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1158B - 装饰部件 - Google Patents

装饰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1158B
CN111201158B CN201880066031.3A CN201880066031A CN111201158B CN 111201158 B CN111201158 B CN 111201158B CN 201880066031 A CN201880066031 A CN 201880066031A CN 111201158 B CN111201158 B CN 111201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frame
decorative member
edg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60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1158A (zh
Inventor
古田将也
斋藤翔子
朴喜赫
大园直树
田中将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753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10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1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1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1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1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1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ix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装饰部件(110)被设置于车辆上设置的第1内饰零部件(6)和第2内饰零部件(60)之间,第1内饰零部件和第2内饰零部件均被车辆上设置的框架(40)支承,装饰部件具有:覆盖第1内饰零部件的缘部和第2内饰零部件的缘部的遮蔽部(111);沿着横向延伸的板状装饰部件板部(112);位于装饰部件板部的后方,与装饰部件板部的后侧隔开间隔横向延伸的横部(113),框架具有:基体;与基体的前侧隔开间隔向上方伸出的卡止片(117);和与卡止片的前侧隔开间隔而向下方伸出的防脱片(118),卡止片的上端位于防脱片的下端的上方,当横部被配置于卡止片与基体之间时,在俯视观察时防脱片位于横部的前方。据此,防止设置于两个内部零部件之间的装饰部件脱落。

Description

装饰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设置于车辆的内饰零部件之间的装饰部件(decorativemember)。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有时为了填充相邻的两个内饰零部件的间隙,而设置有装饰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在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与用于操作电气设备的开关单元之间设置有装饰部件。在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上设置有开口,开关单元被插入该开口中。装饰部件被配置于该开口缘与开关单元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7-9487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上设置杯架,与专利文献1同样,考虑在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上设置通孔,在该通孔中插入容纳饮料容器的杯状的容器收装部件。此时,为了稳定地支承饮料容器,使容器收装部件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框架相结合。在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的通孔的缘部与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部之间,设置有填充该间隙的装饰部件。
然而,若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由于碰撞时的载荷而产生变形,则装饰部件有可能会从罩部件和容器收纳容器脱落。
鉴于以上的技术背景,本发明将防止被设置于两个内饰零部件之间的装饰部件的脱落作为技术问题。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装饰部件(110),其被设置于车辆上设置的第1内饰零部件(6)和第2内饰零部件(6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内饰零部件和所述第2内饰零部件均被设置于所述车辆上的框架(40)支承,该装饰部件具有遮蔽部(111)、装饰部件板部(112)和横部(113),其中,所述遮蔽部(111)覆盖所述第1内饰零部件的缘部和所述第2内饰零部件的缘部;所述装饰部件板部(112)沿着横向延伸且呈板状;所述横部(113)位于所述装饰部件板部的后方,与所述装饰部件板部的后侧隔开间隔,沿着横向延伸,所述框架具有基体(116)、卡止片(117)和防脱片(118),其中,所述卡止片(117)与所述基体的前侧隔开间隔,向上方伸出;所述防脱片(118)与所述卡止片的前侧隔开间隔,向下方伸出,所述卡止片的上端位于比所述防脱片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当所述横部被配置于所述卡止片与所述基体之间时,在俯视观察时所述防脱片位于所述横部的前方。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将横部配置于卡止片与基体之间来限制装饰部件相对于框架的前后移动,通过设置防脱片来防止横部脱离框架。因此,使装饰部件难以从框架脱落。由于第1内饰零部件和第2内饰零部件均被框架支承,因此能够防止装饰部件从第1内饰零部件和第2内饰零部件脱落。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在所述卡止片的后表面,形成有支承所述横部的朝上的肩面(119)。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作用于装饰部件的朝向下方的载荷被框架支承,因此装饰部件朝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在所述装饰部件板部上设置有突起(121),该突起(121)向所述基体突出并且抵接于所述基体。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突起与基体之间的摩擦来限制装饰部件相对于框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在所述框架上,左右排列地设置有一对所述卡止片,所述防脱片被配置为在主视观察时位于所述卡止片之间。