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9096A - 装卸台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装卸台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9096A
CN111279096A CN201880059019.XA CN201880059019A CN111279096A CN 111279096 A CN111279096 A CN 111279096A CN 201880059019 A CN201880059019 A CN 201880059019A CN 111279096 A CN111279096 A CN 111279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impact
fixture
web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90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9096B (zh
Inventor
阿尔明·胡贝尔
克里斯蒂·苏赫
马丁·艾本胡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1279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9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9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9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001Buffers for vehicles at loading st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377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having hole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42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de of stressing
    • F16F1/44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de of stressing loaded mainly in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2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solids
    • F16F2224/025Elasto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29Location, co-lo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8Lin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附接至建筑物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装卸台缓冲器(10;110)的至少一个固定系统(12),‑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系统(12)的至少一个弹性主体(14),以及‑用于将由车辆的冲击产生的冲击力传递至所述弹性主体(14)的至少一个冲击系统(16)。

Description

装卸台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附接至具有装载坡道、装载台(loading bay)、装卸台调整板(dock leveller)或类似物的建筑物的装卸台缓冲器或码头缓冲器(dock bumper)。
背景技术
这种种类的装卸台缓冲器在装载坡道等的区域中被附接至建筑物。为了装载和卸载,车辆,特别是卡车,反向于装载坡道。为了将车辆的车箱(truck bed)与装载坡道之间的距离降至最低,车辆逐渐靠近装载坡道直到车辆(同样可以具有缓冲器)与装卸台缓冲器之间存在接触。装卸台缓冲器在车辆抵着装卸台缓冲器驱动时防止损坏车辆和建筑物。
根据现有技术已知各种装卸台缓冲器。文献DE 10358041 B3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在装载坡道上的装卸台缓冲器。根据这个文献的装卸台缓冲器具有第一U形部分、第二U形部分和弹性阻尼元件。所述第二U形部分的分支布置成与第一U形部分的分支相邻并可相对于第一U形部分的分支移动。弹性阻尼元件布置在U形部分内部。文献DE 10313268 A1公开了一种具有安装框架和缓冲块的装卸台缓冲器。例如,缓冲块的高度可借助于例如诸如活塞气缸单元之类的线性驱动装置来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卸台缓冲器,所述装卸台缓冲器具有增加的使用寿命和简单结构。
这种目的可以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装卸台缓冲器实现。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示出了其它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装卸台缓冲器包括用于将装卸台缓冲器附接至建筑物的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的至少一个弹性主体、以及用于将由车辆的冲击导致的冲击力传递至弹性主体的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主体具有可弹性变形的结构,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被设计成使得所述冲击固定装置能够借助于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弹性变形相对于所述附接固定装置偏转。
根据本发明的装卸台缓冲器可以用弹性主体的可弹性变形的结构来吸收附接固定装置与冲击固定装置之间的相对移动。在装卸台缓冲器的冲击固定装置与车辆形成接触时或与车辆接触时可能发生附接固定装置与冲击固定装置之间的相对移动。在这种状态下,车辆的高度例如可以被调节至装载坡道的高度。此外,在装载和卸载时车辆的高度可以改变。在装载期间,车辆的高度可以通过车辆悬架的压缩而被降低。在卸载期间,车辆的高度可以通过车辆悬架的减压而被升高。根据本发明的装卸台缓冲器可以借助于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弹性变形来吸收车辆的高度的这样的变化,所述弹性变形由与车辆接触的冲击固定装置与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静止的附接固定装置之间的相对移动来激活。通过这样做可以防止损坏装卸台缓冲器并因此增加使用寿命。
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进行大的竖直移动且因此强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由于冲击固定装置相对于附接固定装置的偏转,根据本发明的装卸台缓冲器的厚度减小,因此由车辆向装卸台缓冲器施加的冲击力或压紧力减小。由于冲击力或压紧力减小,装卸台缓冲器与车辆之间的静摩擦也被减小,从而在发生另外相对移动的情况下,装卸台缓冲器的冲击固定装置和车辆的与装卸台缓冲器接触的部分可以彼此滑离。换句话说,通过减小装卸台缓冲器和弹性主体的厚度以及减小所导致的冲击固定装置在车辆上的滑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弹性变形可以在预定路径之后被限制。从而可以防止在过度的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对装卸台缓冲器产生过载损坏,因此同样增加了使用寿命。根据本发明的装卸台缓冲器因此提供了一种“自保护效应”。
