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7025B - 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7025B
CN111287025B CN202010121029.0A CN202010121029A CN111287025B CN 111287025 B CN111287025 B CN 111287025B CN 202010121029 A CN202010121029 A CN 202010121029A CN 111287025 B CN111287025 B CN 111287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chemical anchor
anchor bolts
uni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10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87025A (zh
Inventor
赵虎
孙立
李秋义
王森荣
朱彬
张世杰
任西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10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7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7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7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7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7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00Ballastway; Other means for supporting the sleepers or the track; Drainage of the ballastway
    • E01B1/002Ballastless track, e.g. concrete slab trackway, or with asphalt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包括:端刺区轨道单元、两个第一轨道单元、两个第二轨道单元以及四个第三轨道单元,第一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板、四个第一化学锚栓和四个第二化学锚栓。第二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板、四个第一化学锚栓、四个第二化学锚栓和两个第三化学锚栓,第三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板、四个第一化学锚栓、四个第二化学锚栓和四个第四化学锚栓。从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桥梁依次设置第三轨道单元、第二轨道单元和第一轨道单元,从端刺区轨道单元向路基依次设置三个第三轨道单元、第二轨道单元和第一轨道单元,用于加强无砟轨道的轨道板和支承层之间的连接,本申请还提供上述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

Description

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砟轨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是通过砂浆层将轨道板铺设在现场摊铺的支承层上,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要求的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若外界温度变化较大,纵连板式轨道结构在外界复杂荷载作用下,轨道板和支承层之间以及相邻轨道板间接缝位置会产生各种病害,如轨道板裂缝、层间离缝、宽窄接缝破碎等,因此,加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用于加强无砟轨道的轨道板和支承层之间的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包括:
端刺区轨道单元;
两个第一轨道单元,所述第一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板、四个第一化学锚栓和四个第二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分别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一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一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两个第二轨道单元,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包括所述轨道板、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和两个第三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和两个所述第三化学锚栓分别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三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之间;以及
四个第三轨道单元,所述第三轨道单元包括所述轨道板、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和四个第四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和四个所述第四化学锚栓分别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四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二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依次设置所述第三轨道单元、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和所述第一轨道单元;
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依次设置三个所述第三轨道单元、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和所述第一轨道单元。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其中位于所述轨道板的同端的两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其中位于所述轨道板的同端的两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第四化学锚栓沿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其中位于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同端的两个所述第四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上;
和/或,所述第三化学锚栓沿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195mm≤L1≤215mm;
和/或,所述第二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195mm≤L2≤215mm;
和/或,所述第四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195mm≤L3≤21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4,其中,290mm≤L4≤310mm;
和/或,所述第二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5,其中,940mm≤L5≤960mm;
