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2394U -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2394U
CN220542394U CN202321753415.7U CN202321753415U CN220542394U CN 220542394 U CN220542394 U CN 220542394U CN 202321753415 U CN202321753415 U CN 202321753415U CN 220542394 U CN220542394 U CN 220542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screw
hanging
doo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34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理
屈展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7534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2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2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2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涉及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括平移机构、起升机构、吊装机构、承吊支架,两个所述承吊支架与转盘门的端面连接,所述承吊支架与所述吊装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装机构与所述起升机构连接,所述起升机构与所述平移机构连接的技术方案,平移机构安装在转盘门的左右两侧,具有结构简单、快速响应、定位准确等优点。可实现转盘门的开合自动化,使模型拆装维护更加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风洞的翼型模型是科研生产中的一种常用机构,特别在航空飞行器的设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翼型模型安装在风洞试验段的转盘门上,在风洞中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着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而模型的安装速度显著影响实验的效率。
转盘门是二元风洞试验段里最重要的部件,在二元风洞试验中,几乎所有的翼型试验都要依赖转盘门来完成。但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转盘门机构当中,转盘门开合的自动化程度不够,因此,现有技术的转盘门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其能够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开合自动化、提高模型安装效率、节省时间的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其中包括平移机构、起升机构、吊装机构和承吊支架,所述承吊支架与转盘门的端面连接,所述承吊支架与所述吊装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装机构与所述起升机构连接,所述起升机构与所述平移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承吊支架包括承吊支杆和承吊支柱,所述承吊支杆与所述吊装机构连接,所述承吊支柱与所述承吊支杆连接,所述承吊支柱与转盘门的端面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承吊支架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承吊支架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和所述承吊支柱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平移机构包括移动车厢、运行轨道、运行丝杠、平移螺母副和运行电机,所述运行电机与所述运行丝杠传动连接,所述平移螺母副与所述移动车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车厢与所述运行轨道适配,所述平移螺母副与所述运行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移动车厢与所述吊装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运行丝杠连接有第一丝杆支座,所述运行电机连接有运行减速器,所述运行减速器连接有运行联轴器,所述运行联轴器与所述运行丝杠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移动车厢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平移螺母副固定连接,所述起升机构包括起升杆、支撑板、起升螺母副、起升丝杠、起升导轨和起升伺服电机,所述起升丝杠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起升导轨适配,所述起升螺母副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起升丝杠与所述起升螺母副螺纹连接,所述起升伺服电机与所述起升丝杠传动连接,所述起升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起升杆的顶端与所述顶板铰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吊装机构包括伸缩杆、固定滑道、伸缩丝杠、锥齿轮组、吊装轴承座和吊装伺服电机,所述吊装伺服电机、所述吊装轴承座和所述固定滑道均设置于所述顶板,所述锥齿轮组与所述吊装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伸缩丝杠与所述锥齿轮组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伸缩丝杠螺纹连接,所述伸缩杆位于所述固定滑道的内部,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承吊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平移机构安装在转盘门的左右两侧,起升机构安装在平移机构上面,吊装机构安装在起升机构上面,承吊支架和转盘门的端面连接,承吊支架也和吊装机构连接。两侧的吊装机构通过四根伸缩杆同步工作,确保能够安全平稳地连接转盘门。吊装机构带动转盘门向上移动,升起转盘门。平移机构带动转盘门做直线运动,从而起到移开或移回转盘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开合自动化,用于翼型试验中,在试验准备阶段模型安装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转盘门的开合便捷。另外,工作完毕后,起升杆可藏于移动车厢内,伸缩杆可收回固定滑道内,整个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结构紧凑,外观简洁整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吊支架的三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移机构的三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升机构的三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机构的三视图。
