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0794A -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0794A
CN111300794A CN202010157006.5A CN202010157006A CN111300794A CN 111300794 A CN111300794 A CN 111300794A CN 202010157006 A CN202010157006 A CN 202010157006A CN 111300794 A CN111300794 A CN 111300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layer
reposition
redundant personnel
runner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70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俊毅
黄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Meihu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Meihu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Meihu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Meihu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570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07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0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07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29C48/32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with annular openings, e.g. for form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C48/335Multiple annular extrusion nozzles in coaxial arrangement, e.g. for making multi-layered tubular articles
    • B29C48/336Multiple annular extrusion nozzles in coaxial arrangement, e.g. for making multi-layered tubular articles the components merging one by one down streams in the di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6Rod-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7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having different colou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29C48/32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with annular openings, e.g. for form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C48/335Multiple annular extrusion nozzles in coaxial arrangement, e.g. for making multi-layered tubular articles
    • B29C48/337Multiple annular extrusion nozzles in coaxial arrangement, e.g. for making multi-layered tubular articles the components merging at a common location
    • B29C48/338Multiple annular extrusion nozzles in coaxial arrangement, e.g. for making multi-layered tubular articles the components merging at a common location using a die with concentric parts, e.g. rings,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49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using two or more extruders to feed one die or nozz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462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包括共挤组件和供料组件,共挤组件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模芯、一级流道、一次分流模具、二级流道、二次分流模具、三级流道和三次分流模具,一级流道、二级流道和三级流道分别与供料组件连通,共挤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三级流道与共挤组件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三级流道内以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为起点,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分为混合段和成形段,成形段沿三次分流模具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为3毫米‑5毫米,混合段内设置有隔断件,隔断件将混合段分为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本发明具有有效提高线缆外屏蔽层稳定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线电缆行业中,有一些专用的绝缘线缆需要在外表面做出特定的标识以便于在使用时进行快速的区分,例如专门用于接地的线缆外表面场采用黄绿组合色进行区分,即常说的黄绿接地线。通过对特定线缆的外表进行颜色标识,或是改变线缆外表面不同颜色所占的配比,可以有效的提高不同用途线缆的可辨识程度。在某些线缆较多,安全系统较为复杂的场合,使用上述区别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线缆安装、使用和维护时的便利性。
现有技术中,线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金属导体、内屏蔽层、绝缘层和外屏蔽层,一般情况下也将内屏蔽层、绝缘层和外屏蔽层统称为绝缘套,绝缘套中用于区分不同颜色的主要是位于最外侧的外屏蔽层。绝缘套的一般的生产方式为,先将绝缘套的各层依次挤出并依次包裹在金属导体外侧,绝缘套的各层可由多个设备分批挤出冷却加工形成,也可由同一个共挤设备同时挤出并冷却加工形成。而外屏蔽层的不同颜色需要在绝缘套整体挤出冷却完成后再进行涂制,如外屏蔽层本身为黄色,在外屏蔽层加工完成后再于外屏蔽层表面涂制绿色染料来形成黄绿色的组合效果。
公开号为CN10370748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橡胶交联电缆二用三层共挤机头,属于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其包括机头体,机头体内从做到右依次设有外屏蔽层分流体、绝缘层分流体和内屏蔽层分流体;外屏蔽层分流体内滑动安装模口,绝缘层分流体内滑动安装模套,内屏蔽层分流体内滑动安装模芯;在机头体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外屏蔽层进胶口、绝缘层进胶口和内屏蔽层进胶口,内屏蔽层进胶口与内屏蔽层分流体内胶道连通,绝缘层进胶口与绝缘层分流体内胶道连通,外屏蔽层进胶口与外屏蔽层分流体内胶道连通。本发明通过更换拆卸式的分流体,从而实现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和橡胶绝缘电线电缆的通用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换方便快捷。