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以横跨两个卡止片的方式来配置横部,能够由左右分离的两个卡止片来限制横部相对于基体向前方的移动。据此,能够更可靠地限制装饰部件的前后移动。另外,由于防脱片被配置于卡止片之间,因此通过防脱片进一步防止横部从框架脱落。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框架为与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1)的座椅座垫(2)的侧框架(11)相结合的支架(42),所述第1内饰零部件为覆盖所述侧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具有通孔(108)的罩部件(6),所述第2内饰零部件为被插入所述通孔,并且具有收装饮料容器的凹部的容器收装部件(60)。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在罩部件与容器收装部件之间设置难以脱落的装饰部件。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遮蔽部形成为沿着所述通孔的缘部和所述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部的框状。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遮蔽部形成为沿着通孔的缘部和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部的形状,因此能够覆盖通孔的缘部和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并且能够简化遮蔽部。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在界定所述通孔的缘部上,设置有多个卡止孔(102、107),在所述遮蔽部上,设置有被插入所述卡止孔的卡止突起(115)。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使遮蔽部与通孔的缘部相结合。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在所述遮蔽部上,设置有以可位移的方式容纳所述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部的槽(114)。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通过遮蔽部覆盖通孔的缘部和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部,并且能够使容器收装部件对应于容器收装部件与罩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而位移,从而进行偏移补偿。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框架还具有杆状部件(41),所述杆状部件(41)与所述侧框架相结合,所述容器收装部件在底面上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卡止部(61),所述卡止部分别具有朝向下方开口并且朝向上方凹进的卡止凹部(61D),所述杆状部件分别被收装于相对应的所述卡止凹部。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将杆状部件收装于卡止凹部,从而卡止部分别与相对应的杆状部件嵌合。据此,能够易于使容器收装部件与杆状部件相结合,而使其支承于侧框架。而且,通过将杆状部件收装于卡止凹部,能够限制容器收装部件相对于侧框架的移动。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卡止部分别具有左右一对壁部(61B)和爪部(61C),其中,左右一对所述壁部(61B)向下方突出,所述爪部(61C)分别在所述壁部的下端向彼此相向的方向突出,成对的所述壁部隔着所述杆状部件相向,所述爪部位于所述杆状部件的下侧。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壁部,能够限制容器收装部件相对于侧框架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通过设置爪部,能够限制容器收装部件相对于侧框架朝向上方的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横部配置于卡止片与基体之间来限制装饰部件相对于框架的前后移动,通过设置防脱片来防止横部脱离框架,从而能够防止装饰部件的脱落。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在卡止片的后表面形成有肩面的技术方案,由于作用于装饰部件的朝向下方的载荷被框架支承,因此装饰部件朝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在装饰部件板部上设置抵接于基体的突起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突起与基体之间的摩擦来限制装饰部件相对于框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防脱片被配置为在主视观察时位于两个卡止片之间的技术方案,通过防脱片进一步防止了横部从框架的脱落。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在罩部件与容器收装部件之间设置与框架相结合的装饰部件的技术方案,能够防止装饰部件的脱落。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遮蔽部沿着通孔的缘部和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部的技术方案,能够覆盖通孔的缘部和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并且能够简化遮蔽部。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在通孔的缘部上设置卡止孔,在遮蔽部上设置卡止突起的技术方案,能够使遮蔽部与通孔的缘部相结合。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在遮蔽部上设置以可位移的方式容纳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部的槽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遮蔽部覆盖通孔的缘部和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部,并且能够使容器收装部件对应于容器收装部件与罩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而位移,从而进行偏移补偿。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框架还具有与侧框架相结合的杆状部件,容器收装部件在底面上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卡止部,卡止部分别具有朝向下方开口并且朝向上方凹进的卡止凹部,杆状部件分别被收装于相对应的卡止凹部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杆状部件收装于卡止凹部,从而各卡止部与相对应的杆状部件嵌合。据此,能够易于使容器收装部件与杆状部件相结合,而使其支承于侧框架。而且,通过将杆状部件收装于卡止凹部,能够限制容器收装部件相对于侧框架的移动。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卡止部分别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壁部和分别在壁部的下端向彼此相向的方向突出的爪部,成对的壁部隔着杆状部件相向,爪部位于杆状部件的下侧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壁部,能够限制容器收装部件相对于侧框架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通过设置爪部,能够限制容器收装部件相对于侧框架向上方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下部的侧视图。
