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2040B - 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2040B
CN111232040B CN202010221279.1A CN202010221279A CN111232040B CN 111232040 B CN111232040 B CN 111232040B CN 202010221279 A CN202010221279 A CN 202010221279A CN 111232040 B CN111232040 B CN 1112320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sand
sand mold
handle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12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32040A (zh
Inventor
储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Zhongju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Zhongju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Zhongju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Zhongju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212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20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2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2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32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2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3/00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3/10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to objects of definite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3/00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3/04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means for grappling or securing in place objects to be carri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 B62B3/06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means for grappling or securing in place objects to be carri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simply clearing the load from the ground
    • B62B3/0606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means for grappling or securing in place objects to be carri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simply clearing the load from the ground manually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5/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 c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20Stack moulds, i.e. arrangement of multiple moulds or flas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铸件生产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首先将压制成型的砂型呈叠码状放置,然后调节推车上两支撑件分别伸至底层模框的把手下侧,并通过调节支撑件上升将叠放的砂型抬离地面,再然后将载有砂型的推车推至下一工位,在推车行走至下一工位后,调节支撑件下降将砂型下放到地面,并通过移动推车使砂型完全移出推车。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砂型的可靠转运,进而还能提高砂型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
背景技术
叠模铸造中通过在砂型成型工位进行压制砂型,将压制好的多块砂型叠放在一起,使各砂型的型腔通过浇道相互连通,然后将叠放的砂型通过砂型推车移送到铸造工位进行浇注,从而实现一次浇注多个砂型,提高生产效率。现有的转运砂型的方法,大多存在操作复杂、适应性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操作简单,可以实现的砂型的可靠转运。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将压制成型的砂型呈叠码状放置;调节推车上两支撑件分别伸至底层模框的把手下侧,并通过调节支撑件上升将叠放的砂型抬离地面;将载有砂型的推车推至下一工位;在推车行走至下一工位后,调节支撑件下降将砂型下放到地面,并通过移动推车使砂型完全移出推车。
优选地,通过在推动推车的一侧,采用翻转抬升把手的方式调节支撑件的上升和下降。
优选地,采用水平布置的转轴、转轴上偏心装配的圆形转盘、圆盘上转动装配的圆盘套以及通过圆盘套分别与两支撑件相连的抬升拉杆,构成抬升把手与支撑件之间的传动结构,通过翻转抬升把手使得转轴转动,进而通过转轴的转动实现支撑件的上升和下降。
优选地,通过转动转轴将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上方,实现调节支撑件的上升;通过转动转轴将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下方,实现调节支撑件的下降。
优选地,通过将抬升把手翻转至贴靠推动把手的姿态,使得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上方;通过将抬升把手翻转至远离推动把手的姿态,使得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下方。
