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8561B -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8561B
CN111268561B CN202010254650.4A CN202010254650A CN111268561B CN 111268561 B CN111268561 B CN 111268561B CN 202010254650 A CN202010254650 A CN 202010254650A CN 111268561 B CN111268561 B CN 1112685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
sea
upright post
sea sid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46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8561A (zh
Inventor
曾鹏
张明海
李义明
赵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546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8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8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8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8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8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5/00Base supporting structures with legs
    • B66C5/02Fixed or travelling bridges or gantries, i.e. elongated structures of inverted L or of inverted U shape or trip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7/00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girders the ends of which are directly supported by wheels or rollers running on tracks carried by spaced supports
    • B66C17/06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girders the ends of which are directly supported by wheels or rollers running on tracks carried by spaced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in foundries, forg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apparatus serving particular purposes
    • B66C17/20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girders the ends of which are directly supported by wheels or rollers running on tracks carried by spaced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in foundries, forg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apparatus serving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hoisting or lowering heavy load carriers, e.g. freight containers, railway wag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式岸桥,包括:门框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以及,岸桥上部结构,包括:陆侧上横梁,沿第一方向分别与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海侧上横梁沿第一方向分别与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可拆卸连接;以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岸桥上部结构沿第三方向相对门框结构运动。本发明能够解决运输过程中的整机高度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背景技术
岸桥又称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桥吊,是用来在岸边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设备。考虑到岸桥整机运输可充分利用制造商场地、技术、人员、设备的优势来完成岸桥安装调试工作,并且将调试好的岸桥整机运输到码头后即可投入使用,具有减少占用用户码头进行组装或调试的时间,确保岸桥能够准时交付使用的优势,因此,制造商通常采用整机运输的方式来交机,但由于岸桥在运输过程中,一般经过水路,难免会遇到大桥、电缆等限制高度的障碍物,在此种情况下整机运输会影响运输通行。
公开号为CN11034240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岸桥,其岸桥上部结构可以沿岸桥立柱下降以降低岸桥的整体高度从而使岸桥顺利通过大桥或者电缆。但是当经过一些高度限制更为严格的桥梁或者电缆时,上述岸桥因高度限制,影响通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岸桥运输过程中,遇到有高度限制的障碍物,影响运输通行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式岸桥,可解决运输过程中的整机高度问题,即在运输时降低它的整机高度以通过障碍物,到达用户码头后则恢复原有高度,正常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式岸桥,包括:门框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第一陆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第二陆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第一海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第一海侧立柱与第一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海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第二海侧立柱与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及,岸桥上部结构,包括:陆侧上横梁,沿第一方向分别与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海侧上横梁,沿第一方向分别与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可拆卸连接;以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岸桥上部结构沿第三方向相对门框结构运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别将海侧立柱与陆侧立柱可拆卸分段设计,实现了海侧立柱与陆侧立柱的拆分与组装,降低了运输过程中海侧立柱与陆侧立柱的整体高度,并配合岸桥上部结构的可升降设计,可以解决运输过程中的整机高度问题,即在运输时降低它的整机高度以通过障碍物,到达用户码头后则恢复原有高度,正常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通过第一联系梁连接;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一上部维持管,第一上部维持管的一端与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第一上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一下部维持管,第一下部维持管的一端与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连接,第一下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联系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上部维持管沿第四方向延伸,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