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可以被设计成使得所述冲击固定装置能够借助于弹性变形相对于所述附接固定装置在一方向上偏转,所述方向垂直于跨越两个方向的平面延伸,所述弹性主体可以在所述方向上吸收所述冲击固定装置相对于所述附接固定装置的相对移动。
弹性主体的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腹板。在冲击固定装置与附接固定装置之间发生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时,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可以弹性地偏转。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可以具有多个腹板,所述多个腹板在弹性主体中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所述腹板在所述冲击固定装置与所述附接固定装置之间的区域中延伸。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可以提供复位力,所述复位力可以在装载之后再次将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移动回到其起始位置。
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可以由弹性主体中的至少一个凹部形成。可以在弹性主体中设置几个凹部以形成腹板。腹板的宽度和长度可以通过凹部来确定。所述凹部可以在弹性主体的整个横截面上延伸通过所述弹性主体。
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可以垂直于附接固定装置和冲击固定装置延伸。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可以在发生车辆的冲击时与作用于冲击固定装置的力的作用线大致平行地延伸。在作用于装卸台缓冲器的力在平行于腹板的方向上时,装卸台缓冲器或弹性主体是相对刚性的。在另一方向上发生装卸台缓冲器的加载时,冲击固定装置可以被偏转,即在这个方向上装卸台缓冲器或弹性主体是相对软的。在冲击固定装置相对于附接固定装置偏转时,腹板可以倾斜于附接固定装置延伸。由于腹板的这种倾斜位置,装卸台缓冲器的厚度可以减小,从而冲击固定装置与车辆之间的静摩擦可以减小。
所述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可以大致沿整个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可以将冲击力引入到弹性主体的可弹性变形的结构中并将所述冲击力分布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整个横截面上。由此,车辆的与冲击固定装置接触的部分不能局部穿透装卸台缓冲器或在多个点处穿透进入装卸台缓冲器中。由于借助于冲击固定装置使得力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整个横截面上分布,装卸台缓冲器可以在与作用于装卸台缓冲器的力平行的方向上是相对刚性的。
所述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板状冲击元件。所述板状冲击元件可以大致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整个横截面上延伸。所述板状冲击元件可以将冲击力分布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整个横截面上并将所述冲击力引入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中。所述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可以具有弹性涂层。所述弹性涂层可以在车辆抵着装卸台缓冲器驱动时与车辆接触。所述弹性涂层可以沿板状冲击元件延伸。所述弹性涂层被设置在冲击固定装置的远离所述弹性主体的侧上。所述弹性涂层可以具有预定厚度。例如,所述弹性涂层可以具有大致1cm的厚度。所述弹性涂层可以连接至所述弹性主体。弹性涂层可以实施成与弹性主体呈一体的形式。所述弹性涂层还可以与弹性主体分别形成但仅仅沿板状冲击元件延伸。所述弹性涂层还可以是可互换的。所述弹性涂层可以例如可移除地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板状冲击元件,以便能够在弹性涂层强磨损或损坏时替换。然而还能够想到在冲击固定装置上不设置任何弹性涂层。在这种情况下,装卸台缓冲器的表面可以例如由板状冲击元件形成。
附接固定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板状的附接元件。所述板状的附接元件可以被连接至建筑物以在装载坡道的区域中将装卸台缓冲器附接至建筑物。装卸台缓冲器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附接开口,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开口延伸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主体和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换句话说,附接开口完全延伸穿过装卸台缓冲器并且因此穿过装卸台缓冲器的所有部分。附接固定装置中的附接开口可以具有其直径减小的台阶。
附接固定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附接衬套,所述至少一个附接衬套被接纳在附接固定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附接开口中。附接衬套可以以其端部部分安置在附接固定装置中的附接开口的台阶上。附接衬套可以具有径向部分和管状部分。在径向部分中可以形成开口。附接装置可以被引导通过这个开口,装卸台缓冲器可以经由所述附接装置连接至建筑物壁。附接装置可以经由附接开口被引入到装卸台缓冲器中并与附接衬套接触。附接装置可以以其头部安置在附接衬套的径向部分上。用于附接装置的适当的工具同样可以通过附接开口引入以能够将附接装置连接至建筑物壁。
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主体可以由数个弹性主体部分组成。所述弹性主体部分每个都可以具有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因此所述弹性主体部分每个都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腹板和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弹性主体部分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其腹板和凹部对齐。装卸台缓冲器可以具有弹性主体,例如,所述弹性主体由四个弹性主体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可以彼此邻接但彼此不直接连接。每个弹性主体部分可以具有两个板状元件,所述两个板状元件被用于连接至冲击板和附接板。弹性主体部分的所述板可以具有可以连接至冲击固定装置和附接固定装置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冲击固定装置和附接固定装置同样具有开口。弹性主体部分因此可以经由冲击固定装置和附接固定装置彼此连接使得形成紧凑的装卸台缓冲器。在冲击固定装置已经被连接至主体部分之后,冲击固定装置被设置有弹性涂层。装卸台缓冲器还可以实施成在冲击固定装置上没有弹性涂层。在这种情况下,装卸台缓冲器的表面可以由板状冲击元件形成。
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主体可以由橡胶(例如诸如弹性体)制造。所述弹性主体还可以由例如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制造。所述弹性涂层同样可以由这些材料制造。所述至少一个板状冲击元件可以由金属制造。所述板状冲击元件优选地可以由钢、铝或铝合金制造。所述至少一个附接板同样可以由金属制造
