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6689B - 一种地下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6689B
CN111306689B CN202010111446.7A CN202010111446A CN111306689B CN 111306689 B CN111306689 B CN 111306689B CN 202010111446 A CN202010111446 A CN 202010111446A CN 111306689 B CN111306689 B CN 1113066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imary
duct
plate
pressur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14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6689A (zh
Inventor
苏辉
张金城
谭可可
涂江峰
孔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 Rocket Force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PLA Rocket Force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 Rocket Force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PLA Rocket Force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1114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6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6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6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6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6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36Ducting arrangements with ducts including air distributors, e.g. air collecting boxes with at least three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40Pressure, e.g. win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通风系统,包括:主风道;多条分支风道,每条所述分支风道上均设置有多个风口;一级节流孔板结构,设置于所述主风道和所述分支风道之间,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一级节流孔;一级压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一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二级节流孔板结构,设置于风口和其所在分支风道之间,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二级节流孔;二级压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二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节流孔板结构易加工、成本低、安装简便且无易损件,结构可靠耐用,使用寿命长,且能保证气流分配的精准度,且能够实时监控地下通风系统内的风量分配。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部分工程因节省建筑空间或其它特殊要求,需将风道设置于地下,并在支风道上安装风口,从而实现下送风或下排风之目的。因支风道或风口数量多,普通风阀不能实现各风口的风量精准分配,且风阀安装于地下,不易检修,风阀长时间运行后易出现调节失灵及风量失配现象,维护人员不能实时掌握风量失配情况,整个地下风道系统不能实现风量精准分配的设计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风量分配精准且便于进行风量监控的地下通风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通风系统,包括:
主风道;
多条分支风道,每条所述分支风道上均设置有多个风口;
一级节流孔板结构,设置于所述主风道和所述分支风道之间,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一级节流孔;
一级压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一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
二级节流孔板结构,设置于风口和其所在分支风道之间,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二级节流孔;
二级压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二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
优选地,所述风口设置在所述分支风道的上风道壁上,所述风口处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由所述风口向下延伸,所述二级节流孔板结构设置在所述通风管的下端口处。
优选地,所述地下通风系统还包括风量监控装置,所述风量监控装置包括第一监控模块和第二监控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监控模块与所述一级压差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一级压差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差以及空气密度计算流经所述一级节流孔的风速,以及根据计算得到的风速与一级节流孔的流通面积计算得到风量;
所述第二监控模块与所述二级压差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二级压差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差以及空气密度计算流经所述二级节流孔的风速,以及根据计算得到的风速与二级节流孔的流通面积计算得到风量。
优选地,所述地下通风系统还包括新风除湿装置,所述主风道包括主送风道和主排风道,所述新风除湿装置用于对送入所述主送风道的气流进行除湿,以及将送入所述主送风道的气流以及由所述主排风道排出的气流进行热交换;
所述新风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一湿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送入所述主送风道的气流的温度,所述第一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送入所述主送风道的气流的湿度,第一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一湿度检测元件均与所述第一监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监控模块中使用的空气密度由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温度以及所述第一湿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湿度计算得到;
