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4930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4930B
CN111294930B CN201811497277.4A CN201811497277A CN111294930B CN 111294930 B CN111294930 B CN 111294930B CN 201811497277 A CN201811497277 A CN 201811497277A CN 111294930 B CN111294930 B CN 111294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omain
domain resource
communication
signal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972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4930A (zh
Inventor
李俊超
唐浩
周国华
唐臻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972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3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3105 priority patent/WO20201144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4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4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以及根据监控结果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进而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通过监控第一信令来确定,而其它的一些信息(比如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则可以由第一信息来配置,从而能够在降低用于资源分配的DCI的开销的基础上,使得第一设备能够准确获知用于通信的时域资源,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正常的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和网络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相互传输数据。在传输数据之前,终端设备通常需要先接入网络,与网络建立连接。不失一般性,终端设备与网络间的连接,可简记链路。一段链路的两个端点分别用于表征收发数据的两个设备,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用于表征数据传输的路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第5代(the 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会支持越来越多新型的通信场景,比如工业互联网通信场景、无线网格(mesh)网络通信场景等。针对于这些新型的通信场景,比如工业互联网通信场景中,收发数据的两个设备可以分别为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即两个不同的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分别为终端设备和基站;无线网格网络通信场景中,收发数据的两个设备可以分别为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
在这些新型的通信场景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业务,比如工业互联网中的控制指令、无线网格网络中的报警信息等。这些业务具有突发性到达的特征,比如工业互联网中终端设备a向终端设备b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时域资源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终端设备a需要先向终端设备b发送资源分配信息,以使得终端设备b能够准确获知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然而,采用这种方式会造成用于资源分配的信息的开销较大,频谱效率较低。
综上,涉及到新型的通信场景时,如何实现收发数据的两个设备之间正常的通信,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收发数据的两个设备之间正常的通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以及,在第二时域资源上监控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并根据监控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进而,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和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采用上述方法,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可以通过监控第一信令来确定,而其它的一些信息(比如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则可以由第一信息来配置,从而能够在降低用于资源分配的DCI的开销的基础上,使得第一设备能够准确获知用于通信的时域资源,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正常的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时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监控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若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监控到所述第一信令,则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若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未监控到所述第一信令,则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若在第二时域资源内的第二时域单元监控到所述第一信令,则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后的第i个时域单元,i为正数;或者,所述第一信令携带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和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MCS和/或码率。
如此,基于确定出的第一时域资源来调整MCS和/或码率,能够有效保证数据准确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以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进而,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和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配置监控所述第一信令的第二时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确定第三时域资源,并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网络接收第三设备发送的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数据的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可以为有线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可以为无线网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或者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中的半导体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以使该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第一设备以及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第二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b为蜂窝移动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1c为设备到设备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1d为有线-无线级联网络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模型1的示意图;
图1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模型2的示意图;
图1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h为不同的CT内接入设备接收到的业务包的数据量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时域起始位置的一个示例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时域起始位置的又一个示例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时域起始位置的又一个示例图;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时域起始位置的又一个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