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腹板,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具有至少一个加厚部。换句话说,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可以以球茎的形式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加厚部可以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腹板的中心区域中。在所述至少一个腹板的端部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腹板的横截面可以从所述至少一个加厚部开始减小。由于所述至少一个腹板的所述至少一个加厚部,可以防止所述至少一个腹板的弯曲,即所述腹板由于在其中心区域中的加厚部而呈刚性。由于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在其中心区域中的较厚的横截面,所述至少一个腹板的端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域可以形成关节部,因为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在一个或两个端部区域中具有较薄的或减小的横截面(与所述加厚部相比)。由于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腹板的所述端部区域中的一个或两个端部区域处的关节部,所述腹板可以作为整体在所述关节部的区域中偏转而不在其心区域中弯曲。
所述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可以具有几个腹板。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可以包括没有加厚部的至少一个腹板和具有加厚部的至少一个腹板。具有至少一个加厚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可以沿纵向方向布置在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一个端部区域处。此外,具有至少一个加厚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可以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两个端部区域处。可以在具有至少一个加厚部的腹板之间设置没有加厚部的至少一个腹板。可以设置数个具有加厚部的腹板。具有加厚部的所述腹板可以以成组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上。一组具有加厚部的腹板可以分别沿装卸台缓冲器的纵向方向布置在装卸台缓冲器的每个端部区域处。
在装卸台缓冲器的静止状态或卸载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可以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以预定角度延伸。所述预定角度可以不等于90°。然而,在装卸台缓冲器的卸载状态下,所述预定角度同样可以不等于90°。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可以包括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以大致90°的角度延伸的至少一个腹板以及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以不等于90°的角度延伸的至少一个腹板。可以在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一个端部区域处设置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以不等于90°的角度延伸的至少一个腹板。还可以在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每个端部区域处设置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以不等于90°的角度延伸的至少一个腹板。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在一个端部区域处的角度可以不同于所述至少一个腹板在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对应的另一个端部区域处的角度。利用相对于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以不等于90°的角度延伸的至少一个腹板,可以确保装卸台缓冲器或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在车辆的冲击之后回到起始位置。相对于附接固定装置以不等于90°的角度延伸的所述至少一个腹板或多个腹板可以产生增加的复位力,所述增加的复位力可以使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复位至其起始位置。
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可以位于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中心区域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可以形成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中,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的几个腹板之间延伸。由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可以具有较短的腹板和较长的腹板。较短的腹板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较长的腹板的长度的一半。由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所述装卸台缓冲器的重量可以被减小。此外,由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可以实现至少一个装卸台缓冲器在其整个横截面上具有更均匀的刚度。
附图说明
下文借助于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装卸台缓冲器的示例性实施例。描绘如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装卸台缓冲器的呈部分剖开的形式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装卸台缓冲器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的剖面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2的剖面线IV-IV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装卸台缓冲器的呈部分剖开的形式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装卸台缓冲器的平面图;
图7是沿图6的剖面线VII-VII的截面图;
图8是沿图6的剖面线VIII-VIII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装卸台缓冲器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装卸台缓冲器的透视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装卸台缓冲器的平面图;
图12是沿图11的剖面线XII-XII的截面图;
图13是沿图11的剖面线XIII-XIII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实施变形例的装卸台缓冲器的平面图;
图15是沿图14中的剖面线XV-XV的截面图;并且
图16是沿图14中的剖面线XVI-XVI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装卸台缓冲器10的呈部分剖开的形式的透视图。装卸台缓冲器10具有附接固定装置12、弹性主体14和冲击固定装置16。弹性主体14在附接固定装置12与冲击固定装置16之间延伸。附接固定装置12用于在装载坡道(未示出)的区域中将装卸台缓冲器10附接至建筑物。