所述新风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二湿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由所述主排风道排出的气流的温度,所述第二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由所述主排风道排出的气流的湿度,第二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二湿度检测元件均与所述第二监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监控模块中使用的空气密度由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湿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湿度计算得到。
优选地,地下通风系统还包括气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主风道和所述分支风道流动;
所述多条分支风道按风量需求由大至小依次距离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由近至远排布;
每条所述分支风道上的所述多个风口按风量需求由大至小依次距离所述主风道与该分支风道的交接位置由近至远排布。
优选地,所述一级节流孔板结构还包括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一级节流孔的通流面积。
优选地,所述一级节流孔板结构包括一级板件和开设于所述一级板件上的圆孔,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沿所述圆孔的周向设置的多个调节板以及驱动所述调节板沿所述圆孔的径向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调节板动作以改变所述一级节流孔的通流面积。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杠和分别与各个所述调节板连接的曲柄滑块机构,所述滚珠丝杠中的丝杠的轴线经过所述圆孔的圆心,所述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的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中的螺母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连接,铰接的第一铰轴的轴线与所述调节板的运动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调节板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铰轴,所述一级板件上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二铰轴能够沿所述轴套的轴线运动以及在所述轴套内转动。
优选地,所述多个调节板沿周向首尾依次交叠,在其中一调节板设置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调节板沿所述圆孔轴向的位置以及将所述调节板在所述圆孔轴向的位置解锁。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通风系统在主风道与分支风道之间设置一级节流孔板结构,在分支风道的风口处设置二级节流孔板结构,由于这些均为机械结构,一旦标定成型后易加工、成本低、安装简便且无易损件,结构可靠耐用,使用寿命长,且能保证气流分配的精准度,另外,通过一级压差检测装置检测一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利用该压差即可计算得到流经一级节流孔的风速,再结合一级节流孔的面积即可得到流经一级节流孔的风量,类似地,通过二级压差检测装置检测二级节流板前后侧的压差,利用该压差即可计算得到流经二级节流孔的风速,再结合二级节流孔的面积即可得到流经二级节流孔的风量,如此,能够实时监控地下通风系统内的风量分配。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地下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示出图1中B-B向剖视图;
图4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地下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级节流孔板结构及调节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调节板与一级板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一级节流孔板结构;11、一级板件;111、轴套;12、圆孔;2、一级压差检测装置;3、二级节流孔板结构;31、二级板件;4、二级压差检测装置;51、主送风道;52、分支送风道;53、送风口;54、通风管;61、主排风道;62、分支排风道;63、排风口;7、调节组件;71、调节板;711、第二铰轴;72、丝杠;73、螺母;74、曲柄;75、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针对现有地下通风系统存在的风阀容易失灵导致风量失配、维护人员不能实时掌握风量失配情况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下通风系统,其包括主风道、多条分支风道、一级节流孔板结构1、一级压差检测装置2、二级节流孔板结构3和二级压差检测装置4,其中,每条分支风道上均设置有多个风口,风口例如可以为普通送排风口、置换送风口、地板散流器、座椅送风柱、座椅旋流风口或置换送风诱导器等;一级节流孔板结构1设置于所述主风道和所述分支风道之间,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一级节流孔;一级压差检测装置2用于检测所述一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Δp1;二级节流孔板结构3设置于风口和其所在分支风道之间,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二级节流孔;二级压差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所述二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Δp2。一级压差检测装置2和二级压差检测装置4可以为任意能够检测出节流孔板前后侧压差的器件,例如可以包括设置在节流孔板前后两侧的压力传感器,将两侧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相减即可得到压差,再例如,可以为压差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的两个探头分别设置在节流孔板的前后两侧,如此,通过压差传感器可直接测得节流孔板前后两侧的压差。为了保证检测到的压差的精确性,优选地,设置在一级节流孔板结构的靠近主风道一侧的探头位于分支风道内且距离分支风道与主风道的交接位置一定距离,如此,能够尽量避免主风道的气流对该探头的影响,从而提高该探头的感应精度,进而提高压差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本申请中,将位于节流孔板下游侧定义为“前”,位于节流孔板上游侧定义为“后”。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通风系统在主风道与分支风道之间设置一级节流孔板结构1,在分支风道的风口处设置二级节流孔板结构3,由于这些均为机械结构,一旦标定成型后易加工、成本低、安装简便且无易损件,结构可靠耐用,使用寿命长,且能保证气流分配的精准度,另外,通过一级压差检测装置2检测一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Δp1,利用该压差Δp1即可计算得到流经一级节流孔的风速v1,再结合一级节流孔的面积s1即可得到流经一级节流孔的风量V1,类似地,通过二级压差检测4装置检测二级节流板前后侧的压差Δp2,利用该压差Δp2即可计算得到流经二级节流孔的风速v2,再结合二级节流孔的面积s2即可得到流经二级节流孔的风量V2,如此,能够实时监控地下通风系统内的风量分配。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主风道可以为主送风道51,也可以为主排风道61,也可以既包括主送风道51,又包括主排风道61,其中,如图1所示,当主风道为主送风道51时,分支风道为分支送风道52,设置于分支送风道52上的风口为送风口53,用于向地上工程送风。多个分支送风道52在主送风道51上的排布方式不做限制,优选地,多个分支送风道52设置于与主送风道51延伸方向垂直方向的两侧,并沿主送风道5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如此,送入主送风道51的气流沿途分别流入到分支送风道52,并由各分支送风道52上的送风口53送出。