(2)网络设备:可以是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如基站或基站控制器等。网络设备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小区)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3)工业互联网:是指传统工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结合,将传统工业制造业中的生产设备智能化,再使用网络互连技术使得这些设备能够自主的对生产数据采集、分析。在有线-无线级联的工业互联网中,上层网络为有线网络,下层网络为无线网络。上层网络中的上层节点可以通过有线网络和其它上层节点进行数据传输,若该上层节点级联下层网络,则还可以无线网络和下层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具体来说,在每个循环时间(cycle time,CT)内,上层节点通过有线网络接收到数据后,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下层节点,并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接收下层节点发送的数据。
(4)无线网格网络:是指大量终端设备通过无线连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中的各节点可以通过路由交换数据。在无线网格网络中,节点的作用类似于中继器,可以将数据传输到相邻的节点,从而可以使网格网络覆盖很大的范围。
(5)旁链路(sidelink,SL)通信:是指允许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相互通信的技术,用于承载终端设备通信的资源可以称为旁链路资源。由于旁链路通信能够实现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从而能够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功耗。旁链路通信可以包括比如车对车(vehicle-to-vehicle)、车对基础设施(vehicle-to-infrastructure)、车对用户(vehicle-to-pedestrians)。可以理解地,工业互联网通信场景和无线网格网络通信场景中,均可以使用旁链路通信技术。
(6)频域资源:可以理解为频带(band)或频段;在一个示例中,频域资源可以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还可以为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亦或为载波频带(carrier band)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其中BWP可以为连续的频域资源,也可以为不连续的频域资源。
(7)时域单元:是指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在时域上的单位,比如,可以为时隙、符号等。在使用常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时,一个时隙可以包含14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符号,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一个时隙包含14个符号为例进行描述,在其它情形下,一个时隙也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符号,具体不做限定。
(8)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也不表示先后顺序。“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者多个。“至少一个”、“任意一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种),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的系统架构包括第二设备101和第一设备10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第一设备连接,即第二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应理解,图1a仅为通信系统的一个架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的数量、第二设备的数量不作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系统架构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进行旁链路通信。参见图1b,为旁链路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1b所示,该通信场景中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05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比如终端设备1061、终端设备1062)。网络设备105与终端设备1061、终端设备1062可以通过空口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终端设备1061和终端设备1062之间可以通过旁链路资源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1061,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1062,或者反之。图1b中,以上行传输为例,网络设备105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1061或终端设备1062)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信道可以承载在上行(uplink,UL)载波(比如第一UL载波)中。终端设备1061和终端设备1062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信道可以承载在SL载波中。在一个示例中,SL载波可以为UL载波(比如第二UL载波),第一UL载波和第二UL载波可以为同一载波。
上述系统架构可以适用于多种可能的通信场景,下面简单描述几种可能的通信场景。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系统架构可以适用于蜂窝移动通信场景。参见图1c,为蜂窝移动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1c所示,该通信场景中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03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比如图1c中所示意出的终端设备1041、终端设备1042和终端设备1043)。可以理解地,该通信场景中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如核心网设备、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限定。当上述系统架构适用于蜂窝移动通信场景时,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1041、终端设备1042和终端设备1043中的任一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103。
在又一个示例中,上述系统架构可以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通信场景。图1d为有线-无线级联的工业互联网(可以简称为有线-无线级联网络)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1d所示,该通信场景包括上层节点(比如上层节点1071、上层节点1072、上层节点1073、上层节点1074)和下层节点(比如下层节点1081、下层节点1082和下层节点1083)。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上层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即各个上层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进行通信。其中,上层节点1071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下层节点连接,即上层节点1071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下层节点进行通信。可以理解地,除上层节点1071外的其它上层节点,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下层节点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既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与其它上层节点连接,又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下层节点连接的节点可以称为接入节点。图1d仅为一种逻辑上的示意;在物理上的一个示例中,有线-无线级联网络中的每个节点(上层节点或下层节点)可以在一台设备(物理机)上。上层节点所在的设备可以称为上层设备,下层节点所在的设备可以称为下层设备,接入节点所在的设备可以称为接入设备(即有线-无线级联网络中级联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节点即是指节点所在的设备,也就是说,后文中所涉及的接入节点和接入设备可以为等价概念,二者可以相互替换。
当上述系统架构适用于工业互联网场景时,第一设备可以为接入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下层设备。在一个示例中,接入设备可以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服务器,下层设备可以为传感器,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接入设备发送给下层设备的数据可以包括控制数据,比如操作技术人员根据工作要求对下层设备进行控制生成的控制数据(例如配置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的初始值等),下层设备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数据可以包括采集到的数据,比如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等。