图3是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前端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侧框架和副框架的立体图。
图5是侧框架和副框架的仰视图。
图6是内罩的立体图。
图7是外罩的立体图。
图8是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装饰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容器收装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3的XI-XI剖视图。
图12是图3的XII-XII剖视图。
图13是图3的XIII-XI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需要,作为与车宽方向有关的方向,将朝向就座的乘员的一侧记为座椅内侧(内方),将远离乘员的一侧记为座椅外侧(外方)。
<<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交通工具用座椅1被配置为箱式旅行车(minivan)等机动车的第二排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1通过公知结构的滑动机构,以可前后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车身的地板。交通工具用座椅1具有座椅座垫2、座椅靠背3、头枕4和腿部支撑5,其中,所述座椅座垫2被设置于机动车的地板;所述座椅靠背3被支承于座椅座垫2的后部;所述头枕4被设置于各座椅靠背3的上部;所述腿部支撑5被设置于座椅座垫2的前方。
座椅靠背3通过公知结构的靠背倾斜调节机构R,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座椅座垫2的后端相结合。腿部支撑5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状,通过腿部支撑动作机构与座椅座垫2相连。腿部支撑5通过腿部支撑动作机构在支承位置(图1的虚线)与收纳位置(图1的实线)之间进行位移,其中,在所述支承位置,所述腿部支撑5向座椅座垫2的前方突出,其主面与座椅座垫2的座面大致接续,对所载置的乘员的腿部进行支承;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腿部支撑5位于比支承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其主面大致朝向前方。
在座椅座垫2的左右侧缘,设置有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从座椅座垫2的左右前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至左右后端,从座椅外方覆盖座椅座垫2的靠背倾斜调节机构R。在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上,设置有用于使腿部支撑5转动的操作杆(未图示)、用于调节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座垫2的转动的操作杆(未图示)等。
在车内侧的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的前端上设置有杯架。为了收装塑料瓶、饮料罐等饮料容器,杯架具有朝向前上方开口的收装凹部8。如图2所示,在侧视观察下,收装凹部8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位于收纳位置的腿部支撑5重叠。据此,在设置有腿部支撑5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中,不容易由于设置杯架而使乘员的通行受到影响。
在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的前端下部,设置有向后方凹进的避让部9。通过设置避让部9,乘员的腿部不容易触碰到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据此,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不容易破损,并且能够保护乘员的腿部。
<<座椅座垫>>
如图2所示,座椅座垫2具有左右一对侧框架11、左右一对可动部件13、底座框架(未图示)、垫部件和表皮材料,其中,所述左右一对可动部件13分别以可前后移动和摆动的方式与左右的侧框架11相结合;所述底座框架被支承于可动部件13;所述垫部件被支承于底座框架;所述表皮材料覆盖垫部件。侧框架11分别前后延伸,构成座椅座垫2的左右的构架。左侧的可动部件13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前部连结件15和后部连结件16分别相结合,其中,该前部连结件15和后部连结件16是与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左侧的侧框架11相结合的前部连结件15和后部连结件16。同样,右侧的可动部件13也与前部连结件15和后部连结件16分别相结合,其中,该前部连结件15和后部连结件16是与右侧的侧框架11相结合的前部连结件15和后部连结件16。底座框架被配置于左右的侧框架11之间,形成为朝向上下的板状。垫部件被设置于底座框架的上表面,由聚胺酯泡沫塑料等具有缓冲性的材料形成。表皮材料由合成皮革、织物等形成,被覆盖于垫部件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13构成为与座椅靠背3的摆动动作联动而进行前后移动和摆动。
侧框架11具有第1框架21、第2框架22、第1支架23和第2支架24,其中,所述第1框架21前后延伸;所述第2框架22与第1框架21的座椅内方相结合;所述第1支架23与第1框架21的座椅外方相结合;所述第2支架24与第1框架21及第2框架22的下表面相结合。
第1框架21具有第1框架基部26和第1延长部27,其中,所述第1框架基部26前后延伸;所述第1延长部27从第1框架基部26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第1框架基部26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主面的板状。第1延长部27形成为沿着第1框架基部26延伸的板状。前部连结件15以可旋转的方式与第1延长部27相结合。在第1延长部27的上端形成有第1支承部28。第1支承部形成为从第1延长部27的上端向上方延伸且向座椅内方弯曲的板状。
