111352324 A CN 111352324A CN 201910876087 A CN201910876087 A CN 201910876087A CN 111352324 A CN111352324 A CN 111352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elt
roller
pressing member
separated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60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头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52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2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转印带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具备转印带、转印带的按压部件和传感器。转印带卷绕成环状。按压部件能够选择性地取按压转印带的位置和从转印带分离的位置。用于读取转印带的传感器对于转印带配置在与按压部件相反的一侧,在利用按压部件按压转印带的状态下进行读取。

Description

转印带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印带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如下技术:利用读取传感器读取转印带上的图像,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例如MFP)的转印带上调节图像浓度和/或各种颜色的位置匹配。当利用读取传感器读取转印到转印带上的图像时,需要抑制转印带在读取区域中的位移、挠曲等。
发明内容
因此,有时会在隔着转印带与读取传感器相对的位置或附近配设按压辊,但该按压辊通常是固定在转印带单元的框架上的。
另外,当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维护时,如图8所示,使转印带102从感光鼓101Y、101M、101C、101K脱离。当转印带102从感光鼓分离(退避)时,转印带102与感光鼓101Y、101M、101C、101K之间的间隙有时会由于固定配置的按压辊104而减小。
这样一来,当在维护期间更换转印带102和/或感光鼓单元时,感光鼓单元的部件可能会与转印带102接触并损坏转印带102。
本实施方式的转印带单元具备:卷绕成环状的转印带;按压部件,选择性地取按压所述转印带的位置和从所述转印带分离的位置;以及传感器,用于读取所述转印带,对于所述转印带配置在与所述按压部件相反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具备:上述的转印带单元;位置切换机构,将所述转印带在抵接于感光体的第一位置以及从所述感光体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以及隔着所述转印带配设在所述位置切换机构的相反侧的所述感光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A是实施方式的转印带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2B是使转印带从彩色感光鼓分离的局部结构图。
图3是使转印带单元的转印带与感光鼓抵接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立体图。
图5是使转印带单元的转印带从感光鼓分离的放大图。
图6是图5的立体图。
图7是按压转印带的按压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维护模式下的现有转印带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转印带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具备转印带、转印带的按压部件和传感器。转印带卷绕成环状。按压部件能够选择性地取按压转印带的位置和从转印带分离(退避)的位置。用于读取转印带的传感器对于转印带配置在与按压部件相反的一侧。诸如维护时能够使按压部件从转印带退避。在利用按压部件按压转印带的状态下,通过传感器读取转印带。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参照图1至图6,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转印带单元6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例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中,为了便于观察,将各部件的尺寸及形状放大或简化(同样适用于其他附图)。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例如是使用彩色电子照相设备的数字复合机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s)、打印机、复印机等。下面,以图像形成装置10为MFP时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1在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打印机部12。装置主体11在下部具有供纸盒14及未图示的手动供纸托盘。供纸盒14配置在装置主体11的内部。供纸盒1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以上的合适数量。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仅排列有一组供纸盒14。
供纸盒14收纳各种尺寸的片材P。在供纸盒14中,也可以收纳不同种类的片材P。作为片材P的种类的示例,可以列举根据厚度划分的种类。例如,收纳在供纸盒14及手动供纸托盘中的片材P的种类可以通过操作面板或显示部被操作输入。
在装置主体11中,在供纸盒14的附近配置有输送机构16(输送部)。输送机构16将从供纸盒14供给的片材P供给到主体输送路径中。输送机构16使用能够防止重复供给片材P的适当结构。例如,作为输送机构16的结构,也可以使用FRR供纸方式的结构。