上述系统架构适用的通信系统可以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例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DMA,SC-FDMA)等,本申请对通信系统所采用的RAT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根据不同网络的容量、速率、时延、所采用的RAT等因素可以将网络分为2G(generation)网络、3G网络、4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网络,如5G网络。典型的2G网络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SM)网络或者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网络,典型的3G网络包括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网络,典型的4G网络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典型的5G网络包括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access technique,NR)网络。其中,UMTS网络有时也可以称为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LTE网络有时也可以称为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通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通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以第二设备为接入设备、第一设备为下层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在有线-无线级联网络中,有线网络以共享介质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每个节点都与两个相邻的节点相连,节点之间采用点到点的链路,有线网络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闭合的环,环中的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点传输。有线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可以以循环时间(cyclic time,CT)为周期进行数据传输,图1e和图1f分别为两种业务模型的示意图。如图1e所示,在CT开始处接收数据,持续X1个CT,X1个CT内需要(1-ε)的可靠性,在(1-X1)个CT处发送数据,持续X2个CT,X2个CT内需要(1-ε)的可靠性,中间(1-X1-X2)个CT为无业务时间段,其中,X1和X2均大于0且X1+X2<1,ε为远小于1的正数,例如ε取值为10-6~10-5。如图1f所示,在CT开始处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业务持续X3个CT,X3个CT内需要(1-ε)的可靠性,后(1-X3)个CT内为无业务时间段,其中,X3大于0且小于1,ε为远小于1的正数,例如ε取值为10-6~10-5。其中,业务包的大小可以为64-1500字节,CT的长度可以为0.25ms到2ms。
针对于接入设备(接入节点)来说,以业务模型1为例,参见图1g所示,接入设备接收到业务包后,可以对业务包中的数据进行转换,示例性地,可以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比如将以有线方式传输的数据格式转换为以无线方式传输的数据格式。在一个示例中,接入设备对数据进行转换所需的时间长度可以为一段固定的时间长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接入设备将数据转换成功后,可以在无业务时间段内的时频资源上与接入设备对应的下层设备(下层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其中,该时频资源可以包括频域资源和时域资源,具体来说,该频域资源可以为CC或BWP,该频域资源可以由接入设备和下层设备预先约定,或者也可以由协议定义,具体不做限定;该时域资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隙(比如,图1g所示的6个时隙:时隙0至时隙5),一个或多个时隙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可以由接入设备和下层设备预先约定,或者也可以由协议定义,具体不做限定。为便于描述,可以将上述时频资源称为预设时频资源,预设时频资源包括的频域资源称为预设频域资源,预设时频资源包括的时域资源称为预设时域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时隙的时长可以和预设频域资源的帧结构参数(numerology)有关,其中,帧结构参数可以包括子载波间隔;比如,若设频域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则时隙的时长可以为0.25ms。具体不做限定。
针对于有线-无线级联网络中的一些具有突发性到达的特征的业务,比如接入设备向下层设备发送数据(如控制数据),这类业务通常具有固定的业务量,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考虑采用现有的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方式,比如半静态地配置传输该数据的时频资源、传输块(transmit block,TB)大小、调制和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和码率(coding rate)等,从而大大降低数据调度的复杂度。以半静态地配置传输该数据的时频资源为例,具体来说,接入设备通过SPS方式为下层设备分配时频资源(可以称为SPS资源,比如SPS资源在时域上的时隙起始位置为时隙0的起始位置,时域结束位置为时隙5的结束位置)后,下层设备可以在后续的每个CT内,使用该SPS资源来接收或发送数据。采用这种方式,接入设备无需在每个CT内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来为下层设备分配时频资源,从而能够降低用于资源分配的DCI的开销,提高频谱效率。
然而,由于上述业务具有突发性到达的特征,即上述业务所使用的时域资源是不确定的,比如在不同的CT内,接入设备接收到的业务包的数据量可能不同,使得接收业务包所需要的时长可能不同(业务包的数据量越大,则接收业务包所需要的时长越长),从而使得X1的取值不同,导致在不同的CT内,图1g中a点的位置可能不同,比如a点可能会位于时隙0中任一个符号上,也就是说,a点的位置可能是动态变化的,从而使得在不同的CT内接入设备与下层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时域资源是不确定的。
其中,在不同的CT内,接入设备接收到的业务包的数据量不同的情形可能有多种,下面简单描述一种情形。
举例来说,图1d中,上层节点1071、上层节点1072、上层节点1073的CT(表示为CTa)为1ms,上层节点1074的CT(表示为CTb)为2ms;上层节点1071、上层节点1072、上层节点1073、上层节点1074在每个CT内的业务量是固定的,假设均为T字节;业务包每隔1ms在环中传输一次。参见图1h,t1时刻为CTa1和CTb1的起始位置,t2时刻为CTa2的起始位置,t3时刻为CTa3和CTb2的起始位置。在t1时刻,4个节点均有业务,此时业务包的数据量为4T,业务包沿着一个方向(比如逆时针方向)绕环依次经过上层节点1071、上层节点1072、上层节点1073、上层节点1074,每个上层节点接收到的业务包的数据量均为4T。在t2时刻,由于上层节点1074的CT和上层节点1071、上层节点1072、上层节点1073的CT的时长不同,因此可能导致上层节点1074可能没有业务,而上层节点1071、上层节点1072、上层节点1073有业务,此时业务包的数据量为3T,即每个上层节点接收到的业务包的数据量均为3T。针对于上层节点1071(即接入设备来说),在CTa1内,接入设备接收到的业务包的数据量为4T,而在CTa2内,接入设备接收到的业务包的数据量为3T。
因此,若采用现有的半静态调度方式(即接入设备通过SPS方式为下层设备分配时频资源),则可能导致下层设备无法准确获知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从而使得接入设备和下层设备无法正常进行数据传输,比如,接入设备通过半静态调度方式为下层设备分配的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时隙0的第1个符号的起始位置,若在CT3内a点位于时隙0的第1个符号之后的符号上,则会造成接入设备和下层设备数据传输错误;又比如,接入设备通过半静态调度方式为下层设备分配的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时隙1的第1个符号的起始位置,若在CT3内a点位于时隙0的第1个符号的起始位置,则会造成1个时隙的额外时延,从而无法满足接入设备和下层设备实时通信的需求。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解决由于下层设备无法准确获知用于通信的时域资源,而导致接入设备和下层设备无法正常进行通信的技术问题。简要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第二设备通过半静态信令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以及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相应地,第一设备通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监控第一信令来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进而根据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和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确定出第一时域资源,并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可以是指第一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和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比如,第一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和/或,第二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相应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包括单向数据传输和双向数据传输,具体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适用于蜂窝移动通信场景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包括上行数据传输和/或下行数据传输。