第1框架基部26通过设置于其后端的靠背倾斜调节机构R,与座椅靠背3的框架相结合。在第1框架基部26的后部设置有卡挂部29。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挂部29被弯曲为环状,由被焊接于第1框架基部26的外表面的金属丝部件而形成。第1框架基部26的缘部除了座椅靠背3的框架所通过的部分以外,向座椅内方弯折。第1延长部27的缘部除了上端以外,向座椅内方弯折。
第2框架22形成前后延伸的板状,被配置于第1框架21的内侧。第2框架基部30形成为与第1框架基部26大致左右对称,且形成为与第1框架21相对应的形状。如图4所示,第2框架22具有第2框架基部30和第2延长部31,其中,所述第2框架基部30前后延伸;所述第2延长部31从第2框架基部30的前端向上方延伸。在第2延长部31的上端设置有贯穿左右的第1卡止孔32。第1卡止孔32形成为前后延伸的长圆形。第2框架基部30和第2延长部31的缘部向座椅外侧弯折,并且抵接于对应的第1框架基部26及第1延长部27的缘部。通过在规定的位置焊接这些缘部,使第1框架21与第2框架22相结合。
第1支架23被设置于第1框架基部26的前端下部。第1支架23具有窄幅部33和宽幅部34,其中,所述窄幅部33上下延伸且呈板状;所述宽幅部34从窄幅部33向下方延伸,并且前后宽度比窄幅部33宽且呈板状。窄幅部33形成为朝向车宽方向的板状,并且其左缘和右缘被弯折为向座椅内方伸出。其左右的伸出端以沿着第1框架基部26的方式向前后弯折,分别被焊接于第1框架基部26。在宽幅部34上,具有宽幅基部34A、宽幅缘壁34B和突片34C,其中,所述宽幅基部34A呈朝向车宽方向的板状;所述宽幅缘壁34B从宽幅基部34A的左缘、右缘和下缘向内方伸出;所述突片34C从宽幅缘壁34B的左右上端缘向内方延伸。突片34C的上端被焊接于第1框架基部26的下缘。
在宽幅基部34A上设置有贯穿左右的第2卡止孔36。第2卡止孔36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在宽幅基部34A上设置有贯穿左右的大致正方形的减重孔37。
第2支架24沿着座椅内外延伸,形成为朝向上下方向的板状。第2支架24在第1框架21及第2框架22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被焊接于第1框架21及第2框架22的下表面。第2支架24的外缘位于第1框架21的座椅外方。在第2支架24的外缘上,设置有形成为朝向上方伸出的板状的卡止部38。卡止部38形成为朝向座椅内外方向的板状。在卡止部38上,设置有贯穿左右的第3卡止孔39。
<<副框架>>
如图4和图5所示,副框架40与侧框架11的前端相结合。副框架40具有支承金属丝部件41、副支架42和保护金属丝部件43,其中,所述支承金属丝部件41被焊接于位于车内侧的侧框架11的左右侧面;所述副支架42被设置于支承金属丝部件41的上侧;所述保护金属丝部件43被焊接于副支架42的上端。
支承金属丝部件41由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形状的金属制的一根圆杆弯曲为在俯视观察时成日语片假名的“コ”字形而形成。支承金属丝部件41具有一对第1纵部45和第1横部46,其中,所述一对第1纵部45的一端与侧框架11的前端相结合,彼此以在左右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前后延伸;所述第1横部46将左右的第1纵部45的前端彼此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外侧的第1纵部45在基端处被焊接于宽幅基部34A的车外侧侧面,并且向下方延伸,向前方弯曲。座椅内侧的第1纵部45被焊接于第2框架基部30的车内侧侧面,向前方延伸并且向下方弯曲,并且进一步弯曲而向前方延伸。第1横部46以大致水平的方式进行延伸。左右的第1纵部45的前部形成为大致平行。通过左右的第1纵部45的前部和第1横部46,形成大致水平的支承面S。
副支架42由弯曲形成的板材而形成。副支架42具有左右一对内外侧板部47、48和前侧板部49,其中,所述左右一对内外侧板部47、48分别在两个第1纵部45的座椅内侧和外侧前后延伸;所述前侧板部49将两个左右侧板部的前端彼此连接,且左右延伸。内外侧板部48分别形成为朝向座椅内外的板状。前侧板部49形成为朝向前后的板状。两个内外侧板部48通过前侧板部49连接,在俯视观察时形成朝向后方开口的大致日本片假名的“コ”字形。下面,根据需要,将内外侧板部48中,位于座椅内方的内外侧板部48记为内侧板部47,将位于座椅外方的内外侧板部48记为外侧板部48。
副支架42还具有一对内外伸出部51、52和前伸出部53,其中,所述一对内外伸出部51、52分别从内外侧板部48的下缘向相向的方向弯折而成;所述前伸出部53从前侧板部49的下缘向后方弯折而成。座椅内侧的内外伸出部51(下面,记为内伸出部)从内侧板部47的下缘后部向座椅外侧延伸,被焊接于位于座椅内侧的第1纵部45的上表面。座椅外侧的内外伸出部52(下面,记为外伸出部)从外侧板部48的下缘后部向座椅内侧延伸,被焊接于位于座椅外侧的第1纵部45的上表面。前伸出部从前侧板部49的下缘向后方延伸,被焊接于第1横部46的上表面。据此,副支架42与支承金属丝部件41相结合。由于在内外伸出部51、52和前伸出部53这三个伸出部,使副支架42焊接于第1纵部45的上表面,因此,与在两个伸出部进行焊接的情况相比,副支架42与支承金属丝部件41的结合牢固。
保护金属丝部件43由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形状的金属制的一根圆杆弯曲为在主视观察时成下方开口的大致日语片假名“コ”字形而形成。保护金属丝部件43具有一对第2纵部56和第2横部57,其中,所述一对第2纵部56的一端分别被焊接于内侧板部47和外侧板部48的上部,向后上方延伸;所述第2横部57将左右的第2纵部56的另一端彼此连接。两个第2纵部56形成为左右对称,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左右隔开间隔地配置。第2横部57以大致水平的方式,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保护金属丝部件43在第2横部57的大致中央部分被焊接于第1支承部28的上表面。
<<容器收装部件>>
如图12所示,容器收装部件60从上侧与支承金属丝部件41相结合。容器收装部件60位于副支架42的内侧板部47和外侧板部48之间,并且被配置于前侧板部49的后方。在容器收装部件60中,收装凹部8形成为朝向上部开口的凹部。容器收装部件60由树脂形成,形成为与被收装于收装凹部8的饮料容器(塑料瓶、饮料罐等)相对应的上下延伸的形状。
如图10所示,在容器收装部件60的底面上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两个卡止部61。卡止部61以左右成对的方式配置。卡止部61分别具有基部61A、左右一对壁部61B和爪部61C,其中,所述基部61A在主视观察时以形成大致梯形的方式突出;所述左右一对壁部61B从基部61A的左右两缘朝向下方突出;所述爪部61C分别从壁部61B的下端向相向的方向突出。在卡止部61上,由基部61A和壁部61B形成朝向下方开口且朝向上方凹进的卡止凹部61D。如图11所示,第1纵部45被收装于卡止凹部61D,座椅内侧的卡止部61从上方与位于座椅内侧的第1纵部45嵌合。此时,由于第1纵部45位于壁部61B之间,因此限制容器收装部件60相对于支承金属丝部件41向座椅内外的移动。另外,爪部61C分别位于第1纵部45的下侧。因此,如图12所示,第1纵部45位于爪部61C与基部61A之间,而限制容器收装部件60相对于支承金属丝部件41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同样,座椅外侧的卡止部61从上方与位于座椅外侧的第1纵部45嵌合。据此,容器收装部件60在底面上相对于支承金属丝部件41向座椅内外和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而与第1纵部45的上表面相结合。
