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7735B - 一种卡车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车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7735B
CN111267735B CN202010211399.3A CN202010211399A CN111267735B CN 111267735 B CN111267735 B CN 111267735B CN 202010211399 A CN202010211399 A CN 202010211399A CN 111267735 B CN111267735 B CN 1112677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ction
rearview mirror
side wall
channel
tr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13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7735A (zh
Inventor
何水龙
许恩永
王衍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2113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77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7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7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7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7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05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trucks, e.g. by C-shaped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05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trucks, e.g. by C-shaped support means
    • B60R1/06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trucks, e.g. by C-shaped support means with remote position control adjustment
    • B60R1/0615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trucks, e.g. by C-shaped support means with remote position control adjustment by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actuated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车后视镜,包括固定支架,其包括后视镜安装部以及分别衔接在所述后视镜安装部两端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两者分别通过铰接机构和调节机构安装在卡车的侧面上;调节机构包括具有容置通道的外壳、一端插入容置通道且另一端外伸的按压组件,以及设置于容置通道内并与下固定部的末端进行固定连接的套管组件;所述按压组件的内部具有滑动通道,其在所述外壳中仅能够发生沿其长度方向的直线滑动;所述按压组件的内部沿其周向均布有一圈间隔凸起;所述套管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间隔凸起的定位凸起。本发明能够方便地调节后视镜的角度和朝向,且调节之后能够对其朝向和状态进行锁定,维持其稳定状态,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卡车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车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卡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现有的卡车后视镜一般通过C形固定杆固定在卡车的两侧,由于卡车较宽、体积较大,因此需要预先调整合适的视野,以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但时现有的卡车后视镜存在调节不便且调节后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保持既定角度的后视镜在车身长期的使用和颠簸的影响下容易产生角度偏移,影响行车的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卡车后视镜,其能够解决现有卡车后视镜调节不便且调节后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车后视镜,其包括:固定支架,其包括后视镜安装部以及分别衔接在所述后视镜安装部两端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分别通过铰接机构和调节机构安装在卡车的侧面上;以及,后视镜,其包括后视镜主体以及抱合固定在所述后视镜安装部上的固定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具有容置通道的外壳、一端插入所述容置通道且另一端外伸的按压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通道内并与所述下固定部的末端进行固定连接的套管组件;所述按压组件的内部具有滑动通道,其外端封堵且内端开口,其在所述外壳中仅能够发生沿其长度方向的直线滑动;所述按压组件的内部沿其周向均布有一圈间隔凸起;所述套管组件的一端插入所述按压组件的滑动通道内,且其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间隔凸起的定位凸起。