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7373A -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7373A
CN111247373A CN201880067643.4A CN201880067643A CN111247373A CN 111247373 A CN111247373 A CN 111247373A CN 201880067643 A CN201880067643 A CN 201880067643A CN 111247373 A CN111247373 A CN 111247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flow fan
indoor unit
end cover
cross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76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47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7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对在覆盖横流风扇端部的盖部的上游侧发生空气紊流的情况进行抑制。室内机具有覆盖横流风扇(16)的轴向端部的风扇端部盖部(22),形成空气通道(14)的侧部支撑部件(19)的从风扇端部盖部(22)至空气通道(14)的上游侧的部分成为凸面部(23)。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下面简称为室内机)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和2所示,具有横流风扇作为送风扇。在这种室内机中,通过横流风扇旋转,从机壳的吸入口吸入常温空气,并从吹出口吹出暖风或冷风。横流风扇沿周向排列有多个向风扇的轴向延伸的叶片,在旋转时,通过叶片吸入空气,并且通过叶片吹出空气。
横流风扇在轴向的两端具有端板和轴,其中一个轴与电动机的旋转轴连接,被电动机驱动旋转。
因此,横流风扇的两端部存在无叶片的区域,并且在无叶片的两端部的区域与存在叶片的两端部之间的区域中产生压力差。因此,横流风扇在无叶片的两端的区域中,气流不均匀。
因此,在现有的室内机中,如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在配置于横流风扇的轴向的两端部的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沿横流风扇的外周面突出成的环状的盖部。即,通过用盖部覆盖横流风扇的轴向的端部(横流风扇的无叶片的端部的区域),从而消除横流风扇的无叶片的两端部的区域与存在叶片的两端部之间的区域的压力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7-020713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8-32708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构成中,如图13所示,从吸込口吸入并经过例如热交换器103朝向横流风扇104的空气中的、朝向横流风扇104端部的空气与覆盖部件101的盖部102的外周面碰撞而形成紊流105。其结果,发生在横流风扇104内部的压力的降低,横流风扇104难以平稳地吹出空气,并且招致压力损失增大或产生喘振噪声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能够抑制在覆盖横流风扇端部的盖部的上游侧的发生空气紊流。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空气通道中具有热交换器和横流风扇,所述室内机具有覆盖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端部的风扇端部盖部,所述风扇端部盖部周围的面向所述空气通道的侧壁部的从所述风扇端部盖部至所述空气通道的上游侧的部分成为相比与所述横流风扇的端面对置的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内表面更向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突出的凸面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抑制在风扇端部盖部的上游侧发生空气紊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5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室内机时的立体图。
图6是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除去过滤器和热交换器后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7是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除去过横流风扇后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侧部支撑部件和其附近的放大图。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中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中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中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中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了现有的室内机中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气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室内机1的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箭头A-A的截面图。图4是图5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图5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室内机1时的立体图。图6是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除去过滤器17和热交换器15后的状态的室内机1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除去横流风扇16后的状态的室内机1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侧部支撑部件19和其附近的放大图。
如图1至图3所示,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下面简称为室内机1)在机壳11的上表面具有空气的吸入口12,在机壳11的下表面的下部具有空气的吹出口13。
如图2所示,在机壳11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12至吹出口13的空气通道14,在空气通道14的上游侧配置有热交换器15,在下游侧配置有横流风扇16。此外,在吸入口12处配置有过滤器17(参照图5),在吹出口13处可开闭地设有导风面板18。
热交换器15被设置成连接前热交换器15a与后热交换器15b这两个热交换器,并以其连接部为顶部而呈山形配置的状态。横流风扇16配置在热交换器15的前热交换器15a与后热交换器15b之间的下方。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横流风扇16的左右位置设置有侧部支撑部件(侧壁部)19,这些侧部支撑部件19安装在机壳11上。在侧部支撑部件19上安装有热交换器15和横流风扇16。
如图3至图4和图6至图8所示,侧部支撑部件19具有热交换器配置凹部21、风扇端部盖部22和凸面部23。此外,右侧的侧部支撑部件19与左侧的侧部支撑部件19一样具有凸面部23,但在图3中,为了方便起见,仅示出了左侧的侧部支撑部件9的凸面部23。