和/或,所述第三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6,其中,685mm≤L6≤705mm;
和/或,所述第四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7,其中,1590mm≤L7≤1610mm。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包括:
在所述路基和所述桥梁的过渡段施做支承层,在所述支承层上对应施做轨道板,在所述支承层和所述轨道板之间施做砂浆层;
从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一个轨道板、第二个轨道板、第三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一个轨道板上分别植栓,具体包括:每个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十二个容纳孔,所述容纳孔贯穿所述轨道板、所述砂浆层直至所述支承层,十二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四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四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二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四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二个轨道板分别植栓,具体包括:每个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十个容纳孔,十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其中二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三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三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之间;
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五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三个轨道板分别植栓,具体包括:每个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八个容纳孔,八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进一步地,先在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一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一个轨道板上分别植栓,再在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二个轨道板和第三个轨道板植栓。
进一步地,所述砂浆层的高度为H1,所述容纳孔的深度为H2,所述第一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第三化学锚栓和第四化学锚栓的长度均为H3,其中360mm+H1≤H2≤380mm+H1,315mm+H1≤H3≤325mm+H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第三轨道单元和第二轨道单元相较于第一轨道单元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结构更加稳定。由于越靠近端刺区轨道单元各结构之间的形变差别越大,因此,从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桥梁依次设置第三轨道单元、第二轨道单元和第一轨道单元,便于适应不同形变。利用第一化学锚栓和第二化学锚栓加强无砟轨道的结构稳定性,能适应桥梁形变较大,路基和桥梁过渡段形变复杂、受力复杂的情况,不仅能有效避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轨道板上拱、轨道板裂缝、层间离缝、宽窄接缝破碎等病害,还具有施工简单、受力明确、牢固可靠、耐久性好等优点,实现对高温胀板风险的主动管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上述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具有与上述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轨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轨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轨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端刺区轨道单元1;第一轨道单元100;第二轨道单元200;第三轨道单元;轨道板10;第一化学锚栓20;第二化学锚栓30;第三化学锚栓40;第四化学锚栓5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是指无砟轨道正常运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纵向”是指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横向”是指与无砟轨道的纵向相交的方向,“mm”是指国际单位毫米,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无砟轨道包括:端刺区轨道单元1、两个第一轨道单元100、两个第二轨道单元200以及四个第三轨道单元300。第一轨道单元100包括轨道板10、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和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和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分别平均分布于第一轨道单元100的轨道板10的纵向两端。第二化学锚栓30位于第一化学锚栓20靠近第一轨道单元100的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第二轨道单元200包括轨道板10、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和两个第三化学锚栓40。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和两个第三化学锚栓40分别平均分布于第二轨道单元200的轨道板10的纵向两端。第二化学锚栓30位于第一化学锚栓20靠近第二轨道单元200的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第三化学锚栓40位于第一化学锚栓20和第二化学锚栓30之间。第三轨道单元300包括轨道板10、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和四个第四化学锚栓50。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和四个第四化学锚栓50分别平均分布于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纵向两端。第二化学锚栓30位于第一化学锚栓20靠近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第四化学锚栓50位于第二化学锚栓30靠近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从端刺区轨道单元1向桥梁依次设置第三轨道单元300、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一轨道单元100。从端刺区轨道单元1向路基依次设置三个第三轨道单元300、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一轨道单元1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无砟轨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轨道板、砂浆层和支承层。