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7397A - 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7397A
CN111307397A CN201911321779.6A CN201911321779A CN111307397A CN 111307397 A CN111307397 A CN 111307397A CN 201911321779 A CN201911321779 A CN 201911321779A CN 111307397 A CN111307397 A CN 111307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cover
wind tunnel
test section
movable top
truncated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17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7397B (zh
Inventor
郭龙
熊建军
梁鉴
易贤
赖庆仁
赵照
柳庆林
赵维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113217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73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7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7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7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7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01M9/04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包括上框架、上壁板、移动顶盖、平移机构和提升机构,上壁板位于上框架的下方,上框架用于支撑和固定上壁板,上壁板的底面形成风洞试验段的内壁面的一部分;上壁板具有开口,移动顶盖安装在提升机构的下端,通过提升机构可以使移动顶盖进行升降,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提升机构支撑在平移机构上,通过平移机构可以使移动顶盖和提升机构一起平移。本发明中,利用平移机构和提升机构实现移动顶盖的自动移动,提高了移动顶盖的操作自动化水平,提升了装卸试验模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风洞的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低,安装精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风洞是以人工方式产生并且控制气流,用来模拟飞行器或实体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并可度量气流对飞行器或实体的作用效果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试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试验段是风洞的核心,各种试验模型安装在此处进行试验。风洞包括低速风洞、高速风洞、超高速风洞等多种类型,低速风洞是指试验段风速马赫数小于0.4左右的风洞,低速风洞是全世界出现最早、发展最完备,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种风洞,有关低速流动的基础性研究、各种低速或高速飞行器的布局和性能研究,都要在低速风洞进行试验,一般工业用的风洞,绝大多数是低速风洞。
衡量风洞性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试验段气流的流场品质,二是风洞的工作效率,对于风洞的工作效率而言,是否方便装卸试验模型是影响风洞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低速风洞而言,其具有尺寸大、连续运转、对气流性能要求高等特点,试验段的截面形状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及长方形等,试验段可以选用开口或闭口两种形式。试验用低速风洞,试验段尺寸一般在4米量级以上,开口试验段虽然安装模型较方便,但开口试验段损失较大,因此现代很多大型风洞都不采用开口的型式,一般采用闭口试验段,如何方便试验模型进出安装和拆卸是闭口试验段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大型低速风洞中,试验模型重量较大,如果采用人工搬运模型进出试验段安装和拆卸,工作效率低,极易造成试验模型和人员的碰伤。国内外通常做法是在闭口试验段的上壁板的中心开孔,设计可吊装的盖板,使盖板嵌入试验段的上壁板中。具体地,试验模型进风洞安装时,先用行车将试验段的上壁板中嵌入的盖板吊开,然后将盖板放置到固定位置,再将试验模型吊装到试验段中心安装,待试验模型安装就位后,再将盖板吊装到上壁板回位,整个过程完全通过手动操作行车吊装完成,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自动化程度低,安装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洞试验段上壁面的顶盖移动效率低、操作复杂、安装精度低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包括上框架、上壁板、移动顶盖、平移机构和提升机构,所述上壁板位于所述上框架的下方,所述上框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上壁板,所述上壁板的底面形成风洞试验段的内壁面的一部分;所述上壁板具有开口,所述移动顶盖安装在所述提升机构的下端,通过所述提升机构可以使所述移动顶盖进行升降,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提升机构支撑在所述平移机构上,通过所述平移机构可以使所述移动顶盖和所述提升机构一起平移。