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4867B - 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Google Patents

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4867B
CN111314867B CN201910393876.XA CN201910393876A CN111314867B CN 111314867 B CN111314867 B CN 111314867B CN 201910393876 A CN201910393876 A CN 201910393876A CN 111314867 B CN111314867 B CN 1113148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frame
speech
service
tim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38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4867A (zh
Inventor
董宇
刘国平
冷欣
顾国梁
丁冀
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938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48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4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4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4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4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DMR双工语音通信中,实现第三方有机会插入语音信息,并且第三方可以同时接收双工双方的语音。

Description

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数字移动对讲机(Digital Mobile Radio,简称DMR)以DMR协议为主,由于DMR协议本身是单工通信,因而流行的DMR制式通常只支持单工方式。即主叫方按下即按即说(Push to Talk,简称PTT)键之后单向传输呼叫方的语音,被叫方必须等主叫方松开PTT键停止信号发射之后,按下己端对讲机的PTT键进行回应,只能传输单向语音,无法双向通信,对于用惯双工电话的用户来说有所不适应,同时也限制了DMR制式对讲机的应用场景。
尽管有些厂家提出利用DMR的双时隙实现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方式进行工对讲,但也仅限于两个用户进行双向通信,第三方用户只能接收双工通信双方的语音,而不能在双工通信的持续时间内打断和插入自己的语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DMR双工通信中,如何使得第三通信方有机会插入语音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方法,包括: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可选的,所述一组语音帧是在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的,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则解调并译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并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可选的,所述语音插入请求携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组呼号码,所述组呼号码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具有对应关系,所述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包括: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可选的,所述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包括: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以使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继续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发送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上报至应用层,以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可选的,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预先配置的。
可选的,在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之前,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发送语音头帧,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由所述语音头帧携带的。
可选的,在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之前,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停止发送所述第一语音数据。
可选的,N=6n,k=5,n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一组语音帧形成多个语音超帧,对于所述第一语音帧所在的语音超帧,其编码码率高于所述多个语音超帧中的其他语音超帧的编码码率。
可选的,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接收第二语音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DMR系统的语音接收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可选的,所述语音接收方法还包括: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则解调并译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并确定是否停止使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用于发送第二语音数据。
可选的,所述语音插入请求携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组呼号码,所述组呼号码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具有对应关系,所述确定是否停止使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包括: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可选的,所述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包括: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以使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继续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发送语音数据;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上报至应用层,以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可选的,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预先配置的。
可选的,在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之前,所述语音接收方法还包括:接收语音头帧,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由所述语音头帧携带的。
可选的,N=6n,k=5,n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一组语音帧形成多个语音超帧,对于所述第一语音帧所在的语音超帧,其解码码率高于所述多个语音超帧中的其他语音超帧的解码码率。
可选的,在确定是否停止使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之前,所述语音接收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第二语音数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如果检测到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则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可选的,所述一组语音帧是在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的,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是否出现空闲时隙;如果出现空闲时隙,则基于所述空闲时隙发送第三语音数据。
可选的,在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之后,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接收第二语音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是否出现空闲时隙;如果出现空闲时隙,则基于所述空闲时隙发送第三语音数据。
