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4238A -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4238A
CN111324238A CN202010194591.6A CN202010194591A CN111324238A CN 111324238 A CN111324238 A CN 111324238A CN 202010194591 A CN202010194591 A CN 202010194591A CN 111324238 A CN111324238 A CN 111324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module
substrate
electrode
touch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45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4238B (zh
Inventor
张贵玉
罗鸿强
张光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45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4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4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4238A/zh
Priority to US17/416,552 priority patent/US11740748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40775 priority patent/WO202118490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4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4238B/zh
Priority to US18/210,100 priority patent/US20230325042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触控模组包括:衬底和形成在衬底一侧的至少一组触控图案,每组触控图案包括:具有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桥接位的导电桥;设置于导电桥上的绝缘支撑部;绝缘支撑部,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支撑部、位于相邻第一支撑部之间并与其相间隔的第二支撑部;每个第一支撑部与一桥接位相对应,且第一支撑部具有露出桥接位的过孔;触控电极部,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相邻第一触控电极之间并与其相间隔的第二触控电极;每个第一触控电极形成在一第一支撑部上并通过过孔与桥接位电连接,每个第二触控电极形成在第二支撑部上。该方案使触控模组具有良好的弯折能力。

Description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市场越来越火热,市场对AMOLED显示屏的结构形态追求也越来越奇特,从早期的2D盖板、转到2.5D盖板、进而3D盖板,但结构差异化越是容易收到消费者欢迎,故不少终端客户要求在3D盖板的基础上,增加绑定(bending)区弯折角度,例如,增加至90°,这无疑是对盖板行业、显示行业、贴合行业等领域的挑战。
在将触控显示结构与绑定区具有较大弯折角度的盖板贴合的过程中,由于触控模组弯折能力较差,该触控模组容易在绑定区处发生断裂,导致触控功能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发明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弯折能力,以保证良好的触控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其包括:衬底和至少一组触控图案,每组所述触控图案包括:
导电桥,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侧上,并具有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桥接位;
绝缘支撑部,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侧上,并覆盖所述导电桥,所述绝缘支撑部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支撑部、位于相邻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第二支撑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第一隔断口;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一所述桥接位相对应,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露出所述桥接位的过孔;
触控电极部,所述触控电极部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触控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隔断口;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形成在一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并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桥接位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内侧;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内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网格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网格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网格线的线宽为1μm至10μ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导电桥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组所述触控图案还包括绝缘保护部,覆盖所述触控电极部及所述绝缘支撑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保护部的材料为有机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支撑部的材料为无机绝缘材料。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组所述触控图案中导电桥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电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且各所述导电桥具有两个所述连接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图案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触控图案在第二方向上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其中,
多组所述触控图案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相互断开;
多组所述触控图案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相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多组所述触控图案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部之间相互断开;
多组所述触控图案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二支撑部之间相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的一者为发射电极,另一者为接收电极。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的衬底形成在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上。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所提供的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绝缘支撑部上开设第一隔断口,这样在触控模组弯折的过程中,绝缘支撑部产生的内应力可在第一隔断口处释放,以避免内应力积累过大,从而可缓解由于绝缘支撑部内应力过大导致桥接位发生断裂的情况,继而可保证触控模组在弯折状态下仍具有良好的触控性能,提高了触控模组的良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所述的触控模组的局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出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所示结构在B-B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模组的局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完成步骤S104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完成步骤S108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中附图标记:
1、衬底;2、导电桥;3、绝缘层;4、发射电极;5、接收电极;
图2-6、8-10中附图标记:
10、触控模组;101、衬底;102、导电桥;102a、桥接位;103、第一支撑部;104、第二支撑部;105、第一隔断口;106、过孔;107、第一触控电极;108、第二触控电极;109、第二隔断口;110、绝缘保护部;111、填充部;11、显示层;12、封装层;13、偏光片;14、盖板;15、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互容式触控模组可至少包括三层结构,比如: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1、桥接层、绝缘层3及触控电极层;该触控电极层可包括发射(TX)电极4和接收(RX)电极5。每条TX通道可包括多个相连接的TX电极4,每条RX通道可包括多个相连接的RX电极5,其中,RX通道和TX通道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电容。其中,为了避免RX通道和TX通道在交叉点电连接,可使RX通道的RX电极5在触控电极层直接相互连接,使TX通道的TX电极4通过桥接层的导电桥102实现相互连接,以实现RX通道和TX通道在交叉点处绝缘;即:通过绝缘层的设置实现了RX通道和TX通道在交叉点处绝缘。
但由于绝缘层弯折能力有限,因此,在将此触控模组进行弯折时,随着弯折角度的增大,绝缘层的内应力会不断增大,从而容易使得桥接位(即:用于实现导电桥2与触控电极连接的位置)处发生断裂,继而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导致触控性能下降。该触控模组不适合应用于大角度弯曲的显示装置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2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控模组10可包括:衬底101和至少一组触控图案。该衬底101可为单层结构,也可为多层结构;此衬底101可为无机绝缘材料,比如:氧化硅、氮化硅等,但不限于此,视具体情况而定。每组所述触控图案可包括依次形成的导电桥102、绝缘支撑部和触控电极部,其中:
导电桥102形成在衬底101的一侧上,并具有多个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排布的桥接位102a,该桥接位102a指的是导电桥2上与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107和第二触控电极)相接触的区域,即:如图4、图6、图9及图10中导电桥102上相邻两条较近虚线所限定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图4、图6、图9及图10中在导电桥102上示出的虚线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并不代表孔的边界等等),即:在实际产品中并不存在,只是为了方便示意出导电桥102中哪个区域是桥接位102a,方便他人理解。
绝缘支撑部形成在衬底101的一侧上,并设置于导电桥102上。详细说明,绝缘支撑部可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排布的第一支撑部103和位于相邻第一支撑部103之间的第二支撑部104,其中,相邻第一支撑部103与第二支撑部104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隔断口105相互隔断开。
图4中示出了相邻第一支撑部103与第二支撑部104之间通过一个第一隔断口105隔断开,但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隔断口105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设置多个,具体视需求而定。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支撑部103与第二支撑部104之间仅设置一个第一隔断口105时,则说明第一支撑部103和第二支撑部104之间无其他绝缘部;当第一支撑部103与第二支撑部104之间设置多个第一隔断口105时,则说明第一支撑部103和第二支撑部104之间还可包括其他绝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断口105的宽度可小于或等于20μm,比如:5μm、10μm、15μm、20μm等等;且第一隔断口105的深度可为1μm至5μm,比如:1μm、2μm、3μm、4μm、5μm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此宽度为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此深度为如图4所示的在Z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2和图4所示,每个第一支撑部103与一桥接位102a相对应,且该第一支撑部103具有露出桥接位102a的过孔106。
触控电极部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107及位于相邻第一触控电极107之间的第二触控电极108,此第一触控电极107与第二触控电极108之间相互绝缘;其中,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07形成在一第一支撑部103上并通过过孔106与桥接位102a电连接,每个第二触控电极108形成在第二支撑部104上。
可选地,第一触控电极107与第二触控电极108可同层设置,且相邻第一触控电极107与第二触控电极108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隔断口109相互隔开,以实现第一触控电极107与第二触控电极108之间相互绝缘。
图4中示出了相邻第一触控电极107与第二触控电极108之间通过一个第二隔断口109隔断开,但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隔断口109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设置多个,具体视需求而定。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触控电极107与第二触控电极108之间仅设置一个第二隔断口109时,则说明第一触控电极107与第二触控电极108之间无其他导电部;当第一触控电极107与第二触控电极108之间设置多个第二隔断口109时,则说明第一触控电极107与第二触控电极108之间还可包括其他导电部。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所采用的术语“同层设置”指的是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并且,这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但不限于此,第一触控电极107和第二触控电极108也可位于不同层,并通过绝缘材料相互绝缘,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电极107和第二触控电极108可通过不同构图工艺形成。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绝缘支撑部上开设第一隔断口105,这样在触控模组10弯折的过程中,绝缘支撑部产生的内应力可在第一隔断口105处释放,以避免内应力积累过大,从而可缓解由于绝缘支撑部内应力过大导致桥接位102a发生断裂的情况,继而可保证触控模组10在弯折状态下仍具有良好的触控性能,提高了触控模组10的良率。
其中,由于该触控模组10具有良好的弯折性能和触控性能,因此,该触控模组10可适用于具有较大弯折角度(例如:图5中所示绑定区C弯折角度为90°)的显示装置中,扩大了触控模组10的使用范围。
此外,本实施例中绝缘支撑部上的第一隔断口105可与其过孔106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应当理解的是“构图工艺”一般包括光刻胶的涂布、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的剥离等步骤;“一次构图工艺”意指使用一块掩模板形成图案化的层、部件、构件等的工艺;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在制作第一隔断口105时,不需要增加掩膜板的数量,从而不增加开发成本。且由于第一隔断口105开设在用于支撑第一触控电极107和支撑第二触控电极108的部位之间,因此,该第一隔断口105的设计并不会影响到第一触控电极107和第二触控电极108的结构,从而可保证触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绝缘支撑部的图案可与触控电极部的图案基本相似。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07和第二触控电极108中的一者为发射电极,另一者为接收电极,可选地,该第一触控电极107为发射(TX)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08为接收(RX)电极,也就是说,该触控模组10可为互容式触控模组10。