优选地,采用相对布置在车体左右两侧的车轮构成推车的行走机构,并在车体靠近推动把手的一侧采用立状的支撑结构供停车时维持推车的稳定。
优选地,当砂型被抬离地面、且抬升把手处于贴靠推动把手的姿态时,将抬升把手与推动把手锁定在一起,阻止抬升把手向远离推动把手的一侧翻转。
优选地,采用推动把手上槽口呈水平布置的槽型部和抬升把手上活动安装的锁定件,构成抬升把手与推动把手的锁定结构,在抬升把手与推动把手相贴靠的状态下,通过将锁定件与槽形部卡接配合连接,实现将抬升把手锁定在推动把手上。
优选地,通过在推车上靠近推动把手的一侧固定安装A防倾倒结构,阻止砂型朝向推动推车的人员一侧倾倒。
优选地,在推车上用于移入、移出砂型的豁口外侧采用活动安装的B防倾倒结构,并在需要移入/移出砂型时调节B防倾倒结构移至对砂型的移入/移出进行避让的位置,以及在需要对装载的砂型进行转运的过程中,调节B防倾倒结构保持在对砂型向豁口外侧的倾倒进行阻止的位置。
优选地,将抬升拉杆通过活动支架沿两支撑件的间距方向活动安装在推车上,并在砂型移入推车的过程中自适应调节两支撑件的间距与砂型模框的尺寸匹配。
优选地,在将砂型移入推车的过程中,采用两支撑件的首端外侧分别相连的触发结构先与砂型模框相抵靠,并随着砂型模框移入逐渐调节两支撑件的间距增大至与模框尺寸相匹配的状态;在将砂型移出推车的过程中,随着砂型模块与触发结构抵靠并逐渐远离推车,使得两支撑件相互靠近复位。
优选地,在调节两支撑件相互远离的过程中,对两支撑件相互靠近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使得两支撑件能够保持与砂型模框外周向贴靠的状态;在调节两支撑件相互靠近进行复位的过程中、以及对承载的砂型进行转运的过程中,对两支撑件相互远离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使得支撑件能够保持对砂型模框外把手的稳定抬撑。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首先将压制成型的砂型呈叠码状放置,然后调节推车上两支撑件分别伸至底层模框的把手下侧,并通过调节支撑件上升将叠放的砂型抬离地面,再然后将载有砂型的推车推至下一工位,在推车行走至下一工位后,调节支撑件下降将砂型下放到地面,并通过移动推车使砂型完全移出推车。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砂型的可靠转运,进而还能提高砂型生产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砂型推车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砂型推车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砂型输送需求的推车的轴测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为图7中E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0为图7中F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1为图7中所示的推车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12为图11中G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3为图7中所示的活动杆分别与抬升把手、推动把手的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100-车体,110-轮架,120-滚轮,130-连接横梁,140-“<”型连接件,150-导向套,160-支撑柱,200-抬升拉杆,210-抬升横架,220-抬升转轴,221-偏心轴段,230-圆形转盘,240-圆盘套,250-连接耳,260-A连接扣,270-B连接扣,280-抬升架,281-触发件,282-复位件,300-支撑件,400-抬升把手,500-推动把手,510-槽型杆段,520-活动杆,530-A杆,540-B杆,610-A防倾倒杆,620-B防倾倒杆,630-摆臂,640-调节转轴,650-A传动齿轮,660-B传动齿轮,670-齿条,671-A齿纹段,672-B齿纹段,710-调节齿条,720-调节齿轮,732-A卡掣块,733-B卡掣块,734-换向短杆,740-换向调节杆,751-A1铰接轴,752-A2铰接轴,753-A3铰接轴,754-A4铰接轴,760-过渡连接杆,770-旋转轴,780-A1安装盘,790-A2安装盘,810-锁紧盘,820-锁紧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申请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申请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阅图1至图13,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出了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中对于砂型进行转运的方法,大多存在操作复杂、适应性低等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含如下步骤:将压制成型的砂型呈叠码状放置;调节推车上两支撑件分别伸至底层模框的把手下侧,并通过调节支撑件上升将叠放的砂型抬离地面;将载有砂型的推车推至下一工位;在推车行走至下一工位后,调节支撑件下降将砂型下放到地面,并通过移动推车使砂型完全移出推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首先将压制成型的砂型呈叠码状放置,然后调节推车上两支撑件分别伸至底层模框的把手下侧,并通过调节支撑件上升将叠放的砂型抬离地面,再然后将载有砂型的推车推至下一工位,在推车行走至下一工位后,调节支撑件下降将砂型下放到地面,并通过移动推车使砂型完全移出推车。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砂型的可靠转运,进而还能提高砂型生产效率。
优选地,通过在推动推车的一侧,采用翻转抬升把手的方式调节支撑件的上升和下降。
优选地,采用水平布置的转轴、转轴上偏心装配的圆形转盘、圆盘上转动装配的圆盘套以及通过圆盘套分别与两支撑件相连的抬升拉杆,构成抬升把手与支撑件之间的传动结构,通过翻转抬升把手使得转轴转动,进而通过转轴的转动实现支撑件的上升和下降。
优选地,通过转动转轴将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上方,实现调节支撑件的上升;通过转动转轴将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下方,实现调节支撑件的下降。
优选地,通过将抬升把手翻转至贴靠推动把手的姿态,使得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上方;通过将抬升把手翻转至远离推动把手的姿态,使得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下方。
