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6224A - 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6224A
CN111336224A CN202010235974.3A CN202010235974A CN111336224A CN 111336224 A CN111336224 A CN 111336224A CN 202010235974 A CN202010235974 A CN 202010235974A CN 111336224 A CN111336224 A CN 111336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gear
pipe
face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59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6224B (zh
Inventor
郑伊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 Ronghua
Yao Lijun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ongf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ongf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ongf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59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62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6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6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6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6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包括:传动部,传动部包括固定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固定件设置在电机转轴上,第一传动件设置在固定件上,第二传动件设置在第一传动件上,第三传动件设置在第二传动件上;变速部,变速部设置在变速输出轴上,变速部包括第一变速传继件、第二变速传继件和第三变速传动件,第一变速传继件、第二变速传继件和第三变速传动件均设置在变速输出轴上;驱动第一传动件与第一变速传继件啮合后能够实现反向变速输出转速。本发明结构设计紧凑、变速范围广、运行可靠性高和维护保养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
背景技术
变速输出系统是用来改变或者调节机器设备或者能量变化的机器设备,现已被广泛的运用到生产、加工、制造、机械等各个领域。变速输出系统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的传动装置。变速输出系统能够制成单独变速机构或与传动机构合装在同一壳体内。现有的变速机构主要有涡轮蜗杆变速系统、谐波变速系统和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每种变速系统均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目前,为了丰富减速器的减速比,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性,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无级减速机,减速比连续可调,但无级减速机的输出可靠性较差,无法提供精确可靠的减速比,导致在工业应用上受挫。而且仅采用一种减速系统的减速器适用范围较小、运行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包括:
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包括固定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固定件设置在电机转轴上,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二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件上。
变速部,所述变速部设置在变速输出轴上,所述变速部包括第一变速传继件、第二变速传继件和第三变速传动件,所述第一变速传继件、所述第二变速传继件和所述第三变速传动件均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上;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变速传继件啮合后能够实现反向变速输出转速,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变速传继件啮合后能够实现正向变速输出转速,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三变速传继件啮合后亦能够实现正向变速输出转速。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管和第一滚动件,所述固定管设置在所述电机转轴上,所述第一滚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管上。
所述固定管一端面开放,另一端面封闭;所述固定管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转轴上,并且所述固定管轴线与所述电机转轴轴线重合;所述固定管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滚动贯穿孔,两个所述第一滚动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固定管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滑动长条贯穿孔和第二滑动长条贯穿孔,所述第一滑动长条贯穿孔和所述第二滑动长条贯穿孔平行;所述固定管内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
所述第一滚动件包括第一滚动齿轮和第一滚动轴,所述第一滚动齿轮套装在所述第一滚动轴上,所述第一滚动轴两端逐一对应嵌装在所述第一滚动贯穿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管、第一端面齿轮、第一齿条、第一滑块、第二滑槽和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一传动管设置在所述固定管上,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端面齿轮、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滚动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上。
所述第一传动管长度小于所述固定管长度,所述第一传动管一端面开放,所述第一传动管嵌装在所述固定管内;所述第一传动管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三滑动长条贯穿孔,所述第一传动管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二旋转贯穿孔,两个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第一端面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一端面上,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管轴线与电机转轴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呈长条块状,所述第一滑块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所述第一齿条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传动管长度,所述第一齿条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外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滚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滑槽沿轴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内侧壁上。
所述第二滚动件包括第二滚动齿轮和第二滚动轴,所述第二滚动齿轮套装在所述第二滚动轴上,所述第二滚动轴两端逐一对应嵌装在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内,并且所述第二滚动轴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动长条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传动管、第二端面齿轮、第二齿条、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三滚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管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上,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端面齿轮、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第三滚动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上。