可选的,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一并接收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和第二语音数据,并对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和第二语音数据进行线性合并播放。
可选的,N=6n,k=5,n为正整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适于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检测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DMR系统的语音接收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适于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检测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DMR系统的语音接收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适于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第一发送模块,如果检测到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则所述发送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方法,包括: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一并接收通信主叫、被叫双方的语音数据,并可以对解调后的语音叠加播放。进一步,通信主叫、被叫双方中的任一方均可以在发送语音帧时,每隔固定数量语音帧留下“偷帧”时隙,用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语音插入请求,以发起呼叫打断和插入请求,使得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在检测到信道空闲后,插入语音通信,扩大了DMR对讲机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所述一组语音帧是在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的,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则解调并译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并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提供了发送语音数据的机会,进一步为扩大DMR对讲机的应用范围提供可行方案。
进一步,所述一组语音帧形成多个语音超帧,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对于所述第一语音帧所在的语音超帧,其编码码率高于所述多个语音超帧中的其他语音超帧的编码码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为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提供加入通信的机会的同时,不会降低通信收发方的语音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DMR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单工语音通信的时序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又一种DMR通信的时序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DMR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DMR系统的语音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DMR通信的时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工对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DMR系统的语音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如背景技术所言,目前市场上的DMR制式通常只支持单工方式。即只能传输单向语音,无法双向通信,限制了应用场景。尽管有些厂家提出利用DMR的双时隙实现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方式进行工对讲,但也仅限于两个用户进行通信。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DMR时隙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DMR数字对讲机的每个时隙是30毫秒(ms),净荷(例如,待传输的语音或数据)占用22.5ms,净荷两侧各有1.25ms的保护间隔,同步信令或嵌入式信令占用5ms,共48比特,将所述净荷均分2份,每份为108比特。
DMR协议规定,两个时隙构成一个帧,通常情况下,主叫方采用的时隙称为时隙1,被叫方采用的时隙称为时隙2。主叫方发送的语音可以称为正向语音,被叫方发送的语音可以称为反向语音。DMR以单工方式工作时,只使用一个时隙传输语音帧。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DMR通信的时序示意图。如图2所示,语音通信由信令帧(图2以交叉方格表示)和语音帧(图2以斜线条纹表示)组成,所述信令帧作为语音头帧传输上层信令,使用同步信令作为同步序列,所述同步信令可以是数据同步(Data Sync)序列,上层信令包含主叫方、被叫方号码等接入信息,以供被叫方判断是否接收后续的语音超帧。所述语音超帧由6个语音帧(共360ms)组成。
结合图1和图2可知,每个语音帧都会携带48比特同步序列或嵌入式信令。图2所示的语音超帧中,第一个语音帧携带的48比特(图2以横条纹表示)为语音同步(Voice Sync)序列,是时间同步序列;第二至第五个语音帧携带的48比特嵌入式信令(embeddedsignaling)(图2以点状表示),所述嵌入式信令是初始头帧内的信令重新进行前向纠错处理后拆分4份得到的。第六个语音帧可以不需要携带同步序列或嵌入式信令,是空序列,图2中以反斜线条纹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空帧(以空白方格表示)未传输任何信息。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又一种DMR通信的时序示意图。如图3所示,DMR通信采用双工方式时,主叫方首先在时隙1发送语音头帧(即图3所示的信令帧1),所述语音头帧携带发方信令同步序列,在此期间,被叫方可用时隙2不发送信令和语音,图3以空帧表示。之后,所述主叫方发送携带发方语音同步序列(图3所示的语音同步序列1)的语音帧,以及随后携带发方嵌入式信令(图3所示的嵌入式信令1)的4个其他语音帧和1个不携带嵌入式信令(图3以空序列表示)的语音帧(即时隙1传输的第6帧)。
在此期间,被叫方在所述主叫方发送的第1个语音帧之后的时隙2上发送2个携带收方信令同步序列(图3所示的序列同步序列2)的语音头帧,随后在时隙上发送携带收方语音同步序列(图3所示的语音同步序列2)的1个语音帧和4个携带收方嵌入式信令(图3所示的嵌入式信令2)的4个其他语音帧(图3仅显示了3个所述其他语音帧)和1个不携带序列的语音帧(图未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根据DMR协议可知,所述第6帧不承载嵌入式信令。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DMR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参考图4,所述组群100中包括主叫方A、被叫方B和第三方C。所述主叫方A可以首先按下PTT键(图未示)使用时隙1发起正向语音,使用时隙2接收所述被叫方B发送的反向语音。所述被叫方B可以使用时隙1接收所述主叫方A发送的正向语音,使用时隙2发送反向语音。对于所述组群100中的其他用户,如第三方C,可以同时接收两个时隙语音信道,将解调的两个信道的语音数据进行叠加播放。
在现有技术中,当所述主叫方A按下PTT键发起初始呼叫时,所述主叫方A进行通信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所述主叫方A检测到移频键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简称FSK)调制信号时,通过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简称RSSI)是否高于预设RSSI阈值并结合同步解调确定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忙则提示应用层信道忙稍后呼叫,如果空闲,则转向步骤二;
步骤二:所述主叫方A使用独立的信令同步序列1作为发起时隙(例如,时隙1)的信令数据同步信号,且一并在时隙1发送正向信令帧(例如,语音头帧);
步骤三:使用独立的语音同步序列作为发起时隙(时隙1)的正向语音数据同步信号,并按语音超帧格式,在时隙1逐帧发送语音数据;
步骤四:检测与所述时隙1相邻的时隙(例如,时隙2)是否有FSK调制信号,如果检测到所述FSK调制信号,则转向步骤五;如果没有检测到所述FSK调制信号,则转向步骤三;
步骤五:使用信令同步序列2和语音同步序列2两种同步序列,通过序列相关检测方法对时隙2上的信号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所述信令同步序列2,则转向步骤六;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同步序列2,则转向步骤七,如果没有检测到任何同步信号,则转向步骤三;