打印机部12基于由扫描器部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由个人计算机等创建的图像数据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打印机部12例如是串联式彩色打印机。
打印机部12具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种颜色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曝光器19及转印带23。
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配置在转印带23的下侧部分。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沿着转印带23的下侧部分的移动方向(图中为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上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并排地配置。
曝光器19对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分别照射曝光光LY、LM、LC、LK。曝光器19也可以被构成为产生激光扫描光束作为曝光光。曝光器19还可以被构成为包括诸如产生曝光光的LED等固体扫描元件。除了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之外,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结构彼此相同。
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具有共同的众所周知的电子照相方式的装置的结构。例如,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具有感光鼓(感光体)21Y、21M、21C、21K。在各感光鼓21Y、21M、21C、21K的周围,沿着感光鼓21Y、21M、21C、21K的旋转方向配置有带电器、显影器、初次转印辊22Y、22M、22C、22K、清洁器、刮片等。
带电器使感光鼓21Y、21M、21C、21K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曝光器19生成基于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来调制的曝光光。曝光光将感光鼓21Y、21M、21C、21K的表面曝光。曝光器在感光鼓21Y、21M、21C、21K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通过施加显影偏压的显影辊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21Y、21M、21C、21K。显影器将感光鼓21Y、21M、21C、21K上的静电潜显影。清洁器具有与感光鼓21Y、21M、21C、21K抵接的刮片。刮片将感光鼓表面的残留调色剂除去。
在图1中,在转印带单元6的上部,配置有未图示的调色剂盒。调色剂盒对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各显影器分别供给调色剂。四个调色剂盒分别收纳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
转印带23形成为环状,循环地旋转运动。转印带23被驱动辊25及多个从动辊架设为拉伸状态。作为多个从动辊,具有设置在转印带23的左侧上端的张力辊26以及设置在张力辊26下方的第一切换辊27。并且,还具有设置在转印带23的右侧上端的驱动辊25下方的从动辊28。
转印带23从上侧与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各感光鼓21Y、21M、21C、21K接触。在转印带23中与各感光鼓21Y、21M、21C、21K相对的位置处,在转印带23的内侧配置有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初次转印辊22Y、22M、22C、22K。
各初次转印辊22Y、22M、22C、22K若被施加初次转印电压,则将感光鼓21Y、21M、21C、21K上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转印带23上。感光鼓21Y、21M、21C、21K构成从显影位置到初次转印位置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
二次转印辊30隔着转印带23与驱动辊25相对。转印带23与二次转印辊30的抵接部构成二次转印位置。驱动辊25对转印带23进行旋转驱动。经旋转驱动的转印带23构成从初次转印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
当片材P通过二次转印位置时,对二次转印辊30施加二次转印电压。若对二次转印辊30施加二次转印电压,则二次转印辊30将转印带23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
如图1所示,在张力辊26的附近配置带清洁器。带清洁器将转印带23上的残留调色剂从转印带23上除去。
在从供纸盒14到二次转印辊30的输送机构16上,具有输送辊31及对位辊32。输送辊31将从下段的供纸盒14中取出的片材P朝向对位辊32输送。
对位辊32将由输送辊31输送的片材P的前端位置对齐。对位辊32输送片材P,使片材P中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区域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区域是指除了片材P中形成端部留白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在未图示的手动供纸输送机构与对位辊32之间,通过输送引导件形成了输送路径。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辊30的下游侧(图示上侧),配置有定影装置34。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装置34的下游侧,配置有排出辊35。排出辊35将片材P排出到排纸部37。