所述第二传动管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传动管长度,所述第二传动管一端面开放,所述第二传动管嵌装在所述第一传动管内;所述第二传动管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三旋转贯穿孔,两个所述第三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端面齿轮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端面齿轮内径,所述第二端面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一端面上,使得所述第二传动管轴线与电机转轴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块呈长条块状,所述第二滑块长度与所述第二滑槽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滑块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所述第二传动管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配合;所述第二齿条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传动管长度,所述第二齿条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外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滚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滑块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内侧壁上。
所述第三滚动件包括第三滚动齿轮和第三滚动轴,所述第三滚动齿轮套装在所述第三滚动轴上,所述第三滚动轴两端逐一对应嵌装在所述第三旋转贯穿孔内;并且所述第三滚动轴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滑动长条贯穿孔和所述第三滑动长条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第三传动杆、第三端面齿轮和所述第三齿条,所述第三传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上,所述第三端面齿轮和所述第三齿条均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上。
所述第三传动杆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传动管长度,所述第三传动杆嵌装在所述第二传动管内;所述第三传动杆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三滑块配合。
所述第三端面齿轮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端面齿轮内径,所述第三端面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一端;所述第三齿条长度小于所述第三传动杆长度,所述第三齿条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三滚动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变速传继件包括第一变速传继管、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和第四端面齿轮,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上,所述第四端面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
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两端面均开放,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齿轮、第一内齿圈和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架设置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内齿圈和所述第一太阳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
所述第一行星架呈圆弧形,所述第一行星架一端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一传继管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内齿圈套装在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上,所述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太阳轮嵌装在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上,并且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
所述第四端面齿轮和所述第一端面齿轮结构相同,所述第四端面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一端面齿轮啮合;所述第四端面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内齿圈上,并且所述第四端面齿轮轴线与所述第一内齿圈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变速传继件包括第二变速传继管、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和第五端面齿轮,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上,所述第五端面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上。
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两端面均开放,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嵌装在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内,并且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包括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齿轮、第二内齿圈和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架设置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内齿圈和所述第二太阳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架呈圆弧形,所述第二行星架一端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内齿圈套装在三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上,所述第二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太阳轮嵌装在三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上,并且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
所述第五端面齿轮和所述第二端面齿轮结构相同,所述第五端面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二端面齿轮啮合;所述第五端面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太阳轮上,并且所述第五端面齿轮轴线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三变速传继件包括第三变速传继轴、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和第六端面齿轮,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上,所述第六端面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上。
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呈杆状,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嵌装在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内,并且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上。
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包括第三行星架、第三行星齿轮、第三内齿圈和第三太阳轮,所述第三行星架设置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所述第三内齿圈和所述第三太阳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
所述第三行星架呈三叶草状,所述第三行星架一端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三行星齿轮逐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的三个顶端上;所述第三内齿圈套装在三个所述第三行星齿轮上,所述第三内齿圈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三太阳轮嵌装在三个所述第三行星齿轮上,并且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啮合。