应当理解的是,该触控模组10中触控图案应设置有多组,如图2所示,多组触控图案在第二方向Y上排布,此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可选地,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正交。其中,多组触控图案中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07之间相互断开;每组触控图案中通过导电桥102连接的各第一触控电极107可构成一个通道,比如:在第一触控电极107为发射电极时,此通道可为TX通道;多组触控图案中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108之间相连接,即: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应并相连接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8可构成另一通道,比如:在第二触控电极108为接收电极时,此通道可为RX通道。
也就是说,本公开的触控模组10可包括多个在第二方向Y上间隔排布的的TX通道,多个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排布的RX通道,其中,RX通道和TX通道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相交,以呈网格状,RX通道和TX通道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电容,这样设计在减少通道数的同时,还可实现多点触控、且无鬼点,提高了触控精准性。
可选地,多组触控图案中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部103之间相互断开;多组触控图案中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应的第二支撑部104之间相连接;也就是说,整个触控模组10中该绝缘支撑部所在层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图案可与该触控电极部所在层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图案基本相似,均为网格状,这样在保证绝缘支撑部所在层的支撑稳定性的同时,还可缓解由于绝缘支撑部内应力过大导致桥接位102a发生断裂的情况,继而可保证触控模组10在弯折状态下仍具有良好的触控性能,提高了触控模组10的良率。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组触控图案中导电桥102可设置有多个,多个导电桥102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排布,且各导电桥102具有两个桥接位102a,也就是说,每个导电桥102可实现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107之间的连接;这样设计在实现各第一触控电极107连接的同时,还可避免导电桥在弯折过程中第一方向X上应力积累过大而发生折断的情况,从而可避免在弯折过程中导电桥102某一部位发生折断而导致整个第一方向X上其他触控位置全部失灵的情况。
但不限于此,每组触控图案中也可仅包括一个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导电桥102,通过一个导电桥102将每组触控图案中的各第一触控电极107连接,以形成一个触控通道,具体还需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
需要说明的上,以显示装置为手机为例,如图5所示,手机的绑定区C通常设置在其短边方向上的两侧,此盖板14的绑定区C弯折角度可为90°,即该手机的显示屏可为瀑布屏,在此情况下,若将触控模组10与该盖板14贴合,为了更好地缓解由于绝缘支撑部内应力过大导致桥接位102a发生断裂的情况,本公开的第一方向X即可为手机的短边方向,从而可保证触控模组10在弯折状态下仍具有良好的触控性能,提高了触控模组10的良率。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7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位于第一支撑部103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内侧;且第二触控电极108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位于第二支撑部104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内侧,这样设计在对触控电极部进行构图工艺时,便于对掩膜板进行对位,从而可保证制作精度,继而可保证良好的触控性能。
其中,第一触控电极107、第二触控电极108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可为网格状,这样在触控模组10弯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释放触控电极部所产生的内应力,从而可避免触控电极部发生断裂的情况,继而可保证触控性能的稳定;此外,还便于提高触控电极部的柔性,从而便于提高整个触控模组10的柔性,使得该触控模组10具有良好的弯折能力,以便于适用于具有较大弯折角度(例如:绑定区C弯折角度为90°)的显示装置中,扩大触控模组10的使用范围。
同理,第一支撑部103、第二支撑部104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可为网格状,这样在触控模组10弯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释放绝缘支撑部所产生的内应力,从而可避免桥接位102a发生断裂的情况,继而可保证触控性能的稳定;此外,还还可进一步提高整个触控模组10的柔性,使得该触控模组10具有良好的弯折能力,从而扩大触控模组10的使用范围。
可选地,第一触控电极107和第二触控电极108中网格线的线宽可为1μm至10μm,以在保证导电性能的同时,提高触控电极部的可弯折性能。
其中,第一触控电极107、第二触控电极108、导电桥102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比如:银、铜等金属材料,以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从而可提高整个触控模组10的触控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组触控图案还可包括填充部111,此填充部111填充于第一隔断口105内。其中,为了保证第一隔断口105处仍具有良好的释放应力的能力,该填充部111的材料与绝缘支撑部的材料可不相同,以避免位于第一隔断口105内的填充部111与绝缘支撑部之间产生结合力,也就是说,位于第一隔断口105内的填充部111仅仅是与绝缘支撑部接触,且在弯折过程中,位于第一隔断口105处的填充部111与绝缘支撑部之间会产生缝隙,仍可以释放应力,以避免绝缘支撑部内应力积累过大,从而可缓解由于绝缘支撑部内应力过大导致桥接位102a发生断裂的情况,继而可保证触控模组10在弯折状态下仍具有良好的触控性能,提高了触控模组10的良率。
可选地,绝缘支撑部的材料可为无机材料,此无机材料可为氧化硅、氮化硅等材料;其中,该无机绝缘材料可通过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等工艺衬底101在衬底101上,并经一次构图工艺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绝缘支撑部;而填充部111的材料可为有机材料,具体可为有机绝缘材料,比如: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材料,以避免弯折过程中填充部1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7、第二触控电极108发生误触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绝缘支撑部采用无机材料制作而成,可保证绝缘支撑部的强度及支撑稳定性,此外,还可保证触控电极与其结合强度,从而可保证触控稳定性。而将填充部111采用有机材料制作而成,可提高该填充部111的柔性,这样填充部111即使位于第一隔断口105内,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柔性,因此,可对绝缘支撑部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进行吸收,从而可避免绝缘支撑部内应力积累过大,缓解由于绝缘支撑部内应力过大导致桥接位102a发生断裂的情况,继而可保证触控模组10在弯折状态下仍具有良好的触控性能,提高了触控模组10的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组触控图案还可包括绝缘保护部110,此绝缘保护部110覆盖触控电极部及填充部111,通过设置绝缘保护部110可对触控电极部中第一触控电极107、第二触控电极108进行保护,以避免其与外界环境中的结构发生碰撞而损坏的情况,提高了触控模组1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绝缘保护部110的材料可为无机材料,比如:氧化硅、氮化硅等材料;也可为有机材料,比如: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材料。优选地,绝缘保护部110的材料与填充部111的材料相同,这样使得填充部111与绝缘保护部110可同时制作而成,也就是说,绝缘保护部110与填充部111可一体成型,以降低加工难度。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模组的制作方法,该触控模组的结构可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触控模组10,在此不再详述。如图7所示,该制作方法可包括:
步骤S100,提供一衬底101;
步骤S102,在衬底101上形成第一导电膜层;比如,可采用蒸镀或磁控溅射等方式将Ag或Cu等金属材料形成在衬底101上,以形成第一导电膜层;
步骤S104,对第一导电模膜层进行一次构图工艺,以形成导电桥102,如图8所示,此导电桥102具有多个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排布的桥接位102a(如图9所示);
步骤S106,形成覆盖衬底101和导电桥102的第一绝缘薄膜;比如,采用CVD等方式将无机绝缘材料沉积在衬底101和导电桥102上;
步骤S108,对第一绝缘薄膜进行一次构图工艺,以形成覆盖导电桥102的绝缘支撑部,如图9所示,此绝缘支撑部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排布的第一支撑部103、位于相邻第一支撑部103之间的第二支撑部104、以及位于第一支撑部103与第二支撑部104之间的第一隔断口105;每个第一支撑部103与一桥接位102a相对应,且第一支撑部103具有露出桥接位102a的过孔106;
步骤S110,形成触控电极部,如图4所示,此触控电极部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107、位于相邻第一触控电极107之间的第二触控电极108、以及位于第一触控电极107与第二触控电极108之间的第二隔断口109;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07形成在一第一支撑部103上并通过过孔106与桥接位102a电连接,每个第二触控电极108形成在第二支撑部104上;比如,可通过磁控溅射等方式将Ag或Cu等金属材料形成在衬底101上,并采用一次构图工艺进行处理,以形成此触控电极部。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制作方法中的导电桥102、绝缘支撑部、触控电极部的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已在上文触控模组10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该制作方法还可包括形成填充于第一隔断口105的填充部111及覆盖触控电极部和填充部111的绝缘保护部110,如图6所示,此绝缘保护部110可采用有机绝缘材料制作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公开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5和图10所示,其包括显示模组及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触控模组10,此触控模组10的衬底101可形成在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上。此显示模组可为AMOLED显示模组,但不限于此,视具体情况而定。本公开的显示模组可包括显示层11、位于显示层11的显示侧的封装层12,其中,触控模组10的衬底101可设置在封装层12背离显示层11的一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常用的显示装置类型均可,具体例如AMOLED显示屏、手机等移动装置、手表等可穿戴设备、VR装置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设备的具体用途进行相应地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除了阵列基板及集成电路板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以显示器为例,如图5和图10所示,具体例如玻璃盖板14、位于触控模组10与盖板14之间的偏光片13、柔性电路板15、外壳、电源线,等等,本领域善解人意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2)

1.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和至少一组触控图案,每组所述触控图案包括:
导电桥,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侧上,并具有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桥接位;
绝缘支撑部,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侧上,并设置于所述导电桥上,所述绝缘支撑部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支撑部、位于相邻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第二支撑部,相邻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隔断口相互隔断开;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一所述桥接位相对应,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露出所述桥接位的过孔;
触控电极部,所述触控电极部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相互绝缘的第二触控电极;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形成在一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并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桥接位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且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隔断口相互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内侧;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网格状;且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网格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断口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0μm,所述第一隔断口的深度为1μm至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触控图案还包括填充部,所述填充部填充于所述第一隔断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的材料为有机材料,所述绝缘支撑部的材料为无机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触控图案还包括绝缘保护部,所述绝缘保护部覆盖所述触控电极部及所述填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触控图案中导电桥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电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且各所述导电桥具有两个所述连接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图案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触控图案在第二方向上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其中,
多组所述触控图案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相互断开;
多组所述触控图案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
多组所述触控图案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部之间相互断开;
多组所述触控图案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二支撑部之间相连接。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及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的衬底形成在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上。
