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8001B -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8001B
CN111268001B CN202010211689.8A CN202010211689A CN111268001B CN 111268001 B CN111268001 B CN 111268001B CN 202010211689 A CN202010211689 A CN 202010211689A CN 111268001 B CN111268001 B CN 111268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transverse
press
fit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16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8001A (zh
Inventor
姚雪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iwei 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iwei 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iwei 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iwei 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116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8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8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8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8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8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22Transferring or handl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e.g. in work stations or between workst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24Positioning of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26Positioning of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by using a jig or the like; Positioning of the ji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4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he sub-units or components being passenger compartment fittings, e.g. seats, linings, trim, instrument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解决了现阶段汽车空调出风口组装效率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包括纵向供料装置、横向供料装置、纵向组装装置、横向组装装置、压装输送台、至少一个组装座、一号机械手、二号机械手、三号机械手以及四号机械手,所述纵向组装装置能够组装纵向风叶组件,横向组装装置能够组装横向风叶组件,压装输送台具有第一压装机构和第二压装机构,使得组装完成的纵向风叶组件和横向风叶组件能够在压装输送台上安装至底座壳体内,完成了底座壳体、纵向风叶组件和横向风叶组件的组装,提升了汽车空调出风口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出风口装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是汽车空调系统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也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阅图1,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底座11、安装于壳体底座11内的纵向风叶组件12、安装于壳体底座11内的横向风叶组件13和壳体框盖14。其中,壳体底座11具有下端开口的第一空腔111,壳体底座11的顶部开设有供纵向风叶组件12和横向风叶组件13依次安装至壳体底座11内腔的底座开口112。
参阅图2,纵向风叶组件12包括六片纵向风叶和一根纵向连杆122。六片纵向风叶均具有纵向连动端1211和纵向铰接端1212,六片纵向风叶在纵向连动端1211和纵向铰接端1212均设有纵向铰接头1213,且在纵向连动端1211还设有纵向连动头1214。纵向连杆122设有供纵向连动头1214卡入的纵向连动孔1221。六片纵向风叶依次包括一号纵向风叶121a、二号纵向风叶121b、三号纵向风叶121c、四号纵向风叶121d、五号纵向风叶121e和六号纵向风叶121f。其中,三号纵向风叶121c具有连动卡接杆1215。
参阅图3,横向风叶组件13包括四片横向风叶、第一侧板132a、第二侧板132b和一根横向连杆133。横向风叶包括横向连动端1311和横向铰接端1312,四片横向风叶包括在横向连动端1311和横向铰接端1312均设置有横向铰接头1313,且在横向连动端1311还设有横向连动头1314。横向连杆133设有供横向连动头1314卡入的横向连动孔1331。第一侧板132a和第二侧板132b均设有供横向铰接头1313卡入的横向铰接孔1321。四片横向风叶依次包括一号横向风叶131a、二号横向风叶131b、三号横向风叶131c和四号横向风叶131d,三号横向风叶131c具有与连动卡接杆1215配合的拨叉1315。
纵向风叶组件12、横向风叶组件13能够通过壳体底座11的底座开口112安装至壳体底座11内。壳体底座11上设有与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1213一一对应布置的纵向铰接孔113,还设有分别供第一侧板132a和第二侧板132b安装的第一安装槽114和第二安装槽115。
现阶段汽车空调出风口均采用人工组装的方式进行组装,但是这种组装方式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提高了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组装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包括供纵向风叶组件的元件放置的纵向供料装置、供横向风叶组件的元件放置的横向供料装置、用于组装纵向风叶组件的纵向组装装置、用于组装横向风叶组件的横向组装装置、将所述纵向风叶组件和所述横向风叶组件依次压装至壳体底座的压装输送台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壳体底座安装的组装座;
所述压装输送台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纵向压装工位和横向压装工位;所述压装输送台在纵向压装工位设有将所述纵向风叶组件压入壳体底座的第一压装机构且在横向压装工位处设有将所述横向风叶组件压入壳体底座的第二压装机构;
所述纵向组装装置和所述横向组装装置均位于所述压装输送台的同侧,所述纵向组装装置位于所述纵向压装工位的一侧,所述纵向组装装置和压装输送台之间还设有将所述纵向组装装置组装完成的纵向风叶组件运输至纵向压装工位处的壳体底座内的一号机械手;所述横向组装装置位于所述横向压装工位的一侧,所述横向组装装置和压装输送台之间还设有将所述横向组装装置组装完成的横向风叶组件运输至横向压装工位处的壳体底座内的二号机械手;
所述纵向供料装置设于所述纵向组装装置中远离压装输送台的一侧,所述纵向组装装置在远离压装输送台的一侧还设有将所述纵向供料装置的纵向风叶组件的元件输送至所述纵向组装装置的三号机械手;所述横向供料装置设于所述横向组装装置中远离压装输送台的一侧,所述横向组装装置在远离所述压装输送台的一侧还设有将所述横向供料装置的横向风叶组件的元件输送至所述横向组装装置的四号机械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的原理如下所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装座包括组装底板和安装于组装底板顶面且插入所述壳体底座的第一空腔的组装定位块;所述组装定位块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纵向风叶组件的纵向风叶一一对应卡入定位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横向风叶组件上的三号横向风叶具有与三号纵向风叶的连动卡接杆配合的拨叉,而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横向风叶组件的安装时,需要将拔插和连动卡接杆对齐后才能够进行压装,如果拔插和连动卡接杆没有对齐就进行压装,则拨叉和连动卡接杆发生损坏的概率较大,这个也是现阶段不采用自动化压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申请中通过在组装定位块上设置供纵向风叶一一对应卡入定位的限位槽,从而对纵向风叶进行一一定位,也实现了对三号纵向风叶的定位,使得三号横向风叶的拔插能够较为方便地卡入连动卡接杆上,使得在自动压装过程中拨叉和连动杆发生损坏的概率较低,提升了汽车空调出风口组装线的组装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组装底板开设有贯穿组装底板上下面的提升插孔;所述压装输送台在所述纵向压装工位和横向压装工位均设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抵接于所述组装底板以提升组装底板的提升件以及驱动提升件升降的提升驱动件;所述提升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插入所述提升插孔的限位锥台和顶面抵接于所述组装底板底面的提升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组装座位于纵向压装工位/横向压装工位时,提升机构能够将该组装座进行提升,使得组装座的底面和压装输送台的输送表面分离,实现了组装座在纵向压装工位和横向压装工位上的定位,有助于提升第一压装机构和第二压装机构在压装过程中被压装的壳体底座