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0764A - 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0764A
CN111240764A CN202010037070.XA CN202010037070A CN111240764A CN 111240764 A CN111240764 A CN 111240764A CN 202010037070 A CN202010037070 A CN 202010037070A CN 111240764 A CN111240764 A CN 111240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program
control program
uni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70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0764B (zh
Inventor
雷花
杨洋
相会凤
陈玉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aur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ur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ur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ur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370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0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0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0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0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0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05Configuring for program initiating, e.g. using registry, configuration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5Upd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所述设备包括设备端和界面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启动界面端控制程序和设备端控制程序,并在所述界面端提供当前启动的所述设备端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的选项界面;S2、判断当前启动的所述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执行步骤S4;S3、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提供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并进行程序配置修改,待所述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和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S4、启动当前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默认配置。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设备控制软件系统程序通常由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组成;设备端控制程序与界面端控制程序分别位于不同平台上且通过以太网远程连接与通信。现有技术中,当设备配置发生变化时,需要首先在设备端控制程序的平台上,手动修改设备端控制程序的相关配置文件。然后在界面控制程序的平台上,手动修改界面控制程序的相关配置文件。两处的配置文件分别修改完成后,需要首先手动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并在设备端控制程序启动完成后,重新启动界面控制程序。上述设备配置方式灵活性低、修改后可能存在匹配差异性,同时由于涉及了程序相关的手动修改配置文件,对于修改执行者的操作要求较高,一般需要软件开发人员来修改配置文件,制约了客户端设备使用时的流畅性和及时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提供一种设备配置方法,所述设备包括设备端和界面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界面端控制程序和设备端控制程序,并在所述界面端提供当前启动的所述设备端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的选项界面;
S2、判断当前启动的所述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执行步骤S4;
S3、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提供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并进行程序配置修改,待所述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和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
S4、启动当前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默认配置。
优选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获取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在运行时的对象列表;
S32:选择所述对象列表中的一个对象后,判断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是否响应所述对象;若是,执行步骤S33;若否,返回步骤S32;
S33:获取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标准配置文件;
S34:解析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并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
S35:判断所述配置项是否修改;若是,执行步骤S36;若否,继续执行步骤S32;
S36:更新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S37:更新与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对应的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S38:判断所述程序配置是否修改完成,若是,结束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32。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8的结束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设备端是否可重启;若是,控制所述设备端重新启动;若所述设备端不可重启,返回继续判断所述设备端是否可重启;
在所述设备端重新启动完成后,判断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是否可重启;若是,控制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重新启动;若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不可重启,返回继续判断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是否可重启。
优选地,所述步骤S34具体包括:
查询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中与所述对象相关的所述配置项,所述配置项包括:已生效的配置项和未生效的配置项,并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所述对象的已生效的配置项以及未生效的配置项的当前配置状态,以及与所述对象相关的多个未生效的配置项,所述已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非注释状态,所述未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注释状态,以供用户修改所述配置项。
优选地,所述查询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中与所述对象相关的所述配置项,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与所述对象相关的配置项;
区分所述配置项中的当前已生效的配置项和未生效的配置项。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5之后,以及步骤S36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39:判断所述对象的当前已生效的配置项是否为单一值;若是,执行步骤S36;若否,执行步骤S310;
S310:提示选错,结束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