定影装置34将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装置34通过对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及加压,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装置34至少具有热辊34a、加热源及温度检测传感器。热辊34a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
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装置34的下游,配置有从输送机构16分支的未图示的翻转输送路径。翻转输送路径使片材P翻转并将片材P引导到对位辊32的上游。翻转输送路径在执行双面打印时使用。
接下来,通过图2A~图6对转印带单元6进行说明。
在图2A~图4中,转印带单元6的转印带23在上部的右端侧设有驱动辊25,在左端侧设有张力辊26而作为从动辊。张力辊26被未图示的张力弹簧推向外侧,从而利用张力辊26将转印带23向外侧按压。在张力辊26的外侧设有辊支承部36。被辊支承部36支承的张力辊26将转印带23推向外侧。辊支承部36被张力弹簧推向外侧。转印带23的张力通过连接于辊支承部36的张力弹簧的弹力来调节。转印带23的下部侧部分被分别设置在左右端部的第一切换辊27和从动辊28架设为拉伸状态。
在转印带23的内侧,具有彩色感光体的控制机构24A及单色感光体的控制机构24B。
基于图2A和图2B,对彩色感光体的控制机构24A进行说明。在转印带23的下侧部分,隔开规定间隔设有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感光鼓21Y、21M、21C、21K。感光鼓21Y、21M、21C是彩色感光体,感光鼓21K是单色感光体。
能够将转印带23按压到彩色感光体的感光鼓21Y、21M、21C的初次转印辊22Y、22M、22C以规定间隔设置在转印带23的内侧。
初次转印辊22Y、22M、22C、22K分别固定在大致L字型的连结臂部39Y、39M、39C、39K的一端。各连结臂部39Y、39M、39C、39K在大致L字的角部处分别设有旋转轴39a。具有初次转印辊22Y、22M、22C的各连结臂部39Y、39M、39C的另一端部可以与滑块40联动。滑块40被设置成能够在转印带23内沿左右方向滑动。
在维护模式下,滑块40从位于左侧的状态向右侧滑动,由此使初次转印辊22Y、22M、22C从感光鼓21Y、21M、21C分离。通过使下文中描述的凸轮5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大致L字型的连结臂部39K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使设置在连结臂部39K上的初次转印辊22K从感光鼓21K分离。
在图2A中,转印带23的上侧部分是在设置于左右方向两端的驱动辊25与张力辊26之间架设为拉伸状态的。转印带23的下侧部分是在第一切换辊27与从动辊28之间架设为拉伸状态的。
与滑块40联动的联动臂29能够以支承轴29a为中心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切换辊27的上部。第一切换辊27连结于能够以支承轴33a为中心转动的转动臂33的另一端。
在彩色模式下,如图2A所示,第一切换辊27被联动臂29推压而保持在移动到下方的位置,并且使转印带23按压于各感光鼓21Y、21M、21C、21K。
为了切换到单色模式,若使滑块40向右侧移动,则如图2B所示,联动臂29以支承轴29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联动臂29从第一切换辊27脱离。这样一来,转动臂33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以支承轴33a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切换辊27上升并抵接于联动臂29。转印带23由于通过张力辊26的张力向上方发生位移,所以会从感光鼓21Y、21M、21C分离。
在图3~6所示的单色感光体的控制机构24B中,按压辊43经由保持臂42连结于从动辊28。按压辊43通过能够旋转的从动辊28(辊)及保持臂42被设置为能够摆动。在操作状态下,按压辊43按压转印带23。在维护状态下,按压辊43是从转印带23分离的。隔着转印带23在按压辊43的相反侧,设有读取传感器45。
读取传感器45执行从感光鼓21Y、21M、21C、21K初次转印到转印带23上的图像的图像浓度和/或颜色匹配的检测。读取传感器45位于感光鼓21Y、21M、21C、21K的下游侧。当利用读取传感器45读取转印带23的图像时,用按压辊43按压转印带23。利用读取传感器45精确地读取在按压辊43与从动辊28之间处于拉伸状态的转印带23的图像。读取传感器45优先设置在按压辊43与从动辊28的之间、与按压辊43相对的位置或它们的附近。
接下来,对按压辊43的联动机构及位置切换机构进行说明。
在转印带单元6的转印带23内,在滑块40与驱动辊25之间设有单色感光体的控制机构24B。
在单色感光体的控制机构24B中,初次转印辊22K连结于大致L字型的连结臂部39K的一端,在L字的角部设有旋转轴39a。操作杆47连结于旋转轴39a。连结臂部39K与操作杆47能够以旋转轴39a为中心一体地旋转。在经由腕部设置在旋转轴39a的挂钩39b与设置在操作杆47的挂钩47a之间,设有第一螺旋弹簧48。第一螺旋弹簧48保持为拉伸状态。
通过第一螺旋弹簧48的作用力,对连结臂部39K向逆时针方向施力。固定于连结臂部39K的初次转印辊22K将转印带23按压于单色感光鼓21K。
在初次转印辊22K的附近设有第二切换辊50。第二切换辊50将转印带23向外侧按压。操作臂51一体地固定于第二切换辊50。操作臂51通过第二切换辊50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操作杆47。
设置在操作臂51上的销51a能够滑动地插入于形成在操作杆47的长孔47b中。操作臂51能够在销51a与长孔47b的范围内摆动。在操作臂5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卡止槽51b。拉伸状态的第二螺旋弹簧54卡止于在转印带23的框架固定的支承部52和操作臂51的卡止槽51b中。
