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5333A - 一次性尿布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尿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5333A
CN111315333A CN201880071794.7A CN201880071794A CN111315333A CN 111315333 A CN111315333 A CN 111315333A CN 201880071794 A CN201880071794 A CN 201880071794A CN 111315333 A CN111315333 A CN 111315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waistline region
liquid
absorbent sheet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17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5333B (zh
Inventor
米田怜未
大桥竜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15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5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5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5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Abstract

提供一种吸液片与穿着者的肌肤紧贴从而能够提高吸收性的一次性尿布。一次性尿布(10)具有:吸液片(70),其配置于前腰身区域和后腰身区域中的一者即第1腰身区域;以及侧方接合部(60)。第1腰身区域具有第1区域(R1),该第1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从第1腰身区域的一侧的外侧缘延伸至另一侧的外侧缘,且在长度方向上从吸液片的内端缘延伸至吸液片的外端缘。前腰身区域和后腰身区域中的另一者即第2腰身区域具有第2区域(R2),该第2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与第1区域相连,且在宽度方向上从第2腰身区域的一侧的外侧缘延伸至另一侧的外侧缘。第1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第2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低。

Description

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吸液片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在具有吸收芯的一次性尿布中,已知具有相对于吸收芯独立的吸液片的一次性尿布。吸液片在腰身区域中配置于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肌肤相对面侧。由此,吸液片在穿戴的状态下与肌肤接触,从而吸收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8531号
发明内容
吸液片通过与肌肤接触而吸收汗。由此,若吸液片与肌肤分离,则吸液片对体液的吸收性降低,有时无法充分发挥吸液片的功能。
由此,期望一种吸液片与穿着者的肌肤紧贴从而能够提高吸收性的一次性尿布。
一技术方案的一次性尿布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前腰身区域、后腰身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与所述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吸收性主体,其至少配置于所述下裆区域;吸液片,其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一者即第1腰身区域;不透液性的底片,其配置于比所述吸液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以及侧方接合部,其将所述前腰身区域的外侧部和所述后腰身区域的外侧部接合,其中,所述第1腰身区域具有第1区域,该第1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一侧的外侧缘延伸至另一侧的外侧缘,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吸液片的内端缘延伸至所述吸液片的外端缘,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另一者即第2腰身区域具有第2区域,该第2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区域相连,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2腰身区域中的一侧的外侧缘延伸至另一侧的外侧缘,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低。
另一技术方案的一次性尿布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前腰身区域、后腰身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与所述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吸收性主体,其至少配置于所述下裆区域;吸液片,其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一者即第1腰身区域;不透液性的底片,其配置于比所述吸液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以及侧方接合部,其将所述前腰身区域的外侧部和所述后腰身区域的外侧部接合,其中,在将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另一者即第2腰身区域与所述第1腰身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连续的所述一次性尿布以相对于伸长状态为77%的方式穿戴于筒体的状态设为穿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穿戴状态下的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的比例比所述伸长状态下的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的比例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主视图。
图2是从肌肤相对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
图3是从非肌肤相对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2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1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1所示的D-D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1所示的E-E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穿戴于筒体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变得明确。
一技术方案的一次性尿布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前腰身区域、后腰身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与所述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吸收性主体,其至少配置于所述下裆区域;吸液片,其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一者即第1腰身区域;不透液性的底片,其配置于比所述吸液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以及侧方接合部,其将所述前腰身区域的外侧部和所述后腰身区域的外侧部接合,其中,所述第1腰身区域具有第1区域,该第1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一侧的外侧缘延伸至另一侧的外侧缘,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吸液片的内端缘延伸至所述吸液片的外端缘,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另一者即第2腰身区域具有第2区域,该第2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区域相连,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2腰身区域中的一侧的外侧缘延伸至另一侧的外侧缘,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低。
根据本技术方案,当第1区域和第2区域收缩时,第1区域被向第2区域侧拉拽。第1区域的褶皱变少,第1区域容易与肌肤紧贴。由此,吸液片与肌肤紧贴,从而能够提高汗等体液的吸收性。
根据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前腰身区域、后腰身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与所述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吸收性主体,其至少配置于所述下裆区域;吸液片,其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一者即第1腰身区域;不透液性的底片,其配置于比所述吸液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以及侧方接合部,其将所述前腰身区域的外侧部和所述后腰身区域的外侧部接合,其中,在将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另一者即第2腰身区域与所述第1腰身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连续的所述一次性尿布以相对于伸长状态为77%的方式穿戴于筒体的状态设为穿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穿戴状态下的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的比例比所述伸长状态下的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的比例高。