一种设备配置系统,所述设备包括设备端和界面端,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启动模块、第二启动模块、第三启动模块以及判断模块;
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用于启动界面端控制程序和设备端控制程序,并在所述界面端提供当前启动的所述设备端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的选项界面;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启动的所述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并在当前启动的所述程序配置需要修改时,控制所述第二启动模块工作;在当前启动的所述程序配置不需要修改时,控制所述第三启动模块工作;
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用于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提供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并进行程序配置修改,待所述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
所述第三启动模块用于启动当前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默认配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启动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第二获取单元、解析单元、第二判断单元、第一更新单元、第二更新单元以及第三判断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在运行时的对象列表;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选择所述对象列表中的一个对象后,判断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是否响应所述对象;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响应所述对象时,控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工作,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不响应所述对象时,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继续判断;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标准配置文件,触发所述解析单元工作;
所述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并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配置项是否修改;在所述配置项有修改时,依次控制所述第一更新单元、所述第二更新单元工作;在所述配置项未有修改时,返回继续控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工作;
所述第一更新单元用于更新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所述第二更新单元用于更新与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对应的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程序配置是否修改完成;在所述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结束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在所述程序配置未修改完成时,返回继续控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工作。
优选地,所述第二启动模块还包括:第四判断单元、第五判断单元,第一重启单元以及第二重启单元;
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设备端是否可重启;在所述设备端可重启时,控制所述第一重启单元工作;在所述设备端不可重启时,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继续进行判断;
所述第一重启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设备端重新启动;
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设备端重新启动完成后,判断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是否可重启;在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可重启时,控制第二重启单元工作;在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不可重启时,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继续进行判断;
所述第二重启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重新启动。
优选地,所述解析单元具体用于:
查询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中与所述对象相关的所述配置项,所述配置项包括:已生效的配置项和未生效的配置项,并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所述对象的已生效的配置项以及未生效的配置项的当前配置状态,以及与所述对象相关的多个未生效的配置项,所述已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非注释状态,所述未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注释状态,以供用户修改所述配置项。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启动界面端控制程序和设备端控制程序,并在界面端提供当前启动的设备端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的选项界面,在当前启动的程序配置需要修改时,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提供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并进行程序配置修改,待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由此,将现有的、各自配置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的方式改为直接由用户通过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修改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并待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因此,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用户对设备使用的流畅度和及时程序,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置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的流程框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的流程框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启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启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提供的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置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设备包括设备端和界面端,设备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S1:启动界面端控制程序和设备端控制程序,并在界面端提供当前启动的设备端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的选项界面。
步骤S2:判断当前启动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若是,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4。
步骤S3: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提供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并进行程序配置修改,待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
具体地,步骤S3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可以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图2中,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30: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