其中,轨道板由线下预制形成,支承层可以是混凝土结构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砂浆层可以是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轨道板上可以有挡肩,也可以无挡肩。化学锚栓是指是通过化学粘结剂将锚固构件固定于混凝土基材钻孔中,以对被固定结构实现锚固的复合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的研究,以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发现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由于处在路基、桥梁结合地段,桥梁的形变较大,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受力变形更为复杂,属薄弱位置,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更易引发轨道板上拱、宽窄接缝损伤、和层间离缝开裂和轨道板上拱等病害,上述病害的发生破坏了整体无砟轨道结构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线路平顺性,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给铁路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给养护维修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目前,尚未见到针对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的结构稳固性的研究,也未见针对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的无砟轨道的加固方案。
第三轨道单元300和第二轨道单元200相较于第一轨道单元100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结构更加稳定。由于越靠近端刺区轨道单元区域形变差别越大,因此,从端刺区轨道单元1向桥梁依次设置第三轨道单元300、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一轨道单元100,便于适应不同形变。从端刺区轨道单元1向路基依次设置三个第三轨道单元300、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一轨道单元100。通过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和四个第四化学锚栓50分别平均分布于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纵向两端,不仅避免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端部上拱变形,还使得轨道板10和支承层受力更加均衡。第四化学锚栓50位于第二化学锚栓30靠近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以加强第三轨道单元300的中部周边的结构强度。同理,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一轨道单元100也将第一化学锚栓20设置于纵向端部,又分别通过第二化学锚栓30加强中部周边的结构强度,不仅避免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一轨道单元100的轨道板10的端部上拱变形,使得轨道板10和支承层受力更加均衡。上述结构不仅整个第一轨道单元100、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二轨道单元200均可以受到加固,实现协同受力,限制了轨道板10的纵横向和垂向变形,保证了无砟轨道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由于在轨道板10上钻孔过多反而会影响第一轨道单元100、第二轨道单元200和/或第三轨道单元300的结构强度,在第一轨道单元100上设置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和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在第二轨道单元200上设置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和两个第三化学锚栓40,在第三轨道单元300上设置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和四个第四化学锚栓50,便于在不影响第一轨道单元100、第二轨道单元200和/或第三轨道单元300的结构强度的条件下,加强轨道板10和支承层之间的连接。第一化学锚栓20、第二化学锚栓30、第三化学锚栓和第四化学锚栓由于采用将锚栓胶结固定于无砟轨道的钻孔中,避免锚栓暴露于外界,从而避免外界液体、高温等的影响。此外,由于第一化学锚栓20、第二化学锚栓30、第三化学锚栓和第四化学锚栓贯穿无砟轨道的轨道板10、砂浆层直至支承层内,可以实现轨道板10和支承层之间的可靠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能适应桥梁形变较大,路基和桥梁过渡段变形复杂、受力复杂的情况,不仅能有效避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轨道板上拱、轨道板裂缝、层间离缝、宽窄接缝破碎等病害,还具有施工简单、受力明确、牢固可靠、耐久性好等优点,实现对高温胀板风险的主动管控。此外,还能在已有的轨道板出现轨道板上拱病害时,用于整治轨道板上拱病害。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的无砟轨道,不仅可以用于实施无砟轨道的预加固,还能在已有的无砟轨道出现轨道板上拱病害时,用于整治轨道板上供病害,使得上供的轨道板恢复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轨道板10的端部是指轨道板10沿纵向的两端,即沿轨道板10长度方向的两端。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未特定指明轨道板10,则不仅包第一轨道单元100的轨道板10,还包括第二轨道单元200的轨道板10和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未特定指明第一化学锚栓20和第二化学锚栓30,则不仅包第一轨道单元100的第一化学锚栓20和第二化学锚栓30,还包括第二轨道单元200以及第三轨道单元300的第一化学锚栓20和第二化学锚栓30。端刺是指位于路基和桥梁的结合处,用于加强路基和桥梁结合处的路基强度的混凝土结构。通常端刺设置于地基的基坑内,端刺上方设置摩擦板,摩擦板与过渡板连接,其中,摩擦板靠近桥梁,过渡板靠近路基,在摩擦板和过渡板上施做支承层、砂浆层和轨道板以形成端刺区轨道单元。由于端刺区轨道单元1的轨道板通常已通过植筋加强结构强度,因此,端刺区轨道单元1可不再设置化学锚栓。
为了使得第一轨道单元100、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三轨道单元300上受到来自第一化学锚栓20均衡约束力,以便更好地保持第一轨道单元100、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三轨道单元30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4,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沿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其中位于轨道板10的同端的两个第一化学锚栓20沿轨道板10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也就是说,不仅第一轨道单元100的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沿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即,沿第一轨道单元100的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两侧各对称分布两个第一化学锚栓20;而且,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三轨道单元300的四个第一化学锚栓20