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6464B - 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6464B
CN111196464B CN202010122243.8A CN202010122243A CN111196464B CN 111196464 B CN111196464 B CN 111196464B CN 202010122243 A CN202010122243 A CN 202010122243A CN 111196464 B CN111196464 B CN 111196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s
transparent
toughened glass
warehouse
transparent toughe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22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96464A (zh
Inventor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101222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64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6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6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96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6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0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using stacker c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65G1/1373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for fulfilling orders in warehou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仓储货物分流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操作步骤:针对仓储转运涉及的全部区域进行阶梯状逐级划归分类;在当前对应的层类的货物集散区域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仓储转运系统;在各待转运的货物外包装上均粘贴有货物分类编码;在当前分流的集散区域处,本区域分拣员直接将各货物依次投入至对应规格的仓储转运系统内实现自动分流;各位于S4步骤中的仓储转运系统分别对投放至其内部的待转运货物针对分类编码进行扫码。本装置整个操作无需人工判断收货地来进行分拣,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对应大小的货物投放至对应尺寸规格的仓储转运系统内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避免了人工分拣分类易出错的问题,分类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仓储货物分流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仓储物流就是利用自建或租赁库房、场地、储存、保管、装卸搬运、配送货物,其所指的仓储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仓储。
而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仓储在实现批量货物集中的同时也意味着货物下一走向的分散性,在现代物联网以及网购发达的社会背景下,仓储转运无疑是在整个仓储集散过程中的重点。
现在在进行货物集散是大多采用的是先人工分拣再人工汇总的方式来实现仓储货物的当前分类与后期导流,现有这种操作方式在整个货物转运的过程中在面对批量较大的仓储货物时,需要耗费众多的货物分拣人员,同时由于人工分拣在长时间的分拣工作中分拣人员容易出现视觉疲劳以及操作失误,从而很容易造成分拣流向的错误,这使得仓储转运的效率与效果大大下降。
虽然,目前也有辅助的分拣扫码器械但是整个过程中仍需要有多个中间环节需要人为的进行决策性的判断操作,仍然无法有效的保证转运的效果与效率。
因此,针对仓储量较大的仓储点进行货物的转运集散时需要设计一套较为高效客观的系统来提高转运的效率与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针对仓储转运涉及的全部区域进行阶梯状逐级划归分类;
将全国各省及自治区划归为第一层类,各省及自治区下对应的各地级市分别划归为第二层类,在各第二层类下对应的县、区划归为第三层类,在各第三层类下对应的村镇、街道小区划归为第四层类。
S2:在当前对应的层类的货物集散区域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仓储转运系统;
S3:在各待转运的货物外包装上均粘贴有货物分类编码;
S4:在当前分流的集散区域处,本区域分拣员直接将各货物依次投入至对应规格的仓储转运系统内实现自动分流;
S5:各位于S4步骤中的仓储转运系统分别对投放至其内部的待转运货物针对分类编码进行扫码;
S6:将S5中的扫码所得信息通过扫码器上传至对应的现有的数据分析分类系统内实现自动对当前对应货物上的分类编码进行划归类别;
S7:S6中确定仓储转运系统内的当前货物去向后,仓储转运系统会通过程序自动操控仓储转运系统上的推送机构将货物推送至对应的分流用的运货皮带上进行分流输送后与其他同属于同一第一层类内的货物实现集中装箱;
S8:将S7中的同一第一层类区域内的装箱货物转运送至对应的第二层类下的货物集散区域;
S9:参照上述操作,依次完成各第二层类向其对应的第三层类的货物分流、
各第三层类向其对应的第四层类的货物分流;
S11:各第四层内区域配送员将其所属的第四层类区域内的货物进行逐一配送;