上述发明专利中所述的方案即为使用同一个共挤设备同时技术并冷却加工形成绝缘套的技术方案,该种方案相比最传统的分批挤出冷却加工的技术方案已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上述发明中所述的方案在应用到双色线缆的生产过程中时,仍需要在最后的工序中对外屏蔽层进行涂制。这种方案一方面使得生产工序增加,需要增添额外的涂制设备,且涂制工序往往需要等待线缆绝缘套冷却后进行,从而加长了整个生产流程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涂制后形成的双色线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其表面的涂料容易发生脱落或掉色的情况,容易为后续的分辨带来不利影响,也不便于产品外观的保持。
因此,在双色线缆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三层共挤装置,可以在生产外屏蔽层(或是线缆绝缘套的颜色辨别层)的过程中直接挤出双色的外屏蔽层,从而不再需要后续的涂制工序,起到有效改善产品外观的效果,制造出的线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掉色的情况,线缆最外层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具有有效改善线缆产品外观并提高线缆外层稳定性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包括共挤组件和与共挤组件相连通的供料组件,所述共挤组件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模芯、一次分流模具、二次分流模具和三次分流模具,所述内模芯和一次分流模具之间形成有一级流道,所述一次分流模具和二次分流模具之间形成有二级流道,所述二次分流模具和三次分流模具之间形成有三级流道,所述一级流道、二级流道和三级流道分别与供料组件连通,所述共挤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模芯、一次分流模具、二次分流模具和三次分流模具的固定组件,所述三级流道与共挤组件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所述三级流道内以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为起点,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分为混合段和成形段,所述成形段沿三次分流模具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为3毫米-5毫米,所述混合段内设置有隔断件,所述隔断件将混合段分为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缆内部的金属导体从内模芯中穿过,一级流道中流通有用于形成内屏蔽层的熔融状态的塑胶材料,二级流道中流通有用于形成绝缘层的熔融状态的塑胶材料,三级流道中流通有用于形成外屏蔽层的熔融状态的塑胶材料,一级流道、二级流道和三级流道中流通的材料均来自于供料组件中。其中,三级流道中的塑胶材料由两种颜色不同的塑胶材料组成,两种不同颜色的塑胶材料从供料组件中分别通过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进入到三级流道中,由于隔断件的存在,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在三级流道中不会相互混合,而是独自分别在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中混合均匀后逐渐流动至成形段处,在成形段中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汇合。由于物料之前在混合段中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流动,其本身的材料混合程度得到了提高且由于温度降低其自身的流动性有所下降,故在两种物料到达成形段后,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之间会形成清晰的分界线,且由于成形段的长度较短,两种物料在短时间内不易发生相互混合的情况。物料在到达外界后迅速冷却,即可使得线缆最外侧的外屏蔽层迅速成形。该种共挤装置通过三级流道中隔断件的设置,使得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同时进入至三级流道中且不会在一开始就发生混合,在挤出的最后阶段再相互接触形成分界,从而减少了传统技术方案中所需的涂制工序,从而有效缩短了加工时间,且直接成形的外屏蔽层稳定性更好,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或掉色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模芯朝向一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一级抵接块,所述一级抵接块的表面与一次分流模具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一级流道与共挤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屏蔽层进料管,所述一级流道受若干一级抵接块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一级流道的若干支道在一级流道远离内屏蔽层进料管的一端汇合;
所述一次分流模具朝向二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二级抵接块,所述二级抵接块的表面与二次分流模具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二级流道与共挤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绝缘层进料管,所述二级流道受若干二级抵接块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二级流道的若干支道在二级流道远离绝缘层进料管的一端汇合;
所述二次分流模具朝向三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三级抵接块,所述三级抵接块的表面与三次分流模具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三级流道受若干三级抵接块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三级流道的若干支道在三级流道中隔断件的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的一端汇合,所述隔断件沿二次分流模具的表面周向分布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断件的长度方向与二次分流模具的轴线方向相同,两个所述隔断件在二次分流模具轴向长度方向上所处的位置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抵接块的设置可以使得一次分流模具层和内模芯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一级流道,二级抵接块的设置可以使得二次分流模具层和一次分流模具层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二级流道,三级抵接块的设置可以使得三次分流模具和二次分流模具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三级流道。一级流道、二级流道和三级流道中支道的设置可以有利于物料在一级抵接块、二级抵接块和三级抵接块的阻挡下不受影响的流动。
两个隔断件的设置可以将三级流道中的混合段分为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使得两种颜色的物料在混合段中流动时不会发生相互混合的现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隔断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为120°至2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两个隔断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形成颜色占比不同的外屏蔽层,以满足多种外观需求。