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15C - 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动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15C
CN1113015C CN98116119A CN98116119A CN1113015C CN 1113015 C CN1113015 C CN 1113015C CN 98116119 A CN98116119 A CN 98116119A CN 98116119 A CN98116119 A CN 98116119A CN 1113015 C CN1113015 C CN 111301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control lever
pivot
brake contro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6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6668A (zh
Inventor
山下和久
名合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206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6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2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 B62L1/06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 B62L1/1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by the elements mov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wheel axis
    • B62L1/14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by the elements mov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wheel axis the elements being mounted on levers pivotable about different a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用于连接在自行车的前或后叉上的自行车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最好具有一对通过一对安装件可枢转地连接在前或后叉上的制动臂。安装件可安装在常规的安装柱上,该安装柱可连接在一个制动拱上或者直接连接该叉上。该制动臂使其枢轴位于从安装柱制动拱或该叉向上和向外间隔一个距离的位置,以增加制动力。此外,在一种平行的推进型制动装置中,该些枢轴的位置增加了连杆机构的水平尺寸,从而减少了摆动。

Description

制动装置
本发明总的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等的制动装置。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悬臂式自行车制动装置,该装置能够以常规的方式安装在自行车的前或后叉上,使得在操纵制动操纵装置时,该制动装置的闸瓦可以更大的制动力压紧在相应车轮的轮辋上。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娱乐方式以及一种运输工具。此外,骑自行车也已经成为一项十分普及的业余和专业的体育竞赛项目。不管自行车用于娱乐、运输或竞赛,自行车工业一直在经常地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过去这些年来曾经广泛地进行重新设计的一个特殊的自行车部件就是自行车制动装置。自行车制动装置被经常地重新设计以便提供附加的制动力。
目前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有好几种类型的自行车制动装置。几种常用的自行车制动装置实例包括轮辋制动装置和夹钳式制动装置。关于夹钳式制动器,目前有3种主要类型的夹钳式制动器:侧拉型、中心拉型和悬臂型。在侧拉型夹钳式制动装置中,一对制动臂围绕一个连接在自行车车架上的中心安装螺栓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每个制动臂具有一个杠杆部分,该杠杆部分这样地连接在制动绳上,使得当骑车者操纵制动操纵装置的制动杠杆时,制动臂的杠杆部分就一起受拉,然后又使连接在制动臂的另一端上的闸瓦一起运动压紧在自行车轮的轮辋上。一个复位弹簧用来当骑车者松开制动杠杆时,偏压制动臂离开自行车轮辋。侧拉型夹钳式制动装置通常在道路自行车中使用。
中心拉型夹钳式制动装置的操纵与侧拉型相类似,只是一对制动臂都连接在一个制动臂桥上,使得每个制动臂可枢转地连接在该制动臂桥上的一个单独的枢轴点上。该制动臂桥直接连接在自行车的车架上。一个跨式制动索把该对制动臂的两个杠杆部分互相连接,使得与跨式制动绳相连接的主制动绳把制动臂的杠杆部分拉在一起。
悬臂型制动装置通常安装在越野用的自行车,例如山地车(MTB)和所有的越野车(ATB)上。具体地说,悬壁型制动装置能用来提供大制动力。悬臂型制动装置上安装有一对以悬臂形式可转动地支承在自行车车架的前或后叉上的制动臂,并把闸瓦连接在该制动臂的上部。通常,制动臂的下端可转动地支承在自行车车架上,而上端则连接在一条制动索或绳上。闸瓦在自行车轮辋的两侧互相对置地配置,该轮辋位于制动臂之间。利用该悬臂型制动装置,当制动索通过制动杠杆受拉时,自行车的制动臂就沿闭合方向转动,然后它又使闸瓦压紧在轮辋上以施加一个制动力。
悬臂型制动装置与侧拉型夹钳式制动装置相比具有若干优点。例如,使用这样一种悬臂型制动装置,可以不需要随着自行车的尺寸来改变该制动装置的形状,而在使用侧拉型夹钳式制动装置时就可能需要这样做。此外,悬臂型制动装置可以施加比侧拉型夹钳式制动装置更加均匀的制动力。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悬臂型制动装置的性能。