根据本技术方案,在相对于伸长状态收缩了的穿戴状态下,第1腰身区域的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相对于第2腰身区域的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的比例变高。由此,第1腰身区域在从伸长状态到穿戴状态收缩时向第2腰身区域侧移动。与第2腰身区域相比,第1腰身区域褶皱变少,较容易与肌肤紧贴。由此,吸液片与肌肤紧贴,从而能够提高汗等体液的吸收性。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第1腰身区域是所述后腰身区域。
对于穿着者而言,与腹侧相比,在背侧容易出汗。通过在穿戴于穿着者的背侧的后腰身区域配置吸液片,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汗性。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该一次性尿布具有用于废弃所述一次性尿布的带构件,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吸液片的至少局部重叠地配置。
吸液片的与带构件重叠的区域由于带构件而刚度变高。由此,不易在吸液片产生褶皱,从而容易使吸液片与肌肤更紧贴。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带构件的内端缘配置于比所述吸液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靠内侧的位置。
根据本技术方案,带构件位于比吸液片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靠内侧的位置,容易配置于与穿着者的臀沟对应的位置。由此,与带构件重叠的吸液片贴合于臀沟的凹陷,能够提高吸收性。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带构件的内端缘配置于比所述吸液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内端缘靠内侧的位置。
带构件位于比吸液片的长度方向的内端缘靠内侧的位置,容易配置于与穿着者的臀沟对应的位置。由此,与带构件重叠的吸液片贴合于臀沟的凹陷,从而能够提高吸收性。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后腰身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重叠。
带构件与后腰身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重叠,在穿戴时容易进入到穿着者的臀沟的凹陷中。由此,与带构件重叠的吸液片紧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性。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该一次性尿布具有:外侧区域,其从所述吸液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外端缘向所述长度方向的外侧延伸;以及内侧区域,其从所述吸液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内端缘向所述长度方向的内侧延伸,配置有所述吸液片的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外侧区域和所述内侧区域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高。
由于配置有吸液片的区域的收缩力比外侧区域的收缩力或内侧区域的收缩力高,因此配置有吸液片的区域不自穿着者的肌肤浮起而易于贴合于身体。通过吸液片贴合于身体,从而能够高效地吸收体液,提高吸收性。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配置有所述吸液片的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外侧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和所述内侧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都高。
根据本技术方案,配置有吸液片的区域与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相比更容易与身体贴合。由此,吸液片不易以周围为起点从肌肤浮起,从而能够确保吸液片的紧贴性。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低。
当第1腰身区域和第2腰身区域收缩时,第1腰身区域被向第2腰身区域侧拉拽。第1腰身区域的褶皱变少,第1腰身区域容易与肌肤紧贴。由此,吸液片与肌肤紧贴,从而能够提高吸收性。
根据优选的一技术方案,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外端缘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外端缘之间的长度比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外端缘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外端缘之间的长度长。
根据本技术方案,第1腰身区域不易受到因吸收性主体被穿着者的腿压缩而产生的影响,从而容易维持配置于第1腰身区域的吸液片的紧贴状态。
(2)一次性尿布的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另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相似的附图标记。不过,附图是示意性的,应注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的比例等不同的情况。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可能包含相互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主视图。图2是从肌肤相对面侧观察到的一次性尿布10的俯视图,图3是从非肌肤相对面侧观察到的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2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图2和图3所示的俯视图表示伸长状态的一次性尿布。另外,本发明的伸长状态是指,在将后述的侧方接合部60展开了的状态下,使一次性尿布10伸长至不形成褶皱的状态的状态。另外,本发明中的自然状态是指,在收纳于包装的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从包装取出一次性尿布,在20℃±2℃、相对湿度60%±5%RH的氛围下放置24小时后的状态。
一次性尿布10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长度方向L由向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方向限定。换言之,长度方向L是在展开了的一次性尿布10中沿前后延伸的方向。另外,一次性尿布10具有与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这两者正交的厚度方向T。厚度方向T向朝向穿着者侧的肌肤相对面侧T1和远离穿着者的一侧的非肌肤相对面侧T2延伸。
一次性尿布10具有前腰身区域S1、后腰身区域S2和下裆区域S3。前腰身区域S1是与穿着者的前腰身(腹部)相对的区域。后腰身区域S2是与穿着者的后腰身(背部)相对的区域。下裆区域S3是位于穿着者的下裆且配置于前腰身区域S1与后腰身区域S2之间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述的吸液片70配置于后腰身区域S2。由此,后腰身区域S2构成本发明中的第1腰身区域,前腰身区域S1构成第2腰身区域。另外,在变形例中,也可以是,吸液片70配置于前腰身区域S1,后腰身区域S2构成第2腰身区域,前腰身区域S1构成第1腰身区域。
一次性尿布10可以具有前腰身构件20、后腰身构件30和吸收性主体40。前腰身构件20配置于前腰身区域S1,配置有前腰身构件20的区域是前腰身区域。后腰身构件30配置于后腰身区域S2,配置有后腰身构件30的区域是后腰身区域。前腰身构件20构成本发明中的第2腰身构件,后腰身构件30构成本发明中的第1腰身构件。前腰身构件20和后腰身构件30例如可以由无纺布片构成。具体而言,前腰身构件20和后腰身构件30可以具有配置于一次性尿布的最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的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和配置于比第1外装无纺布片35靠肌肤相对面侧T1的位置的第2外装无纺布片36。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和第2外装无纺布片36构成本发明中的无纺布片。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和第2外装无纺布片36具有热塑性纤维。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外装无纺布片35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第2外装无纺布片36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分别为10g/m2~35g/m2。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和第2外装无纺布片36能够使用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第1外装无纺布片35从前腰身构件20的内端缘和后腰身构件30的内端缘向长度方向L的外侧延伸,以腰身开口部62为基点向肌肤相对面侧T1折回。第1外装无纺布片35的折回部35F可以在后述的腰身开口部62的附近配置于一次性尿布的肌肤相对面侧T1。第1外装无纺布片35的折回部35F覆盖后述的吸液片的外端缘。另外,在第1外装无纺布片35与第2外装无纺布片36之间可以配置后述的第1底片51。此处,本发明中的外端缘是指位于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边缘,内端缘是指位于长度方向的内侧的边缘。
