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2497A - 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2497A
CN111292497A CN202010110648.XA CN202010110648A CN111292497A CN 111292497 A CN111292497 A CN 111292497A CN 202010110648 A CN202010110648 A CN 202010110648A CN 111292497 A CN111292497 A CN 111292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applianc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brightness
appliance
electrical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06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超
于国亮
李锦锋
陈加刚
穆金柱
祝晓庆
王召朋
聂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Multimed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Multimed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Multimed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06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24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2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2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控制方法包括: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该控制方法通过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增加光亮补偿操作,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对比,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装置及电器设备。

Description

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安全监控通常采用安装家庭监控摄像头的方式,通过摄像头将拍摄的视频上传云端,用户在移动终端上下载云端的视频,来调取查看摄像头拍摄区域的视频,以实现家庭安全监控。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室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室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不能有效捕捉室内画面,无法对室内起到有效的安全监控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以解决室内光线不足导致不能对室内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
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
第二电器根据亮度调节指令进行光亮补偿,以使第一电器能够对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和合法性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以使第一电器能够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
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进行光亮补偿并完成生命体的特征信息的识别和合法性判断后,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
第二电器根据报警启动指令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进行光亮补偿后,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进行光亮补偿后,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第二电器将特征信息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启动报警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在运行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器设备包括上述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增加光亮补偿操作,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对比,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01,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S02,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S03,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能通过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增加光亮补偿操作,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对比,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可选地,第一电器可以设置有能够进行检测室内光亮强度的光线传感器和可以进行光亮补偿的照明部,当光线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光线传感器可以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照明部进行光亮补偿。
本文中,预设光亮阈值可以用于表征室内光亮强度足以使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的光亮强度的下限临界范围值。即,当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室内的光亮强度不能使第一电器有效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可选地,进行光亮补偿包括:根据室内的光亮强度,控制光亮补偿强度。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已满足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的条件时,即室内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的照明部发出的光亮强度可以根据光线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光亮强度的情况进行光亮补偿。
可选地,根据室内的光亮强度,控制光亮补偿强度,包括:当室内的光亮强度为第一光亮强度时,控制以第一补光强度进行光亮补偿;当室内的光亮强度为第二光亮强度时,控制以第二补光强度进行光亮补偿;其中,第一光亮强度大于第二光亮强度,第一补光强度小于第二补光强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光线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的光亮强度越小,第一电器控制照明部进行光照的补光强度越大;反之,光线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的光亮强度越大,第一电器控制照明部进行光照的补光强度越小。这样,在虽然室内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但在该光亮强度范围内,室内光亮强度较小时,补光强度较大可以使第一电器有效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而室内光亮强度较大时,补光强度较小可以节约电能。此外,由于夜晚环境亮度较低,若补光强度不能根据室内光亮强度进行相应的调整,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由于照明部射出强光而造成进入室内的生命体发生短暂失明等视觉影响,会影响生命体健康;而本申请采用补光强度与光线传感器检测到的光亮强度相关,有效降低了照明部突然射出强光影响生命体健康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可选地,第一电器还包括图像获取模块,这里的图像获取模块可以为摄像头,即可以获取进入室内的人脸面部图像,以进行识别人体面部特征信息;还可以获取动物的图像,以进行动物轮廓特征信息的识别和比对。
可选地,第一电器可以为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智能洗衣机、智能电灯、智能开关、智能投影仪、智能门锁、智能插座、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任意一种或多种包括上述光亮强度检测、光亮补偿、图像获取识别、报警以及控制指令的发送和接收功能的电器设备。
例如,第一电器为智能电视,智能电视设置有光线传感器、摄像头、补光灯和扬声器,当智能电视的光线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智能电视所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控制补光灯发光进行光亮补偿;补光灯使室内的光亮强度足以使摄像头获取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时,控制摄像头进行获取并识别进入智能电视所在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智能电视的控制器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智能电视启动扬声器发出报警音频。