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适用于无线网格网络通信场景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旁链路通信。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通信场景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包括上行数据传输和/或下行数据传输,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旁链路通信。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现有的半静态调度方式进行改进,即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通过监控第一信令来确定(即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是动态且间接配置的),而其它的一些信息(比如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则可以采用半静态调度方式来配置,从而能够在降低用于资源分配的DCI的开销的基础上,使得第一设备能够准确获知用于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正常进行通信。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盲检测第一信令来确定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比于通过盲检测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下行数据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来确定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来说,能够大大降低确定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的复杂度,提高盲检测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令可以为物理层信令,比如第一信令可以为类似LTE中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携带的信令或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携带的信令这样的面向一组第一设备或全体第一设备的信令,具体不做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信令可以为唤醒信令,用于将第一设备从休眠状态中唤醒。比如工业互联网通信场景或无线网格网络通信场景中,业务的到达率(如无线网格网络中的报警信息)比较低,因此第一设备可以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并基于第一信令的监控结果,从休眠状态中唤醒,在第一时域资源上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下文中仅以第一信令为唤醒信令为例进行描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
此处,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可以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隙的个数,或者,也可以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符号的个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可以为预设时域资源中的任一时域位置,比如,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可以为时隙4的结束位置或时隙5的第2个符号的结束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半静态信令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可以理解为半静态方式),例如,半静态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广播消息、系统消息、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等。此种情形下,第二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比如第一设备的业务量等)来调整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举个例子,第二设备在CT1内向第一设备发送半静态信令a1,半静态信令a1中携带的第一信息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5个时隙;后续第二设备若在CT5内确定第一设备的业务量减少,则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半静态信令a2,半静态信令a2中携带的第一信息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4个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可以按照设定周期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第一信息的半静态信令,设定周期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或者,第二设备也可以需要调整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的情况下,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第一信息的半静态信令,具体不做限定。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二设备可以在完成初始化后,即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可以理解为静态方式),此种情形下,第二设备后续无需再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在后续的每个CT内,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可以保持不变。
相应地,在步骤202,第一设备可以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进而得到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
步骤203,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令。
具体来说,第二设备可以确定出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进而根据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时域资源,确定第三时域资源,并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令。
其中,第二设备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以有线-无线级联网络为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第一通信网络(即有线网络)接收第三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而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数据的数据量,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参见图1g所示,接入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数据的数据量,确定出X1的取值,进而确定出a点的位置,即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此外,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即无线网络)向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令。
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第二时域资源以及预设规则(比如第一预设规则、第二预设规则),确定第三时域资源,并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令。此部分内容在后文中详细阐述。
相应地,在步骤204中,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二时频资源上监控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唤醒信令,并根据监控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还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配置第二时域资源。在一个示例中,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监控周期、监控偏移、监控模式,其中监控周期可以为时隙或符号的整数倍,监控周期用于指示第一设备每隔多少个时隙或符号进行一次监控;监控偏移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一个监控周期内的第几个时隙进行监控;监控模式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时隙的哪些符号上进行监控。其中,根据监控偏移和监控模式可以确定出第二时域资源。比如,监控周期为第二设备对应的CT,监控偏移为时隙0,监控模式为第1个符号,此时,第二时域资源包括时隙0的第1个符号;又比如,监控周期为第二设备对应的CT,监控偏移为时隙0,监控模式为第1个符号和第5个符号,此时,第二时域资源包括时隙0的第1个符号和第5个符号。也就是说,第二频域资源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时域单元,比如至少一个符号,具体不做限定。