CN202010194591.6A 2020-03-19 2020-03-19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324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4591.6A CN111324238B (zh) 2020-03-19 2020-03-19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7/416,552 US11740748B2 (en) 2020-03-19 2020-12-29 Touch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0/140775 WO2021184903A1 (zh) 2020-03-19 2020-12-29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8/210,100 US20230325042A1 (en) 2020-03-19 2023-06-15 Touch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4591.6A CN111324238B (zh) 2020-03-19 2020-03-19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4238A true CN111324238A (zh) 2020-06-23
CN111324238B CN111324238B (zh) 2021-08-06

Family

ID=71171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4591.6A Active CN111324238B (zh) 2020-03-19 2020-03-19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740748B2 (zh)
CN (1) CN111324238B (zh)
WO (1) WO20211849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4903A1 (zh) * 2020-03-19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22085A (ko) * 2016-08-23 2018-03-0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8052221A (zh) * 2017-12-14 2018-05-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和显示面板
CN109460162A (zh) * 2018-10-31 2019-03-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US20190179441A1 (en) * 2017-12-12 2019-06-13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007802A (zh) * 2019-04-15 2019-07-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658951A (zh) * 2019-09-25 2020-0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0315U (zh) * 2013-09-05 2014-01-1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KR102132631B1 (ko) * 2013-11-19 2020-07-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이 내장된 액정표시장치
TWI540484B (zh) * 2014-07-29 2016-07-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KR102301502B1 (ko) 2015-01-07 2021-09-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2283921B1 (ko) 2015-01-09 2021-07-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패널
CN204667361U (zh) * 2015-05-15 2015-09-2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6919290B (zh) 2017-03-22 2020-01-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919380B (zh) * 2017-11-24 2020-03-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11324238B (zh) * 2020-03-19 2021-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22085A (ko) * 2016-08-23 2018-03-0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20190179441A1 (en) * 2017-12-12 2019-06-13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052221A (zh) * 2017-12-14 2018-05-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和显示面板
CN109460162A (zh) * 2018-10-31 2019-03-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10007802A (zh) * 2019-04-15 2019-07-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658951A (zh) * 2019-09-25 2020-0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4903A1 (zh) * 2020-03-19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740748B2 (en) 2020-03-19 2023-08-29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25042A1 (en) 2023-10-12
US20220326808A1 (en) 2022-10-13
US11740748B2 (en) 2023-08-29
CN111324238B (zh) 2021-08-06
WO2021184903A1 (zh) 2021-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253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801949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70762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40605B (zh) 显示面板
CN109388287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04882417A (zh) 集成无源倒装芯片封装
EP4145520A1 (en) Touch modu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803111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20230195267A1 (en) Touch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354774A (zh) 显示基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326540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080119004A1 (en) Method of packaging a device having a keypad switch point
CN110377180B (zh) 触控电极、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324238B (zh)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658951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9976569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CN111782082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762593A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CN109742118B (zh) 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0346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89377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243363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3814635U (zh) 触控面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85149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81714B (zh) 柔性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