这样,当家庭监控系统仅包括上述任一种电器设备作为第一电器时,第一电器可以独立完成补光、识别以及报警等操作,在网络连接和断开的情况下,均能实现补光、识别以及报警功能,应对不同网络状态能力强;单端执行操作步骤,减少了由于各电器设备间的通讯传输造成的步骤多成本高等问题。
可选地,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包括:人体面部特征信息或动物轮廓特征信息。进入室内的生命体可以包括人和动物两类。当人进入室内时,可以通过第一电器的图像获取模块获取人体面部特征信息,并将获取的人体面部特征信息与预设的家庭成员面部特征信息相比对,当获取的人体面部特征信息与家庭成员面部特征信息比对一致或相似度满足预设条件时,判断确定该生命体为非入侵人员,不启动报警模式;当获取的人体面部特征信息与家庭成员面部特征信息比对不一致或相似度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判断确定该生命体为入侵人员,启动报警模式。同样地,当动物进入室内时,可以通过第一电器的图像获取模块获取动物图像,通过获取的动物图像得到动物轮廓特征信息,并将获得的动物轮廓特征信息与家庭宠物轮廓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该动物为家庭宠物,不启动报警模式;当比对结果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启动报警模式。
这里,预设条件可以为,人体面部特征信息与家庭成员面部特征信息比对相似度的预设阈值,和/或,动物轮廓特征信息与家庭宠物轮廓特征信息比对相似度的预设阈值。
可选地,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即指上述人体面部特征信息与家庭成员面部特征信息比对结果不满足预设条件,和/或,动物轮廓特征信息与家庭宠物轮廓特征信息比对结果不满足预设条件。可以认为,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室内的生命体为非家庭成员或家庭宠物,此时,启动报警模式。
可选地,启动报警模式包括:向用户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息;和/或,打开室内全部光源;和/或,播放报警音频;其中,报警信息包括室内的视频信息。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即,向用户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息、打开室内全部光源、播放报警音频三种报警操作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或全部均可以作为报警模式启动的报警操作,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向用户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息,其中,报警信息包括室内的视频信息。这里的视频信息是指,检测到有生命体进入室内后,图像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室内生命体的视频信息。当用户收到包含有这样的视频信息的报警信息时,用户可以及时判断出该进入室内的生命体是否为入侵人员或非家庭宠物的动物,既防止第一电器的误判断情况,也便于用户采取进一步措施。
可选地,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打开室内全部光源,可以对进入室内的生命体起到警示的作用,若进入室内的生命体为夜晚入侵室内人员还可以通过强光照,短暂影响入侵人员的视觉功能。可选地,室内的全部光源可以包括电灯或其他电器设备设置的具有照明功能的部件。
可选地,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播放报警音频,可以警示在其他空间内的家庭成员起到报警提示的作用,以小心防范或尽快报警。可选地,第一电器还可以设置有扬声器,报警音频可以为预设警报声音,也可以为录制的提示语音。
这样,可以通过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增加光亮补偿操作,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对比,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在进行室内的光亮强度与预设光亮阈值的比较判断步骤前,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器检测是否有生命体进入室内,当检测到有生命体进入室内时,第一电器获取室内的光亮强度。这样,以检测是否有生命体进入室内为触发信号,当第一电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控制光线传感器进行室内光亮强度的获取,有效解决了光线传感器始终进行光亮强度的检测操作,导致第一电器光线传感器等光亮获取模块损耗程度高,易出现光线检测故障的问题。光亮强度检测的触发条件的增加,既能保证在室内进入生命体时,第一电器有效地执行上述步骤,光亮强度补偿、生命体特征信息的识别和报警模式的启动等步骤,还可以有效保护光亮强度检测模块的保护,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能源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与第一电器同样地,第二电器可以为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智能洗衣机、智能电灯、智能开关、智能投影仪、智能门锁、智能插座、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任意一个或多个包括上述光亮强度检测、光亮补偿、图像获取识别、报警以及控制指令的发送和接收功能的电器设备。
可选地,第二电器可以为一个。即,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端和第一电器端,通过两端分别实现各自的控制步骤以及相互的通信,共同完成补光、识别以及报警等操作。例如,第一电器为设置有光线传感器、摄像头和补光灯的智能电视,第二电器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的光线传感器获取室内光亮强度,并将检测到的光亮强度与预设光亮阈值比较,当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智能电视控制补光灯发光进行光亮补偿;补光灯使室内的光亮强度足以使摄像头获取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时,控制摄像头进行获取并识别进入智能电视所在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智能电视的控制器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智能电视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智能音箱,智能音箱接收到智能电视发来的报警启动指令,智能音箱发出报警音频。
可选地,家庭监控系统还包括云端。例如,第一电器为智能电视设置有光线传感器、摄像头和补光灯的智能电视,第二电器为智能音箱,云端作为云端控制器;智能电视的光线传感器获取室内光亮强度,并将检测到的光亮强度发送至云端控制器,云端控制器将光亮强度与预设光亮阈值比较,当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云端控制器发送光亮补偿指令智能电视接收到光亮补偿指令并控制补光灯发光;补光灯使室内的光亮强度足以使摄像头获取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时,云端控制器发送获取图像指令至智能电视,智能电视控制摄像头进行获取进入智能电视所在室内的生命体的图像,并将获取的图像发送至云端控制器,云端控制器识别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云端控制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智能音箱,智能音箱接收到智能电视发来的报警启动指令,智能音箱发出报警音频。
可选地,第二电器可以为多个。这里,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即,第二电器可以为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智能洗衣机、智能电灯、智能开关、智能投影仪、智能门锁、智能插座、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任意多个包括上述光亮强度检测、光亮补偿、图像获取识别、报警以及控制指令的发送和接收功能的电器设备。可以理解地,也就是说上述可选实施例中,第二电器执行的操作可以为多个电器设备执行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11,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S12,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S13,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14,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
S15,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