S12:转运完成。
优选地,所述货物分类编码采用4N位数进行设置,N为≥2的自然数,由左至右的每N位数字组合后代表一个层类的指向,即:第1位至第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一层类指向的区域、第N+1位至第2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二层类指向的区域、第2N+1位至第3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三层类指向的区域、第3N+1位至第4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四层类指向的区域。
优选地,当待转运的货物的发货地所处区域不在其归属的第一层类时,其转运方向必须先到达其所属的第一层类后再按照上述的转运方法进行转运。
优选地,N为 2-4中的任意一个。
一种仓储转运系统,所述仓储转运系统为上述的仓储转运系统,包括若干个用于盛装并实现货物方位调节的调位分流装置,在各所述调位分流装置的外围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实现对其内部的货物上的分类编码进行扫码的扫码组件,各所述扫码组件的输出端均与外部现有的具有数据对比、分析、归类功能的计算机操控系统的信号采集端相连,在所述调位分流装置的下游设置有若干个对应各同级别的不同层类方向的分流输送带,各所述分流输送带用于接收并转运来自调位分流装置的货物,所述计算机操控系统内预先植入对应的分类编码规则与原始编码,所述计算机操控系统用于对反馈过来的编码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控制对应的调位分流装置将内部货物送至对应的分流输送带上;各货物上的所述分类编码粘贴在其任意一侧表面的中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调位分流装置包括一用于盛装货物的移动式的透明钢化玻璃货仓,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采用横断截面为正方形的立方柱结构,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上下两端贯通设置,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设置在一移料机构的上方,在所述移料机构的下方沿其运动方向并排且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分流输送带,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设置在一立方体状的移动架内且其顶部和底部外围两侧均与所述移动架栓接固连,在所述移动架外端的八个顶部点处分别通过水平轮轴活动安装有一移动槽轮,各所述移动槽轮分别通过其上的轮槽活动卡接在所述移料机构上,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顶部设有一上盖开闭组件,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底部设有一底盖开闭承托组件,在所述上盖开闭组件的上部设有一上位扫码器,在底盖开闭承托组件的下部设有一下位扫码器,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外侧的各侧壁外的移动架上分别安装有正对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外侧壁中部的侧位扫码器,各所述扫码器共同组成所述扫码组件。
优选地,所述上盖开闭组件包括一水平抵接设置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顶部的透明上盖,所述透明上盖的左右两侧均伸出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所述透明上盖的右段通过转轴活动铰接在所述移动架上焊接固连的两安装座上,在所述透明上盖的右端下方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且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上的翻盖气缸,所述翻盖气缸的活塞杆的顶部与所述透明上盖的右端活动铰接,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顶部的透明上盖的中心上方安装有所述上位扫码器;所述翻盖气缸的启停运转由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控制。
优选地,所述底盖开闭承托组件包括一水平抵接设置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底部的透明底盖,所述透明底盖的左右两侧均伸出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所述透明底盖的左段通过转轴活动铰接在所述移动架上焊接固连的两安装座上,在所述透明底盖的左端上方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且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上的卸料气缸,所述卸料气缸的活塞杆的底部与所述透明底盖的左端活动铰接,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顶部的透明底盖的中心下方安装有所述下位扫码器,在所述透明底盖的右端下方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且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上的承重气缸,所述承重气缸的活塞杆的顶部与所述透明底盖的右端底部相抵接;所述翻盖气缸的启停运转由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控制。
优选地,各所述侧位扫码器的扫码头距离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外侧壁的间隔距离可调,所述上位扫码器距离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顶部的间隔距离可调,所述下位扫码器距离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底部的间隔距离可调。