锐角;第一下部维持管沿第五方向延伸,第五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锐角;第一锐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锐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通过第一顶部维持管连接,第一顶部维持管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通过第二联系梁连接;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二上部维持管,第二上部维持管的一端与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第二上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二下部维持管,第二下部维持管的一端与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连接,第二下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联系梁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上部维持管沿第四方向延伸,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锐角;第二下部维持管沿第五方向延伸,第五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锐角;第一锐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锐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通过第二顶部维持管连接,第二顶部维持管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陆侧上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法兰连接;海侧上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法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和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通过陆侧下横梁连接;驱动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陆侧下横梁上的第一陆侧卷扬机和第二陆侧卷扬机;第一滑轮,设于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顶部;第二滑轮,设于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顶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陆侧上横梁底部的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第一钢丝绳,一端与第一陆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第一滑轮后与第三滑轮连接;第二钢丝绳,一端与第二陆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第二滑轮后与第四滑轮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和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通过海侧下横梁连接;驱动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海侧下横梁上的第一海侧卷扬机和第二海侧卷扬机;第五滑轮,设于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顶部;第六滑轮,设于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顶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海侧上横梁底部的第七滑轮和第八滑轮;第三钢丝绳,一端与第一海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第五滑轮后与第七滑轮连接;第四钢丝绳,一端与第二海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第六滑轮后与第八滑轮连接。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将岸桥的立柱采用可拆卸的分段设计,实现了海侧立柱与陆侧立柱的拆分与组装,降低了运输过程中海侧立柱与陆侧立柱的整体高度,并配合岸桥上部结构的可升降设计,可以解决运输过程中的整机高度问题,即在运输时降低岸桥的整机高度以通过障碍物,到达用户码头后则恢复原有高度,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的主视图一;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的左视图一;
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的右视图一;
图4是图2中虚线框A1内的陆侧上横梁以及部分第一、二陆侧立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虚线框A2内的海侧上横梁以及部分第一、二海侧立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中第二陆侧立柱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C-C方向视角下第一连接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中第一海侧立柱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D-D方向视角下第二连接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中陆侧上横梁与第二陆侧立柱连接的主视图;
图1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中陆侧上横梁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中B方向视角下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中第二陆侧立柱上与陆侧上横梁连接处的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中海侧上横梁与第一海侧立柱连接的主视图;
图1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的主视图二;
图1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的左视图二;
图1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的右视图二;
图1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岸桥中拆卸掉的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5,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可升降式岸桥1,包括:门框结构10、岸桥上部结构20及驱动装置。其中,门框结构10包括:沿第一方向(图2中x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的第一陆侧立柱11和第二陆侧立柱12;以及沿第一方向(图3中x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的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二海侧立柱14,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一陆侧立柱11沿第二方向(图1中y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第二海侧立柱14和第二陆侧立柱1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陆侧立柱1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11和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112,第二陆侧立柱1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21和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122,第一海侧立柱13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31和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32,第二海侧立柱1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41和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42。即,本发明的门框结构10是可拆卸连接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陆侧立柱11、第二陆侧立柱12、第一海侧立柱13以及第二海侧立柱14分别沿第三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延伸。
