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1626A - 球形出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球形出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1626A
CN111231626A CN202010106787.5A CN202010106787A CN111231626A CN 111231626 A CN111231626 A CN 111231626A CN 202010106787 A CN202010106787 A CN 202010106787A CN 111231626 A CN111231626 A CN 111231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drum
hole
ring
wall
val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67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31626B (zh
Inventor
王彬
曹柯
罗大勇
李霄汉
黄伟
智雪霞
于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th Vehic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 Vehic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 Vehic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 Vehic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67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1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1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1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31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1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35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a pivoting frame
    • B60H1/3442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a pivoting frame the frame being sphe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aps Or C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球形出风装置,包括连接座、球头、挡圈、阀板、销轴和转筒;连接座上设有贯穿孔,且球头贯穿贯穿孔设置;转筒内有空腔且设有开口,球头开设有安装孔,转筒外侧壁与安装孔贴合,且转筒设有伸出侧和贴合侧;阀板安装在转筒空腔内部,阀板的端面大小、形状与转筒的开口的大小、形状相同,阀板以转筒开口的直径方向为轴转动;挡圈邻近转筒的贴合侧设置,挡圈固定安装在安装孔内壁上;挡圈的的内壁上设有檐,檐上开设有滑道孔;销轴贯穿阀板的板面设置,销轴与贴合侧同侧设置,且销轴与阀板的板面有第一预设角度α;销轴靠近挡圈的一侧伸入滑道孔,销轴在滑道孔内滑动。由此可以自由调节出风方向和最大范围的调节出风量。

Description

球形出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风道通风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形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特种车辆内部的空间设备安装紧凑,为乘员通风供给的风道系统固定在底盘上及风道系统处侧壁,要求出风口能够大范围的送风。
现有的大多数出风口是常见的利用平面式的叶片转动来实现出风口的排风,由于出风口的方向不能调节,导致出风范围小。且由于平面叶片角度的限制,导致叶片转动角度只能在一个狭小的角度范围之间,导致出风可调节范围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球形出风装置,由此可以自由调节出风方向和最大范围的调节出风量。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球形出风装置,包括:连接座、球头、挡圈、阀板、销轴和转筒,其中,所述连接座适用于固定安装在风道系统处上;
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与所述球头的侧壁相匹配,且所述球头贯穿所述贯穿孔设置;
所述转筒内有空腔且两端设有开口,所述转筒的开口呈圆形,所述球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球头设置,所述转筒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处,所述转筒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孔贴合,且所述转筒设有伸出侧和贴合侧,所述伸出侧伸出所述球头设置,所述贴合侧处于所述球头的内部;
所述阀板安装在所述转筒空腔内部,所述阀板成板状,且所述阀板的端面大小、形状与所述转筒的开口的大小、形状相同,所述阀板以所述转筒开口的直径方向为轴绕轴转动;
所述挡圈邻近所述转筒的贴合侧设置,且所述挡圈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
所述挡圈的的内壁上设有凸出的檐,所述檐的端面与所述挡圈的端面平齐设置,且所述檐朝向所述挡圈的中心延伸,所述檐上开设有滑道孔;
所述销轴贯穿所述阀板的板面设置,所述销轴与所述贴合侧同侧设置,且所述销轴与所述阀板的板面呈第一预设角度α;
其中,所述销轴靠近所述挡圈的一侧伸入所述滑道孔,所述销轴在滑道孔内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30°<α<5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的取值为4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球头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贴合侧同轴设置,且所述安装槽邻近所述贴合侧,所述安装槽以所述转筒的中轴线为轴绕所述安装孔内壁的周向开设;