优选地,所述移料机构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三层的钢梁组件,各层所述钢梁组件均包括两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长钢梁,两所述长钢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短梁焊接固连,各层同一端部竖直面上的长钢梁之间分别通过一纵向支撑梁焊接固连,四个纵向支撑梁的下端作为支撑腿使用,在左右两端的两所述纵向支撑梁之间分别对称焊接固连有一角钢安装座,在两所述角钢安装座的水平段分别对称固定安装有一绕绳电机,在各所述绕绳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绕绳筒,两所述绕绳电机同时同速且朝反向运转,所述移动架上的上部的四个移动槽轮的上部轮槽分别活动卡接在上层的两长钢梁的底部两侧,所述移动架上的下部的四个移动槽轮的下部轮槽分别活动卡接在中层的两长钢梁的顶部两侧,在各所述绕绳筒的外侧壁上均固定且缠绕有一钢丝绳,各钢丝绳的自由端均固定安装在其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移动架的中段,在各所述绕绳筒上方的下层的短梁的中部分别通过滑轮座安装有一换向滑轮;所述绕绳电机的启停运转由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装置采用多级层类划分,通过设置预先设置分类编码与对应收货地建立对应关系,同时通过仓储转运系统实现对各货物对应上的分类编码进行快速扫码,从而实现对货物转运信息的采集后分析,实现与对应的输送带的输送线路进行匹配,从而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相关执行气缸或电机运转适当的时间,最终实现将货物正确投放至流向对应分类区域内的输送带上进行输送,整个操作无需人工判断收货地来进行分拣,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对应大小的货物投放至对应尺寸规格的仓储转运系统内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避免了人工分拣分类易出错的问题,分类更加准确,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组装图沿其长度方向上的竖直中心面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调位分流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两绕绳电机部位的局部部件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位分流装置; 2、计算机操控系统;3、分流输送带; 4、货物; 5、分类编码;6、透明钢化玻璃货仓;7、移料机构;71、长钢梁;72、短梁;73、纵向支撑梁;74、角钢安装座;75、绕绳电机;76、绕绳筒;77、钢丝绳;78、换向滑轮;79、滑轮座;8、底盖开闭承托组件;81、透明底盖;82、卸料气缸;83、承重气缸;9、上盖开闭组件;91、透明上盖;92、安装座;93、翻盖气缸;10、移动槽轮;11、移动架;12、上位扫码器;13、下位扫码器;14、侧位扫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3中所示,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针对仓储转运涉及的全部区域进行阶梯状逐级划归分类;
将全国各省及自治区划归为第一层类,各省及自治区下对应的各地级市分别划归为第二层类,在各第二层类下对应的县、区划归为第三层类,在各第三层类下对应的村镇、街道小区划归为第四层类。
如果仍需要继续细分,可按上述分类方式以及我国对应的区域等级划分原则自上级向下级依次进行划分。
S2:在当前对应的层类的货物4集散区域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仓储转运系统;
设置多个仓储转运系统时,可以根据常用货物4的尺寸进行选择不同阶段尺寸的系统,各尺寸的系统的不同点在于其上的调位分流装置1的能够盛装不同尺寸大小的货物4,每个系统都能盛装一定尺寸范围内的货物4,货物4放置在调位分流装置1内部的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内时较为充盈且可自由向下移动为宜,主要是为了便于扫码,保证扫码的成功率。
S3:在各待转运的货物4外包装上均粘贴有至少一个货物4分类编码5;
可在两个侧面上均粘贴分类编码5,提高扫码的成功率。
S4:在当前分流的集散区域处,本区域分拣员直接将各货物4依次投入至对应规格的仓储转运系统内实现自动分流;
S5:各位于S4步骤中的仓储转运系统分别对投放至其内部的待转运货物4针对分类编码5进行扫码;
S6:将S5中的扫码所得信息通过扫码器上传至对应的现有的数据分析分类系统内实现自动对当前对应货物4上的分类编码5进行划归类别;
关于数据对比分析并分类这部分计算机内容属于现有技术,不作详述。
S7:S6中确定仓储转运系统内的当前货物4去向后,仓储转运系统会通过程序自动操控仓储转运系统上的推送机构将货物4推送至对应的分流用的运货皮带上进行分流输送后与其他同属于同一第一层类内的货物4实现集中装箱;
操作员只需要将货物4投放至仓内,然后通过自动扫码分类来确定流向即可实现分拣,操作效率更高、准确率高。
S8:将S7中的同一第一层类区域内的装箱货物4转运送至对应的第二层类下的货物4集散区域;
货物4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采用现有的物流运输方式,并不存在不同点,本申请的创新点在于货物4在集散地进行分拣的过程。
S9:参照上述操作,依次完成各第二层类向其对应的第三层类的货物4分流、
各第三层类向其对应的第四层类的货物4分流;
S11:各第四层内区域配送员将其所属的第四层类区域内的货物4进行逐一配送;
S12:转运完成。