步骤六:所述主叫方解调、解码信令帧,如果属于本组呼群的反向语音,则进行语音数据接收,否则,转向步骤三;
步骤七:所述主叫方连续接收并解码随后的四个时隙2上的语音帧携带的嵌入式信令,如果属于本组呼群的反向呼叫,则进行语音数据接收,反之转向步骤三;
步骤八:所述主叫方按语音超帧格式逐帧解调、解码时隙2的语音帧,开启麦克输入的音频回波抵消功能模块,播放时隙2的语音帧解码的音频数据。
继续参考图4,所述组群100中的被叫方B接收主叫方A的语音帧的过程中,可以按下PTT键(图未示)进行反向通信。具体而言,所述被叫方B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进行DMR通信。
步骤一:所述被叫方B检测时隙1和时隙2是否空闲,如果有一个时隙空闲,则转向步骤二,如果两个时隙都忙,则重复执行步骤一;
步骤二:所述被叫方B基于当前语音呼叫的时隙进行同步,在相邻时隙发起反向呼叫。如果当前语音呼叫的时隙使用信令同步序列1或语音同步序列1作为同步序列,则所述被叫方B使用独立的信令同步序列2作为相邻时隙的信令数据同步信号,在相邻时隙发送语音头帧;如果当前语音呼叫的时隙使用信令同步序列2或语音同步序列2作为同步序列,则所述被叫方B使用独立的信令同步序列1作为相邻时隙的信令数据同步信号,在相邻时隙发送语音头帧;
步骤三:如果当前语音呼叫的时隙使用信令同步序列1或语音同步序列作为同步序列,则所述被叫方B使用独立的语音同步序列2作为相邻时隙的语音数据同步信号,开启麦克输入的音频回波抵消功能模块,在接收和播放当前时隙语音的同时,在相邻时隙逐帧发送被叫方B的语音数据。
继续参考图4,所述组群100中的第三方C可以同时接收主叫方A和被叫方B的双工语音信道。
步骤一:所述第三方C检测是否有FSK调制信号,如果检测到FSK调制信号,则转向到步骤二,如果没有检测到所述FSK调制信号,则重复转向步骤一。
步骤二:所述第三方C使用信令同步序列1或语音同步序列1,信令同步序列2或语音同步序列2四种同步序列,通过序列相关检测的方法进行信号的检测和同步,检测时隙1上的信令同步序列1或语音同步序列1;检测时隙2上的信令同步序列2或语音同步序列2。
进一步,当检测到时隙1上的信令同步序列1,并成功解调、解码相关的信令数据时,如果属于所述组群100的正向语音,则所述第三方C进行语音数据接收,否则不做语音数据接收。
或者,当检测到时隙1上的语音同步序列1,并连续接收、解码随后的四个时隙语音帧携带的嵌入式信令时,如果属于所述组群100的正向语音,则所述第三方C进行语音数据接收,否则不做语音数据接收。
或者,当检测到时隙2上的信令同步序列2,并成功解调、解码相关的信令数据时,如果属于所述组群100的反向语音,则所述第三方C进行语音数据接收,否则不做语音数据接收。
或者,当检测到时隙2上的语音同步序列2,并连续接收、解码随后的四个时隙语音帧携带的嵌入式信令时,如果属于所述组群100的反向语音,则所述第三方C进行语音数据接收,否则不做语音数据接收。如果检测到上述任意一种情况,则开启语音接收,并转向步骤三,否则回到步骤一。
步骤三:如果检测到一个时隙有语音数据接收,则所述第三方C直接将该时隙的语音信号做信道和信源解码得到的语音数据输出至喇叭或耳机播放;如果检测到两个时隙有语音数据接收,则所述第三方C将这两个时隙的语音信号都做信道和信源解码,并将两路得到的语音数据进行线性相加后输出至喇叭或耳机输出播放。
步骤四:如果在通话过程中检测到一路语音挂断,且当前没有第二路语音,则回到步骤一;如果当前还存在另一路语音则停止两路语音的叠加,单独播放该路语音,并在挂断的时隙上重复步骤一和步骤二的信号检测流程,如果检测到该挂断的时隙有新的信号接入,则继续步骤三中的两路语音接收和语音数据的叠加播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方法,包括: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一并接收通信主叫、被叫双方的语音数据,并可以对解调后的语音叠加播放。进一步,通信主叫、被叫双方中的任一方均可以在发送语音帧时,每隔固定数量语音帧留下“偷帧”时隙,用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语音插入请求,以发起呼叫打断和插入请求,使得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在检测到信道空闲后,插入语音通信,扩大了DMR对讲机的应用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语音传输方法可以用于DMR通信中,由呼叫发起方(例如,主叫方)执行。具体而言,所述语音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
步骤S502,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更具体而言,发送终端可以在时隙1发送语音头帧,所述语音头帧携带由信令同步序列。下面结合图4和图5,以所述发送终端为主叫方A为例进行阐述。
之后,在步骤S501中,所述主叫方A可以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所述一组语音帧可以是以超帧格式发送的。所述一组语音帧可以是基于时隙1中的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的,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可以指的是发送语音数据的时隙。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一组语音帧中具有第一语音帧,所述主叫方A可以每隔N个语音帧,发送一个所述第一语音帧。其中,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可以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在实际应用中,超帧通常包含6个语音帧,因而N可以等于6n,表示每隔n个超帧,可以发送一个第一语音帧。
之后,接收终端(例如,图4所示被叫方B)和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例如,图4所示的第三方C)可以接收所述一组语音帧。对所述被叫方B而言,进行DRM双工通信时,可以在时隙2(例如,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发送第二语音数据。此后,所述主叫方A可以从所述被叫方B接收所述第二语音数据。所述第二语音时隙与所述第一语音时隙间隔排布。
在译码所述一组语音帧之后,可以检测出所述第一语音帧,从而可以得知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到达时,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在所述第k个语音帧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以请求发送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语音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可以携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组呼号码,所述组呼号码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具有对应关系。
在步骤S502中,所述主叫方A可以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所述第k个语音帧可以形象地称为“偷帧”,用于传输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主叫方A可以基于语音插入同步序列检测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如果在“偷帧”检测到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则所述主叫方A可以解调并译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并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发送第一语音数据。
进一步,可以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由所述语音头帧携带的,而且,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还可以由每个语音帧中间的嵌入式信令携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配置的。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约定的。
具体而言,如果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高于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主叫方A可以退出DMR通信,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之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或者,如果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主叫方可以忽略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出的语音插入请求,继续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发送所述第一语音数据。
又或者,如果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可以上报至应用层,以通知用户A,由所述用户A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所述主叫方A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一语音帧的语音超帧,可以采用编码码率高于其他语音超帧的编码码率,从而可以省出一帧语音数据用于“偷帧”。其中,所述编码码率可以为信源编码码率,也可以为信道编码码率。