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在所述压装输送台远离所述纵向组装装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压装输送台并列布置的回料输送台;所述压装输送台的输入端具有第一工位,所述压装输送台的输出端具有第二工位,所述回料输送台的输入端具有第三工位,所述回料输送台的输出端具有第四工位;所述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还设有将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组装座转移至所述第三工位的第一转移机构和将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组装座转移至所述第一工位的第二转移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装输送台的一侧设置回料输送台并设有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使得操作工人从第二工位的组装座上取下已经安装好纵向风叶组件和横向风叶组件的壳体底座,并将未安装纵向风叶组件和横向风叶组件的壳体底座安装至该组装座上,该组装座能够通过第一转移机构、回料输送台和第二转移机构输送至第一工位,使得组装座能够进行循环使用,从而提高了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提高了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组装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组装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纵向组装单元;所述纵向组装单元包括纵向基座、纵向抵靠机构、纵向压装机构和纵向连杆;所述纵向基座设有供纵向风叶安装的纵向定位槽;所述纵向抵靠机构设于所述纵向基座的一侧且供安装于所述纵向基座上的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端抵接;所述纵向压装机构设于所述纵向基座中背向所述纵向抵靠机构的另一侧,所述纵向压装机构包括供所述纵向连杆放置的纵向压装座、将置于所述纵向压装座上的纵向连杆压装至置于所述纵向基座的纵向风叶的纵向压装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向组装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纵向风叶被安装于纵向基座纵向定位槽内,并将纵向连杆置于纵向压装机构的纵向压装座上,在压装过程中,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端通过抵接于纵向抵靠机构上,使得纵向压装座上的纵向连杆经纵向压装驱动件的驱动被压入纵向基座上的纵向风叶的纵向连动头上。上述纵向组装装置相较于传统的组装工人手工安装纵向风叶组件的方式,提高了纵向风叶组件的组装效率,从而提高了汽车空调出风口的装配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组装单元还设有上油机构;所述上油机构包括两块分别与位于所述纵向基座的纵向风叶的两端的纵向铰接头相对的上油侧板、驱动两块所述上油侧板朝所述纵向铰接头靠近的上油手指气缸、驱动两块所述上油侧板升降的上油升降驱动件;所述上油侧板具有储油腔,所述上油侧板在朝向所述纵向基座的侧面还开设有供所述纵向铰接头插入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的上油插孔;所述上油插孔内设有储油海绵;所述上油机构还设有储油箱和将储油箱内的润滑油泵入储油腔的油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纵向风叶组件安装至壳体底座上时,需要对纵向风叶组件中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进行上油,使得纵向风叶组件在壳体底座上的转动更加顺畅。本申请的纵向组装装置通过设置上油机构,使得在纵向风叶组件的组装过程中能够对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进行上油,且这种上油方式的上油效率较高。
由于上述纵向风叶组件中需要上油的纵向铰接头位于纵向风叶的两端,纵向基座在该两端原本就设置有纵向抵靠机构和纵向压装机构,若采用常规的抵靠补油装置会干涉纵向抵靠机构和纵向压装机构正常动作,而上述上油装置通过设置上油升降驱动件控制上油侧板的高度,从而避免了上油装置干涉纵向抵靠机构和纵向压装机构的对纵向风叶组件的正常压装。
现有技术中对纵向风叶的铰接头的上油方式通常采用刷子在纵向铰接头处刷油的方式,而采用刷子上油的方式实现自动化,容易导致上油机构结构较为复杂,且油液会滴落在纵向组装装置上,影响生产环境。
而在本申请的上油机构中,油泵能够将储油箱内的润滑油输送至上油侧板的储油腔内,润滑油能够进入到上油插孔中并被储油海绵吸收。当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插入上油插孔时,储油海绵受到纵向铰接头的挤压发生变形,储油海绵中的油液会溢出,使得纵向铰接头完全浸在油液中,保证了纵向铰接头的上油效果;当纵向铰接头从上油插孔中拔出时,储油海绵恢复形变,原本溢出的油液被储油海绵吸收,降低了润滑油从上油插孔中溢出滴落的概率,解决了现阶段上油手段中上油效果和油液滴落的产生矛盾的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机械手包括第一关节式机械臂和安装于所述第一关节式机械臂的旋转输出头处的理料夹持机构;所述理料夹持机构包括叠放的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驱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滑移的理料手指气缸,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叠放后形成供所述纵向风叶组件的纵向风叶一一插入的夹槽,所述理料夹持机构经所述理料手指气缸驱动后具有夹持所述纵向风叶组件的夹持状态和松开所述纵向风叶组件的松开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号机械手设置的理料夹持机构能够完成对纵向风叶组件的夹持,能够实现将纵向基座上的纵向风叶组件夹持至纵向压装工位上的壳体底座上。其中,理料夹持机构不仅能够对纵向风叶组件进行夹持,当理料夹持机构处于松开状态时,能够在纵向组装装置的压装过程中,驱动理料夹持机构置于纵向基座上,使得纵向基座上的纵向风叶一一伸入夹槽内,对安装于纵向基座的纵向风叶进行限位,降低了纵向风叶组件组装装置组装失败的概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组装装置包括横向基座、第一横向压装机构和第二横向压装机构;所述横向基座设有供横向风叶安装的横向定位槽;所述第一横向压装机构设于所述横向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横向压装机构具有供所述第一侧板放置的第一横向压装座、将所述第一横向压装座上的第一侧板压装至所述横向基座上的横向风叶的第一横向驱动件;所述第二横向压装机构设于所述横向基座远离所述第一横向压装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横向压装机构包括供所述第二侧板放置的第二横向压装座、将所述第二横向压装座上的第二侧板压装至所述横向基座上横向风叶的第二横向驱动件、供所述横向连杆放置的第三横向压装座、将所述第三横向压装座上的横向连杆压装至所述横向基座上横向风叶的第三横向驱动件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横向压装座和所述第三横向压装座升降的横向升降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组装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所示:1、将四片横向风叶一一对应安装在横向基座的横向定位槽内,将第一侧板安装在第一横向压装座上,将第二侧板安装在第二横向压装座上,将横向连杆安装在第三横向压装座上;2、第一横向驱动件驱动第一横向压装座朝横向基座伸出,同时第三横向驱动件驱动第三压装座伸出,在第一横向压装座和第三横向压装座的共同作用下,第一侧板和横向连杆被安装在横向风叶的两侧;3、第三横向驱动件驱动第三横向压装座水平复位,横向升降驱动件使得第二横向压装座和横向基座正对,第二横向驱动件驱动第二横向压装座将第二侧板安装至横向风叶上;4、第二横向驱动件驱动第二横向压装座水平复位,横向升降驱动件驱动第二横向压装座和第三横向压装座竖直方向复位,第一横向驱动件驱动第一横向压装座水平复位。
上述横向组装装置通过设置横向升降驱动件,通过调节第二横向压装座和第三横向压装座的高度依次对横向连杆和第二侧板进行压装,克服了横向风叶组件中第二侧板和横向连杆相距过近而较难压装的难题,提升了横向风叶组件的组装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号机械手包括第二关节式机械臂和安装于所述第二关节式机械臂的旋转输出头处的顶部压块;所述顶部压块具有供所述横向风叶组件的横向风叶卡入的顶部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横向组装装置进行横向风叶组件的组装时,顶部压块能够将四片横向风叶的顶部压紧,避免了横向风叶在压装过程中发生蹿动,有助于提升横向组装装置的压装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通过设置纵向供料装置、横向供料装置、纵向组装装置、横向组装装置、压装输送台和至少一个组装座,能够提升汽车空调出风口的装配效率;
2、通过在组装座上设置顶部具有限位槽的组装定位块,能够对安装至壳体底座内的纵向风叶组件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在安装横向风叶组件时纵向风叶组件发生偏转,从而降低了连动卡接杆和拨叉发生损坏的概率;
3、通过在纵向组装装置上设置上油机构,上油机构包括两块上油侧板、上油手指气缸和上油升降驱动件,上油侧板具有储油腔、上油插孔和储油海绵,提高了对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的上油效率并提高了对纵向铰接头的上油质量,并降低了润滑油从上油插孔中溢出滴落的概率,解决了现阶段上油手段中上油效果和油液滴落的产生矛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纵向风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横向风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组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压装输送台和回料输送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输送单元在提升件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第一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二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纵向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纵向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纵向抵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纵向组装装置的左视图。