冲击固定装置16由冲击板18和沿冲击板18延伸的弹性涂层20形成。冲击板18可以是由例如铝或铝合金制造的金属板。弹性涂层20可以黏附地结合至金属板18。弹性涂层20实施成与弹性主体14呈一体的形式。冲击固定装置16的冲击板18因此被完全嵌入弹性涂层20和弹性主体14的弹性材料中。弹性涂层20和弹性主体14可以由橡胶(例如诸如弹性体)制造。弹性涂层20和弹性主体14还可以由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制造。还可以想到为弹性涂层20和/或弹性主体14使用另一种塑料。弹性涂层20与冲击的车辆直接接触并向冲击板18传递冲击力或压紧力,所述冲击板18进而向弹性主体14传递冲击力或压紧力。
弹性主体14具有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可以吸收冲击固定装置16与附接固定装置12之间的相对移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可以吸收冲击固定装置16相对于固定地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附接固定装置12的在x、y和z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在x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时,附接固定装置12和冲击固定装置16朝向彼此移动。当车辆抵着装卸台缓冲器10驱动时发生在x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在装卸台缓冲器10在装载坡道的区域中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状态下,引入图页中的x方向对应于水平方向。此外,冲击固定装置16可以借助于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弹性变形而在z方向上弹性地偏转。由于在z方向上的弹性偏转能力,冲击固定装置16可以遵循车辆的竖直移动,所述竖直移动例如发生在车辆的装载和卸载期间或在车辆的水平调整期间。
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具有多个腹板24。腹板24由弹性主体14中的凹部26形成。为了清楚,在图1中仅单个腹板24和单个凹部26提供有附图标记。腹板24和凹部26在附接固定装置12与冲击固定装置16之间的区域中在弹性主体14中沿x方向延伸。凹部26完全延伸穿过弹性主体14。
附接固定装置12具有附接板28,所述附接板28优选地由金属制造。弹性主体14可以黏附地结合至附接板28。装卸台缓冲器10还具有附接开口30和32,所述附接开口30和32延伸通过装卸台缓冲器10的所有部分。开口34因此形成在弹性涂层20中。冲击固定装置16的冲击板18具有开口36。在附接板28中形成有开口38,所述开口38具有台阶40。
图2示出装卸台缓冲器10的平面图。冲击固定装置16及其弹性涂层20可在图2中识别出。弹性涂层20具有开口34,所述开口34是附接开口30、32的一部分。附接开口30和32完全延伸通过装卸台缓冲器10。
图3示出沿图2的剖面线III-III的截面图。形成腹板24的凹部26形成在弹性主体14中。腹板24和凹部26完全延伸通过弹性主体14。弹性材料层保持在凹部26与板18、28之间,使得凹部26不直接到达板18、28。在卸载状态,腹板24垂直于冲击板18和附接板28延伸。
附接开口30、32完全延伸通过装卸台缓冲器10。附接开口30、32由弹性涂层20、冲击板18、附接板28和弹性主体14的开口34、36、38和42组成。在附接开口30、32中设置有附接衬套44。附接衬套44以其端表面安置在附接板28中的开口38的台阶40上。附接衬套44具有管状部分和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在沿径向方向延伸的部分中形成有开口46,诸如螺钉(未示出)之类的附接装置可以被引导穿过所述开口46。附接装置可以以其头部被支撑在附接衬套44的径向部分上,以便能够支撑用于在装载坡道(未示出)的区域中将装卸台缓冲器附接至建筑物的必要的夹持力。
在冲击固定装置16相对于固定地附接至建筑物的附接固定装置12在z方向上相对移动时,腹板24可以弹性变形。如在图3中示意性地描绘的,腹板24在沿z方向的相对移动中(即在沿z方向的载荷中)弹性地偏转。腹板24随后相对于附接固定装置12倾斜地延伸,其中腹板24的在附接固定装置12上的端部的位置相较于卸载状态大致保持不变。由于冲击固定装置16在z方向上以及在x方向上的偏转,在冲击固定装置16上的端部的位置改变。由于冲击固定装置16的偏转且由于导致的腹板24的倾斜位置,减小了装卸台缓冲器10在x方向上的延伸量或伸长量。在图3中示意性地描绘了装卸台缓冲器10的伸长量的这种减小。与在图3中示出的装卸台缓冲器10的卸载状态相比,装卸台缓冲器10的伸长量在x方向上减少了量Δx。由于装卸台缓冲器10的伸长量的这种减小,冲击固定装置16特别是弹性涂层20与按压在其上的车辆之间的静摩擦可以被减小,使得在z方向上发生大的相对移动时弹性涂层20和车辆可以彼此滑离。从而可以在车辆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过度的相对移动时防止弹性结构22变得过载,例如将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在腹板24伸长过度的情况下。换句话说,通过减小装卸台缓冲器10或弹性主体14在x方向上的伸长量,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弹性变形可以在沿z方向的预定路径之后被限制。
图4示出沿图2的剖面线IV-IV的截面图。图4描绘了通过腹板24和附接开口32的截面图。腹板24在装卸台缓冲器1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弹性主体14通过材料粘合剂结合至冲击固定装置16的冲击板18和附接固定装置12的附接板28。根据图3和图4的整体视图明白的是,冲击固定装置16的金属板18被完全嵌入弹性涂层20和弹性主体14的弹性材料中。由于板18、28黏附地结合至弹性主体14,装卸台缓冲器10形成可以被作为单个部件加工的紧凑单元。
图5示出装卸台缓冲器110的呈部分剖开的形式的透视图。装卸台缓冲器110具有附接固定装置12、弹性主体14和冲击固定装置16。弹性主体14由四个弹性主体部分141、142、143、144组成。弹性主体部分141、142、143、144每个都具有两个板48、50,所述两个板48、50黏附地结合至对应的弹性主体部分141、142、143、144。板48和50可以被螺钉连接至冲击固定装置16的冲击板18和附接固定装置12的附接板28。出于这种目的,开口52被设置在冲击固定装置16的冲击板18中。这样的开口还形成在附接固定装置12的附接板28中,但在图5中不能识别出。板50具有用于连接至附接板28的开口54。在x方向上,板48和50形成弹性主体部分141、142、143、144的最终部分。主体部分141、142、143、144经由冲击固定装置16和附接固定装置12彼此联接,即板18、28将弹性主体部分141、142、143、144彼此联接。
图6示出装卸台缓冲器110的平面图。冲击固定装置16可以在图6中以其弹性涂层20识别出。附接开口30和32完全延伸通过装卸台缓冲器110。
图7示出沿图6的剖面线VII-VII的截面图。剖面线VII-VII在其延伸到主体部分143(参见图5)中之前最初在主体部分142和143之间延伸。这是可识别的,尤其是由于在图7中弹性主体部分143在左手侧被描绘为未剖切而在右手侧弹性主体部分143以其板48和50的截面形式被描绘出。
弹性主体部分143的板48和50被连接至冲击固定装置16的冲击板18和附接固定装置12的附接板28。在冲击板18中形成有开口52,所述开口52的位置与板48中开口54的位置一致。板18和48可以经由附接装置58彼此联接,所述附接装置58延伸通过开口52和54。在附接固定装置12的附接板28中也形成有开口56,所述开口56的位置与板50中开口54的位置一致。板28和50还可以经由附接装置58彼此联接,所述附接装置58延伸通过开口54和56。
冲击固定装置16的弹性涂层20沿冲击板18的背离弹性主体部分143的表面延伸。冲击板18不完全嵌入弹性材料中。当冲击板18已经经由附接装置58联接至主体部分时,冲击板18仅涂覆有弹性涂层20,在图7中仅示出所述主体部分中的主体部分143