在容器收装部件60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作为突起的止动件62。止动件62位于两个卡止部61的前方。止动件62在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横截面)形成为十字形。如图5所示,在副支架42的前伸出部53上,在第1横部46的后方设置有贯穿上下的保持架定位孔63,止动件62嵌合于保持架定位孔63。据此,限制容器收装部件60相对于支承金属丝部件41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定位容器收装部件60相对于副框架40在前后左右的位置。
如图12所示,在容器收装部件60上,沿着收装凹部8的底部壁面设置有缓冲部件65。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收装部件60具有下部部件66和上部部件67,其中,所述下部部件66为朝向上方开口的杯状;所述上部部件67与下部部件66的上缘相结合且由硬质塑料制成。下部部件66呈由硬质塑料形成的杯状。在下部部件66的凹部中,嵌入有由烯烃类弹性体形成的杯状的缓冲部件65。通过在容器收装部件60上设置缓冲部件65,能够防止饮料容器由于车身的振动等而破损。另外,由于饮料容器的振动被缓冲部件65吸收,因此饮料等不容易从饮料容器溢出。
<<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
如图3所示,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具有外罩71和内罩72,其中,所述外罩71从外侧覆盖副框架40和侧框架11;所述内罩72被设置于外罩71的前部的座椅内方,并且从内侧覆盖副框架40和侧框架11。
如图7所示,外罩71形成为与侧框架11相对应的前后延伸的板状。外罩71具有外板部74、上板部75、后板部76、前板部77和下板部78,其中,所述外板部74构成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的外侧面;所述上板部75从外板部74的上缘向座椅内方伸出;所述后板部76从外板部74的后缘向座椅内方伸出;所述前板部77从外板部74的前缘向座椅内方伸出;所述下板部78从外板部74的下缘向座椅内方伸出。
在外板部74的内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向内方突出的第1结合部80、第2结合部81。第1结合部在外板部74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以板状的方式突出。第1结合部80被安装有夹具,并且嵌合于第2支架24的第3卡止孔39。第2结合部81位于外板部74在前后方向上的后部,被第1框架21的外表面所设置的卡挂部29卡挂。据此,外罩71与第1框架21相结合。
如图6所示,内罩72形成为与外罩71的前部相对应的形状,并且被配置于侧框架11的内侧。内罩72具有内板部84、上板部85、前板部87和下板部88,其中,所述内板部84呈板状并且具有朝向左右方向的主面;所述上板部85从内板部84的上缘向外方伸出;所述前板部87从内板部84的前缘向外方伸出;所述下板部88从内板部84的下缘向座椅外方伸出。
在内罩72的内板部84的座椅外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向左侧突出的第3结合部90和第4结合部91。与第1结合部80同样,第3结合部90被安装有夹具,并且嵌合于第2框架22的上部的第1卡止孔32。与第1结合部80同样,第4结合部91被安装有夹具,并且嵌合于第1支架23的第2卡止孔36。通过这些嵌合,内罩72与第2框架22相结合。
如图7所示,在外罩71的上板部75的前端和前板部77的下端,分别设置有规定的卡止爪94、95。在内罩72的上板部85的前端和前板部87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与卡止爪94、95卡合的卡止孔96、97。通过卡止爪94、95分别与相对应的卡止孔96、97卡合,外罩71的上板部75与内罩72的上板部85相结合,外罩71的前板部77与内罩72的前板部87相结合。
在外罩71的前板部77设置有被朝向座椅外侧进行切割而形成的外侧缺口部100。在外侧缺口部100的座椅外方的缘部上,设置有向座椅内方以板状伸出的两个伸出部101。在两个延伸部10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卡止孔102。
如图6所示,在内罩72的前板部87设置有被朝向座椅内侧进行切割而形成的内侧缺口部105。与外侧缺口部100同样,在内侧缺口部105的座椅内方的缘部上,设置有向座椅外侧伸出的两个伸出部106。在两个伸出部106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卡止孔107。通过内侧缺口部105和外侧缺口部100在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上界定出通孔108。在通孔108中收装容器收装部件60。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缺口部105和外侧缺口部100形成为大致左右对称。
<<装饰部件>>
在容器收装部件60的开口缘部和通孔108的缘部之间设置有装饰部件110。如图9所示,装饰部件110具有遮蔽部111、装饰部件板部112和装饰部件横部113,其中,所述遮蔽部111为朝向下方开口的倒U字形;所述装饰部件板部112呈板状,连接遮蔽部111的下端,且朝向前后方向;所述装饰部件横部113与装饰部件板部的后侧隔开间隔地沿着左右方向(横向)延伸。
如图3所示,遮蔽部111形成为沿着容器收装部件60的开口的左右缘和后缘、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通孔108的左右缘和后缘的框状,并且从前侧覆盖容器收装部件60的开口的左右缘和后缘以及通孔108的左右缘和后缘。据此,通孔108的缘部与容器收装部件60的开口缘部之间的间隙不会露出,从而提高外观性。
如图9和图13所示,遮蔽部111具有槽114和多个卡止爪115,其中,所述槽114沿着遮蔽部111的延伸方向,并且朝向容器收装部件60的左右缘和后缘开口;所述多个卡止爪115向内罩72的伸出部101和外罩71的伸出部106突出。容器收装部件60的开口缘部以可位移的方式被容纳于槽114。通过各卡止爪115被插入各伸出部的卡止孔102、107,从而装饰部件110与内罩72和外罩71相结合。通过容器收装部件60的开口缘部以可位移的方式被容纳于槽114,能够使容器收装部件60对应于容器收装部件60与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而位移,从而进行偏移补偿。
如图11和图12所示,装饰部件板部112沿着副支架42的前侧板部49被配置。如图4所示,前侧板部49具有前侧板部主体116、左右一对卡止片117和防脱片118,其中,所述前侧板部主体116朝向前方;所述左右一对卡止片117与前侧板部主体116的前侧隔开间隔地向上方伸出;所述防脱片118与卡止片117的前侧隔开间隔地向下方伸出。在主视观察时,防脱片118在两个卡止片117之间位于大致中间的位置。如图11所示,两个卡止片117的上端位于比防脱片118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在卡止片117的下部形成有朝向后上方的肩面119。