优选地,所述货物4分类编码5采用4N位数进行设置,N为≥2的自然数,由左至右的每N位数字组合后代表一个层类的指向,即:第1位至第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一层类指向的区域、第N+1位至第2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二层类指向的区域、第2N+1位至第3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三层类指向的区域、第3N+1位至第4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四层类指向的区域。
每个设置多个层类多个的目的主要是适应当前的省市城区的划分,能够尽量的满足全国范围内小至村庄、居民小区数量上的编码使用要求。
优选地,当待转运的货物4的发货地所处区域不在其归属的第一层类时,其转运方向必须先到达其所属的第一层类后再按照上述的转运方法进行转运。
优选地,N为 2-4中的任意一个,一般情况下N为4的情况下就说明有4位数可以满足需求,及最大的数量可以为9999个,这样既能满足需求又不至于使得编码过于复杂。
一种仓储转运系统,所述仓储转运系统为上述的仓储转运系统,包括若干个用于盛装并实现货物4方位调节的调位分流装置1,在各所述调位分流装置1的外围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实现对其内部的货物4上的分类编码5进行扫码的扫码组件,各所述扫码组件的输出端均与外部现有的具有数据对比、分析、归类功能的计算机操控系统2的信号采集端相连,在所述调位分流装置1的下游设置有若干个对应各同级别的不同层类方向的分流输送带3,各所述分流输送带3用于接收并转运来自调位分流装置1的货物4,所述计算机操控系统2内预先植入对应的分类编码5规则与原始编码,所述计算机操控系统2用于对反馈过来的编码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控制对应的调位分流装置1将内部货物4送至对应的分流输送带3上;各货物4上的所述分类编码5粘贴在其任意一侧表面的中部位置。
通过调位分流装置1可以实现承载货物4,货物4经过扫码组件实现快速的扫码获取编码信息及时反馈给计算机操控系统2,最终实现对移料机构7的驱动实现带动货物4运行至对应的区域流向上的输送带3的上方,实现卸料至输送带3上进行指定方向的输送。
设置多个扫码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货物4的呈向不同时也能够快速的通过其中任何一个扫码器将编码获取。
优选地,所述调位分流装置1包括一用于盛装货物4的移动式的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采用横断截面为正方形的立方柱结构,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的上下两端贯通设置,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设置在一移料机构7的上方,在所述移料机构7的下方沿其运动方向并排且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分流输送带3,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设置在一立方体状的移动架11内且其顶部和底部外围两侧均与所述移动架11栓接固连,在所述移动架11外端的八个顶部点处分别通过水平轮轴活动安装有一移动槽轮10,各所述移动槽轮10分别通过其上的轮槽活动卡接在所述移料机构7上,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的顶部设有一上盖开闭组件9,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的底部设有一底盖开闭承托组件8,在所述上盖开闭组件9的上部设有一上位扫码器12,在底盖开闭承托组件8的下部设有一下位扫码器13,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的外侧的各侧壁外的移动架11上分别安装有正对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的外侧壁中部的侧位扫码器14,各所述扫码器共同组成所述扫码组件。
设置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透明上盖91、透明底盖81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扫码,并在其内表面粘贴透明防护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的对钢化玻璃货仓、透明上盖91、透明底盖81进行防护膜的更换与内外表面的清洁、清洗。
优选地,所述上盖开闭组件9包括一水平抵接设置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顶部的透明上盖91,所述透明上盖91的左右两侧均伸出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所述透明上盖91的右段通过转轴活动铰接在所述移动架11上焊接固连的两安装座上92,在所述透明上盖91的右端下方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且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11上的翻盖气缸93,所述翻盖气缸93的活塞杆的顶部与所述透明上盖91的右端活动铰接,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顶部的透明上盖91的中心上方安装有所述上位扫码器12;所述翻盖气缸93的启停运转由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2控制。
通过控制翻盖气缸93的活塞杆的下拉可以带动所述透明上盖91的右端向下运动,左端向上翘起,从而实现翻盖,具体翻盖的时间与速度通过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2控制其上的气动系统实现带动气缸运动。