也沿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即,沿第二轨道单元200和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两侧各对称分布两个第一化学锚栓2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4,四个第二化学锚栓30沿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其中位于轨道板10的同端的两个第二化学锚栓30沿轨道板10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理由与上述理由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得第三轨道单元300上受到来自第四化学锚栓50均衡约束力,以便更好地保持第三轨道单元30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请参见图4,四个第四化学锚栓50沿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其中位于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同端的两个第四化学锚栓50沿轨道板10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为了使得第二轨道单元200上受到来自第三化学锚栓40均衡约束力,以便更好地保持第二轨道单元20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请参见图3,第三化学锚栓40位于第二轨道单元200的轨道板10的纵向中心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第三化学锚栓40沿第二轨道单元200的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4,第一化学锚栓20的轴线距离轨道板10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195mm≤L1≤215mm。例如,L1为195mm、200mm、203mm、205mm、208mm、210mm、215mm等,如此设计,不仅便于第一化学锚栓20避开轨道板10和支承层内已有的钢筋,还避免位于轨道板10同端的两个第一化学锚栓20过于靠近,用于设置第一化学锚栓20的钻孔的孔壁破裂导致轨道板10和支承层结构损伤,也能避免位于轨道板10同端的两个第一化学锚栓20过于远离,影响第一轨道单元100、第二轨道单元200或第三轨道单元300上的其他结构,例如挡肩或承轨台等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4,第二化学锚栓30的轴线距离轨道板10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195mm≤L2≤215mm。例如,L2为195mm、200mm、203mm、205mm、208mm、210mm、215mm等,如此设计,不仅便于第二化学锚栓30避开轨道板10和支承层内已有的钢筋,还避免位于轨道板10同端的两个第二化学锚栓30过于靠近,用于设置第二化学锚栓30的钻孔的孔壁破裂导致轨道板10和支承层结构损伤,也能避免位于轨道板10同端的两个第二化学锚栓30过于远离,影响第一轨道单元100、第二轨道单元200或第三轨道单元300上的其他结构,例如挡肩或承轨台等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第四化学锚栓50的轴线距离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195mm≤L3≤215mm。例如,L3为195mm、200mm、203mm、205mm、208mm、210mm、215mm等,理由与上述理由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4,第一化学锚栓20的轴线与轨道板1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4,其中,290mm≤L4≤310mm。例如,L4为290mm、295mm、298mm、300mm、305mm、308mm、310mm等,如此设计,不仅便于第一化学锚栓20避开轨道板10、支承层内已有的钢筋,还避免第一化学锚栓20过于靠近轨道板10的端部,第一化学锚栓20所在的孔壁破裂导致轨道板10、砂浆层、支承层结构损伤,也能避免第一化学锚栓20过于远离轨道板10的端部,不能有效加强轨道板10和支承层之间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4,第二化学锚栓30的轴线与轨道板1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5,其中,940mm≤L5≤960mm。例如,L5为940mm、945mm、948mm、950mm、955mm、958mm、960mm等,如此设计,不仅便于第二化学锚栓30避开轨道板10、支承层内已有的钢筋,还避免第二化学锚栓30过于靠近第一化学锚栓20,第二化学锚栓30所在的孔壁破裂导致轨道板10、砂浆层、支承层结构损伤,也能避免第二化学锚栓30过于远离轨道板10的端部,不能有效加强轨道板10和支承层之间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第三化学锚栓40的轴线与第二轨道单元200的轨道板1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6,其中,685mm≤L6≤705mm。例如,L6为685mm、690mm、693mm、695mm、698mm、700mm、705mm等,如此设计,不仅便于第三化学锚栓40避开轨道板10、支承层内已有的钢筋,还避免第三化学锚栓40过于靠近第一化学锚栓10和第二化学锚栓30,第三化学锚栓40所在的孔壁破裂导致轨道板10、砂浆层、支承层结构损伤,也能避免第三化学锚栓40过于远离轨道板10的端部,不能有效加强轨道板10和支承层之间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第四化学锚栓50的轴线与第三轨道单元300的轨道板1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7,其中,1590mm≤L7≤1610mm。例如,L7为1590mm、1595mm、1598mm、1600mm、1603mm、1608mm、1610mm等,如此设计,不仅便于第四化学锚栓50避开轨道板10、支承层内已有的钢筋,还避免第四化学锚栓50过于靠近第二化学锚栓30,第二化学锚栓30所在的孔壁破裂导致轨道板10、砂浆层、支承层结构损伤,也能避免第四化学锚栓50过于远离轨道板10的端部,不能有效加强轨道板10和支承层之间的连接。
请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实施方法包括:
S01:在所述路基和所述桥梁的过渡段施做支承层,在所述支承层上对应施做轨道板,在所述支承层和所述轨道板之间施做砂浆层。
也就是说,先在路基和桥梁的过渡段施做支承层,在支承层上对应施做轨道板10,再在支承层和轨道板10之间施做砂浆层,如此,先实施无砟轨道的轨道结构部分。
S02:从从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一个轨道板、第二个轨道板、第三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一个轨道板上分别植栓,具体包括:每个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十二个容纳孔,所述容纳孔贯穿所述轨道板、所述砂浆层直至所述支承层,十二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四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四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二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以形成第三轨道单元。