同时考虑到占比较多的物料在成形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容易对占比较少的物料产生影响,例如更易侵入到占比较少的物料中从而导致外屏蔽层的颜色分界变得模糊,故对两个所述隔断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作出限定,以提高外屏蔽层成形后的颜色分界程度,使得颜色的分界更加清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当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时,两个所述隔断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为150°至2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减少占比较多的物料在成形过程中对占比较少的物料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外屏蔽层成形后的颜色分界程度,使得颜色的分界更加清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断件沿二次分流模具的轴线方向呈锥形,所述隔断件的锥顶位于隔断件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的隔断件的设置可以使得三级流道中的两种物料在混合时尽可能减少两种物料在混合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少两种物料相互之间产生的影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断件的锥角为3°至10°,所述隔断件的长度为8毫米至15毫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断件的长度设置可以使得两种物料在汇合前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混合和熟成,使得两种物料各自达到自身较为稳定的状态,从而减少在汇合时发生相互影响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最后外屏蔽层的成形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尾部导向管,尾部紧固环、头部紧固环、一级紧固环和二级紧固环;
所述尾部导向管设置在内模芯的末端,所述尾部导向管的外表面与内模芯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尾部导向管的内表面与内模芯的内表面齐平;
所述头部紧固环设置在三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且与三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头部紧固环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且均与三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头部紧固环设置在三次分流模具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的一端;
所述尾部紧固环设置在尾部导向管的外表面且与尾部导向管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尾部紧固环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且均与尾部导向管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尾部紧固环的端面与一次分流模具远离头部紧固环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若干紧固螺栓实现相互固定;
所述一级紧固环设置在一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且与一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一级紧固环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且均与一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一级紧固环的端面与二次分流模具远离头部紧固环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若干紧固螺栓实现相互固定;
所述二级紧固环设置在二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且与二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二级紧固环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且均与二次分流模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二级紧固环的端面与三次分流模具远离头部紧固环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若干紧固螺栓实现相互固定;
所述内模芯远离尾部导向管的一端依次形成有一级锥形段、水平段和二级锥形段,所述一次分流模具与内模芯的外轮廓配合设置,所述二次分流模具与一次分流模具的外轮廓配合设置,所述三次分流模具与二次分流模具的外轮廓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部导向管和内模芯之间螺纹连接固定,可以形成较长的供金属导体穿过的区域,同时也为一次分流模具提供了足够的安装空间,当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如使用某种特殊材料进行挤出时,该种材料可能需要更长或是更短的流道路径,此时可以不更换内模芯,而选择采用长度不同的尾部导向管进行拼装,以满足一次分流模具的安装需求。尾部导向管螺纹连接的设置也有利于保持内模芯和尾部导向管之间一致的同心度。
在进行该种共挤装置的安装时,工作人员先将尾部导向管旋入内模芯中,固定位置后将尾部导向管和内模芯的整体插入至一次分流模具中,并使得内模芯末端的一级锥形段、水平段和二级锥形段与一次分流模具的内表面贴合,且一级抵接块与一次分流模具的内表面贴合,随后将尾部紧固环的表面贴合在一次分流模具的末端,并将定位螺栓打入尾部紧固环中使得尾部紧固环在尾部导向管上的位置固定,随后将尾部紧固环和一次分流模具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即可实现内模芯和一次分流模具之间的固定连接。
类似的,随后将内模芯和一次分流模具的整体插入至二次分流模具中,直至二级抵接块与二次分流模具的表面贴合且无法继续插进,随后将一级紧固环套设在一次分流模具上并使其端面与二次分流模具的末端贴合,并将定位螺栓打入一级紧固环中使得一级紧固环在一次分流模具上的位置固定,随后将一级紧固环和二次分流模具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即可实现一次分流模具和二次分流模具之间的固定连接。
类似的,随后将内模芯、一次分流模具和二次分流模具的整体插入至三次分流模具中,直至三级抵接块与三次分流模具的表面贴合且无法继续插进,随后将二级紧固环套设在二次分流模具上并使其端面与三次分流模具的末端贴合,并将定位螺栓打入二级紧固环中使得二级紧固环在二次分流模具上的位置固定,随后将二级紧固环和三次分流模具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即可实现二次分流模具和三次分流模具之间的固定连接。
最后将头部固定环套设在三次分流模具上并使得两者之间完全贴合,并通过在头部固定环中打入定位螺栓使得头部固定环和三次分流模具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固定组件的设置可以方便的将内模芯、一次分流模具、二次分流模具和三次分流模具快速的相互固定成一个整体,提高了安装的便捷程度,同时通过多重定位紧固保证了共挤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料组件包括内屏蔽层料箱、绝缘层料箱、一级外屏蔽层料箱和二级外屏蔽层料箱,所述内屏蔽层料箱与内屏蔽层进料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绝缘层料箱与绝缘层进料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一级外屏蔽层料箱与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二级外屏蔽层料箱与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通过管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料组件主要用于对线缆的内屏蔽层、绝缘层和外屏蔽层进行供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屏蔽层进料管、绝缘层进料管、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处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各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PLC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在进入至共挤装置时,需要保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以使得物料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且材料自身的化学性质足够稳定,故在内屏蔽层进料管、绝缘层进料管、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对各种进入共挤装置内的物料进行温度检测,当物料温度不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时,通过PLC控制器向工作人员发出提醒,以及时对物料温度进行修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屏蔽层进料管的管壁内部设置有沿内屏蔽层进料管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加热盘管,所述内屏蔽层进料管外壁上分别开设有与加热盘管的两端连通的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所述热介质进口位于热介质出口的下方,所述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连通有热介质供应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屏蔽层进料管的管长较长,为减少物料在流动时发生降温过快的情况,在内屏蔽层进料管的管壁中加工形成加热盘管,并在加热盘管中通入热介质,如热油或热水等,从而对物料进行加热保温。