此处对于上述步骤的部分说明可参照前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器获取室内的光亮强度,并判断室内的光亮强度是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第二电器控制照明部件发光进行光亮补偿;当光亮强度足以使第二电器的摄像部件有效获取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时,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例如,第一电器为设置有光线传感器的智能空调,第二电器为智能摄像头,智能空调的光线传感器获取室内光亮强度,并将检测到的光亮强度与预设光亮阈值比较,当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智能空调发送亮度调节指令给智能摄像头;智能摄像头接收到亮度调节指令,并控制补光灯发光进行光亮补偿;补光灯使室内的光亮强度足以使智能摄像头获取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时,进行获取并识别进入智能电视所在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智能摄像头将识别到的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发送给智能空调,智能空调的控制器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智能空调启动报警模式。智能空调的报警模式可以为发送报警信息至用户的移动终端。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联动配合可以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这样,家庭监控系统无需增加具有补光、识别或报警的设备,而是利用家庭已有的智能家电,通过电器设备之间的联动配合,以第一电器为控制端,借助第二电器具有的照明部件和摄像部件,使第一电器完成控制指令的发送,在满足补光条件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给第二电器,第二电器接收指令,执行补光操作,并利用第二电器自带摄像部件获取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传送至第一电器,在第一电器端进行比对,在比对结果满足报警条件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21,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S22,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S23,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24,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
S25,第二电器根据亮度调节指令进行光亮补偿,以使第一电器能够对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和合法性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启动报警模式。
此处对于上述步骤的部分说明可参照前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第一电器获取室内的光亮强度,并判断室内的光亮强度是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以使第一电器能够对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和合法性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启动报警模式;第一电器在通过第二电器光亮补偿后,识别到室内光亮强度足以能够有效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时,进行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进行比对,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例如,第一电器为智能冰箱,智能冰箱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和可以识别生命体特征信息的摄像头,第二电器为智能电灯,智能电灯可以通过接收其他电器设备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而进行开启或关闭以及亮度的调节。智能冰箱的光线传感器获取室内光亮强度,并将检测到的光亮强度与预设光亮阈值比较,当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智能冰箱发送亮度调节指令给智能电灯;智能电灯接收到亮度调节指令,发出光亮,实现光亮补偿;智能电灯将室内的光亮强度提高到足以使智能冰箱的摄像头获取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时,智能冰箱的摄像头进行获取并识别进入智能冰箱所在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智能冰箱的控制器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智能冰箱启动报警模式。智能冰箱的报警模式可以为发送报警信息至用户的移动终端。此时,智能冰箱和与其联动的智能电灯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以保证电灯照明进行光亮补偿,对智能冰箱的摄像头有效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起到帮助作用。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联动配合可以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众所周知,智能冰箱一般都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和摄像头等部件,并具有控制器,可以与其他电器设备联动配合。本公开实施例利用智能冰箱和智能电灯自带的部件和功能,通过彼此间的联动配合,实现不用新增硬件设备,利用家用电器自带功能,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解决了室内光线不足的问题,实现对室内的有效安全监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31,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S32,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S33,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34,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以使第一电器能够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S35,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此处对于上述步骤的部分说明可参照前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如图4所示,第一电器获取室内的光亮强度,并判断室内的光亮强度是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以使第一电器能够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第一电器在通过第二电器光亮补偿后,识别到室内光亮强度足以能够有效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时,进行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进行比对,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例如,第一电器为智能摄像头,第二电器为具有照明和报警功能的智能空调。智能摄像头的光线传感器获取室内光亮强度,并将检测到的光亮强度与预设光亮阈值比较,当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智能摄像头发送亮度调节指令给智能空调;智能空调接收到亮度调节指令,控制照明部件发出光亮,实现光亮补偿;智能空调将室内的光亮强度提高到足以使智能摄像头获取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时,智能摄像头进行获取并识别进入智能摄像头所在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智能摄像头的控制器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智能摄像头发送报警启动指令给智能空调,智能空调接收到报警启动指令,控制启动报警模式。智能空调的报警模式可以为发送报警信息至用户的移动终端。此时,智能摄像头和与其联动的智能空调设置在同一室内空间,以保证智能空调进行光亮补偿时,对智能摄像头有效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起到帮助作用。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联动配合可以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这样,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智能摄像头和智能空调自带的部件和功能,和彼此间的联动配合,实现不用新增硬件设备,利用家用电器自带功能,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解决了室内光线不足的问题,实现对室内的有效安全监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41,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S42,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S43,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44,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
S45,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
S46,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此处对于上述步骤的部分说明可参照前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如图5所示,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联动配合,可以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对比,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这样,第一电器作为控制端,可以不与第二电器在同一室内空间,可以将控制与执行分离,减小第二电器的控制面板的运行负担。此时,第一电器还可以将其控制过程上传云端进行处理,仍能实现对室内的有效监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51,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S52,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S53,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54,在进行光亮补偿并完成生命体的特征信息的识别和合法性判断后,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