所述第六端面齿轮和所述第三端面齿轮结构相同,所述第六端面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三端面齿轮啮合;所述第六端面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三太阳轮上,并且所述第六端面齿轮轴线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轴线重合。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结构设计紧凑、变速范围广、运行可靠性高和维护保养成本低;
2)本发明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设置了传动部和变速部,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变速部包括第一变速传继件、第二变速传继件和第三变速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能够与所述第一变速传继件啮合组成反向旋转的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第二传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变速传继件啮合组成正向旋转的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第三传动件能够与所述第三变速传继件啮合组成反向旋转的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传动部和所述变速部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所述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变速范围;由于传动部和变速部能够组合成三个变速器,当一个变速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用其他变速器替换,显著提高了所述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运行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的立体结构第一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的立体结构第二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图1中A-A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图1中B-B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图1中C-C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图1中D-D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管,2-第一滑动长条贯穿孔,3-第二滑动长条贯穿孔,4-第一滑槽,5-第一滚动齿轮,6-第一滚动轴,7-第一传动管,8-第一端面齿轮,9-第一齿条,10-第一滑块,11-第二滑槽,12-第二滚动齿轮,13-第二滚动轴,15-第二传动管,16-第二端面齿轮,17-第二齿条,18-第二滑块,19-第三滑块,20-第三滚动齿轮,22-第三滚动轴,23-第三传动杆,24-第三端面齿轮,25-第三齿条,26-第一变速传继管,27-第四端面齿轮,28-第一行星架,29-第一行星齿轮,30-第一内齿圈,31-第一太阳轮,32-第二变速传继管,33-第五端面齿轮,34-第二行星架,35-第二行星齿轮,36-第二内齿圈,37-第二太阳轮,38-第三变速传继轴,39-第六端面齿轮,40-第三行星架,41-第三行星齿轮,42-第三内齿圈,43-第三太阳轮,44-电机转轴,45-变速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根据图1-图7所示,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包括传动部和变速部,所述传动部设置在电机转轴44上,所述变速部设置在变速输出轴45上。
所述传动部包括固定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固定件设置在电机转轴44上,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二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件上。
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管1和第一滚动件,所述固定管1设置在所述电机转轴44上,所述第一滚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管1上。
所述固定管1一端面开放,另一端面封闭。所述固定管1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转轴44上,并且所述固定管1轴线与所述电机转轴44轴线重合。
所述固定管1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滚动贯穿孔,两个所述第一滚动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固定管1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滑动长条贯穿孔,所述滑动长条贯穿孔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滑动长条贯穿孔2和第二滑动长条贯穿孔3,所述第一滑动长条贯穿孔2和所述第二滑动长条贯穿孔3平行。
所述固定管1内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滑槽4长度不大于所述固定管1长度,所述第一滑槽4槽深小于所述固定管1半径。
所述第一滚动件包括第一滚动齿轮5和第一滚动轴6,所述第一滚动齿轮5套装在所述第一滚动轴6上,所述第一滚动轴6两端逐一对应嵌装在所述第一滚动贯穿孔内。
所述第一滚动轴6一端面上设置有六角孔。当通过内六角扳手拧动所述第一滚动轴6时,所述第一滚动轴6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滚动齿轮5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沿轴线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管7、第一端面齿轮8、第一齿条9、第一滑块10、第二滑槽11和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一传动管7设置在所述固定管1上,所述第一齿条9、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所述第一滑块10、所述第二滑槽11和所述第二滚动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上。
所述第一传动管7呈管状,所述第一传动管7长度小于所述固定管1长度,所述第一传动管7一端面开放,所述第一传动管7嵌装在所述固定管1内。所述第一传动管7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三滑动长条贯穿孔,所述第一传动管7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二旋转贯穿孔,两个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一端面上,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管7轴线与电机转轴44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滑块10呈长条块状,所述第一滑块10长度与所述第一滑槽4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滑块10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滑块10与所述第一滑槽4配合。所述第一齿条9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传动管7长度,所述第一齿条9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外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一齿条9与所述第一滚动齿轮5啮合。
所述第二滑槽11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传动管7长度,所述第二滑槽11槽深小于所述第一传动管7半径。所述第二滑槽11沿轴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内侧壁上。
所述第二滚动件包括第二滚动齿轮12和第二滚动轴13,所述第二滚动齿轮12套装在所述第二滚动轴13上,所述第二滚动轴13两端逐一对应嵌装在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内。并且所述第二滚动轴13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动长条贯穿孔2。
所述第二滚动轴13一端面上设置有六角孔。当通过内六角扳手拧动所述第二滚动轴13时,所述第二滚动轴13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滚动齿轮12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沿轴线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传动管15、第二端面齿轮16、第二齿条17、第二滑块18、第三滑块19和第三滚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管15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上,所述第二齿条17、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所述第二滑块18、所述第三滑块19和所述第三滚动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上。