以第二陆侧立柱为例,参考图6,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21与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122通过第一法兰123连接,第一连接法兰123如图7所示。为了使第二陆侧立柱能够更加稳定的矗立,一般将第二陆侧立柱的重心设计中部以下的位置,因此沿第三方向,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122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21的长度,通常情况下,会使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122的长度大于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21的长度。优选的,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122沿第三方向的长度为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21沿第三方向长度的2倍。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11与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112的连接形式以及长度关系参考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21与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122的连接形式和长度关系。
如图8所示,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31与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32通过第二法兰133连接,第二连接法兰133如图9所示,同样地,为了使第一海侧立柱能够更加稳定的矗立,一般将第一海侧立柱的重心设计中部以下的位置,因此沿第三方向,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32的长度至少等于第一海柱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31的长度,通常情况下,会使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32的长度大于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31的长度。优选的,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32沿第三方向的长度为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31沿第三方向长度的2倍。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41与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42的连接形式以及长度关系参考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31与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32的连接形式和长度关系。
此外,参考图2和图3,岸桥上部结构20包括:陆侧上横梁21,沿第一方向分别与第一陆侧立柱11和第二陆侧立柱12可拆卸连接;以及海侧上横梁22,沿第一方向分别与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二海侧立柱14可拆卸连接。即,本发明的岸桥上部结构20和门框结构10是可拆卸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岸桥上部结构20沿第三方向相对门框结构10运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具体而言,岸桥1整机运输一般通过水路,有时会遇到大桥,电缆等有高度限制的障碍物,影响运输通行。本发明的可升降式岸桥运用提升装置把岸桥上部结构20下降,然后将陆侧立柱和海侧立柱的上部结构拆除,最终达到整机运输时降低高度(如图15所示)以达到运输限高位置进行发运。当岸桥到达用户码头时,用起重机安装陆侧立柱和海侧立柱的上部结构并固定,再运用提升装置把岸桥上部结构20上升到原有高度,并将岸桥上部结构20与门框结构10相固定,使岸桥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即本发明的岸桥1可以在运输时降低整机高度以通过障碍物,到达用户码头后则恢复原有高度,正常工作。
驱动装置将岸桥上部结构20进行升降的过程即是将陆侧上横梁21和海侧上横梁22进行升降的过程。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驱动装置驱动陆侧上横梁21沿第三方向相对第一陆侧立柱11和第二陆侧立柱12运动,驱动装置驱动海侧上横梁22沿第三方向相对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二海侧立柱14运动;驱动装置驱动陆侧上横梁21和海侧上横梁22沿第三方向同步进行升降。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第一陆侧立柱11上部结构111与第一海侧立柱13上部结构131之间倾斜设置第一上部维持管101,第一上部维持管101的一端与第一陆侧立柱11上部结构111连接,第一上部维持管101的另一端与第一海侧立柱13上部结构131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上部维持管10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一陆侧立柱11上部结构111与第一海侧立柱13上部结构131之间,即通过设置第一上部维持管101,用于进一步固定第一陆侧立柱11上部结构111与第一海侧立柱13的上部结构131,以防止第一陆侧立柱11上部结构111与第一海侧立柱13的上部结构131产生相对位移。
继续参考图1,第一陆侧立柱11下部结构112与第一海侧立柱13下部结构132通过第一联系梁105连接;并且第一陆侧立柱11下部结构112与第一海侧立柱13下部结构132之间倾斜设置第一下部维持管103,第一下部维持管103的一端与第一海侧立柱13下部结构132连接,第一下部维持管103的另一端与第一联系梁105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沿第三方向,第一下部维持管103设置在第一联系梁105的上方,并且第一下部维持管10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一陆侧立柱11下部结构112与第一海侧立柱13下部结构132之间,即通过设置第一下部维持管103,用于进一步固定第一陆侧立柱11下部结构112与第一海侧立柱13的下部结构132,以防止第一陆侧立柱11下部结构112与第一海侧立柱13的下部结构132产生相对位移。并且,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下部维持管103、第一联系梁105与第一海侧立柱13的下部结构132形成三角形结构,进一步起到了稳定立柱下部结构的作用,增强该岸桥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上部维持管101沿第四方向(图1中m方向所示)延伸,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锐角;第一下部维持管103沿第五方向(图1中n方向所示)延伸,第五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锐角;第一锐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锐角。优选的,第一锐角小于第二锐角。具体的,第一锐角的角度与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一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和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长度的之间关系相关。第二锐角的角度与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一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和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的长度的之间关系相关。
