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0142A - 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0142A
CN111320142A CN202010142856.8A CN202010142856A CN111320142A CN 111320142 A CN111320142 A CN 111320142A CN 202010142856 A CN202010142856 A CN 202010142856A CN 111320142 A CN111320142 A CN 111320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box
heat
sulfuric acid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28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和平
杨建伟
俞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Yongxia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Yongxi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Yongxia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Yongxi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28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01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0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01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7/00Sulfur; Compounds thereof
    • C01B17/69Sulfur trioxide; Sulfuric acid
    • C01B17/74Preparation
    • C01B17/76Preparation by contact processes
    • C01B17/765Multi-stage SO3-conver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包括炉气除杂、补充氧气、升温接触反应设备以及接触氧化,接触反应设备包括炉体、加热器以及催化剂;炉体外侧包覆有保温材料,且炉体的侧壁内开设有螺旋加热腔;加热器包括固定于炉体顶部的保温加热箱、固定于保温加热箱内的电热管以及固定于保温加热箱内的电动气泵,螺旋加热腔一端与电动气泵连接,另一端与保温加热箱内部连通;在升温接触反应设备步骤中,先启动电热管,加热保温加热箱内的空气,然后再启动电动气泵,泵送保温加热箱内的热气不断于螺旋加热腔以及保温加热箱之间循环流动。本发明具有散失热量小的效果,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硫酸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硫酸,化学式为H2SO4。是一种无色无味油状液体,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硫酸是基本化学工业中重要产品之一。它不仅作为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的国民经济部门。硫酸是化学六大无机强酸(硫酸、硝酸(HNO3)、盐酸(HCl,学名氢氯酸)、氢溴酸(HBr)、氢碘酸(HI)、高氯酸(HClO4))之一,也是所有酸中最常见的强酸之一。
在硫酸的制备工业中,常用的制备方法为接触法制硫酸,接触法制硫酸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造气,接触氧化,三氧化硫的吸收。其中,造气一般是将硫铁矿利用沸腾焙烧炉焙烧后,产生包含二氧化硫的炉气。接触氧化通常是将二氧化硫炉气中的二氧化硫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吸收通常是将三氧化硫与水反应,形成硫酸,从而制备硫酸。在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温度为420℃左右,而现有的接触室的加热大多采用热蒸汽加热的方式,热气流失量大,导致热量散失多,不够节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其具有散失热量小的效果,节约能源。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包括炉气除杂、补充氧气、升温接触反应设备以及接触氧化,所述接触反应设备包括炉体、设置于所述炉体顶部的加热器以及设置于炉体内的催化剂;所述炉体外侧包覆有保温材料,且所述炉体的侧壁内开设有螺旋加热腔;所述加热器包括固定于所述炉体顶部的保温加热箱、固定于所述保温加热箱内的电热管以及固定于所述保温加热箱内的电动气泵,所述电动气泵包括与所述保温加热箱内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螺旋加热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螺旋加热腔一端与所述电动气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温加热箱内部连通;在所述升温接触反应设备步骤中,先启动所述电热管,加热所述保温加热箱内的空气,然后再启动电动气泵,泵送保温加热箱内的