所述第二传动管15呈管状,所述第二传动管15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传动管7长度,所述第二传动管15一端面开放,所述第二传动管15嵌装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内。所述第二传动管15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三旋转贯穿孔,两个所述第三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
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内径,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一端面上,使得所述第二传动管15轴线与电机转轴44轴线重合。
所述第二滑块18呈长条块状,所述第二滑块18长度与所述第二滑槽11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滑块18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所述第二传动管15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块18与所述第二滑槽11配合。所述第二齿条17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传动管15长度,所述第二齿条17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外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二齿条17与所述第二滚动齿轮12啮合。
所述第三滑块19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传动管15长度,所述第三滑块19槽深小于所述第二传动管15半径。所述第三滑块19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内侧壁上。
所述第三滚动件包括第三滚动齿轮20和第三滚动轴22,所述第三滚动齿轮20套装在所述第三滚动轴22上,所述第三滚动轴22两端逐一对应嵌装在所述第三旋转贯穿孔内。并且所述第三滚动轴22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滑动长条贯穿孔3和所述第三滑动长条贯穿孔。
所述第三滚动轴22一端面上设置有六角孔。当通过内六角扳手拧动所述第三滚动轴22时,所述第三滚动轴22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滚动齿轮20带动所述第三传动件沿轴线方向运动。
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第三传动杆23、第三端面齿轮24和所述第三齿条25,所述第三传动杆23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上,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和所述第三齿条25均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23上。
所述第三传动杆23呈杆状,所述第三传动杆23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传动管15长度,所述第三传动杆23嵌装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内。所述第三传动杆23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三滑块19配合。
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内径,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23一端。所述第三齿条25长度小于所述第三传动杆23长度,所述第三齿条25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23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三齿条25与所述第三滚动齿轮20啮合。
所述变速部包括第一变速传继件、第二变速传继件和第三变速传动件,所述第一变速传继件、所述第二变速传继件和所述第三变速传动件均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
所述第一变速传继件包括第一变速传继管26、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和第四端面齿轮27,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上,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
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两端面均开放,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包括第一行星架28、第一行星齿轮29、第一内齿圈30和第一太阳轮31,所述第一行星架28设置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28上,所述第一内齿圈30和所述第一太阳轮31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28上。
所述第一行星架28呈圆弧形,所述第一行星架28一端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一传继管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28上。所述第一内齿圈30套装在三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上,所述第一内齿圈30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啮合。所述第一太阳轮31嵌装在三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上,并且所述第一太阳轮31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啮合。
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和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结构相同,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能够与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啮合。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设置在所述第一内齿圈30上,并且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轴线与所述第一内齿圈30轴线重合。
当使用内六角扳手正向拧动所述第一滚动轴6时,所述第一滚动轴6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滚动齿轮5带动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向第四端面齿轮27运动,待第一端面齿轮8与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啮合后即能实现所述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的变速反向输出转速。
所述第二变速传继件包括第二变速传继管32、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和第五端面齿轮33,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上,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上。
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两端面均开放,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嵌装在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内,并且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包括第二行星架34、第二行星齿轮35、第二内齿圈36和第二太阳轮37,所述第二行星架34设置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34上,所述第二内齿圈36和所述第二太阳轮37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34上。
所述第二行星架34呈圆弧形,所述第二行星架34一端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34上。所述第二内齿圈36套装在三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上,所述第二内齿圈36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啮合。所述第二太阳轮37嵌装在三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上,并且所述第二太阳轮37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啮合。