热交换器配置凹部21与热交换器15的前热交换器15a和后热交换器15b对应地设置有两个。在热交换器配置凹部21中配置有前热交换器15a和后热交换器15b的端部。
风扇端部盖部22在将横流风扇16安装于侧部支撑部件19的安装部上,覆盖横流风扇16的轴向端部。详细而言,风扇端部盖部22具有凹形形状,并且覆盖横流风扇16的外周面的部分沿横流风扇16的外周面突出成环状。通过这种配置,风扇端部盖部22覆盖横流风扇16的轴向端部(横流风扇16的无叶片的端部的区域)。由此,风扇端部盖部22消除横流风扇16的无叶片的两端部的区域与存在叶片的两端部间的区域之间的压力差。
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方向突出,并且比凸面部23向上述方向突出的稍微长些。
凸面部23是侧部支撑部件19中的风扇端部盖部22的周围的部分,与风扇端部盖部22一样,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方向突出。
详细而言,凸面部23是侧部支撑部件19中的面向从机壳11的吸入口12至横流风扇16的空气路径的部分,并且是从热交换器配置凹部21到风扇端部盖部22的平面中的风扇端部盖部22的周围的部分。凸面部23相比与横流风扇16的端面对置的风扇端部盖部22的内表面(与横流风扇16的轴向正交的面)更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突出。此外,凸面部23的空气通道14中的下游侧部分到达风扇端部盖部22。
横流风扇16在轴向的两端部具有端板16a,在轴向的一个端部即一个端板16a上具有轴16b,在轴向的另一端部上具有凸台16c。凸台16c具有旋转嵌合部16c1,并且在旋转嵌合部16c1中嵌合有使横流风扇16旋转的风扇电动机(未图示)的旋转轴。
(室内机1的操作)
在上述配置中,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进行描述。图9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中的从吸入口12至吹出口13的气流的示意图。
当室内机1进行空气调节操作时,横流风扇16旋转,从机壳11的吸入口12吸入空气。该空气在经由热交换器15被吸入到横流风扇16后,被横流风扇16从吹出口13吹出。
其中,如图9所示,从吸入口12吸收并经由热交换器15朝向横流风扇16的中央部的空气在空气通道14中流动而不受任何部件的干扰,并且被吸入到横流风扇16。
另一方面,经由热交换器15朝向横流风扇16的端部附近的空气在经过侧部支撑构件19的凸面部23和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后,被吸入到横流风扇16。
在该情况下,由于横流风扇16的端部被风扇端部盖部22覆盖,因此空气不容易流过横流风扇16的无叶片的端部。因此,不容易在横流风扇16的端部与中央部之间产生压力差,能够抑制由该压力差引起的横流风扇16的端部紊流的发生。
此外,虽然风扇端部盖部22在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方向突出,但风扇端部盖部22的周围存在凸面部23,从而能够抑制在端盖部22的外周面、即风扇端部盖部22的上游侧发生空气紊流。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置中,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比凸面部23更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方向突出。然而,比凸面部23突出的端部22a是风扇端部盖部22的一部分,并且在端部22a的外表面(端部22a处的空气的上游侧)上发生了轻微的空气紊流,但该紊流不影响横流风扇16的操作。
(室内机1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中,通过使用风扇端部盖部22覆盖横流风扇16的端部,从而能够抑制由横流风扇16的端部与中央部之间的压力差引起的横流风扇16端部的紊流的发生。
此外,由于在风扇端部盖部22的周围存在凸面部23,因此能够抑制在风扇端部盖部22的外周面(风扇端部盖部22的上游侧)发生空气紊流。
此外,由于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比凸面部23更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方向突出,因此能够在利用风扇端部盖部22充分覆盖横流风扇16的端部的同时,还确保基于凸面部23的上述防紊流功能,并且还抑制凸面部23使空气通道变窄的情况、或者侧部支撑部件19大型化的情况。
此外,后述的图11所示凸面部23的配置也能够应用于图9所示的凸面部23。即,图9所示的凸面部23的外表面也可以是与图11所示的凸面部23的外表面相同的倾斜面。
[实施方式2]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此外,为了便于描述,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添加相同符号,省略其描述。
图10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2中的从吸入口12至吹出口13的气流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2的配置中,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与图9的端部22a相对应)并不比凸面部23更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突出,并且凸面部23的外表面与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的位置一致。然而,侧部支撑部件19的凸面部23由于不存在风扇端部盖部22的突出的端部22a(参照图9),因此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方向突出。
(室内机2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2中,由于不具有比凸面部23突出的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因此在端部22a处不会产生轻微的紊流。此外,通过使用风扇端部盖部22覆盖横流风扇16的端部,从而能够抑制横流风扇16的端部发生紊流,这一点与室内机1相同。
但是,室内机2的凸面部23由于比图9所示的室内机1的凸面部23突出,因此与图9所示的配置相比,空气通道14的与凸面部23相对应的部分变窄,并且侧部支撑部件19还大型化。
[实施方式3]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另外,为了便于描述,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添加相同符号,省略其描述。
图1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3中的从吸入口12至吹出口13的气流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3的配置中,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与图9的端部22a相对应)并不比凸面部23更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突出。另一方面,凸面部23的外表面从上游侧(热交换器15侧)的端部向下游侧(横流风扇16侧)的端部,沿缩窄空气通道14的方向倾斜,并且下游侧的端部与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的位置一致。
(室内机3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3中,由于不具有比凸面部23突出的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参照图9),因此在端部22a处不会产生轻微的紊流。此外,通过使用风扇端部盖部22覆盖横流风扇16的端部,从而能够抑制横流风扇16的端部发生紊流,这一点与室内机1相同。