本发明中,利用平移机构和提升机构实现移动顶盖的自动移动,提高了移动顶盖的操作自动化水平,提升了装卸试验模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风洞的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低,安装精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架的顶部两侧固定设置支撑梁。平移机构、提升机构、移动顶盖的重量均由支撑梁承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上还设置了直线滑轨,所述支撑梁的内侧具有齿条。直线滑轨为平移机构在支撑梁上水平移动提供了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主梁、副梁、平移驱动机构,所述主梁、所述副梁与所述支撑梁垂直,所述主梁、所述副梁与通过平移驱动机构在直线滑轨上平移。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平移电机、第一行星减速机、第一蜗轮蜗杆、第一长轴、齿轮,所述平移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行星减速机实现一级减速增扭,所述第一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连接,通过第一蜗轮蜗杆实现二级减速增扭和垂直传动,所述第一长轴与第一蜗轮连接,第一长轴两端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支撑梁的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电机、第二行星减速机、第二蜗轮蜗杆、第二长轴、螺旋升降机,所述提升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行星减速机实现一级减速增扭,所述第二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连接,通过第二蜗轮蜗杆实现二级减速增扭和垂直传动,第二长轴与第二蜗轮连接;通过第二长轴实现螺旋升降机的同步轴的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顶盖的上部具有第一圆孔,螺旋升降机的提升丝杠穿过第一圆孔后与倒锥圆台连接;所述移动顶盖的下部具有第一圆台空腔,所述第一圆台空腔的内径呈上小下大的布置,所述倒锥圆台容纳在所述第一圆台空腔内,倒锥圆台的外周面与第一圆台空腔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由于倒锥圆台的外周面与移动顶盖的第一圆台空腔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各提升丝杠的垂直度有一定的调整量,因此,能够较容易地保证各提升丝杠同步地带动升降平台垂直上升。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顶盖的上部具有第一圆孔,通过紧固件将移动顶盖和连接块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块的上部具有第二圆孔,螺旋升降机的提升丝杠穿过所述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后与倒锥圆台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部具有第二圆台空腔,所述第二圆台空腔的内径呈上小下大的布置,所述倒锥圆台容纳在所述第二圆台空腔内,倒锥圆台的外周面与第二圆台空腔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由于增设了连接块,因此,可以方便地更换连接块,由于不同的连接块内的第二圆台空腔的尺寸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尺寸,因此,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尺寸的倒锥圆台的需要。
进一步地,所述倒锥圆台的上顶面还具有导套。由于在倒锥圆台的上顶面设置了导套,因此,在安装倒锥圆台时,可以实现较好的定位作用。
所述上壁板与所述移动顶盖的接触面均加工有导引锥度。因此,可以较方便地实现移动顶盖的精确定位。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至少有:
(1)利用平移机构和提升机构实现移动顶盖的自动移动,提高了移动顶盖的操作自动化水平,提升了装卸试验模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风洞的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低,安装精度高。
(2)由于倒锥圆台的外周面与移动顶盖的第一圆台空腔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各提升丝杠的垂直度有一定的调整量,因此,能够较容易地保证各提升丝杠同步地带动升降平台垂直上升。
(3)由于增设了连接块,因此,可以方便地更换连接块,由于不同的连接块内的第二圆台空腔的尺寸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尺寸,因此,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尺寸的倒锥圆台的需要。