可以在一次性尿布10设有用于接合前腰身构件20的外侧部和后腰身构件30的外侧部的侧方接合部60。侧方接合部60由将前腰身构件20的外侧部和后腰身构件30的外侧部相互卡定的部分限定。此处,本发明中的外侧部是指包含宽度方向W上的边缘在内的在宽度方向上占据一定范围的部分,外侧缘是指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侧方接合部60可以位于比前腰身构件20的外侧缘20E(前腰身区域S1的外侧缘)和后腰身构件30的外侧缘30E(后腰身区域S2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具体而言,侧方接合部60的外侧缘可以位于比前腰身构件20的外侧缘20E和后腰身构件30的外侧缘30E靠内侧5mm以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形成有侧方接合部60的状态下,在一次性尿布10形成有供穿着者的身体通过的腰身开口部62和供穿着者的腿分别插入的一对腿围开口部66。腰身开口部62可以由前腰身区域S1的前端缘和后腰身区域S2的后端缘限定。
此处,图2表示将侧方接合部60处的接合解除并将一次性尿布10展开了的状态。侧方接合部60分别在前腰身构件20和后腰身构件30中沿长度方向L延伸。在该情况下,前腰身区域S1与下裆区域S3的分界可以由设于前腰身构件20的侧方接合部60的后端缘限定。同样,后腰身区域S2与下裆区域S3的分界可以由设于后腰身构件30的侧方接合部60的前端缘限定。
可以在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配置能够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伸缩性构件32。伸缩性构件32例如由能够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橡皮筋或者能够沿宽度方向W伸缩的弹性片构成。代替于此,伸缩性构件32也可以由例如利用能够伸缩的片材构成的前腰身构件20本身和后腰身构件30本身构成。
构成第2腰身区域的前腰身区域S1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可以比构成第1腰身区域的后腰身区域S2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高。由于前腰身区域S1的收缩力比后腰身区域S2的收缩力高,因此在穿戴的状态下后腰身区域S2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被向前腰身区域S1侧拉拽。由此,在正面观察时穿着者易于视觉辨认后腰身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另外,若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收缩,则后腰身区域S2被向前腰身区域S1侧拉拽。形成于后腰身区域S2的褶皱比形成于前腰身区域S1的褶皱少,后腰身区域S2易于紧贴肌肤。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收缩力是宽度方向的收缩容易度,能够如以下所述地测量。首先,撕开一次性尿布的侧方接合部,使一次性尿布成为展开状态。沿着前腰身构件的后端缘和后腰身构件的前端缘将尿布切断,将下裆区域切掉。由此能够获得前腰身区域的样品和后腰身区域的样品。另外,在测量后述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收缩力时,从前腰身区域和后腰身区域切出第1区域和第2区域,从而能够获得第1区域的样品和第2区域的样品。
然后,对于各样品,在将宽度方向上的各端部10mm设为抓握部并将各抓握部以外的部分设为其余部分的情况下,预先测量将该其余部分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展开至没有褶皱的状态(100%伸长状态下的尺寸)下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A(mm)。之后,使样品的各抓握部把持于拉伸试验机(例如岛津制作所公司制的万能试验机AGS-X等)所具备的上下的各卡盘,将上下的各卡盘彼此的间隔扩大,从而以100(mm/min)的拉伸速度使收缩状态的样品沿宽度方向伸长至上述LA的85%的长度,然后设为使各卡盘彼此的间隔缩窄至LA的70%的长度的状态。然后,将该缩窄状态时的力设为收缩力(N)。
一次性尿布10可以具有用于废弃一次性尿布的带构件80。带构件80可以配置于一次性尿布10的最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带构件80可以构成为与废弃前的状态相比在废弃时能够沿长度方向L伸出。具体而言,带构件80可以以沿着宽度方向W的折痕为基点折叠。带构件80的长度方向L的弯曲刚度可以比构成一次性尿布的其他结构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弯曲刚度高,带构件80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刚度可以比构成一次性尿布的其他结构构件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刚度高。
吸收性主体40可以至少配置于下裆区域S3。吸收性主体40可以延伸到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吸收性主体40可以相对于前腰身构件20和后腰身构件30独立地构成。在该情况下,吸收性主体40可以在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中分别与前腰身构件20和后腰身构件30接合。如图2所示,在长度方向L上,后腰身区域的外端缘与吸收性主体的外端缘之间的长度L12可以比前腰身区域S1的外端缘与吸收性主体的外端缘之间的长度L11长。
吸收性主体40至少包含吸收芯45。吸收芯45可以含有例如粉碎浆粕或者高吸收性聚合物(SAP)或者这些材料的混合物。吸收芯45可以至少配置于下裆区域S3。优选的是,吸收芯45可以在长度方向L上从前腰身区域S1延伸至后腰身区域S2。吸收芯45可以被芯包层覆盖。而且,吸收性主体40可以具有位于吸收芯45的肌肤相对面侧的顶片41。
吸收性主体40可以具有腿部翼片46。腿部翼片46可以配置于比吸收芯45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腿部翼片46可以具有至少两层腿部片47和配置于腿部片47之间的腿部弹性构件48。腿部片47既可以是顶片41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未图示的底片的一部分,还可以是相对于顶片41和底片独立的片。腿部弹性构件48以沿长度方向伸长了的状态固定于腿部片47。腿部弹性构件48可以由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橡皮筋(320dtex~620dtex)构成。腿部弹性构件48在腿部翼片46的长度方向上的预定区域中以伸长状态配置。在以伸长状态配置有腿部弹性构件48的区域中,对腿部翼片46作用有沿长度方向收缩的力,在未以伸长状态配置有腿部弹性构件48的区域中,未对腿部翼片46作用沿长度方向收缩的力。在本说明书中,将该沿长度方向收缩的力所作用的区域的长度方向长度也称为腿部弹性构件48的“有效长度”。有效长度部分是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由于腿部弹性构件的收缩而形成有褶皱的部分。在图2中示出腿部弹性构件48的有效长度部分49。吸收性主体40在图2所示的接合区域R40中接合于前腰身构件20和后腰身构件30。有效长度部分49可以与接合区域R40重叠。
在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中的一者配置有吸液片70。吸液片70是能够吸收汗等体液的片材。吸液片70可以配置于后腰身区域S2。与腹侧相比,穿着者的背侧更容易出汗。通过在穿戴于穿着者的背侧的后腰身区域S2配置吸液片70,能够更加提高吸汗性。吸液片70可以至少包含具有浆粕纤维的浆粕片71。浆粕纤维例如可列举出木材浆粕和非木材浆粕。作为木材浆粕,能够例示针叶树浆粕和阔叶树浆粕等,作为非木材浆粕,能够例示棉浆粕、麻浆粕、麦秆浆粕、竹浆粕、蔗渣浆粕、芦苇浆粕、洋麻浆粕等。浆粕片71可以含有浆粕纤维以外的亲水性纤维。亲水性纤维可列举出再生纤维素纤维(人造丝、粘胶人造丝等)这样的天然纤维、半合成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精制纤维素纤维等。
吸液片70可以还具有吸液无纺布片72。吸液无纺布片72构成本发明中的无纺布片。吸液无纺布片72可以在厚度方向T上夹着浆粕片71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吸液片70可以具有10g/m2~35g/m2的浆粕片71和配置于浆粕片7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10g/m2~25g/m2的吸液无纺布片72。浆粕片71可以具有浆粕纤维而不具有热塑性纤维。吸液无纺布片72具有热塑性纤维。作为热塑性树脂纤维,能够例示聚烯烃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酰胺类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使用了这些材料的纤维、将这些材料组合而构成的纤维。吸液片70可以被着色。对于着色而言,既可以是构成吸液片70的浆粕片本身的颜色,也可以通过印刷等而着色,还可以在吸液片70的局部设置着色部。着色部既可以表示花样、图样,也可以表示条纹等花纹。本实施方式的吸收片对吸液片70的整体着色。
吸液片70配置于一次性尿布10的最靠肌肤相对面侧T1的位置。由此,吸液片70在穿戴状态下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吸液片70与肌肤接触,吸收汗等体液。吸液片70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至少与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和第2外装无纺布片36重叠。吸液片70利用粘接剂等粘接手段与位于吸液片7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片材等构件接合。