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半静态信令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此种情形下,第二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第二时频资源。举个例子,若第一设备在CT1接收到半静态信令b1,半静态信令b1携带的第二信息指示第二时域资源包括1个符号(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如此,第一设备可以在CT1以及CT1之后的每个CT内的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上监控唤醒信令;若第一设备在CT5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半静态信令b2,半静态信令b2携带的第二信息指示第二时域资源包括2个符号(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第5个符号),如此,第一设备可以在CT5以及CT5之后的每个CT内的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第5个符号上监控唤醒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可以按照设定周期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第二信息的半静态信令;或者,第二设备也可以需要调整监控周期、监控偏移或监控模式的情况下,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第二信息的半静态信令,具体不做限定。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二设备可以在完成初始化后,即将第二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此种情形下,第二设备后续无需再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在后续的每个CT内,第一设备根据第二信息中所包括的监控周期、监控偏移和监控模式进行监控。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设备通过半静态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则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条半静态信令中,或者,也可以携带在不同的半静态信令中,具体不做限定。
第一设备根据监控结果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若在第二时域资源上监控到唤醒信令,则可以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若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未监控到唤醒信令,则可以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其中,第一预设规则和第二预设规则可以为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预先约定的,具体不做限定。
具体来说,在一个示例中,唤醒信令可以为能量信号,此种情形下,第一设备若在第二时域单元监控到唤醒信令,则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第一时域单元为第二时域单元之后的第i个时域单元,i为正数,i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比如i=4。其中,第二时域单元可以为第二时域资源所包括的至少一个时域单元中的任一时域单元,比如第二时域资源包括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第5个符号,若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即第一设备在时隙0的第1个符号上监控到唤醒信令),则第二时域单元为时隙0中的第5(1+i)个符号,此时,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时隙0中的第5个符号的起始位置,参见图3a所示;若第一时域单元为时隙0中的第5个符号(即第一设备在时隙0的第1个符号上未监控到唤醒信令,而在时隙0中的第5个符号上监控到唤醒信令),则第二时域单元为时隙0中的第9(5+i)个符号,此时,可确定时隙0中的第9个符号的起始位置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参见图3b所示。第一设备若未监控到唤醒信令,即第一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每个时域单元(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第5个符号)均未监控到唤醒信令,则可以将监控偏移所指示的时隙的下一个时隙(比如时隙0的下一个时隙,即时隙1)的第1个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参见图3c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若监控偏移所指示的时隙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隙,则可以将监控偏移所指示的最后一个时隙的下一个时隙的第1个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举个例子,监控偏移所指示的时隙包括时隙0、时隙1,若第一设备在时隙0和时隙1均未监控到唤醒信令,则可以将时隙1的下一时隙(即时隙2)的第1个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
在又一个示例中,唤醒信令可以携带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比如,第三信息可以为1比特,取值为“0”或“1”,其中,“0”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时隙0的第x个符号,“1”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时隙0的第y个符号,x、y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7的整数,且x不等于y。如此,第一设备若监控到唤醒信令,则可以根据第三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第一设备若未监控到唤醒信令,即第一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每个时域单元均未监控到唤醒信令,则可以将监控偏移所指示的时隙的下一个时隙(比如时隙0的下一个时隙,即时隙1)的第1个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第一设备通过在每个CT内的第二时域资源上监控唤醒信令的监控结果来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也就是说,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是由第二设备通过动态、间接的方式来配置的,而第一时域资源所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是由第二设备通过半静态方式来确定的;相比于现有的DCI动态分配资源的方式来说,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降低DCI的开销;相比于现有的半静态调度方式来说,针对于一些突发性到达的业务,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保证第一设备准确获知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
基于上述第一设备根据监控结果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的描述,下面对步骤203中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时域资源确定第三时域资源的具体实现进行阐述。
具体来说,在每个CT内(以CT1为例),第二设备可以根据CT1内通过有线网络接收到的数据量,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进而根据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第二时域资源,确定第三时域资源,并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向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令。
以唤醒信令为能量信号为例,举个例子,参见图3a所示,第二设备根据CT1内通过有线网络接收到的数据量,确定出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为时隙0中的第5个符号的起始位置后,可以进一步结合第二时域资源和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第三时域资源(比如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并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向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令。如此,第一设备在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上监控到唤醒信令后,可以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为时隙0中的第5个符号的起始位置,从而使得第一设备准确获知用于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示例均是以不考虑传输时延的情形来描述的,即第二设备在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发送唤醒信令,第一设备便可在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上监控到唤醒信令;具体实施中,第二设备也可以基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提前1个或多个符号发送唤醒信令,以便于第一设备在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上监控到唤醒信令,具体不做限定。
