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4847B - 插入结合结构、电气连接箱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插入结合结构、电气连接箱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4847B
CN111244847B CN201911060262.6A CN201911060262A CN111244847B CN 111244847 B CN111244847 B CN 111244847B CN 201911060262 A CN201911060262 A CN 201911060262A CN 111244847 B CN111244847 B CN 111244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member
support portion
thickness direction
rigid support
elastic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02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4847A (zh
Inventor
富田景
山本大贵
酒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44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4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4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4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081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06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 F16B2/10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using pivoting ja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12Fastening strips or bars to sheets or plates, e.g. rubber strips, decorative strips for motor vehicles, by means of clips
    • F16B5/121Fastening strips or bars to sheets or plates, e.g. rubber strips, decorative strips for motor vehicles, by means of clips fastened over the edge(s) of the sheet(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9Electronic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 F16B5/0241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with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connection to absorb deformation, e.g. thermal or vibratio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插入力过度变大并确保保持力。本发明的插入结合结构具备:基座部(24),与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51)接触;夹持部(30),与结合部件(50)的另一侧的表面(52)对置;刚性支承部(35),以沿着与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沿着将结合部件(50)插入的插入方向的方式肋状地设置于夹持部(30),并且与结合部件(50)的另一侧的表面(52)对置;以及弹性支承部(40),刚性低于刚性支承部(35),并且以能够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形变且沿着插入方向的方式肋状地设置在夹持部(30),弹性支承部(40)与结合部件(50)的另一侧的表面(52)接触。

Description

插入结合结构、电气连接箱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部件中使用的插入结合结构、电气连接箱及线束。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行驶时容易发生振动,因此,对于将搭载于汽车的部件彼此嵌合的部分,大多需要在能够抑制因振动而导致的松动上做出努力。例如,在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结构中,通过将由树脂材料形成的部件形成为能够发挥弹性的形状,并且利用弹性使多个部件彼此结合,从而抑制松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63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223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308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5013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利用部件的弹性进行插入部的结合的情况下,结合时的保持力依赖于部件的弹力,因此,根据弹力不同可能难以确保合适的保持力。另一方面,如果为了确保插入部的结合后的保持力而形成为发挥弹力的部件能够发挥很大的弹力的形状,则可能将插入部插入时的力即插入力需要很大的力。