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和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结构相同,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能够与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啮合。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设置在所述第二太阳轮37上,并且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轴线与所述第二太阳轮37轴线重合。
当使用内六角扳手正向拧动所述第二滚动轴13时,所述第二滚动轴13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滚动齿轮12带动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向第五端面齿轮33运动,待第二端面齿轮16与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啮合后即能实现所述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的变速正向输出转速。
所述第三变速传继件包括第三变速传继轴38、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和第六端面齿轮39,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上,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上。
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呈杆状,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嵌装在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内,并且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
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包括第三行星架40、第三行星齿轮41、第三内齿圈42和第三太阳轮43,所述第三行星架40设置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40上,所述第三内齿圈42和所述第三太阳轮43均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40上。
所述第三行星架40呈三叶草状,所述第三行星架40一端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逐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40的三个顶端上。所述第三内齿圈42套装在三个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上,所述第三内齿圈42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啮合。所述第三太阳轮43嵌装在三个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上,并且所述第三太阳轮43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啮合。
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和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结构相同,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能够与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啮合。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设置在所述第三太阳轮43上,并且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轴线与所述第三太阳轮43轴线重合。
当使用内六角扳手正向拧动所述第三滚动轴22时,所述第三滚动轴22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滚动齿轮20带动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向第六端面齿轮39运动,待第三端面齿轮24与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啮合后即能实现所述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的变速正向输出转速。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包括固定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固定件设置在电机转轴(44)上,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二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件上;
变速部,所述变速部设置在变速输出轴(45)上,所述变速部包括第一变速传继件、第二变速传继件和第三变速传动件,所述第一变速传继件、所述第二变速传继件和所述第三变速传动件均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变速传继件啮合后能够实现反向变速输出转速,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变速传继件啮合后能够实现正向变速输出转速,驱动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三变速传继件啮合后亦能够实现正向变速输出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管(1)和第一滚动件,所述固定管(1)设置在所述电机转轴(44)上,所述第一滚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管(1)上;
所述固定管(1)一端面开放,另一端面封闭;所述固定管(1)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转轴(44)上,并且所述固定管(1)轴线与所述电机转轴(44)轴线重合;所述固定管(1)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滚动贯穿孔,两个所述第一滚动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固定管(1)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滑动长条贯穿孔(2)和第二滑动长条贯穿孔(3),所述第一滑动长条贯穿孔(2)和所述第二滑动长条贯穿孔(3)平行;所述固定管(1)内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4);
所述第一滚动件包括第一滚动齿轮(5)和第一滚动轴(6),所述第一滚动齿轮(5)套装在所述第一滚动轴(6)上,所述第一滚动轴(6)两端逐一对应嵌装在所述第一滚动贯穿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管(7)、第一端面齿轮(8)、第一齿条(9)、第一滑块(10)、第二滑槽(11)和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一传动管(7)设置在所述固定管(1)上,所述第一齿条(9)、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所述第一滑块(10)、所述第二滑槽(11)和所述第二滚动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上;
所述第一传动管(7)长度小于所述固定管(1)长度,所述第一传动管(7)一端面开放,所述第一传动管(7)嵌装在所述固定管(1)内;所述第一传动管(7)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三滑动长条贯穿孔,所述第一传动管(7)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二旋转贯穿孔,两个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一端面上,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管(7)轴线与电机转轴(44)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0)呈长条块状,所述第一滑块(10)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滑块(10)与所述第一滑槽(4)配合;所述第一齿条(9)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传动管(7)长度,所述第一齿条(9)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外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一齿条(9)与所述第一滚动齿轮(5)啮合;所述第二滑槽(11)沿轴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内侧壁上;
所述第二滚动件包括第二滚动齿轮(12)和第二滚动轴(13),所述第二滚动齿轮(12)套装在所述第二滚动轴(13)上,所述第二滚动轴(13)两端逐一对应嵌装在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内,并且所述第二滚动轴(13)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动长条贯穿孔(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传动管(15)、第二端面齿轮(16)、第二齿条(17)、第二滑块(18)、第三滑块(19)和第三滚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管(15)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上,所述第二齿条(17)、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所述第二滑块(18)、所述第三滑块(19)和所述第三滚动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上;