由上述情况看来,存在着对于这样一种制动装置的需要,该制动装置能提供悬臂型制动装置的改进的性能,例如利用现有的安装柱增加制动力和增强稳定性。本发明致力于满足本技术领域的这些需要以及其他需要,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公开文件后对此将一清二楚。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安装在常规的自行车车架上并且具有增大的制动力的制动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装置,该装置的制动臂的枢轴点位于从自行车车架的安装柱向上和向外的位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一个平行推进机构的制动装置,该推进机构具有一个较大水平尺寸的连杆机构,从而减少了摆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并且制造费用较低的制动装置。
上述目的通过本发明的制动装置可以基本上达到。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制动臂,该制动臂具有一个带有第一枢轴部分的第一端,一个带有第一绳索接头的第二端,一个在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内侧,一个在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外侧以及一个第一闸瓦连接部分,该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内侧附近并且在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一个第二制动臂,该制动臂具有一个带有第二枢轴部分的第一端,一个带有第二绳索接头的第二端,一个在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内侧,一个在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外侧及一个第二闸瓦连接部分,该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内侧附近并且在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以及一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制动臂相连接的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安装件,该安装件具有一个第一车架连接部分和一个第一枢轴部分,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分具有一个适于将所述第一安装件固定至一个第一车架件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枢轴部分通过一个在脱开位置与制动位置之间的第一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枢轴部分上,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分隔开一个距离,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内侧附近,使得所述第一枢轴位于从所述第一连接件向上和向外的位置;一个第二安装件,该安装件具有一个第二车架连接部分和一个第二枢轴部分,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分具有一个适于将所述第二安装件固定至一个第二车架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枢轴部分通过一个在脱开位置与制动位置之间的第二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二枢轴部分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段隔开一个距离,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内侧附近,使得所述第二枢轴位于从所述第二连接件向上和向外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动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制动臂,该制动臂具有一个带有第一枢轴部分的第一端,一个具有一个第一制动索接头的第二端以及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闸瓦连接部分;一个第二制动臂,该制动臂具有一个带有第二枢轴部分的第一端,一个具有一个第二制动索接头的第二端以及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二闸瓦连接部分;一个第一安装件,该安装件具有一个第一车架连接部分和一个第一枢轴部分,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分具有一个适于将所述第一安装件固定至一个第一车架件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枢轴部分通过一个在同车轮的轮辋隔开一个距离的脱开位置与同车轮的轮辋相啮合的制动位置之间的第一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枢轴部分上,所述第一枢轴与该轮辋的间隔距离大于它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段的间隔距离;一个第二安装件,该安装件具有一个第二车架连接部分和一个第二枢轴部分,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分具有一个适于将所述第二安装件固定至一个第二车架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枢轴部分通过一个在同该车轮的轮辋隔开一个距离的脱开位置与同该车轮的轮辋相啮合的制动位置之间的第二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二枢轴部分上,所述第二枢轴与该轮辋的间隔距离大于它与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段的间隔距离。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该自行车制动装置不应受此处示出的悬臂型制动装置的限制。相反地,本发明的自行车制动装置可以用来作为具有类似动态性能的其他类型的制动装置使用。此外,该自行车制动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和/或要求连接在自行车的前叉或者后叉上。而且,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制动臂而不是本文示出的制动臂上。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通过对下面参考附图公开的两个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一清二楚。