再举个例子,参见图3c所示,第二设备根据CT2内通过有线网络接收到的数据量,确定出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为时隙1中的第1个符号的起始位置后,可以在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第5个符号以外的其它符号上向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令,如此,第一设备在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第5个符号进行监控时,无法监控到唤醒信令,进而可以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时隙1的第1个符号的起始位置。可以理解地,第二设备也可以在CT2内不发送唤醒信令,此时,第一设备在时隙0中的第1个符号、第5个符号进行监控时,也无法监控到唤醒信令,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节省信令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监控结果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后,可以结合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确定出第一时域资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CT内,第一时域资源可能是不确定的,因此用于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量可能不同。
举个例子,步骤201的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比如第一时域资源包括4个时隙,参见图3a所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时隙0的第5个符号,此时第一时域资源包括时隙0的第5个符号至时隙4的第5个符号;参见图3b所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时隙0的第9个符号,此时第一时域资源包括时隙0的第9个符号至时隙4的第9个符号。考虑到某些时隙中可能会包含不能用于数据传输的符号,因此,虽然图3a和图3b中所示意的第一时域资源包含的时域资源量是相同,然而若时隙0中的第5个符号至第8个符号不能用于数据传输,而时隙4中的第6个符号至第9个符号能够用于数据传输,则会导致图3a所示意的情形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量(即可用符号的个数)小于图3b所示意的情形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量。
再举个例子,步骤201的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比如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为时隙5的第14个符号,参见图3c所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时隙1的第1个符号,此时第一时域资源包括时隙1的第1个符号至时隙5的第14个符号。参见图3d所示,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时隙0的第9个符号,此时第一时域资源包括时隙0的第9个符号至时隙5的第14个符号。此种情形下,若时隙0的第9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中包括可用于数据传输的符号,则会导致图3d所示意的情形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量(即可用符号的个数)大于图3b所示意的情形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量。
基于此,为保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在每个CT内,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还可以根据该CT内的第一时域资源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和/或码率。具体来说,可以预先设定可用符号个数与MCS和/或码率的对应关系,比如,预先设定可用符号个数为25时,MCS索引值为k(k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5的整数),码率为y Mb/s。如此,在每个CT内,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比较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可用符号个数与预先设定可用符号个数(即25)来调整MCS和/或码率。
比如,在CT3内,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可用符号个数为30(大于25),此时可以降低MCS和/或码率;又比如,在CT4内,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可用符号个数为20(小于25),此时可以提高MCS和/或码率。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依据预先设定的同一调整规则来调整MCS和/或码率,该调整规则可以是由协议约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该调整规则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
步骤205,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进行通信。此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依据确定出的MCS和/或码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1)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5主要是从时域的角度进行了说明,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还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配置数据传输的第一频域资源,在一个示例中,第三信息和第一信息可以通过同一条信令(半静态信令)来发送,具体不做限定。如此,步骤205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上进行数据传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域资源可以为上述预设时域资源中的部分时域资源,第二频域资源可以为上述预设频域资源或者上述预设频域资源中的部分频域资源。第二设备还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第四信息,第四信息用于配置监控唤醒信令的第二频域资源,在一个示例中,第四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通过同一条信令(半静态信令)来发送,具体不做限定。如此,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二时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上监控第二设备发送的唤醒信令。
(2)上述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步骤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定。上述各个步骤并非执行流程中必须执行的步骤,比如在有些情形下,可以不执行步骤203。
上述主要从网络设备和终端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该装置400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在。装置4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402和通信单元403。处理单元402用于对装置4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403用于支持装置4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401,用于存储装置4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4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4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存储单元401可以是存储器。
该装置4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第一设备中的半导体芯片。处理单元402可以支持装置4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第一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4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终端内部动作,通信单元403可以支持装置400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以及,在第二时域资源上监控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单元的监控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和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时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监控到所述第一信令,则所述处理单元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若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未监控到所述第一信令,则所述处理单元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通信单元在第二时域资源内的第二时域单元监控到所述第一信令,则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后的第i个时域单元,i为正数;或者,所述第一信令携带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和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MCS和/或码率。