所述第二传动管(15)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传动管(7)长度,所述第二传动管(15)一端面开放,所述第二传动管(15)嵌装在所述第一传动管(7)内;所述第二传动管(15)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三旋转贯穿孔,两个所述第三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内径,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一端面上,使得所述第二传动管(15)轴线与电机转轴(44)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8)呈长条块状,所述第二滑块(18)长度与所述第二滑槽(11)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滑块(18)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所述第二传动管(15)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块(18)与所述第二滑槽(11)配合;所述第二齿条(17)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传动管(15)长度,所述第二齿条(17)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外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二齿条(17)与所述第二滚动齿轮(12)啮合;所述第三滑块(19)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内侧壁上;
所述第三滚动件包括第三滚动齿轮((20)和第三滚动轴(22),所述第三滚动齿轮((20)套装在所述第三滚动轴(22)上,所述第三滚动轴(22)两端逐一对应嵌装在所述第三旋转贯穿孔内;并且所述第三滚动轴(22)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滑动长条贯穿孔(3)和所述第三滑动长条贯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第三传动杆(23)、第三端面齿轮(24)和所述第三齿条(25),所述第三传动杆(23)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上,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和所述第三齿条(25)均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23)上;
所述第三传动杆(23)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传动管(15)长度,所述第三传动杆(23)嵌装在所述第二传动管(15)内;所述第三传动杆(23)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三滑块(19)配合;
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内径,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23)一端;所述第三齿条(25)长度小于所述第三传动杆(23)长度,所述第三齿条(25)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23)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三齿条(25)与所述第三滚动齿轮((20)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传继件包括第一变速传继管(26)、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和第四端面齿轮(27),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上,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
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两端面均开放,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变速件包括第一行星架(28)、第一行星齿轮(29)、第一内齿圈(30)和第一太阳轮(31),所述第一行星架(28)设置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28)上,所述第一内齿圈(30)和所述第一太阳轮(31)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28)上;
所述第一行星架(28)呈圆弧形,所述第一行星架(28)一端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一传继管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28)上;所述第一内齿圈(30)套装在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上,所述第一内齿圈(30)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啮合;所述第一太阳轮(31)嵌装在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上,并且所述第一太阳轮(31)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29)啮合;
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和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结构相同,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能够与所述第一端面齿轮(8)啮合;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设置在所述第一内齿圈(30)上,并且所述第四端面齿轮(27)轴线与所述第一内齿圈(30)轴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速传继件包括第二变速传继管(32)、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和第五端面齿轮(33),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上,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上;
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两端面均开放,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嵌装在所述第一变速传继管(26)内,并且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变速件包括第二行星架(34)、第二行星齿轮(35)、第二内齿圈(36)和第二太阳轮(37),所述第二行星架(34)设置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34)上,所述第二内齿圈(36)和所述第二太阳轮(37)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34)上;所述第二行星架(34)呈圆弧形,所述第二行星架(34)一端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34)上;所述第二内齿圈(36)套装在三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上,所述第二内齿圈(36)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啮合;所述第二太阳轮(37)嵌装在三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上,并且所述第二太阳轮(37)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35)啮合;
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和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结构相同,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能够与所述第二端面齿轮(16)啮合;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设置在所述第二太阳轮(37)上,并且所述第五端面齿轮(33)轴线与所述第二太阳轮(37)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变速传继件包括第三变速传继轴(38)、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和第六端面齿轮(39),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上,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上;
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呈杆状,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嵌装在所述第二变速传继管(32)内,并且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变速输出轴(45)上;