本发明鉴于上述内容而创造,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插入力过度变大同时能够确保保持力的插入结合结构、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插入结合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基座部,所述基座部与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接触;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对置;刚性支承部,所述刚性支承部沿着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且沿着将所述结合部件插入的插入方向肋状地设置于所述夹持部,并且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以及弹性支承部,所述弹性支承部的刚性低于所述刚性支承部的刚性,并且以能够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形变且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方式肋状地设置在所述夹持部,所述弹性支承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插入结合结构中,所述刚性支承部与接触到所述基座部的状态下的所述结合部件接触。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插入结合结构中,所述弹性支承部具有:基部,在未弹性形变的状态下所述基部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刚性支承部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以及弓状部,在未弹性形变的状态下所述弓状部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刚性支承部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并且所述弓状部朝向所述基座部侧突出并弯曲。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插入结合结构中,所述弹性支承部在所述弓状部的两旁形成有缝隙部。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且达成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电气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具备:箱体,所述箱体容纳电子元件;以及插入结合结构,所述插入结合结构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插入结合结构具备:基座部,所述基座部与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接触;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对置;刚性支承部,所述刚性支承部沿着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且沿着将所述结合部件插入的插入方向肋状地设置于所述夹持部,并且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以及弹性支承部,所述弹性支承部的刚性低于所述刚性支承部的刚性,并且以能够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形变且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方式肋状地设置在所述夹持部,所述弹性支承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导电性;以及电气连接箱,所述电气连接箱与所述布线材料连接,所述电气连接箱具备:箱体;所述箱体容纳电子元件,以及插入结合结构,所述插入结合结构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插入结合结构具备:基座部,所述基座部与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接触;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对置;刚性支承部,所述刚性支承部沿着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且沿着将所述结合部件插入的插入方向肋状地设置于所述夹持部,并且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以及弹性支承部,所述弹性支承部的刚性低于所述刚性支承部的刚性,并且以能够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形变且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方式肋状地设置在所述夹持部,所述弹性支承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插入结合结构、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通过在夹持部配设刚性支承部和弹性支承部并且利用刚性支承部与基座部以及弹性支承部与基座部夹持结合部件,从而能够保持结合部件。此时,由于刚性支承部能够在不发生弹性形变的情况下与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因此能够利用刚性支承部与基座部对结合部件提供适当的按压力地保持结合部件。另一方面,由于弹性支承部被形成为能够在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因此在将结合部件插入到弹性支承部与基座部之间时,弹性支承部发生弹性形变,由此能够抑制插入所需要的力即插入力变大。作为结果,实现能够抑制插入力变得过大同时能够确保保持力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连接箱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部细节图。
图3是从下侧观察图2示出的卡合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示出的卡合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B-B向视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6的D-D剖视图。
图8是图6的E-E剖视图。
图9是图6的F-F剖视图。
图10是在刚性支承部的位置处的与结合部件的结合的说明图。
图11是在弹性支承部的位置处的与结合部件的结合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电气连接箱
5 电子元件
10 箱体
12 框体
13 下盖
20 安装部
21 卡合安装部
22 紧固安装部
24 基座部
25 开口部
26 支承部
27 加强壁
30 夹持部
31 夹持部主体部
31a 顶端部
32 夹持部连接部
35 刚性支承部
40 弹性支承部
41 基部
42 弓状部
43 缝隙部
50 结合部件
51 上表面(一侧的表面)
52 下表面(另一侧的表面)
100 插入结合结构
W 布线材料