而且,在第二切换辊50的上方,设有能够以支承轴55为中心旋转的凸轮56。凸轮56能够在约90度的范围内转动。凸轮56与第二切换辊50抵接并向下方按压的状态下,初次转印辊22K隔着转印带23按压感光鼓21K。第二切换辊50克服第二螺旋弹簧54的作用力,被凸轮56向下方按压而按压转印带23(参照图3、图4)。
在图3中,第二切换辊50在感光鼓21C与21K之间将转印带23向下方按压。由此,转印带23被按压于感光鼓21C、21K。
在单色模式下,即使转印带23从感光鼓21Y、21M、21C分离,转印带23也会被第二切换辊50按压于感光鼓21K。
在图5、图6中,若使支承轴5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将凸轮56从第二切换辊50取下来,则操作臂51通过第二螺旋弹簧54的作用力与第二切换辊50一体地在操作杆47的长孔47b的范围内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此联动地,操作杆47以旋转轴39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操作臂51也沿相同方向摆动,使得第二切换辊50与支承轴55抵接。在该位置处,第二切换辊50从转印带23分离。
如上所述,经由保持臂42与从动辊28连结的按压辊43能够按压转印带23。保持臂42在向按压辊43的前端侧延伸的前端部形成有卡止片42a。在卡止片42a与固定于转印带23的框架的第二支承部58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三螺旋弹簧59。因此,对按压辊43向从转印带23分离的方向施力。
动作连杆61以支承轴61a为中心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按压辊43的上方。动作连杆61例如形成为大致L字状,并且弯曲的前端部能够推动按压辊43或其附近的保持臂42。
通过使设置在第二切换辊50的附近的凸轮5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凸轮56从第二切换辊50脱离。第二切换辊50与操作臂51一起通过第二螺旋弹簧54的作用力而被抬向上方。
凸轮56通过旋转从第二切换辊50脱离并推压操作杆47的端部。这样一来,操作杆47以旋转轴39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于与操作杆47的旋转联动地,连结臂部39K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初次转印辊22K从感光鼓21K分离。第二切换辊50与初次转印辊22K联动地向从感光鼓21K分离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联动腕部64向连结臂部39K中的与初次转印辊22K的相反侧延伸。在设置于连结臂部39K上的初次转印辊22K隔着转印带23按压感光鼓21K的状态下,联动腕部64的前端部按压动作连杆61。按压辊43被动作连杆61按压,由此保持为按压转印带23的状态。
当进行维护时,若连结臂部39K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初次转印辊22K从感光鼓21K分离,则联动腕部64从动作连杆61分离。由此,按压辊43通过第三螺旋弹簧59的作用力从转印带23分离。包括联动腕部64的连结臂部39K、动作连杆61及第三螺旋弹簧59构成联动机构。支承轴55、凸轮56、操作杆47、操作臂51、第二切换辊50及连结臂部39K构成位置切换机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转印带单元6具有上述结构。接下来,以图3~图6为中心对转印带单元6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1及图2A所示的彩色模式下,滑块40位于左侧。被凸轮56按压的第二切换辊50按压转印带23。转印带23通过初次转印辊22Y、22M、22C、22K按压于感光鼓21Y、21M、21C、21K上。
各初次转印辊22Y、22M、22C、22K若被施加初次转印电压,则将感光鼓21Y、21M、21C、21K上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转印带23上。当从供纸盒14供给的片材P通过驱动辊25与二次转印辊30之间的二次转印位置时,对二次转印辊30施加二次转印电压。若对二次转印辊30施加二次转印电压,则二次转印辊30将转印带23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然后,利用定影装置34对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通过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进行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全色打印。
转印带23被按压辊43按压。行进的转印带23在按压辊43与从动辊28之间保持为拉伸状态。因此,能够通过保持在与转印带23相对的位置处的读取传感器45来进行图像浓度和/或颜色匹配的检测。
接下来,在单色模式下,在图2A中,通过彩色感光体的控制机构24A使滑块40向右侧移动。如图2B所示,在张力辊26的附近,联动臂29与滑块40联动地以支承轴29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联动臂29从第一切换辊27脱离。转动臂33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以支承轴33a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切换辊27上升并与联动臂29的支承轴29a抵接。辊支承部36通过张力弹簧向外侧移动。连结于辊支承部36的张力辊26使转印带23向外侧发生位移并倾斜,而将转印带23保持为拉伸状态。
而且,与滑块40的移动联动地,三个连结臂部39Y、39M、39C以旋转轴39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初次转印辊22Y、22M、22C从感光鼓21Y、21M、21C分离。转印带23在第二切换辊50与张力辊26之间倾斜地上升。因此,转印带23从彩色感光鼓21Y、21M、21C分离。