考虑到海侧立柱与陆侧立柱的重心问题,海侧立柱(或陆侧立柱)下部结构的长度至少等于海侧立柱(或陆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长度,通常情况下,会使下部结构的长度大于上部结构的长度,因此第一锐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锐角。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沿第三方向,海侧立柱下部结构的长度为海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长度的两倍;同样的,沿第三方向,陆侧立柱下部结构的长度为陆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长度的两倍,此时,第一锐角小于第二锐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8,第一陆侧立柱11上部结构111与第一海侧立柱13上部结构131之间通过第一顶部维持管102连接,第一顶部维持管102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陆侧立柱11上部结构111和第一海侧13立柱上部结构131连接。即通过设置第一顶部维持管102,使得第一顶部维持管102、第一上部维持管101与第一海侧立柱13的上部结构131共同形成三角形结构,以进一步增强岸桥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陆侧立柱12上部结构121与第二海侧立柱14上部结构141之间倾斜设置第二上部维持管(图中未示出),第二上部维持管除了连接方式与第一上部维持管的连接方式不同之外,他们的结构相同,第二上部维持管的一端与第二陆侧立柱12上部结构121连接,第二上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海侧立柱14上部结构141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上部维持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二陆侧立柱12上部结构121与第二海侧立柱14上部结构141之间,即通过设置第二上部维持管,用于进一步固定第二陆侧立柱12上部结构121与第二海侧立柱14的上部结构141,以防止第二陆侧立柱12上部结构121与第二海侧立柱14的上部结构141产生相对位移。
另外,第二陆侧立柱12下部结构122与第二海侧立柱14下部结构142通过第二联系梁(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联系梁除了连接方式与第一联系梁的连接方式不同之外,他们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二陆侧立柱12下部结构122与第二海侧立柱14下部结构142之间倾斜设置第二下部维持管(图中未示出),第二下部维持管除了连接方式与第一下部维持管的连接方式不同之外,他们的结构相同,第二下部维持管的一端与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42连接,第二下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联系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沿第三方向,第二下部维持管设置在第二联系梁的上方,并且第二下部维持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二陆侧立柱12下部结构122与第二海侧立柱14下部结构142之间,即通过设置第二下部维持管,用于进一步固定第二陆侧立柱12下部结构122与第二海侧立柱14的下部结构142,以防止第二陆侧立柱12下部结构122与第二海侧立柱14的下部结构142产生相对位移。并且,优选地,第二下部维持管、第二联系梁与第二海侧立柱14的下部结构142形成三角形结构,进一步起到了稳定立柱下部结构的作用,增强该岸桥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上部维持管沿第四方向延伸,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锐角;第二下部维持管沿第五方向延伸,第五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锐角;第一锐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锐角。具体的,第一锐角的角度与第二陆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沿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和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长度的之间的关系相关。第二锐角的角度与第二海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和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的长度的之间的关系相关。
考虑到海侧立柱与陆侧立柱的重心问题,海侧立柱(或陆侧立柱)下部结构的长度至少等于海侧立柱(或陆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长度,通常情况下,会使下部结构的长度大于上部结构的长度。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沿第三方向,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的长度为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长度的两倍;同样的,沿第三方向,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的长度为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长度的两倍;此时,第一锐角小于第二锐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二陆侧立柱12上部结构121与第二海侧立柱14上部结构141之间通过第二顶部维持管(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顶部维持管除了连接方式与第一顶部维持管的连接方式不同之外,他们的结构相同。第二顶部维持管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第二陆侧立柱12上部结构121和第二海侧14立柱上部结构141连接。即通过设置第二顶部维持管,使得第二顶部维持管、第二上部维持管与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41共同形成三角形结构,以进一步增强岸桥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0和图11,陆侧上横梁21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陆侧立柱11和第二陆侧立柱12法兰连接。
通过法兰连接,实现陆侧上横梁21与第一陆侧立柱11和第二陆侧立柱12的可拆卸连接。但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陆侧上横梁21与第一陆侧立柱11和第二陆侧立柱12的可拆卸连接即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陆侧上横梁21和第一陆侧立柱11的顶部法兰连接,参考图10至图13,以第二陆侧立柱12为例,第二陆侧立柱12上设有第一陆侧法兰15,陆侧上横梁21上设有第二陆侧法兰17,第一陆侧法兰15和第二陆侧法兰17能够沿第一方向相贴合,并使得两个法兰上的螺栓孔相对齐,再通过螺栓将第一陆侧法兰15和第二陆侧法兰17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第一陆侧立柱11和陆侧上横梁21的法兰连接形式,参照第二陆侧立柱12和陆侧上横梁21的法兰连接形式。
由于陆侧上横梁21沿第一方向延伸,进一步降低了岸桥的整体高度,便于岸桥通过限高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4,海侧上横梁22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二海侧立柱14法兰连接。通过法兰连接,实现海侧上横梁22与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二海侧立柱14的可拆卸连接。但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海侧上横梁22与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二海侧立柱14的可拆卸连接即可。
以第一海侧立柱13为例,第一海侧立柱13上设有第一海侧法兰16,海侧上横梁22上设有第二海侧法兰18,第一海侧法兰16和第二海侧法兰18能够沿第一方向相贴合,并使得两个法兰上的螺栓孔相对齐,再通过螺栓将第一海侧法兰16和第二海侧法兰18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第二海侧立柱14和海侧上横梁22的法兰连接形式,参照第一海侧立柱13和海侧上横梁22的法兰连接形式。