图17是上油侧板在上油插孔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一号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理料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第一纵向供料平台未安装盛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盛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锁定机构在锁定通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23是供料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三号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横向组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第一横向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第二横向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二号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四号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壳体底座;111、第一空腔;112、底座开口;113、纵向铰接孔;114、第一安装槽;115、第二安装槽;12、纵向风叶组件;121a、一号纵向风叶;121b、二号纵向风叶;121c、三号纵向风叶;121d、四号纵向风叶;121e、五号纵向风叶;121f、六号纵向风叶;1211、纵向连动端;1212、纵向铰接端;1213、纵向铰接头;1214、纵向连动头;1215、连动卡接杆;122、纵向连杆;1221、纵向连动孔;13、横向风叶组件;131a、一号横向风叶;131b、二号横向风叶;131c、三号横向风叶;131d、四号横向风叶;1311、横向连动端;1312、横向铰接端;1313、横向铰接头;1314、横向连动头;1315、拨叉;132a、第一侧板;132b、第二侧板;1321、横向铰接孔;133、横向连杆;1331、横向连动孔;14、壳体框盖;21、压装输送台;21a、第一输送单元;21b、第二输送单元;21c、第三输送单元;211、输送机架;2111、支撑顶板;2112、限位挡板;2113、限位滑槽;212、皮带辊;213、输送皮带;214、输送电机;22、回料输送台;231、第一工位;232、第二工位;233、第三工位;234、第四工位;235、纵向压装工位;236、横向压装工位;24a、第一转移机构;24b、第二转移机构;241、转移支架;2411、转移平台;242、磁吸头;2431、转移滑轨;2432、转移滑板;2433、转移滑块;2434、转移磁性无杆气缸;2435、转移立板;2441、转移升降气缸;2442、转移块;2443、转移连杆;25a、第一压装机构;25b、第二压装机构;251、压装支架;2511、压装框;2512、压装支柱;252、压装块;2521、插槽;2522、侧压板;253、第一压装气缸;2541、第一纵向滑轨;2542、第一纵向滑块;2543、第一纵向滑板;2544、第一纵向气缸;261、提升件;2611、提升锥台;2612、提升柱;262、提升气缸;3、纵向组装装置;31、纵向底座;32、纵向组装单元;321、纵向组装支架;3211、纵向组装滑板;3212、纵向组装平台;32121、上油通口;3213、纵向组装支柱;3214、纵向组装空腔;322、纵向基座;3221、纵向定位槽;324、纵向抵靠机构;3241、纵向抵靠座;32411、纵向抵靠面;32412、纵向抵靠插孔;3242、纵向抵靠气缸;325、纵向压装机构;3251、纵向压装座;32511、纵向压装面;3252、纵向压装气缸;326、上油机构;3261、上油侧板;32611、储油腔;32612、上油插孔;32613、连通孔;32614、,储油海绵;32615、储油孔;32616、理料部;3262、上油手指气缸;32631、第一上油升降气缸;32632、第二上油升降气缸;32633、上油升降支架;3264、储油箱;3265、油泵;4、横向组装装置;42、横向组装单元;421、横向组装支架;4211、横向组装平面;422、横向基座;4221、横向定位槽;4222、横向放置槽;423、第一横向压装机构;4231、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1、第一横向限位槽;42312、第一横向压装面;4232、第一横向气缸;424、第二横向压装机构;4241、横向升降支架;4242、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1、第二横向限位槽;42422、第二横向压装面;4243、第二横向气缸;4244、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1、第三横向限位槽;42442、第三横向压装面;4245、第三横向气缸;4246、横向升降气缸;51、纵向供料装置;51a、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b、第二纵向供料平台;511、盛料盒;5111、盛料横槽;5112、盛料卡槽;5113、盛料锁定槽;512、供料机架;5121、供料机箱;51211、供料安装面;5122、导向立柱;5123、限位立板;513、供料平台;5131、供料定位槽;5132、锁定通槽;5133、锁定侧板;51331、锁定凸部;5134、锁定驱动气缸;514、供料升降机构;5141、供料升降平台;51411、供料区域;51412、支撑凸条;5142、供料升降液压缸;515、补料机构;5151、补料平台;51511、下料区域;51512、分隔条;5152、补料升降液压缸;516、推料机构;5161、推料磁性无杆气缸;5162、推料板;52、横向供料装置;521、第一横向供料平台;522、第二横向供料平台;6、组装座;61、组装底板;62、组装定位块;621、限位槽;63、转移铁座;64、提升插孔;7、安装结构;71、安装孔;72、压力弹簧;73、安装插柱;731、插接端;81、一号机械手;811、第一关节式机械臂;812、第一平台;813、理料夹持机构;8131、第一夹板;81311、第一夹槽;8132、第二夹板;81321、第二夹槽;8133、夹持手指气缸;814、第一手指气缸;82、二号机械手;821、第二关节式机械臂;822、第二平台;823、顶部压块;8231、顶部定位槽;824、第二手指气缸;83、三号机械手;831、第三关节式机械臂;832、第三手指气缸;84、四号机械手;841、第四关节式机械臂;842、第四手指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应用于图1中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涉及到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结构,均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赘述。
参阅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包括供纵向风叶组件12的元件放置的纵向供料装置51、供横向风叶组件13的元件放置的横向供料装置52、用于组装纵向风叶组件12的纵向组装装置3、用于组装横向风叶组件13的横向组装装置4、将纵向风叶组件12和横向风叶组件13依次压装至壳体底座11的压装输送台21、回料输送台22以及至少一个供壳体底座11安装的组装座6。
将压装输送台21的输送方向定义为横向,将水平面中垂直于压装输送台21的方向定位为纵向。纵向组装装置3和横向组装装置4均位于压装输送台21的纵向的同侧,回料输送台22位于压装输送台21的纵向的另一侧。纵向供料装置51位于纵向组装装置3远离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横向供料装置52位于横向组装装置4远离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
参阅图5,组装座6包括组装底板61和组装定位块62。组装底板61呈方形板状,组装定位块62置于组装底板61的顶面中心处。组装底板61在组装定位块62的两侧分别设有转移铁座63,转移铁座63呈圆柱状。当组装座6在压装输送台21上输送时,两根转移铁座63位于组装定位块62的纵向两侧。组装底板61在其四个角处均设有贯穿组装底板61上下面的提升插孔64。
组装定位块62能够通过壳体底座11的下端开口插入至壳体底座11的第一空腔111内,使得壳体底座11能够在组装座6上进行定位安装。组装定位块62的顶部开设有供纵向风叶组件12中的六片纵向风叶一一对应插入的限位槽621。在本实施例中,六片纵向风叶插入对应的限位槽621后,六片纵向风叶的侧面均处于竖直状态。
参阅图6,压装输送台21由三个输送单元组成,沿输送方向依次包括第一输送单元21a、第二输送单元21b和第三输送单元21c。
参阅图7和图8,第一输送单元21a包括输送机架211和输送皮带组。输送机架211的顶部具有支撑顶板2111且在支撑顶板2111的纵向两侧均设有限位挡板2112,并在支撑顶板2111的顶面且位于两个限位挡板2112之间形成有限位滑槽2113。限位滑槽2113的宽度和组装座6的组装底板61的长度保持一致,以使得组装座6能够在限位滑槽2113内沿限位滑槽2113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
输送皮带组包括旋转安装于输送机架211且位于支撑顶板2111输送方向两端的皮带辊212、安装于两根皮带辊212上的输送皮带213以及驱动皮带辊212旋转的输送电机214。输送皮带213的上带置于限位滑槽2113内且宽度小于限位滑槽2113的宽度。输送皮带213的上带的底面与支撑顶板2111的顶面相贴合,且输送皮带213的厚度小于限位挡板2112的厚度,以使得组装架能够置于限位滑槽2113内且在输送皮带213的驱动下沿限位滑槽2113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
参阅图6和图7,第二输送单元21b和第三输送单元21c的结构和第一输送单元21a的结构保持一致,且第一输送单元21a、第二输送单元21b和第三输送单元21c均具有一个输送电机214,以使得第一输送单元21a、第二输送单元21b和第三输送单元21c能够单独启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单元21a、第二输送单元21b和第三输送单元21c的输送机架211为一体设置。