图8示出沿图6的剖面线VIII-VIII的截面图。在图8中示出主体部分141、142、143、144,所述主体部分141、142、143、144的板48和50邻接冲击固定装置16的冲击板18和附接固定装置12的附接板28。因此,弹性主体部分141、142、143、144在x方向上产生附接固定装置12与冲击固定装置16之间的连接。主体部分141、142、143、144经由冲击固定装置16和附接固定装置12的板18和28彼此联接。
弹性主体部分141、142、143、144黏附地结合至板48和50。然后,弹性主体部分141、142、143、144的板48和50被连接至冲击固定装置16的冲击板18和附接固定装置12的附接板28。为了完成装卸台缓冲器110的组装,冲击板18涂覆有弹性涂层20,因此开口52和附接装置58被隐藏。
图9以透视方式示出装卸台缓冲器210的视图。装卸台缓冲器210具有附接固定装置12、弹性主体14和冲击固定装置16。弹性主体14在附接固定装置12与冲击固定装置16之间延伸。
冲击固定装置16由冲击板18形成。冲击板18可以是由例如铝或铝合金制造的金属板。冲击板18通过冲击板18的面向附接固定装置12的侧面黏附地结合至弹性主体14。
弹性主体14具有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可以吸收冲击固定装置16与附接固定装置12之间的相对移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具有多个腹板24以及具有加厚部62的腹板60。在弹性主体14中于腹板24、60之间形成凹部26。腹板60分别以两组GS1和GS2、每组三个的方式布置。组GS1包括腹板60a、60b、60c.组GS2包括腹板60d、60e、60f。腹板24、60a、60b、60c、60d、60e、60f和凹部26在弹性主体14中沿x方向和y方向延伸。
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具有加厚部62。在腹板60的中心区域中在x方向上形成加厚部62。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在其端部64处具有比在加厚部62的区域中小的横截面。腹板60a、60b、60c、60d、60e、60f的较薄端部64形成关节部,使得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可以在装载时在其端部64的区域中作为整体偏转。腹板60a、60b、60c、60d、60e、60f的加厚部62使腹板60a、60b、60c、60d、60e、60f的中心区域呈刚性以防止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在这个区域弯曲。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在z方向上设置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或装卸台缓冲器210的端部区域处。换句话说,具有三个腹板的组GS1和GS2中的一个组分别形成在装卸台缓冲器210的端部区域中的一个端部区域处。没有加厚部62的多个腹板24在z方向上被布置在组GS1与GS2之间。在图9中的装卸台缓冲器的右手端(在z方向上)处,可以在腹板60d与腹板24之间识别出较大的凹部66。
附接固定装置12具有附接板28。弹性主体14可以黏附地结合至附接板28。装卸台缓冲器10还具有附接开口30和32,所述附接开口30和32延伸通过装卸台缓冲器10的全部部分。冲击板18具有开口36,所述开口36形成附接开口30和32的一部分。
图10示出装卸台缓冲器210的透视截面图。所述截面延伸通过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具有加厚部62的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在z方向上设置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或装卸台缓冲器210的端部区域处。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在y方向上在装卸台缓冲器210的全部范围上延伸。
装卸台缓冲器210的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具有凹部68。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中心区域中形成凹部68。凹部68在z方向上在组GS1与GS2之间延伸。
除腹板24和60a、60b、60c、60d、60e、60f之外,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具有腹板70,所述腹板70由弹性主体14中的凹部72形成。腹板24和70通过凹部68彼此分离。凹部68在y方向上在腹板24与70之间延伸。腹板24和70在弹性主体14中形成为在z方向上彼此偏移。由于腹板24和70在z方向上的偏移,在腹板60d与腹板24之间形成较大的凹部66,且在腹板70与腹板60c之间形成较大的凹部74。由于凹部68,腹板24和70形成为在y方向上比具有加厚部62的腹板60短。
图11示出装卸台缓冲器210的平面图。冲击固定装置16及其冲击板18可在图11中识别出。冲击板18具有开口36。附接开口30和32完全延伸通过装卸台缓冲器210。
图12示出沿图11的剖面线XII-XII的截面图。剖面线延伸通过凹部68(参见图10)。在根据图11的截面图中,可识别出弹性主体14中的凹部26和72,所述凹部26和72形成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和70。在腹板60c与腹板70的沿z方向的下一个腹板之间还可以识别出较大的凹部74。
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在沿x方向的中心区域中具有加厚部62。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分别以多个组GS1和GS2、每组具有三个腹板60a、60b、60c和60d、60e、60f的方式来布置。组GS1和GS2沿z方向设置在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或装卸台缓冲器210的端部区域处。具有三个腹板的两个组GS1和GS2之间设置没有加厚部的腹板24。由于剖面线XII-XII延伸通过凹部68,在图12中腹板24不以截面的形式示出。
在凹部26、72、74和凹部68的区域中,弹性材料的涂层被保持在板18、28上,使得凹部26、72、74和凹部68不直接到达板18、28。
在卸载状态,腹板24垂直于冲击板18和附接板28延伸。在卸载状态下,每个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可以相对于附接板28以预定角度延伸。所述预定角度可以不等于90°。单个腹板60a、60b、60c、60d、60e、60f相对于附接板28延伸的角度可以改变。换句话说,组GS1或GS2的腹板60a、60b、60c、60d、60e、60f可以相对于附接板12以不同的角度延伸。由此可以确保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在由于车辆的冲击导致的偏转之后例如被复位至其起始位置。与仅以90°角定向的腹板相比,通过组GS1和GS2可以因此产生进一步增加的复位力,所述复位力使可弹性变形的结构12返回其起始位置。
附接开口30、32完全延伸通过装卸台缓冲器10。附接开口30、32由冲击板18的开口36、凹部68的一部分、以及附接板28的开口38组成。在附接开口30、32中设置有附接衬套44。附接衬套44以其端面安置在附接板28上或安置在附接板28的开口38的边缘上。附接衬套44具有管状部分和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中形成有开口46,诸如螺钉(未示出)之类的附接装置可以被引导穿过所述开口46。附接装置可以被支撑成其头部位于附接衬套44的径向部分上,以便能够支撑用于在装载坡道(未示出)的区域中将装卸台缓冲器附接至建筑物的必要的夹持力。
图13示出沿图11的剖面线XIII-XIII的截面图。在图13中示出了冲击板18、弹性主体14和附接板28。弹性主体14在冲击板18与附接板28之间延伸。弹性主体14的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在其中心区域中具有凹部68。凹部68在腹板24与70之间延伸。