(4)所述上壁板与所述移动顶盖的接触面均加工有导引锥度。因此,可以较方便地实现移动顶盖的精确定位。
本发明中,依据在试验段上框架和上壁板的预留空间设计移动顶盖,保证了移动顶盖打开或关闭的便捷性,保证试验段顶盖关闭后上壁板的密封性和平整性,顶盖安装前后上壁板最大形变量不超过1mm,顶盖安装到位后试验段上内壁面顺气流阶差小于1m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壁板与移动顶盖的导引锥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提升丝杠倒锥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倒锥圆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提升丝杠倒锥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倒锥圆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于低速风洞的试验段截面积较大,因此,低速风洞的试验段一般采用上框架和上壁板结构,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框架1用于支撑和固定上壁板2,上壁板2位于上框架1的下方,上框架1一般采用钢结构焊接;上壁板2的底面形成试验段的内壁面的一部分,上壁板2一般由多块精度加工件组装而成,用于保证试验段内上壁面的平整度。
上壁板2上具有开口,在安装或者拆卸完试验模型之后,移动顶盖13可以移动到上壁板2的开口处,用于封闭该开口;上框架1上同样具有开口,移动顶盖13可以通过上框架1的开口移动到上壁板2的开口处。
在改造和新建项目时,首先在试验段的上框架和上壁板的结构设计中,均预留移动顶盖的安装位置,移动顶盖的规格往往依据上壁面尺寸和试验模型综合确定。预留移动顶盖的安装位置,既要保证移动顶盖能整体上下移动,也要根据移动顶盖的大小、重量、结构,计算上壁板和上框架的强度,保证移动顶盖在移动前后的上壁板力学性能,保证试验段上壁面的安全性,保证移动顶盖安装后试验段内上壁面的平整性和密封性。
移动顶盖13通过以下结构实现自动的安装和拆卸:移动顶盖13安装在提升机构的下端,通过提升机构的作用可以使移动顶盖13进行升降,用于打开或关闭上壁板的开口,为试验模型的吊装留出足够空间,提升机构支撑在一平移机构上,通过平移机构的作用,可以带动移动顶盖13和提升机构一起平移,使移动顶盖13能从风洞转盘中心移动到风洞试验段末端,或者从风洞试验段末端移动到风洞转盘中心移动。本发明中,利用平移机构和提升机构实现移动顶盖13的自动移动,提高了移动顶盖13的操作自动化水平,提升了装卸试验模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风洞的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低,安装精度高。
具体地,上框架1的顶部两侧固定设置支撑梁3,平移机构、提升机构、移动顶盖的重量均由支撑梁3承载,另外,支撑梁3上还设置了直线滑轨4,直线滑轨4为平移机构在支撑梁3上水平移动提供了支撑。根据导轨长度、导轨固定方式、负荷、滑块数量、预压等级、精度、材质要求等指标为直线滑轨4选型,在支撑梁3上的直线滑轨4的两端头部设置有机械挡块和限位开关,避免了平移机构滑出轨道。支撑梁3的内侧下方安装有齿条,用于与平移机构的两侧齿轮咬合。
平移机构包括主梁7、副梁8、平移驱动机构,主梁7、副梁8与支撑梁3垂直,主梁7、副梁8与通过平移驱动机构在直线滑轨4上平移;平移驱动机构包括平移电机5、第一行星减速机、第一蜗轮蜗杆、第一长轴、齿轮,平移电机5通过第一行星减速机实现一级减速增扭,第一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连接,通过第一蜗轮蜗杆实现二级减速增扭和垂直传动,第一长轴与第一蜗轮连接,第一长轴两端与齿轮固定连接,齿轮与支撑梁3的内侧齿条啮合。
平移电机5通过行星减速机、蜗轮蜗杆、长轴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实现平移机构的前后移动,使移动顶盖能从风洞转盘中心移动到风洞试验段末端,或者从风洞试验段末端移动到风洞转盘中心移动。优选地,平移电机5选用伺服电机。
如图2所示,提升机构包括提升电机、第二行星减速机、第二蜗轮蜗杆、第二长轴、螺旋升降机,提升电机6通过第二行星减速机实现一级减速增扭,第二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连接,通过第二蜗轮蜗杆实现二级减速增扭和垂直传动,第二长轴与第二蜗轮连接。通过第二长轴实现螺旋升降机的同步轴14的同步转动。螺旋升降机15包括同步轴14和提升丝杠9,提升丝杠9的下方设置有倒锥圆台16,移动顶盖13与倒锥圆台16连接。
多台螺旋升降机通过同步轴14实现提升丝杠9的机械同步提升或下降,使移动顶盖13按照设定位移、设定速度打开或关闭顶盖。
移动顶盖13通过多个倒锥圆台16与提升机构连接,由于该结构,使移动顶盖13与提升丝杠9之间采用柔性与刚性相结合的方式相互连接,解决了多根提升丝杠9之间相互别劲的问题。
就移动顶盖13与提升丝杠9之间具体连接结构,在附图4-7中进行详细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上壁板2与移动顶盖13的接触面均加工有导引锥度12,方便实现移动顶盖的精确定位。
本发明中,依据在试验段上框架和上壁板的预留空间设计移动顶盖,保证了移动顶盖打开或关闭的便捷性,保证试验段顶盖关闭后上壁板的密封性和平整性,顶盖安装前后上壁板最大形变量不超过1mm,顶盖安装到位后试验段上内壁面顺气流阶差小于1mm。
就移动顶盖13与提升丝杠9之间的通过提升丝杠倒锥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对于该结构,在附图4-7中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4为提升丝杠倒锥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倒锥圆台16的结构示意图。