优选地,所述底盖开闭承托组件8包括一水平抵接设置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底部的透明底盖81,所述透明底盖81的左右两侧均伸出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所述透明底盖81的左段通过转轴活动铰接在所述移动架11上焊接固连的两安装座上92,在所述透明底盖81的左端上方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且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11上的卸料气缸82,所述卸料气缸82的活塞杆的底部与所述透明底盖81的左端活动铰接,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顶部的透明底盖81的中心下方安装有所述下位扫码器13,在所述透明底盖81的右端下方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且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11上的承重气缸83,所述承重气缸83的活塞杆的顶部与所述透明底盖81的右端底部相抵接;所述翻盖气缸93的启停运转由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2控制。
卸料时,通过控制承重气缸83的活塞杆向下缩回,然后控制卸料气缸82的活塞杆的上提可以带动所述透明底盖81的左端向上运动,右端向下伸出,从而实现开盖卸料,具体翻盖的时间与速度通过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2控制其上的气动系统实现带动气缸运动。
当扫码时,上盖与底盖均处于正常封闭状态。
优选地,各所述侧位扫码器14的扫码头距离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的外侧壁的间隔距离可调,所述上位扫码器12距离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的顶部的间隔距离可调,所述下位扫码器13距离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的底部的间隔距离可调。
便于提高扫码的成功率,具体的调位结构可以采用丝杠调节,具体形式不作限制,直接采用现有常用的位置微调调节结构即可。
优选地,所述移料机构7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三层的钢梁组件,各层所述钢梁组件均包括两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长钢梁71,两所述长钢梁71的两端分别通过短梁72焊接固连,各层同一端部竖直面上的长钢梁71之间分别通过一纵向支撑梁73焊接固连,四个纵向支撑梁73的下端作为支撑腿使用,在左右两端的两所述纵向支撑梁73之间分别对称焊接固连有一角钢安装座74,在两所述角钢安装座74的水平段分别对称固定安装有一绕绳电机75,在各所述绕绳电机75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绕绳筒76,两所述绕绳电机75同时同速且朝反向运转,所述移动架11上的上部的四个移动槽轮10的上部轮槽分别活动卡接在上层的两长钢梁71的底部两侧,所述移动架11上的下部的四个移动槽轮10的下部轮槽分别活动卡接在中层的两长钢梁71的顶部两侧,在各所述绕绳筒76的外侧壁上均固定且缠绕有一钢丝绳77,各钢丝绳77的自由端均固定安装在其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移动架11的中段,在各所述绕绳筒76上方的下层的短梁72的中部分别通过滑轮座79安装有一换向滑轮78;所述绕绳电机75的启停运转由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2控制。
整个操作无需人工判断收货地来进行分拣,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对应大小的货物4投放至对应尺寸规格的仓储转运系统内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避免了人工分拣分类易出错的问题,分类更加准确,效率高。
操作员只需要将货物4投放至仓内,然后通过自动扫码分类来确定流向即可实现分拣,操作效率更高、准确率高。
在扫码完成后,计算机控制系统就会得出当前的货物4应该卸载在哪条输送皮带的上方,此时就需要控制两绕绳电机75运转适当的圈数后停止,此时即可使得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停止在对应的输送皮带的上方,此时计算机控制底盖开闭承托组件8带动底盖开启,从而完成卸料,完成卸料后控制各部件复位,在检测透明钢化玻璃货仓6内部货物4的有无时可通过感应开关进行信号遮挡与否的检测,进而将信号进行输送至控制系统,该部分属于现有常用技术手段,不再赘述。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5)

1.一种仓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用于盛装并实现货物方位调节的调位分流装置,在各所述调位分流装置的外围均设有若干个用于实现对其内部的货物上的分类编码进行扫码的扫码组件,各所述扫码组件的输出端均与外部现有的具有数据对比、分析、归类功能的计算机操控系统的信号采集端相连,在所述调位分流装置的下游设置有若干个对应各同级别的不同层类方向的分流输送带,各所述分流输送带用于接收并转运来自调位分流装置的货物,所述计算机操控系统内预先植入对应的分类编码规则与原始编码,所述计算机操控系统用于对反馈过来的编码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控制对应的调位分流装置将内部货物送至对应的分流输送带上;各货物上的所述分类编码粘贴在其任意一侧表面的中部位置;