步骤S31:获取设备端控制程序在运行时的对象列表。
步骤S32:选择对象列表中的一个对象后,判断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是否响应对象;若是,执行步骤S33;若否,返回步骤S32。
步骤S33:获取设备端控制程序的标准配置文件。
步骤S34:解析标准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并在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
步骤S35:判断配置项是否修改;若是,执行步骤S36;若否,继续执行步骤S32。
步骤S36:更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步骤S37:更新与设备端控制程序对应的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步骤S38:判断程序配置是否修改完成,若是,执行步骤S39;
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32。
步骤S39:结束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
步骤S40: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
步骤S4:启动当前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默认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设备配置方法,启动界面端控制程序和设备端控制程序,并在界面端提供当前启动的设备端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的选项界面,在当前启动的程序配置需要修改时,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提供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并进行程序配置修改,待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由此,将现有的、各自配置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的方式改为直接由用户通过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修改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并待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因此,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用户对设备使用的流畅度和及时程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步骤S3具体实施例还可以是图3所示的实施例,图3中,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1030: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
步骤1031:获取设备端控制程序在运行时的对象列表。
步骤1032:选择对象列表中的一个对象后,判断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是否响应对象;若是,执行步骤1033;若否,返回步骤1032。
步骤1033:获取设备端控制程序的标准配置文件。
步骤1034:查询标准配置文件中与对象相关的配置项,配置项包括:已生效的配置项和未生效的配置项,并在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对象的已生效的配置项以及未生效的配置项的当前配置状态,以及与对象相关的未生效的配置项,以供用户修改配置项。
步骤1034中,已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非注释状态,未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注释状态。注释状态在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列举为可选的配置修改值,对应于图7中“Optional configuration”中的可选值。当用户在图7所示的页面右侧,选择“Optionalconfiguration”中的可选值并确认选项后,可对获取到的标准配置文件内容进行修改。修改方式为,将图7所示的“Current configuration”在标准配置文件内容中对应的配置状态从非注释状态修改为注释状态,同时将图7所示的“Optional configuration”的当前选项在标准配置文件内容中配置状态从注释状态修改为非注释状态,并将修改后的标准配置文件内容发送到设备端控制程序中,命令其进行保存,以达到用户通过界面控制程序的启动中直接修改软件系统配置的功能。
进一步,步骤1034中,查询标准配置文件中与对象相关的配置项,具体包括:
遍历标准配置文件与对象相关的配置项;区分配置项中的当前已生效的配置项和未生效的配置项。
本实施例中,在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对象的已生效的配置项以及未生效的配置项的当前配置状态,当前配置状态包括非注释状态以及注释状态,非注释状态是用户无法修改的状态,注释状态则表示可由用户修改的状态,已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非注释状态,未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注释状态,便于用户将已生效的配置项修改未生效的配置项,并且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则随之改变。
步骤1035:判断配置项是否修改;若是,执行步骤1036;若否,继续执行步骤1032。
步骤1036:判断对象的当前已生效的配置项是否为单一值;若是,执行步骤1037;若否,执行步骤1045。
步骤1037:更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步骤1038:更新与设备端控制程序对应的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步骤1039:判断程序配置是否修改完成,若是,执行步骤1040;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1032。
需要说明的是,在程序配置修改完成之后,说明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已经结束。
步骤1040:结束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
步骤1041:判断设备端是否可重启;若是,执行步骤1042;若否,执行步骤1041。
步骤1042:控制设备端重新启动。
步骤1043:在设备端重新启动完成后,判断界面端控制程序是否可重启;若是,执行步骤1044;若否,执行步骤1043。
步骤1044:控制界面端控制程序重新启动。
步骤1045:提示选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置方法,相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增加了对象的当前已生效的配置项是否为单一值的判断,保证了生效配置项配置的单一性;并且在结束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之后,判断设备端是否可重启,若是,控制设备端重启;在设备端重新启动完成后,判断界面端控制程序是否可重启,若是,控制界面端控制程序重新启动,从而完成了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重启,提高了重启自动化程度。
针对上述设备配置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配置系统,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设备配置系统包括:第一启动模块1、第二启动模块2、第三启动模块3以及判断模块4。
第一启动模块1用于启动界面端控制程序和设备端控制程序,并在界面端提供当前启动的设备端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的选项界面。
判断模块4用于判断当前启动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并在当前启动的程序配置需要修改时,控制第二启动模块2工作;在当前启动的程序配置不需要修改时,控制第三启动模块3工作。
第二启动模块2用于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提供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并进行程序配置修改,待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