如图2所示,并参照图1,一级节流孔板结构1设置在分支送风道52内并靠近分支送风道52与主送风道51交接的位置,包括一级板件11和开设于一级板件11上的圆孔12,一级板件11的外边缘与分支送风道52的内壁贴紧,圆孔12即形成为一级节流孔,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开设于一级板件11上的孔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的孔,例如椭圆形、多边形孔。圆孔12的数量不限,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例如可以为一个,或者如图2中所示的上下布置的两个,甚至更多个。一级压差检测装置2的两个检测探头分别设置在一级节流孔板结构1的前后两侧。
如图3所示,并参照图1,二级节流孔板结构3设置在送风口53与分支送风道52之间且靠近送风口53的位置,为了便于实现二级节流孔板结构3的设置以及便于压差的检测,需要设置一个支撑结构,例如,如图3所示,送风口53设置在分支送风道52的上风道壁上,送风口53处设置有通风管54,通风管54由风口向下延伸,二级节流孔板结构3设置在通风管54的下端口处,具体地,二级节流孔板结构3包括二级板件31以及设置于二级板件31上的孔,该孔即构成二级节流孔,二级板件31将通风管54的下端封口。压差检测装置的两个检测探头中,一个探头位于通风管54内,另一个探头位于通风管54外,优选位于通风管54的正下方。
类似地,如图4所示,当主风道为主排风道61时,分支风道为分支排风道62,设置于分支排风道62上的风口为排风口63,用于实现地上工程的排风。多个分支排风道62在主排风道61上的排布方式不做限制,优选地,多个分支排风道62设置于与主排风道61延伸方向垂直方向的两侧,并沿主排风道6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如此,地上工程的污浊气流通过排风口63排入各分支排风道62,然后由各分支排风道62汇入主排风道61排出。一级节流孔板结构1、一级压差检测装置2、二级节流孔板结构3、二级压差检测装置4的结构与主风道为主送风道51时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优选地,地下通风系统还包括风量监控装置,用以监控地下通风系统的各个位置的风量,如此,工程人员可以实时对地下通风系统的各个位置的风量进行监控并及时发现异常以便及时进行检修。具体地,风量监控装置包括第一监控模块和第二监控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监控模块与所述一级压差检测装置2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一级压差检测装置2检测的压差Δp1以及空气密度ρ计算流经所述一级节流孔的风速v1,以及根据计算得到的风速v1与一级节流孔的流通面积s1计算得到风量V1。
具体地,根据流体力学的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流过一级节流孔的风速v1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390145750000071
其中,k为流量系数,可通过试验标定;
Δp1为一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
ρ为空气密度。
将计算得到的风速v1与一级节流孔的流通面积s1相乘即可得到通过一级节流孔的风量V1。
类似地,所述第二监控模块与所述二级压差检测装置4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二级压差检测装置4检测的压差Δp2以及空气密度ρ计算流经所述二级节流孔的风速v2,以及根据计算得到的风速v2与二级节流孔的流通面积s2计算得到风量V2。
具体地,根据流体力学的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流过二级节流孔的风速v2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390145750000072
其中,k为流量系数,可通过试验标定;
Δp2为一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
ρ为空气密度。
将计算得到的风速v2与二级节流孔的流通面积s2相乘即可得到通过二级节流孔的风量V2。
上述计算流经一级节流孔、二级节流孔的风量的计算公式中的空气密度ρ可以直接采用定值,例如采用空气在理想状态下的密度,但由于地下风道中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变化很大,从而造成其密度与理想状态下密度差别较大,为了提高计算得到的空气流速的准确性,优选地,上述计算公式中的空气密度ρ通过检测到的地下风道中的空气温度、湿度计算得到。其中,空气温度、湿度可通过设置专门的检测元件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在地下通风系统中设置有新风除湿装置,用于对送入风道的气流进行除湿、升温等处理,而新风除湿装置中通常会设置检测空气温度、湿度的器件,因此可利用该器件检测的数值来进行空气密度ρ的计算,从而既保证了计算精度,又节约了器件,一方面提高可靠性,避免元器件过多影响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节约了成本。
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主风道既包括主送风道51又包括主排风道61,新风除湿装置用于对送入所述主送风道51的气流进行除湿,以及将送入所述主送风道51的气流以及由所述主排风道61排出的气流进行热交换。
所述新风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一湿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送入所述主送风道51的气流的温度,所述第一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送入所述主送风道51的气流的湿度,第一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一湿度检测元件均与所述第一监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监控模块中使用的空气密度由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温度以及所述第一湿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湿度计算得到。