下面参看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其中:
图1是一辆使用了本发明的自行车的制动装置的常规自行车的局部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前视图,图中该制动装置连接在示意表示出的自行车的前叉上;
图3是在图2中示出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右侧视图,图中该制动装置连接在示意表示出的自行车的前叉上;
图4是在图2和3中示出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前视图,为清楚起见图中已将助力器取下;
图5是示于图2-4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右制动机构的选定零件的分解的前视图;
图6是示于图2-5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右制动机构的选定零件的分解的右侧视图;
图7是示于图2-6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右安装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示于图2-4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在图7中所示的该右安装件沿图7的剖切线8-8截取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9是示于图2-4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在图7和8中所示的该右安装件的放大的前视图;
图10是示于图2-4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在图7-9中所示的该右安装件的放大的右侧视图;
图11是示于图2-4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在图7-11中所示的该右安装件的放大的后视图;
图12是示于图2-4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右自行车闸瓦连接部分的放大的前视图;
图13是用于图2-4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在图12中所示的该右自行车闸瓦连接部分的放大的右侧视图;
图14是用于图2-5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在图12和13中所示的该右自行车闸瓦连接部分沿图12的剖切线14-14截取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于图2-5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在图12-14中所示的右自行车闸瓦连接部分的放大的后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前视图;以及
图17是示于图16中的自行车制动装置的左侧视图。
先参看图1,图中示出了一个常规的自行车10,该自行车10的车架14上固定地连接着一个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装置12。自行车制动装置12连接在前叉16上并且与自行车轮19的轮辋18啮合和施加一个制动力于其上。制动装置12与现有技术的制动装置相比具有增大的制动力,如下面所述。
虽然自行车制动装置12如图示这样连接在自行车架14的前叉16上,根据该公开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自行车制动装置12也可以连接在自行车架14的后叉(未示出)上。在该特定的实施例中,图中示出的前叉16是一种可用来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的悬挂型叉,如图1中所示。例如,前叉16可以是一个常规的空气/油或弹性体型悬挂叉。如在图3和6中可清楚看见的,自行车制动装置12通过一个制动拱20牢固地与前叉16相连接。具体地参看图1和3,制动拱或固定件20是具有一对支柱部分的倒U型件。制动拱或固定件20最好是用本技术领域中熟知的一种由适当的刚性材料制成的整体的单一构件。制动拱20以一种常规方式连接在前叉16上。一对安装柱或连接件(只有连接件22a可以在附图中见到)形成在制动拱20上,而制动拱又牢固地连接在前叉16上。当然,根据该公开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某些类型的自行车(例如没有悬挂前叉的自行车)中,安装柱可以直接连接在前叉上。
自行车制动装置12可以由骑车者借助于一个常规的制动操纵装置或杠杆26以基本上常规的方式进行操纵,该制动操纵装置以常规方式安装在自行车10的车把28上。自行车及其各种部件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自行车10及其各种部件(例如制动操纵装置26)在本文中就不再进行详细说明或图示。
正如合起来看图1和4能清楚看到的那样,制动装置12借助于制动索30可操纵地连接在制动操纵装置26上,该制动索具有内制动绳30a和外套管30b。基本上,骑车者先操纵制动操纵装置26,该操纵装置又使制动装置12向内移动,从而在自行车轮19的轮辋18上施加一个制动力。在松开制动操纵装置26时,制动装置12将松开轮辋18,从而使自行车轮19可以转动。
在图4中可清楚地看到,制动装置12基本上包括一对大体上互为镜象的制动机构34a和34b(它们与制动索30的连接件除外)。因此,当在自行车10的前面看去时,在本文中将只对右制动机构34a进行详细的图示和说明。一个助力器36可任选地用来把制动机构34a和34b互相连接在一起,如图2和3中所示。
如图2和4中清楚地示出,右制动机构34a基本上包括一个安装件38a,一个加速器连接板39a,一个制动臂40a,一个复位弹簧41a,一个闸瓦连接部分42a,一个连杆件43a和一个闸瓦44a,而左制动机构34b基本上包括一个安装件38b,一个助力器连接板39b,一个制动臂40b,一个复位弹簧41b,一个闸瓦连接部分42b,一个连杆件43b和一个闸瓦44b。安装件38a和38b形成一个安装组件用来借助于安装销22a和22b把制动装置12牢固地连接在制动拱20上。