S55,第二电器根据报警启动指令启动报警模式。
此处对于上述步骤的部分说明可参照前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对比,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如图6所示,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在进行光亮补偿并完成生命体的特征信息的识别和合法性判断后,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这样,通过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联动配合可以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61,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S62,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S63,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64,在进行光亮补偿后,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
S65,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此处对于上述步骤的部分说明可参照前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对比,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如图7所示,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在进行光亮补偿后,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这样,通过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联动配合可以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71,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S72,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S73,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该控制方法包括:
S74,在进行光亮补偿后,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S75,第二电器将特征信息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启动报警模式。
此处对于上述步骤的部分说明可参照前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对比,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交互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如图8所示,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在进行光亮补偿后,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特征信息是否合法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启动报警模式;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这样,通过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的联动配合可以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在进行室内的光亮强度与预设光亮阈值的比较判断步骤前,还包括:检测是否有生命体进入室内,当检测到有生命体进入室内时,获取室内的光亮强度。
这样,以检测是否有生命体进入室内为触发信号,当第一电器或第二电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控制光线传感器进行室内光亮强度的获取,有效解决了光线传感器始终进行光亮强度的检测操作,导致第一电器或第二电器光线传感器等光亮获取模块损耗程度高,易出现光线检测故障的问题。光亮强度检测的触发条件的增加,既能保证在室内进入生命体时,第一电器或第二电器有效地执行上述步骤,光亮强度补偿、生命体特征信息的识别和报警模式的启动等步骤,还可以有效保护光亮强度检测模块的保护,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能源浪费。
结合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0和存储器(memory)101。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102和总线103。其中,处理器100、通信接口102、存储器101可以通过总线1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100可以调用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10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 1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1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含上述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装置。这里,电器设备可以为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智能洗衣机、智能电灯、智能开关、智能投影仪、智能门锁、智能插座、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任意一种或多种包括有能够执行上述光亮强度检测、光亮补偿、图像获取识别、报警等操作的部件,并能够发送和接收控制指令的电器设备。
这样,电器设备可以通过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增加光亮补偿操作,实现即使室内光线不足,仍可以有效识别当前室内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对比,当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启动报警模式,使家庭监控系统对室内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所述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2.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所述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3.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
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所述特征信息是否合法。
4.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所述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5.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
第二电器根据所述亮度调节指令进行光亮补偿,以使第一电器能够对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和合法性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启动报警模式。
6.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所述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7.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以使第一电器能够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8.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发送亮度调节指令至第二电器,以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所述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9.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亮度调节指令,并进行光亮补偿;
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所述特征信息是否合法;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10.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所述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11.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进行光亮补偿并完成生命体的特征信息的识别和合法性判断后,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
第二电器根据所述报警启动指令启动报警模式。