也就是说,从端刺区轨道单元1向桥梁方向施做三个第三轨道单元300,从端刺区轨道单元1向路基方向施做一个第三轨道单元300。每个第三轨道单元300施做具体包括:在轨道板10上钻取十二个容纳孔,容纳孔贯穿轨道板10、砂浆层直至支承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容纳孔并不贯穿支承层。十二个容纳孔平均分布于轨道板的纵向两端。也就是说,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两侧各分布六个容纳孔,其中四个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20,其中四个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30,其中四个容纳孔对应设置第四化学锚栓50。第二化学锚栓30位于第一化学锚栓20靠近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第四化学锚栓50位于第二化学锚栓30靠近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S03: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四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二个轨道板分别植栓,具体包括:每个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十个容纳孔,十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其中二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三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三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之间,以形成第二轨道单元。
也就是说,两个第二轨道单元200均邻接第三轨道单元300,其中一个在路基上,其中另一个在桥梁上。每个第二轨道单元200施做具体包括:在轨道板10上钻取十个容纳孔,容纳孔贯穿轨道板10、砂浆层直至支承层。十个容纳孔平均分布于轨道板的纵向两端。也就是说,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两侧各分布五个容纳孔,其中四个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20,其中四个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30,其中两个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三化学锚栓40。第二化学锚栓30位于第一化学锚栓20靠近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第三化学锚40栓位于第一化学锚栓20和第二化学锚栓30之间。
S04: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五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三个轨道板分别植栓,具体包括:每个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八个容纳孔,八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形成第一轨道单元。
也就是说,两个第一轨道单元100均邻接第二轨道单元200,其中一个位于路基上,其中另一个位于桥梁上,换句话说,第二轨道单元200的一端与第一轨道单元100相接,第二轨道单元200的另一端与第三轨道单元300相接。每个第一轨道单元100施做具体包括:在轨道板10上钻取八个容纳孔,容纳孔贯穿轨道板10、砂浆层直至支承层。八个容纳孔平均分布于轨道板的纵向两端。也就是说,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两侧各分布四个容纳孔。其中四个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20,其中四个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30。第二化学锚栓30位于第一化学锚栓20靠近轨道板10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02、S03、S04并无前后施做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是按照S02、S03、S04的顺序施做,可以按照S03、S02、S04的顺序施做,可以按照S04、S02、S03的顺序施做,可以按照S02、S04、S03的顺序施做,也可以按照S03、S04、S02的顺序施做,还可以按照S04、S03、S02的顺序施做。优选地,由于越靠近端刺区轨道单元1,轨道板10受到的形变差别越大,越易引起轨道板上拱等病害,因此,按照S02、S03、S04的顺序施做有利于将邻近端刺区轨道单元1的轨道板10、砂浆层、支承层先予以保护。
具体的,钻取容纳孔之前应在设定第一化学锚栓20、第二化学锚栓30、第三化学锚栓40和第五化学锚栓50的位置使用雷达或其他设备探测轨道板10及支承层内的钢筋布置情况,避让轨道板10和支承层内已有的钢筋。用于钻取容纳孔的钻机采用无震动钻孔设备及专用钻头进行钻孔施工,在钻孔时必须严格控制钻孔位置和钻孔深度,钻孔后需将孔内杂物清除,确保孔内洁净和干燥。
用于第一化学锚栓20、第二化学锚栓30、第三化学锚栓40和第五化学锚栓50的植栓胶材料采用适应开裂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粘结剂,满足规范对于开裂混凝土中后锚固的相关要求,并能在轨道板10或支承层产生裂缝的情况下,保证锚固构件有效工作。植栓完成且植栓胶完全固化后才能进行后续工程施工,施工时的环境温度条件适宜为20~30℃。
锚固构件可以采用高强度和高耐疲劳性能的合金钢制成,具备足够的抗剪和抗拔能力,且在疲劳荷载作用下保证锚固构件的疲劳寿命。锚固构件的表面可以采用粉末渗锌防腐工艺处理。锚固构件的底部可以设有对中环,保证锚固构件在植入过程中,化学粘结剂能均匀分布在锚固构件和孔壁之间以提供可靠粘结力。锚固构件与轨道板10之间的孔隙由化学粘结剂填充以形成填充层,优选地,化学粘结剂与轨道板10的上表面平齐。轨道板10和支承层的混凝土基材强度不低于C20级。在桥梁的外侧的轨道板10上钻取容纳孔之前可以提前测试支承层的混凝土基材强度。
锚固结构可以为销钉。具体为直径27mm的销钉。
在一实施例中,先在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一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一个轨道板上分别植栓,再在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二个轨道板和第三个轨道板植栓。
由于越靠近端刺区轨道单元1,轨道板10受到的形变差别越大,越易引起轨道板上拱等病害,因此,先在从端刺区轨道单元1向路基的第一个轨道板和从端刺区轨道单元1向桥梁的第一个轨道板上分别植栓,再在从端刺区轨道单元1向路基的第二个轨道板和第三个轨道板植栓。如此,便于将邻接端刺区轨道单元1的轨道板10、砂浆层、支承层先予以保护。
在一实施例中,砂浆层40的高度为H1,容纳孔的深度为H2,第一化学锚栓20、第二化学锚栓30、第三化学锚栓40和第五化学锚栓50的长度均为H3,其中,360mm+H1≤H2≤380mm+H1,315mm+H1≤H3≤325mm+H1。如此,既可保证容纳孔的部分位于支承层内,又不会贯穿支承层。
示例性的,容纳孔直径为32mm,容纳孔的深度H2为400mm±10mm。锚固结构采用直径为27mm的销钉,销钉长H3为350mm±5mm,其中锚固结构位于轨道板10内的部分的长度为150mm;其中锚固结构位于砂浆层内的部分的长度为砂浆层40的高度H1,例如30mm;其中锚固结构位于支承层内的部分的长度为170mm。
为了保持第一化学锚栓20、第二化学锚栓30、第三化学锚栓40和第五化学锚栓50的结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容纳孔的轴线与轨道板10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89°≤A≤9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刺区轨道单元;