所述调位分流装置包括一用于盛装货物的移动式的透明钢化玻璃货仓,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采用横断截面为正方形的立方柱结构,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上下两端贯通设置,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设置在一移料机构的上方,在所述移料机构的下方沿其运动方向并排且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分流输送带,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设置在一立方体状的移动架内且其顶部和底部外围两侧均与所述移动架栓接固连,在所述移动架外端的八个顶部点处分别通过水平轮轴活动安装有一移动槽轮,各所述移动槽轮分别通过其上的轮槽活动卡接在所述移料机构上,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顶部设有一上盖开闭组件,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底部设有一底盖开闭承托组件,在所述上盖开闭组件的上部设有一上位扫码器,在底盖开闭承托组件的下部设有一下位扫码器,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外侧的各侧壁外的移动架上分别安装有正对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外侧壁中部的侧位扫码器,各所述扫码器共同组成所述扫码组件;
所述仓储转运系统的仓储转运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针对仓储转运涉及的全部区域进行阶梯状逐级划归分类;
将全国各省及自治区划归为第一层类,各省及自治区下对应的各地级市分别划归为第二层类,在各第二层类下对应的县、区划归为第三层类,在各第三层类下对应的村镇、街道小区划归为第四层类;
S2:在当前对应的层类的货物集散区域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仓储转运系统;
S3:在各待转运的货物外包装上均粘贴有货物分类编码;
S4:在当前分流的集散区域处,本区域分拣员直接将各货物依次投入至对应规格的仓储转运系统内实现自动分流;
S5:各位于S4步骤中的仓储转运系统分别对投放至其内部的待转运货物针对分类编码进行扫码;
S6:将S5中的扫码所得信息通过扫码器上传至对应的现有的数据分析分类系统内实现自动对当前对应货物上的分类编码进行划归类别;
S7:S6中确定仓储转运系统内的当前货物去向后,仓储转运系统会通过程序自动操控仓储转运系统上的推送机构将货物推送至对应的分流用的运货皮带上进行分流输送后与其他同属于同一第一层类内的货物实现集中装箱;
S8:将S7中的同一第一层类区域内的装箱货物转运送至对应的第二层类下的货物集散区域;
S9:参照上述操作,依次完成各第二层类向其对应的第三层类的货物分流、
各第三层类向其对应的第四层类的货物分流;
S11:各第四层内区域配送员将其所属的第四层类区域内的货物进行逐一配送;
S12:转运完成;
所述货物分类编码采用4N位数进行设置,N为≥2的自然数,由左至右的每N位数字组合后代表一个层类的指向,即:第1位至第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一层类指向的区域、第N+1位至第2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二层类指向的区域、第2N+1位至第3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三层类指向的区域、第3N+1位至第4N位组合后的N位数代表第四层类指向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仓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开闭组件包括一水平抵接设置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顶部的透明上盖,所述透明上盖的左右两侧均伸出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所述透明上盖的右段通过转轴活动铰接在所述移动架上焊接固连的两安装座上,在所述透明上盖的右端下方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且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上的翻盖气缸,所述翻盖气缸的活塞杆的顶部与所述透明上盖的右端活动铰接,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顶部的透明上盖的中心上方安装有所述上位扫码器;所述翻盖气缸的启停运转由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仓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开闭承托组件包括一水平抵接设置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底部的透明底盖,所述透明底盖的左右两侧均伸出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所述透明底盖的左段通过转轴活动铰接在所述移动架上焊接固连的两安装座上,在所述透明底盖的左端上方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且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上的卸料气缸,所述卸料气缸的活塞杆的底部与所述透明底盖的左端活动铰接,在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顶部的透明底盖的中心下方安装有所述下位扫码器,在所述透明底盖的右端下方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且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上的承重气缸,所述承重气缸的活塞杆的顶部与所述透明底盖的右端底部相抵接;所述翻盖气缸的启停运转由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仓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位扫码器的扫码头距离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外侧壁的间隔距离可调,所述上位扫码器距离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