回料输送台22的长度和压装输送台21的长度一致,且回料输送台22的结构和第一输送单元21a的结构一致。
参阅图6,回料输送台22和压装输送台21的输送方向相反。压装输送台21的输入端具有第一工位231,压装输送台21的输出端具有第二工位232,回料输送台22的输入端具有第三工位233,回料输送台22的输出端具有第四工位234。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还设有将位于第二工位232的组装座6转移至第三工位233的第一转移机构24a和将位于第四工位234的组装座6转移至第一工位231的第二转移机构24b。
参阅图6和图9,第一转移机构24a包括转移支架241、与组装座6的两个转移铁座63分别配合的两个磁吸头242、控制被磁吸头242吸附的组装座6升降的转移升降组件以及将被吸磁头吸附的组装座6从第二工位232上方转移至第三工位233的上方的平移组件。
转移支架241同时安装于压装输送台21的输送机架211和回料输送台22的输送机架211,且还具有水平布置的转移平台2411。平移组件包括固定于转移平台2411顶面的两根转移滑轨2431、供转移升降组件安装的转移滑板2432、固定于转移滑板2432底面且分别与两个转移滑轨2431配合的两个转移滑块2433以及平行于两根转移滑轨2431且位于两根转移滑轨2431之间的转移磁性无杆气缸2434。转移滑轨2431和转移磁性无杆气缸2434均为纵向布置,且转移磁性无杆气缸2434的滑块固定于转移滑板2432的底部。
转移滑板2432在其远离压装输送台21中部的一侧固定有供转移升降组件安装的转移立板2435。转移升降组件包括转移升降气缸2441和水平纵向布置的转移块2442。转移升降气缸2441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且转移块2442固定于活塞杆的底端。转移块2442在其纵向两端均固定有两根竖直向下的转移连杆2443,且两个磁吸头242分别安装于两根转移连杆2443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磁吸头242为电磁铁。
第二转移机构24b的结构和第一转移机构24a的结构一致,能够将处于回料输送台22的第四工位234的组装座6转移至压装输送台21的第一工位231。
参阅图6,压装输送台21在第一输送单元21a处具有纵向压装工位235且在纵向压装工位235处设有第一压装机构25a。
参阅图10,第一压装机构25a包括压装支架251、压装块252、驱动压装块252升降的第一升降组件和驱动压装块252水平纵向滑移的第一纵向滑移组件。压装支架251包括压装框2511和四根压装支柱2512。四根压装支柱2512固定于回料输送台22的输送机架211上。压装框2511部分延伸至第一输送台的正上方。
第一纵向滑移组件包括两根安装于压装框2511的第一纵向滑轨2541、分别滑移安装于两根第一纵向滑轨2541的两个第一纵向滑块2542、安装于两个第一纵向滑块2542的顶部的第一纵向滑板2543和驱动第一纵向滑板2543沿第一纵向滑轨2541滑移的第一纵向气缸2544。其中,两根第一纵向滑轨2541纵向布置,第一纵向气缸2544的一端铰接于压装框2511且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纵向滑板2543上,以使得能够驱动第一纵向滑板2543沿第一纵向滑轨2541纵向滑移。
第一升降组件为第一压装气缸253。第一压装气缸253固定于第一纵向滑板2543远离回料输送平台的一侧。第一压装气缸253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设置,压装块252固定于第一压装气缸253的活塞杆的底端,且压装块252的底面设置有供六片纵向风叶一一对应插入的插槽2521。
参阅图6和图11,压装输送台21在第三输送单元21c处具有横向压装工位236,且在第二压装工位处设有第二压装机构25b。第二压装机构25b中除了压装块252形状和第一压装机构25a的压装块252不同外,其余结构均与第一压装机构25a的结构一致。第二压装机构25b的压装块252的底面设置有与横向风叶组件13的第一侧板132a和第二侧板132b对应抵接的侧压板2522。
参阅图6、图7和图8,压装输送台21在纵向压装工位235和横向压装工位236均设置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四根与位于纵向压装工位235或位于横向压装工位236的组装座6的提升插孔64一一对应设置的提升件261、与提升件261一一对应且驱动提升件261升降的提升驱动件。提升件26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插入提升插孔64的限位锥台2611和顶面抵接于组装底板61底面的提升柱2612。提升驱动件为提升气缸262且固定于支撑顶板2111的底面,支撑顶板2111具有供提升件261穿出的通孔。
参阅图4和图6,纵向组装装置3位于压装输送台21的纵向压装工位235的一侧。
参阅图12,纵向组装装置3包括纵向底座31和安装于纵向底座31顶部且横向并列布置的两个纵向组装单元32。在本实施例中,纵向组装单元32均通过磁性无杆气缸纵向滑移安装于纵向底座31上。
纵向组装单元32包括纵向组装支架321、纵向基座322、纵向抵靠机构324、纵向压装机构325和上油机构326。
纵向组装支架321包括纵向组装滑板3211、位于纵向组装滑板3211上方的纵向组装平台3212和支撑于纵向组装滑板3211和纵向组装平台3212之间的纵向组装支柱3213。每个纵向组装支架321中纵向组装支柱3213的数量为四根,且分别布置于纵向组装滑板3211的四个角处。纵向组装滑板3211和纵向组装平台3212之间形成一纵向组装空腔3214。上油机构326安装于纵向组装空腔3214内。
纵向组装平台3212水平布置。纵向基座322、纵向抵靠机构324和纵向压装机构325均安装于纵向组装平台3212的顶面。其中,纵向抵靠机构324和纵向压装机构325分别位于纵向组装基座的纵向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纵向组装单元32中的纵向抵靠机构324位于纵向组装基座靠近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该纵向组装单元32中的纵向压装机构325位于纵向组装基座中远离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另一个纵向组装单元32中的纵向抵靠机构324和纵向压装机构325的位置和第一个纵向组装单元32相反。
参阅图12,纵向基座322设有供纵向风叶组件12中六片纵向风叶一一对应卡入的纵向定位槽3221。纵向定位槽3221纵向贯穿纵向组装基座的两侧,且纵向定位槽3221的长度小于对应的纵向风叶的长度,使得纵向风叶组件12安装于对应的纵向定位槽3221后,纵向风叶的两端均延伸至纵向定位槽3221的外侧。
参阅图13,纵向压装机构325包括纵向压装座3251、驱动纵向压装座3251纵向滑移的纵向压装驱动件和纵向连杆122。纵向压装驱动件为纵向压装气缸3252,纵向压装气缸3252的活塞杆连接于纵向压装座3251。纵向压装座3251在朝向组装基座的一侧具有纵向压装面32511,且在纵向压装面32511上设有供纵向连杆122预置的安装结构7。
参阅图13和图14,安装结构7包括开设于纵向压装面32511的安装孔71、依次安装于安装孔71内的弹性件和安装插柱73。安装插柱73中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为插接端731,插接端731呈朝远离弹性件的方向外径逐渐减少的锥体。弹性件为压力弹簧72。压力弹簧72的一端抵接于安装孔71的底部且另一端抵接于安装插柱73插入安装孔71的一端,使得安装插柱73的插接端731始终具有伸出安装孔71的趋势。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压装座3251在纵向压装面32511设置有两个安装结构7,且对应纵向连杆122中位于两端的两个纵向连动孔1221。
参阅图15,纵向抵靠机构324包括纵向抵靠座3241和驱动纵向抵靠座3241朝纵向基座322往复移动的纵向抵靠驱动件。纵向抵靠驱动件为纵向抵靠气缸3242。其中,纵向抵靠座3241具有供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端1212抵靠的纵向抵靠面32411,且在纵向抵靠面32411上开设有供六片纵向风叶在纵向抵靠端的纵向铰接头1213插入的纵向抵靠插孔32412。纵向抵靠插孔32412的孔径大于纵向铰接头1213的外径,使得在抵靠过程中,纵向铰接头1213不会和纵向抵靠插孔32412的侧壁和底部抵接,避免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端1212的纵向铰接头1213上的润滑油沾到纵向抵靠插孔32412的侧壁,有助于维持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端1212的纵向铰接头1213的润滑效果。
参阅图12和图16,纵向组装平台3212在纵向基座322的纵向两侧均设有贯穿纵向组装平台3212上下面的上油通口32121。两个上油通口32121分别位于纵向基座322和纵向抵靠机构324之间、纵向基座322和纵向压装机构325之间。
上油机构326包括两块分别位于纵向基座322横向两侧的上油侧板3261、驱动两块上油侧板3261朝安装于纵向基座322的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1213靠近的上油手指气缸3262、驱动两块上油侧板3261和上油手指气缸3262升降的上油升降驱动件、储油箱3264和油泵3265。
参阅图12、图16和图17,两块上油侧板3261均具有储油腔32611,且油泵3265、储油箱3264依次与上油侧板3261的储油腔32611连通,使得储油箱3264中的润滑油能够通过油泵3265被输送至上油侧板3261的储油腔32611内。
两块上油侧面在朝向纵向基座322的侧面开设有供安装于纵向基座322上的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1213插入的上油插孔32612。两块上油侧板3261还设置有外径小于上油插孔32612且连通上油插孔32612和储油腔32611的连通孔32613。上油侧板3261在其六个上油插孔32612内均设有储油海绵32614,储油海绵32614呈圆柱且外径与上油插孔32612的孔径保持一致。其中,储油海绵32614通过按压安装于上油插孔32612内,使得储油海绵32614的一端始终与上油插孔32612的底端面抵接。
储油海绵32614的长度小于上油插孔32612的深度,上油侧板3261在储油海绵3614远离连通孔32613一侧的内壁上周向间隔设有六个储油孔32615。
上油侧板3261的顶部还设有理料部32616。理料部32616至纵向基座322的最小距离大于上油侧板3261至纵向基座322的最小距离。
上油手指气缸3262置于纵向组装滑板3211和纵向组装平台3212之间的纵向组装空腔3214内,上油手指强工的两个滑块分别与一块上油侧板3261固定,使得上油手指气缸3262能够驱动两块上油侧板3261靠近或者远离安装于纵向基座322的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1213。