所述挡圈呈板状,且所述挡圈卡接在所述安装槽内部;
所述挡圈的侧壁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贯穿所述挡圈的侧壁设置;
所述滑道孔的孔口呈矩形状,所述滑道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挡圈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滑道孔的宽度与所述销轴靠近所述挡圈的一侧直径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筒内壁上固定有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
所述第一连接销的中轴线、所述第二连接销的中轴线与所述转筒的中轴线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销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连接销的中轴线平齐设置;
所述阀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呈一百八十度设置,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销相匹配,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销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球头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以所述转筒的中轴线为轴绕所述安装孔内壁的周向设置;
所述转筒的外壁上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以所述转筒的中轴线为轴绕所述转筒外壁的周向开设,所述卡环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安装孔内壁的直径,所述卡环设置在所述凸环靠近所述挡圈的一侧,且所述卡环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凸环的一侧端面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鞍形片,所述鞍形片呈圆环片状,所述鞍形片设置在所述挡圈和所述转筒之间;
所述鞍形片的一端与所述挡圈邻近所述转筒的一侧抵接,所述鞍形片的另一端与转筒靠近挡圈的一端抵接;
所述鞍形片靠近所述转筒的一侧设有拱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座的贯穿孔处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以所述转筒的中轴线为轴绕所述贯穿孔的周向设置;
所述密封槽处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槽相匹配,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球头外侧壁卡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座包括同轴设置的底座和稳固座,其中,所示底座适用于连接风道系统处;
所述底座呈板状,所述稳固座呈柱状,且所述稳固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靠近所述挡圈的板面;
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底座和稳固座设置,且所述贯穿孔和所述底座同轴设置;
所述底座的四角处设置有倒角,所述底座设设有贯穿所述底座板面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设有两个以上,所述通孔适用于穿管螺栓,以使所述底座和所述风道系统处固定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球形出风装置的风的走向为从挡圈一侧开始进出风,经过转筒,从转筒远离挡圈一侧的开口排出。其中,连接座和球头的连接方式类似于万向球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得球头在连接座上三百六十度旋转,从而带动转筒的三百六十度转动,由此,可以自由调节风排出的方向。其中,转筒设有贴合侧是为了方便挡圈的安装,转筒设有伸出侧是为了方便手动转动转筒。其中,转动转筒是为了调整出风量,由于,在转筒内安有阀板,阀板上固定安装的销轴,销轴伸入滑道孔内,转动转筒时,销轴有随转筒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挡圈固定在球头上就阻止了销轴随转筒转动,并将销轴的转动运动转变呈直线运动,从而推动阀片绕轴旋动,从而控制阀片覆盖转筒的空腔的程度,从而控制排风量的大小。综上,本公开实施例球形出风装置结构紧凑,使用经久耐用,稳定性强,而且不仅可以最大范围的自由的调节出风的方向,也可以方便快捷的调节出风口排风量的大小,为乘员及车辆里面的各种设备调节温度的高低,改善了车内环境的适宜温度,符合人机的需求。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球形出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球形出风装置的球头剖视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球形出风装置的挡圈主视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球形出风装置的转筒剖视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球形出风装置的连接座剖视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球形出风装置的连接座左视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球形出风装置的阀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球形出风装置的剖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球形出风装置的挡圈300主视图。如图1或图3所示,该球形出风装置包括连接座100、球头200、挡圈300、阀板400、销轴500和转筒600,其中,连接座100安装在风道系统处上。连接座100上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的内壁与球头200的侧壁相匹配,且球头200贯穿贯穿孔设置(即,球头200安装在贯穿孔处,球头200的侧壁与连接座100处于贯穿孔处的内壁相贴合),以使球头200可以在连接座100上定点转动。