但是,室内机2的凸面部23由于比图9所示的室内机1的凸面部23突出,因此空气通道14的与凸面部23相对应的部分变窄,并且侧部支撑部件19还大型化。
但是,凸面部23的外表面从上游侧(热交换器15侧)的端部向下游侧(横流风扇16侧)的端部,沿缩窄空气通道14的方向倾斜。由此,凸面部23与图10所示的室内机2的凸面部23相比,能够平稳地引导从吸入口12吸入并朝向横流风扇16的端部的空气。
[实施方式4]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另外,为了便于描述,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添加相同符号,省略其描述。
图12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4中的从吸入口12至吹出口13的气流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2的配置中,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与图9的端部22a相对应)并不比凸面部23更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突出,并且凸面部23的外表面与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的位置一致。因此,侧部支撑部件19的凸面部23由于不存在风扇端部盖部22的突出的端部22a,因此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中央部方向突出。
此外,侧部支撑部件19与图9至图11所示的配置不同,不具有热交换器配置凹部21。
(室内机4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4中,由于不具有比凸面部23突出的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参照图9),因此在端部22a处不会产生轻微的紊流。此外,通过使用风扇端部盖部22覆盖横流风扇16的端部,从而能够抑制横流风扇16的端部发生紊流,这一点与室内机1相同。
但是,室内机2的凸面部23由于比图9所示的室内机1的凸面部23突出,因此空气通道14的与凸面部23对应的部分变窄。此外,热交换器51的端部在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上位于与凸部23的外表面相同的位置,与室内机1至3相比,横流风扇16的轴向尺寸必须缩短。
(总结)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从吸入口12至吹出口13的空气通道14中具有热交换器15和横流风扇16,所述室内机具有:风扇端部盖部22,其覆盖所述横流风扇16的轴向端部;以及侧壁部(侧部支撑部件19),其在所述风扇端部盖部22的上游侧形成所述空气通道14,所述侧壁部的从所述风扇端部盖部22至所述空气通道14的上游侧的部分成为相比与所述横流风扇16的端面对置的所述风扇端部盖部22的内表面更向所述横流风扇16的轴向突出的凸面部23。
根据上述配置,在风扇端部盖部22的上游侧形成空气通道14的侧壁部的从风扇端部盖部22至空气通道14的上游侧的部分成为相比与所述横流风扇16的端面对置的所述风扇端部盖部22的内表面更向所述横流风扇16的轴向突出的凸面部23。由此,能够抑制在风扇端部盖部22的上游侧发生空气紊流。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可以配置成比所述凸面部23更向所述横流风扇16的轴向突出。
根据上述配置,虽然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比凸面部23更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突出,但上述端部22a的突出部分是风扇端部盖部22的一部分。因此,虽然在端部22a的突出部分的外表面上发生了轻微的絮流,但是该絮流程度不影响横流风扇16的操作。
由此,能够减少了凸面部23向横流风扇16的轴向的突出量,并且能够通过风扇端部盖部22充分覆盖横流风扇16的端部。因此,能够通过凸面部23抑制在风扇端部盖部22的上游侧发生空气絮流,并且能够抑制由于凸面部23的存在导致空气通道变窄的情况、或者具有凸面部23的侧壁部大型化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凸面部23可以配置成从所述空气通道14的上游侧的端部向下游侧的端部,沿缩窄所述空气通道14的方向倾斜。
根据上述配置,凸面部23从空气通道14的上游侧的端部向下游侧的端部,沿缩窄空气通道14的方向倾斜,因此能够平稳地引导从吸入口12吸入并朝向横流风扇16的端部的空气。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凸面部23是与所述横流风扇16的轴向垂直的面,所述凸面部23的所述空气通道14的下游侧的端部的位置和所述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的位置可以配置成在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上一致。
根据上述配置,凸面部23是与所述横流风扇16的轴向垂直的面,凸面部23的空气通道14的下游侧的端部的位置和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的位置在所述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上一致。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在风扇端部盖部22的上游侧发生空气絮流。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凸面部23从所述空气通道14的上游侧的端部向西右侧的端部,沿缩窄所述空气道路14的方向倾斜,所述凸面部23的所述下游侧的端部的位置和所述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的位置可以配置成在所述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一致。
根据上述配置,凸面部23的空气通道14下游侧的端部的位置和风扇端部盖部22的端部22a的位置在横流风扇16的轴向上一致,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在风扇端部盖部22的上游侧发生空气絮流。
此外,凸面部23从空气通道14的上游侧的端部向下游侧的端部,沿缩窄空气通道14的方向倾斜,因此能够平稳地引导从吸入口12吸入并朝向横流风扇16的端部的空气。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并且通过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而获得的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也可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4 室内机
11 机壳
12 吸入口
13 吹出口
14 空气通道
15 热交换器
16 横流风扇
16a 端板
16b 轴
16c 凸台
17 过滤器
18 导风面板
19 侧部支撑部件(侧壁部)
21 热交换器配置凹部
22 风扇端部盖部
22a 端部
23 凸面部

Claims (5)

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在从吸入口至吹出口的空气通道中具有热交换器和横流风扇,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特征在于,具有:
风扇端部盖部,其覆盖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端部;以及
侧壁部,其在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上游侧形成所述空气通道,