由于海侧上横梁22沿第一方向延伸,进一步降低了岸桥的整体高度,便于岸桥通过限高区域。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能够驱动岸桥上部结构20沿第三方向相对门框结构10运动即可;也即,能够驱动陆侧上横梁21和海侧上横梁22进行升降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2和图4,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112和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122通过陆侧下横梁16连接,陆侧上横梁21和陆侧下横梁16沿第三方向(图2中Z方向所示)间隔设置;驱动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陆侧下横梁16上的第一陆侧卷扬机32和第二陆侧卷扬机31;第一滑轮34,设于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11的顶部,与第一陆侧卷扬机32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滑轮33,设于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121的顶部,与第二陆侧卷扬机31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陆侧上横梁21底部的第三滑轮36和第四滑轮35。
以及,第一钢丝绳38,一端与第一陆侧卷扬机32连接,另一端缠绕于第一滑轮34后与第三滑轮36连接;第二钢丝绳37,一端与第二陆侧卷扬机31连接,另一端缠绕于第二滑轮33后与第四滑轮35连接。第一陆侧卷扬机32和第二陆侧卷扬机31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一钢丝绳38和第二钢丝绳37驱动陆侧上横梁21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第一陆侧立柱11和第二陆侧立柱12运动。第一陆侧卷扬机32和第二陆侧卷扬机31同时工作,驱动第一钢丝绳38和第二钢丝绳37同步驱动陆侧上横梁21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第一陆侧立柱11和第二陆侧立柱12运动。
具体地,在第一陆侧上部结构111的上部还设有可拆卸的第一陆侧提升横梁,第三滑轮36位于第一陆侧提升横梁的上表面,第一陆侧提升横梁用于在升降过程中支撑第三滑轮36,相应的,在第二陆侧上部结构121的上部还设有可拆卸的第二陆侧提升横梁,第四滑轮35位于第二陆侧提升横梁的上表面,第二陆侧提升横梁用于在升降过程中支撑第四滑轮35。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3和图5,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32和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142通过海侧下横梁17连接,海侧上横梁22和海侧下横梁17沿第三方向(图3中Z方向所示)间隔设置;驱动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海侧下横梁17上的第一海侧卷扬机41和第二海侧卷扬机42;第五滑轮43,设于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31的顶部,与第一海侧卷扬机41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六滑轮44,设于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41的顶部,与第二海侧卷扬机42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海侧上横梁22底部的第七滑轮45和第八滑轮46。
以及第三钢丝绳47,一端与第一海侧卷扬机41连接,另一端缠绕于第五滑轮43后与第七滑轮45连接;第四钢丝绳48,一端与第二海侧卷扬机42连接,另一端缠绕于第六滑轮44后与第八滑轮46连接。第一海侧卷扬机41和第二海侧卷扬机42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三钢丝绳47和第四钢丝绳48驱动海侧上横梁22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二海侧立柱14运动。第一海侧卷扬机41和第二海侧卷扬机42同时工作,驱动第三钢丝绳47和第四钢丝绳48同步驱动海侧上横梁22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二海侧立柱14运动。从而,岸桥上部结构20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沿第三方向升降,也利于岸桥1顺利通过障碍物。
具体地,在第一海侧上部结构131的上部还设有可拆卸的第一海侧提升横梁,第七滑轮45位于第一海侧提升横梁的上表面,第一海侧提升横梁用于在升降过程中支撑第七滑轮45,相应的,在第二海侧上部结构141的上部还设有可拆卸的第二海侧提升横梁,第八滑轮46位于第二海侧提升横梁的上表面,第二海侧提升横梁用于在升降过程中支撑第八滑轮46。
参考图15至图18所示,在驱动装置驱动岸桥上部结构20在第三方向下降至第一联系梁和第二联系梁位置后固定,然后分别通过海侧立柱与陆侧立柱的分段法兰,把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一起拆除,使整机高度达到运输限高位置再进行发运,这更利于解决岸桥1运输过程中,遇到有高度限制的障碍物,影响运输通行的技术问题。
综上,本发明岸桥1在制造调试完成后,通过拆卸陆侧上横梁21与第一陆侧立柱11和第二陆侧立柱12的法兰螺栓,通过拆卸海侧上横梁22与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二海侧立柱14的法兰螺栓,运用驱动装置把岸桥上部结构20下降到联系梁位置,然后拆卸海侧立柱的分段法兰螺栓以及陆侧立柱的分段法兰螺栓,分别将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31与第一陆侧上部结构111拆除(如图18所示)以及将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141与第二陆侧上部结构121拆除,以满足运输限制高度进行发运(如图15所示)。当岸桥1到达用户码头时,利用起重机分别安装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并用螺栓固定;然后运用驱动装置把岸桥上部结构20上升到原有高度,用螺栓将陆侧上横梁21与第一陆侧立柱11和第二陆侧立柱12重新进行连接,用螺栓将海侧上横梁22与第一海侧立柱13和第二海侧立柱14重新进行连接,使岸桥1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可升降式岸桥,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框结构,包括:
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所述第二陆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
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与所述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岸桥上部结构,包括:
陆侧上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
海侧上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可拆卸连接;以及,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岸桥上部结构沿第三方向相对所述门框结构运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通过第一联系梁连接;
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一上部维持管,所述第一上部维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上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
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一下部维持管,所述第一下部维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下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联系梁连接;
所述第一上部维持管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锐角;所述第一下部维持管沿第五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锐角;所述第一锐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锐角;
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通过第一顶部维持管连接,所述第一顶部维持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
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通过第二联系梁连接;