图标:1-转盘门,2-平移机构,201-移动车厢,202-运行轨道,203-运行丝杠,204-平移螺母副,205-第一丝杆支座,206-运行联轴器,207-第一减速器支座,208-运行减速器,209-运行电机,2010-活动板,2011-合页板,2012-顶板,2013-侧板,2014-底板,3-起升机构,301-起升杆,302-支撑轴,303-支撑座,304-支撑板,305-起升螺母副,306-起升丝杠,307-起升导轨,308-承载板,309-第二丝杆支座,3010-起升轴承座,3011-轴承挡圈,3012-起升联轴器,3013-第二减速器支座,3014-起升减速器,3015-起升伺服电机,3016-杆端轴承,4-吊装机构,401-伸缩杆,402-固定滑道,403-伸缩丝杠,404-锥齿轮组,405-吊装轴承座,406-伸缩联轴器,407-电机支座,408-伸缩减速器,409-吊装伺服电机,5-承吊支架,501-承吊支杆,502-承吊支柱,503-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可用于风洞翼型试验,具体结构如下。
结合图1所示,转盘门1的外形为圆形,直接嵌入二元试验段顶部中心位置。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平移机构2安装有两套,分别位于转盘门1的左右两侧,平移机构2主要由移动车厢201、运行轨道202、运行丝杠203、平移螺母副204、第一丝杆支座205、运行联轴器206、第一减速器支座207、运行减速器208、运行电机209共九部分组成。移动车厢201的底部具有底板2014,两侧具有侧板2013,侧板2013安装于底板2014的上方,侧板2013的顶部放置有顶板2012,顶板2012上面安装有合页板2011和活动板2010。
运行轨道202有两根,在移动车厢201的底板2014的底部安装两个可以在运行轨道202上滑动的滑块,平移螺母副204安装在移动车厢201的底板2014底部的中心位置,运行丝杠203从平移螺母副204中间穿过,当运行丝杠203转动后,能带动移动车厢201做平移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结合图3所示,运行电机209主轴和运行减速器208的输入端传动连接,通过运行减速器208可以输出更大的扭矩,运行减速器208的输出端和运行丝杠203的右端通过运行联轴器206相连,让运行电机209能够带动运行丝杠203旋转。需要说明的是,运行减速器208通过底部安装的第一减速器支座207固定安装,运行丝杠203通过两端的第一丝杆支座205固定。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同样的,起升机构3也安装两组,分别安装在门两侧的移动车厢201内,起升机构3主要由起升杆301,支撑轴302,支撑座303,支撑板304,起升螺母副305,起升丝杠306,起升导轨307,承载板308,第二丝杆支座309,起升轴承座3010,轴承挡圈3011,起升联轴器3012,第二减速器支座3013,起升减速器3014,起升伺服电机3015,杆端轴承3016共十六部分组成。结合图1和图4所示,起升伺服电机3015安装在移动车厢201的底板2014上面,起升减速器3014通过第二减速器支座3013固定在底板2014上面,起升丝杠306通过第二丝杆支座309安装在底板2014上面,起升导轨307也固定在底板2014上面。
如图4中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一个起升机构3的两台起升伺服电机3015左右相对设置,起升伺服电机3015的主轴和起升减速器3014的输入端传动连接,起升减速器3014的输出端和起升丝杠306通过起升联轴器3012相连。在移动车厢201的侧板2013上嵌入安装有起升轴承座3010,起升轴承座3010内部具有轴承挡圈3011,起升丝杠306靠近起升伺服电机3015的一端穿过轴承挡圈3011,起升丝杠306远离起升伺服电机3015的一端通过第二丝杆支座309支撑,由起升伺服电机3015带动起升丝杠306旋转。
进一步的,结合图4的俯视图所示,一根起升丝杠306的上下两侧各安装一根起升导轨307,一块支撑板304连接两个起升导轨307上的滑块,支撑板304的底部和起升螺母副305固定连接,起升丝杠306穿过起升螺母副305,起升螺母副305和起升丝杠306螺纹连接。支撑板304的顶部安装两个支撑座303,支撑轴302的两端连接两个支撑座303,起升杆301的两端安装杆端轴承3016,杆端轴承3016套在底部支撑轴302上面。移动车厢201顶板2012的底面安装有承载板308,同样承载板308的底面安装两个支撑座303,该两个支撑座303之间安装一根支撑轴302,起升杆301顶部的杆端轴承3016套在该支撑轴302上面。需要起升时,转盘门1两侧的四台起升伺服电机3015同步运动,结合图4的主视图所示,起升丝杠306转动后两侧的起升螺母副305向中间运动,进而将移动车厢201的顶板2012举起,实现起升。
结合图1和图5所示,为了能够安全平稳地起升转盘门1,吊装机构4设有两组,分别安装在门两侧的移动车厢201的顶板2012上面。吊装机构4主要由伸缩杆401,固定滑道402,伸缩丝杠403,锥齿轮组404,吊装轴承座405,伸缩联轴器406,电机支座407,伸缩减速器408,吊装伺服电机409共九部分组成。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吊装伺服电机409和伸缩减速器408通过电机支座407固定在移动车厢201活动的顶板2012上,吊装伺服电机409的主轴和伸缩减速器408输入端连接,伸缩减速器408输出端通过伸缩联轴器406连接一根传动杆,吊装轴承座405安装在移动车厢201的顶板2012,用于支撑该传动杆,锥齿轮组404包括一个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传动杆的右端固定一个主动齿轮,两根伸缩丝杠403的左端各安装一个从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啮合。固定滑道402为套筒状,也安装在移动车厢201的顶板2012,在固定滑道402的内部插入有伸缩杆401,在伸缩杆401的内部开设有贯穿的螺孔,伸缩丝杠403插入该螺孔内,并实现螺纹连接。
使用时吊装伺服电机409通过锥齿轮组404传动带动伸缩丝杠403旋转,两根伸缩丝杠403同时旋转,实现两根伸缩杆401同步工作,确保能够安全平稳地起升转盘门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2中仅靠主视图和俯视图能展示承吊支架5的结构,所以无需提供侧视图,承吊支架5主要由四根承吊支杆501,四根承吊支柱502,一块加强板503三部分组成,两根承吊支杆501平行设置,两根承吊支杆501的外端和伸缩杆401对接,即承吊支杆501能插入伸缩杆401端面的孔内,实现承吊支架5与吊装机构4可拆卸连接,两个承吊支柱502与承吊支杆501垂直,并固定在承吊支杆501的底部,承吊支柱502的底部和转盘门1的端面固定连接。加强板503的两端分别和两侧的承吊支柱502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伸缩减速器408、伸缩联轴器406、起升丝杠306等部件,并不是指减速器、联轴器本身可以伸缩,丝杠本身可以升降,而是指伸缩减速器408、伸缩联轴器406等能带动其它零部件发挥伸缩功能,指起升丝杠306等能带动其它零部件发挥起升功能。