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上固定部末端的铰接头以及固定于卡车外侧壁上的铰接座,所述上固定部通过所述铰接头与所述铰接座进行铰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内部具有滑动通道的驱动管、固定于所述驱动管内部的推杆,以及固定于所述推杆下端的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上设置有上下通透的节流孔;所述套管组件包括插入所述驱动管内部的上管段、固定于所述下固定部末端上的下管段,以及连接在所述上管段和下管段之间的中管段;所述上管段、中管段和下管段之间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的周向转动;驱动管的顶部与上管段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定位凸起固定于所述上管段的外侧壁上,所述活塞头位于所述上管段的内部,并能够在上管段内发生相对滑动;所述中管段的上端设置有位于活塞头正下方的限位环,所述中管段的内部设置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在弹性件的挤压下封堵在所述限位环中心处的第一单向孔上;所述下管段的上端形成了对弹性件进行限位的台阶面,且所述下管段旋转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下管段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固定槽,所述容置通道的底部形成了配合于所述下管段外径的穿口,且该穿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环形固定槽的环形凸起。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沿伸的导向条,所述容置通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导向条的导向槽,所述驱动管穿过所述容置通道的上端口,且所述导向条插入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驱动管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条的方向滑动。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管段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互相贴合,所述中管段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夹层空间,且所述中管段的侧壁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使得所述中管段的内部与所述夹层空间形成连通;所述外壳的侧壁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夹层空间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使得所述夹层空间与外部空间形成连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内部的容置通道配合于所述按压组件以及套管组件的结构。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管段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心处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推杆的穿孔,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孔,所述第二单向孔的内侧设置有能够将其盖合或者打开的挡片,所述挡片通过其边缘的任一处与所述第二单向孔内侧的边缘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堵件的外径配合于所述中管段的内侧壁,且所述封堵件的外围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纵向缺口,所述纵向缺口与所述中管段的内侧壁共同夹逼围合形成输气通道。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管段的下端与所述中管段的上端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中管段的下端与所述下管段的上端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下管段一体成型在所述下固定部的末端上;所述推杆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段,所述活塞头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段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活塞头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段的配合连接在所述推杆的下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卡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互相拼接固定的安装座和外盖,两者的内部结构相同且对称;当所述安装座和外盖拼接固定后,两者的内部结构共同形成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容置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方便地调节后视镜的角度和朝向,且调节之后能够对其朝向和状态进行锁定,维持其稳定状态,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卡车前端的视角图及其后视镜具体详图。
图2为卡车后端的视角图及其后视镜具体详图。
图3为卡车后视镜的背面结构图。
图4为卡车后视镜的剖面图。
图5为图4中的调节机构结构详图。
图6为调节机构运作过程中的内部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7为调节机构的爆炸图。
图8为驱动管以及上管段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车后视镜,其包括固定支架100以及安装在固定支架100上的后视镜200。
固定支架100包括后视镜安装部101以及分别衔接在后视镜安装部101两端的上固定部102和下固定部103,三者均为互相衔接的管状结构,且三者互相衔接共同形成C形的一体式支架;上固定部102位于下固定部103的上部。上固定部102和下固定部103分别通过铰接机构A和调节机构B安装在卡车的侧面上。