热气不断于螺旋加热腔以及保温加热箱之间循环流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从沸腾焙烧炉内排出的炉气补充氧气,然后接触反应设备的炉体升温,将炉气通入炉体内进行接触氧化,使得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在升温接触反应设备时,保温加热箱内的电热管通电,使得保温加热箱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待保温加热箱内的空气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后,电动气泵启动,泵送保温加热箱内的加热空气于螺旋加热腔与保温加热箱之间循环流动,从而使得炉体内的温度迅速升温,最后炉体内通入二氧化硫炉气进行接触氧化,在上述过程中,缩短了炉体的暖炉时间,减小了暖炉过程中热量的流失,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旋加热腔为双螺旋结构,且所述螺旋加热腔两端均设置于所述炉体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动气泵启动时,热气由螺旋加热腔一端进入再由另一端排出,而热量在热气的流动过程中不断流失,采用双螺旋的螺旋加热腔,使得炉体不同高度处的加热效率得以平衡,从而使得炉体内的温度更为均匀。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炉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分隔板以及第二分隔板,使得所述炉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用于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炉气的反应室,且各个反应室之间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内的反应室竖直排列,与水平排列的反应室相比,占地面积更小,便于进行硫酸产线布置。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反应室内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固定有螺旋叶片,且所述催化剂均匀设置于所述螺旋叶片上;所述炉体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杆一端穿过炉体外侧壁,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杆穿过炉体外侧壁的一端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二氧化硫炉气进入炉体内的反应室内时,驱动电机启动,驱动了反应室内的驱动杆以及螺旋叶片转动,使得螺旋叶片上的催化剂不断与反应室内的炉气接触,与静置的催化剂相比,炉气与催化剂的接触更充分,有利于增强二氧化硫的氧化。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反应室内设有用于通入二氧化硫炉气的进气孔,所述反应室内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循环隔板,所述循环隔板上嵌设有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且所述第一电磁阀位于所述驱动杆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驱动杆远离进气孔的一端;所述循环隔板远离所述驱动杆的一侧设有内部盛有浓硫酸溶液的盛放盒,且所述循环隔板上设有吸收管;所述吸收管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通,另一端穿入所述盛放盒内,所述盛放盒上表面开设有通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杆转动时,螺旋叶片带动反应室内的炉气沿驱动杆流动,使得炉气通过第二电磁阀进入到循环隔板远离驱动杆的一侧,再通过第一电磁阀回到循环隔板靠近驱动杆的一侧,形成不断循环流动的炉气气流,在此过程中,炉气中的二氧化硫不断被螺旋叶片上的催化剂催化氧化,且生成的三氧化硫随炉气通过第二电磁阀以及吸收管进入盛放盒,使得三氧化硫不断被浓硫酸吸收,然后被吸收三氧化硫的炉气通过通气孔以及第一电磁阀回到驱动杆一侧与催化剂继续发生催化反应;由于二氧化硫的氧化反应为可逆反应,采用循环式不断吸收三氧化硫的方式,有利于促进二氧化硫的氧化进程,防止三氧化硫还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盛放盒外包覆有保温材料,且所述盛放盒内顶面倾斜设置,所述通气孔设置于所述盛放盒内顶壁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炉气进入盛放盒内时,炉气内的三氧化硫不断被盛放盒内的浓硫酸吸收,然后炉气于浓硫酸中生成的气泡沿盛放盒的倾斜内底面上浮,最终气泡上浮至通气孔处,从而使得盛放盒内的炉气顺利排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旋叶片上设有放置条,所述放置条内部中空,且所述放置条的外表面开设并布满与放置条内部连通的网孔;所述催化剂设置于所述放置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炉气进入反应室内且螺旋叶片转动时,炉气通过放置条上的网孔进入放置条内并与催化剂接触,从而使得炉气内的二氧化硫催化氧化。