顶部的间隔距离可调,所述下位扫码器距离所述透明钢化玻璃货仓的底部的间隔距离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仓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机构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三层的钢梁组件,各层所述钢梁组件均包括两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长钢梁,两所述长钢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短梁焊接固连,各层同一端部竖直面上的长钢梁之间分别通过一纵向支撑梁焊接固连,四个纵向支撑梁的下端作为支撑腿使用,在左右两端的两所述纵向支撑梁之间分别对称焊接固连有一角钢安装座,在两所述角钢安装座的水平段分别对称固定安装有一绕绳电机,在各所述绕绳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绕绳筒,两所述绕绳电机同时同速且朝反向运转,所述移动架上的上部的四个移动槽轮的上部轮槽分别活动卡接在上层的两长钢梁的底部两侧,所述移动架上的下部的四个移动槽轮的下部轮槽分别活动卡接在中层的两长钢梁的顶部两侧,在各所述绕绳筒的外侧壁上均固定且缠绕有一钢丝绳,各钢丝绳的自由端均固定安装在其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移动架的中段,在各所述绕绳筒上方的下层的短梁的中部分别通过滑轮座安装有一换向滑轮;所述绕绳电机的启停运转由现有计算机操控系统控制。
CN202010122243.8A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1964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2243.8A CN111196464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2243.8A CN111196464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6464A CN111196464A (zh) 2020-05-26
CN111196464B true CN111196464B (zh) 2021-07-27

Family

ID=70742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2243.8A Active CN111196464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64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9408A (zh) * 2021-01-29 2021-05-18 晋江易库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仓库货物出入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403258B (zh) * 2022-08-30 2023-11-21 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深加工系统及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6464A (zh)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96464B (zh) 一种仓储转运方法及系统
US4007843A (en) Multi-aisle warehouse system with mobile lift having control means for an article transfer vehicle
US600521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rting articles using a matrix of conveyor cells
US3866767A (en) Mobile tier picking apparatus for a warehousing system
CN1525889A (zh) 分类物品的系统、方法及程序
CN110304388A (zh) 无人仓库智能调度系统
CN107230296A (zh) 流动式智能快件箱及其运件方法
CN112371563A (zh) 一种具有自动分拣功能的物流分拣装置
CN113086481A (zh) 一种自动化仓储用可升降折叠的分拣机
CA2216273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rting articles using a matrix of conveyor cells
CN112061707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级配料仓高效进料系统及方法
CN210410582U (zh) 自动堆料配料系统
CN110479616A (zh) 一种快递包裹分拣方法及分拣系统
CN109954683B (zh) 一种智能货物分拣装置的分拣方法
US20070075000A1 (en) Sort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use
CN113182193A (zh) 一种物联网物流分拣溯源系统及其分拣方法
CN209736094U (zh) 一种多向皮带分拣机
US4690283A (en) Parcel sorting apparatus
CN213670584U (zh) 皮带秤用分拣装置
CN206613739U (zh) 快件的分拣系统
CN112478550B (zh) 一种用于物料输送包装的巷道堆垛机
CN210635292U (zh) 一种快递物流用包裹自动分拣装置
CN216369043U (zh) 一种翻盘式包裹分拣机
CN112934716A (zh) 一种物流用自动分拣系统
CN2137991Y (zh) 邮政包裹自动分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