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二上部维持管,所述第二上部维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所述第二上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
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二下部维持管,所述第二下部维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连接,所述第二下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联系梁连接;
所述第二上部维持管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锐角;所述第二下部维持管沿第五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锐角;所述第一锐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锐角;
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通过第二顶部维持管连接,所述第二顶部维持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式岸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陆侧上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法兰连接;
所述海侧上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法兰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通过陆侧下横梁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陆侧下横梁上的第一陆侧卷扬机和第二陆侧卷扬机;
第一滑轮,设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顶部;
第二滑轮,设于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顶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陆侧上横梁底部的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
第一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一陆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一滑轮后与所述第三滑轮连接;
第二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二陆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二滑轮后与所述第四滑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通过海侧下横梁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海侧下横梁上的第一海侧卷扬机和第二海侧卷扬机;
第五滑轮,设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顶部;
第六滑轮,设于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的顶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海侧上横梁底部的第七滑轮和第八滑轮;
第三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一海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五滑轮后与所述第七滑轮连接;
第四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二海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六滑轮后与所述第八滑轮连接。
CN202010254650.4A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Active CN111268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4650.4A CN111268561B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4650.4A CN111268561B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8561A CN111268561A (zh) 2020-06-12
CN111268561B true CN111268561B (zh) 2024-05-17

Family

ID=7099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4650.4A Active CN111268561B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85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7350B (zh) * 2021-04-14 2024-05-17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岸桥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7545A (en) * 1978-12-15 1982-07-06 John Rose Bridges for providing access from a water-borne craft to the shore
CN110342406A (zh) * 2019-08-13 2019-10-18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岸桥
CN212024564U (zh) * 2020-04-02 2020-11-27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7545A (en) * 1978-12-15 1982-07-06 John Rose Bridges for providing access from a water-borne craft to the shore
CN110342406A (zh) * 2019-08-13 2019-10-18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岸桥
CN212024564U (zh) * 2020-04-02 2020-11-27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8561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63330B2 (ja) 貨物を船舶に且つ/若しくは船舶から輸送するためのプラント
KR20130132978A (ko) 언로딩 및 로딩 크레인 구성체와, 2개의 언로딩 및 로딩 크레인 구성체의 어셈블리
KR19980086506A (ko) 컨테이너 크레인
CN111268561B (zh)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CN107499453B (zh) 一种海洋平台设备安装系统
CN212024564U (zh)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CN113605255A (zh) 一种海上限高限航区域钢桁钢箱组合梁桥快速施工方法
CN110342406B (zh) 一种岸桥
KR100846209B1 (ko) 타워크레인용 트롤리
CN110902575B (zh) 一种大型轨道吊移腿方法
EP4273084A1 (en) Mobile boat hoist equipped with retractable side members
CN104234636A (zh) 自升式平台井架安装方法
US9695565B2 (en) Jackup pedestal crane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movable along a guide
WO2016013635A1 (ja) 門型クレーンの固定方法、及び、門型クレーンの固定構造
KR101908402B1 (ko) 크레인의 제조방법 및 크레인의 상가(上架)구조체의 상가(上架) 시스템
CN210736026U (zh) 一种岸桥
CN215048164U (zh) 岸桥
KR20190034818A (ko) 교량 시공방법
JP5027015B2 (ja) ケーブル搬送装置
KR20190034817A (ko) 중량물 이동용 이동선
JP6223888B2 (ja) 橋形クレーン
CN112627043A (zh) 山区悬索桥狭窄洞室复合索鞍的安装装置及方法
JP6393954B2 (ja) クレーンの上架構造体の上架システム及びクレーンの製造方法
CN113718625B (zh) 一种叠合梁斜拉桥塔区无索梁段施工方法
CN219670023U (zh) 安装在墩柱上使用的吊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