所述侧壁部的从所述风扇端部盖部至所述空气通道的上游侧的部分成为比与所述横流风扇的端面对置的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内表面更向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突出的凸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端部比所述凸面部更向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面部从所述空气通道的上游侧的端部朝向下游侧的端部,沿缩窄所述空气通道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面部是与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垂直的面,
所述凸面部的所述空气通道的下游侧的端部的位置和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端部的位置在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上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面部从所述空气通道的上游侧的端部朝向下游侧的端部,沿缩窄所述空气通道的方向倾斜,
所述凸面部的所述下游侧的端部的位置和所述风扇端部盖部的端部的位置在所述横流风扇的轴向上一致。
CN201880067643.4A 2017-10-19 2018-02-21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Pending CN1112473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2719 2017-10-19
JP2017202719 2017-10-19
PCT/JP2018/006301 WO2019077772A1 (ja) 2017-10-19 2018-02-21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7373A true CN111247373A (zh) 2020-06-05

Family

ID=66172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7643.4A Pending CN111247373A (zh) 2017-10-19 2018-02-21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077772A1 (zh)
CN (1) CN111247373A (zh)
WO (1) WO201907777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8094A (ja) * 1996-05-29 1997-12-1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3137156A (ja) * 2011-12-28 2013-07-11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7020713A (ja) * 2015-07-10 2017-0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7062390A (zh) * 2017-01-22 2017-08-18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152772A (zh) * 2017-06-07 2017-09-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7082A (ja) * 1995-05-31 1996-12-10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8094A (ja) * 1996-05-29 1997-12-1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3137156A (ja) * 2011-12-28 2013-07-11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7020713A (ja) * 2015-07-10 2017-0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7062390A (zh) * 2017-01-22 2017-08-18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152772A (zh) * 2017-06-07 2017-09-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77772A1 (ja) 2019-04-25
JPWO2019077772A1 (ja)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3410B (zh) 螺旋桨式风扇、螺旋桨式风扇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用室外机
KR102076668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EP2343458B1 (en) Blower and heat pump utilizing said blower
US10465697B2 (en)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EP2270338B1 (en) Blower and heat pump device using same
JP6377172B2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プロペラファン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外機
CA2940267C (en) Blower shroud and blade ring
US11396879B2 (en) Cross-flow blower and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CN112352108B (zh) 多叶片送风机以及空调装置
JP2015145639A (ja) 送風機
KR20080054153A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EP2902716A1 (en) Air conditioner
US20120175089A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US20160177970A1 (en) Blower
CN110506164B (zh) 螺旋桨式风扇及空调装置用室外机
CN110914553B (zh) 叶轮、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JP647608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247373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KR102122255B1 (ko) 시로코팬
JP201813104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4081147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13167290B (zh) 叶轮、送风机以及空调机
JP6499815B1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1111510A1 (ja) 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KR20210015280A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