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隔断件的设置,能够起到使得外屏蔽层中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在线缆上同时成形以提高外屏蔽层稳定性的效果;
2.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能够起到便于共挤组件实现快速定位安装的效果;
3.通过供料组件的设置,能够起到提供共挤时所需的物料并对进入共挤组件中的物料进行温度监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中共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共挤组件整体结构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一实施例中二次分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实施例中一次分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实施例中内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共挤组件;11、内模芯;111、一级抵接块;112、一级锥形段;113、水平段;114、二级锥形段;12、一级流道;121、内屏蔽层进料管;1211、温度传感器;1212、加热盘管;1213、热介质进口;1214、热介质出口;13、一次分流模具;131、二级抵接块;14、二级流道;141、绝缘层进料管;15、二次分流模具;151、三级抵接块;16、三级流道;161、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3、混合段;1631、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2、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4、成形段;165、隔断件;17、三次分流模具;2、固定组件;21、尾部导向管;22、尾部紧固环;23、头部紧固环;24、一级紧固环;25、二级紧固环;26、定位螺栓;27;紧固螺栓;3、供料组件;31、内屏蔽层料箱;32、绝缘层料箱;33、一级外屏蔽层料箱;34、二级外屏蔽层料箱;4、热介质供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包括共挤组件1和与共挤组件1相连通的供料组件3,供料组件3包括内屏蔽层料箱31、绝缘层料箱32、一级外屏蔽层料箱33和二级外屏蔽层料箱34,共挤组件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内屏蔽层料箱31连通的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用于与绝缘层料箱32连通的绝缘层进料管141、用于与一级外屏蔽层料箱33连通的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和用于与二级外屏蔽层料箱34连通的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绝缘层进料管141、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处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11,各温度传感器1211电连接有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参照图2和图4,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的管壁内部设置有沿内屏蔽层进料管121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加热盘管1212,内屏蔽层进料管121外壁上分别开设有与加热盘管1212的两端连通的热介质进口1213和热介质出口1214,热介质进口1213位于热介质出口1214的下方,热介质进口1213和热介质出口1214连通有热介质供应装置4。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内屏蔽层料箱31、绝缘层料箱32、一级外屏蔽层料箱33和二级外屏蔽层料箱34并不只具有储存物料的功能,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包括对物料进行加热、搅拌、推进挤出和计量等功能。
参照图2和图4,物料在进入至共挤装置时,需要保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以使得物料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且材料自身的化学性质足够稳定,故在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绝缘层进料管141、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1211以对各种进入共挤装置内的物料进行温度检测,当物料温度不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时,通过PLC控制器向工作人员发出提醒,以及时对物料温度进行修正。由于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的管长较长,为减少物料在流动时发生降温过快的情况,在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的管壁中加工形成加热盘管1212,并在加热盘管1212中通入热介质,如热油或热水等,从而对物料进行加热保温。
参照图2和图3,共挤组件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模芯11、依次分流模具、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内模芯11和一次分流模具13之间形成有一级流道12,一级流道12通过内屏蔽层进料管121与内屏蔽层料箱31连通;一次分流模具13和二次分流模具15之间形成由二级流道14,二级流道14通过绝缘层进料管141与内屏蔽层料箱31连通;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之间形成有三级流道16,三级流道16内以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为起点,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分为混合段163和成形段164,成形段164沿三次分流模具17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为3毫米-5毫米,本实施例中,成形段164的长度为5毫米。混合段163内设置有隔断件165,隔断件165沿二次分流模具15的表面周向分布设置有两个,隔断件165的长度方向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轴线方向相同,两个隔断件165在二次分流模具15轴向长度方向上所处的位置相同,两个隔断件165将混合段163分为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1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2。三级流道16的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1通过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与一级外屏蔽层料箱33连通,三级流道16的二级外屏蔽层通过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与二级外屏蔽层料箱34连通。