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条一端朝向所述驱动杆,另一端远离驱动杆;所述放置条内嵌设有接触管,所述接触管两端分别与放置条两侧的网孔连通,且所述接触管外壁上开设有内径小于催化剂粒径的接触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气在进入放置条内时通过接触管,且炉气通过接触孔与催化剂接触,而接触孔的内径小于催化剂粒径的接触孔,从而防止了催化剂的泄露。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升温接触反应设备时,保温加热箱内的电热管通电,使得保温加热箱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待保温加热箱内的空气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后,电动气泵启动,泵送保温加热箱内的加热空气于螺旋加热腔与保温加热箱之间循环流动,从而使得炉体内的温度迅速升温,最后炉体内通入二氧化硫炉气进行接触氧化,在上述过程中,缩短了炉体的暖炉时间,减小了暖炉过程中热量的流失,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当电动气泵启动时,热气由螺旋加热腔一端进入再由另一端排出,而热量在热气的流动过程中不断流失,采用双螺旋的螺旋加热腔,使得炉体不同高度处的加热效率得以平衡,从而使得炉体内的温度更为均匀;
由于二氧化硫的氧化反应为可逆反应,采用循环式不断吸收三氧化硫的方式,有利于促进二氧化硫的氧化进程,防止三氧化硫还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旋叶片上放置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放置条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炉体;11、第一分隔板;111、进气孔;112、第三电磁阀;12、第二分隔板;121、第四电磁阀;122、连通管;13、进料管;14、出料管;15、螺旋加热腔;2、加热器;21、保温加热箱;22、电热管;23、电动气泵;24、内置盒;3、催化单元;31、循环隔板;311、第一电磁阀;312、第二电磁阀;313、吸收管;314、连接管;32、驱动杆;33、螺旋叶片;34、驱动电机;35、盛放盒;351、通气孔;4、放置条;41、网孔;42、接触管;43、接触孔;44、催化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炉气除杂:采用电除尘法,对从沸腾焙烧炉内排出的炉气进行除尘,使得炉气的含尘量不高于0.15g/m;A2.补充氧气:通入氧气,使得炉气的氧气与二氧化硫的分子量比例大于1/2;A3.升温接触反应设备;A4.接触氧化。
在步骤A3和步骤A4中,如图1所示,引入一种接触反应设备,包括炉体1、加热器2以及设置于炉体1内的催化单元3。炉体1呈圆柱体空心结构,其轴线竖直,且炉体1内设有第一分隔板11以及第二分隔板12。第一分隔板11与第二分隔板12均为圆形板状,第一分隔板11与第二分隔板12均水平设置,第一分隔板11设置于第二分隔板12上侧,且第一分隔板11与第二分隔板12均与炉体1的内侧壁固定,使得炉体1内分为由上至下竖直排列的三个反应室,在本实施例中,将竖直排列的三个反应室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接触室、第二接触室以及第三接触室。炉体1外表面包覆固定有保温材料,用于阻隔炉体1内热量的流失,维持炉体1内的温度。第一分隔板11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气孔111,进气孔111的开口呈圆形,且进气孔111设置于第一分隔板11一侧。第一分隔板11上设有第三电磁阀112,第三电磁阀112嵌设于第一分隔板11上并与第一分隔板11固定,且第三电磁阀112与进气孔111分别设置于第一分隔板11两侧。炉体1上设有进料管13以及出料管14,进料管13与出料管14均为圆管状,由不锈钢制成,进料管13一端设置于炉体1外并位于炉体1底部,另一端穿入炉体1内并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二分隔板12与第一分隔板11,且进料管13位于炉体1内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11上的进气孔111连通。出料管14水平贯穿炉体1侧壁,其一端与炉体1的内侧壁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且出料管14设置于第二分隔板12下侧。
参照图1,加热器2包括保温加热箱21、电热管22以及电动气泵23,保温加热箱21为圆形盒状,其设置于炉体1上侧,保温加热箱21的底面与炉体1的上表面固定,且保温加热箱21外表面包覆固定有保温材料。保温加热箱21内设有内置盒24,内置盒24为矩形盒状,其开口朝下并与保温加热箱21的内底面固定,且内置盒24的开口与保温加热箱21的底面连通。电动气泵23为现有的泵气设备,其设置于内置盒24内并与内置盒24的内顶面固定,电动气泵23上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电热管22为现有的电加热管器件,其设置于保温加热箱21内并与保温加热箱21的内侧壁固定,当电热管22通电时,电热管22升温,加热了保温加热箱21内的空气。炉体1的侧壁内开设有螺旋加热腔15,螺旋加热腔15呈双螺旋结构,其螺旋轴线与炉体1的轴线重合,且螺旋加热腔15的两端均与炉体1上表面连通。内置盒24内设有第一气管以及第二气管,第一气管一端与电动气泵23的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内置盒24的内顶面固定并与内置盒24的上表面连通。第二气管一端与电动气泵23的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螺旋加热腔15的一端出口连通,而螺旋加热腔15的另一端与保温加热箱21的内部连通。当进行步骤3时,先将电热管22通电,使得电热管22升温,加热了保温加热箱21内的空气,待保温加热箱21内的空气温度上升至420℃时,启动电动气泵23,泵送了保温加热箱21内的热气进入螺旋加热腔15,然后螺旋加热腔15内的热气通过螺旋加热腔15远离电动气泵23的一端进入保温加热箱21内,从而形成螺旋加热腔15与保温加热箱21之间的热气循环,从而加热了炉体1。