后视镜200包括后视镜主体201以及抱合固定在后视镜安装部101上的固定件202;后视镜主体201采用现有的后视镜镜面;固定件202可以为固定在后视镜主体201背面的抱环,并可以通过螺栓L将抱环抱紧固定在后视镜安装部101上。
调节机构B包括内部具有容置通道N的外壳300、一端插入容置通道N且另一端外伸出容置通道N的按压组件400,以及设置于容置通道N内并与下固定部103的末端进行固定连接的套管组件500。
按压组件400的内部具有滑动通道,其外端(上端)封堵且内端(下端)开口,按压组件400在外壳300中仅能够发生沿其长度方向的直线滑动。按压组件400的内部沿其周向均布有一圈间隔凸起T-1,间隔凸起T-1为间隔设置的凸起结构,相邻的凸起结构之间形成间隔槽G。套管组件500的一端插入按压组件400的滑动通道内,且其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间隔凸起T-1的定位凸起T-2。
当定位凸起T-2限定在相邻间隔凸起T-1之间的间隔槽G内时,套管组件500不能相对于按压组件400发生转动(相反的,当定位凸起T-2脱离间隔凸起T-1并形成完全错位时,套管组件500能够相对于按压组件400发生转动);且由于按压组件400自身不能发生转动(按压组件400仅能够相对于外壳300以及套管组件500发生直线滑动,以控制间隔凸起T-1与定位凸起T-2是否构成完全错位),因此,通过按压本发明的按压组件400即可控制套管组件500以及与其固定的固定支架100是否能够发生转动,继而控制后视镜200是否能够发生转动以调节角度。
铰接机构A包括固定于上固定部102末端的铰接头600以及固定于卡车外侧壁上的铰接座700,上固定部102通过铰接头600与铰接座700进行铰接,该铰接方式采用现有的铰接方式。铰接座700可以通过螺栓L固定在卡车外侧壁上。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后视镜200能够方便地调节角度和朝向,且调节之后能够对其朝向和状态进行锁定,维持其稳定状态,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按压组件400包括内部具有滑动通道的驱动管401、固定于驱动管401内部的推杆402,以及固定于推杆402下端的活塞头403。推杆402的延伸方向为驱动管401的长度方向,活塞头403上设置有上下通透的节流孔403a,能够连通活塞头403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且节流孔403a的内径可以设置地较小,保证仅能够运行少量气体通过。
套管组件500设置为依次衔接拼装的三段式,即包括插入驱动管401内部的上管段501、固定于下固定部103末端上的下管段503,以及连接在上管段501和下管段503之间的中管段502。上管段501、中管段502和下管段503三者之间首尾连接且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的周向转动。此外,驱动管401的顶部与上管段501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复位件404,复位件404采用压缩弹簧,套于推杆402外围,其能够对按压下去的驱动管401具有向上的复位作用。
定位凸起T-2固定于上管段501的外侧壁上,活塞头403位于上管段501的内部,并能够在上管段501内发生相对滑动。
中管段502的上端设置有位于活塞头403正下方的限位环502a,中管段502的内部设置有封堵件504,封堵件504在弹性件505的挤压下封堵在限位环502a中心处的第一单向孔502a-1上。限位环502a优选一体成型在中管段502上端的环形结构,其内径小于活塞头403外径,且小于封堵件504内径;封堵件504为能够在中管段502内进行滑动的块状结构,其对应于第一单向孔502a-1的一侧面上设置为球面504b。弹性件505采用压缩弹簧。
本发明设定:当向下按压驱动管401直至活塞头403接触到限位环502a时,间隔凸起T-1与定位凸起T-2形成完全错位,定位凸起T-2对间隔凸起T-1不再起到旋转约束作用,此时能够转动套管组件500以及固定支架100整体,以调节后视镜200;当驱动管401受到复位件404的作用向上复位至活塞头403接触到驱动管401的顶部时,间隔凸起T-1与定位凸起T-2互相嵌入,具有交集,此时,定位凸起T-2对间隔凸起T-1具有旋转约束作用,套管组件500以及固定支架100整体不能够发生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套管组件500旋转调节好之后,定位凸起T-2与间隔凸起T-1的间隔槽G不能完全正对,导致复位出现形成阻碍的情况出现,本发明可以设定:定位凸起T-2与间隔凸起T-1端部均设置为光滑球面,如此,即使旋转调节后的定位凸起T-2与间隔凸起T-1的间隔槽G不能完全正对,定位凸起T-2也能够借助球面滑入最近邻的间隔槽G中,形成两者的互相嵌合。
下管段503的上端形成了对弹性件505进行限位的台阶面503a,台阶面503a的内径小于中管段502的内径,且小于弹性件505的内圈内径,以能够实现对弹性件505的支撑作用。下管段503穿过容置通道N的底部,并旋转设置于外壳300的底部。例如:下管段503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固定槽503b,容置通道N的底部形成了配合于下管段503外径的穿口,且该穿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环形固定槽503b的环形凸起301,环形凸起301卡入环形固定槽503b中,并能够发生相对旋转。
进一步的,驱动管4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沿伸的导向条401a,容置通道N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导向条401a的导向槽302,驱动管401穿过容置通道N的上端口,且导向条401a插入导向槽302内;驱动管401能够沿着导向条401a的方向滑动,以保证按压组件400在外壳300中仅能够发生沿其长度方向的直线滑动。
进一步的,上管段501的外侧壁与外壳300的内侧壁之间互相贴合,而中管段502与外壳3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夹层空间M,且中管段50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口502b,通风口502b使得中管段502的内部与夹层空间M形成连通。此外,外壳300的侧壁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夹层空间M的出气通道303,出气通道303使得夹层空间M与外部空间形成连通。