12.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所述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发送报警启动指令至第二电器,以使第二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13.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进行光亮补偿后,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所述特征信息是否合法;
第二电器接收第一电器发送的报警启动指令,并启动报警模式。
14.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室内的光亮强度小于预设光亮阈值时,第一电器进行光亮补偿;
第一电器接收第二电器发送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当所述特征信息与用户预设信息不符时,第一电器启动报警模式。
15.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家庭监控系统包括第一电器和第二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进行光亮补偿后,第二电器识别进入室内的生命体的特征信息;
第二电器将所述特征信息发送至第一电器,以使第一电器判断所述特征信息是否合法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启动报警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1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器为多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光亮补偿包括:
根据室内的光亮强度,控制光亮补偿强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内的光亮强度,控制光亮补偿强度,包括:
当室内的光亮强度为第一光亮强度时,控制以第一补光强度进行光亮补偿;
当室内的光亮强度为第二光亮强度时,控制以第二补光强度进行光亮补偿;
其中,所述第一光亮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光亮强度,所述第一补光强度小于所述第二补光强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命体的特征信息包括:人体面部特征信息或动物轮廓特征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或8或10或12或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器检测是否有生命体进入室内,当检测到有生命体进入室内时,第一电器获取室内的光亮强度。
21.根据权利要求3或5或7或9或11或13或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是否有生命体进入室内,当检测到有生命体进入室内时,获取室内的光亮强度。
22.一种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23.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装置。
CN202010110648.XA 2020-02-24 2020-02-24 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 Pending CN1112924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0648.XA CN111292497A (zh) 2020-02-24 2020-02-24 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0648.XA CN111292497A (zh) 2020-02-24 2020-02-24 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2497A true CN111292497A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23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0648.XA Pending CN111292497A (zh) 2020-02-24 2020-02-24 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249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31721A (ko) * 2011-05-26 2012-12-05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조도 보상 방법 및 조도 보상 장치
CN103902958A (zh) * 2012-12-28 2014-07-02 重庆凯泽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的方法
WO2017120946A1 (zh) * 2016-01-17 2017-07-20 吴鹏 一种带远程控制和报警功能的空调系统
CN206892949U (zh) * 2017-04-12 2018-01-16 上海泰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系统
CN109188927A (zh) * 2018-10-15 2019-01-11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家居控制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944882B1 (ko) * 2018-05-31 2019-02-01 주식회사 카티스 공조, 조명, 설비 제어를 이용한 에너지 절감형 출입통제 시스템 및 그의 공조, 조명 제어 방법
US20190179275A1 (en) * 2017-12-11 2019-06-13 Mechoshade Systems, Llc Targeted illumin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31721A (ko) * 2011-05-26 2012-12-05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조도 보상 방법 및 조도 보상 장치
CN103902958A (zh) * 2012-12-28 2014-07-02 重庆凯泽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的方法
WO2017120946A1 (zh) * 2016-01-17 2017-07-20 吴鹏 一种带远程控制和报警功能的空调系统
CN206892949U (zh) * 2017-04-12 2018-01-16 上海泰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系统
US20190179275A1 (en) * 2017-12-11 2019-06-13 Mechoshade Systems, Llc Targeted illumination system
KR101944882B1 (ko) * 2018-05-31 2019-02-01 주식회사 카티스 공조, 조명, 설비 제어를 이용한 에너지 절감형 출입통제 시스템 및 그의 공조, 조명 제어 방법
CN109188927A (zh) * 2018-10-15 2019-01-11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家居控制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0599B (zh) 基于led照明装置的智能家庭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1470315B1 (ko) 객체의 움직임 감지에 의한 위험 감지 cctv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AU2000241410B2 (en) Surveillance system with camera
CN105629936A (zh) 一种可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智能地板
CN104361664A (zh) Led照明设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062145B2 (en) Camera device for the exterior region of a building
CN102956050A (zh) 智能门禁控制系统
US10887562B2 (en) Camera device for the exterior region of a building
US20210407262A1 (en) Home security light bulb adapter
WO2019214401A1 (zh) 访客识别方法和装置、以及门禁系统
CN108257343A (zh) 一种智能门窗安防系统
CN110930622A (zh) 一种供配电区域电子告警装置
CN106764964A (zh) 智能监控led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99501A (zh) 一种监控设备的监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监控设备
CN210137758U (zh) 一种诱捕装置及其应用系统
CN111292497A (zh) 用于家庭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器设备
CN108597168A (zh) 基于滤光片的安防报警方法、装置及家电设备
JP2008152950A (ja) 照明システム
CN114509954A (zh) 一种基于5g的物联网智能家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KR101964744B1 (ko) 가시광선 조명과 적외선 조명 일체형 cctv 카메라 시스템
CN112672470A (zh) 智能灯具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9748A (zh) 基于智能门铃的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66330A (zh) 一种自动控制家居灯具开关系统
CN206224728U (zh) 一种家居防盗监控报警系统
CN111710088A (zh) 带有体温检测功能的门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