在图3、图4所示的单色感光体的控制机构24B中,初次转印辊22K停留在按压转印带23的位置。转印带23被设定为仅与单色感光鼓21K抵接的单色模式。被凸轮56按压的第二切换辊50将转印带23推压于感光鼓21K。因此,能够实现仅使用感光鼓21K的黑色的单色打印。由于彩色感光鼓21Y、21M、21C已从转印带23分离,所以能够拆除并更换感光鼓21Y、21M、21C。
转印带23经由动作连杆61被按压辊43按压。转印带23在按压辊43与从动辊28之间保持为拉伸状态。读取传感器45能够检测该区域的转印带23的初次转印图像,并且进行图像浓度和/或颜色匹配的检测。
接下来,在维护模式下,如图5、图6所示,利用单色感光体的控制机构24B使凸轮56以支承轴55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凸轮56从第二切换辊50脱离。第二切换辊50通过第二螺旋弹簧54的作用力从转印带23向上侧后退,并且在抵接到支承轴55的位置处停止。
另外,操作杆47被旋转的凸轮56推压而联动,并且操作杆47以旋转轴39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连结臂部39K也克服第一螺旋弹簧48的作用力而以旋转轴39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连结臂部39K的旋转,初次转印辊22K从感光鼓21K及转印带23分离。
通过连结臂部39K的旋转,联动腕部64也以旋转轴39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于联动腕部64从动作连杆61分离,所以动作连杆61对按压辊43的按压负荷消失。由于按压辊43通过第三螺旋弹簧59的作用力被拉向上方,所以按压辊43与保持臂42以从动辊28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摆动旋转。
按压辊43从转印带23分离。转印带23以从动辊28为支点,向从四个感光鼓21Y、21M、21C、21K分离的方向位移。因此,能够在转印带23与感光鼓21Y、21M、21C、21K之间确保足够的空间。
现有技术中,为了通过读取传感器45检测初次转印到转印带23上的转印图像的图像浓度和/或颜色匹配,固定地配置按压辊并且在按压辊与从动辊28之间拉伸配置转印带23。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辊43被构成为能够经由保持臂42以从动辊28为中心摆动。在维护模式下,按压辊43从转印带23分离。转印带23在下部两端的从动辊28和退避到上方的第一切换辊27之间向上方发生位移。因此,能够在转印带23与感光鼓21Y、21M、21C、21K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能够在拆装更换包括感光鼓21Y、21M、21C、21K的感光鼓单元时,防止转印带23的损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转印带单元6能够在彩色模式和单色模式下,在从动辊28与按压辊43之间将转印带23保持为拉伸状态。因此,能够通过读取传感器45精确地进行转印带23的图像浓度和/或颜色重叠的检测。
在维护模式下,能够与连结臂部39K的初次转印辊22K从转印带23分离的动作联动地,使按压辊43从转印带23分离。因此,能够将用于将转印带23从各感光鼓21Y、21M、21C、21K分离的间隙确保得更大。能够在拆装包括感光鼓21Y、21M、21C、21K的感光鼓单元时,防止转印带23的损坏。
下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和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能够经由保持臂42以从动辊28为中心摆动按压辊43。因此,当进行维护时,能够使按压辊43从转印带23分离。
作为变形例,可以取代按压辊43,如图7所示,例如将截面大致呈コ字状的板状部件66安装于保持臂42。板状部件66能够以从动辊28为中心摆动。按压辊43和板状部件66包括在按压部件中。按压部件的形状不限于辊或板,可以选择适当的形状。
另外,作为其他变形例,按压部件也可以不连结于从动辊28。可以与具备连结臂部39K及动作连杆61的联动机构联动地,将按压部件相对于转印带23按压及分离(退避)。
在本发明中,可以取代读取传感器45,采用检测转印带23的横向偏离并抑制横向振动的振动抑制传感器。读取传感器45和振动抑制传感器包括在用于读取转印带的传感器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转印带单元6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还可以应用于图像处理装置。在图像处理装置中,具备用于定影的定影部以及用于消色的定影部这两个定影部。图像处理装置不仅包括图像的形成,还可以包括图像的消除。在本说明书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图像处理装置中。
作为根据实施方式的转印带单元6,已经描述了包括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转印带23的转印带单元。本实施方式的转印带单元6不限于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应用于具有环状的转印带23的各种转印带单元6。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印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绕成环状的转印带;
按压部件,选择性地取按压所述转印带的位置和从所述转印带分离的位置;以及
传感器,用于读取所述转印带,对于所述转印带配置在与所述按压部件相反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带单元具备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与在使所述转印带抵接于感光体的位置以及使所述转印带从所述感光体分离的位置之间的切换动作联动地,将所述按压部件在按压于所述转印带的第一位置以及从所述转印带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设置在卷绕的所述转印带的内侧,在所述第一位置将所述转印带从内侧朝向外侧按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与引导所述转印带的行进的辊连结,