上油升降驱动件包括第一上油升降气缸32631和第二上油升降气缸32632。第一上油升降气缸32631和第二上油升降气缸32632均竖直布置。第一上油升降气缸3263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且连接于上油手指气缸3262的底部。第二上油升降气缸32632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且连接于纵向组装滑板3211的顶面。其中,第一上油升降气缸32631和第二上油升降气缸32632之间之间通过上油升降支架32633连接,上油升降支架32633具有供第一上油升降气缸32631的底部插接固定的第一插槽2521和供第二上油气缸的顶部插接固定的第二插槽2521。
结合图12至图17,两块上油侧板3261经上油升降驱动件驱动后具有上油侧板3261的顶部高度低于纵向组装平台3212顶面高度的组装高度、理料部32616与安装于纵向基座322的纵向风叶正对的理料高度、上油插孔32612与安装于纵向基座322的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1213正对的上油高度。
当上油侧板3261处于组装高度时,第一上油升降气缸32631的活塞杆和第二上油升降气缸32632的活塞杆均处于收缩状态,两块上油侧板3261的顶部均未伸出组装平台的上油通口32121。
当两块上油侧板3261处于理料高度时,第一上油升降气缸32631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第二上油升降气缸32632的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上油手指气缸3262能够驱动两块上油侧板3261朝纵向基座322移动,使得理料部32616与安装于纵向基座322上的纵向风叶的端部抵接,实现对纵向风叶预先整理。
当两块上油侧板3261处于上油高度时,第一上油升降气缸32631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第二上油升降气缸32632的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上油手指气缸3262能够驱动两块上油侧板3261朝纵向基移动,使得安装于组装基座的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1213插入上油侧板3261的上油插孔32612中,并挤压上油插孔32612内的储油海绵32614,使得储油海绵32614中的润滑油浸润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头1213。
参阅图4和图18,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在压装输送台21和纵向组装装置3之间还设有一号机械手81。一号机械手81包括第一关节式机械臂811、安装于第一关节式机械臂811的旋转输出头的第一平台812、置于第一平台812的理料夹持机构813和第一夹持机构。
理料夹持机构813和第一夹持机构以第一关节式机械臂811的旋转输出头的旋转轴线为轴周向间隔90°,第一关节式机械臂811的旋转输出头能够旋转360°,从而实现理料夹持机构813和第一夹持机构的切换。其中,第一夹持机构为两个并列布置的第一手指气缸814。
参阅图19,理料夹持机构813包括叠放的第一夹板8131和第二夹板8132、驱动第一夹板8131和第二夹板8132相对滑移的夹持手指气缸8133。第一夹板8131具有五个间隔布置且供纵向风叶插入的第一夹槽81311;第二夹板8132具有五个间隔布置且供纵向风叶插入的第二夹槽81321。第一夹板8131和第二夹板8132间隔一个夹槽布置,使得第一夹板8131的四个第一夹槽81311和第二夹板8132的四个第二夹槽81321正对。其中,理料夹持机构813经夹持手指气缸8133驱动具有夹持纵向风叶组件12的夹持状态和松开纵向风叶组件12的松开状态。
当理料夹持机构813处于夹持状态时,第一夹板8131和第二夹板8132经夹持手指气缸8133驱动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使得原本处于第一夹槽81311和第二夹槽81321内的纵向风叶被夹持;当理料夹持机构813处于松开状态下,第二气动手指不驱动第一夹板8131和第二夹板8132做相对运动,使得纵向风叶处于第一夹板8131的第一夹槽81311和第二夹板8132的第二夹槽81321中时处于不被夹持的状态。
参阅图4,纵向供料装置51位于纵向组装装置3远离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纵向供料装置51包括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和第二纵向供料平台51b。其中,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和第二纵向供料平台51b横向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一个纵向放置间隙。
参阅图20,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包括盛料盒511、供料机架512、安装于供料机架512上的供料平台513、安装于供料机架512且位于供料平台513下方的供料升降机构514、安装于供料机架512且位于供料平台513一侧的补料机构515。
参阅图21,盛料盒511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盒体,且盛料盒511在其顶面沿底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盛料横槽5111。盛料横槽5111的平行于盛料盒511的宽度方向。盛料横槽511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组供纵向风叶或纵向连杆122安装的盛料卡槽5112。盛料盒511在其的两个短边外侧壁的底部均开设有两个盛料锁定槽5113,盛料锁定槽5113与盛料盒511的短边外侧壁的底部边沿连通。
参阅图20和图21,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为纵向组装装置3提供三种纵向风叶,即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具有三种型号的盛料盒511。
供料机架512包括供料机箱5121。供料机箱5121放置于地面且为中空的长方体箱体。供料机箱5121的顶面为水平布置的供料安装面51211。供料机箱5121在供料安装面51211上设有支撑于供料平台513底部的导向立柱5122。导向立柱5122垂直于供料安装面51211,使得供料平台513也为水平布置。在本实施例中,供料机箱5121在供料安装面5121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四列导向立柱5122,每列导向立柱5122的数量为三根且每列导向立柱5122中相邻两导向立柱5122之间的距离一致。
供料平台513呈长方形板状,供料平台513的长侧壁为纵向布置,供料平台513的短侧壁为横向布置。供料平台513在相邻两列导向立柱5122之间开设有供料定位槽5131,即供料平台513设置有三个供料定位槽5131,三个供料定位槽5131沿纵向间隔布置,供料定位槽5131的长侧边为横向布置,供料定位槽5131的短侧边为纵向布置。供料定位槽5131贯穿供料平台513的上下表面。供料定位槽5131的水平截面与盛料盒511相契合,使得盛料盒511能够沿竖直方向通过供料平台513的供料定位槽5131。
参阅图22,供料平台513在其两个长侧壁处均设有连通供料定位槽5131且与置于供料定位槽5131内的盛料盒511的盛料锁定槽正对的锁定通槽5132。供料平台513在其两个长侧壁处均设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锁定侧板5133和驱动锁定侧板5133靠近/远离供料平台513的长侧壁的锁定驱动组件。锁定侧板5133具有穿过锁定通槽5132且与盛料锁定槽5113配合的锁定凸部51331。锁定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锁定驱动气缸5134,两个锁定驱动气缸5134安装于供料平台513的底面且两个锁定驱动气缸5134的活塞杆分别连接于锁定侧板5133的两端。
结合图20至图22,锁定机构经锁定驱动组件的驱动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侧板5133的锁定凸部51331穿过对应的锁定通槽5132并插入到对应的盛料盒511的承料锁定槽内,此时盛料盒511置于供料平台513的供料定位槽5131内不会从供料平台513处上掉落。当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锁定侧板5133的锁定凸部51331从对应的盛料盒511的承料锁定槽内拔出,此时盛料盒511能够沿竖直方向通过供料定位槽5131且与锁定机构之间不会发生干涉。
参阅图23,供料升降机构514包括供料升降平台5141和驱动供料升降平台5141升降的供料升降组件。供料升降平台5141水平设置且位于供料平台513的正下方。供料升降平台5141具有与导向立柱5122配合的导向通孔。供料升降平台5141的顶面在相邻两列导向立柱5122之间形成有供盛料盒511放置的供料区域51411。供料区域51411呈长方形状,且供料升降平台5141在供料区域51411的两长侧边处均设有用于支撑盛料盒511底部的支撑凸条51412。当盛料盒511置于供料升降平台5141的供料区域51411时,供料区域51411两侧的两列导向立柱5122均与该盛料盒511的两长侧壁抵接。
供料升降组件包括多个供料升降液压缸5142。供料升降液压缸5142竖直安装于供料机箱5121的空腔内,供料升降液压缸5142的活塞杆贯穿供料机箱5121且连接于供料升降平台5141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供料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六个供料升降液压缸5142,每个供料区域51411对应两个供料升降液压缸5142。
供料升降液压缸5142的两个进油口均连接有电磁阀,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还设有控制上述电磁阀开闭的PLC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系统从而控制供料升降液压缸5142的活塞杆的位移量,从而达到控制供料升降平台5141的水平高度。由于采用PLC控制系统控制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位移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手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就不做赘述。