优选地,采用相对布置在车体左右两侧的车轮构成推车的行走机构,并在车体靠近推动把手的一侧采用立状的支撑结构供停车时维持推车的稳定。
优选地,当砂型被抬离地面、且抬升把手处于贴靠推动把手的姿态时,将抬升把手与推动把手锁定在一起,阻止抬升把手向远离推动把手的一侧翻转。
优选地,采用推动把手上槽口呈水平布置的槽型部和抬升把手上活动安装的锁定件,构成抬升把手与推动把手的锁定结构,在抬升把手与推动把手相贴靠的状态下,通过将锁定件与槽形部卡接配合连接,实现将抬升把手锁定在推动把手上。
优选地,通过在推车上靠近推动把手的一侧固定安装A防倾倒结构,阻止砂型朝向推动推车的人员一侧倾倒。
优选地,在推车上用于移入、移出砂型的豁口外侧采用活动安装的B防倾倒结构,并在需要移入/移出砂型时调节B防倾倒结构移至对砂型的移入/移出进行避让的位置,以及在需要对装载的砂型进行转运的过程中,调节B防倾倒结构保持在对砂型向豁口外侧的倾倒进行阻止的位置。
优选地,将抬升拉杆通过活动支架沿两支撑件的间距方向活动安装在推车上,并在砂型移入推车的过程中自适应调节两支撑件的间距与砂型模框的尺寸匹配。
优选地,在将砂型移入推车的过程中,采用两支撑件的首端外侧分别相连的触发结构先与砂型模框相抵靠,并随着砂型模框移入逐渐调节两支撑件的间距增大至与模框尺寸相匹配的状态;在将砂型移出推车的过程中,随着砂型模块与触发结构抵靠并逐渐远离推车,使得两支撑件相互靠近复位。
优选地,在调节两支撑件相互远离的过程中,对两支撑件相互靠近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使得两支撑件能够保持与砂型模框外周向贴靠的状态;在调节两支撑件相互靠近进行复位的过程中、以及对承载的砂型进行转运的过程中,对两支撑件相互远离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使得支撑件能够保持对砂型模框外把手的稳定抬撑。
参阅图1至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砂型推车,其能够应用上述转运方法,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砂型推车大多存在结构复杂,操作复杂。
本申请实施例所采取的实施方案为:砂型推车包括能够行走的车体100,车体100上设置有抬升机构,抬升机构包括抬升支撑部,抬升支撑部包括两相对布置的支撑件300,砂型包括模框和模框内的砂型,模框的外周设置两相对布置的把手,抬升机构调节支撑件300伸至叠放的砂型中最底层模框的把手下侧进行抬升。其实施原理为:两相对布置的支撑件300用于分别伸至最底层模框外侧的两把手下侧,支撑件300伸到把手下侧/从把手下侧移走,是由抬升机构进行调节的;抬升机构除了可以调节支撑件300下伸到把手下侧,还可以通过调节支撑件300向上移动,实现对叠放的砂型的抬升,使得叠放的砂型离开地面;然后通过推动车体100,实现车体100的行走,进而可以实现将叠放的砂型转运至指定位置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砂型推车,通过抬升机构调节支撑件300伸至底层模框的把手下侧,对叠放的多块砂型进行抬升,然后通过移动车体100行走,实现对砂型的移送。该砂型推车结构简单,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砂型的可靠转运,进而还能提高砂型生产效率。
如图1至图13所示,为了实现调节支撑件300升降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为:抬升机构还包括抬升传动部,抬升传动部包括两相对立状布置的抬升拉杆200和水平布置的抬升转轴220,抬升拉杆200升降式滑动装配在车体100上,抬升拉杆200的下端与支撑件300相连接,抬升转轴220位于抬升拉杆200的上侧,抬升转轴220的两端分别装配有圆形转盘230,圆形转盘230和抬升转轴220偏心布置,圆形转盘230上转动装配有圆盘套240,圆盘套240与抬升拉杆200的上端通过转向连接组件相连接,转动抬升转轴220实现支撑件300的抬升和下降。本实施方案的实施原理为:转动抬升转轴220,使得抬升转轴220两端偏心布置的圆形转盘230转动,圆形转盘230外周面上距离抬升转轴220距离最远处记为rmax+,圆形转盘230外周面上距离抬升转轴220距离最远处记为rmin,当抬升转轴220带动圆形转盘230外周面上的rmax+处向最高处转动时,可以实现向上拉动抬升拉杆200,当抬升转轴220带动圆形转盘230外周面上的rmin处向最高处转动时,可以实现将抬升拉杆200下放,从而调节抬升拉杆200进行升降。此外,抬升拉杆200上升可以实现带动支撑件300抬升的目的,进而能够实现将砂型抬起;抬升拉杆200下放可以实现带动支撑件300下移的目的,进而能够实现将砂型下放。
具体使用时,先将推车推至待转运的砂型旁侧,通过转动抬升转轴220调节支撑件300下放至砂型把手下侧的高度,然后通过推动推车,使得两处支撑件300分布表移至底层砂型模框外侧对应的两个把手下侧,再通过转动抬升转轴220将砂型抬起并保持砂型离地的状态,最后通过推动推车即可将砂型转移至指定的位置。
进一步地,参阅图1至图13,圆形转盘230的中心位于抬升转轴220上方时支撑件300处于高位,支撑件300处于高位时,也就是将砂型抬离地面后的位置;圆形转盘230的中心位于抬升转轴220下方时支撑件300处于低位,支撑件300处于低位时,就是将砂型下放至地面,或者此时支撑件300可以伸至把手的下侧。
如图1至图4所示,转向连接组件包括圆盘套240上设置的连接耳250,连接耳250沿圆形转盘230的径向布置,连接耳250上装配有A连接扣260,A连接扣260转动转配在连接耳250上且构成转动装配连接的铰接轴与抬升转轴220垂直布置,抬升拉杆200的上端与B连接扣270相连接,A连接扣260和B连接扣270相环扣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构成转向连接组件的具体实施形式,有利于提高抬升拉杆200与圆盘套240之间连接结构对于不同工况的适应性,也便于维修更换。如果转向连接组件采用刚性连接结构,刚性连接机构容易引起折弯或者因长期使用引起开裂甚至断裂,而且不便于装配和更换,一旦出现损坏,就要整体更换,成本较高。
如图1至图13所示,为了防止两个抬升拉杆200在升降过程中分别发生不同程度的晃动,使得两个抬升拉杆200的抬升动作不能协调,进而体现在对砂型的抬升下放不能可靠进行。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抬升拉杆200的上端安装在抬升横架210上,B连接扣270装配在抬升横架210上。通过将抬升拉杆200的上端安装在抬升横梁上,能够使两个抬升拉杆200抬升动作保持一致,还通过将B连接扣270安装在抬升横架210上,有利于将抬升动作中的晃动通过抬升横梁平均分解到两个抬升拉杆200上,进而使得两个抬升拉杆200的姿态尽可能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提高抬升拉杆200实施抬升/下放动作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实施转动抬升转轴220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1至图13,抬升机构还包括抬升操作部,抬升操作部为抬升转轴220上装配的抬升把手400构成,抬升把手400与抬升转轴220交叉布置。本优选方案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抬升转轴220上装配抬升把手400,而这个抬升把手400和抬升转轴220交叉布置,从而可以通过拨动抬升把手400翻转,实现转动抬升转轴220的目的,进而实现抬升砂型/下放砂型的目的。