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变速件包括第三行星架(40)、第三行星齿轮(41)、第三内齿圈(42)和第三太阳轮(43),所述第三行星架(40)设置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40)上,所述第三内齿圈(42)和所述第三太阳轮(43)均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40)上;
所述第三行星架(40)呈三叶草状,所述第三行星架(40)一端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三变速传继轴(38)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逐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40)的三个顶端上;所述第三内齿圈(42)套装在三个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上,所述第三内齿圈(42)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啮合;所述第三太阳轮(43)嵌装在三个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上,并且所述第三太阳轮(43)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41)啮合;
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和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结构相同,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能够与所述第三端面齿轮(24)啮合;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设置在所述第三太阳轮(43)上,并且所述第六端面齿轮(39)轴线与所述第三太阳轮(43)轴线重合。
CN202010235974.3A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 Active CN1113362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5974.3A CN111336224B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5974.3A CN111336224B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6224A true CN111336224A (zh) 2020-06-26
CN111336224B CN111336224B (zh) 2021-09-14

Family

ID=7118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5974.3A Active CN111336224B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62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488A (zh) * 2020-08-07 2020-11-13 江苏川钿明椿电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减速电机铝线马达
CN113224904A (zh) * 2021-05-13 2021-08-0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多类型切换的减速输出电机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0661A (zh) * 2001-01-23 2002-09-25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多级电动工具变速器
US20040014549A1 (en) * 2002-07-16 2004-01-22 Jatco Ltd Speed change gear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1183816A (zh) * 2007-10-09 2008-05-21 胡菱菱 一种控制电机用减速器
CN101542163A (zh) * 2007-01-16 2009-09-23 Mbi有限公司 电机用传动装置及其控制装置
CN103899718A (zh) * 2014-04-22 2014-07-02 瞿庆涛 机动车的变速装置
US8794091B2 (en) * 2008-10-30 2014-08-0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Twin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KR20150073508A (ko) * 2013-12-23 2015-07-01 현대로템 주식회사 트랙 구동형 로봇의 2단 변속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0661A (zh) * 2001-01-23 2002-09-25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多级电动工具变速器
US20040014549A1 (en) * 2002-07-16 2004-01-22 Jatco Ltd Speed change gear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1542163A (zh) * 2007-01-16 2009-09-23 Mbi有限公司 电机用传动装置及其控制装置
CN101183816A (zh) * 2007-10-09 2008-05-21 胡菱菱 一种控制电机用减速器
US8794091B2 (en) * 2008-10-30 2014-08-0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Twin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KR20150073508A (ko) * 2013-12-23 2015-07-01 현대로템 주식회사 트랙 구동형 로봇의 2단 변속장치
CN103899718A (zh) * 2014-04-22 2014-07-02 瞿庆涛 机动车的变速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488A (zh) * 2020-08-07 2020-11-13 江苏川钿明椿电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减速电机铝线马达
CN113224904A (zh) * 2021-05-13 2021-08-0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多类型切换的减速输出电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6224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6224B (zh) 一种用于拖动系统的一体式电机
CN103711845A (zh)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201420838Y (zh) 一种手动双输出轴变速器
CN203395112U (zh) 电动汽车的自动四挡变速器结构
CN102141119B (zh) 滑动轴滚轮键锁多级倒档齿轮变速器
CN202251751U (zh) 一种小型农业机械用变速箱
US20050028626A1 (en) Gear reduction unit
CN203703006U (zh) 一种紧凑型高传动比齿轮减速装置
CN104806721A (zh) 节能无级传动装置
CN111350801B (zh) 一种具有减速输出功能的电机系统
CN109139880B (zh) 一种多档变速拉拔机
CN106090135A (zh) 用于积木机器人的塑料齿轮减速电机以及积木机器人
CN111934488B (zh)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减速电机铝线马达
CN108443432B (zh) 单轴输入双轴输出三速比减速机
CN108500921A (zh) 一种实验室研发用变速箱组装定位组件
DE102011088381A1 (de) Kraftfahrzeuggetriebe
CN203686102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倒挡结构
CN205841644U (zh) 一种同轴换挡系统
KR900001564B1 (ko) 다회전비 동력변속기
CN206190826U (zh) 一种变速箱
CN207145563U (zh) 可直线滑动啮合的齿轮副
CN219413457U (zh) 一种新型换向机构
JPH07158701A (ja) 遊星歯車減速機
CN203214831U (zh) 一种动力换挡变速器
KR101326764B1 (ko) 변속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Address after: 325600 Hubian community, Danxi Town, L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 Ronghua

Patentee after: Yao Lijun

Address before: No. 268, wei12 Road, Yueq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600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DONGFANG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