转筒600内有空腔且两端设有开口,转筒600的开口呈圆形,球头200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贯穿球头200设置,转筒600安装在球头200的安装孔处,转筒600的外侧壁与安装孔贴合,且转筒600设有伸出侧和贴合侧,其中,伸出侧伸出球头200设置,贴合侧处于球头200内部。阀板400安装在转筒600空腔内部,阀板400呈板状,且阀板400的端面的大小、形状与转筒600开口的大小、形状相同,其中,阀板400可以以转筒600的开口的直径方向为轴绕轴转动。挡圈300邻近转筒600的贴合侧设置,器挡圈300固定安装在安装孔的内壁上,挡圈300内壁上设有凸出的檐310,檐310的端面与挡圈300的端面平齐设置,且檐310朝向挡圈300的中心延伸,檐310上开设有滑道孔,且滑道孔沿挡圈300的中轴线方向贯穿檐310设置。销轴500贯穿阀板400的板面设置,其中,销轴500与内部侧同侧设置,且销轴500与阀板400的板面呈第一预设角度α。其中,销轴500靠近挡圈300的一侧伸出滑道孔,以使销轴500可以在滑道孔内沿滑道孔的长度方向滑道。
本公开实施例球形出风装置的风的走向为从挡圈300一侧开设进出风,经过转筒600,从转筒600远离挡圈300一侧的开口排出。其中,连接座100和球头200的连接方式类似于万向球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得球头200在连接座100上三百六十度旋转,从而带动转筒600的三百六十度转动,由此,可以自由调节风排出的方向。其中,转筒600设有贴合侧是为了方便挡圈300的安装,转筒600设有伸出侧是为了方便手动转动转筒600。其中,转动转筒600是为了调整出风量,由于,在转筒600内安有阀板400,阀板400上固定安装的销轴500,销轴500伸入滑道孔内,转动转筒600时,销轴500有随转筒600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挡圈300固定在球头200上就阻止了销轴500随转筒600转动,并将销轴500的转动运动转变呈直线运动,从而推动阀片绕轴旋动,从而控制阀片覆盖转筒600的空腔的程度,从而控制排风量的大小。综上,本公开实施例球形出风装置结构紧凑,使用经久耐用,稳定性强,而且不仅可以最大范围的自由的调节出风的方向,也可以方便快捷的调节出风口排风量的大小,为乘员及车辆里面的各种设备调节温度的高低,改善了车内环境的适宜温度,符合人机的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设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30°<α<50°。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设角度α的取值为40°。过大和过小的第一预设角度α都会导致排风量可调节范围变小,而且会有销轴500和挡圈300卡死的情况。此处,应当指出的是,第一预设角度α为40°是经过多次实验的结果,固此处不做详细的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销轴500包括固定连接的卡接端和连接端,连接端和卡接端呈柱状,且连接端和卡接端同轴设置,卡接端的端面半径大于连接端的端面半径。其中,连接端贯穿阀板400的板面设置,卡接端沿连接端的中轴线方向伸入挡圈300的滑道孔处。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端和卡接端为圆柱状。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接端和连接端为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销轴500为柱状,且销轴500伸出阀板400的一侧套接有保护套,保护套伸入滑道孔,以使保护套起到防止销轴500与挡圈300直接摩擦的作用,从而增加销轴500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销轴500呈圆柱状,且保护套为热缩管。
如图1、图2或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球头200内壁开设有安装槽210,安装槽210与转筒600的贴合侧同侧设置,且安装槽210邻近转筒600的贴合侧,安装槽210以转筒600的中轴线为轴绕安装孔的内壁周向开设。上述的挡圈300呈板状,且挡圈300卡接在安装孔内部,挡圈300的侧壁设有缺口,且缺口贯穿挡圈300的侧壁设置,以使挡圈300可以更加的方便调节大小,从而卡接在安装槽210内部。挡圈300上的滑道孔为异形孔,且滑道孔的长度方向沿挡圈300的直径方向设置。
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檐310呈矩形状,且檐310的长度方向沿挡圈300的直径方向设置。滑道孔的孔口呈矩形状,滑道孔的长度方向沿挡圈300的直径方向设置,滑道孔的宽度与销轴500靠近挡圈300的一侧直径相匹配。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檐310远离檐310与挡圈300的连接处的一侧设有向挡圈300圆心凸出的弧面,以使檐310的板面呈一端为半圆状的矩形板。滑道孔的孔口呈直槽口状。由此,防止了夹角效应,更加方便了挡圈300的生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缺口的形状类似于梯形,且缺口由挡圈300的外壁到挡圈300的内壁逐渐缩小,由缺口造成的两个缺口侧壁之间设有第二预设角度,且第二预设角度的大小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40°,或者小于等于50°。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预设角度的取值为4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筒600内壁上固定有第一连接销610和第二连接销620,其中,第一连接销610中轴线、第二连接销620的中轴线与转筒600的中轴线垂直设置,且第一连接销610的中轴线和第二连接销620的中轴线平齐设置。阀板40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呈一百八十度设置,且第一盲孔和第一连接销610相匹配,第二盲孔和第二连接销620相匹配,以使第一连接销610伸入第一盲孔内部,第二连接销620伸入第二盲孔内部,从而使得阀板400通过第一连接销610和第二连接销620固定安装在装筒上,且能够使阀板400绕轴转动。