参照图2和图5,两个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为120°至240°,更为优选的,当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时,两个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为150°至210°。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两个隔断件165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形成颜色占比不同的外屏蔽层,以满足多种外观需求。同时考虑到占比较多的物料在成形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容易对占比较少的物料产生影响,例如更易侵入到占比较少的物料中从而导致外屏蔽层的颜色分界变得模糊,故对两个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作出限定,以提高外屏蔽层成形后的颜色分界程度,使得颜色的分界更加清晰。
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材料均为聚丙烯,两个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为120°,其中一级外屏蔽层的圆心角为120°,二级外屏蔽层的圆心角为240°。最后形成的外屏蔽层上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之间的分界线清晰且平直,线缆每10米肉眼可见的杂色点平均数量为8个。一般而言,希望得到的外屏蔽层的分界线是清晰且平直的,线缆每10米肉眼可见的杂色点平均数量不超过10个,杂色点即指一级外屏蔽层中由于二级外屏蔽层由于二级外屏蔽层材料的影响而产生颜色不同的斑点的情况。
参照图2和图5,隔断件165沿二次分流模具15的轴线方向呈锥形,隔断件165的锥顶位于隔断件165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的一端。隔断件165的锥角为3°至10°,隔断件165的长度为8毫米至15毫米。本实施例中,隔断件165的锥角为10°,隔断件165的长度为15毫米。
参照图7,内模芯11朝向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一级抵接块111,一级抵接块111的设置可以使得一次分流模具13层和内模芯11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一级流道12,一级抵接块111的表面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一级流道12受若干一级抵接块111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一级流道12的若干支道在一级流道12远离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的一端汇合。
参照图6,一次分流模具13朝向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二级抵接块131,二级抵接块131的设置可以使得二次分流模具15层和一次分流模具13层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二级流道14,二级抵接块131的表面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二级流道14受若干二级抵接块131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二级流道14的若干支道在二级流道14远离绝缘层进料管141的一端汇合。
参照图5,二次分流模具15朝向三次分流模具17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三级抵接块151,三级抵接块151的设置可以使得三次分流模具17和二次分流模具15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三级流道16,三级抵接块151的表面与三次分流模具17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三级流道16受若干三级抵接块151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三级流道16的若干支道在三级流道16中隔断件165的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的一端汇合。两个隔断件165的设置可以将三级流道16中的混合段163分为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1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2,使得两种颜色的物料在混合段163中流动时不会发生相互混合的现象。
参照图2,固定组件2包括尾部导向管21,尾部紧固环22、头部紧固环23、一级紧固环24和二级紧固环25。尾部导向管21设置在内模芯11的末端,尾部导向管21的外表面与内模芯11之间螺纹连接,尾部导向管21的内表面与内模芯11的内表面齐平。尾部导向管21和内模芯11之间螺纹连接固定,可以形成较长的供金属导体穿过的区域,同时也为一次分流模具13提供了足够的安装空间,当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如使用某种特殊材料进行挤出时,该种材料可能需要更长或是更短的流道路径,此时可以不更换内模芯11,而选择采用长度不同的尾部导向管21进行拼装,以满足一次分流模具13的安装需求。尾部导向管21螺纹连接的设置也有利于保持内模芯11和尾部导向管21之间一致的同心度。
参照图2和图4,尾部紧固环22设置在尾部导向管21的外表面且与尾部导向管21的外表面贴合,尾部紧固环22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26且均与尾部导向管21的外表面抵接,尾部紧固环22的端面与一次分流模具13远离头部紧固环23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若干紧固螺栓27实现相互固定。、
参照图2和图4,一级紧固环24设置在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表面且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表面贴合,一级紧固环24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26且均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表面抵接,一级紧固环24的端面与二次分流模具15远离头部紧固环23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若干紧固螺栓27实现相互固定。
参照图2和图4,二级紧固环25设置在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表面且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表面贴合,二级紧固环25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26且均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表面抵接,二级紧固环25的端面与三次分流模具17远离头部紧固环23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若干紧固螺栓27实现相互固定。