由于支撑件300是要作为支撑砂型的直接称重结构,为了能够实现对砂型模框的把手进行可靠支撑,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1至图13,支撑件300为截面呈L型的角铁构成,两支撑件300一端分离状布置形成用于供砂型移入或移出抬升支撑部的豁口,两支撑件300的另一端连接为一体,从而构成外轮廓接近U形的支撑定位结构。在使用时,先正向翻转抬升把手400,使得支撑件300下放到砂型模框的把手下方的高度,然后通过推动推车使得砂型由支撑件300的豁口移入,同时,使支撑件300伸入底层砂型模框外侧的把手下侧,再然后,通过逆向翻转抬升把手400,直至将砂型抬离地面,最后在保持抬升把手400处于能够将砂型抬离地面的姿态不变的情况下,推动推车,即可实现对砂型的转移。由于两个支撑件300的另一端连接为一体,能够增强支撑件300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还能对砂型模框进行限位,进而提高支撑件300在支撑砂型方面的可靠性、稳定性。
尽管上述方案中采用了抬升横架210,能够在保证两抬升拉杆200抬升动作的一致性方面做出一定贡献,但是推车在推动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工况环境,所以就会出现抬升拉杆200和抬升横架210的整体摆动,这样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抬升拉杆200在抬升/下放砂型过程中的定位精度、以及在推车行走过程中抬升拉杆200相关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本申请实施例更为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1至图13,车体100包括两相对布置的轮架110,两轮架110分别安装在滚轮上,轮架110的下端设置与抬升拉杆200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导向套150,两轮架110的上端通过连接横梁130连为一体,车体100上远离操作豁口的一侧设置推动车体100进行移动的推动把手500,推动把手500呈“匚”字形,推动把手500横状布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两轮架110相连接,抬升转轴220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轮架110上端的中部。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轮架110上设置与抬升拉杆200构成滑动配合的导向套150,不但能够对拉杆的升降进行横向定位,也能够防止在推车行走过程中,抬升拉杆200、抬升横架210发生横向摆动,进而提高对砂型抬升和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此外,还通过连接横梁130将两侧的轮架110连接为一体,进而增强整个车体100的牢固性。再者,还通过在车体100上远离操作豁口的一侧设置推动把手500,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推动推车。
为了进一步提高抬升把手400的操作便捷性、灵活性,本申请实施例更为优选的方案是,参阅图1至图13,圆形转盘230的中心位于抬升转轴220上方时抬升把手400贴靠推动把手500布置,圆形转盘230的中心转至抬升转轴220下方时抬升把手400向远离推动把手500的一侧翻转。其实施原理为:由于圆形转盘230的中心位于抬升转轴220上方时,支撑件300已将叠放的砂型抬离地面,此时,正式需要保持砂型离开地面的状态,才能便于砂型的转运,而本实施方案正式在这种情况下,将抬升把手400贴靠推动把手500布置,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手握推动把手500进行推车的同时,操控抬升把手400保持姿态不变,进而便于对砂型进行转运;另外,当砂型转移至指定地点后,操作人员只需要缓慢翻转把手,使把手向远离推动把手500的一侧翻转,就可以将砂型下放的地面,操作方便,而且还能防止因抬升把手400滑脱时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操控的安全性。
参阅图1至图13,操作人员在推动车体100过程中有时需要停车歇息,或者车体100在不使用时,通常需要将车体100稳定地停放,为了提高车体100在停放时的稳定性,以防止车体100倾倒,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两轮架110悬空安装,两轮架110之间靠近推动把手500的一侧设置有横状布置的“<”形的连接件140,连接件的弯折朝向与豁口的朝向一致,连接件的中部向下延伸设置立状布置的用于维持车架稳定的支撑柱160,支撑柱160的下端设置水平布置的撑托板。其实施原理为:由支撑柱160的下端和两滚轮构成三点支撑结构,以便于车体100能够稳定停放;其中,支撑柱160的下端还安装有承托板,承托板用于增大支撑柱160与地面的接触受力面积,进而提高稳定性;通过在两轮架110之间靠近推动把手500的一侧横状布置“<”形的连接件140,一方面是用来安装支撑柱160,使支撑柱160与车体100固定连接,另一方面,还能对砂型进行限位,并对操作人员进行防护,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由于操作豁口是远离推动把手500的,为了防止停车时,车上承载的砂型从操作豁口处移出,本申请实施例更为优选地,支撑柱160的高度小于滚轮的半径。由此,可以使砂型能够在停车状态下,整体重心向支撑柱160/推动把手500一侧后移,从而在保证车体100停车稳定性的同时,还能防止车体100在停车时以滚轮轴心为转轴发生翻转、伤及周围人员。
在实施转运砂型的过程中,由于叠放的砂型总体重量通常很大,一旦操作人员一时疏忽,很可能出现抬升把手400脱手、造成急速翻转的情况,这种情况容易伤及周围人员,具体伤人的因素可能是抬升把手400、也可能是正在转运的砂型,无论哪一种因素,危害性都不能忽视。为了在转运砂型的过程中,能够可靠地保持抬升把手400所处的姿态,使得抬升把手400与推动把手500稳定地贴合在一起,参阅图1至图13,本申请实施例更为优选的方案是:推动把手500上设置有用于锁定抬升把手400的锁定部,锁定部用于阻止抬升把手400向远离推动把手500的一侧翻转。本优选方案通过在推动把手500上设置锁定部,能够在砂型抬升到位后,将抬升把手400锁定住,进而在转运砂型的过程中,阻止抬升把手400向远离推动把手500的一侧发生翻转,造成损伤,进而更好地提高推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实现将抬升把手400锁定在推动扳手上,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1至图13,锁定部为推动把手500上设置的槽型杆段510构成,槽型杆段510的槽口水平布置且指向背离车架的一侧,抬升把手400上设置有锁定件,锁定件沿抬升把手400的长度方向活动安装,锁定件卡入槽型杆段510内实现对抬升把手400的锁定。具体使用时,将抬升把手400向推动把手500一侧翻转到位,拉动锁定件沿天生把手的长度方向朝推动把手500一侧移动,直至锁定件与推动把手500上的槽型杆段510对应布置,最后将锁定件卡入槽型杆段510内,即实现对抬升把手400的锁定。