参阅图20和图23,供料机箱5121在供料升降平台5141远离补料平台5151的一侧还设有供盛料盒511抵接定位的限位立板5123。限位立板5123竖直连接供料机箱5121的供料安装面51211和供料平台513的底面。当供料升降平台5141的供料区域51411的盛料盒511的端部与限位立板5123抵接时,该盛料盒511与对应的供料定位槽5131正对,且经供料升降机构514驱动后能够通过对应的供料定位槽5131。
参阅图20和图24,补料机构515位于供料平台513一侧。补料机构515包括补料平台5151和驱动补料平台5151升降的补料升降组件。补料平台5151为水平布置。补料平台5151具有与供料平台513上的定位槽一一对应设置的下料区域51511。相邻下料区域51511之间还设有将相邻下料区域51511的盛料盒511分隔的分隔条51512。
补料升降组件包括多个补料升降液压缸5152。补料升降液压缸5152竖直安装于供料机箱5121的空腔内,补料升降液压缸5152的活塞杆贯穿供料机箱5121且连接于补料平台5151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补料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六个补料升降液压缸5152。其中,补料升降液压缸5152的活塞杆的位移量也通过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供料平台513的顶部还设有将已经供料完成的盛料盒511从供料定位槽5131的上方推入补料平台5151的下料区域51511的推料机构516。推料机构516包括两根推料磁性无杆气缸5161和一块推料板5162。两根推料磁性无杆气缸5161横向布置于供料平台513的顶面两侧,且推料板516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推料磁性无杆气缸5161的滑块上。
结合图20至图24,上述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具有将补料完成的盛料盒511放置于升降平台的供料区域51411的补料状态以及将料用完的盛料盒511转移至升降平台的下料状态。
当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处于补料状态时,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供料升降机构514中供料升降平台5141的底面与供料安装面51211贴合,补料机构515中的补料平台5151的顶面与供料升降平台5141的支撑凸条51412齐平,补料工人能够将补料完成的盛料盒511推入至供料升降平台5141的供料区域51411,供料升降机构514驱动供料升降平台5141上升,直至使得供料升降平台5141最上端的盛料盒511抵接于供料平台513中被锁定机构锁定的盛料盒511的底面。
当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处于下料状态时,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供料升降机构514驱动供料升降平台5141上升一个盛料盒511的高度,使得原本位于供料定位槽5131内的盛料盒511被顶离供料定位槽5131。当补料平台5151上没有盛料盒511时,补料平台5151顶面的高度不高于被供料升降机构514顶起的盛料盒511的底面高度;当补料平台5151上存在盛料盒511时,补料平台5151中最上方的盛料盒511的顶面高度不高于被供料升降结构顶起的盛料盒511的底面高度。当供料装置处于下料状态时,推料机构516能够将被供料升降结构顶离供料定位槽5131的盛料盒511推至补料平台5151上,实现下料的目的。
参阅图4,第二纵向供料平台51b除了盛料盒511的种类数量和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不同外,其余结构均与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相同。第二纵向供料平台51b为纵向组装装置3提供剩余的三种纵向风叶和纵向连杆122,则第二纵向供料平台51b上具有四种盛料盒511,且盛放纵向连杆122的盛料盒511位于靠近压装输送线的一侧。
参阅图4和图25,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在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和第二纵向供料平台51b之间的纵向放置间隙之间还设置有三号机械手83。三号机械手83包括第三关节式机械臂831和安装于第三关节式机械臂831的旋转输出轴处的第三夹持机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夹持机构为第三手指气缸832。
其中,一号机械手81能够通过第一夹持机构将纵向连杆122安装至纵向组装装置3的纵向压装座3251上,三号机械手83能够通过第三夹持机构将六片纵向风叶安装至纵向组装装置3的纵向基座322上,待纵向组装装置3完成纵向风叶组件12的组装后,一号机械手81能够通过理料夹持机构813将组装完成的纵向风叶组件12夹持至纵向压装工位235处的壳体底座11内。
参阅图4,横向组装装置4位于压装输送台21的横向压装工位236的一侧,包括横向底座和安装于横向底座顶部的且横向并列布置的两个横向组装单元42。在本实施例中,横向组装单元42均通过磁性无杆气缸纵向滑移安装于横向底座。
参阅图4和图26,横向组装单元42包括横向组装支架421、横向基座422、第一横向压装机构423和第二横向压装机构424。横向组装支架421的顶面为横向组装平面4211。横向基座422安装于横向组装平面4211。第一横向压装机构423和第二横向压装机构424位于横向基座422的纵向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横向组装单元42中的第一横向压装机构423位于横向组装基座靠近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该横向组装单元42中的第二横向压装机构424位于横向组装基座中远离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另一个横向组装单元42中的第一横向压装机构423和第二横向压装机构424的位置和第一个横向组装单元42相反。
横向基座422设有供横向风叶组件13的四片横向风叶一一对应安装的横向定位槽4221。其中,横向定位槽4221纵向贯穿组装基座的两端。横向基座422在其纵向中部还设置有纵向贯穿横向基座422的横向放置槽4222。
参阅图27,第一横向压装机构423包括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和驱动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纵向滑移的第一横向驱动件。第一横向驱动件为第一横向气缸4232,第一横向气缸4232固定于横向组装支架421的横向组装平面4211上。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在朝向横向基座422的侧面开设有供第一侧板132a放置且竖直贯穿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的第一横向限位槽42311,第一横向限位槽42311中朝向横向基座422的侧面为第一横向压装面42312。
参阅图27,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在第一横向压装面42312设有两组安装结构7。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的安装结构7和第一纵向压装座3251上的安装结构7一致。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的两个安装结构7与安装于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上的第一侧板132a的中部的两个横向铰接孔1321对应。
参阅图28,第二横向压装机构424包括横向升降支架4241、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安装于横向升降支架4241且驱动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纵向移动的第二横向驱动件、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安装于横向升降支架4241且驱动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横向移动的第三横向驱动件以及驱动横向升降支架4241升降的横向升降驱动件。
第二横向驱动件为第二横向气缸4243。第二横向气缸4243纵向布置且第二横向气缸4243的活塞杆朝横向基座422方向延伸且固定于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在朝向横向基座422的一侧设有供第二侧板132b放置的第二横向限位槽42421。第二横向限位槽42421上下贯穿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第二横向限位槽42421中朝向横向基座422的侧面为第二横向压装面42422。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在第二横向压装面42422也设有两组安装结构7。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上的安装结构7和第一纵向压装座3251上的安装结构7一致。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上的两组安装结构7与安装于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上的第二侧板132b的两侧的两个横向铰接孔1321对应。
第三横向驱动件为第三横向气缸4245。第三横向气缸4245纵向布置且位于第二横向气缸4243的下方。第三横向气缸4245的活塞杆朝横向基座422方向延伸且固定于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朝向横向基座422的一侧设有供横向连杆133放置的第三横向限位槽42441。第三横向限位槽42441上下贯穿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第三横向限位槽42441中朝向横向基座422的侧面为第三横向压装面42442,且在第三横向压装面42442设置有两组安装结构7。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上的安装结构7和第一纵向压装座3251上的安装结构7一致。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上的两组安装结构7与安装于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上的横向连杆133两侧的两个横向连动孔1331对应。