WH 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插入结合结构、电气连接箱及线束的实施方式。此外,该发明并没有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替换并且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相同的要素。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彼此交叉的3个方向分别称为“第1方向X”、“第2方向Y”、“第3方向Z”。此处,第1方向X、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彼此正交。典型而言,第1方向X相当于后述卡合安装部21的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排列的方向。第2方向Y相当于后述的结合部件50的插入方向,相当于后述卡合安装部21的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的延伸方向。第3方向Z相当于后述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相当于后述上盖、框体12以及下盖13层叠的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在第3方向Z上,将上盖相对于框体12而所处的位置侧称为上方或上侧,将下盖13相对于框体12而所处的位置侧称为下方或下侧。
[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连接箱1的立体图。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气连接箱1搭载于汽车等车辆,并组装于线束WH。线束WH例如是这样的部件:为了车辆中搭载的各设备间的连接,使在电源供给、信号通信中使用的多条配线材料W成捆而成为集合部件,并且通过连接器等将多条配线材料W与各设备连接。线束WH具备:具有导电性的配线材料W;以及与配线材料W电连接的电气连接箱1。配线材料W例如由金属棒、电线、电线束等构成。金属棒例如是利用绝缘性的覆皮部对导电性的棒状部件的外侧进行包覆而得到的配线材料。电线是利用绝缘性的覆皮部对包含多条导电性金属单丝的导体部(芯线)的外侧进行包覆而得到的配线材料。电线束是将该电线束合而成。线束WH将多条配线材料W束合汇集,并且经由在已束合的配线材料W的末端设置的连接器等与电气连接箱1电连接。除此以外,线束WH还可以包含护线圈、保护器、固定件等。
电气连接箱1将连接器、保险丝、继电器、电容、分支部以及电子控制单元等电装件汇集在内部并容纳。电气连接箱1例如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舱、车辆室内。电气连接箱1经由配线材料W等而连接在电池等电源与在车辆内搭载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电气连接箱1对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分配由电源供给的电力。电气连接箱1有时也称为接线盒、保险丝盒、继电器盒等,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统称为电气连接箱。
具体而言,电气连接箱1具备箱体10以及各种电子元件5。箱体10包含树脂材料,能够容纳电子元件5。另外,箱体10具有:框体12;上盖(省略图示),该上盖安装在框体12的上部;以及下盖13,该下盖13安装在框体12的下部。此外,图1是示出上盖被取下后的状态的图。
箱体10设置有将电气连接箱1安装在车辆车身的安装部20,在电气连接箱1的框体12的靠近下端的位置配设有多个安装部20。安装部20具有多种,包括:卡合安装部21,通过将该卡合安装部卡合在车身从而将电气连接箱1安装于车身;以及紧固安装部22,该紧固安装部22使用螺栓(省略图示)等固定部件将电气连接箱1安装于车身。
图2是图1的A部细节图。作为安装部20的一种即卡合安装部21具有基座部24、支承部26以及加强壁27。支承部26从框体12朝向第3方向Z的下侧突出,基座部24通过从支承部26的下端位置向第2方向Y突出从而形成。加强壁27形成为在第3方向Z的基座部24的上侧与基座部24和支承部26两者连接的加强部件,并且在第1方向X的基座部24的两端的两处分别配设。
图3是从下侧观察图2示出的卡合安装部21的立体图。卡合安装部21还具有夹持部30。夹持部30形成在基座部24的下表面侧。夹持部30具有夹持部主体部31和夹持部连接部32,夹持部连接部32从基座部24的下表面朝向第3方向Z的下侧突出。夹持部主体部31通过按照与在第2方向Y上基座部24从支承部26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从夹持部连接部32的下端位置在第2方向Y上突出,从而形成。
图4是图2示出的卡合安装部21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B-B向视图。基座部24的俯视的形状、即在第3方向Z上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另外,基座部24上形成有在第3方向Z上贯通基座部24的大致长方形的开口部25。夹持部30所具有的夹持部连接部32从开口部25中的、支承部26所在侧的边的附近朝向基座部24的下方突出。夹持部主体部31的俯视的形状形成为与基座部24的开口部25的大小同等程度大小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从支承部26的下端位置与基座部24大致平行地向第2方向Y突出。
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夹持部30在夹持部主体部31形成有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由此,卡合安装部21具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入结合结构100。该插入结合结构100构成为具备:上述的基座部24、夹持部30、该刚性支承部35以及该弹性支承部40。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均以在第1方向X上的宽度为几乎一定的宽度地形成,并且大致平行地在第2方向Y上延伸。此外,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以在第1方向X上的间隔为预定间隔的方式分离配置。在第2方向Y上延伸的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的在第2方向Y上的一个端部与夹持部连接部32连接。此外,与夹持部主体部31的在第2方向Y上夹持部连接部32所在位置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端部相比,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的在第2方向Y上的另一端部位于靠近夹持部连接部32的位置。
图7是图6的D-D剖视图。夹持部主体部31的位于基座部24侧的面被形成为相对于位于基座部24中的夹持部主体部31侧的面几乎平行。另外,在夹持部主体部31中,在第2方向Y上的夹持部连接部32所在位置侧的相反侧端部即顶端部31a附近,随着从夹持部连接部32所在位置侧向顶端部31a侧,在第3方向Z上的厚度变薄。因此,在顶端部31a附近的位置上,夹持部主体部31的位于基座部24侧的面与基座部24的距离随着从夹持部连接部32所在位置侧向顶端部31a侧而变大。
形成于夹持部主体部31的刚性支承部35被形成在夹持部主体部31中的位于基座部24侧的面,从夹持部主体部31朝向第3方向Z上的基座部24所在位置侧突出。即,刚性支承部35形成为从夹持部主体部31突出并在第2方向Y上延伸的肋状的形状。另外,刚性支承部35的从夹持部主体部31起在第3方向Z上的高度为几乎一定的高度,在夹持部主体部31的顶端部31a附近的位置,在第2方向Y上,随着从夹持部连接部32所在位置侧向顶端部31a侧,从夹持部主体部31起的高度变低。