吸液片70可以是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与腿部翼片46的有效长度部分不重叠。如本实施方式这样,构成为前腰身构件和后腰身构件在长度方向上分离的短裤型尿布利用腿部翼片46使一次性尿布的腿围区域贴合于穿着者的腿围,该腿部翼片46伸出到比吸收芯45靠宽度方向W外侧的位置并且固定于前腰身构件20和后腰身构件30。然而,若吸收芯吸收体液,则由于体液的重量而产生使吸收性主体向下方下垂的力,有可能因腿部翼片46沿长度方向收缩而对前腰身构件和后腰身构件施加向下方下垂的力。由于腿部翼片46的有效长度部分49和吸液片70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因此经由腿部翼片46传递的向下方的力不易施加于吸液片70,从而易于抑制吸液片向下方的错位。由此来抑制吸液片的长度方向上的错位,易于将吸液片持续保持于穿着者的腰身。由此将吸液片70配置于对于穿着者而言适当的位置,易于使吸收穿着者的汗的效果持续。
另外可以是,腿部翼片的腿部弹性构件中的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腿部弹性构件482不与接合区域R40重叠,位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腿部弹性构件481与接合区域R40重叠。由于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腿部弹性构件482不与接合区域R40重叠,因此在腿部翼片相对于穿着者的腿围贴合时,腿部翼片能够柔软地变形,穿着者易于活动腿。另外,位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腿部弹性构件481与用于吸收体液的吸收芯相邻,易于被施加体液的重量。通过位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腿部弹性构件481与接合区域R40重叠,从而即使在由于吸收体液而使吸收芯变重时,也易于利用该腿部弹性构件将吸收性主体向腰身构件侧持续上提。
吸液片70可以设于相对于后腰身区域S2的长度方向L上的整个区域而言的局部。吸液片70的外端缘702可以位于比侧方接合部60的外端缘602靠长度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吸液片70的内端缘701可以位于比侧方接合部60的内端缘601靠长度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后腰身区域S2可以具有第1区域R1,该第1区域R1在宽度方向W上从后腰身区域S2的一侧的外侧缘延伸至另一侧的外侧缘且在长度方向L上从吸液片70的内端缘延伸至吸液片70的外端缘。换言之,第1区域R1是将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和在后腰身区域S2中从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区域合在一起的区域。另外,前腰身区域S1可以具有第2区域R2,该第2区域R2在宽度方向W上与第1区域R1相连,且在宽度方向W上从前腰身区域S1的一侧的外侧缘延伸至另一侧的外侧缘。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在图1所示的短裤型的状态下沿宽度方向W相连即可。另外,吸液片70可以配置于后腰身区域S2的宽度方向W上的整个区域。吸液片70可以具有配置于比侧方接合部60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的伸出部75。伸出部75是吸液片70的外侧缘70E与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部分。
一次性尿布10具有配置于比吸液片70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的不透液性的底片50。在沿厚度方向T俯视时,底片50的至少局部可以与吸液片重叠。由此,能够抑制被吸液片吸收的体液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尿布的外侧)泄漏。另外,底片50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比吸液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即可。底片50也可以具有未配置于比吸液片70靠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位置的部分。
如图4所示,底片50可以具有第1底片51和位于比第1底片51靠肌肤相对面侧T1的位置的第2底片52。第1底片51可以分别配置于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第1底片51可以位于第1外装无纺布片35与第2外装无纺布片36之间。第1底片51的内端缘511可以位于比后腰身区域S2或前腰身区域S1的内端缘靠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后腰身区域S2中的第1底片51的内端缘511可以位于比吸液片70的内端缘701靠长度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第1底片51的外端缘512可以位于比后腰身区域S2或前腰身区域S1的外端缘靠长度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后腰身区域S2中的第1底片51的外端缘512既可以位于比吸液片70的外端缘702靠长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也可以位于比第2底片52的外端缘522靠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底片51的外端缘512构成底片的外端缘。另外,在变形例中,第2底片52的外端缘522也可以构成底片的外端缘。
第2底片52可以跨前腰身区域S1、后腰身区域S2和下裆区域S3地配置。第2底片52可以配置于吸收芯45的非肌肤相对面侧T2且是比前腰身构件20和后腰身构件30靠肌肤相对面侧T1的位置。第2底片52的外端缘522可以位于比后腰身区域S2或前腰身区域S1的外端缘靠长度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第2底片52的后腰身区域S2中的外端缘522既可以位于比吸液片70的外端缘702靠内侧的位置,也可以位于比第1底片的外端缘512靠内侧的位置。第1底片51和第2底片52可以配置于一次性尿布10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而不配置于一次性尿布10的宽度方向W的侧部。
也可以是,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底片50的至少局部与吸液片70重叠。吸液片70既可以与第1底片51的至少局部重叠,也可以与第2底片52的至少局部重叠,还可以与第1底片51和第2底片52这两者重叠。吸液片70在比第1底片51的外端缘512靠长度方向L的内侧的区域中与底片50重叠。吸液片70在比第2底片52的外端缘522靠长度方向L的内侧的区域中与第1底片51和第2底片这两者重叠。另外,吸液片70在宽度方向W上比第1底片51的外侧缘靠内侧的区域或者比第2底片52的外侧缘靠内侧的区域中与底片50重叠。由于吸液片70的至少局部与底片50重叠,因此能够抑制被吸液片70吸收的体液的泄漏。另外,使用者在从尿布的外侧进行视觉辨认时,能够根据吸液片70的颜色深浅的不同来掌握吸液片70的至少局部与底片重叠的情况。由此,易于获得对于被吸液片70吸收的体液的泄漏的安心感。
吸液片70可以具有伸出到比底片50的外端缘靠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的长度伸出部77。在图3中,对长度伸出部77与后述的宽度伸出部78标注不同的斜线进行表示。长度伸出部77是第1底片51的外端缘512与吸液片70的外端缘702之间的部分。长度伸出部77伸出到比底片50靠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从而不隔着底片50而易于从尿布的外侧视觉辨认该长度伸出部77。另外,吸液片70被着色,从而易于从尿布的外侧视觉辨认。使用者从尿布的外侧视觉辨认长度伸出部77,从而易于识别吸液片70的存在。在吸收片具有着色部的结构中,使用者易于基于吸液片70的着色部识别吸收片的存在。由此,使用者能够获得对于汗等体液的吸收性的安心感。吸液片70被着色,并且具备吸液片70与底片50重叠的区域和吸液片70不与底片50重叠的区域,因此能够兼顾吸液片的视觉辨认性和体液的泄漏。使用者易于获得对于泄漏的安心感和对于吸收性的安心感这两者。
如图3所示,吸液片70与底片50重叠的区域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L21可以比长度伸出部77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L22长。吸液片70与底片50重叠的区域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L21是第1底片51的外端缘512与吸液片70的内端缘701之间的在长度方向L上的距离。长度伸出部77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是第1底片51的外端缘512与吸液片70的外端缘702之间的在长度方向L上的距离。吸液片70与底片50重叠的区域比长度伸出部77长,能够提高抑制体液泄漏的效果。由于吸液片70被着色,因此相对于其他片材等易于显眼。由此,即使在长度伸出部77的长度较短的情况下,使用者也易于掌握吸液片70的存在,能够获得对于吸收性的安心感。更优选的是,长度伸出部77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可以小于吸液片70的长度方向L的总长的30%。吸液片70在长度方向L上相对于吸液片70的总长为70%以上的区域中与底片50重叠,从而能够确保体液的泄漏。由此,更易于兼顾吸液片70的视觉辨认性和防漏性。
吸液片70可以具有伸出到比底片50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宽度伸出部78。宽度伸出部78在比第2底片52的外端缘522靠长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是第1底片51的外侧缘与吸液片的外侧缘之间的部分,在比第2底片52的外端缘522靠长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是第1底片51的外侧缘和第2底片的外侧缘中的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外侧缘与吸液片的外侧缘之间的部分。另外,第1底片51的外侧缘和第2底片的外侧缘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没有限定。通过这样设置宽度伸出部78,从而使用者从尿布的外侧视觉辨认伸出到比底片50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的吸液片70,从而易于识别吸液片的存在。由此,使用者能够获得对于吸收性的安心感。