制动臂40a和40b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在安装件38a和38b上。复位弹簧41a和41b分别连接在安装件38a和38b与制动臂40a和40b之间,用来实现制动臂40a和40b从制动位置到松开位置的枢转。闸瓦连接部分42a和42b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在制动臂40a和40b上。连杆件43a和43b分别可枢转地以其一端连接在制动臂40a和40b上,而以其另一端连接在安装件38a和38b上。闸瓦44a和44b分别牢固地连接在制动臂40a和40b的闸瓦连接部分42a和42b上。
参看图7-11,安装件38a最好是由一种硬质的刚性材料制成的整体的单一构件。例如,安装件38a可以是一种轻金属材料(例如铝、钛等)件。安装件38a具有一个用来把安装件38a连接在安装柱22a上的框架连接部分46a和一个用来把制动臂40a连接在其上的枢轴部分48a。
更准确地说,安装件38a具有一个其上连接有一对平行板52a和54a的主体部分50a。一对沿轴向对中的孔56a和58a分别在板52a和54a中形成,这些孔形成框架连接部分46a的一部分,用来容纳安装柱22a。一个连接件或紧固件60a插入容纳在安装柱22a的螺纹孔中的通孔56a和58a中,以便把安装件38a固定在安装柱22a上,如图3,5和6中所清楚地示出的那样。安装件38a借助于连接件60a不可转动地连接在制动拱20上。
孔56a的直径稍大于安装柱38a的直径,从而使安装柱38a滑动地配合在孔56a中。另一方面,孔58a是阶梯形的,其第一部分的尺寸稍大于安装柱38a的直径,从而可以把安装柱38a滑动地装入其中,而其第二部分的尺寸则稍小于安装柱38a的直径但是它又大到足以使连接件60a从其中穿过。虽然图中示出的孔56a和58a都具有圆形截面,但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孔56a和58a也可以具有非圆形截面。最好是,连接件60a是一个螺栓,它被用螺纹安装在安装柱22a中,用来把安装件38a固定在制动拱20上。当然,根据该公开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安装件38a可以直接与前叉16相连接或者连接到另一个中间安装件上,然后再连接在自行车10的车架14上。
板52a和54a上也具有一对从其中穿过的孔60a和62a,用来安装一个销钉64a从而把连杆件43a的一端固定在其上。因此,连杆件43a在其下端借助于销钉64a可枢转地连接在安装件38a上。最好是,销钉64a是一个螺栓,并且孔60a是加工有螺纹的,从而可以牢固地把销钉64a连接在安装件38a上。
枢轴部分48a由一对分别穿过板52a和54a的孔66a和68a形成,用来安装一个枢轴70a从而把制动臂40a可枢转地连接在安装件38a上。如图4中所示,枢轴70a的枢轴线位于从连接件60a向上和向外的位置,该连接件把安装件38a紧固在安装柱18a上。如图6中所示,枢轴70a由一个第一紧固件71a和一个第二紧固件72a构成。紧固件71a具有一个带螺纹的头部和一个杆部,该杆部具有一个把紧固件72a的螺纹杆安装于其中的沿轴向延伸的螺纹孔。孔66a的直径小于用来容纳紧固件72a的螺纹杆从中穿过的孔68a的直径。另一方面,孔66a又足够大并且带螺纹以便安装紧固件71a的螺纹头部。
安装件38a的前板54a具有一个从其前面向外延伸的凸块73a,其中设置有螺纹孔74a。同样,安装件38a也具有一个从其前面向外延伸并设置有螺纹孔74b在其内部的凸块73b。螺纹孔74a和74b适合于容纳螺钉76a和76b。螺纹孔74a和74b适合于容纳螺钉76a和76b(如图2中所示)用于把连接板39a和39b安装在其上,以便用常规方式连接助力器36的臂36a和36b。
如图8和10中所示,安装件38a的主体部分50a具有一个用于安装螺钉80a于其中的螺纹孔78a。螺钉80a把复位弹簧41a的下端连接在安装件38a上,而复位弹簧41a的上端则连接在制动臂40a上,以便围绕枢轴70a以顺时针方向偏压制动臂40a。
再参看图4,制动臂40a和40b最好由一种适当的刚性材料制成。例如,制动臂可以由诸如铝、钛致密塑料、陶瓷、丙烯酸树脂等任何一种适当的材料经铸造或切削加工而成。最好是,制动臂40a和40b由一种轻重量材料制成以使制动装置12的重量减至最小。具体地说,如图4和5中所示,制动臂40a具有一个第一端或下端90a,一个内侧91a,一个外侧92a以及一个第二端或上端93a。同样,制动臂40b具有一个第一端或下端90b,一个内侧91b,一个外侧92b以及一个第二端或上端93b(如图4中所清楚示出的)。因此,制动臂40a和40b互相之间除了它们用来容纳常规的制动索接头或绳固定部分的上端93a和93b稍有不同以外,其他都是基本上相同的,如图4中所示。鉴于其相似性,本文中将只对制动臂40a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图示。
制动臂40a和40b具有上部94a或94b和下部95a或95b。制动臂40a的上部94a借助于一个安装在螺纹孔98a内的锁紧螺栓97a连接在制动索30上。锁紧螺栓97a把制动绳30a夹紧在制动臂40a的上部94a上。制动索30的外套管30b连接在制动臂40b的上部94b上。具体地说,如图4中所示,一个连杆96b可枢转地连接在制动臂40b的上部94b和制动索30的外套管30b上。应用制动操纵装置26可使上部94a和94b彼此相对地向内运动。
制动臂40a和40b的上部94a和94b具有可枢转地连接于其上的闸瓦连接部分42a和42b。当然,根据该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闸瓦连接部分42a和42b也可以与制动臂40a和40b制成一个整体,以便以在现有技术中人们熟知的一种常规方式把闸瓦44a和44b连接在其上。当然,根据需要和/或要求,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闸瓦连接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制动臂40a和40b上设置有用来通过枢轴99a和99b可枢转地把闸瓦连接部分42a和42b连接于其上的孔。如图5中所示,制动臂40b具有一个用来安装枢轴99a穿过其中的孔100a。同样,制动臂40b上也设置有一个类似的孔(未示出),用来安装穿过其中的枢轴99b。
制动臂40a的下部95a可枢转地连接在安装件38a上,使得制动臂40a可以围绕由枢轴70a形成的一条枢轴线转动。更准确地说,制动臂40a的下部95a具有一个枢轴孔102a在其中形成(如图5中所示),用来安装穿过其中的枢轴70a。制动臂40a的下部95a装配在板52a与54a之间,使得枢轴孔100a的中心与用来安装枢轴70a穿过其中的孔66a和68a的中心对中。
复位弹簧或偏压件41a通过一个紧固件或螺钉80a以其一端连接在安装件38a上并且与制动臂40a的柱或螺钉104a相啮合,如图3中所示。复位弹簧41a通常用来沿顺时针方向偏压制动臂40a,如图2和4中所示。因此,制动臂40a受复位弹簧41a的偏压,使得闸瓦44b通常处于离开自行车轮19的轮辋18的位置。