为了方便灵活操控锁定件、以及提高锁定件与推动把手500之间卡接的稳定性可靠性,本申请实施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参阅图1至图13,锁定件呈“士”字状,包括活动杆520和活动杆520一端杆身上间隔水平设置的A杆530和B杆540,A杆530、B杆540平行于抬升转轴220布置,活动杆520另一端与抬升把手400构成抽插伸缩式连接配合,推动把手500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形成用于容置活动杆520和对活动杆520翻转限位的凹陷部,凹陷部两侧的推动把手500的杆身段构成所述的锁定部,A杆530较B杆540远离抬升转轴220布置,A杆530构成所述的锁定件。其实施原理为:通过在推动把手500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形成凹陷部,用于容置活动杆520和对活动杆520的翻转进行限位,这样还优化了结构布局,减少空间占用;另外,A杆530所谓锁定件,而活动杆520与抬升把手400时抽插伸缩式配合,通过手持B杆540可以很方便地拉动活动杆520实施抽拉,进而将A杆530卡入/移出槽型杆段510,提高操控的灵活形;同时,由于活动杆520能够容置于凹陷部,当A杆530卡入槽型杆段510内之后,A杆530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在槽型杆段510内,而不易滑脱,从而能够保证锁定件与推动把手500之间卡接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对活动杆520进行抽拉操作的舒适性、方便性,进一步优选地,参阅图1至图13,A杆530的长度小于B杆540的长度。
由于砂型在运送过程中,均是叠码状放置的姿态,一旦发生倾倒,危险性极大。为了防止砂型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倾斜甚至倾倒,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还包括防止叠码状的砂型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倾倒的约束机构。
具体地,参阅图1至图13,约束机构包括两支撑件300交接处立状布置的A防倾倒杆610,A防倾倒杆610与砂型远离豁口一侧的外周贴靠。通过设置A防倾倒杆610,是为了防止砂型朝推动把手500一侧发生倾倒,也就是防止砂型发生倾倒时伤及推动车子的操作人员,进而达到保护推动车子的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了防止输送中的砂型向豁口外侧发生倾倒,伤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约束机构还包括豁口两外侧分别设置的立状布置的B防倾倒杆620,B防倾倒杆620活动安装,B防倾倒杆620具有两种状态,其一为:B防倾倒杆620对支撑件300移动至叠码状的砂型下方进行避让的避让状态,其二为:B防倾倒杆620对支撑件300上叠码状的砂型进行贴靠防至车体100移动过程中砂型倾倒的工作位。其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B防倾倒杆620,能够在运送过程中,对砂型向豁口外侧发生倾倒甚至倾倒进行限制,通过在装入/卸出砂型时将B防倾倒杆620移至避让状态,能够对砂型的移出/移入进行避让。由此,既能保证运送砂型的安全性,又能不妨碍砂型的装入和移出,使得推车在实际运用环境中的适应性、安全性大大提高。
具体地,参阅图1至图13,B防倾倒杆620通过倾倒杆调节组件调节其在两状态之间转换,倾倒杆调节组件包括在轮架110上端滑动安装的齿条670,齿条670水平布置且与抬升转轴220垂直,抬升转轴220的端部设置有A传动齿轮650,A传动齿轮650与齿条670一端上表面上设置的A齿纹段671相啮合,B防倾倒杆620安装在横状布置的摆臂630的一端,摆臂630的另一端与调节转轴640相连接,调节转轴640立状转动安装在车架上,调节转轴640上设置有B传动齿轮660,B传动齿轮660位于齿条670的内侧,B传动齿轮660与齿条670另一端内侧壁面上设置的B齿纹段672相啮合,抬升转轴220调节撑托件由低位转至高位的过程中,B防倾倒杆620由避让位转至工作位,抬升转轴220调节撑托件由高位转至低位的过程中,B防倾倒杆620由工作位转至避让位。其工作过程为:通过翻转抬升把手400使圆形转盘230的圆心向低位移动,带动抬升转轴220转动,抬升转轴220转动后,通过A传动齿轮650齿条670上A齿纹段671的配合驱使齿条670向靠近推动把手500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齿条670上的B齿纹段672与B传动齿轮660的配合带动调节转轴640转动,调节转轴640的转动使得B防倾倒杆620移至避让状态,从而可以进行砂型的移出/移入操作;通过翻转抬升把手400使圆形转盘230的圆心向高位移动,带动抬升转轴220反向转动,抬升转轴220转动后,通过A传动齿轮650齿条670上A齿纹段671的配合驱使齿条670向远离推动把手500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齿条670上的B齿纹段672与B传动齿轮660的配合带动调节转轴640转动,调节转轴640的转动使得B防倾倒杆620移至工作状态,从而可以防止砂型向豁口外侧倾倒和/或倾斜。
参阅图7至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砂型输送需求的推车,其也能够应用上述的砂型转运方法,旨在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砂型推车只能使用一种尺寸的砂型的转运,不同尺寸的砂型转运,就需要配备不同尺寸的砂型推车,使得成本升高,而且不便于推车的维护管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推车方案为:其包括车体100和车体100上设置的抬升支撑部、抬升传动部,抬升传动部包括抬升横架210,抬升支撑部由相对布置的两抬升单元组成,抬升单元上设置有支撑件300,支撑件300对底层模框外周上的把手相进行抬撑,抬升单元装配在抬升横架210上,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调节两抬升单元相互靠近和远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砂型输送需求的推车,通过支撑件300对底层磨矿外周上的把手进行抬撑,通过抬升横架210对支撑件300进行抬升,进而达到抬升砂型的目的;通过调节机构调节两抬升单元相互靠近和远离,使得两抬升单元的间距与不同尺寸的砂型模框相匹配,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砂型的输送需求,有利于提高推车对不同尺寸砂型输送需求的兼容性,用户无需配备适应不同尺寸砂型搬运需求的多种型号的推车,进而还有利于降低用户的成本,而且还便于推车的维护管理。