类似地,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则所述被叫方B可以解调并译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并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发送第二语音数据。
进一步,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的语音插入请求可以携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组呼号码,所述组呼号码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具有对应关系,例如通过所述组呼号码可以推导出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之后,所述被叫方B可以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退出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在具体实施中,如果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高于所述被叫方B传输的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可以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以使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如果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所述被叫方B传输的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被叫方B可以继续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发送语音数据;
如果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等于所述被叫方B传输的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可以上报至应用层,以使用户B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进一步,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检测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和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是否出现空闲时隙;如果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出现空闲时隙,则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基于所述空闲时隙发送第三语音数据。如果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出现空闲时隙,则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基于所述空闲时隙发送第三语音数据。
由于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不同于所述第二发送语音时隙,所述主叫方A和所述被叫方B不会同时退出,因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在发送语音插入请求之后,要么,所述主叫方A和所述被叫方B继续进行DMR通信;要么,主叫方A和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进行DMR通信;要么,所述被叫方B和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进行DMR通信。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DMR系统的语音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语音接收方法可以由DMR通信终端执行,例如,由DMR通信被叫方执行。具体而言,所述语音接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
步骤S602,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结合图4和图6可知,当主叫方A和被叫方B进行DMR通信时,主叫方A可以在时隙1发送语音头帧,并在所述时隙1中的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发送语音帧。
在步骤S601中,被叫方B(以下以被叫方B为例进行阐述)可以在时隙1接收所述语音头帧,并在第一语音发送时隙接收主叫方A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进一步,所述被叫方B可以基于时隙2的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第二语音数据。
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也即前文所述“偷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N可以等于6n,n为正整数,表示每隔n个超帧发送一个第一语音帧。
之后,所述被叫方B可以在步骤S602中,即在所述主叫方A发送的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进一步,如果所述被叫方B检测到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则所述被叫方B可以解调并译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并确定是否停止使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用于发送第二语音数据。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被叫方B可以基于语音插入同步序列检测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具体而言,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可以携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组呼号码,所述组呼号码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具有对应关系,所述被叫方B可以由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组呼号码,推导出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
进一步,所述被叫方B可以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具体而言,如果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高于所述被叫方B传输的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被叫方B可以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以使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或者,如果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所述被叫方B传输的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被叫方B可以继续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发送语音数据。
又或者,如果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等于所述被叫方B传输的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被叫方B可以上报至应用层,由用户B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由所述主叫方A发送的语音头帧和/或嵌入式信令携带的。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一组语音帧可以形成多个语音超帧,对于所述第一语音帧所在的语音超帧,其解码码率高于所述多个语音超帧中的其他语音超帧的解码码率。所述解码码率可以为信源解码码率,也可以为信道解码码率。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语音传输方法可以由DMR组群中的非双工通信参与方执行。具体而言,所述语音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
步骤S702,如果检测到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则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更具体而言,结合图4和图7,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接收时隙1发出的语音头帧。之后,在步骤S701中,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基于第一语音发送时隙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基于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接收第二语音数据,并对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和第二语音数据进行线性合并播放。
其中,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在一个实施例中,N=6n,k=5,n为正整数。