如此形成的刚性支承部35的被形成为高度几乎一定的部分与基座部24在第3方向Z上的距离为与后述结合部件50(参照图10)同等程度的距离。换言之,刚性支承部35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与基座部24的距离是与结合部件50的厚度实质上相同大小的距离。
图8是图6的E-E剖视图。图9是图6的F-F剖视图。与刚性支承部35同样,弹性支承部40也形成在夹持部主体部31中的位于基座部24侧的面,从夹持部主体部31朝向第3方向Z上的基座部24所在位置侧突出。因此,弹性支承部40也形成为从夹持部主体部31突出并在第2方向Y上延伸的肋状的形状。
另外,弹性支承部40具有基部41和弓状部42。基部41配置在第2方向Y上的弓状部42的两侧,第3方向Z上的从夹持部主体部31起的高度几乎一定,且高度低于刚性支承部35的高度。另外,基部41在夹持部主体部31的顶端部31a附近的位置,在第2方向Y上,随着从夹持部连接部32所在位置侧向顶端部31a侧,从夹持部主体部31起的高度变低。
另一方面,弓状部42的第1方向X上观察的情况时的形状被形成为弓状,换言之,弓状部42被形成为在第1方向X上观察时向基座部24侧突出地弯曲的形状。被形成为弓状的弓状部42的在第2方向Y上的中央附近的位置处的第3方向Z的高度最高,随着向第2方向Y上的两端侧而高度变低。弓状部42中,第2方向Y上的两端的高度与基部41的高度为相同高度,弓状部42中的第3方向Z的高度最高的位置处的高度高于刚性支承部35的高度。
另外,弹性支承部40在第1方向X上的弓状部42的两旁形成有缝隙部43(参照图6、图9)。缝隙部43以在第2方向Y的长度与弓状部42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形成,该缝隙部以在第2方向Y上的位置形成在与弓状部42相同的位置且相对于夹持部主体部31在第3方向Z上开口的孔状的形状形成。弓状部42由于在第1方向X的两旁形成有缝隙部43,因此仅在第2方向Y上的两端与夹持部主体部31连接。
弓状部42由于如上述那样形成为仅在第2方向Y上的两端与夹持部主体部31连接且朝向基座部24侧突出而弯曲的形状,因此在第3方向Z上能够弹性形变,具有向第3方向Z的弹性。由此,具有弓状部42的弹性支承部40的刚性低于刚性支承部35的刚性。另外,弓状部42由于最高位置处的高度高于刚性支承部35,因此在弓状部42未弹性形变的状态下在结合部件50(参照图11)的厚度方向上的弓状部42与基座部24的距离小于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的基座部24与刚性支承部35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入结合结构100、电气连接箱1以及线束WH包含以上的结构,接着说明其作用。在将电气连接箱1搭载于车辆时,通过将安装部20安装于车辆车身,从而固定于车辆。安装部20是具有卡合安装部21和紧固安装部22并且通过将其中的卡合安装部21卡合于车身从而将电气连接箱1固定于车身的结构。
图10是在刚性支承部35的位置处的与结合部件50的结合的说明图。在将卡合安装部21卡合于车身时,将作为构成车身的铁板且与卡合安装部21卡合的结合部件50插入到卡合安装部21中的基座部24与夹持部30的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在将结合部件50插入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时,使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的结合部件50从夹持部主体部31的顶端部31a侧进入,使结合部件50朝向夹持部连接部32所在位置侧在第2方向Y上相对移动。即,第2方向Y成为在将结合部件50插入到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时的插入方向,插入方向成为与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于夹持部30的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以沿着将结合部件50插入的插入方向呈肋状的方式设置。
由于结合部件50被插入到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因此基座部24接触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51。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结合部件50中的与基座部24接触一侧的面51作为上表面51进行说明,将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表面52作为下表面52进行说明。即,在结合部件50被插入到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时,基座部24接触结合部件50的上表面51。
在结合部件50已被插入到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时,夹持部主体部31与结合部件50的下表面52对置。由于形成于夹持部主体部31的刚性支承部35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与基座部24的距离实质上与结合部件50的厚度为相同大小,因此在结合部件50已被插入到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时,刚性支承部35接触结合部件50的下表面。即,刚性支承部35对已接触到基座部24的状态下的结合部件50从基座部24所接触的面的相反侧进行接触。
在结合部件50已被插入到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时,基座部24与结合部件50的上表面51接触并且刚性支承部35与结合部件50的下表面52接触,由此,卡合安装部21在配设刚性支承部35的位置利用基座部24与刚性支承部35夹持并保持结合部件50。
图11是在弹性支承部40的位置处的与结合部件50的结合的说明图。由于弹性支承部40的基部41的在第3方向Z上的从夹持部主体部31起的高度低于刚性支承部35的高度,因此,在基部41的位置处,不易产生针对将结合部件50插入到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时的插入方向的力的阻力。换言之,在弹性支承部40未产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下,弹性支承部40的基部41的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低于刚性支承部35的高度,因此,与基座部24的距离大于基座部24与刚性支承部35的距离。由此,在结合部件50已被插入到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时,在配置有弹性支承部40的基部41的位置上,基座部24、基部41与结合部件50之间的摩擦力不易变大,因此对插入方向的力的阻力不易变大。