两个第一轨道单元,所述第一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板、四个第一化学锚栓和四个第二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分别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一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一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两个第二轨道单元,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包括所述轨道板、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和两个第三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和两个所述第三化学锚栓分别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三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之间;以及
四个第三轨道单元,所述第三轨道单元包括所述轨道板、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和四个第四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和四个所述第四化学锚栓分别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两端,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四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二化学锚栓靠近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依次设置所述第三轨道单元、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和所述第一轨道单元;
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依次设置三个所述第三轨道单元、所述第二轨道单元和所述第一轨道单元;
四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其中位于所述轨道板的同端的两个所述第一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195mm≤L1≤215mm;
所述第一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4,其中,290mm≤L4≤3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其中位于所述轨道板的同端的两个所述第二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四化学锚栓沿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平均对称分布,其中位于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同端的两个所述第四化学锚栓沿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上;
和/或,所述第三化学锚栓沿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195mm≤L2≤215mm;
和/或,所述第四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195mm≤L3≤2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5,其中,940mm≤L5≤960mm;
和/或,所述第三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6,其中,685mm≤L6≤705mm;
和/或,所述第四化学锚栓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轨道单元的轨道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7,其中,1590mm≤L7≤1610mm。
7.一种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路基和所述桥梁的过渡段施做支承层,在所述支承层上对应施做轨道板,在所述支承层和所述轨道板之间施做砂浆层;
从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一个轨道板、第二个轨道板、第三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一个轨道板上分别植栓,具体包括:每个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十二个容纳孔,所述容纳孔贯穿所述轨道板、所述砂浆层直至所述支承层,十二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四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四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二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四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二个轨道板分别植栓,具体包括:每个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十个容纳孔,十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其中二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三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三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和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之间;
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五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三个轨道板分别植栓,具体包括:每个所述轨道板上分别钻取八个容纳孔,八个所述容纳孔平均分布于所述轨道板的纵向两端,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一化学锚栓,其中四个所述容纳孔对应设置第二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位于所述第一化学锚栓靠近所述轨道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一个轨道板和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桥梁的第一个轨道板上分别植栓,再在从所述端刺区轨道单元向所述路基的第二个轨道板和第三个轨道板植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砟轨道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层的高度为H1,所述容纳孔的深度为H2,所述第一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第三化学锚栓和第四化学锚栓的长度均为H3,其中360mm+H1≤H2≤380mm+H1,315mm+H1≤H3≤325mm+H1。
CN202010121029.0A 2020-02-26 2020-02-26 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Active CN111287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1029.0A CN111287025B (zh) 2020-02-26 2020-02-26 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1029.0A CN111287025B (zh) 2020-02-26 2020-02-26 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7025A CN111287025A (zh) 2020-06-16
CN111287025B true CN111287025B (zh) 2022-04-08