所述新风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二湿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由所述主排风道61排出的气流的温度,所述第二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由所述主排风道61排出的气流的湿度,第二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二湿度检测元件均与所述第二监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监控模块中使用的空气密度由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湿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湿度计算得到。
进一步地,地下通风系统还包括气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气流在主风道和分支风道流动,气流驱动装置通常设置为风机,其通常设置在主风道中。可以理解的,距离气流驱动装置位置越近,风速通常会越大,距离气流驱动装置越远,则风速会相应衰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多条分支风道按风量需求由大至小依次距离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由近至远排布,即,风量需求越大的分支风道越靠近气流驱动装置设置,风量需求越小的分支风道距离气流驱动装置越远;每条所述分支风道上的所述多个风口按风量需求由大至小依次距离所述主风道与该分支风道的交接位置由近至远排布,即,风量需求越大的风口越靠近主风道与分支风道的交接位置设置,风量需求越小的风口则距离交接位置越远,如此,通过对距离合理调整,能够使得各一级节流孔板结构上的一级节流孔的面积相同,各二级节流孔板结构上的二级节流孔的面积相同,从而方便各一级节流孔板结构1、二级节流孔板结构3的统一加工制造,进一步节约成本。
在地下通风系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风口改变风量需求以及节流孔面积因其受到液体侵蚀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而影响风量的分配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优选地,可在一级节流孔板结构1和二级结构孔板结构3上设置调节组件7,以调节一级节流孔、二级节流孔的通流面积,由于风口处空间有限,为了方便调节组件的设置和安装,优选地,调节组件设置于一级节流孔处。
具体地,如图5所示,调节组件7包括沿所述圆孔12的周向设置的多个调节板71以及驱动所述调节板71沿所述圆孔12的径向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调节板71动作以改变所述一级节流孔的通流面积。调节板71的数量具体不限,可以是两个,三个,调节板71的数量越多,则调节精度越高,相应的加工成本也会增加,调节动作也会更加复杂,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调节板为六个。
调节板71的位置可以单独调节,即每个调节板71配置一个调节装置,这样会增加调节的复杂性,本申请中,通过采用传动机构驱动多个调节板同步动作,从而大大提高了调节的简便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杠和分别与各个所述调节板71连接的曲柄滑块机构,即一个调节板71对应设置一套曲柄滑块机构,所述滚珠丝杠中的丝杠72的轴线经过所述圆孔12的圆心,所述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74的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中的螺母73铰接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板71连接,另外,铰接的第一铰轴的轴线与调节板71的运动方向垂直。如此,当需要对节流孔的流通面积进行调节时,操作人员转动滚珠丝杠中的丝杠72,从而使得滚珠丝杠中的螺母73带动与其铰接的各个曲柄74绕第一铰轴转动,进而带动曲柄74另一端的调节板71沿圆孔12的径向同步运动,操作非常方便。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对调节的量化,优选地,在螺母73上设置有刻度线,用以标示调节后的一级节流孔的通流面积。
为了进一步提高气流流速调节的精确性,进一步优选地,在如图6所示,并参考图5,在调节板71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铰轴711,一级板件11上设置有轴套111,所述第二铰轴711能够沿所述轴套111的轴线运动以及在所述轴套111内转动,如此,第二铰轴711与轴套111的配合,一方面能够起到对调节板71运动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应操作使得调节板71绕第二铰轴711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气流流速的微调。可以理解的是,在只调节调节板71在径向上的位置时,需要限定调节板71在丝杠72的轴向上的位置,因此,需要设置特定的限位结构,如若在每个调节板71上均设置限位结构会导致结构非常复杂,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多个调节板71沿周向首尾依次交叠,即在前的调节板71的尾端压住在后的调节板71的前端,如此,只要将其中一个调节板71限位,利用调节板71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可实现对所有调节板71的限位,具体地,在其中一调节板71设置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调节板71沿所述圆孔12轴向的位置以及将所述调节板71在所述圆孔12轴向的位置解锁,例如,锁定结构为限位条75,限位条75可绕与一级板件11垂直的轴线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在锁定位置,如图5所示,限位条75有一部分结构位于调节板71的背离曲柄74的一侧以限制调节板71在垂直于一级板件11的方向的位置,在解锁位置,限位条75移开,当再转动丝杠72时,限位板71可绕第二铰轴711转动,从而对气流的流速进行微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地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风道;
多条分支风道,每条所述分支风道上均设置有多个风口;
一级节流孔板结构,设置于所述主风道和所述分支风道之间,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一级节流孔;
一级压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一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
二级节流孔板结构,设置于风口和其所在分支风道之间,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二级节流孔;
二级压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二级节流孔板前后侧的压差;
所述一级节流孔板结构还包括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一级节流孔的通流面积,所述一级节流孔板结构包括一级板件和开设于所述一级板件上的圆孔,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沿所述圆孔的周向设置的多个调节板以及驱动所述调节板沿所述圆孔的径向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调节板动作以改变所述一级节流孔的通流面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杠和分别与各个所述调节板连接的曲柄滑块机构,所述滚珠丝杠中的丝杠的轴线经过所述圆孔的圆心,所述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的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中的螺母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连接,铰接的第一铰轴的轴线与所述调节板的运动方向垂直;