为了实现调节两抬升单元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砂型的搬运需求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7至图13,抬升单元还包括抬升架280和抬升拉杆200,抬升架280沿抬升横架210的长度方向与车体100滑动装配,抬升拉杆200竖直布置且沿着杆长方向滑动装配在抬升架280上,抬升拉杆200的下端装配支撑件300,抬升拉杆200的上端设置抬升滑块,抬升滑块与抬升横架210滑动装配连接,调节机构与抬升架280相连接。其实施原理为:通过调节机构调节两抬升架280互靠近和远离,同时,抬升拉杆200通过抬升滑块沿着抬升横架210移动,由于抬升拉杆200竖直布置且沿杆长方向滑动装配在抬升架280上,因此,位于同侧的抬升拉杆200和抬升架280同步同向移动。当两抬升架280的间距调节至与待转运的砂型模框的尺寸相匹配后,可以通过将支撑件300伸至砂型模框外周上的把手下侧,再调节抬升拉杆200拉动支撑件300上移可以实现将砂型抬起;当砂型转移至目的地之后,通过调节抬升拉杆200狭义可以实现将砂型下放至地面。
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地调节两抬升架280之间的间距,与待转运的砂型尺寸相匹配,尽量减少人工手动操作的工作量,本实施例更为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7至图13,调节机构包括抬升架280上设置的用于与模框的外周相抵靠使得两抬升架280相互远离运动的触发件281,以及驱使两抬升架280相互靠近运动的复位件282。其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触发件281,能够在于模框外周相抵靠时,就能使得两抬升架280相互远离,同时通过设置复位件282,能够使得两抬升架280始终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两支撑件300的间距与所抬升的模框相匹配,实施可靠地搬运操作。此外,当砂型脱离抬升架280之后,两抬升架280的间距又会在复位件282的作用下自动复原,以便再次对其他砂型进行抬升和转运。需要注意的是,两抬升架280的初始间距通常与能够转运的最小尺寸砂型的相匹配,最好能够用于模框外径大于两抬升架280间距的砂型的搬运操作,因为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复位件282的作用,能够驱使两抬升架280带动支撑件300始终保持对砂型的抵靠甚至是夹持的作用,进而有效防止砂型滑脱,提高砂型转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将两抬升架280的间距调节至与待转运的砂型模框的尺寸相适应后,如果两抬升架280的间距不能保持和锁定,那么很有可能因为推车行走过程中的颠簸、震动等因素导致两抬升架280的间距发送变化,最危险的是导致砂型滑脱砸伤周围人员,为了进一步提高砂型转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实施例更为优选的方案为:调节机构还包括对抬升架280的位置进行锁紧的锁紧件,参阅图7至图13。通过锁紧件对抬升架280的位置进行锁紧,可以有效降低砂型搬运过程中因颠簸等因素导致的砂型滑脱等事故的几率。
具体地,参阅图7至图13,锁紧件包括与抬升架280相连接的调节齿条710以及棘轮调节组件,调节齿条710长度方向与抬升横架21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调节齿条710的另一端与车体100上装配的调节齿轮720相啮合连接,棘轮调节组件对调节齿轮720的转动自由度进行调节。其实施原理为:当需要调节两抬升架280的间距时,则通过棘轮调节组件调节调节齿轮720具有a方向转动的自由度,同时对调节齿轮720沿b方向转动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使得调节齿条710随着抬升架280沿着抬升横架210的长度方向同步移动,此时两抬升架280做相互远离移动,且即便停止运动,只要不改变棘轮调节组件的状态,两抬升架280将会保持当前的间距不变;当两抬升架280的间距调节到位后,通过棘轮调节组件调节调节齿轮720具有沿b方向转动的自由度,同时对调节齿轮720沿a方向转动的自由度进行限制,此时,复位弹簧驱使两抬升架280始终具有向中间靠垄的趋势,同时,两抬升架280又不能继续做相互远离的移动。从而可以防止两抬升架280在转运砂型的过程中因颠簸等因素出现相互远离的移位动作,继而降低砂型因抬升架280突然相互远离而滑脱的几率,达到提高砂型在转运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防止调节两抬升架280间距的过程中,因操作人员滑脱手而导致两抬升架280急速复位对砂型造成损伤。
参阅图7至图13,复位件282可以选用弹簧或其他具有弹性的零部件。
更具体地,参阅图7至图13,车体100包括两相对布置的轮架110,两轮架110上分别装配抬升架280。由于在搬运过程中,轮架110将会是载荷较大的部位,因此,轮架110的结构强度应该是整个车体100中最大的,将抬升架280装配在轮架110上,能够提高转运砂型的操作的稳定性。
由于砂型在运送过程中,均是叠码状放置的姿态,一旦发生倾倒,危险性极大。为了防止砂型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倾斜甚至倾倒,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1至图13,还包括防止叠码状的砂型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倾倒的约束机构,约束机构包括两支撑件300尾部设置的A防倾倒杆610和两支撑件300首端外侧分别设置的B防倾倒杆620,A、B防倾倒杆620均立状布置,B防倾倒杆620具有两种状态,其一为:B防倾倒杆620对支撑件300移动至叠码状的砂型下方进行避让的避让状态,其二为:B防倾倒杆620对支撑件300上叠码状的砂型进行贴靠防至车体100移动过程中砂型倾倒的工作位。B防倾倒杆620通过倾倒杆调节组件调节其在两状态之间转换,倾倒杆调节组件包括在抬升架280上端滑动安装的齿条670,齿条670水平布置且与抬升转轴220垂直,抬升转轴220的上滑动装配A传动齿轮650,A传动齿轮650与抬升架280相固连,A传动齿轮650与齿条670一端上表面上设置的A齿纹段671相啮合,B防倾倒杆620安装在横状布置的摆臂630的一端,摆臂630的另一端与调节转轴640相连接,调节转轴640立状转动安装在抬升架280上,调节转轴640上设置有B传动齿轮660,B传动齿轮660位于齿条670的内侧,B传动齿轮660与齿条670另一端内侧壁面上设置的B齿纹段672相啮合,抬升转轴220调节撑托件由低位转至高位的过程中,B防倾倒杆620由避让位转至工作位,抬升转轴220调节撑托件由高位转至低位的过程中,B防倾倒杆620由工作位转至避让位。