在步骤S702中,可以检测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的中断同步序列。如果成功检测出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则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可以携带语音插入同步序列,以使得主叫方和被叫方可以基于所述语音插入同步序列检测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之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检测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是否出现空闲时隙;如果出现空闲时隙,则基于所述空闲时隙发送第三语音数据。
进一步,在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时,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还可以接收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的第二语音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是否出现空闲时隙;如果出现空闲时隙,则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可以基于所述空闲时隙发送第三语音数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讲机A、对讲机B和对讲机C隶属于同一DMR组群,所述DMR组群内的每个对讲机具有组呼号码,所述组呼号码能够表示使用该组呼号码的对讲机传输的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下面以对讲机A、对讲机B和对讲机C的DMR通信作为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1)使用时隙1通话的对讲机A周期性触发和监听语音发送请求
步骤一:正在使用时隙1通信的对讲机A每隔N个超帧(当前DMR协议规定每个超帧时长为360ms)发送一个独立的中断同步序列代替语音同步序列1作为对讲机A的同步序列,向其它对讲机(例如,对讲机B和对讲机C)指示,在该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是“偷帧”,该“偷帧”用于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即对讲机C)在第k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
步骤二:对讲机A在步骤一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停止发送语音数据,使用所述语音插入同步序列检测是否有第三方(例如,对讲机C)使用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如果否,则转向步骤一;
步骤三:对讲机A解调和解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根据对讲机C的组呼号码和事先约定的业务优先级做出以下选择:(a)自动让出语音发送时隙;(b)继续通话保持,即自动拒绝对讲机C的语音插入;(c)上报给应用层由使用者决定是否挂断语音,让出所述语音发送时隙。
(2)使用时隙2通话的对讲机B周期性监听语音发送请求
步骤一:使用时隙2通信的对讲机B使用所述语音同步序列1和中断同步序列对时隙1进行同步信号检测,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同步序列1,则继续保持通信,如果检测到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则执行步骤二;
步骤二:所述对讲机B在步骤一之后的第k个帧使用所述语音插入同步序列检测是否有第三方(例如,对讲机C)使用所述语音插入同步序列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如果否,则转向步骤一;
步骤三:所述对讲机B解调和解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根据对讲机C的组呼号码和事先约定的业务优先级做出以下选择:(a)自动让出语音发送时隙;(b)继续通话保持,即自动拒绝对讲机C的语音插入;(c)上报给应用层由使用者决定是否挂断语音,让出所述语音发送时隙。
(3)第三方对讲机C发起语音插入请求
步骤一:对讲机C使用所述语音同步序列1和中断同步序列对时隙1进行同步信号检测,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同步序列1,可以根据所述语音同步序列1与中断同步序列的预设位置关系确定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的位置。
步骤二:在最近的中断同步序列所在帧之后的k个语音帧,使用所述语音插入同步序列发送语音插入请求。
步骤三:一旦检测到时隙1和时隙2中任何一个时隙空闲,即对讲机A、对讲机B中有一个挂断,则在当前通信时隙的下一个时隙发起语音呼叫通信,并通知上层应用给对讲机C,使得对讲机C开始语音通信。
以上步骤中,k的值可以取5,对应DMR语音超帧的第六帧。这是因为根据DMR协议可知,所述第六帧不承载嵌入式信令,通常在该语音帧不发送语音数据,可以有效避免“偷帧”影响通信语音的质量。
进一步,还可以在“偷帧”时刻,对讲机A以外的用户使用(k-1)帧解码语音信号,并将其解码结果作为第k个语音帧的语音信号。N可以取3,也就是每1秒出现一个“偷帧”,减少“偷帧”对当前用户语音通信质量的影响。
作为一个变化例,在“偷帧”所在的语音超帧的输出比特,可以使用相对其他正常语音超帧更短的信道编码,比如其他正常语音超帧使用1/2卷积码,那么“偷帧”所在的语音超帧使用2/3卷积码,这样可以将正常的6个语音帧的语音数据压缩到5个语音帧传输,空出最后1个语音帧作为“偷帧”,接收方检测到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后,可以对语音数据采用缩短的信道编码进行解码和比特划分。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区别传统DMR通信业务,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同步序列的信令同步序列1、语音同步序列1、信令同步序列2、语音同步序列2,中断同步序列和语音插入同步序列共6个同步序列,均可以使用长度与当前DMR标准同步序列长度相同的自定义序列,例如,可以通过随机搜索法得到与DMR协议已有的同步序列汉明距离相对大的6个同步序列。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DMR通信的时序示意图。参考图8,在主叫方和被叫方完成语音头帧发送(图未示)之后,所述主叫方可以发送语音超帧,所述语音超帧可以包括携带语音同步序列1的1个语音帧和4个携带嵌入式信令1的语音帧(图8仅示出了携带嵌入式信令1的语音帧)以及1个携带语音数据,但中间嵌入式信令所在位置为空闲的语音帧(图未示),所述被叫方的语音帧与所述主叫方的语音帧发送方式类似。图8中示出了所述被叫方发送的携带嵌入式信令2的1个语音帧以及携带语音同步序列2的1个语音帧。
进一步,图8示出了N个语音超帧中,每隔n个语音超帧发送的携带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的语音帧(即所述第一语音帧),并在该第一语音帧之后的k个语音帧,由非双工通信参与的第三方发送的携带语音插入同步序列的语音插入请求。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以应用于电梯无线报警的双工对讲机多人广播通信系统为例,假设对讲机A安装于电梯井内作为报警电话,对讲机B安装于管理中心作为电梯报警的接收方,其余对讲机C被配置给保安或物业管理人员。对讲机A传输的业务的业务优先级最高,对讲机B传输的业务的业务优先级次之,对讲机C传输的业务的业务优先级最低。在该实施例中,n取3,即N=18,k取5。
当电梯发生事故时,电梯内人员摘机报警电话,相当于长按下对讲机A的PTT键,可以作为主叫方,发起初始呼叫流程,使得电梯内的语音持续向管理中心的对讲机B和其余保安或物业管理人员的对讲机C传输,同时可以接收对讲机B或对讲机C的反向语音。
进一步,管理中心人员摘机对讲机B,在接收对讲机A的正向语音的同时,可以进行反向通信回应对讲机A,并可以周期性触发中断同步序列,并监听语音插入请求;与此同时,保安或物业管理人员可以使用对讲机C同时接收讲机A和讲机B的双工语音。
进一步,保安或物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讲机C发送语音插入请求,由于对讲机A传输的业务的业务优先级最高,因而将继续保持通信,而管理中心人员则可以基于讲机B选择释放发送信道(即同意对讲机C的语音插入),转入双时隙接收流程,或者,继续保持通话(即拒绝对讲机C的语音插入),对于对讲机C而言,可以在发出语音插入请求后检测对讲机B所在时隙,如果时隙空闲,就可以插入语音。
之后,对讲机C和对讲机A可以进行语音通信。在对讲机C和对讲机A双工通信时,对讲机B在接收A和C的双时隙语音的同时也可以提出语音插入请求,作为业务优先级最低的对讲机C可以自动释放其占用的时隙,从而实现对讲机A与对讲机B进行语音通信。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工对讲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双工对讲机200可以支持电话会议。具体而言,所述双工对讲机200可以包括如下模块(为简洁计,图示省略了“模块”):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前端(模块)201、FSK信号检测(模块)202、同步序列检测(模块)203、解调(模块)204、信令数据解码(模块)205、上层控制(模块)206、人机界面(模块)207、单时隙音频数据解码(模块)2081、单时隙音频数据解码(模块)2082、语音数据线性相加(模块)209、喇叭/耳机音频播放(模块)210;麦克音频输入(模块)213、音频通信系统(Audio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ACS)回拨抵消(模块)212、单时隙音频数据编码(模块)211、信令数据编码(模块)214、插入同步序列(模块)215和调制(模块)216以及天线217。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双工方式进行DMR通信,DMR组群内通话的两个成员分别占用两个时隙实现的TDD双工通信,其他成员可以同时接收两个时隙语音数据,并将解调后的语音叠加播放,实现双工语音的完全接收。进一步,主叫方或被叫方可以每隔固定帧(或时隙)留下“偷帧”,用于其他成员发起语音插入请求,使得所述其他成员可以在检测到信道空闲后,插入语音通信。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DMR系统的语音传输装置300(以下简称为语音传输装置300)可以实施图5、图8和图9所示方法技术方案。