所述按压部件能够以所述辊为中心在按压于所述转印带的第一位置以及从所述转印带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带单元还具备位置切换机构,所述位置切换机构将所述转印带在抵接于感光体的位置以及从所述感光体分离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带单元具备动作连杆,所述动作连杆与所述位置切换机构的切换动作联动地,使所述按压部件按压于所述转印带或者使所述按压部件从所述转印带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被弹性部件向从所述转印带分离的方向施力。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具备:连结臂部,设有使所述转印带与感光体抵接或分离的初次转印辊;以及动作连杆,与所述连结臂部的转动联动地,使所述按压部件按压于所述转印带或者使所述按压部件从所述转印带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能够按压于所述转印带或者与所述转印带分离的按压辊。
10.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单元;
位置切换机构,将所述转印带在抵接于感光体的第一位置以及从所述感光体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隔着所述转印带配设在所述位置切换机构的相反侧的所述感光体。
CN201910876087.1A 2018-12-20 2019-09-17 转印带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13523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16228237A 2018-12-20 2018-12-20
US16/228,237 2018-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2324A true CN111352324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193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6087.1A Pending CN111352324A (zh) 2018-12-20 2019-09-17 转印带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23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22510B2 (ja) 転写装置及びその転写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034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937B2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6923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1327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holding member to hold a roller relative to a frame
JP20132462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392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660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交換方法
JP20022443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175615B1 (en) Transfer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0967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682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80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85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5258A (ja)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1643B2 (ja) 位置決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27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25799A (ja) 定着装置
CN111352324A (zh) 转印带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
JP51686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59544B2 (ja) シート類搬送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6147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292681B2 (en) Sheet feed device for restricting noise gene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142898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8054681A (ja)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