Family

ID=71020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1029.0A Active CN111287025B (zh) 2020-02-26 2020-02-26 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702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45274A1 (de) * 1970-09-12 1972-03-23 Beton- u. Monierbau AG, 4000 Düsseldorf Aus Betonfertigteilen bestehender Oberbau für die Gleise von Schienenfahrzeugen
DE19824397C1 (de) * 1998-05-30 1999-07-29 Hochtief Ag Hoch Tiefbaut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schotterlosen Oberbausystems für zumindest ein Eisenbahngleis aus zwei Eisenbahnschienen, insbesondere für Hochgeschwindigkeitsstrecken
CN103952952A (zh) * 2014-05-13 2014-07-30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 高铁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离缝整治方法
CN104213478A (zh) * 2014-08-29 2014-12-17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维修施工方法
CN206960017U (zh) * 2017-05-31 2018-02-02 中南大学 高速铁路桥梁与隧道过渡段无砟轨道温度场自动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45274A1 (de) * 1970-09-12 1972-03-23 Beton- u. Monierbau AG, 4000 Düsseldorf Aus Betonfertigteilen bestehender Oberbau für die Gleise von Schienenfahrzeugen
DE19824397C1 (de) * 1998-05-30 1999-07-29 Hochtief Ag Hoch Tiefbaut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schotterlosen Oberbausystems für zumindest ein Eisenbahngleis aus zwei Eisenbahnschienen, insbesondere für Hochgeschwindigkeitsstrecken
CN103952952A (zh) * 2014-05-13 2014-07-30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 高铁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离缝整治方法
CN104213478A (zh) * 2014-08-29 2014-12-17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维修施工方法
CN206960017U (zh) * 2017-05-31 2018-02-02 中南大学 高速铁路桥梁与隧道过渡段无砟轨道温度场自动监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7025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6665B2 (ja) 鋼桁とプレキャスト床版との合成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11119073B (zh)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装置
CN105839510A (zh) 一种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046478B (zh) 一种组装式板梁桥铰缝加固对拉装置
CN105464008B (zh) 一种大纵梁体系线路加固施工装置和方法
CN111335915B (zh) 一种用于隧道仰拱隆起破坏修复的型钢支撑结构及方法
KR102088816B1 (ko) 내진 및 면진 보강용 교좌장치 및 이의 설치공법
KR20180082226A (ko) 연약지반의 침하 억제를 위해 선단지지력을 강화한 궤도 지지말뚝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 방법
WO2017185905A1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低置线路肋柱分散式道岔基础结构
CN104652242B (zh) 一种用于加固psc连续箱梁桥的吊杆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867319A (zh) 一种用于斜拉桥的钢-uhpc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WO2016135512A1 (e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CN106192620B (zh) 一种铁路无砟轨道支撑层及下部结构拆换方法
JP6442801B2 (ja) 鋼橋の床版構造、及び鋼橋の床版取替え方法
JP2007327255A (ja) 耐疲労鋼床版
CN111287025B (zh) 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RU2293810C1 (ru)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ая шпала
CN111287026B (zh) 经过隧道的无砟轨道及其实施方法
CN111305066A (zh) 一种混合式组合梁钢混结合段及其安装方法
CN107313338B (zh) 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道岔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437780A (zh) 用于治理巷道底臌的钢混反拱与锚杆的组合结构及该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5421253B (zh)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加固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CN1851150A (zh) 一种在桩锚体系中支撑腰梁的混凝土联合垫楔及其施工方法
CN207891720U (zh) 一种具有横向连接构件的跨座式单轨直线轨道梁结构
CN203174459U (zh) 一种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Qiuyi

Inventor after: Sun Li

Inventor after: Zhao Hu

Inventor after: Wang Senrong

Inventor after: Zhu Bin

Inventor after: Zhang Shijie

Inventor after: Ren Xichong

Inventor before: Zhao Hu

Inventor before: Sun Li

Inventor before: Li Qiuyi

Inventor before: Wang Senrong

Inventor before: Zhu B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Shijie

Inventor before: Ren Xich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