复位弹簧或偏压件41b同样通常用来偏压制动臂40b到一个脱开位置。准确地说,制动臂40b受复位弹簧41b沿反时针方向的偏压,如图2和4中所示。因此,制动臂40b受复位弹簧41b的偏压,使得闸瓦44b通常处于离开自行车轮19的轮辋18的位置。
如图12-15中所示,闸瓦连接部分42a具有一个带有一对凸缘111a和112a的U形部分110a以及一个其中形成有一个长槽114a的扁平部分113a。部分110a用来在其凸缘111a与112a之间安装一部分制动臂40a,用来可枢转地把闸瓦连接部分42a连接在制动臂40a上。具体地说,前凸缘111a具有一个在其中形成的孔115a,该孔是阶梯形的,用来把枢轴99a的头部装于其中。后凸缘112a具有一个螺纹孔116a,该孔通过螺纹把一部分枢轴99A安装于其中。
前凸缘111a和后凸缘112a都具有辅助孔117a和118a,分别用于把枢轴119a安装于其中。更准确地说,孔117a的尺寸可允许枢轴119a从其中穿过,而孔118a是一个螺纹盲孔,该孔用螺纹把枢轴119a安装于其中。枢轴119a可枢转地把连杆件43a的上端连接在闸瓦连接部分42a上。连接杆件43a最好设计成能装配在凸缘111a与112a之间。
闸瓦44a这样地连接在闸瓦连接部分42a上,使得闸瓦44a能够竖直地进行调整以保证在闸瓦44a与自行车轮19的轮辋18之间的适当的啮合。闸瓦44a具有一个闸瓦紧固销120a,一个紧固在闸瓦紧固销120a的一端上的闸瓦固定件122a,一个用螺纹连接在闸瓦紧固销120a的自由端上的螺母124a以及一个连接在闸瓦固定件122a上的摩擦垫126a(用适当的摩擦材料制成),如图5中所示。
同样,闸瓦44b这样地连接在闸瓦连接部分42b上,使得闸瓦44b能够竖直地进行调整以保证在闸瓦44b与自行车轮19的轮辋18之间的适当的啮合。闸瓦44b具有一个闸瓦紧固销(图中未示出),一个紧固在该紧固销的尖端上的闸瓦固定件122b,一个用螺纹连接在该闸瓦紧固销的自由端上的螺母124b以及一个连接在闸瓦固定件122b上的摩擦垫126b(用适当的摩擦材料制成),如图2中所示。
如在图4-6中所示,连杆件43a具有一个稍微成U形的截面,它具有一对通过中央部分132a而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分130a,每个连接部分130a在其下端有一个孔134a,而在其上端则有一个孔136a,分别用来安装枢轴64a和119a,以便把安装件38a连接在闸瓦连接部分42a上。更准确地说,第一枢轴64a用来把连杆件43a的下端连接在安装件38a上。枢轴119a用来把连杆件43a的上端连接在闸瓦连接部分42a上。
连杆件43a与制动臂40a、闸瓦连接部分42a和安装件48a一起形成一个采取平行四边形形式的平行推进机构,使得闸瓦44a可以以基本上直线运动的方式移动以便与自行车10的轮辋相啮合。这类平行推进机构已在Sugimoto等人的美国专利5,636,716中进行了公开,该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文中。
枢轴64a的轴线到枢轴119a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枢轴70a的轴线到枢轴99a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此外,从枢轴64a的轴线到枢轴70a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从枢轴119a的轴线到枢轴99a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准确地说,该4个枢轴64a、70a、99a和119a被配置成使得它们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并且在其间形成一个连杆机构。
自行车制动装置12以及其他的悬臂式制动装置的制动力通常被当作拱形比来进行测量,该拱形比等于在制动臂40a的枢轴70a的轴线与制动臂40a同制动索30的接头之间的距离A除以在闸瓦连接部分42a(枢轴99a)同制动臂40a的连接点的轴线与制动臂40a的枢轴70a的轴线之间的距离B。通过减少在闸瓦连接部分与制动臂的枢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B,制动装置12的制动力就可以增加,这在下面还要说明。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使该拱形比的距离B保持在28毫米以下,即该拱形比的距离B约为23.5毫米。现有技术的制动装置的拱形比为28毫米及以上。
在行驶时,当骑车者操纵制动操纵装置12的制动杆时,制动索的内制动绳在制动索的外套管内受拉,使得制动臂40a和40b被向内拉。此后,在闸瓦固定件或垫支承件122a或122b上的摩擦垫126a和126b就被压紧在轮辋18的侧面上,由此完成了一次制动操作。换句话说,制动臂40a克服复位弹簧41a的作用力围绕枢轴70a沿反时针方向转动以及制动臂40b克服复位弹簧41b的作用力围绕枢轴70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骑车者松开了制动操纵装置26的制动杆时,制动索30的制动绳30a被松弛,因而复位弹簧41a和41b使制动臂40a和40b沿着其张开方向枢转。结果,使在闸瓦固定件122a和122b上的摩擦垫126a和126b从轮辋18的侧面上退回,由此解除了这次制动操作。
下面参看图16和17,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制动装置212。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一个3杆连杆机构取代4杆连杆机构来控制制动垫的运动。鉴于在这两个实施例之间的相似性,本文中将只对该第一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主要区别进行说明和图示。此外,由于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了许多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零件,将对这些零件给出相同的标号。
如图16和17中所示,一对连杆部分243a和243b分别与闸瓦连接部分242a和242b制成一个整体。连杆部分243a和243b通过一个枢轴245互相连接以便控制闸瓦的运动。虽然图示的操纵连杆部分243a和243b是分别与闸瓦连接部分242a和242b形成一个整体的单一构件,但根据该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这些零件也可以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分开制造。更准确地说,连杆部分243a和243b的下部可以分别通过紧固装置(例如螺栓)可分离地连接在闸瓦连接部分242a和242b上。例如,连杆部分243a和243b的下端可以借助于枢轴相连接。
制动装置212的剩余零件基本上与上述制动装置12相同,因而可以与上述的制动拱20和助力器36相连接。