在将结合部件50从夹持部主体部31的顶端部31a侧插入到基座部24与夹持部主体部31之间并且结合部件50被插入到弹性支承部40的弓状部42与基座部24之间时,弓状部42发生弹性形变。换言之,在弓状部42未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下,弓状部42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的高度高于刚性支承部35。因此,弓状部42在未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下与基座部24的距离小于基座部24与刚性支承部35的距离,未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下的弓状部42与基座部24的距离小于结合部件50的厚度。
另一方面,弹性支承部40的弓状部42形成为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能够弹性形变,因此,在结合部件50已被插入到弓状部42与基座部24之间时,弓状部42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因此,就弹性支承部40的弓状部42而言,在结合部件50已被插入到弓状部42与基座部24之间时,弓状部42被结合部件50挤压而弹性形变并与结合部件50的下表面52接触。由此,弓状部42在厚度方向上对结合部件50施加挤压力,并且在弓状部42与基座部24之间夹持并保持结合部件50。
以上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入结合结构100通过在夹持部30配设肋状的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并且利用刚性支承部35与基座部24以及弹性支承部40与基座部24夹持结合部件50,从而保持结合部件50。此时,刚性支承部35能够在不发生弹性形变的情况下与下表面52接触,该下表面52是结合部件50中的接触基座部24侧的面即上表面51的相反侧的面,因此能够利用刚性支承部35与基座部24对结合部件50赋予适当的挤压力地保持结合部件50。另一方面,由于弹性支承部40被形成为能够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因此在将结合部件50插入到弹性支承部40与基座部24之间时,弹性支承部40发生弹性形变,由此能够抑制插入所需要的力即插入力变大。
进而,弹性支承部40形成为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因此,能够跟随结合部件50的厚度的误差而发生弹性形变并接触结合部件50。由此,即使例如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因尺寸误差而形成得较薄的情况下,弹性支承部40也会跟随结合部件50的厚度的误差而发生弹性形变并接触,从而能够对结合部件50赋予适当的挤压力,能够在不发生松动的情况下保持结合部件50。作为结果,能够抑制插入力过度变大,能够确保保持力。
另外,刚性支承部35对与基座部24接触的状态下的结合部件50进行接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对结合部件50赋予适当的挤压力地保持结合部件50。作为结果,能够抑制插入力过度变大,能够更可靠地确保保持力。
另外,弹性支承部40具有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低于刚性支承部35的基部41,因此能够降低位于基座部24和基部41之间的结合部件50与基部41之间的摩擦力。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插入结合部件50时的插入力变大。另外,弹性支承部40通过弯曲而形成为能够弹性形变,并且具有在未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下在结合部件50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刚性支承部35的弓状部42,因此,不论结合部件50的厚度的误差如何,均能够使弓状部42一边发生弹性形变一边接触结合部件50。由此,不论结合部件50的厚度的误差如何,均能够对结合部件50赋予适当的挤压力。作为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插入力过度变大并确保保持力。
另外,弹性支承部40在弓状部42的两旁形成有缝隙部43,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弓状部42形成为能够弹性形变。由此,不论结合部件50的厚度的误差如何,均能够使弓状部42一边弹性形变一边接触结合部件50以跟随结合部件50的厚度,从而能够对结合部件50赋予适当的挤压力。作为结果,能够抑制插入力过度变大,能够更可靠地确保保持力。
另外,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连接箱1在容纳电子元件5的箱体10中使用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入结合结构100,因此,在将电气连接箱1安装于结合部件50时,不论结合部件50的尺寸误差如何,均能够对结合部件50赋予适当的挤压力并进行保持,另外,能够抑制插入时的插入力变大。作为结果,能够抑制插入力过度变大并确保保持力。
另外,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WH具备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以及电气连接箱1,电气连接箱1在箱体10中使用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入结合结构100,因此,在将电气连接箱1安装于结合部件50时,能够抑制插入时的插入力变大并且对结合部件50赋予适当的挤压力并进行保持。作为结果,能够抑制插入力过度变大并确保保持力。
[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1个夹持部30中将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各设置1个,但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也可以设置除此以外的数量。刚性支承部35和弹性支承部40只要各自至少设置1个即可,也可以设置有多个。通过调节刚性支承部35的数量、弹性支承部40的数量,从而能够适当调节插入力与保持力的平衡。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入结合结构100被用于将电气连接箱1固定于车辆的车身的固定部,但插入结合结构100也可以用于除此以外的部位。插入结合结构100例如也可以被用于:将保护布线材料W的保护器固定于车辆的车身的固定部、保护器彼此的固定部等。即,结合部件50也可以应用构成车辆的车身的铁板以外的部分。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涉及的电气部件连结结构和电气连接箱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能够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本实施方式、变形例涉及的电气部件连结结构和电气连接箱也可以通过将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来构成。