横向升降驱动件为固定于横向组装支架421侧壁的横向升降气缸4246。横向升降气缸4246竖直设置,且横向升降气缸4246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延伸且固定于横向升降支架4241的底部。
参阅图26和图28,横向升降支架4241经横向升降气缸4246的驱动具有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当横向升降支架4241处于第五工位时,安装于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的横向连杆133的四个横向连动孔1331和安装于横向基座422的四片横向风叶的横向连动头1314一一正对。当横向升降支架4241处于第六工位时,安装于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的第二侧板132b的四个横向铰接孔1321和安装于横向基座422上的四片横向风叶的横向铰接头1313一一正对。
参阅图4,横向组装装置4和压装输送台21之间还设置有二号机械手82。
参阅图29,二号机械手82包括第二关节式机械臂821、安装于第二关节式机械臂821的旋转输出头的第二平台822、置于第二平台822的第二夹持机构和顶部压块823。
第二夹持机构和顶部压块823以第二关节式机械臂821的旋转输出头的旋转轴线为轴周向间隔90°,第二关节式机械臂821的旋转输出头能够周向旋转360°,从而实现第二夹持机构和顶部压块823的切换。其中,第二夹持机构为并列布置的两个第二手指气缸824。
顶部压块823的两侧具有顶部侧板,顶部侧板均具有供横向风叶组件13的横向风叶插入顶部定位槽8231。当顶部压块823将四片横向风叶压紧在横向基座422上时,顶部压块823部分嵌入到横向基座422的横向放置槽4222内,且两块顶部侧板分别与横向放置槽4222两侧的侧壁贴合。
参阅图4,横向供料装置52位于横向组装装置4远离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横向供料装置52包括第一横向供料平台52a和第二横向供料平台52b。其中,第一横向供料平台52a和第二横向供料平台52b横向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一个横向放置间隙。
第一横向供料平台52a除了盛料盒511的种类数量和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的不同外,其余结构和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一致。第一横向供料平台52a为横向组装装置4提供一号横向风叶131a、二号横向风叶131b和第一侧板132a,则第一横向供料平台52a具有三种盛料盒511。
第二横向供料平台52b除了盛料盒511的种类数量和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的不同外,其余结构和第一纵向供料平台51a一致。第二横向供料平台52b为横向组装装置4提供三号横向风叶131c、四号横向风叶131d、第二侧板132b和横向连杆133,则第一横向供料平台52a具有四种盛料盒511,且三号横向风叶131c位于靠近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
参阅图30,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在第一横向供料平台52a和第二横向供料平台52b之间的横向放置间隙之间还设置有四号机械手84。四号机械手84包括第四关节式机械臂841和安装于第三关节式机械臂831的旋转输出轴的第四夹持机构。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夹持机构为第四手指气缸842。
结合图4至图30,二号机械手82能够将三号横向风叶131c安装至横向基座422上。四号机械手84能够将一号横向风叶131a、二横横向风叶和四号横向风叶131d安装至横向基座422,并将第一侧板132a安装于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将第二侧板132b安装于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将横向连杆133安装至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待横向组装装置4将横向风叶组件13组装完成后,二号机械手82能够通过第三夹持机构将组装完成的横向风叶组件13夹持至横向压装工位236处的壳体底座11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1、操作人员将壳体底座11安装至组装座6上,并将组装座6置于压装输送台21上,使得安装有壳体底座11的组装座6输送至纵向压装工位235;
2、一号机械手81将组装完成的纵向风叶组件12置于纵向压装工位235处的壳体底座11,第一压装机构25a将置于壳体底座11上的纵向风叶组件12下压,使得纵向风叶组件12中的纵向风叶的两端的纵向铰接头1213均能够卡入壳体底座11的纵向铰接孔113内,完成纵向风叶组件12在壳体底座11上的安装;
3、纵向压装工位235处的壳体底座11经压装输送台21的输送被输送至横向压装工位236;
4、二号机械手82将组装完成的横线风叶组件置于横向压装工位236处的壳体底座11内,第二压装机构25b将置于壳体底座11上的横向风叶组件13下压,使得横向风叶组件13中的三号横向风叶131c的拨叉1315插入三号纵向风叶121c的连动卡接杆1215上,并使得第一侧板132a和第二侧板132b分别卡入底部壳体的第一安装槽114和第二安装槽115内;
5、安装有纵向风叶组件12和横向风叶组件13的壳体底座11经压装输送台21的输送被送至压装输送台21的输出端,操作工人将该壳体底座11从组装座6上取下,在进行壳体框盖14的安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纵向风叶组件(12)的元件放置的纵向供料装置(51)、供横向风叶组件(13)的元件放置的横向供料装置(52)、用于组装纵向风叶组件(12)的纵向组装装置(3)、用于组装横向风叶组件(13)的横向组装装置(4)、将所述纵向风叶组件(12)和所述横向风叶组件(13)依次压装至壳体底座(11)的压装输送台(21)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壳体底座(11)安装的组装座(6);
所述压装输送台(21)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纵向压装工位(235)和横向压装工位(236);所述压装输送台(21)在纵向压装工位(235)设有将所述纵向风叶组件(12)压入壳体底座(11)的第一压装机构(25a)且在横向压装工位(236)处设有将所述横向风叶组件(13)压入壳体底座(11)的第二压装机构(25b);
所述纵向组装装置(3)和所述横向组装装置(4)均位于所述压装输送台(21)的同侧,所述纵向组装装置(3)位于所述纵向压装工位(235)的一侧,所述纵向组装装置(3)和压装输送台(21)之间还设有将所述纵向组装装置(3)组装完成的纵向风叶组件(12)运输至纵向压装工位(235)处的壳体底座(11)内的一号机械手(81);所述横向组装装置(4)位于所述横向压装工位(236)的一侧,所述横向组装装置(4)和压装输送台(21)之间还设有将所述横向组装装置(4)组装完成的横向风叶组件(13)运输至横向压装工位(236)处的壳体底座(11)内的二号机械手(82);
所述纵向供料装置(51)设于所述纵向组装装置(3)中远离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所述纵向组装装置(3)在远离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还设有将所述纵向供料装置(51)的纵向风叶组件(12)的元件输送至所述纵向组装装置(3)的三号机械手(83);所述横向供料装置(52)设于所述横向组装装置(4)中远离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所述横向组装装置(4)在远离所述压装输送台(21)的一侧还设有将所述横向供料装置(52)的横向风叶组件(13)的元件输送至所述横向组装装置(4)的四号机械手(84);
所述纵向组装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纵向组装单元(32);所述纵向组装单元(32)包括纵向基座(322)、纵向抵靠机构(324)、纵向压装机构(325)和纵向连杆(122);所述纵向基座(322)设有供纵向风叶安装的纵向定位槽(3221);所述纵向抵靠机构(324)设于所述纵向基座(322)的一侧且供安装于所述纵向基座(322)上的纵向风叶的纵向铰接端(1212)抵接;所述纵向压装机构(325)设于所述纵向基座(322)中背向所述纵向抵靠机构(324)的另一侧,所述纵向压装机构(325)包括供所述纵向连杆(122)放置的纵向压装座(3251)、将置于所述纵向压装座(3251)上的纵向连杆(122)压装至置于所述纵向基座(322)的纵向风叶的纵向压装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座(6)包括组装底板(61)和安装于组装底板(61)顶面且插入所述壳体底座(11)的第一空腔(111)的组装定位块(62);所述组装定位块(62)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纵向风叶组件(12)的纵向风叶一一对应卡入定位的限位槽(6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底板(61)开设有贯穿组装底板(61)上下面的提升插孔(64);所述压装输送台(21)在所述纵向压装工位(235)和横向压装工位(236)均设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抵接于所述组装底板(61)以提升组装底板(61)的提升件(261)以及驱动提升件升降的提升驱动件;所述提升件(26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插入所述提升插孔(64)的限位锥台(2611)和顶面抵接于所述组装底板(61)底面的提升柱(26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在所述压装输送台(21)远离所述纵向组装装置(3)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压装输送台(21)并列布置的回料输送台(22);所述压装输送台(21)的输入端具有第一工位(231),所述压装输送台(21)的输出端具有第二工位(232),所述回料输送台(22)的输入端具有第三工位(233),所述回料输送台(22)的输出端具有第四工位(234);所述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还设有将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32)的组装座(6)转移至所述第三工位(233)的第一转移机构(24a)和将位于所述第四工位(234