虽然本文只对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和图示,但根据上述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中所规定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变化、改进和变更。

Claims (14)

1.一种制动装置,包括:
一个第一制动臂,该制动臂具有一个带有第一枢轴部分的第一端,一个带有第一绳索接头的第二端,一个在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内侧,一个在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外侧以及一个第一闸瓦连接部分,该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内侧附近并且在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
一个第二制动臂,该制动臂具有一个带有第二枢轴部分的第一端,一个带有第二绳索接头的第二端,一个在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内侧,一个在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外侧及一个第二闸瓦连接部分,该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内侧附近并且在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制动臂相连接的安装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一个第一安装件,该安装件具有一个第一车架连接部分和一个第一枢轴部分,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分具有一个适于将所述第一安装件固定至一个第一车架件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枢轴部分通过一个在脱开位置与制动位置之间的第一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枢轴部分上,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分隔开一个距离,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内侧附近,使得所述第一枢轴位于从所述第一连接件向上和向外的位置;
一个第二安装件,该安装件具有一个第二车架连接部分和一个第二枢轴部分,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分具有一个适于将所述第二安装件固定至一个第二车架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枢轴部分通过一个在脱开位置与制动位置之间的第二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二枢轴部分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段隔开一个距离,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内侧附近,使得所述第二枢轴位于从所述第二连接件向上和向外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闸瓦连接部分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销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制动臂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分别可枢转地把所述第一和第二闸瓦连接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制动臂上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销;以及
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闸瓦连接部分上的第一和第二平行推进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制动臂具有一个在其各自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枢轴段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制动索接头之间的长度A,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闸瓦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枢轴段相隔一段长度B,该长度B小于28毫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行推进机构包括一个第一连杆件,该件在其第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闸瓦连接部分上并且在其第二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而所述第二平行推进机构包括一个第二连杆件,该件在其第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闸瓦连接部分上并且在其第二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件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平行推进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杆件,所述第一连杆件在其第一端处牢固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闸瓦连接部分上以及所述第二连杆件在其第一端处牢固地连接在所述第二闸瓦连接部分上,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不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闸瓦连接部分的某个部分上,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不