Claims (6)

1.一种插入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座部,所述基座部与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接触;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对置;
刚性支承部,所述刚性支承部沿着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且沿着将所述结合部件插入的插入方向肋状地设置于所述夹持部,并且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以及
弹性支承部,所述弹性支承部的刚性低于所述刚性支承部的刚性,并且以能够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形变且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方式肋状地设置在所述夹持部,所述弹性支承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
所述刚性支承部和所述弹性支承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插入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均正交的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结合结构,其中,
所述刚性支承部与接触到所述基座部的状态下的所述结合部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入结合结构,其中,
所述弹性支承部具有:基部,在未弹性形变的状态下所述基部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刚性支承部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以及弓状部,在未弹性形变的状态下所述弓状部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刚性支承部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并且所述弓状部朝向所述基座部侧突出并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结合结构,其中,
所述弹性支承部在所述弓状部的两旁形成有缝隙部。
5.一种电气连接箱,其特征在于,具备:
箱体,所述箱体容纳电子元件;以及
插入结合结构,所述插入结合结构被设置于所述箱体,
所述插入结合结构具备:
基座部,所述基座部与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接触;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对置;
刚性支承部,所述刚性支承部沿着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且沿着将所述结合部件插入的插入方向肋状地设置于所述夹持部,并且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以及
弹性支承部,所述弹性支承部的刚性低于所述刚性支承部的刚性,并且以能够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形变且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方式肋状地设置在所述夹持部,所述弹性支承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
所述刚性支承部和所述弹性支承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插入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均正交的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6.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
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导电性;以及
电气连接箱,所述电气连接箱与所述布线材料连接,
所述电气连接箱具备:
箱体,所述箱体容纳电子元件;以及
插入结合结构,所述插入结合结构被设置于所述箱体,
所述插入结合结构具备:
基座部,所述基座部与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接触;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对置;
刚性支承部,所述刚性支承部沿着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且沿着将所述结合部件插入的插入方向肋状地设置于所述夹持部,并且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以及
弹性支承部,所述弹性支承部的刚性低于所述刚性支承部的刚性,并且以能够在所述结合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形变且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的方式肋状地在所述夹持部,所述弹性支承部与所述结合部件的另一侧的表面接触,
所述刚性支承部和所述弹性支承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插入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均正交的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CN201911060262.6A 2018-11-29 2019-11-01 插入结合结构、电气连接箱及线束 Active CN111244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3177 2018-11-29
JP2018223177A JP6831826B2 (ja) 2018-11-29 2018-11-29 挿込み結合構造、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4847A CN111244847A (zh) 2020-06-05
CN111244847B true CN111244847B (zh) 2022-02-11

Family

ID=70681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0262.6A Active CN111244847B (zh) 2018-11-29 2019-11-01 插入结合结构、电气连接箱及线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3643B2 (zh)