所述调节板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铰轴,所述一级板件上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二铰轴能够沿所述轴套的轴线运动以及在所述轴套内转动;
所述多个调节板沿周向首尾依次交叠,在其中一调节板设置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调节板沿所述圆孔轴向的位置以及将所述调节板在所述圆孔轴向的位置解锁,所述锁定结构为限位条,限位条可绕与一级板件垂直的轴线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在锁定位置,限位条有一部分结构位于调节板的背离曲柄的一侧以限制调节板在垂直于一级板件的方向的位置,在解锁位置,限位条移开,当再转动丝杠时,限位板可绕第二铰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设置在所述分支风道的上风道壁上,所述风口处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由所述风口向下延伸,所述二级节流孔板结构设置在所述通风管的下端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风系统还包括风量监控装置,所述风量监控装置包括第一监控模块和第二监控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监控模块与所述一级压差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一级压差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差以及空气密度计算流经所述一级节流孔的风速,以及根据计算得到的风速与一级节流孔的流通面积计算得到风量;
所述第二监控模块与所述二级压差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二级压差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差以及空气密度计算流经所述二级节流孔的风速,以及根据计算得到的风速与二级节流孔的流通面积计算得到风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风系统还包括新风除湿装置,所述主风道包括主送风道和主排风道,所述新风除湿装置用于对送入所述主送风道的气流进行除湿,以及将送入所述主送风道的气流以及由所述主排风道排出的气流进行热交换;
所述新风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一湿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送入所述主送风道的气流的温度,所述第一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送入所述主送风道的气流的湿度,第一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一湿度检测元件均与所述第一监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监控模块中使用的空气密度由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温度以及所述第一湿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湿度计算得到;
所述新风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二湿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由所述主排风道排出的气流的温度,所述第二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由所述主排风道排出的气流的湿度,第二温度检测元件和第二湿度检测元件均与所述第二监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监控模块中使用的空气密度由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温度以及所述第二湿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湿度计算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风系统还包括气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主风道和所述分支风道流动;
所述多条分支风道按风量需求由大至小依次距离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由近至远排布;
每条所述分支风道上的所述多个风口按风量需求由大至小依次距离所述主风道与该分支风道的交接位置由近至远排布。
CN202010111446.7A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地下通风系统 Active CN111306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1446.7A CN111306689B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地下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1446.7A CN111306689B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地下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6689A CN111306689A (zh) 2020-06-19
CN111306689B true CN111306689B (zh) 2020-10-27

Family

ID=71151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1446.7A Active CN111306689B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地下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66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92536A1 (de) * 2020-10-29 2022-05-04 Siemens AG Österrei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mittlung des luft-flussvolumens durch ein lüftungsrohr einer belüftungsanlag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2721B (zh) * 2023-11-06 2024-04-30 唐山同海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大风量控制阀及风阀孔板和风阀孔板优化设计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5307A (en) * 1989-09-11 1991-02-26 Bobby Floyd Variable air volume venti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349459A (zh) * 2007-07-17 2009-01-21 深圳市旭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清洗中央空调系统