图14至图16示出装卸台缓冲器310,所述装卸台缓冲器310呈现根据图9至图13的装卸台缓冲器210的变形例。图15示出沿图14中的剖面线XV-XV的截面图。图16示出沿图14中的剖面线XVI-XVI的截面图。根据图9至图13的装卸台缓冲器210与根据图14至图16的装卸台缓冲器310之间的实质差异由腹板60a、60b、60c、60d、60e、60f构成,所述腹板60a、60b、60c、60d、60e、60f相对于附接板28以较大的角度延伸。
腹板60具有加厚部62。两个组GS1和GS2中的腹板60a、60b、60c、60d、60e、60f中的每个腹板在装卸台缓冲器310的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冲击板28以预定角度延伸。组GS1和GS2中的每个组中的腹板60相对于冲击板28以这样的角度延伸:组GS1中的腹板60a、60b、60c和组GS2中的腹板60d、60e、60f距彼此的间隔在x方向上增加。腹板60b和60e可以大致垂直于冲击板28或相对于冲击板28以90°角度延伸。腹板60a、60c、60d和60f中的一些腹板相对于冲击板28的角度不等于90°。通过举例的方式,在图15中针对腹板60a、60c和60d引入角度α、β、γ。腹板60a、60b和60c相对于附接板28以角度α、β、γ延伸。腹板60d、60e、60f的情况也如此,所述腹板60d、60e、60f可以相对于附接板28以相同或相似的角度延伸。腹板60a、60b、60c、60d、60e、60f中的相对于附接板28以不等于90°的角度延伸的那些腹板可以相对于附接板28以介于30°至89°之间或介于91°至150°之间的角度延伸。特别地,相对于附接板28的所述角度可以介于90°至89°之间或介于91°至100°之间。在装卸台缓冲器310的静止状态下,腹板60a和60d可以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腹板60b和60e以及腹板60c和60f的情况也如此,所述腹板60b和60e以及所述腹板60c和60f在静止状态下或在卸载状态同样地彼此平行地延伸。通过组GS1和GS2中的腹板60a、60b、60c和60d、60e、60f(其相对于附接板28部分地以不等于90°的角度延伸)可以确保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或装卸台缓冲器310在例如由于车辆的冲击导致的偏转之后被复位至其起始位置。组GS1和GS2因此可以产生使装卸台缓冲器310返回至其起始位置的复位力。
图16示出冲击板18、弹性主体14和附接板28。弹性主体14在冲击板18与附接板28之间延伸。弹性主体14的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在其中心区域中具有凹部68。凹部68在腹板24与70之间延伸。还可以在图16中识别出位于腹板24之前的凹部26。
在下文中解释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的附接和功能:
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在装载坡道的区域中经由附接固定装置12安装在建筑物上。为此,螺钉作为附接装置(未示出)被引入到附接开口30、32中。所述螺钉延伸通过附接衬套44的开口46并以其头部安置在附接衬套44的径向部分上。可以使用扳手或六角匙经由附接开口30、32将螺钉拧紧以经由附接衬套44产生必要的夹持力,从而将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附接至装载坡道。
如果车辆抵着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驱动并接触到冲击固定装置16,则在冲击固定装置16与固定地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附接固定装置1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由于具有冲击板18的冲击固定装置16,车辆的冲击部分不能局部穿透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冲击板18将冲击力或压紧力传导到弹性主体14中并将所述冲击力分布在弹性主体14的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所有腹板24、60、70上。腹板24通过与车辆接触而在x方向上弹性地变形,即冲击固定装置16在附接固定装置12的方向上移位。由于冲击力或压紧力经由冲击板18引入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腹板24、60、70中,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和310在x方向上具有相对高的刚度,因此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可以在x方向上吸收相对高的冲击力。同样由于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和冲击固定装置16,装卸台缓冲器在y方向上具有相对高的刚度。
由于腹板14可经由冲击固定装置16偏转,装卸台缓冲器10在z方向上是相对软的。在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状态下,引入附图中的z方向对应于竖直方向。如果车辆接触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则例如由于车辆的车箱的高度调整至装载坡道的高度或由于车辆的悬架的压缩,车辆的移动可能发生在z方向上。借助于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在沿z方向的预定路径上的弹性变形,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可以通过冲击固定装置16在z方向上遵循这样的移动。冲击固定装置16借助于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弹性变形而相对于静止的附接固定装置12在z方向上偏转。这里,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腹板24被偏转,其中所述腹板24在偏转状态下相对于附接固定装置12倾斜地延伸(参见图3和图7)。由于腹板24、60、70的倾斜位置,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在x方向上的伸长量降低,由此沿x方向作用在装卸台缓冲器10上的冲击力减小。
由于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在x方向上的伸长量减小,弹性涂层20和冲击固定装置16的冲击板18与车辆的接触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的部分之间的静摩擦减小。由于减小的静摩擦,冲击固定装置16的弹性涂层20与车辆的所述部分可以彼此滑离而不损坏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和310。由于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在x方向上的伸长量减小,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弹性变形可以在沿z方向的预定路径之后得到限制。从而可以防止损坏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并且显著增加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的使用寿命。

Claims (20)

1.一种用于附接至建筑物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具有:
-用于将所述装卸台缓冲器(10;110)附接至所述建筑物的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12),
-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12)的至少一个弹性主体(14),以及