移动顶盖13的上部具有第一圆孔19,第一圆孔19的内径大于提升丝杠9的外径,提升丝杠9可以穿过第一圆孔19。
移动顶盖13的下部具有第一圆台空腔21,第一圆台空腔21的内径呈上小下大的布置,其中,第一圆台空腔21最上部的内径大于第一圆孔19的内径,以在第一圆台空腔21最上部形成第一抵接面22。
第一圆台空腔21内容纳有倒锥圆台16,倒锥圆台16的上顶面可与第一圆台空腔21的第一抵接面22抵接,因此,通过倒锥圆台16和提升丝杠9可以将移动顶盖13提升或下降。
其中,倒锥圆台16的外周面与第一圆台空腔21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d,以保障倒锥圆台16具有一定的活动冗余空间。
倒锥圆台16的上部具有安装孔17,提升丝杠9的端部可以安装在安装孔17内,优选地,安装孔17为螺纹孔,提升丝杠9的端部可以旋入该螺纹孔内。
移动顶盖13的上方,在提升丝杠9上还套设了固定螺母20,优选地,固定螺母2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提升丝杠9上。
进一步地,倒锥圆台16的下部还设置了着力部件18,优选地,着力部件18为一施力螺母,在将提升丝杠9和倒锥圆台16连接时,通过一只扳手将固定螺母20卡住,通过另一只扳手拧下方的施力螺母,形成上下对拧的方式,便可将提升丝杠9拧入倒锥圆台16的安装孔17中,从而确保了提升丝杠9与倒锥圆台16之间不会松动。
在需要移动顶盖13上升时,螺旋升降机通过提升电机6驱动,使多根提升丝杠驱动移动顶盖13垂直上升,由于倒锥圆台16的外周面与移动顶盖13的第一圆台空腔21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d,各提升丝杠的垂直度有一定的调整量,因此,能够较容易地保证各提升丝杠同步地带动移动顶盖13垂直上升。
在需要移动顶盖13下降时,移动顶盖13需要安装到上壁板2的开口内,因此,在移动顶盖13安装到上壁板2的开口内时,移动顶盖13在自身重力和第一圆台空腔21的导向下准确定位,在移动顶盖13安装到位后,倒锥圆台16再从第一圆台空腔21内移开,因此,提升丝杠9不再额外受力,从而延长了螺旋升降机寿命。
如图6所示为提升丝杠倒锥连接结构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倒锥圆台16的结构示意图。
移动顶盖13的上部具有第一圆孔19,第一圆孔19的内径大于提升丝杠9的外径,提升丝杠9可以穿过第一圆孔19。
移动顶盖13的下部具有台阶孔23,用于容纳外形呈台阶状的连接块24,连接块24放置于台阶孔23后,通过螺栓(未图示)等紧固件将移动顶盖13和连接块24连接在一起。
连接块24的上部具有第二圆孔25,第二圆孔25的内径大于提升丝杠9的外径,提升丝杠9可以穿过第二圆孔25。
连接块24的下部具有第二圆台空腔21',第二圆台空腔21'的内径呈上小下大的布置,其中,第二圆台空腔21'最上部的内径大于第二圆孔25的内径,以在第二圆台空腔21'最上部形成第二抵接面26。
第二圆台空腔21'内容纳有倒锥圆台16,倒锥圆台16的上顶面可与第二圆台空腔21'的第二抵接面26抵接,因此,通过倒锥圆台16、提升丝杠9、连接块24可以将移动顶盖13提升或下降。
其中,倒锥圆台16的外周面与第二圆台空腔21'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保障倒锥圆台16具有一定的活动冗余空间。
倒锥圆台16的上部具有安装孔17,提升丝杠9的端部可以安装在安装孔17内,优选地,安装孔17为螺纹孔,提升丝杠9的端部可以旋入该螺纹孔内。
移动顶盖13的上方,在提升丝杠9上还套设了固定螺母20,优选地,固定螺母2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提升丝杠9上。
进一步地,倒锥圆台16的下部还设置了着力部件18,优选地,着力部件18为一施力螺母,在将提升丝杠9和倒锥圆台16连接时,通过一只扳手将固定螺母20卡住,通过另一只扳手拧下方的施力螺母,形成上下对拧的方式,便可将提升丝杠9拧入倒锥圆台16的安装孔17中,从而确保了提升丝杠9与倒锥圆台16之间不会松动。
在需要移动顶盖13上升时,螺旋升降机通过提升电机6驱动,使多根提升丝杠驱动移动顶盖13垂直上升,由于倒锥圆台16的外周面与连接块24的第二圆台空腔21'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各提升丝杠的垂直度有一定的调整量,因此,能够较容易地保证各提升丝杠同步地带动移动顶盖13垂直上升。
在需要移动顶盖13下降时,移动顶盖13需要安装到上壁板2的开口内,因此,在移动顶盖13安装到上壁板2的开口内时,移动顶盖13在自身重力和第二圆台空腔21'的导向下准确定位,在移动顶盖13安装到位后,倒锥圆台16再从第二圆台空腔21'内移开,因此,提升丝杠9不再额外受力,从而延长了螺旋升降机寿命。
图6中的提升丝杠倒锥连接结构与图4中的提升丝杠倒锥连接结构相比,增设了连接块24,因此,可以方便地更换连接块24,由于不同的连接块24内的第二圆台空腔21'的尺寸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尺寸,因此,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尺寸的倒锥圆台16的需要。而图4中的提升丝杠倒锥连接结构中的第一圆台空腔21直接设置在移动顶盖13上,因此,移动顶盖13确定后,与之配合的倒锥圆台16就确定了,无法为同一移动顶盖13的不同需要,配置不同的倒锥圆台16。
如图7所示为倒锥圆台16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倒锥圆台16除具有与图5中的相同的结构外,倒锥圆台16的上顶面还具有导套27,安装孔17贯通该导套27,在将倒锥圆台16应用到图4中的结构时,该导套27可以伸入第一圆孔19中,在将倒锥圆台16应用到图6中的结构时,该导套27可以伸入第一圆孔19、第二圆孔25中;