本发明的按压组件400和套管组件500的组合结构能够使得当驱动管401被按压下去之后能够缓慢复位,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会立即形成锁定,以给套管组件500的旋转调节给足充分时间,当调节好之后,按压组件400也能够自动复位完全,形成旋转锁定的状态,提高调节的便捷性。其具体实现原理如下:
如图6,本发明定义活塞头403与限位环502a之间的空间为压力腔Y。
当按下驱动管401时,向下运动的驱动管401能够通过推杆402带动活塞头403向下滑动,位于压力腔Y内的空气将被迅速压缩,气压增大,而封堵在第一单向孔502a-1上的封堵件504将被气压顶开,压力腔Y内的气体进而能够进入中管段502的内部,并依次经由通风口502b、夹层空间M、出气通道303,最终排至外部空间,如此即可保证驱动管401的按压过程较位轻松、快速。与此同时,外部的空气还会依次经由出气通道303、间隔凸起T-1与定位凸起T-2之间的多个间隙,从上管段501顶部汇入活塞头403的上部空间。驱动管401按压下去之后,套管组件500即可进行旋转调节。
当松开驱动管401后,驱动管401受到复位件404的作用逐渐上升,活塞头403的上升过程使得压力腔Y内的气压减小,此时,封堵件504能够严密封堵在第一单向孔502a-1上,而活塞头403上部的空气仅能够通过口径较小的节流孔403a慢慢渗入压力腔Y,因此使得活塞头403的上升行程比较缓慢,保证充足的后视镜调节时间。当驱动管401上升至间隔凸起T-1上端的球面接触到最近的定位凸起T-2下端时,定位凸起T-2能够滑入最近的间隔槽G中,重新形成最初的旋转锁定状态,保证了固定支架100以及后视镜200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外壳300内部的容置通道N配合于按压组件400以及套管组件500结构,按压组件400与套管组件500均紧贴容置通道N的内侧壁,则在按下驱动管401的过程中,压力腔Y内的气体能够顶开封堵件504,直接通过中管段502以及下管段503进入固定支架100的空心管内部。优选的,固定支架100采用C形的空心钢管,且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排气口。而与此同时,在该实施方式中,驱动管401上需要设置穿孔或者通道或者直接通过驱动管401与外壳300之间的间隙空间,使得外部的空气能够经由该“穿孔或者通道或者直接通过驱动管401与外壳300之间的间隙空间”汇入活塞头403的上部空间,以平衡活塞头403两侧的气压差,使得按压过程不费力。
进一步的,上管段50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501a,顶板501a的中心处设置有对应于推杆402的穿孔501a-1,顶板501a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孔501a-2,第二单向孔501a-2的内侧设置有能够将其盖合或者打开的挡片501b,挡片501b优选具有一定弹性的韧性材质制成,如橡胶片,挡片501b通过其边缘的任一处与第二单向孔501a-2内侧的边缘进行固定连接。
当按压驱动管401时,外部的气体能够冲开挡片501b进入驱动管401内位于活塞头403上部的空间。
当松开驱动管401后,顶板501a与活塞头403之间的空间被压缩,气压增大,挡片501b紧紧覆盖在第二单向孔501a-2上,外部气体无法进入顶板501a与活塞头403之间的空间,因此,气体的流动方式仅仅只能是活塞头403上部的密封空间逐渐通过节流孔403a慢慢渗入压力腔Y,因此,挡片501b的设置能够优化驱动管401的复位行程,提供充足的复位时间和后视镜调节时间。
进一步的,封堵件504为短柱结构,其外径配合于中管段502的内侧壁,且封堵件504的外围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纵向缺口504a,纵向缺口504a与中管段502的内侧壁共同夹逼围合形成输气通道。当压力腔Y内的空气顶开封堵件504时,气体能够通过各个输气通道进入封堵件504的下部空间,并依次经由通风口502b、夹层空间M、出气通道303,最终排至外部空间。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上管段501、中管段502与下管段50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如此便于实际的产品装配。具体为:上管段501的下端与中管段502的上端采用螺纹连接;中管段502的下端与下管段503的上端采用螺纹连接;下管段503一体成型在下固定部103的末端上。需要注意的是:当采用螺纹连接相邻的两管段时,需要保证螺纹扭转的力度强劲或者需要在扭转装配后再通过点焊固定,以保证套管组件500的旋转调节过程不会导致相邻管段之间的螺纹连接出现松动。
推杆402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段402a,活塞头403上设置有与螺纹段402a配合的螺纹孔403b,活塞头403通过螺纹孔403b与螺纹段402a的配合连接在推杆402的下端。
进一步的,外壳300包括互相拼接固定的安装座304和外盖305,两者的内部结构相同且对称;当安装座304和外盖305拼接固定后,两者的内部结构共同形成位于外壳300内部的容置通道N。较佳的,本发明中的安装座304和外盖305拼接后,可以通过贯穿两者的螺栓L固定在卡车外侧壁上,螺栓L优选分布在外壳300的边缘位置。安装座304和外盖305上具有配合于螺栓L的穿孔,且两者的穿孔能够互相正对。
由于本发明的调节机构B设置为组装式的,因此其能够各自生产独立的零件,通过简单装配即可形成最终产品。调节机构B的装配过程如下:
一、将复位件404套在推杆402上;
二、上管段501插入驱动管401的滑动通道内;
三、在推杆402末端的螺纹段402a上旋转固定活塞头403;
四、将中管段502连接在上管段501的下端;
五、依次将封堵件504和弹性件505填入中管段502中;
六、将下管段503连接在中管段502的下端;
七、将安装座304和外盖305包裹围合在上一步骤形成的装配体外围,并使得导向条401a嵌入导向槽302、环形凸起301嵌入环形固定槽503b;
八、握紧外壳300,并穿入横向的螺栓L,通过螺栓固定在卡车上。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卡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支架(100),其包括后视镜安装部(101)以及分别衔接在所述后视镜安装部(101)两端的上固定部(102)和下固定部(103),所述上固定部(102)和下固定部(103)分别通过铰接机构和调节机构安装在卡车的侧面上;以及,
后视镜(200),其包括后视镜主体(201)以及抱合固定在所述后视镜安装部(101)上的固定件(202);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具有容置通道(N)的外壳(300)、一端插入所述容置通道(N)且另一端外伸的按压组件(400),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通道(N)内并与所述下固定部(103)的末端进行固定连接的套管组件(500);