第三启动模块3用于启动当前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默认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置系统,包括第一启动模块、第二启动模块、第三启动模块以及判断,第二启动模块用于启动修改配置子流程,提供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并进行程序配置修改,在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从而将现有的、需要各自配置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和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的方式改为直接由用户通过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修改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并待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因此,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用户对设备使用的流畅度和及时程序,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启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二启动模块2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21、第一判断单元22、第二获取单元23、解析单元24、第二判断单元25、第一更新单元26、第二更新单元27以及第三判断单元28。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设备端控制程序在运行时的对象列表。
第一判断单元22用于在第一获取单元选择对象列表中的一个对象后,判断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是否响应对象;在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响应对象时,控制第二获取单元23工作,在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不响应对象时,第一判断单元22继续判断。
第二获取单元23用于获取设备端控制程序的标准配置文件,触发解析单元工作。
解析单元24用于解析标准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并在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
具体地,解析单元具体用于查询标准配置文件中与对象相关的配置项,配置项包括:已生效的配置项和未生效的配置项,并在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对象的已生效的配置项以及未生效的配置项的当前配置状态,以及与对象相关的多个未生效的配置项,已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非注释状态,未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注释状态,以供用户修改配置项。
第二判断单元25用于判断配置项是否修改;在配置项有修改时,依次控制第一更新单元26、第二更新单元27工作;在配置项未有修改时,返回继续控制第一获取单元21工作。
第一更新单元26用于更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第二更新单元27用于更新与设备端控制程序对应的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第三判断单元28用于判断程序配置是否修改完成;在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结束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在程序配置未修改完成时,返回继续控制第一获取单元21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启动模块,便于用户在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修改对象的配置项,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进一步,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启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图5所示实施例,图6中,第二启动模块2还包括:第四判断单元29、第一重启单元30、第五判断单元31以及第二重启单元32。
其中,第四判断单元29用于判断设备端是否可重启;在设备端可重启时,控制第一重启单元30工作;在设备端不可重启时,第四判断单元29继续进行判断。
第一重启单元30用于控制设备端重新启动。
第五判断单元31用于在设备端重新启动完成后,判断界面端控制程序是否可重启;在界面端控制程序可重启时,控制第二重启单元32工作;在界面端控制程序不可重启时,第五判断单元31继续进行判断。
第二重启单元32用于控制界面端控制程序重新启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启动模块,在结束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之后,判断设备端是否可重启,若是,控制设备端重启;在设备端重新启动完成后,判断界面端控制程序是否可重启,若是,控制界面端控制程序重新启动,从而完成了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重启,提高了重启自动化程度。
下面结合图7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界面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在界面控制程序启动中,为用户提供用户选项,以使用户选择是否需要修改配置。如果不需要修改,界面控制程序的启动过程将以当前默认的配置继续向下执行,直到此次启动过程完成。如果需要修改,则界面控制程序的启动流程进入配置子阶段,为用户提供进入修改配置子阶段的配置界面,配置界面如图7所示。
在配置界面中,提供用户查看与修改对象的配置项的各项操作,如图7中编辑、删除、新建、保存、重新启动。
首先,配置界面的布局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树形列表用于显示当前设备端控制程序在运行时的对象列表,界面控制程序的配置状态随着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状态变化而变化,两处的配置需始终保持一致。用户在页面中点击树形列表中的某一级节点,如Module1、Modulex代表不同对象,其中x由设备端控制程序在运行时的对象列表中对象个数确定,配置界面的响应逻辑判断当前对象是否具备响应动作。当判断为具备响应动作的节点时,配置界面右侧区域显示该节点的详细信息,包括当前已配置项与可选配置项。当判断为不具备响应动作的节点时,页面右侧区域显示为空。
进一步,列表包括运行部件以及与运行部件并行的并行部件,如图7中,运行部件为componentA,与其并行的部件为:componentB、componentX。其中,X由对象中运行部件以及并行部件的个数确定。
界面控制程序向用户提供的配置界面内的显示与操作,是基于当前已在运行的设备端控制程序的在运行时对象列表与设备端控制程序的标准配置文件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简称XML)格式,该标准配置文件中,包含了对象的所有可选配置项。
在图7所示的配置界面的内容与图2所示的该页面内的执行逻辑流程之间,存在以下对应关系。在图7所示的配置界面中,左侧树形列表的构建,是基于图2所示的流程框图中的第二步——获取设备端控制程序在运行时对象列表构建起来的。其中的每一个节点,代表远程设备端控制程序运行时的一个对象,不同级别的节点,所表示的设备端物理部件不同,物理部件的功能决定了该节点是否具备响应动作,作为上述的页面点击节点后的判断逻辑依据。其中,“具备响应动作”可定义为是否可以显示该对象的详细信息和特定操作。
对于具备响应动作的节点,页面提供给用户右侧信息与操作。这部分信息来源于位于设备端控制程序的标准配置文件。其中当前已配置项在配置文件中以非注释状态存在,而可选配置项在配置文件中以注释状态存在。在图2所示的流程中的“解析标准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这一步骤中,解析依据的主要逻辑就是针对当前获取到对应的标准配置文件中的注释状态内容与非注释状态内容,以及标准配置文件内容中的节点匹配。页面依据此逻辑来提供显示解析结果。
在解析中界面控制程序依次将从标准配置文件内容中匹配到的节点记录到存储表中,该存储表具备树形结构。当并行节点中同时存在非注释状态节点与注释状态节点,且该并行类节点所处级别,在自定义结构中表示属于设备部件或者部件子级模块时,则表示该并行类节点代表的该物理部件存在可修改的配置项。页面将此时的非注释状态节点内容显示为当前已配置参数,对应于图7中右侧信息中的“Current configuration”。将注释状态节点内容列举为可选配置参数,对应于“Optional configuration”中的可选值。当用户在图7所示的页面右侧,选择“Optional configuration”中的可选值并确认选项后,页面逻辑将对获取到的标准配置文件内容进行修改。修改方式为,将图7所示的“Currentconfiguration”在标准配置文件内容中对应的节点状态从非注释状态修改为注释状态,同时将图7所示的“Optional configuration”的当前选项在标准配置文件内容中的对应节点状态从注释状态修改为非注释状态,并将修改后的标准配置文件内容发送到设备端控制程序中,命令其进行保存,以达到用户通过修改配置界面,可以在界面控制程序的启动中直接修改设备端控制程序的功能。
在这个修改标准配置文件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始终保持当前已配置项为单一值,即上述符合条件的并行类节点中,其余并行节点均处于注释状态。
完成上述修改远程配置文件后,界面控制程序也需要相应地在配置文件中修改界面控制程序自定义的表示不同模块子页面的实例成员列表中部分成员的类型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设备配置方法,所述设备包括设备端和界面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界面端控制程序和设备端控制程序,并在所述界面端提供当前启动的所述设备端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的选项界面;