)的组装座(6)转移至所述第一工位(231)的第二转移机构(24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组装单元(32)还设有上油机构(326);所述上油机构(326)包括两块分别与位于所述纵向基座(322)的纵向风叶的两端的纵向铰接头(1213)相对的上油侧板(3261)、驱动两块所述上油侧板(3261)朝所述纵向铰接头(1213)靠近的上油手指气缸(3262)、驱动两块所述上油侧板(3261)升降的上油升降驱动件;所述上油侧板(3261)具有储油腔(32611),所述上油侧板(3261)在朝向所述纵向基座(322)的侧面还开设有供所述纵向铰接头(1213)插入且与所述储油腔(32611)连通的上油插孔(32612);所述上油插孔(32612)内设有储油海绵;所述上油机构(326)还设有储油箱(3264)和将储油箱(3264)内的润滑油泵入储油腔(32611)的油泵(32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机械手(81)包括第一关节式机械臂(811)和安装于所述第一关节式机械臂(811)的旋转输出头处的理料夹持机构(813);所述理料夹持机构(813)包括叠放的第一夹板(8131)、第二夹板(8132)和驱动第一夹板(8131)和第二夹板(8132)相对滑移的理料手指气缸,所述第一夹板(8131)和第二夹板(8132)叠放后形成供所述纵向风叶组件(12)的纵向风叶一一插入的夹槽,所述理料夹持机构(813)经所述理料手指气缸驱动后具有夹持所述纵向风叶组件(12)的夹持状态和松开所述纵向风叶组件(12)的松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组装装置(4)包括横向基座(422)、第一横向压装机构(423)和第二横向压装机构(424);所述横向基座(422)设有供横向风叶安装的横向定位槽(4221);所述第一横向压装机构(423)设于所述横向基座(422)的一侧,所述第一横向压装机构(423)具有供第一侧板(132a)放置的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将所述第一横向压装座(4231)上的第一侧板(132a)压装至所述横向基座(422)上的横向风叶的第一横向驱动件;所述第二横向压装机构(424)设于所述横向基座(422)远离所述第一横向压装机构(423)的一侧,所述第二横向压装机构(424)包括供第二侧板(132b)放置的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将所述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上的第二侧板(132b)压装至所述横向基座(422)上横向风叶的第二横向驱动件、供横向连杆(133)放置的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将所述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上的横向连杆(133)压装至所述横向基座(422)上横向风叶的第三横向驱动件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横向压装座(4242)和所述第三横向压装座(4244)升降的横向升降驱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机械手(82)包括第二关节式机械臂(821)和安装于所述第二关节式机械臂(821)的旋转输出头处的顶部压块(823);所述顶部压块(823)具有供所述横向风叶组件(13)的横向风叶卡入的顶部定位槽(8231)。
CN202010211689.8A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 Active CN111268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1689.8A CN111268001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1689.8A CN111268001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8001A CN111268001A (zh) 2020-06-12
CN111268001B true CN111268001B (zh) 2021-02-05

Family

ID=7099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1689.8A Active CN111268001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800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0795A (ja) * 2012-09-28 2014-04-21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6662718U (zh) * 2017-02-24 2017-11-24 深圳市宏盛佳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生产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9438B2 (en) * 2014-06-10 2017-09-12 Whirlpool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with selective filtering for air purification
CN204085470U (zh) * 2014-06-30 2015-01-07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装配检测装置
CN105171388A (zh) * 2015-08-31 2015-12-23 重庆豪能兴富同步器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器装配检测线抓料机械手
CN106239135B (zh) * 2016-08-30 2018-03-20 福建明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自动化装配流水线
CN207013984U (zh) * 2017-05-12 2018-02-16 宁波均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自动的装配设备
CN207564095U (zh) * 2017-05-12 2018-07-03 宁波均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出风口的装配设备
CN206779878U (zh) * 2017-06-20 2017-12-22 吴锦炎 次叶片连杆支架组装工装
CN107186465B (zh) * 2017-07-14 2023-05-30 东莞市益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手机天线馈点部位与后盖组装机构
CN207239666U (zh) * 2017-10-11 2018-04-17 无锡科安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叶片组件组装装置
CN207433202U (zh) * 2017-11-23 2018-06-01 英华利汽车零部件(赣州)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组装导向风叶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CN208663038U (zh) * 2018-07-20 2019-03-29 芜湖鑫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出风口的双向装配工装
CN110587288B (zh) * 2019-08-19 2020-10-09 宁波立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的装配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0795A (ja) * 2012-09-28 2014-04-21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6662718U (zh) * 2017-02-24 2017-11-24 深圳市宏盛佳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8001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80040B1 (ko) 자동 임펠러 조립기
KR200388646Y1 (ko) 자동 임펠러 조립기
CN113478222B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组装流水线
CN212823745U (zh) 垫片自动上料机构及塑料齿轮组件的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13290385A (zh) 一种起动机总装生产线
CN112276553A (zh) 自动化工件装配流水线
CN111268001B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生产线
CN113210544A (zh) 自动组网设备及钢筋网笼加工系统
CN211510596U (zh) 一种电子烟多工位自动流线式机构
CN111098672B (zh) 一种纵向风叶组件组装装置
CN112059578B (zh) 一种轮毂上下轴承压装生产线
KR101032757B1 (ko) 캐리어에 탑재된 피씨비 기판 분리 및 포장용기수납 겸용장치
CN114654223B (zh) 一种液压铰链自动组装机
KR20090068512A (ko) 차량용 클립 장착장치
CN217452874U (zh) 一种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
CN111085847B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组装线
CN113263307B (zh) 钢钎卡扣安装机构及自动组网设备
CN217143030U (zh) 一种座椅托盘的自动生产线
KR20090094700A (ko) 밸브 스템 씰 압입장치
CN113263303B (zh) 一种自动化装配装置
CN114952285A (zh) 方向盘组合开关装配生产线
JPH08197350A (ja) 自動組付装置
CN110977382B (zh) 组装设备
CN113146210A (zh) 一种杆件定位装置及拧紧组装设备
CN114434144A (zh) 一种座椅托盘的自动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