具体而言,所述语音传输装置300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301,适于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检测模块302,适于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一组语音帧是在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的,所述语音传输装置300还可以包括:确定模块303,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则所述确定模块303适于解调并译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并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可以携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组呼号码,所述组呼号码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具有对应关系,所述确定模块303可以包括:确定子模块3031,适于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确定子模块3031可以包括停止单元30311、发送单元30312和上报单元30313。具体地,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高于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停止单元30311适于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以使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基于所述一组语音帧传输;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发送单元30312适于继续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发送第一语音数据;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上报单元30313适于上报至应用层,以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预先配置的。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传输装置300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模块304,适于在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之前,发送语音头帧,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由所述语音头帧携带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语音帧时,每个语音帧中间的嵌入式信令也可以携带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传输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停止模块305,适于在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之前,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停止发送所述第一语音数据。
在具体实施中,N=6n,k=5,n为正整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一组语音帧形成多个语音超帧,对于所述第一语音帧所在的语音超帧,其编码码率高于所述多个语音超帧中的其他语音超帧的编码码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传输装置30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306,适于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接收第二语音数据。
关于所述语音发送装置300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5、图8和图9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DMR系统的语音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DMR系统的语音接收装置400(以下简称为语音接收装置400)可以实施图6、图8和图9所示方法技术方案。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接收装置40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01,适于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检测模块402,适于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接收装置400还可以包括:确定模块403。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则所述确定模块403适于解调并译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并确定是否停止使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用于发送第二语音数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插入请求携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组呼号码,所述组呼号码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具有对应关系,所述确定模块403可以包括:确定子模块4031,适于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确定子模块4031可以包括:停止单元40311、发送单元40312和上报单元40313。具体地,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停止单元40311适于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以使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发送单元40312适于继续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发送语音数据;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所述上报单元40313适于上报至应用层,以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预先配置的。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接收装置400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404,适于在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之前,接收语音头帧,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由所述语音头帧携带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语音帧时,每个语音帧中间的嵌入式信令也可以携带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在具体实施中,N=6n,k=5,n为正整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一组语音帧形成多个语音超帧,对于所述第一语音帧所在的语音超帧,其解码码率高于所述多个语音超帧中的其他语音超帧的解码码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接收装置400还可以包括:传输模块405,适于在确定是否停止使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之前,基于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第二语音数据。
关于所述语音接收装置400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6、图8和图9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DMR系统的语音传输装置500(以下简称为语音传输装置500)可以实施图7、图8和图9所示方法技术方案。