参照图2和图3,头部紧固环23设置在三次分流模具17的外表面且与三次分流模具17的外表面贴合,头部紧固环23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26且均与三次分流模具17的外表面抵接,头部紧固环23设置在三次分流模具17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的一端。内模芯11远离尾部导向管21的一端依次形成有一级锥形段112、水平段113和二级锥形段114,一次分流模具13与内模芯11的外轮廓配合设置,二次分流模具15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轮廓配合设置,三次分流模具17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轮廓配合设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线缆内部的金属导体从内模芯11中穿过,一级流道12中流通有用于形成内屏蔽层的熔融状态的塑胶材料,二级流道14中流通有用于形成绝缘层的熔融状态的塑胶材料,三级流道16中流通有用于形成外屏蔽层的熔融状态的塑胶材料,一级流道12、二级流道14和三级流道16中流通的材料均来自于供料组件3中。其中,三级流道16中的塑胶材料由两种颜色不同的塑胶材料组成,两种不同颜色的塑胶材料从供料组件3中分别通过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进入到三级流道16中,由于隔断件165的存在,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在三级流道16中不会相互混合,而是独自分别在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1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2中混合均匀后逐渐流动至成形段164处,在成形段164中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汇合。由于物料之前在混合段163中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流动,其本身的材料混合程度得到了提高且由于温度降低其自身的流动性有所下降,故在两种物料到达成形段164后,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之间会形成清晰的分界线,且由于成形段164的长度较短,两种物料在短时间内不易发生相互混合的情况。物料在到达外界后迅速冷却,即可使得线缆最外侧的外屏蔽层迅速成形。锥形的隔断件165的设置可以使得三级流道16中的两种物料在混合时尽可能减少两种物料在混合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少两种物料相互之间产生的影响。隔断件165的长度设置可以使得两种物料在汇合前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混合和熟成,使得两种物料各自达到自身较为稳定的状态,从而减少在汇合时发生相互影响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最后外屏蔽层的成形效果,并有效提高外屏蔽层的稳定性。
该种共挤装置通过三级流道16中隔断件165的设置,使得两种不同颜色的物料同时进入至三级流道16中且不会在一开始就发生混合,在挤出的最后阶段再相互接触形成分界,从而减少了传统技术方案中所需的涂制工序,从而有效缩短了加工时间,且直接成形的外屏蔽层稳定性更好,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或掉色的情况。
在进行上述共挤装置的安装时,工作人员先将尾部导向管21旋入内模芯11中,固定位置后将尾部导向管21和内模芯11的整体插入至一次分流模具13中,并使得内模芯11末端的一级锥形段112、水平段113和二级锥形段114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内表面贴合,且一级抵接块111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内表面贴合,随后将尾部紧固环22的表面贴合在一次分流模具13的末端,并将定位螺栓26打入尾部紧固环22中使得尾部紧固环22在尾部导向管21上的位置固定,随后将尾部紧固环22和一次分流模具13之间通过紧固螺栓27进行固定,即可实现内模芯11和一次分流模具13之间的固定连接。
类似的,随后将内模芯11和一次分流模具13的整体插入至二次分流模具15中,直至二级抵接块131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表面贴合且无法继续插进,随后将一级紧固环24套设在一次分流模具13上并使其端面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末端贴合,并将定位螺栓26打入一级紧固环24中使得一级紧固环24在一次分流模具13上的位置固定,随后将一级紧固环24和二次分流模具15之间通过紧固螺栓27进行固定,即可实现一次分流模具13和二次分流模具15之间的固定连接。
类似的,随后将内模芯11、一次分流模具13和二次分流模具15的整体插入至三次分流模具17中,直至三级抵接块151与三次分流模具17的表面贴合且无法继续插进,随后将二级紧固环25套设在二次分流模具15上并使其端面与三次分流模具17的末端贴合,并将定位螺栓26打入二级紧固环25中使得二级紧固环25在二次分流模具15上的位置固定,随后将二级紧固环25和三次分流模具17之间通过紧固螺栓27进行固定,即可实现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之间的固定连接。
最后将头部固定环套设在三次分流模具17上并使得两者之间完全贴合,并通过在头部固定环中打入定位螺栓26使得头部固定环和三次分流模具17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固定组件2的设置可以方便的将内模芯11、一次分流模具13、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快速的相互固定成一个整体,提高了安装的便捷程度,同时通过多重定位紧固保证了共挤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为180°,最后形成的外屏蔽层上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之间的分界线清晰且平直,线缆每10米肉眼可见的杂色点平均数量为3个。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其中一级外屏蔽层的圆心角为90°,二级外屏蔽层的圆心角为270°,最后形成的外屏蔽层上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之间的分界线较为模糊且存在扭曲现象,线缆每10米肉眼可见的杂色点平均数量为12个。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两个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20°,其中一级外屏蔽层的圆心角为120°,二级外屏蔽层的圆心角为240°,最后形成的外屏蔽层上一级外屏蔽层和外屏蔽层之间的分界线较为模糊且存在扭曲现象,线缆每10米肉眼可见的杂色点平均数量为13个。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两个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0°,其中一级外屏蔽层的圆心角为150°,二级外屏蔽层的圆心角为210°,最后形成的外屏蔽层上一级外屏蔽层和外屏蔽层之间的分界线清晰且平直,线缆每10米肉眼可见的杂色点平均数量为7个。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两个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80°,最后形成的外屏蔽层上一级外屏蔽层和外屏蔽层之间的分界线清晰且平直,线缆每10米肉眼可见的杂色点平均数量为4个。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包括共挤组件(1)和与共挤组件(1)相连通的供料组件(3),所述共挤组件(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模芯(11)、一次分流模具(13)、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所述内模芯(11)和一次分流模具(13)之间形成有一级流道(12),所述一次分流模具(13)和二次分流模具(15)之间形成有二级流道(14),所述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之间形成有三级流道(16),所述一级流道(12)、二级流道(14)和三级流道(16)分别与供料组件(3)连通,所述共挤组件(1)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模芯(11)、一次分流模具(13)、二次分流模具(15)和三次分流模具(17)的固定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流道(16)与共挤组件(1)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所述三级流道(16)内以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为起点,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分为混合段(163)和成形段(164),所述成形段(164)沿三次分流模具(17)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为3毫米-5毫米,所述混合段(163)内设置有隔断件(165),所述隔断件(165)将混合段(163)分为一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1)和二级外屏蔽层混合区(16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模芯(11)朝向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一级抵接块(111),所述一级抵接块(111)的表面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一级流道(12)与共挤组件(1)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屏蔽层进料管(121),所述一级流道(12)受若干一级抵接块(111)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一级流道(12)的若干支道在一级流道(12)远离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的一端汇合;