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第二闸瓦连接部分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一个U形助力器,该助力器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安装孔的第一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而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件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车架连接段包括分别用来安装该第一和第二连接件的第一和第二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一个U形助力器,该助力器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安装孔的第一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借助于贯穿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一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件的所述第一孔上,而所述第二自由端借助于贯穿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二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件的所述第二孔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偏压件可操纵地分别连接在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制动臂与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件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偏压件包括一个复位弹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闸瓦连接在每个所述第一第二闸瓦连接部分上。
14.一种制动装置,包括:
一个第一制动臂,该制动臂具有一个带有第一枢轴部分的第一端,一个具有一个第一制动索接头的第二端以及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闸瓦连接部分;
一个第二制动臂,该制动臂具有一个带有第二枢轴部分的第一端,一个具有一个第二制动索接头的第二端以及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一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二闸瓦连接部分;
一个第一安装件,该安装件具有一个第一车架连接部分和一个第一枢轴部分,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分具有一个适于将所述第一安装件固定至一个第一车架件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枢轴部分通过一个在同车轮的轮辋隔开一个距离的脱开位置与同车轮的轮辋相啮合的制动位置之间的第一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动臂的所述第一枢轴部分上,所述第一枢轴与该轮辋的间隔距离大于它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段的间隔距离;
一个第二安装件,该安装件具有一个第二车架连接部分和一个第二枢轴部分,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分具有一个适于将所述第二安装件固定至一个第二车架件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枢轴部分通过一个在同该车轮的轮辋隔开一个距离的脱开位置与同该车轮的轮辋相啮合的制动位置之间的第二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制动臂的所述第二枢轴部分上,所述第二枢轴与该轮辋的间隔距离大于它与所述第二车架连接段的间隔距离。
CN98116119A 1997-07-16 1998-07-15 制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0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895,560 US5913387A (en) 1997-07-16 1997-07-16 Brake device
US895560 1997-07-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6668A CN1206668A (zh) 1999-02-03
CN1113015C true CN1113015C (zh) 2003-07-02

Family

ID=25404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161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015C (zh) 1997-07-16 1998-07-15 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913387A (zh)
EP (1) EP0891922B1 (zh)
CN (1) CN1113015C (zh)
DE (1) DE69831452T2 (zh)
TW (1) TW4734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3638A (en) * 1998-03-02 1999-12-21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device
WO2000012377A1 (en) * 1998-08-31 2000-03-09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Braking device with shoe-orienting compliant member
US6264008B1 (en) * 1999-04-09 2001-07-24 Sram Corporation Parallel-push brake mechanism for bicycles