-用于将由于车辆的冲击导致的冲击力传递至所述弹性主体(14)的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16),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主体(14)具有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被设计成使得所述冲击固定装置(16)能够借助于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弹性变形相对于所述附接固定装置(12)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被设计成使得所述冲击固定装置(16)能够借助于弹性变形相对于所述附接固定装置在一个方向(z)上偏转,所述方向(z)垂直于跨越两个方向(x、y)的平面延伸,所述弹性主体(14)在所述方向上吸收所述冲击固定装置(16)相对于所述附接固定装置(12)的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弹性主体(14)的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具有至少一个腹板(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腹板(24)由所述弹性主体(14)中的至少一个凹部(46)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腹板(24)垂直于所述附接固定装置(12)和所述冲击固定装置(16)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大致沿整个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16)具有至少一个板状冲击元件(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16)具有弹性涂层(20),所述弹性涂层(20)沿所述板状冲击元件(18)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附接固定装置(12)具有至少一个板状附接元件(28)。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装卸台缓冲器具有至少一个附接开口(30、32),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开口(30、32)延伸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冲击固定装置(16)、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主体(14)和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12)。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附接固定装置(12)具有至少一个附接衬套(44),所述至少一个附接衬套(44)被容纳在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开口(30、32)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主体(14)包括数个弹性主体部分(141、142、143、14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每个弹性主体部分(141、142、143、144)具有两个板状元件(48、50),所述两个板状元件(48、50)被用于连接至所述板状冲击元件(18)和所述板状附接元件(28)。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主体(14)由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制造而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0;110;210;3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板状冲击元件(18)和/或所述板状附接元件(28)由金属制造而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15;160;215;315),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具有至少一个腹板(60),所述至少一个腹板(60)具有至少一个加厚部(6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210;310),其中,具有至少一个加厚部(62)的所述至少一个腹板(60)被布置在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端部区域处。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210;310),其中,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的至少一个腹板(24、60、70)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附接固定装置(12)以预定角度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210;310),其中,所述预定角度在所述装卸台缓冲器(210;310)的卸载状态下不等于90°。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台缓冲器(210;310),其中,所述可弹性变形的结构(22)具有至少一个凹部(68)。
CN201880059019.XA 2017-09-11 2018-09-11 装卸台缓冲器 Active CN111279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008542.0 2017-09-11
DE102017008542.0A DE102017008542A1 (de) 2017-09-11 2017-09-11 Anfahrpuffer
PCT/EP2018/074405 WO2019048694A1 (de) 2017-09-11 2018-09-11 Anfahrpuff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9096A true CN111279096A (zh) 2020-06-12
CN111279096B CN111279096B (zh) 2022-05-31

Family

ID=63592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9019.XA Active CN111279096B (zh) 2017-09-11 2018-09-11 装卸台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62662A1 (zh)
EP (1) EP3682134A1 (zh)
CN (1) CN111279096B (zh)
DE (1) DE102017008542A1 (zh)
WO (1) WO20190486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39841A1 (en) * 2017-08-04 2019-02-07 DL Manufacturing, Inc. Dock bumper having progressive spring rate
USD1026757S1 (en) * 2021-06-29 2024-05-14 Ideal Warehouse Innovations Inc. Bumpe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9536A (en) * 1971-01-29 1973-12-18 Clouth Gummiwerke Ag Buffer or fender
FR2298737A1 (fr) * 1975-01-24 1976-08-20 Airlex Dispositif pour l'amortissement d'un mouvement oscillatoire