该装置4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第二设备中的半导体芯片。处理单元402可以支持装置4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第二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4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终端内部动作,通信单元403可以支持装置400与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以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进而,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和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配置监控所述第一信令的第二时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确定第三时域资源;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一通信网络接收第三设备发送的数据,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可以为有线网络;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数据的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可以为无线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和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的MCS和/或码率。
图5给出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装置500可以是图1a中的第一设备101,也可以是图1a中的第二设备102。通信装置5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于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所述通信装置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所述处理器5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定的控制功能。所述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处理器501也可以存有指令和/或数据503,所述指令和/或数据503可以被所述处理器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5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于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5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单元。例如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电路或接口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5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5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5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5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5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的,处理器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例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对应关系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在处理器中。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505和/或天线506。所述处理器501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对通信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收发器5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用于实现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500(例如,集成电路、无线设备、电路模块,网络设备,终端等)可包括处理器501和收发器505。
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该处理器和收发器也可以用各种IC工艺技术来制造,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PMOS)、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CMOS(BiCMOS)、硅锗(SiGe)、砷化镓(GaAs)等。
虽然在以上的实施例描述中,通信装置以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为例来描述,但本申请中描述的通信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5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设备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SM);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5)接收机、终端、智能终端、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网络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6)其他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监控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通过第一通信网络从第三设备接收到的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后发送的第一信令,并根据监控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时域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监控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若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监控到所述第一信令,则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若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内的第二时域单元监控到所述第一信令,则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为第一时域单元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一时域单元为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后的第i个时域单元,i为正数;或者,
所述第一信令携带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和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MCS和/或码率。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通过第一通信网络从第三设备接收到的数据量确定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配置监控所述第一信令的第二时域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令,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中的第三时域资源,并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为有线网络,和/或,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为无线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起始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包括的时域单元的个数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域结束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和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的MCS和/或码率。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由所述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由所述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由所述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由所述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