如图3所示,宽度伸出部78可以伸出到比底片的外侧缘和一次性尿布的外侧缘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CL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宽度伸出部78配置于比底片50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区域中的在宽度方向上占一半以上的区域。使用者更易于视觉辨认伸出到比底片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吸液片。更优选的是,吸液片70可以配置于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由于吸液片配置于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因此使用者更易于视觉辨认吸液片。使用者更易于识别吸液片的存在,从而能够获得对于吸收性的安心感。
吸液片70的长度伸出部77和宽度伸出部78构成不与底片重叠的非重叠区域。优选的是,在伸长状态下,非重叠区域的面积为吸液片整体的面积的60%以上。在伸长状态下,吸液片在整体面积的60%以上的区域中不与底片重叠。由此,更易于确保吸液片70的视觉辨认性。
也可以是,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伸缩性构件32与长度伸出部77重叠,并且配置于长度伸出部77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从非肌肤相对面侧视觉辨认自然状态的一次性尿布的状态下的长度伸出部77的L*a*b*颜色空间的L值可以为82以上,优选的是可以为85以上。长度伸出部77的L*a*b*颜色空间的L值并非吸液片70本身的L值,而是从一次性尿布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测量的状态下的L值。从非肌肤相对面侧视觉辨认自然状态的一次性尿布的状态是指,以一次性尿布的后腰身区域的非肌肤相对面朝上的方式在相对湿度60%±5%RH的氛围下放置24小时而视觉辨认尿布的状态。隔着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和第2外装无纺布片36对吸液片70的长度伸出部77视觉辨认。使用者在从尿布的外侧视觉辨认到吸液片70时,能够和长度伸出部77一起视觉辨认伸缩性构件32。此时,若伸缩性构件32过于显眼,则有可能产生由伸缩性构件32引起的不适感。具体而言,若伸缩性构件32过于显眼,则有可能导致伸缩性构件被强调,与不显眼地配置伸缩性构件的尿布相比,产生不适感,或者过于强调伸缩性,感到会在肌肤上留下由伸缩引起的痕迹,对肌肤不温和这样的感觉,或者感到有化学感,对肌肤不温和这样的感觉。通过从尿布的非肌肤相对面侧进行了视觉辨认的状态下的长度伸出部的L*a*b*颜色空间的L值为85以上,从而能够抑制伸缩性构件32过于显眼,能够抑制由伸缩性构件32引起的不适感。更优选的是,长度伸出部77的L*a*b*颜色空间的L值可以为伸缩性构件32的L值即91.6以下。能够使伸缩性构件32相对于长度伸出部77更不易显眼。另外,长度伸出部的L值能够通过对测量对象使用市售的测色器进行测色并由基于JISZ 8729中规定的CIE1976(L*a*b*)颜色空间而数值化的值求出。
优选的是,吸液片70可以为蓝色调。通过使吸液片70为蓝色调,从而外观成为凉爽的印象,清凉感提高。另外,伸缩性构件32可以为白色调。通过使伸缩性构件32为白色调,从而相对于吸液片70不易显眼,更易于抑制不适感。另外,白色调是指(L*a*b*)颜色空间的L值为90.0以上,蓝色调是指(L*a*b*)颜色空间的b值为0以下且a值为20以下。
接下来说明这样构成的吸液片的不适感的评价。请平时使用一次性尿布的10个人的受试者视觉辨认实施例1~5和比较例1~2的自然状态的一次性尿布,关于伸缩性构件的不适感,按照以下的评价标准实施了问卷调查。评价中的一次性尿布的(L*a*b*)是从自然状态的一次性尿布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测量得到的长度伸出部的值。本评价中的伸缩性构件32的(L*a*b*)颜色空间的L值为91.6,a值为-0.62,b值为-1.81。
(判断标准)
良好:无法识别伸缩性构件。或者,虽能够识别伸缩性构件但不产生不适感。
不良好:能够识别伸缩性构件,产生不适感。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将30名受试者中的80%以上的受试者的结果为“良好”的尿布设为综合评价◎,将60%以上的受试者的结果为“良好”的尿布设为综合评价○,将小于60%的受试者的结果为“良好”的尿布设为综合评价×。
[表1]
Figure BDA0002478822380000171
如表1所示,实施例1~5的一次性尿布不易产生由伸缩性构件引起的不适感。由此,长度伸出部77的L值优选为82以上。另外得知了采用实施例1~4的一次性尿布8成以上的使用者不易产生不适感。由此,更优选的是,长度伸出部77的L值可以为85以上。
接下来,关于这样构成的一次性尿布的侧方接合部附近的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的接合,参照图6~图8进行说明。图6表示图1所示的C-C截面,图7表示图1所示的D-D截面,图8表示图1所示的E-E截面。图6和图7是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的截面,图8是未配置吸液片70的区域的截面。
在一次性尿布10中设有作为第2腰身区域的前腰身区域S1和吸液片70的伸出部75未接合的非接合部NR。非接合部NR在短裤型的状态下是伸出部75的前腰身区域S1侧的面和前腰身构件20的后腰身区域S2侧的面未接合的区域。非接合部NR既可以设于从伸出部75的外侧缘朝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区域,也可以从伸出部75的外侧缘一直连续至侧方接合部60。非接合部NR的外侧缘是伸出部75的外侧缘,即吸液片70的外侧缘70E。非接合部NR的内侧缘既可以与侧方接合部60相邻,也可以在宽度方向W上与侧方接合部60分离。
在从伸出部75的外侧缘朝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区域中,伸出部75未与前腰身区域S1接合。由此,在从伸出部75的外侧缘朝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区域中,伸出部75与前腰身区域S1分离,从而易于从尿布的外侧视觉辨认。特别是如图6的C-C截面所示,在吸液片70未被第1外装无纺布片35的折回部35F覆盖的区域中,伸出部75暴露,从而易于从尿布的外侧视觉辨认。另外,由于吸液片70被着色,因此使用者易于识别吸液片70。使用者易于利用吸液片70的伸出部75识别吸液片70的存在。使用者能够识别相对于吸收芯独立地配置有能够吸收体液的吸液片70的情况,从而能够获得对于汗等体液的吸收性的安心感。另外,使用者能够以吸液片70的伸出部75为标记来识别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在穿戴时易于掌握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上的错位。由此,使用者能够将一次性尿布穿戴于相对于身体而言合适的位置。
另外,构成第2腰身区域的前腰身区域S1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可以比构成第1腰身区域的后腰身区域S2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高。前腰身区域S1比后腰身区域S2易于沿宽度方向收缩,因此在穿戴状态下后腰身区域S2的外侧缘被向前腰身区域S1侧拉拽。由此,吸液片70的伸出部75被向前侧拉近,在从正面视觉辨认时更易于显眼。即,伸出部75不是在穿戴者的身体的侧部而是向前侧或者后侧偏倚,与配置于侧部的结构相比易于显眼。使用者更易于识别吸液片70的伸出部75,从而更易于获得对于体液的吸收性的安心感。为了获得使用者易于识别伸出部75的效果,优选的是,伸出部75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为5mm以上。
在制造这样构成的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利用以下的制造方法来制造。首先,分别输送前腰身构件沿宽度方向连续的前连续体和后腰身构件沿宽度方向连续的后连续体,以跨该前连续体和后连续体的方式配置吸收性主体40等结构构件。接下来,以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线为基点将该连续体和吸收性主体折叠,以使前连续体和后连续体重叠。然后形成侧方接合部,沿着前腰身区域的外侧缘和后腰身区域的外侧缘将连续体切断。由此能够得到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
在将前连续体和后连续体切断时,在使前连续体和后连续体重叠的状态下利用切割机等切断装置切断。由此,在切断时前连续体和后连续体熔接,在比侧方接合部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形成前连续体(前腰身区域)和后连续体(后腰身区域)接合而成的第2侧方接合部61(参照图1和图8)。此时,含有浆粕纤维的浆粕片71和外装无纺布片不易接合,外装无纺布片彼此易于接合。由此,如图6和图7所示,在配置有具有浆粕片71的吸液片70的区域中未形成由切断产生的第2侧方接合部61。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未配置吸液片70的区域中形成有由切断产生的第2侧方接合部61。
可以在比吸液片70靠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区域和靠内侧的区域中形成第2侧方接合部61。第2侧方接合部61是在比侧方接合部60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将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接合的部分。第2侧方接合部61可以相对于侧方接合部60在宽度方向W上分离。利用该结构,在比吸液片70靠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区域中设有侧方接合部60和第2侧方接合部61。在比吸液片靠长度方向的外侧的区域中,手指等难以从尿布的外侧进入到第1腰身区域与第2腰身区域之间,从而能够利用第2侧方接合部61保护侧方接合部60的接合状态。由此,能够抑制在使用过程中侧方接合部60的接合意外破损的情况。