CN101737509A (zh) * 2008-11-21 2010-06-16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流孔板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节流调节方法
CN203396024U (zh) * 2013-08-23 2014-01-15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间通风系统
CN205505289U (zh) * 2016-04-14 2016-08-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洞窟遗址加压防水汽扩散通风系统
CN206113169U (zh) * 2016-08-27 2017-04-19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回收全新风低温除湿机
CN207990874U (zh) * 2018-01-12 2018-10-19 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用于建筑防烟系统的压差控制装置
CN208139520U (zh) * 2018-03-02 2018-11-23 威海市润通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内胎硫化车间地下通风系统
CN208651796U (zh) * 2018-08-31 2019-03-26 唐山市汇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管网专用的孔板阀
CN110793145A (zh) * 2019-12-18 2020-02-14 海底捞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一种地排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5307A (en) * 1989-09-11 1991-02-26 Bobby Floyd Variable air volume venti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349459A (zh) * 2007-07-17 2009-01-21 深圳市旭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清洗中央空调系统
CN101737509A (zh) * 2008-11-21 2010-06-16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流孔板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节流调节方法
CN203396024U (zh) * 2013-08-23 2014-01-15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间通风系统
CN205505289U (zh) * 2016-04-14 2016-08-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洞窟遗址加压防水汽扩散通风系统
CN206113169U (zh) * 2016-08-27 2017-04-19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回收全新风低温除湿机
CN207990874U (zh) * 2018-01-12 2018-10-19 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用于建筑防烟系统的压差控制装置
CN208139520U (zh) * 2018-03-02 2018-11-23 威海市润通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内胎硫化车间地下通风系统
CN208651796U (zh) * 2018-08-31 2019-03-26 唐山市汇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管网专用的孔板阀
CN110793145A (zh) * 2019-12-18 2020-02-14 海底捞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一种地排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92536A1 (de) * 2020-10-29 2022-05-04 Siemens AG Österrei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mittlung des luft-flussvolumens durch ein lüftungsrohr einer belüftungsan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6689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6689B (zh) 一种地下通风系统
US6557574B2 (en) Pressure based flow rate measurement device integrated with blades of a damper
US20090120515A1 (en) Flow rate measurement valve
US20190212180A1 (en) Fluid meter
WO2018198165A1 (ja) 冷媒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10658355A (zh) 一种管道气流流速测量装置
SE500539C2 (sv)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bestämning av genomströmningsflödet i en ventilationsanläggning med en frisugande fläkt
CN102597682B (zh) 用于非接触感测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小空气预热器中的工艺流之间的泄漏的系统和方法
US20170322059A1 (en) Low pressure drop and high temperature flow measuring device
CN211601014U (zh) 一种调节风量的节流孔板结构及含其的地下通风系统
CN114704947A (zh) 一种可精确测量风量的风量调节阀
US11391656B2 (en) Pressure probes and pressure measurements in airflow
US20210172778A1 (en) Air duct assembly with field accessible ports
JP2004525330A (ja) 実験室局所排気装置用の排気体積流量調節装置
US6450043B1 (en) Probe for monitoring intake air volume and method
US6543932B1 (en) Enthalpy tunnel
JPH04133108A (ja) 流量制御バルブ及びこのバルブを用いた流量測定装置
CN112136008A (zh) 空气闸
CN100529572C (zh) 风量单元
CN110498047A (zh) 预冷器封头、预冷器和环境控制系统
CN217951254U (zh) 一种送风装置、通风系统及实验室
CN112665814B (zh) 一种速度型面可调的流体生成系统
CN207036181U (zh) 一种通风机风量风压监测系统
CN115264716A (zh) 通风系统和生物安全实验室
CN115656251A (zh) 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