具体而言,所述语音传输装置50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501,适于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第一发送模块502,如果检测到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则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02适于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一组语音帧是在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的,所述语音传输装置500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503,适于检测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是否出现空闲时隙;第二发送模块504,如果出现空闲时隙,则所述发送模块504基于所述空闲时隙发送第三语音数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传输装置500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05,适于在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之后,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接收第二语音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是否出现空闲时隙;第三发送模块506,如果出现空闲时隙,则所述第三发送模块506基于所述空闲时隙发送第三语音数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语音传输装置500还可以包括:播放模块507,适于一并接收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和第二语音数据,并对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和第二语音数据进行线性合并播放。
在具体实施中,N=6n,k=5,n为正整数。
关于所述语音传输装置500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7至图9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图5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诸如非挥发性(non-volatile)存储器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5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技术方案。具体而言,所述终端可以为数字对讲机,例如为数字移动对讲机。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
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语音帧是在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的,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
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则解调并译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并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插入请求携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组呼号码,所述组呼号码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具有对应关系,所述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包括:
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包括:
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以使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继续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发送所述第一语音数据;
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一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上报至应用层,以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预先配置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之前,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
发送语音头帧,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由所述语音头帧携带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之前,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停止发送所述第一语音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N=6n,k=5,n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语音帧形成多个语音超帧,对于所述第一语音帧所在的语音超帧,其编码码率高于所述多个语音超帧中的其他语音超帧的编码码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接收第二语音数据。
11.一种DMR系统的语音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
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语音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检测到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则解调并译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并确定是否停止使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用于发送第二语音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语音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插入请求携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组呼号码,所述组呼号码与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的待传输业务具有对应关系,所述确定是否停止使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包括:
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语音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组呼号码对应的待传输业务,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包括:
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以使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继续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发送语音数据;
如果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语音数据的业务优先级,则上报至应用层,以确定是否停止使用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语音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预先配置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语音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之前,所述语音接收方法还包括:
接收语音头帧,所述业务与业务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由所述语音头帧携带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N=6n,k=5,n为正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语音帧形成多个语音超帧,对于所述第一语音帧所在的语音超帧,其解码码率高于所述多个语音超帧中的其他语音超帧的解码码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是否停止使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之前,所述语音接收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二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第二语音数据。
20.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
如果检测到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则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语音帧是在第一语音发送时隙传输的,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语音发送时隙是否出现空闲时隙;