无纺布片具有:第1侧无纺布片,其在设有侧方接合部60的区域中配置于比浆粕片71靠厚度方向上的第1腰身区域侧的位置;以及第2侧无纺布片,其在设有侧方接合部60的区域中配置于比浆粕片71靠厚度方向上的第2腰身区域侧的位置。在图6所示的区域中,第1侧无纺布片由吸液无纺布片72、后腰身区域S2中的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和后腰身区域S2中的第2外装无纺布片36构成,第2侧无纺布片由吸液无纺布片72、前腰身区域S1中的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和前腰身区域S1中的第2外装无纺布片36构成。在图7所示的区域中,第1侧无纺布片由吸液无纺布片72、前腰身区域S1中的一张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后腰身区域S2中的两张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和后腰身区域S2中的第2外装无纺布片36构成。在图7所示的区域中,第2侧无纺布片由吸液无纺布片72、前腰身区域S1中的第1外装无纺布片35和前腰身区域S1中的第2外装无纺布片36构成。另外,在吸液片70不具有吸液无纺布片的结构中,第1侧无纺布片和第2侧无纺布片可以由第1外装无纺布片和第2外装无纺布片中的至少任一者构成。
第1侧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第2侧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比浆粕片71的单位面积重量高。第1侧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构成第1侧无纺布片的无纺布片的合计单位面积重量。第2侧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构成第2侧无纺布片的无纺布片的合计单位面积重量。第1侧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第2侧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比较高,因此易于通过切断时的无纺布片彼此的接合形成第2侧方接合部61,另外易于维持第2侧方接合部61的接合状态。在发挥利用浆粕片71的体液的吸收性的同时,易于维持前腰身区域S1的外侧缘和后腰身区域的外侧缘的接合状态。
侧方接合部60利用热熔接等自尿布的非肌肤相对面侧T2的面形成。通过形成侧方接合部60,从而无纺布等的热塑性纤维熔接。此时,浆粕片71具有浆粕纤维,与无纺布相比难以熔接。由此,侧方接合部60的不与浆粕片71重叠的部分的接合强度比侧方接合部的与浆粕片71重叠的部分的接合强度高。侧方接合部60的不与浆粕片71重叠的部分是位于比吸液片70靠长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和位于比吸液片70靠长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的部分。如图6等所示,在形成有侧方接合部60的区域中,在厚度方向T上,浆粕片71和吸液无纺布片72、第1外装无纺布片35以及第2外装无纺布片36重叠。
吸液片70配置于后腰身区域S2,利用粘接剂等接合于后腰身区域S2。由此,在形成了侧方接合部60的状态下,在比浆粕片71靠厚度方向T上的后腰身区域S2侧的位置,易于维持吸液片70与其他片材的接合状态。另一方面,在比浆粕片71靠厚度方向T上的前腰身区域S1侧的位置,有可能难以维持吸液片70与其他片材的接合状态。为了维持吸液片70与前腰身区域S1的接合状态,优选的是,浆粕片71的单位面积重量比配置于比浆粕片71靠第2腰身区域侧的位置的第2侧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由于浆粕片71的单位面积重量比第2侧无纺布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低,因此能够利用该第2侧无纺布片维持侧方接合部60的接合状态,从而抑制在使用过程中侧方接合部60意外破损的情况。
如图2所示,吸液片70的外端缘702与侧方接合部60的外端缘602之间的距离L1可以比吸液片70的内端缘701与侧方接合部60的内端缘601之间的距离L2短。在自穿着者脱下一次性尿布时,通常从侧方接合部60的外端缘602朝向长度方向L的内侧将侧方接合部60撕破。此时,对于使用者而言,在比吸液片70靠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区域中侧方接合部的强度比较高,在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中侧方接合部60的强度比较低。由于吸液片70的外端缘702与侧方接合部60的外端缘602之间的距离L1比吸液片70的内端缘701与侧方接合部60的内端缘601之间的距离短,因此在从侧方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的外端缘朝向长度方向的内侧撕破侧方接合部时,能够很快到达易于撕破的区域。由此,使用者易于容易地将侧方接合部60撕破。
另外,一次性尿布10构成为吸液片70易于紧贴肌肤。通过吸液片70紧贴肌肤,从而能够提高汗等体液的吸收性。接下来,详细地说明用于使吸液片70易于紧贴肌肤的结构。
第1区域R1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可以比第2区域R2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低。在穿戴状态下,与图2等所示的伸长状态相比,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沿宽度方向W收缩,第1区域R1被向第2区域R2侧拉拽。形成于第1区域R1的褶皱比形成于第2区域R2的褶皱少,第1区域R1与肌肤接触的面积增加。由此,吸液片70紧贴肌肤,能够提高汗等体液的吸收性。
另外,后腰身区域S2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可以比前腰身区域S1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低。在穿戴状态下,后腰身区域S2被向前腰身区域S1侧拉拽。形成于后腰身区域S2的褶皱少,后腰身区域S2易于紧贴肌肤。由此,吸液片70紧贴肌肤,能够提高吸收性。
另外,本发明中的穿戴状态设为,将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借助侧方接合部60而沿宽度方向W连续的一次性尿布以相对于伸长状态为77%的方式穿戴于筒体100的状态。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以相对于伸长状态为77%的方式穿戴于筒体100的状态的图。图9是从筒体100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上视觉辨认到的一次性尿布和筒体的状态。以相对于伸长状态为77%的方式穿戴于筒体100的状态为以下的状态。使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沿宽度方向W伸长至前腰身区域S1和后腰身区域S2的褶皱消失,测量前腰身区域S1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左侧的侧方接合部的内侧缘和右侧的侧方接合部的内侧缘之间的长度)L31(参照图2)和后腰身区域S2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32。将前腰身区域S1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31和后腰身区域S2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32的合计长度设为穿戴于筒体100的一次性尿布10的伸长状态下的长度。接下来,将一次性尿布10穿戴于外周长度为该伸长状态的长度的77%的筒体100。将该状态设为以相对于伸长状态为77%的方式穿戴于筒体100的状态。另外,筒体100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至少具有侧方接合部6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以上。另外,筒体100的表面原材料能够使用硅PET隔膜(nippa株式会社,PET38*1-B,C70905-13),其摩擦系数可以小于1μs。另外,摩擦系数是静摩擦系数,能够使用便携式摩擦计MUSE(日文:ミューズ)(日本新东(HEIDON),日进机械株式会社),通过将测量元件抵靠于筒体的表面来进行测量。在5处~10处进行测量,并将其平均值设为摩擦系数。
在以相对于伸长状态为77%的方式穿戴于筒体的状态下,前腰身区域S1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41(参照图9)可以比后腰身区域S2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42短。在设计一次性尿布时,将相对于伸长状态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77%的腰身尺寸假定为包含在穿戴状态下的穿着者的腰身尺寸中而进行设计。穿戴状态下的后腰身区域S2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42相对于前腰身区域S1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41的比例比伸长状态下的后腰身区域S2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32相对于前腰身区域S1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31的比例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伸长状态下的前腰身区域S1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31和伸长状态下的后腰身区域S2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32相同。由此,伸长状态下的后腰身区域S2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相对于前腰身区域S1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的比例为1.0。另外,如图9所示,在穿戴状态下,侧方接合部60向前腰身区域S1侧偏倚。穿戴状态下的后腰身区域S2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42比穿戴状态下的前腰身区域S1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41长。由此,穿戴状态下的后腰身区域S2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42相对于前腰身区域S1的侧方接合部60之间的长度L41的比例比1.0大。这样,由于在穿戴状态下侧方接合部60向前腰身区域S1侧偏倚,因此后腰身区域S2与前腰身区域S1相比褶皱较少,易于紧贴肌肤。由此,吸液片70紧贴肌肤,能够提高汗等体液的吸收性。另外,在以相对于伸长状态为77%的方式穿戴于筒体的状态下,吸液片70的伸出部75向前腰身区域S1侧偏倚。由此,在穿戴状态下易于从身体的前侧视觉辨认伸出部75。