1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
1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
1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497277.4A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294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97277.4A CN111294930B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123105 WO2020114440A1 (zh) 2018-12-07 2019-12-04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97277.4A CN111294930B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930A CN111294930A (zh) 2020-06-16
CN111294930B true CN111294930B (zh) 2022-10-04

Family

ID=70973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97277.4A Active CN111294930B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4930B (zh)
WO (1) WO20201144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5503A1 (zh) * 2021-08-11 2023-02-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半静态调度配置方法、配置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409A (zh) * 2010-04-01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a系统中测量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02378379A (zh) * 2010-08-13 2012-03-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Csi-rs起始位置配置和指示方法、csi-rs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04038312A (zh) * 2013-03-08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导频的指示信令的确定、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7128757A1 (zh) * 2016-01-27 2017-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8045586A1 (zh) * 2016-09-12 2018-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8170656A1 (zh) * 2017-03-20 2018-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46300A1 (zh) * 2013-03-22 2014-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CN106455087B (zh) * 2015-08-06 2021-09-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993334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592327B (zh) * 2016-07-07 2020-07-2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2X网络中sidelink的资源分配方法以及装置
EP3487238B1 (en) * 2016-08-12 2023-07-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9479288B (zh) * 2017-01-11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8811125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409A (zh) * 2010-04-01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a系统中测量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02378379A (zh) * 2010-08-13 2012-03-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Csi-rs起始位置配置和指示方法、csi-rs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04038312A (zh) * 2013-03-08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导频的指示信令的确定、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7128757A1 (zh) * 2016-01-27 2017-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8045586A1 (zh) * 2016-09-12 2018-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8170656A1 (zh) * 2017-03-20 2018-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source pool enhancement in PC5-based V2V";CATT;《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R1-166436》;2016081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930A (zh) 2020-06-16
WO2020114440A1 (zh) 2020-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0403B (zh) 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21648B1 (ko) 물리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9319931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method of supporting same,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4391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10869304B2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21533641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デバイス
CN109792710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20501411A (ja) 制御情報検出方法、制御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9196934B (zh) 一种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052044A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8228579A1 (zh) 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9963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133654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CN112997433A (zh) 用于harq传输的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1129493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03746A1 (zh) 非授权频谱上的信道状态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800942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scheduling node
CN111316756B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肯定应答/否定应答捆绑的方法和设备
RU2619918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для повышения защищенности системы LTE от помех со стороны дальномерн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EP41321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US20220303073A1 (en) Technologies for Reliable Physical Data Channel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6326042A (zh) 用于资源确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15715479A (zh) Nr v2x中确定与侧链路传输相关的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6210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22524713A (ja) 無線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