US6757975B1 (en) 2001-01-25 2004-07-06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Multi-layered compliant mechanism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6786308B1 (en) * 2003-03-18 2004-09-07 Tan-Cheng Huang Anti-lock brake system for a bicycle
WO2007063564A1 (en) * 2005-12-02 2007-06-07 Campagnolo S.R.L. Bicycle brake
ITMI20071711A1 (it) * 2007-08-31 2009-03-01 Campagnolo Srl Pattino di frenatura per una bicicletta
FR3009823B1 (fr) * 2013-08-20 2015-09-18 Decathlon Sa Dispositif de freinage et bicyclett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US20150144437A1 (en) * 2013-11-22 2015-05-28 Electro-Motive Diesel, Inc. Brake assembly for railway truck
US9764794B2 (en) * 2015-02-27 2017-09-19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device and bicycle rim brake dev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3938A (en) * 1989-11-08 1992-04-14 Yoshigai Kikai Kinzoku Co., Ltd. Cantilever brake for two wheeled vehicles with separate stem and pivot shaft joined by a mounting bracket
US5636716A (en) * 1995-03-07 1997-06-10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50429A (en) * 1935-06-12 1936-07-17 Marr Louis Thomas Improvements in brakes for cycles and the like
US4597474A (en) * 1982-08-11 1986-07-01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Brake for a bicycle
DE9405645U1 (de) * 1994-04-05 1994-05-26 Chen Tse Min Positionier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Verstärkungsplatte einer Fahrradbremse
JP3679822B2 (ja) * 1994-08-24 2005-08-03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US5743284A (en) * 1996-09-18 1998-04-28 Avid Enterprises, Inc. Cantilever brake with pad attitude control
DE29717434U1 (de) * 1996-10-01 1997-12-18 3 D Praezisions Technologie Se Felgenbrems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3938A (en) * 1989-11-08 1992-04-14 Yoshigai Kikai Kinzoku Co., Ltd. Cantilever brake for two wheeled vehicles with separate stem and pivot shaft joined by a mounting bracket
US5636716A (en) * 1995-03-07 1997-06-10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913387A (en) 1999-06-22
EP0891922A3 (en) 2001-02-07
TW473444B (en) 2002-01-21
DE69831452T2 (de) 2006-07-13
EP0891922B1 (en) 2005-09-07
DE69831452D1 (de) 2005-10-13
EP0891922A2 (en) 1999-01-20
CN1206668A (zh) 1999-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15C (zh) 制动装置
CN1185134C (zh) 自行车脚蹬
US7510201B2 (en) Lever enhanced pedaling system
CN1621300A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JP2991703B2 (ja) 自転車用靴
US7210694B2 (en) Integrated front fork hinge and brake system for bicycles
US6572131B2 (en) Bicycle brake mounting structure
CN1100696C (zh) 自行车踏板
CN1443679A (zh) 自行车用刹车操作装置
TW490422B (en) Bicycle disc brake
CN1120109C (zh) 自行车踏板
JP3403151B2 (ja) 自転車ペダル
CN1178817C (zh) 自行车刹车组件
EP0785126B1 (en) Clipless bicycle pedal with large shoe contacting area
CN1185395A (zh) 刹车操纵装置
CN1100695C (zh) 自行车踏板
CN101076473A (zh) 自行车刹车器
CN101852401A (zh) 方向指示灯支承结构
CN1113014C (zh) 自行车刹车组件
CN1093811C (zh) 自行车刹车装置
CN1061611C (zh) 自行车用制动块
CN1265363A (zh) 自行车防滑板
AU9120098A (en) Disk brake mount
SK2612000A3 (en) Bicycle ped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