由于在倒锥圆台16的上顶面设置了导套27,因此,在安装倒锥圆台16时,可以实现较好的定位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上壁板、移动顶盖、平移机构和提升机构,所述上壁板位于所述上框架的下方,所述上框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上壁板,所述上壁板的底面形成风洞试验段的内壁面的一部分;所述上壁板具有开口,所述移动顶盖安装在所述提升机构的下端,通过所述提升机构可以使所述移动顶盖进行升降,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提升机构支撑在所述平移机构上,通过所述平移机构可以使所述移动顶盖和所述提升机构一起平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的顶部两侧固定设置支撑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上还设置了直线滑轨,所述支撑梁的内侧具有齿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主梁、副梁、平移驱动机构,所述主梁、所述副梁与所述支撑梁垂直,所述主梁、所述副梁与通过平移驱动机构在直线滑轨上平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平移电机、第一行星减速机、第一蜗轮蜗杆、第一长轴、齿轮,所述平移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行星减速机实现一级减速增扭,所述第一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连接,通过第一蜗轮蜗杆实现二级减速增扭和垂直传动,所述第一长轴与第一蜗轮连接,第一长轴两端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支撑梁的齿条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电机、第二行星减速机、第二蜗轮蜗杆、第二长轴、螺旋升降机,所述提升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行星减速机实现一级减速增扭,所述第二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连接,通过第二蜗轮蜗杆实现二级减速增扭和垂直传动,第二长轴与第二蜗轮连接;通过第二长轴实现螺旋升降机的同步轴的同步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顶盖的上部具有第一圆孔,螺旋升降机的提升丝杠穿过第一圆孔后与倒锥圆台连接;所述移动顶盖的下部具有第一圆台空腔,所述第一圆台空腔的内径呈上小下大的布置,所述倒锥圆台容纳在所述第一圆台空腔内,倒锥圆台的外周面与第一圆台空腔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顶盖的上部具有第一圆孔,通过紧固件将移动顶盖和连接块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块的上部具有第二圆孔,螺旋升降机的提升丝杠穿过所述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后与倒锥圆台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部具有第二圆台空腔,所述第二圆台空腔的内径呈上小下大的布置,所述倒锥圆台容纳在所述第二圆台空腔内,倒锥圆台的外周面与第二圆台空腔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锥圆台的上顶面还具有导套。
10.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板与所述移动顶盖的接触面均加工有导引锥度。
CN201911321779.6A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 Active CN111307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1779.6A CN111307397B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1779.6A CN111307397B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7397A true CN111307397A (zh) 2020-06-19
CN111307397B CN111307397B (zh) 2024-05-03

Family

ID=7114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1779.6A Active CN111307397B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739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5136A (ja) * 1999-03-26 2000-10-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循環型実験用風洞
US20050098387A1 (en) * 2003-09-08 2005-05-12 Penn Jay P. Platform lift apparatus for attic storage space
CN102507130A (zh) * 2011-10-18 2012-06-20 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重载顶门自动横移装置
CN104354232A (zh) * 2014-11-07 2015-02-18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框架锯荒料进给的提升方法与装置