如图9所示,装饰部件横部113形成为具有朝向前后方向的主面的板状,在左右两端处向后方弯曲,连接于装饰部件板部112。如图12所示,装饰部件横部113被配置于两个卡止片117与前侧板部主体116之间。据此,装饰部件110被卡挂于前侧板部主体116。装饰部件横部113的下端抵接于肩面119,从而装饰部件横部113被肩面119支承。据此,通过肩面119限制装饰部件110向下方的移动。如图11所示,在俯视观察时,两个卡止片117和防脱片118位于装饰部件横部113的前方。
如图9所示,在装饰部件板部112上还设置有左右成对的向后方突出的突起121。突起121在突端处抵接于前侧板部主体116的前表面。而且,装饰部件横部113的后表面抵接于两个卡止片117。据此,限制装饰部件110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并且通过装饰部件110与前侧板部49之间的摩擦来限制装饰部件110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使装饰部件110与前侧板部49的结合更牢固。
<<盖部件>>
在装饰部件板部112的前侧,设置有树脂制的盖部件125。盖部件125形成为与装饰部件板部112相对应的大致矩形的板状。在装饰部件板部112上设置有多个卡止孔126,在盖部件125的后表面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多个卡止爪127。通过卡止爪127卡合于卡止孔126,从而盖部件125与装饰部件板部112的前侧相结合。
如图12所示,前侧板部49的上缘向后方弯折。盖部件125的上缘覆盖前侧板部49的上缘,并且延伸至前侧板部49的上部背面。通过前侧板部49的上缘向后方弯折,使被收装于容器收装部件60的饮料容器不容易向前方倾倒。通过用树脂制的盖部件125覆盖金属制的前侧板部49的上缘,能够防止饮料容器的破损,并且提高外观性。
接着,说明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的组装以及装饰部件110和盖部件125的组装。在使容器收装部件60与第1框架21相结合之后,在内罩72的第3结合部90上安装夹具,使其嵌合于第2框架22的上部的第1卡止孔32,在第4结合部91上安装夹具,使其嵌合于第1支架23的第2卡止孔36,使内罩72与侧框架11相结合。在外罩71的第1结合部80上安装夹具,使其嵌合于第2支架24的第3卡止孔39,将第2结合部81卡挂于第1框架21的卡挂部29。据此,外罩71与侧框架11相结合,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被组装于侧框架11。这样,通过由内罩72和外罩71这两个部件构成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能够容易地使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与侧框架11相结合。
此时,通过内侧缺口部105和外侧缺口部100,在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上形成通孔108。这样,通过由内罩72和外罩71的缺口部构成通孔108,能够使容器收装部件60的开口增大。通过增大开口,更易于收装饮料容器。
接着,使装饰部件110与前侧板部49相结合。首先,使装饰部件横部113从防脱片118与卡止片117之间通过,而配置于卡止片117与前侧板部主体116之间。此时,突起121抵接于前侧板部主体116,装饰部件横部113抵接于卡止片117,限制装饰部件相对于前侧板部49的移动,因此,装饰部件110与前侧板部49相结合。而且,将遮蔽部111的卡止爪115插入被设置于通孔108的缘部的卡止孔102、107,将容器收装部件60的开口缘嵌入槽114,据此,装饰部件110的组装完成。此时,防脱片118位于装饰部件横部113的前方,防止装饰部件110从前侧板部49脱落。然后,通过使盖部件125的卡止爪127卡合于装饰部件110的卡止孔126,据此,盖部件125与装饰部件110相结合,组装完成。
接着,说明如此构成的装饰部件110的效果。通过将装饰部件横部113配置于卡止片117与前侧板部主体116之间,来限制装饰部件110相对于前侧板部49的前后移动。而且,通过设置防脱片118,能够进一步防止装饰部件横部113脱离副框架40。由于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容器收装部件60和装饰部件110均与侧框架11相结合,因此进一步使装饰部件110不容易从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和容器收装部件60脱落。
另外,由于装饰部件横部113以横跨两个卡止片117的方式被配置,因此通过左右的卡止片117来限制装饰部件横部113相对于前侧板部49向前方的移动。而且,由于防脱片118被配置于两个卡止片117之间,因此能够通过防脱片118进一步防止装饰部件横部113从副框架40脱落。
容器收装部件60被卡止于支承金属丝部件41(第1杆状部件),支承金属丝部件41(第1杆状部件)被焊接于侧框架11。因此,容器收装部件60通过第1杆状部件与侧框架11相结合,从而使容器收装部件60的姿势稳定。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饮料容器。
由于容器收装部件60被配置于内外侧板部48之间,因此能够防止饮料容器因来自左右侧方的载荷而破损。由于通过保护金属丝部件43(第2杆状部件)连接内外侧板部48,因此能够提高内外侧板部48对于作用于左右方向上的载荷的刚性,从而进一步防止饮料容器的破损。另外,由于在容器收装部件60的前侧设置有前侧板部49,因此防止饮料容器因来自前方的载荷而破损。
保护金属丝部件43与第1延长部27相结合,更详细而言,与第1支承部28的上表面相结合。因此,保护金属丝部件43被侧框架11从下方支承。若来自上方的载荷作用于保护金属丝部件43,则该载荷分散至侧框架11,因此载荷不容易传递至内外侧板部47、48。据此,能够防止内外侧板部47、48的变形。另外,由于第1延长部27是为了使前部连结件15结合而预先形成的部分,因此无需用于使保护金属丝部件43与侧框架11相结合的部件,从而能够简化结构。
第1纵部45与侧框架11的内侧及外侧相结合。因此,作用于侧框架11的来自上方的载荷大致均等地作用于侧框架11的内侧及外侧。因此,相比第1纵部45仅与侧框架11的内侧或者外侧相结合的情况,作用于侧框架11的载荷不会偏向内侧和外侧中的某一方,从而能够防止侧框架11的变形。
以上,结束了对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大幅度地变形实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视观察时在两个卡止片117之间设置有防脱片118,但也可以使卡止片117与防脱片118被配置为在主视观察时位于重叠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饰部件110被配置于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与容器收装部件60之间,但只要是被配置于两个内饰零部件之间的装饰部件110即可,例如,装饰部件也可以配置于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与设置于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6的开关单元之间。