S2、判断当前启动的所述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执行步骤S4;
S3、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提供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并进行程序配置修改,待所述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和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
S4、启动当前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默认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获取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在运行时的对象列表;
S32:选择所述对象列表中的一个对象后,判断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是否响应所述对象;若是,执行步骤S33;若否,返回步骤S32;
S33:获取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标准配置文件;
S34:解析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并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
S35:判断所述配置项是否修改;若是,执行步骤S36;若否,继续执行步骤S32;
S36:更新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S37:更新与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对应的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S38:判断所述程序配置是否修改完成,若是,结束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8的结束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设备端是否可重启;若是,控制所述设备端重新启动;若所述设备端不可重启,返回继续判断所述设备端是否可重启;
在所述设备端重新启动完成后,判断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是否可重启;若是,控制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重新启动;若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不可重启,返回继续判断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是否可重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4具体包括:
查询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中与所述对象相关的所述配置项,所述配置项包括:已生效的配置项和未生效的配置项,并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所述对象的已生效的配置项以及未生效的配置项的当前配置状态,以及与所述对象相关的多个未生效的配置项,所述已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非注释状态,所述未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注释状态,以供用户修改所述配置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中与所述对象相关的所述配置项,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与所述对象相关的配置项;
区分所述配置项中的当前已生效的配置项和未生效的配置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备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5之后,以及步骤S36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39:判断所述对象的当前已生效的配置项是否为单一值;若是,执行步骤S36;若否,执行步骤S310;
S310:提示选错,结束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
7.一种设备配置系统,所述设备包括设备端和界面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启动模块、第二启动模块、第三启动模块以及判断模块;
所述第一启动模块用于启动界面端控制程序和设备端控制程序,并在所述界面端提供当前启动的所述设备端的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的选项界面;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启动的所述程序配置是否需要修改,并在当前启动的所述程序配置需要修改时,控制所述第二启动模块工作;在当前启动的所述程序配置不需要修改时,控制所述第三启动模块工作;
所述第二启动模块用于启动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提供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并进行程序配置修改,待所述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设备端控制程序和界面端控制程序;
所述第三启动模块用于启动当前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默认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第二获取单元、解析单元、第二判断单元、第一更新单元、第二更新单元以及第三判断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在运行时的对象列表;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选择所述对象列表中的一个对象后,判断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是否响应所述对象;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响应所述对象时,控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工作,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不响应所述对象时,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继续判断;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标准配置文件,触发所述解析单元工作;
所述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并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配置项是否修改;在所述配置项有修改时,依次控制所述第一更新单元、所述第二更新单元工作;在所述配置项未有修改时,返回继续控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工作;
所述第一更新单元用于更新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所述第二更新单元用于更新与所述设备端控制程序对应的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的配置文件;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程序配置是否修改完成;在所述程序配置修改完成后,结束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流程;在所述程序配置未修改完成时,返回继续控制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启动模块还包括:第四判断单元、第五判断单元,第一重启单元以及第二重启单元;
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设备端是否可重启;在所述设备端可重启时,控制所述第一重启单元工作;在所述设备端不可重启时,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继续进行判断;
所述第一重启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设备端重新启动;
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设备端重新启动完成后,判断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是否可重启;在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可重启时,控制第二重启单元工作;在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不可重启时,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继续进行判断;
所述第二重启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界面端控制程序重新启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单元具体用于:
查询所述标准配置文件中与所述对象相关的所述配置项,所述配置项包括:已生效的配置项和未生效的配置项,并在所述程序修改配置子页面显示所述对象的已生效的配置项以及未生效的配置项的当前配置状态,以及与所述对象相关的多个未生效的配置项,所述已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非注释状态,所述未生效的配置项的配置状态为注释状态,以供用户修改所述配置项。
CN202010037070.XA 2020-01-14 2020-01-14 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240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7070.XA CN111240764B (zh) 2020-01-14 2020-01-14 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7070.XA CN111240764B (zh) 2020-01-14 2020-01-14 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0764A true CN111240764A (zh) 2020-06-05
CN111240764B CN111240764B (zh) 2024-05-17

Family

ID=70880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7070.XA Active CN111240764B (zh) 2020-01-14 2020-01-14 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07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0956A (zh) * 2023-11-20 2023-12-22 深圳鼎信通达股份有限公司 硬件设备的配置方法、客户端、硬件设备网管系统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59245A1 (en) * 2000-06-14 2002-05-16 Michael Zakharov File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content in a data network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1098248A (zh) * 2006-06-26 2008-01-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配置描述文件实现通用网络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50098A (zh) * 2012-06-19 2012-10-24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配置文件处理装置和系统配置文件处理方法
CN103577218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程序进行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760148A (zh) * 2014-12-17 2016-07-13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界面控件属性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6775896A (zh) * 2017-01-10 2017-05-31 环球智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修改配置文件的方法
CN108415742A (zh) * 2018-01-26 2018-08-17 上海电气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中模块化的界面配置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59245A1 (en) * 2000-06-14 2002-05-16 Michael Zakharov File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content in a data network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1098248A (zh) * 2006-06-26 2008-01-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配置描述文件实现通用网络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50098A (zh) * 2012-06-19 2012-10-24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配置文件处理装置和系统配置文件处理方法
CN103577218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程序进行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760148A (zh) * 2014-12-17 2016-07-13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界面控件属性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6775896A (zh) * 2017-01-10 2017-05-31 环球智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修改配置文件的方法
CN108415742A (zh) * 2018-01-26 2018-08-17 上海电气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中模块化的界面配置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0956A (zh) * 2023-11-20 2023-12-22 深圳鼎信通达股份有限公司 硬件设备的配置方法、客户端、硬件设备网管系统及介质
CN117270956B (zh) * 2023-11-20 2024-03-15 深圳鼎信通达股份有限公司 硬件设备的配置方法、客户端、硬件设备网管系统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0764B (zh)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99948A (en) Dynamic configuration forms in network management software
TWI448858B (zh) 記入設定裝置、記入設定方法以及記錄媒體
US7877758B2 (en) Translator software for monitoring, automation, testing and control
US2016012503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445805B (zh) 一种可视化测试报告生成方法
JP4242361B2 (ja) 開発支援装置
CN104903801B (zh) 可编程显示器、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以及程序
CN111240764B (zh) 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US11880625B2 (en) Display device, screen generation method, and screen generation program
US20150227348A1 (en) Development support device and development support program
JP2002268730A (ja) フィールドデバイスのメンテナンス装置
JP2007095107A (ja) 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
US8756526B2 (en) Wizard in a wizard engine
JP2000216855A (ja) 通信システム用のコンフィグレ―ションデ―タを編集するための、方法、エディタ、コンピュ―タ、制御モジュ―ル、および記憶手段
JP4547614B2 (ja) フィールドバスシステム
CN112446625A (zh) 一种工艺线路生成系统、方法、平台及存储介质
JPH09212213A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システム統合モニタツール
JP2014086044A (ja) 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方法及び装置
CN111052010A (zh) 控制系统、开发辅助装置和开发辅助程序
JP4517302B2 (ja) 開発支援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6146955A (ja) 開発支援装置
JP3712659B2 (ja) 制御システムのデータ伝送方法、制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7220142A (ja) プログラミング装置
CN112256257A (zh) 界面构造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265879A (zh) 电梯控制系统及其调试方法、调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