所述一次分流模具(13)朝向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二级抵接块(131),所述二级抵接块(131)的表面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二级流道(14)与共挤组件(1)的连接处设置有绝缘层进料管(141),所述二级流道(14)受若干二级抵接块(131)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二级流道(14)的若干支道在二级流道(14)远离绝缘层进料管(141)的一端汇合;
所述二次分流模具(15)朝向三次分流模具(17)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三级抵接块(151),所述三级抵接块(151)的表面与三次分流模具(17)的内表面均贴合设置,所述三级流道(16)受若干三级抵接块(151)的阻隔形成若干支道,所述三级流道(16)的若干支道在三级流道(16)中隔断件(165)的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的一端汇合,所述隔断件(165)沿二次分流模具(15)的表面周向分布设置有两个,所述隔断件(165)的长度方向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轴线方向相同,两个所述隔断件(165)在二次分流模具(15)轴向长度方向上所处的位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为120°至2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一级外屏蔽层和二级外屏蔽层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时,两个所述隔断件(165)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分别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中心轴线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面夹角为150°至2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件(165)沿二次分流模具(15)的轴线方向呈锥形,所述隔断件(165)的锥顶位于隔断件(165)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件(165)的锥角为3°至10°,所述隔断件(165)的长度为8毫米至1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尾部导向管(21),尾部紧固环(22)、头部紧固环(23)、一级紧固环(24)和二级紧固环(25);
所述尾部导向管(21)设置在内模芯(11)的末端,所述尾部导向管(21)的外表面与内模芯(1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尾部导向管(21)的内表面与内模芯(11)的内表面齐平;
所述头部紧固环(23)设置在三次分流模具(17)的外表面且与三次分流模具(17)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头部紧固环(23)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26)且均与三次分流模具(17)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头部紧固环(23)设置在三次分流模具(17)远离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的一端;
所述尾部紧固环(22)设置在尾部导向管(21)的外表面且与尾部导向管(21)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尾部紧固环(22)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26)且均与尾部导向管(21)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尾部紧固环(22)的端面与一次分流模具(13)远离头部紧固环(23)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若干紧固螺栓(27)实现相互固定;
所述一级紧固环(24)设置在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表面且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一级紧固环(24)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26)且均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表面抵接,所述一级紧固环(24)的端面与二次分流模具(15)远离头部紧固环(23)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若干紧固螺栓(27)实现相互固定;
所述二级紧固环(25)设置在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表面且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二级紧固环(25)上打入有若干定位螺栓(26)且均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表面抵接,所述二级紧固环(25)的端面与三次分流模具(17)远离头部紧固环(23)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若干紧固螺栓(27)实现相互固定;
所述内模芯(11)远离尾部导向管(21)的一端依次形成有一级锥形段(112)、水平段(113)和二级锥形段(114),所述一次分流模具(13)与内模芯(11)的外轮廓配合设置,所述二次分流模具(15)与一次分流模具(13)的外轮廓配合设置,所述三次分流模具(17)与二次分流模具(15)的外轮廓配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组件(3)包括内屏蔽层料箱(31)、绝缘层料箱(32)、一级外屏蔽层料箱(33)和二级外屏蔽层料箱(34),所述内屏蔽层料箱(31)与内屏蔽层进料管(12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绝缘层料箱(32)与绝缘层进料管(14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一级外屏蔽层料箱(33)与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二级外屏蔽层料箱(34)与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通过管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绝缘层进料管(141)、一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1)和二级外屏蔽层进料管(162)处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11),各所述温度传感器(1211)电连接有PLC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层进料管(121)的管壁内部设置有沿内屏蔽层进料管(121)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加热盘管(1212),所述内屏蔽层进料管(121)外壁上分别开设有与加热盘管(1212)的两端连通的热介质进口(1213)和热介质出口(1214),所述热介质进口(1213)位于热介质出口(1214)的下方,所述热介质进口(1213)和热介质出口(1214)连通有热介质供应装置(4)。