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可以比位于其长度方向的外侧的区域的收缩力高。如图4所示,将从吸液片70的长度方向L的外端缘702向长度方向L的外侧延伸的区域设为外侧区域R4,将从吸液片70的长度方向L的内端缘701向长度方向L的内侧延伸的区域设为内侧区域R3。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可以比外侧区域R4和内侧区域R3中的至少一者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高。另外,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是指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与吸液片70重叠的区域。由于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的收缩力比外侧区域R4的收缩力或者内侧区域R3的收缩力高,因此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不会自穿着者的肌肤浮起,而易于贴合于身体。优选的是,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可以比外侧区域R4的宽度方向W的收缩力高。配置有吸液片70的区域比外侧区域R4更贴合于身体,吸液片70在外侧区域R4侧难以自肌肤浮起,从而能够抑制被吸液片吸收的体液自腰身开口部62泄漏。更优选的是,配置有吸液片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可以比外侧区域R4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和内侧区域R3的宽度方向的收缩力都高。吸液片更易于贴合于身体。通过设有吸液片,能够高效地吸收体液,提高吸收性。
可以是,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带构件80与吸液片70的至少局部重叠地配置。吸液片70在与带构件重叠的区域中由于带构件而刚度变高。由此,不易在吸液片70产生褶皱,吸液片70更易于紧贴肌肤。
可以如图3所示,在长度方向L上,带构件80的内端缘801配置于比吸液片70的长度方向L的中心靠内侧的位置。吸液片70优选配置于易于吸收汗的区域,优选从穿着者的臀沟一直配置到后背。带构件80位于比吸液片70的长度方向L的中心靠内侧的位置,易于配置于与穿着者的臀沟对应的位置。更优选的是,在长度方向上,带构件80的内端缘801可以配置于比吸液片70的内端缘701靠内侧的位置。带构件80更易于配置于与穿着者的臀沟对应的位置。由此,与带构件80重叠的吸液片70贴合于臀沟的凹陷,从而能够提高吸收性。
也可以是,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带构件80与后腰身区域S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重叠。带构件80与后腰身区域S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重叠,在穿戴时易于进入到穿着者的臀沟的凹陷中。更优选的是,带构件80可以跨后腰身区域S2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地配置。带构件80在从臀沟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向左右延伸的一定范围内易于进入到臀沟的凹陷中。与带构件80重叠的吸液片70更加紧贴肌肤,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性。
也可以是,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吸液片70的至少局部在吸收芯45的肌肤相对面侧与吸收芯45的长度方向的外端缘重叠。更详细而言,吸液片70和吸收芯45可以在长度方向L上在从吸液片的内端缘到吸收芯的外端缘的区域中重叠,在宽度方向W上在比吸收芯45的外侧缘靠内侧的区域中重叠。吸收芯45层叠有用于吸收体液的吸收材料,通常吸收芯的厚度比底片等其他的尿布的结构构件的厚度厚。吸液片70与吸收芯的长度方向的外端缘重叠,因吸收芯的厚度而靠近穿着者侧地配置。由此,吸液片与穿着者紧贴,从而能够提高吸收性。另外,吸收芯的外端缘通常设为与穿着者的臀沟附近重叠。吸液片与吸收芯的外端缘重叠,配置为进入臀沟。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性。
另外,在变形例中,吸液片70也可以在长度方向L上与吸收芯45分离。通过吸收芯45和吸液片70在长度方向上分离,即吸收芯45和吸液片70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不重叠,从而被吸收芯45吸收的体液不易向吸液片70侧传递。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体液自吸液片70的泄漏。
后腰身区域S2的外端缘与吸收性主体40的外端缘之间的长度L12可以比前腰身区域S1的外端缘与吸收性主体40的外端缘之间的长度L11长。吸收性主体40配置于下裆区域S3,在穿着时被腿夹着,易于沿宽度方向W压缩。吸收性主体40在长度方向L上自后腰身区域S2向前腰身区域S1侧偏倚地配置。由此,后腰身区域S2不易受到因吸收性主体40被压缩而造成的影响。配置于后腰身区域S2的吸液片70易于维持紧贴肌肤的状态。
以上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明确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限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前提下作为修改和变更技术方案实施。因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于本发明并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另外,2017年11月1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第2017-217792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期望一种吸液片与穿着者的肌肤紧贴从而能够提高吸收性的一次性尿布。
附图标记说明
10:一次性尿布,20:前腰身构件,30:后腰身构件,35:第1外装无纺布片(无纺布片),36:第2外装无纺布片(无纺布片),40:吸收性主体,45:吸收芯,46:腿部翼片,49:有效长度,50:底片,51:第1底片,52:第2底片,60:侧方接合部,70:吸液片,71:浆粕片,72:吸液无纺布片(无纺布片),75:伸出部,80:带构件,S1:前腰身区域,S2:后腰身区域,S3:下裆区域,L:长度方向,W:宽度方向,T1:肌肤相对面侧,T2:非肌肤相对面侧。

Claims (11)

1.一种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具有:
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前腰身区域、后腰身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与所述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
吸收性主体,其至少配置于所述下裆区域;
吸液片,其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一者即第1腰身区域;
不透液性的底片,其配置于比所述吸液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以及
侧方接合部,其将所述前腰身区域的外侧部和所述后腰身区域的外侧部接合,其中,
所述第1腰身区域具有第1区域,该第1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一侧的外侧缘延伸至另一侧的外侧缘,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吸液片的内端缘延伸至所述吸液片的外端缘,
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另一者即第2腰身区域具有第2区域,该第2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区域相连,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一侧的外侧缘延伸至另一侧的外侧缘,
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低。
2.一种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具有:
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前腰身区域、后腰身区域和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与所述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
吸收性主体,其至少配置于所述下裆区域;
吸液片,其配置于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一者即第1腰身区域;
不透液性的底片,其配置于比所述吸液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以及
侧方接合部,其将所述前腰身区域的外侧部和所述后腰身区域的外侧部接合,其中,