如果出现空闲时隙,则基于所述空闲时隙发送第三语音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之后,所述语音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接收第二语音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二语音发送时隙是否出现空闲时隙;
如果出现空闲时隙,则基于所述空闲时隙发送第三语音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并接收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和第二语音数据,并对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和第二语音数据进行线性合并播放。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N=6n,k=5,n为正整数。
25.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适于发送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
检测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26.一种DMR系统的语音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适于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
检测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检测是否有所述非双工通信参与方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27.一种DMR系统的语音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适于接收第一语音数据的一组语音帧,其中,每N个语音帧中含有第一语音帧,所述第一语音帧携带中断同步序列,所述中断同步序列用于指示非双工通信参与方使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语音插入请求,N、k为正整数;
第一发送模块,如果检测到所述中断同步序列,则所述发送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语音帧之后的第k个语音帧发送所述语音插入请求。
28.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或执行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或执行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9.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或执行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或执行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393876.XA 2019-05-13 2019-05-13 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ctive CN111314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3876.XA CN111314867B (zh) 2019-05-13 2019-05-13 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3876.XA CN111314867B (zh) 2019-05-13 2019-05-13 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4867A CN111314867A (zh) 2020-06-19
CN111314867B true CN111314867B (zh) 2022-02-08

Family

ID=71157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3876.XA Active CN111314867B (zh) 2019-05-13 2019-05-13 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48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8221B (zh) * 2020-07-28 2022-02-18 福建北峰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综合通讯中断功能的数字对讲系统
CN112272361B (zh) * 2020-10-29 2022-05-31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439B (zh) * 2009-11-19 2014-05-1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通信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2291838B (zh) * 2011-08-15 2013-12-2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直通模式下高优先业务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3582032B (zh) * 2012-07-31 2016-06-08 福建科立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多优先级业务的无线话音与数据通信的方法
CN102946304B (zh) * 2012-10-10 2015-11-18 广州海格天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字对讲机的时分双工传输方法
CN108566681B (zh) * 2018-02-02 2021-07-09 福建科立讯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中打断通话发射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4867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11677B2 (en) Dispatch trunked radio system
KR100232669B1 (ko) 디지털 이동통신 시스템
JP4690397B2 (ja) 音声伝送用チャネルへの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1247368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0913375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
KR950000359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
CN109547946B (zh) 一种音频数据通信方法
CN111314867B (zh) Dmr系统的语音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USRE46704E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packet-switched connection, and cellular network utilizing the method, and cellular terminal
JPH0472831A (ja) 無線通信方式
EP1362436A1 (en) Intelligent repeater and method to provide increased signaling
JPH11341564A (ja) Phs端末装置および子機間直接通信方法
EP1220522B1 (en) Call screening in a cordless digital system
JP2943818B2 (ja) デ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EP066667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radio-frequency link establishment and monitor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511731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H0472830A (ja) 無線通信方式
JP3226751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6738359B1 (en) Communication forma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JPH04286431A (ja) デ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JP2003169378A (ja) 移動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無線通信方法
JPH0472829A (ja) 無線通信方式
JPH1065608A (ja) 携帯電話装置
JP2005020666A (ja) デジタル無線通話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無線通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