CN202010157006.5A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Pending CN1113007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7006.5A CN111300794A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7006.5A CN111300794A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0794A true CN111300794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56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7006.5A Pending CN111300794A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079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5424A (zh) * 2020-07-02 2020-10-16 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有限公司 远程终端检测诊断控制系统用异型电缆护套挤出机头
CN113290820A (zh) * 2021-05-25 2021-08-24 昆明电立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挤出双层免调偏共挤机头及其加工工艺
CN117095856A (zh) * 2023-03-15 2023-11-21 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电缆制备方法、生产线以及高压电缆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0408A1 (en) * 2004-05-19 2005-11-24 Prem Anand Rotatable head for forming spiral extrusions
KR100632782B1 (ko) * 2005-05-28 2006-10-13 허차순 겹층 성형공간을 갖는 합성수지 다공관 다이스금형
CN202097940U (zh) * 2011-06-01 2012-01-04 浙江康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三层橡胶共挤包覆管材模具
CN102873852A (zh) * 2012-09-28 2013-01-16 广东凯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导线挤出装置
CN103707485A (zh) * 2013-12-23 2014-04-09 白城天奇装备机械有限公司 橡胶交联电缆二用三层共挤机头
CN205564396U (zh) * 2016-04-26 2016-09-07 湖南华力通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交联电缆的三层共挤装置
CN109910262A (zh) * 2019-04-11 2019-06-21 四川川东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色四分绝缘电缆的三层共挤机头
CN110271162A (zh) * 2019-07-03 2019-09-24 安徽普瑞斯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双层双色电缆共挤机头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0408A1 (en) * 2004-05-19 2005-11-24 Prem Anand Rotatable head for forming spiral extrusions
KR100632782B1 (ko) * 2005-05-28 2006-10-13 허차순 겹층 성형공간을 갖는 합성수지 다공관 다이스금형
CN202097940U (zh) * 2011-06-01 2012-01-04 浙江康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三层橡胶共挤包覆管材模具
CN102873852A (zh) * 2012-09-28 2013-01-16 广东凯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导线挤出装置
CN103707485A (zh) * 2013-12-23 2014-04-09 白城天奇装备机械有限公司 橡胶交联电缆二用三层共挤机头
CN205564396U (zh) * 2016-04-26 2016-09-07 湖南华力通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交联电缆的三层共挤装置
CN109910262A (zh) * 2019-04-11 2019-06-21 四川川东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色四分绝缘电缆的三层共挤机头
CN110271162A (zh) * 2019-07-03 2019-09-24 安徽普瑞斯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双层双色电缆共挤机头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5424A (zh) * 2020-07-02 2020-10-16 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有限公司 远程终端检测诊断控制系统用异型电缆护套挤出机头
CN111775424B (zh) * 2020-07-02 2021-12-10 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有限公司 远程终端检测诊断控制系统用异型电缆护套挤出机头
CN113290820A (zh) * 2021-05-25 2021-08-24 昆明电立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挤出双层免调偏共挤机头及其加工工艺
CN113290820B (zh) * 2021-05-25 2023-03-10 昆明电立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挤出双层免调偏共挤机头及其加工工艺
CN117095856A (zh) * 2023-03-15 2023-11-21 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电缆制备方法、生产线以及高压电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0794A (zh)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CA2415277C (en) Tubular multilayer film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RE34711E (en) Device for feeding an extrusion head for plastic material
US4280801A (en) Crosshead
CA1320323E (en) Extrusion die for externally ribbed plastic tubing
CN109910262A (zh) 一种双色四分绝缘电缆的三层共挤机头
HU211099B (en) Storing head for die-casting machine producing hollow plastic form pieces periodically
CN112917873A (zh) 一种三层共挤可调偏心电线电缆挤出机头
CN211416178U (zh) 一种三层共挤机头
CN105269786A (zh) 高挤出力双层共挤双色线机头
CN108839323B (zh) 一种塑胶管道挤压成型装置
US4723902A (en) Balanced flow extrusion crosshead and die assembly
DK162584B (da) Apparat og fremgangsmaade til ekstrudering af formstofroer med sammensat vaeg
CN212472311U (zh) 一种线缆的外护套包覆生产装置及生产线
CN2566425Y (zh) 电缆线芯绝缘三层共挤出机机头
CN105291400A (zh) 方便调节型双层共挤双色线机头
CN215969985U (zh) 一种三通道含胶双色热缩套管挤出机头
CN215396784U (zh) 一种三层共挤可调偏心电线电缆挤出机头
CN106024134B (zh) 多色条双色绝缘电缆线芯及其制造模具和制造方法
CN102765178A (zh) 复合塑管成型模
CN210336793U (zh) 双层双色电缆共挤机头
CN213108123U (zh) 一种管材挤出机的单层双管模头
CN107901378B (zh) 用于吹塑机的连续式型坯模头
US20020086071A1 (en) Extrusion head for extruding a tube-shaped strand from at least one thermoplastic melt for producing blown films
CN105269787A (zh) 高装配精度双层共挤双色线机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