上述优选方案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B防倾倒杆620,能够在运送过程中,对砂型向支撑件300首端外侧外侧发生倾倒甚至倾倒的趋势进行限制,通过在装入/卸出砂型时将B防倾倒杆620移至避让状态,能够对砂型的移出/移入进行避让。由此,既能保证运送砂型的安全性,又能不妨碍砂型的装入和移出,使得推车在实际运用环境中的适应性、安全性大大提高。其工作过程为:通过翻转抬升把手400使圆形转盘230的圆心向低位移动,带动抬升转轴220转动,抬升转轴220转动后,通过A传动齿轮650齿条670上A齿纹段671的配合驱使齿条670向靠近推动把手500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齿条670上的B齿纹段672与B传动齿轮660的配合带动调节转轴640转动,调节转轴640的转动使得B防倾倒杆620移至避让状态,从而可以进行砂型的移出/移入操作;通过翻转抬升把手400使圆形转盘230的圆心向高位移动,带动抬升转轴220反向转动,抬升转轴220转动后,通过A传动齿轮650齿条670上A齿纹段671的配合驱使齿条670向远离推动把手500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齿条670上的B齿纹段672与B传动齿轮660的配合带动调节转轴640转动,调节转轴640的转动使得B防倾倒杆620移至工作状态,从而可以防止砂型向支撑件300的首端外侧倾倒和/或倾斜。
为了实现对调节齿轮720自由度的调节,作为棘轮调节组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参阅图7至图13,棘轮调节组件包括卡掣部以及调节卡掣部进行转动的换向短杆734,卡掣部上设置有A卡掣块732和B卡掣块733,转动换向短杆734调节棘轮调节组件在A、B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A状态为:A卡掣块732上的啮合齿与调节齿轮720上的齿啮合,B卡掣块733与调节齿轮720处于分离状态,调节齿轮720具有正向转动的自由度、不具有反向转动的自由度;
B状态为:B卡掣块733上的啮合齿与调节齿轮720上的齿啮合,B卡掣块733与调节齿轮720处于分离状态,调节齿轮720具有正向转动的自由度、不具有反向转动的自由度;
两抬升架280相互远离时,调节齿条710带动调节齿轮720转动的方向记为正向。
上述优选方案的实施原理为:A状态即为调节机构调节两抬升架280相互远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调节齿条710随着抬升架280移动并带动调节齿轮720正向转动,由于调节齿轮720与A卡掣块732啮合,使得调节齿轮720不具有反向转动的自由度,从而限制调节齿条710和抬升架280向车体100的中部回位;B状态即为调节机构调节两抬升架280相互靠近的过程/两抬升架280的间距调节到位后,在这个状态中,由于调节齿轮720与B卡掣块733啮合,使得调节齿轮720不具有正向转动的自由度,从而限制调节齿条710和抬升架280向车体100的外部移动。
为了进一步实现调节棘轮调节组件在A状态与B状态之间进行转换,本实施例更为优选的方案是:参阅图7至图13,换向短杆734的一端与立状布置的换向调节杆740的下端通过A1铰接轴751铰接连接,换向调节杆740的中部通过A2铰接轴752铰接安装在轮架110上,换向调节杆740的上端与横状布置的过渡连接杆760的外端通过A3铰接轴753铰接连接。
还包括旋转调节件,旋转调节件包括旋转轴770,旋转轴770水平且垂直于抬升转轴220布置,旋转轴770与抬升转轴220的高度相一致且与抬升转轴220的中部对应布置,旋转轴770体上安装有A1安装盘780和A2安装盘790,A1、A2安装盘790之间设置有两A4铰接轴754,两A4铰接轴754关于旋转轴770体对称布置,旋转调节件通过两A4铰接轴754分别与两外侧的过渡连接杆760的内端铰接连接,抬升把手400转动装配在抬升转轴220上,抬升把手400的里端通过万向连接器与旋转轴770相连接,A1、A2、A3、A4铰接轴754均平行于旋转轴770布置。其实施原理为:通过转动旋转轴770,可以调节换向短杆734正向/反向转动一个角度,进而调节A卡掣块732/B卡掣块733与调节齿轮720进行啮合,以实现调节调节齿轮720具有不同的自由度。
为了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抬升把手400进行旋转,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7至图13,抬升把手400和抬升转轴220交接处设置对抬升把手400的转动进行锁紧的转动锁紧组件,转动锁紧组件包括两开设有锁紧孔的锁紧盘810以及与锁紧孔配合的锁紧销820。通过设置具有锁紧孔的锁紧盘810以及与锁紧孔配合的锁紧销820,不仅能够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抬升把手400进行旋转,还能防止转运砂型过程中因颠簸等外部因素导致调节齿轮720的锁紧状态不能可靠地保持,进而达到对锁定抬升架280间距实施双重锁定的目的,增强了推车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抬升把手400实施翻转动作的灵活性、以及使得翻转抬升把手400更加省力,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7至图13,抬升转轴220的中部设置有偏心轴段221,抬升把手400装配在偏心轴段221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将压制成型的砂型呈叠码状放置;
调节推车上两支撑件分别伸至底层模框的把手下侧,并通过调节支撑件上升将叠放的砂型抬离地面;
将载有砂型的推车推至下一工位;
在推车行走至下一工位后,调节支撑件下降将砂型下放到地面,并通过移动推车使砂型完全移出推车;
通过在推动推车的一侧,采用翻转抬升把手的方式调节支撑件的上升和下降;
采用水平布置的转轴、转轴上偏心装配的圆形转盘、圆盘上转动装配的圆盘套以及通过圆盘套分别与两支撑件相连的抬升拉杆,构成抬升把手与支撑件之间的传动结构,通过翻转抬升把手使得转轴转动,进而通过转轴的转动实现支撑件的上升和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转动转轴将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上方,实现调节支撑件的上升;通过转动转轴将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下方,实现调节支撑件的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抬升把手翻转至贴靠推动把手的姿态,使得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上方;通过将抬升把手翻转至远离推动把手的姿态,使得圆形转盘的中心调整至转轴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相对布置在车体左右两侧的车轮构成推车的行走机构,并在车体靠近推动把手的一侧采用立状的支撑结构供停车时维持推车的稳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砂型被抬离地面、且抬升把手处于贴靠推动把手的姿态时,将抬升把手与推动把手锁定在一起,阻止抬升把手向远离推动把手的一侧翻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