参照图1,催化单元3包括循环隔板31、驱动杆32、螺旋叶片33、驱动电机34以及盛放盒35,循环隔板31为圆形板状,其水平设置于反应室内,且循环隔板31与炉体1的内侧壁固定。循环隔板31共设有三块,三块循环隔板31分别设置于第一接触室、第二接触室以及第三接触室内。驱动杆32水平设置于反应室内,驱动杆32为截面呈圆形的杆状结构,其两端均与炉体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驱动杆32一端设置于通气孔351上侧,另一端设置于第三电磁阀112上侧,且驱动杆32靠近第三电磁阀112的一端穿入炉体1内侧壁内。螺旋叶片33为螺旋形片状结构,其环绕驱动杆32设置,螺旋叶片33的螺旋轴线与驱动杆32的轴线重合,且螺旋叶片33与驱动杆32的弧形表面固定。驱动电机34为耐高温型伺服电机,其设置于炉体1外并与炉体1的外侧壁固定,且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与驱动杆32穿入炉体1的一端固定。盛放盒35为圆形盒状,其内部中空,其外表面包覆有保温材料,且盛放盒35设置于循环隔板31远离循环隔板31的一侧。催化单元3共设有三组,三组催化单元3分别设置于第一接触室、第二接触室以及第三接触室内,第一接触室内的盛放盒35与循环隔板31上表面固定;第二接触室内的盛放盒35设置于驱动杆32下侧并与第二分隔板12上表面固定;第三接触室内的盛放盒35底面与炉体1底面固定。盛放盒35内均设有98.3%的浓硫酸,盛放盒35上表面开设有通气孔351,通气孔351的开口呈圆形,盛放盒35的内顶面倾斜设置,且通气孔351设置于盛放盒35内顶面较高的一侧。循环隔板3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311以及第二电磁阀312,第一电磁阀311与第二电磁阀312均嵌设于循环隔板31上并与循环隔板31两侧连通,且第一电磁阀311与第二电磁阀312分别设置于驱动杆32两端。第二电磁阀312与盛放盒35之间设有吸收管313,吸收管313呈圆管状,其与盛放盒35均由耐高温耐腐蚀玻璃制成,吸收管313一端与第二电磁阀312靠近盛放盒35的一端连通,另一端竖直穿入盛放盒35上表面并穿入盛放盒35内,且吸收管313位于盛放盒35内的一端浸入盛放盒35内浓硫酸液面以下。盛放盒35上的通气孔351与循环隔板31上的第一电磁阀311之间连接有连接管314,用于导出盛放盒35内排出的炉气,将炉气导入循环隔板31靠近驱动杆32的一侧。此外,第一接触室内的第一电磁阀311设置于第一分隔板11的进气孔111上侧,而第二电磁阀312设置于第三电磁阀112上侧。在第二接触室内的循环隔板31上,第一电磁阀311设置于第三电磁阀112下侧,而第二电磁阀312位于驱动杆32远离第三电磁阀112的一端下侧,此外,第二接触室内的循环隔板31底面与第二分隔板12上表面之间设有连通管122,第二分隔板12上嵌设有第四电磁阀121,连通管122一端与第二接触室内的循环隔板31连通,另一端与第四电磁阀121连通,用于将第二接触室内的炉气导入第三接触室。在第三接触室内的循环隔板31上,第一电磁阀311设置于连接管314下侧,而第二电磁阀312设置于驱动杆32远离连接管314的一端下侧,此外,出料管14与炉体1内侧壁的连通处设置于第三接触室内的循环隔板31上侧。
参照图2、图3,螺旋叶片33上设有放置条4,放置条4呈长条状,其横断面呈矩形,且其内部中空。放置条4与螺旋叶片33的表面固定,且放置条4一端靠近驱动杆32,另一端朝向远离驱动杆32的方向。放置条4垂直于螺旋叶片33表面的两侧表面上开设并布满网孔41,网孔41的开口呈圆形,且放置条4两侧的网孔41一一对应。放置条4内设有用于催化二氧化硫氧化的催化剂44,催化剂44选用钒触媒,且放置条4内还设有接触管42。接触管42呈圆管状,接触管42两端分别与放置条4两侧对应的网孔41连通,且接触管42的管壁上开设有接触孔43,接触孔43的开口呈圆形,接触孔43的内径小于催化剂44的粒径,且接触孔43布满接触管42的管壁上。此外,放置条4设有多根,多根放置条4沿螺旋叶片33的环绕方向均匀分布。
当炉体1内的温度上升至420℃时,炉气通过进料口通入第一接触室内,然后第一接触室内的第一电磁阀311与第二电磁阀312开启,第三电磁阀112关闭,此时第一接触室的驱动电机34启动,驱动了驱动杆32以及螺旋叶片33转动,此时炉气内的二氧化硫与螺旋叶片33上的催化剂44接触而氧化成三氧化硫,使得第一接触室内形成单向流动的炉气气流,炉气通过第二电磁阀312以及吸收管313进入盛放盒35内,使得三氧化硫被吸收,然后盛放盒35内的炉气通过通气孔351以及连接管314回到循环隔板31靠近驱动杆32的一侧,从而形成反应循环,使得炉气内的二氧化硫不断被氧化,然后,第三电磁阀112开启,使得第一接触室内的炉气进入第二接触室内继续氧化,然后第四电磁阀121开启,使得第二接触室内的炉气进入第三接触室内氧化,最后,不断被氧化后的炉气通过出料口排出炉体1,从而使得二氧化硫氧化形成的三氧化硫吸收于盛放盒35内的浓硫酸内,从炉气内分离出三氧化硫。