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销610和第二连接销620为弹性圆柱销。第一连接销610、第二连接销620与转筒600为一体铸造。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销610与转筒600旋接,第二连接销620和转筒600旋接,由此可以方便第一连接销610和第二连接销620的拆卸和更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筒600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销610插接的第一孔,以及与第二连接销620插接的第二孔,由此,使得第一连接销610和第二连接销620分别插接在第一孔和第二孔上,亦使得第一连接销610和第二连接销620可拆卸连接在转筒600上。且,在此结构安装时,可以先将阀板400放置到转筒600内部,将第一盲孔和第一孔对应,第二盲孔和第二孔对应,再分别将第一连接销610和第二连接销620插入以可安装完成。又由于转筒600安装在球头200上时,球头200的安装孔内部可以与第一连接销610的一端面、第二连接销620的一端面抵接,第一连接销610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销620的另一端分别被第一盲孔的孔底和第二盲孔的孔底限制,由此,可以有效的放置了阀板400的转动时的脱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种,第一连接销610和第二连接销620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销轴500的材料也可以为不锈钢材料,由此,可以有效的防止因第一连接销610、第二连接销620和销轴500生锈而造成的阀板400转动的卡死现象。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销610、第二连接销620和销轴500表面可以喷涂上防锈涂层,由此,可以进一步的防止本公开实施例的生锈的现象。
如图1或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阀板400远离挡圈300的一侧板面上设有凸台,凸台与阀板400的板面同轴设置,且凸台由阀板400到转筒600的伸出侧逐渐缩小。销轴500贯穿凸台设置,且凸台和阀板400一体成型。由此,可以增加阀板400的强度。
如图1、图2或图4所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球头200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凸环220,凸环220以转筒600的中轴线为轴绕安装孔孔壁的周向设置。转筒600的外壁上设有卡环630,卡环630以转筒600的中轴线为轴绕转筒600的外壁的周向开设,卡环630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安装孔的直径,卡环630设置在凸环220靠近挡圈300的一侧,且卡环630的一侧端面与凸环220的一一侧端面贴合。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挡圈300的内壁与转筒600的内壁平齐设置。由此,挡圈300和凸环220起到固定支撑作用,防止了转筒600从安装孔的两侧开口处落出,将转筒600稳固的安装在球头200上,从而加强了本公开的实用性能和稳定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筒600的伸出侧的外壁上进行滚花处理,且花纹以转筒600的中轴线为轴绕转筒600的外壁周向设置。由于调节阀板400的角度时,要用手旋转转筒600,转筒600的伸出侧为手的触碰处,增加触碰处的粗糙度,可以增加手与转筒600的摩擦力,可以防止手与转筒600之间的打滑。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筒600滚花处花纹参数可取不同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球形出风装置还包括垫片,垫片呈圆环状,且垫片设置在挡圈300与转筒600之间。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垫片为鞍形片700,鞍形片700的一端与挡圈300邻近转筒600的一侧抵接,鞍形片700的另一端与转筒600靠近挡圈300的一端抵接,且鞍形片700靠近转筒600的一侧设有拱弧。由此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本公开的稳定性能,使得转筒600稳固的安装在球头200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座100的贯穿孔处设有密封槽130,密封槽130以转筒600为轴绕贯穿孔的周向设置。密封槽130处放置有密封圈800,密封圈800与密封槽130相匹配,且密封圈800与球头200的球面外侧壁卡接。由此,可以防止风从连接座100和球头200的连接缝隙处漏出,增加了整体的密闭性能。同时利用密封圈的弹性使球头相对连接座转动时形成阻尼作用,并使风口朝向固定。
如图1、图5或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座100包括同轴设置的底座110和稳定座120,其中,底座110与风道系统处连接。底座110呈板状,稳固座呈柱状,且稳固座固定连接在底座110的一侧板面(靠近挡圈300的一侧板面)。贯穿孔贯穿底座110和稳固座设置,且贯穿孔和底座110同轴设置。底座110的四角处设置有倒角,底座110设有贯穿底座110板面设置的通孔140,且通孔140设有两个以上,通孔140处设有螺栓贯穿穿孔,以使底座110和风道系统处固定连接。由此,可以将连接座100稳固的安装在风道系统处上,又因为设有倒角,所以可以增加安全性能。
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底座110和稳定座120的连接处设有圆角,由此,可以加强底座110和稳定座120的连接强度,也可以更加的方便连接座100的制造。
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以上的通孔140阵列排布在底座110上,且连接座100为一体成型。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孔140设有四个,且四个通孔140呈矩形分布在底座110上,四个通孔140分别靠近四个倒角设置。由此,可以使得本公开的安装更加的稳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座100、球头200、挡圈300、阀板400、销轴500、转筒600、第一连接销610、第二连接销620和鞍形片700为金属材质且高低温度性能好。