JP (1) JP6831826B2 (zh)
CN (1) CN111244847B (zh)
DE (1) DE10201921678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2328A (ja) * 1995-02-14 1996-08-30 Yazaki Corp 器壁へのハウジングの取付構造
JP2000030812A (ja) * 1998-07-10 2000-01-28 Yazaki Corp 樹脂成形品の結合構造
JP2008286327A (ja) * 2007-05-18 2008-11-2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載搭載品
CN102842873A (zh) * 2011-06-21 2012-12-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盒主体
JP2017050042A (ja) * 2014-06-11 2017-03-09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収容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1344B2 (ja) 1998-05-27 2004-03-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のロック構造
JP4901374B2 (ja) * 2006-08-31 2012-03-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の排水構造
JP6035630B2 (ja) * 2012-05-22 2016-11-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961884B2 (ja) * 2012-06-07 2016-08-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2014108038A (ja) * 2012-11-30 2014-06-09 Yazaki Corp ケース
JP6660914B2 (ja) * 2017-04-27 2020-03-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2328A (ja) * 1995-02-14 1996-08-30 Yazaki Corp 器壁へのハウジングの取付構造
JP2000030812A (ja) * 1998-07-10 2000-01-28 Yazaki Corp 樹脂成形品の結合構造
JP2008286327A (ja) * 2007-05-18 2008-11-2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載搭載品
CN102842873A (zh) * 2011-06-21 2012-12-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盒主体
JP2017050042A (ja) * 2014-06-11 2017-03-09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収容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4847A (zh) 2020-06-05
US20200172030A1 (en) 2020-06-04
US10843643B2 (en) 2020-11-24
DE102019216788A1 (de) 2020-06-04
JP6831826B2 (ja) 2021-02-17
JP2020085182A (ja)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0131B2 (en) Wiring harness fixture
CN107852843B (zh) 电磁屏蔽部件以及带屏蔽部件的布线装置
US8973879B2 (en) Clamp and electronic device accommodating unit
CN108290531B (zh) 线缆引导装置、布线装置、安全气囊模块、方向盘及车辆
US10886678B2 (en) Grou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fixation obje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MX2014013857A (es) Dispositivo electrico que tiene una barra de alimentación con doblez de sujeción flexible.
JPS59145B2 (ja) 自動車用電気機器の通電構造
CN111244847B (zh) 插入结合结构、电气连接箱及线束
US20180090879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retaining structure,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US20180083383A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cover, and wire harness
KR101518141B1 (ko) 급전선용 접속 장치
US20110232960A1 (en) Component-equipped-holder mounting structure
CN112582949B (zh) 夹持件及线束
JP6350876B2 (ja) コネクタ
CN110739562B (zh) 汇流条与电线的连接结构和汇流条模块
JP2018186629A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703011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アース接続構造
JP2019186075A (ja) 端子とその端子が仮固定された部材を備えた組立体、及び、その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JP3880049B2 (ja) フラット電線の端末処理構造及び端末処理方法
CN110854770B (zh) 供电端子结构、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US10342145B2 (en) Substrate holding structure
US20240178625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nit and wire harnesses
KR20080096908A (ko) 내진동 커넥터
US2024011646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5608454B2 (ja) 基板の部品固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