在将所述前腰身区域和所述后腰身区域中的另一者即第2腰身区域与所述第1腰身区域沿所述宽度方向连续的所述一次性尿布以相对于伸长状态为77%的方式穿戴于筒体的状态设为穿戴状态的情况下,
所述穿戴状态下的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的比例比所述伸长状态下的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所述侧方接合部之间的长度的比例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1腰身区域是所述后腰身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该一次性尿布具有用于废弃所述一次性尿布的带构件,
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吸液片的至少局部重叠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带构件的内端缘配置于比所述吸液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靠内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带构件的内端缘配置于比所述吸液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内端缘靠内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沿厚度方向俯视时,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后腰身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该一次性尿布具有:外侧区域,其从所述吸液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外端缘向所述长度方向的外侧延伸;以及内侧区域,其从所述吸液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内端缘向所述长度方向的内侧延伸,
配置有所述吸液片的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外侧区域和所述内侧区域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配置有所述吸液片的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外侧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和所述内侧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都高。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比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收缩力低。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第1腰身区域的外端缘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外端缘之间的长度比所述第2腰身区域的外端缘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外端缘之间的长度长。
CN201880071794.7A 2017-11-10 2018-11-12 一次性尿布 Active CN1113153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7792 2017-11-10
JP2017217792 2017-11-10
PCT/JP2018/041787 WO2019093509A1 (ja) 2017-11-10 2018-11-12 使い捨ておむ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5333A true CN111315333A (zh) 2020-06-19
CN111315333B CN111315333B (zh) 2022-09-27

Family

ID=66438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794.7A Active CN111315333B (zh) 2017-11-10 2018-11-12 一次性尿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195266B2 (zh)
CN (1) CN111315333B (zh)
WO (1) WO201909350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9454A (ja) * 1998-12-28 2000-07-11 Uni Charm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01835443A (zh) * 2007-09-05 2010-09-1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JP2012016522A (ja) * 2010-07-09 2012-01-26 Kao Corp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2013128516A (ja) * 2011-12-20 2013-07-04 Kao Corp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WO2014192981A1 (ja) * 2013-07-23 2014-1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5093168A (ja) * 2013-11-14 2015-05-18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6000116A (ja) * 2014-06-12 2016-01-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2017012232A (ja) * 2015-06-26 2017-01-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3018B2 (ja) 2007-09-05 2014-01-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382481B1 (ja) 2016-12-22 2018-08-29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9454A (ja) * 1998-12-28 2000-07-11 Uni Charm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01835443A (zh) * 2007-09-05 2010-09-1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JP2012016522A (ja) * 2010-07-09 2012-01-26 Kao Corp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2013128516A (ja) * 2011-12-20 2013-07-04 Kao Corp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WO2014192981A1 (ja) * 2013-07-23 2014-1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5093168A (ja) * 2013-11-14 2015-05-18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6000116A (ja) * 2014-06-12 2016-01-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2017012232A (ja) * 2015-06-26 2017-01-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95266B2 (ja) 2022-12-23
WO2019093509A1 (ja) 2019-05-16
JP2023021264A (ja) 2023-02-10
CN111315333B (zh) 2022-09-27
JPWO2019093509A1 (ja)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3239602B2 (en) Underpants-type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CA2713635C (en) Absorbent product
JP3699360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KR102179940B1 (ko) 착용 물품
CN111315334B (zh) 一次性尿布
KR20020011087A (ko)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US7112189B2 (en) Pants-type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US7967802B2 (en) Breast milk absorbent pad
US11337867B2 (en)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KR102599553B1 (ko) 일회용 기저귀
CN111315333B (zh) 一次性尿布
KR20180023950A (ko) 팬티형 일회용 기저귀
US9308136B2 (en) Disposable diaper
JP2020000592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CN116234523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8086221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CN116650221A (zh) 吸收性物品
JPWO2020116594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