此处,应当指出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球形出风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按照比例缩放,其功能性、适应性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的空气调节装置上。且,本公开实施例球形出风装置在任何空气调节装置上都能够最大功率的调控排风量。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球形出风装置整体应用了防水、防潮材质,由此,可以在天气潮湿的情况下不对本公开造成不利的影响。
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阀板400转动板面到与转筒600的中轴线平行时,阀板400的板面可以与挡圈300上的檐310的侧壁抵接,由此可以进一步的防止,在转动转筒600时,因过度的转动转筒600而对销轴500、挡圈300和阀板400造成的破坏。
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转筒600设有开口的两端面都设置圆角,由此,可以增加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性能。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球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球头、挡圈、阀板、销轴和转筒,其中,所述连接座适用于固定安装在风道系统处上;
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与所述球头的侧壁相匹配,且所述球头贯穿所述贯穿孔设置;
所述转筒内有空腔且两端设有开口,所述转筒的开口呈圆形,所述球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球头设置,所述转筒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处,所述转筒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孔贴合,且所述转筒设有伸出侧和贴合侧,所述伸出侧伸出所述球头设置,所述贴合侧处于所述球头的内部;
所述阀板安装在所述转筒空腔内部,所述阀板成板状,且所述阀板的端面大小、形状与所述转筒的开口的大小、形状相同,所述阀板以所述转筒开口的直径方向为轴绕轴转动;
所述挡圈邻近所述转筒的贴合侧设置,且所述挡圈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
所述挡圈的的内壁上设有凸出的檐,所述檐的端面与所述挡圈的端面平齐设置,且所述檐朝向所述挡圈的中心延伸,所述檐上开设有滑道孔;
所述销轴贯穿所述阀板的板面设置,所述销轴与所述贴合侧同侧设置,且所述销轴与所述阀板的板面呈第一预设角度α;
其中,所述销轴靠近所述挡圈的一侧伸入所述滑道孔,所述销轴在滑道孔内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30°<α<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的取值为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贴合侧同轴设置,且所述安装槽邻近所述贴合侧,所述安装槽以所述转筒的中轴线为轴绕所述安装孔内壁的周向开设;
所述挡圈呈板状,且所述挡圈卡接在所述安装槽内部;
所述挡圈的侧壁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贯穿所述挡圈的侧壁设置;
所述滑道孔的孔口呈矩形状,所述滑道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挡圈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滑道孔的宽度与所述销轴靠近所述挡圈的一侧直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内壁上固定有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
所述第一连接销的中轴线、所述第二连接销的中轴线与所述转筒的中轴线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销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连接销的中轴线平齐设置;
所述阀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呈一百八十度设置,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销相匹配,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销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以所述转筒的中轴线为轴绕所述安装孔内壁的周向设置;
所述转筒的外壁上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以所述转筒的中轴线为轴绕所述转筒外壁的周向开设,所述卡环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安装孔内壁的直径,所述卡环设置在所述凸环靠近所述挡圈的一侧,且所述卡环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凸环的一侧端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鞍形片,所述鞍形片呈圆环片状,所述鞍形片设置在所述挡圈和所述转筒之间;
所述鞍形片的一端与所述挡圈邻近所述转筒的一侧抵接,所述鞍形片的另一端与转筒靠近挡圈的一端抵接;
所述鞍形片靠近所述转筒的一侧设有拱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贯穿孔处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以所述转筒的中轴线为轴绕所述贯穿孔的周向设置;
所述密封槽处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槽相匹配,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球头外侧壁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同轴设置的底座和稳固座,其中,所示底座适用于连接风道系统处;
所述底座呈板状,所述稳固座呈柱状,且所述稳固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靠近所述挡圈的板面;
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底座和稳固座设置,且所述贯穿孔和所述底座同轴设置;