CN205103001U (zh) * 2015-11-27 2016-03-2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低速风洞收缩段翻板机构
CN207487930U (zh) * 2017-12-13 2018-06-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风洞试验平台
CN110132528A (zh) * 2019-06-27 2019-08-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暂冲式超声速风洞音爆测量试验装置及测定方法
CN110514389A (zh) * 2019-09-30 2019-11-29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孔壁开闭比连续可调装置及实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5136A (ja) * 1999-03-26 2000-10-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循環型実験用風洞
US20050098387A1 (en) * 2003-09-08 2005-05-12 Penn Jay P. Platform lift apparatus for attic storage space
CN102507130A (zh) * 2011-10-18 2012-06-20 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重载顶门自动横移装置
CN104354232A (zh) * 2014-11-07 2015-02-18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框架锯荒料进给的提升方法与装置
CN205103001U (zh) * 2015-11-27 2016-03-2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低速风洞收缩段翻板机构
CN207487930U (zh) * 2017-12-13 2018-06-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风洞试验平台
CN110132528A (zh) * 2019-06-27 2019-08-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暂冲式超声速风洞音爆测量试验装置及测定方法
CN110514389A (zh) * 2019-09-30 2019-11-29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孔壁开闭比连续可调装置及实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利霞 等: "跨音速翼型风洞缝壁开度选择初探", 航空学报, no. 01, 31 January 1987 (1987-01-31), pages 105 - 111 *
王运涛 等: "CRM-WB风洞模型高阶精度数值模拟", 航空学报, no. 04, 30 September 2017 (2017-09-30), pages 81 - 8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7397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93601B (zh) 一种2米4风洞槽壁试验段
CN108284959B (zh) 一种六自由度安装平台
CN108044599B (zh) 一种应用于强磁场强辐射工况的检修机械臂装置
CN109870289B (zh) 一种t型平尾颤振模型保护装置及其应用
CN109319687B (zh) 一种升降机构
CN11160911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箱总成轴系拼装装置
CN111307397A (zh) 一种风洞试验段上壁面开闭装置
CN112903481B (zh) 一种摆锤试验机
CN111411621A (zh) 升船机安全机构间隙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N110231169B (zh) 齿轮齿条式升船机传动系统运行工况模拟实验台及模拟方法
CN207671610U (zh) 一种移动式架车机
CN107478257B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的检测平台
CN116147879A (zh) 一种大尺度高超声速高温风洞试验舱
CN203298930U (zh) 气浮式倾斜驱动滑台
CN112326218B (zh) 一种组合式电液伺服减震装置试验机
CN112141942B (zh) 预消间隙的多轴同步顶升机构及多轴同步顶升方法
CN109849383B (zh) 一种汽车轮胎修补用固定架
CN110834740B (zh) 一种飞行器分离试验用动态平衡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210258859U (zh) 一种小型无人机载荷翻转收放机构
CN218917381U (zh) 一种铁沟浇注料裂纹测试工装
CN112683484A (zh) 一种应用于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半模支撑机构
CN213875263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金属铸件可靠性检测装置
CN219526157U (zh) 一种高压互感器安装平移提升装置
CN210256142U (zh) 一种抓轴机械手
CN220542394U (zh)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