US5661934A (en) * 1996-03-20 1997-09-02 Cr Industries, Inc. Loading dock bumper
US20020148177A1 (en) * 2001-04-11 2002-10-17 Dibiase Joseph J. Loading dock door seal
DE202004011212U1 (de) * 2004-07-16 2004-09-30 Hübner GmbH Ladebrückenpuffer
DE10358041B3 (de) * 2003-12-05 2005-05-04 Deutsche Post Ag Andockpuffer
CN202326860U (zh) * 2011-12-09 2012-07-11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物流输送车防撞块
FR3047236A1 (fr) * 2016-01-29 2017-08-04 Viso Butee amelioree pour quai de chargement
WO2017136164A1 (en) * 2016-02-02 2017-08-10 Rite-Hite Holding Corporation Bumpers for use at loading doc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3324A (en) * 1969-05-12 1971-10-19 Gary L Conger Door seal unit
DE8705818U1 (zh) * 1987-04-22 1987-07-16 Spanset Inter Ag, Zuerich, Ch
CA2213109C (en) * 1997-08-14 2001-12-11 Frommelt Industries Of Canada Inc. Loading dock bumpers
DE10313268A1 (de) 2002-03-24 2004-03-18 Niclas Grunewald Höhenverstellbarer Gummipuffer
US20050102929A1 (en) * 2002-07-26 2005-05-19 Hoffmann David J. Seal for a loading dock bumper
US6739011B1 (en) * 2003-03-07 2004-05-25 Industrial Dock Equipment, Llc Vertically movable dock bumper device
US6988457B2 (en) * 2004-04-21 2006-01-24 Cheng Fung Tsai Structure for fastening shipboard-protecting fender
GB2468733B (en) * 2009-08-04 2011-03-02 Thorworld Ind Ltd Dock bumper
ES1102955Y (es) * 2014-03-04 2014-06-03 Sanz Manuel Bailon Dispositivo de amortiguacion para vehiculos industriales y/o muelles de carga/descarga.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9536A (en) * 1971-01-29 1973-12-18 Clouth Gummiwerke Ag Buffer or fender
FR2298737A1 (fr) * 1975-01-24 1976-08-20 Airlex Dispositif pour l'amortissement d'un mouvement oscillatoire
US5661934A (en) * 1996-03-20 1997-09-02 Cr Industries, Inc. Loading dock bumper
US20020148177A1 (en) * 2001-04-11 2002-10-17 Dibiase Joseph J. Loading dock door seal
DE10358041B3 (de) * 2003-12-05 2005-05-04 Deutsche Post Ag Andockpuffer
DE202004011212U1 (de) * 2004-07-16 2004-09-30 Hübner GmbH Ladebrückenpuffer
CN202326860U (zh) * 2011-12-09 2012-07-11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物流输送车防撞块
FR3047236A1 (fr) * 2016-01-29 2017-08-04 Viso Butee amelioree pour quai de chargement
WO2017136164A1 (en) * 2016-02-02 2017-08-10 Rite-Hite Holding Corporation Bumpers for use at loading doc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62662A1 (en) 2020-08-20
EP3682134A1 (de) 2020-07-22
CN111279096B (zh) 2022-05-31
DE102017008542A1 (de) 2019-03-14
WO2019048694A1 (de)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9096B (zh) 装卸台缓冲器
KR101237929B1 (ko) 차량의 롤로드 구조
KR100397141B1 (ko) 이중곡률 곡면을 가진 다경간 연속교량의 지진력 분산전달장치
MX2007014959A (es) Muelle estratificado de alta elasticidad.
US8814191B2 (en) Leaf spring having a rigidly connected elastic connecting body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070034468A1 (e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elevated action force
US20140339872A1 (en) Vehicle vibration device,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cab
CN108688815B (zh) 能量吸收装置
KR20080093454A (ko) 트레일링 라인을 위한 컨덕터 클램프
US20080136076A1 (en) Jounce Bumper Assembly
US11400885B2 (en) Compact, lightweight and reusable local energy absorbers
CA2571704A1 (en) Angular guide plate and system for fastening rails for rail vehicles
CN1890165B (zh) 停靠车辆减震器
US4026534A (en) Shock absorber
KR100883719B1 (ko) 완충기구 및 이를 갖는 구조물 지지장치
CN112875157A (zh) 可调节角度的万向滚动结构
JP2780048B2 (ja) 船舶等の防舷装置
JP2001182037A (ja) 防舷材
KR20190007399A (ko) 철도 차량용 완충장치
JP4315828B2 (ja) 鉄道車両用低騒音連結装置
US20080022884A1 (en) Geometric shaped side bearing pad
SU1753087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подрессориван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20435302U (zh) 车辆缓冲器
CN220978537U (zh) 方便吊顶装修的减震横梁结构
CN218466974U (zh) 一种双层双减震式木地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