附图标记说明
1:交通工具用座椅;2:座椅座垫;6:靠背倾斜调节机构罩(罩部件、第1内饰零部件);11:侧框架(框架);41:支承金属丝部件(杆状部件);42:副支架;60:容器收装部件(第2内饰零部件);61:卡止部;61B:壁部;61C:爪部;61D:卡止凹部;102:卡止孔;107:卡止孔;108:通孔;110:装饰部件;111:遮蔽部;112:装饰部件板部;113:装饰部件横部(横部);114:槽;115:卡止爪(卡止突起);116:前侧板部主体(基体);117:卡止片;118:防脱片;119:肩面;121:突起

Claims (10)

1.一种装饰部件,其被设置于车辆上设置的第1内饰零部件和第2内饰零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内饰零部件和所述第2内饰零部件均被所述车辆上设置的框架支承,
所述装饰部件具有遮蔽部、装饰部件板部和横部,其中,所述遮蔽部覆盖所述第1内饰零部件的缘部和所述第2内饰零部件的缘部;所述装饰部件板部沿横向延伸且呈板状;所述横部在所述装饰部件板部的后方与所述装饰部件板部的后侧隔开间隔而沿横向延伸,
所述框架具有基体、卡止片和防脱片,其中,所述卡止片与所述基体的前侧隔开间隔而向上方伸出;所述防脱片与所述卡止片的前侧隔开间隔而向下方伸出,
所述卡止片的上端位于比所述防脱片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当所述横部被配置于所述卡止片与所述基体之间时,在俯视观察时所述防脱片位于所述横部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止片的后表面形成有支承所述横部的朝上的肩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饰部件板部上设置有突起,该突起向所述基体突出且抵接于所述基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上左右排列地设置有一对所述卡止片,
所述防脱片被配置为在主视观察时位于所述卡止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支架,该支架与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座垫的侧框架相结合,
所述第1内饰零部件为覆盖所述侧框架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通孔的罩部件,
所述第2内饰零部件为被插入所述通孔内且具有收装饮料容器的凹部的容器收装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形成为沿着所述通孔的缘部和所述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的框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界定所述通孔的缘部上设置有多个卡止孔,
在所述遮蔽部上设置有被插入所述卡止孔内的卡止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遮蔽部上设置有以可位移的方式容纳所述容器收装部件的开口缘的槽。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还具有杆状部件,该杆状部件与所述侧框架相结合,
所述容器收装部件在其底面上具有向下方突出的、设置于左侧的一个卡止部和设置于右侧的一个卡止部,
所述卡止部分别具有向下方开口且向上方凹进的卡止凹部,
所述杆状部件分别被收装于相对应的所述卡止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左侧的一个所述卡止部具有设置于左侧的一个壁部和一个爪部,设置于右侧的一个所述卡止部具有设置于右侧的一个壁部和一个爪部,其中,所述壁部向下方突出,所述爪部分别在所述壁部的下端向彼此相向的方向突出,
成对的所述壁部隔着所述杆状部件而彼此相向,所述爪部位于所述杆状部件的下侧。
CN201880066031.3A 2017-10-12 2018-10-11 装饰部件 Active CN111201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5382.XA CN115571032A (zh) 2017-10-12 2018-10-11 装饰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8552 2017-10-12
JP2017198552A JP6940767B2 (ja) 2017-10-12 2017-10-12 加飾部材
PCT/JP2018/037983 WO2019074073A1 (ja) 2017-10-12 2018-10-11 加飾部材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5382.XA Division CN115571032A (zh) 2017-10-12 2018-10-11 装饰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1158A CN111201158A (zh) 2020-05-26
CN111201158B true CN111201158B (zh) 2022-11-04

Family

ID=661006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5382.XA Pending CN115571032A (zh) 2017-10-12 2018-10-11 装饰部件
CN201880066031.3A Active CN111201158B (zh) 2017-10-12 2018-10-11 装饰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5382.XA Pending CN115571032A (zh) 2017-10-12 2018-10-11 装饰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6940767B2 (zh)
CN (2) CN115571032A (zh)
WO (1) WO2019074073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18757A (ja) * 2005-10-27 2007-05-17 T S Tec Kk 車両用シート
CN202686063U (zh) * 2012-07-02 2013-01-23 宝钜(中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杯架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座椅
WO2013114456A1 (ja) * 2012-02-01 2013-08-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のための小物入れ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への小物入れ取付け方法
JP2016120900A (ja) * 2014-12-25 2016-07-07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収納容器