本实施例的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工作原理是:
吊装机构4通过两根伸缩杆401同步工作,确保自动开合装置和转盘门1安全平稳地连接或分离。吊装机构4带动转盘门1向上移动,从而升起转盘门1。平移机构2带动转盘门1做直线运动,起到移开或移回转盘门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开合自动化,用于翼型试验中,在试验准备阶段模型安装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转盘门的开合便捷。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移机构、起升机构、吊装机构和承吊支架,所述承吊支架与转盘门的端面连接,所述承吊支架与所述吊装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装机构与所述起升机构连接,所述起升机构与所述平移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吊支架包括承吊支杆和承吊支柱,所述承吊支杆与所述吊装机构连接,所述承吊支柱与所述承吊支杆连接,所述承吊支柱与转盘门的端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吊支架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承吊支架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和所述承吊支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移动车厢、运行轨道、运行丝杠、平移螺母副和运行电机,所述运行电机与所述运行丝杠传动连接,所述平移螺母副与所述移动车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车厢与所述运行轨道适配,所述平移螺母副与所述运行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移动车厢与所述吊装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丝杠连接有第一丝杆支座,所述运行电机连接有运行减速器,所述运行减速器连接有运行联轴器,所述运行联轴器与所述运行丝杠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厢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平移螺母副固定连接,所述起升机构包括起升杆、支撑板、起升螺母副、起升丝杠、起升导轨和起升伺服电机,所述起升丝杠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起升导轨适配,所述起升螺母副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起升丝杠与所述起升螺母副螺纹连接,所述起升伺服电机与所述起升丝杠传动连接,所述起升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起升杆的顶端与所述顶板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机构包括伸缩杆、固定滑道、伸缩丝杠、锥齿轮组、吊装轴承座和吊装伺服电机,所述吊装伺服电机、所述吊装轴承座和所述固定滑道均设置于所述顶板,所述锥齿轮组与所述吊装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伸缩丝杠与所述锥齿轮组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伸缩丝杠螺纹连接,所述伸缩杆位于所述固定滑道的内部,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承吊支架连接。
CN202321753415.7U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 Active CN220542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3415.7U CN220542394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3415.7U CN220542394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2394U true CN220542394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9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3415.7U Active CN220542394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2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60793U (zh) 一种双工位工件位置交换装置
CN206356746U (zh) 一种升降平台
CN220542394U (zh) 一种风洞试验用的转盘门的自动开合装置
CN203215210U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05833888U (zh) 数控折弯机后挡料精确定位装置
CN115874931B (zh) 一种深海富钴结壳勘查用的钻探装置及方法
CN208945296U (zh) 一种铝合金门窗型材切割设备
CN115401629B (zh) 一种建筑门窗用自动组角装置
CN209010054U (zh) 快装墙板推板机用自动升降装置
CN218642356U (zh) 一种机械同步提升机构
CN217847321U (zh) 一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
CN219386165U (zh) 一种水工模型试验闸门启闭装置
CN219906822U (zh) 一种滚珠丝杆式升降塔机构
CN220516039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上支座加工中心
CN215094696U (zh) 玻璃桥切机
CN220708724U (zh) 一种高效液压安全阀调试装置
CN218514227U (zh) 用于大型桁架前后平移的双驱动机构
CN219507566U (zh) 一种建筑门窗安装用提升装置
CN213449944U (zh) 一种门窗开窗机构
CN217951764U (zh) 一种法学教学用案例分析装置
CN215369890U (zh) 一种热电燃料开采防塌支架
CN219661342U (zh) 一种低能耗旋转展示平台
CN220575777U (zh) 一种驱动器的组装平台
CN219692440U (zh) 机械顶管导轨装置
CN218917020U (zh) 一种真三轴实验用三向加载头复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