推动把手上槽口呈水平布置的槽型部和抬升把手上活动安装的锁定件,构成抬升把手与推动把手的锁定结构,在抬升把手与推动把手相贴靠的状态下,通过将锁定件与槽形部卡接配合连接,实现将抬升把手锁定在推动把手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推车上靠近推动把手的一侧固定安装A防倾倒结构,阻止砂型朝向推动推车的人员一侧倾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推车上用于移入、移出砂型的豁口外侧采用活动安装的B防倾倒结构,并在需要移入/移出砂型时调节B防倾倒结构移至对砂型的移入/移出进行避让的位置,以及在需要对装载的砂型进行转运的过程中,调节B防倾倒结构保持在对砂型向豁口外侧的倾倒进行阻止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抬升拉杆通过活动支架沿两支撑件的间距方向活动安装在推车上,并在砂型移入推车的过程中自适应调节两支撑件的间距与砂型模框的尺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叠模 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砂型移入推车的过程中,采用两支撑件的首端外侧分别相连的触发结构先与砂型模框相抵靠,并随着砂型模框移入逐渐调节两支撑件的间距增大至与模框尺寸相匹配的状态;在将砂型移出推车的过程中,随着砂型模块与触发结构抵靠并逐渐远离推车,使得两支撑件相互靠近复位;
在调节两支撑件相互远离的过程中,对两支撑件相互靠近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使得两支撑件能够保持与砂型模框外周向贴靠的状态;在调节两支撑件相互靠近进行复位的过程中、以及对承载的砂型进行转运的过程中,对两支撑件相互远离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使得支撑件能够保持对砂型模框外把手的稳定抬撑。
CN202010221279.1A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 Active CN1112320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1279.1A CN111232040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1279.1A CN111232040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2040A CN111232040A (zh) 2020-06-05
CN111232040B true CN111232040B (zh) 2021-06-25

Family

ID=70867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1279.1A Active CN111232040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204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1330B2 (ja) * 1995-02-10 2002-09-03 株式会社ナンシン 配送用台車
CN101676159A (zh) * 2008-09-19 2010-03-24 肖光正 复式双菱手动起重搬运车
JP5830190B1 (ja) * 2015-04-12 2015-12-09 紅葉 淳一 キャリーカート
CN205149929U (zh) * 2015-11-27 2016-04-13 刘子裕 一种面粉装运小车
CN205873808U (zh) * 2016-06-07 2017-01-11 董伟国 一种人力叉车
KR101933394B1 (ko) * 2018-06-11 2018-12-28 주식회사 에이치앤피로지스 이송용 지그
CN208291287U (zh) * 2018-06-15 2018-12-28 连云港市赣榆区兴达铸造厂 铸造用可旋转和防倾倒的移动工具车
CN209757194U (zh) * 2018-11-30 2019-12-10 湖北宇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成品电池盒转运车
CN210150659U (zh) * 2019-07-08 2020-03-17 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金华市旅游职业学校) 一种物流转运用升降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2040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46224B1 (en) Vehicles and vehicle lifts
US2958537A (en) Brake mechanism for telescoping carts
US20060160684A1 (en) Cart for die transportation
US4027889A (en) Stair-climbing carrier
US3529736A (en) Devices for raising loads to permit the handling thereof
US20150203137A1 (en) Cart with Movable Cradle
JPH07315227A (ja) 滑り装置を備えた貨物搬送装置
CN211710906U (zh) 一种油桶转运车
CN111232040B (zh) 一种用于叠模铸造生产中砂型的转运方法
CN111331112B (zh) 铸造用砂型推车
CN111216778B (zh) 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砂型输送需求的推车
US8262105B2 (en) Lock and release mechanisms for interconnecting devices
JP2006001661A (ja) 重量物移動装置と重量物移動台車および立体駐車場
EP3065687A1 (en) A bed
CN213948468U (zh) 一种台板快速切换设备
JP7419708B2 (ja) 階段昇降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4196328B2 (ja) 搬送装置
JP2005145364A (ja) 荷役車両
CN214112635U (zh) 一种工具车车厢的翻转机构
CN21626934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材料运输装置
JP3778462B2 (ja) 車両整備用ホイールドーリ及びタイヤキャリー
CN214138590U (zh) 一种用于生物医药中间体制备工艺的输送装置
JP3153561U (ja) 箱昇降運搬車
JP2004331388A (ja) カゴ車運搬リフト
JPH09301184A (ja) ピッキング又は仕分け用のカート、装置及び台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