所述按压组件(400)的内部具有滑动通道,其外端封堵且内端开口,其在所述外壳(300)中仅能够发生沿其长度方向的直线滑动;所述按压组件(400)的内部沿其周向均布有一圈间隔凸起(T-1);所述套管组件(500)的一端插入所述按压组件(400)的滑动通道内,且其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间隔凸起(T-1)的定位凸起(T-2);
所述按压组件(400)包括内部具有滑动通道的驱动管(401)、固定于所述驱动管(401)内部的推杆(402),以及固定于所述推杆(402)下端的活塞头(403),所述活塞头(403)上设置有上下通透的节流孔(403a);
所述套管组件(500)包括插入所述驱动管(401)内部的上管段(501)、固定于所述下固定部(103)末端上的下管段(503),以及连接在所述上管段(501)和下管段(503)之间的中管段(502);所述上管段(501)、中管段(502)和下管段(503)之间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的周向转动;驱动管(401)的顶部与上管段(501)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复位件(404);
所述定位凸起(T-2)固定于所述上管段(501)的外侧壁上,所述活塞头(403)位于所述上管段(501)的内部,并能够在上管段(501)内发生相对滑动;
所述中管段(502)的上端设置有位于活塞头(403)正下方的限位环(502a),所述中管段(502)的内部设置有封堵件(504),所述封堵件(504)在弹性件(505)的挤压下封堵在所述限位环(502a)中心处的第一单向孔(502a-1)上;
所述下管段(503)的上端形成了对弹性件(505)进行限位的台阶面(503a),且所述下管段(503)旋转设置于所述外壳(300)的底部;所述下管段(503)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固定槽(503b),所述容置通道(N)的底部形成了配合于所述下管段(503)外径的穿口,且该穿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环形固定槽(503b)的环形凸起(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上固定部(102)末端的铰接头(600)以及固定于卡车外侧壁上的铰接座(700),所述上固定部(102)通过所述铰接头(600)与所述铰接座(700)进行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管(4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沿伸的导向条(401a),所述容置通道(N)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导向条(401a)的导向槽(302),所述驱动管(401)穿过所述容置通道(N)的上端口,且所述导向条(401a)插入所述导向槽(302)内;所述驱动管(401)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条(401a)的方向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段(501)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300)的内侧壁之间互相贴合,所述中管段(502)与所述外壳(3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夹层空间(M),且所述中管段(502)的侧壁上设置有通风口(502b),所述通风口(502b)使得所述中管段(502)的内部与所述夹层空间(M)形成连通;
所述外壳(300)的侧壁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夹层空间(M)的出气通道(303),所述出气通道(303)使得所述夹层空间(M)与外部空间形成连通。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卡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00)内部的容置通道(N)配合于所述按压组件(400)以及套管组件(500)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卡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段(50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501a),所述顶板(501a)的中心处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推杆(402)的穿孔(501a-1),所述顶板(501a)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孔(501a-2),所述第二单向孔(501a-2)的内侧设置有能够将其盖合或者打开的挡片(501b),所述挡片(501b)通过其边缘的任一处与所述第二单向孔(501a-2)内侧的边缘进行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504)的外径配合于所述中管段(502)的内侧壁,且所述封堵件(504)的外围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纵向缺口(504a),所述纵向缺口(504a)与所述中管段(502)的内侧壁共同夹逼围合形成输气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段(501)的下端与所述中管段(502)的上端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中管段(502)的下端与所述下管段(503)的上端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下管段(503)一体成型在所述下固定部(103)的末端上;
所述推杆(402)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段(402a),所述活塞头(403)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段(402a)配合的螺纹孔(403b),所述活塞头(403)通过螺纹孔(403b)与螺纹段(402a)的配合连接在所述推杆(402)的下端。