CN106335413A (zh) * 2015-07-09 2017-01-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总成
JP2017100725A (ja) * 2017-03-03 2017-06-0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カップホルダー
CN107031467A (zh) * 2015-11-20 2017-08-1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4228A (ja) * 1989-08-15 1991-03-28 Nobuhiko Igarashi 車両用座席
JP3489664B2 (ja) * 1999-01-14 2004-01-26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オットマン装置
DE10120201B4 (de) * 2001-04-24 2012-12-06 Volkswagen Ag Sitz eines Kraftfahrzeugs
US7360830B2 (en) * 2004-11-29 2008-04-22 Cosco Management, Inc. Juvenile vehicle seat base with cup holder
JP5209534B2 (ja) * 2009-02-23 2013-06-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
JP5892379B2 (ja) * 2012-06-21 2016-03-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JP5861570B2 (ja) * 2012-06-22 2016-02-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9649963B2 (en) * 2014-03-04 2017-05-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Pllc Trim and foam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US10464462B2 (en) * 2014-11-04 2019-11-05 Robert Terranova Multi purpose armres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18757A (ja) * 2005-10-27 2007-05-17 T S Tec Kk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3114456A1 (ja) * 2012-02-01 2013-08-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のための小物入れ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への小物入れ取付け方法
CN202686063U (zh) * 2012-07-02 2013-01-23 宝钜(中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杯架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座椅
JP2016120900A (ja) * 2014-12-25 2016-07-07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収納容器
CN106335413A (zh) * 2015-07-09 2017-01-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总成
CN107031467A (zh) * 2015-11-20 2017-08-1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2017100725A (ja) * 2017-03-03 2017-06-0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カップホルダ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74073A1 (ja) 2019-04-18
JP7385137B2 (ja) 2023-11-22
CN111201158A (zh) 2020-05-26
JP6940767B2 (ja) 2021-09-29
JP2021183495A (ja) 2021-12-02
CN115571032A (zh) 2023-01-06
JP2019073066A (ja)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7791B (zh) 车用座椅
US7008013B2 (en) Structure for securing cup support element in automotive seat
US9278638B2 (en) Vehicular seats
US9446691B2 (en) Headrest with under garnish for vehicle seat
US8757711B2 (en) Vehicle seat
CN111746366B (zh) 车辆结构
US11660987B2 (en) Vehicle seat
CN111201158B (zh) 装饰部件
JP2018176767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9649240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US11453319B2 (en) Conveyance seat with a slide rail including a lower rail and an upper rail
KR101358653B1 (ko) 차량용 전후 슬라이딩 헤드레스트
JP432770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37798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取付構造
JP686982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434247B2 (ja) 取付構造
JP6532197B2 (ja) 取付構造
JP7309505B2 (ja) 物入れ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JP726263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カバー部材
US20230302969A1 (en) Conveyance seat
JP738620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74456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0073077A (ja) 収納ケース
JP2019022748A (ja) 取付構造
JP202401267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