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升温炉体1时,保温加热箱21内的电热管22通电,使得保温加热箱21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待保温加热箱21内的空气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后,电动气泵23启动,泵送保温加热箱21内的加热空气于螺旋加热腔15与保温加热箱21之间循环流动,从而使得炉体1内的温度迅速升温,最后炉体1内通入二氧化硫炉气进行接触氧化,在上述过程中,缩短了炉体1的暖炉时间,减小了暖炉过程中热量的流失,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炉气除杂、补充氧气、升温接触反应设备以及接触氧化,所述接触反应设备包括炉体(1)、设置于所述炉体(1)顶部的加热器(2)以及设置于炉体(1)内的催化剂(44);所述炉体(1)外侧包覆有保温材料,且所述炉体(1)的侧壁内开设有螺旋加热腔(15);所述加热器(2)包括固定于所述炉体(1)顶部的保温加热箱(21)、固定于所述保温加热箱(21)内的电热管(22)以及固定于所述保温加热箱(21)内的电动气泵(23),所述电动气泵(23)包括与所述保温加热箱(21)内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螺旋加热腔(15)连通的出气口,所述螺旋加热腔(15)一端与所述电动气泵(2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温加热箱(21)内部连通;在所述升温接触反应设备步骤中,先启动所述电热管(22),加热所述保温加热箱(21)内的空气,然后再启动电动气泵(23),泵送保温加热箱(21)内的热气不断于螺旋加热腔(15)以及保温加热箱(21)之间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加热腔(15)为双螺旋结构,且所述螺旋加热腔(15)两端均设置于所述炉体(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分隔板(11)以及第二分隔板(12),使得所述炉体(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用于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炉气的反应室,且各个反应室之间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内转动连接有驱动杆(32),所述驱动杆(32)上固定有螺旋叶片(33),且所述催化剂(44)均匀设置于所述螺旋叶片(33)上;所述炉体(1)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34),所述驱动杆(32)一端穿过炉体(1)外侧壁,且所述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杆(32)穿过炉体(1)外侧壁的一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内设有用于通入二氧化硫炉气的进气孔(111),所述反应室内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循环隔板(31),所述循环隔板(31)上嵌设有第一电磁阀(311)以及第二电磁阀(312),且所述第一电磁阀(311)位于所述驱动杆(32)靠近所述进气孔(11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312)位于驱动杆(32)远离进气孔(111)的一端;所述循环隔板(31)远离所述驱动杆(32)的一侧设有内部盛有浓硫酸溶液的盛放盒(35),且所述循环隔板(31)上设有吸收管(313);所述吸收管(313)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312)连通,另一端穿入所述盛放盒(35)内,所述盛放盒(35)上表面开设有通气孔(3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盒(35)外包覆有保温材料,且所述盛放盒(35)内顶面倾斜设置,所述通气孔(351)设置于所述盛放盒(35)内顶壁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33)上设有放置条(4),所述放置条(4)内部中空,且所述放置条(4)的外表面开设并布满与放置条(4)内部连通的网孔(41);所述催化剂(44)设置于所述放置条(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条(4)一端朝向所述驱动杆(32),另一端远离驱动杆(32);所述放置条(4)内嵌设有接触管(42),所述接触管(42)两端分别与放置条(4)两侧的网孔(41)连通,且所述接触管(42)外壁上开设有内径小于催化剂(44)粒径的接触孔(43)。
CN202010142856.8A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 Pending CN1113201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2856.8A CN111320142A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2856.8A CN111320142A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0142A true CN111320142A (zh) 2020-06-23

Family

ID=71173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2856.8A Pending CN111320142A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014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6003187A1 (en) * 1983-06-03 1986-06-05 Kemira Oy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of sulfur dioxide
CN86108941A (zh) * 1985-12-26 1987-09-02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贮罐或输送管道中流体的加热装置
CN101385964A (zh) * 2008-10-17 2009-03-18 东南大学 一种管状光催化反应器