所述底座的四角处设置有倒角,所述底座设设有贯穿所述底座板面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设有两个以上,所述通孔适用于穿管螺栓,以使所述底座和所述风道系统处固定连接。
CN202010106787.5A 2020-02-20 2020-02-20 球形出风装置 Active CN111231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787.5A CN111231626B (zh) 2020-02-20 2020-02-20 球形出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787.5A CN111231626B (zh) 2020-02-20 2020-02-20 球形出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1626A true CN111231626A (zh) 2020-06-05
CN111231626B CN111231626B (zh) 2021-03-23

Family

ID=7087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6787.5A Active CN111231626B (zh) 2020-02-20 2020-02-20 球形出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162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9449A (en) * 1969-08-18 1973-06-06 Creators Ltd Nozzles for ventilating and heating systems
CN1756927A (zh) * 2003-03-13 2006-04-05 安东-胡梅尔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加热器的具有一固定体和一可轴向移动的阀体的排气阀
CN201391980Y (zh) * 2008-12-17 2010-01-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
CN104006516A (zh) * 2013-02-21 2014-08-2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风门开闭装置
CN205439878U (zh) * 2014-12-31 2016-08-10 佛吉亚内饰工业公司 通风机和包括该通风机的车辆
CN109703335A (zh) * 2017-10-25 2019-05-0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变通风口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9449A (en) * 1969-08-18 1973-06-06 Creators Ltd Nozzles for ventilating and heating systems
CN1756927A (zh) * 2003-03-13 2006-04-05 安东-胡梅尔管理有限公司 用于加热器的具有一固定体和一可轴向移动的阀体的排气阀
CN201391980Y (zh) * 2008-12-17 2010-01-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
CN104006516A (zh) * 2013-02-21 2014-08-2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风门开闭装置
CN205439878U (zh) * 2014-12-31 2016-08-10 佛吉亚内饰工业公司 通风机和包括该通风机的车辆
CN109703335A (zh) * 2017-10-25 2019-05-0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变通风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1626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64579B1 (en) Rotatable air vent
WO2022217898A1 (zh) 一种空调出风调节装置及下出风空调
WO2019042006A1 (zh) 轴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EP4041579B1 (en) Diffusing vent assembly
CN111231626B (zh) 球形出风装置
CN214728079U (zh) 一种出风口角度调节机构
CN211503184U (zh) 空调器的导风叶片、导风组件、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器
KR101999833B1 (ko) 기류확산유도장치
CN109974086B (zh) 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921558U (zh) 一种壁挂式取暖风扇
CN212899058U (zh) 一种轴流风机
CN211451162U (zh) 一种空调底座以及空调器
US20210362568A1 (en) Air register having a vane linking member coupled to a grommet for use in effort generation
CN214822485U (zh) 空调出风口结构及车辆
JP3205900U (ja) エアコン用風向調整具
CN212028096U (zh) 一种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
CN220135692U (zh) 一种排风管转接组件及空调
CN21271996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6897748U (zh) 空调挡风板
CN211451324U (zh) 一种散风装置、导风门及空调器
CN219300970U (zh) 旋转屏幕组件和移动空调
CN213734517U (zh) 一种汽车风道
CN218750203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部件
CN218348745U (zh) 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
CN219063724U (zh) 空气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