9.如权利要求1~4、7、8任一所述的卡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00)包括互相拼接固定的安装座(304)和外盖(305),两者的内部结构相同且对称;
当所述安装座(304)和外盖(305)拼接固定后,两者的内部结构共同形成位于所述外壳(300)内部的容置通道(N)。
CN202010211399.3A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卡车后视镜 Active CN111267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1399.3A CN111267735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卡车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1399.3A CN111267735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卡车后视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7735A CN111267735A (zh) 2020-06-12
CN111267735B true CN111267735B (zh) 2021-04-06

Family

ID=70993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1399.3A Active CN111267735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卡车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773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4336B2 (en) * 2002-08-23 2004-11-09 Lang-Mekra North America, Llc Key system for a mirror assembly
TWI420028B (zh) * 2010-12-23 2013-12-21 Wistron Corp 固定結構
CN102923057A (zh) * 2012-11-27 2013-02-1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后视镜
CN103010106B (zh) * 2012-12-21 2014-09-17 江苏华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车用档位旋转后视镜支架
CN105318157B (zh) * 2015-11-20 2018-08-31 邢皓宇 一种便携式支架
JP2018154287A (ja) * 2017-03-21 2018-10-04 日産ライトトラ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CN208863040U (zh) * 2018-09-03 2019-05-14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及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7735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2343B2 (en)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US5435604A (en) Tube connecting device
US6658694B2 (en) Hinge device with a returning member for automatically closing an open door
US20200290424A1 (en) Adjustment device, adjustor and shock absorber
JP4714137B2 (ja) ドア停止具
US8246019B2 (en) Air spring for vehicle closure
US10800479B2 (en) Fluid flow control structure for bicycle device and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CN111267735B (zh) 一种卡车后视镜
US5104098A (en) Cylinder type air damper
US5816284A (en) Tire valve extension attachment
US8448761B2 (en) Valve mechanism for a gas suspension system
EP0865583B1 (en) Method of attachment of flexible member to stamped steel piston
CN100460693C (zh) 一种用于可伸缩地可移动部件的调整装置
JP3833733B2 (ja) 速度調節可能なガスばね
US7017872B2 (en) Height adjustable boat seat pedestal
EP3412544A1 (en) Telescopic seat post for bicycles
CN111376835B (zh) 一种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
CN210068834U (zh) 具有调节功能的减震器
JP4668738B2 (ja) エアダン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544780A (en) Power gas tank cover
JP3728246B2 (ja) 紐の引き込み装置
US9611914B2 (en) Adjusting device for a damp adjustment cylinder and a vehicular shock absorber including the same
US6120346A (en) Ribbon gun with replaceable decorated head and cartridge
CN113685334B (zh) 一种输气结构及相应的微型气泵
US6934996B2 (en) System for actuating a gas dam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