CN102213544A (zh) * 2011-05-10 2011-10-12 丽水市华一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回火炉
CN105621374A (zh) * 2016-02-16 2016-06-01 江苏达诺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纯硫酸的制备方法
CN107010607A (zh) * 2017-04-14 2017-08-04 双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二元可调节预转化制硫酸方法
CN206652357U (zh) * 2017-04-10 2017-11-21 泉州市三只松鼠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化工废气处理装置
CN207891052U (zh) * 2017-11-14 2018-09-21 江西福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提取硫酸用的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6003187A1 (en) * 1983-06-03 1986-06-05 Kemira Oy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of sulfur dioxide
CN86108941A (zh) * 1985-12-26 1987-09-02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贮罐或输送管道中流体的加热装置
CN101385964A (zh) * 2008-10-17 2009-03-18 东南大学 一种管状光催化反应器
CN102213544A (zh) * 2011-05-10 2011-10-12 丽水市华一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回火炉
CN105621374A (zh) * 2016-02-16 2016-06-01 江苏达诺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纯硫酸的制备方法
CN206652357U (zh) * 2017-04-10 2017-11-21 泉州市三只松鼠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化工废气处理装置
CN107010607A (zh) * 2017-04-14 2017-08-04 双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二元可调节预转化制硫酸方法
CN207891052U (zh) * 2017-11-14 2018-09-21 江西福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提取硫酸用的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光华: "《工业化学》", 30 June 1988,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江顺等: "《新课标化学解析 供高一学生下学期使用 第2版》", 31 January 2014,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王德辉: "《WD615系列柴油发动机故障检修实操手册》", 31 May 2014, 北京:金盾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63522U (zh) 一种氧化生产装置的节能装置
KR102513143B1 (ko) 배가스를 이용한 고순도 중탄산나트륨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11320142A (zh) 一种硫酸制备工艺中so2转化so3的工艺方法
CN203359975U (zh) 自换热式除氧器
CN207324464U (zh) 一种烟气脱硫净化装置
CN211636495U (zh) 一种用于水相通空气氧化的反应装置
CN112957878A (zh) 聚酯废气处理装置
CN210993671U (zh) 一种含氮氧化物废气回收硝酸的装置
CN107364943A (zh) 湿式催化氧化治理含盐酸有机废水的装置及其工艺
CN114671766B (zh) 交汇式持续氧化制备硝基苯甲酸的方法
CN215176835U (zh) 一种处理固体废物资源再生利用的鼓风炉
CN209555014U (zh) 一种污泥水热解反应设备
CN207797628U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07576392U (zh) 一种化工用节能环保反应釜
CN208131028U (zh) 一种高分子化学反应装置
CN212167016U (zh) 一种催化氧化VOCs装置
CN213506013U (zh) 一种用于提高电子级氨水纯度的装置
CN212103026U (zh) 一种基于酸洗池的加热装置
CN218250266U (zh) 一种硝酸氧化仲辛醇制备己酸用氧化釜
CN210473534U (zh) 一种浓硫酸分解稀土精矿产生的酸性废气的处理装置
CN215540744U (zh) 一种化工反应釜冷却装置
CN219141472U (zh) 一种生产水泥生料催化剂用焙烧装置
CN218596206U (zh) 一种臭氧催化反应装置
CN220737009U (zh) 一种隧道窑用脱硫装置
CN209989476U (zh) 一种三氟化硼络合物工艺用电解储蓄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