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4602B - 眼用配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眼用配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4602B
CN111184602B CN201911112892.3A CN201911112892A CN111184602B CN 111184602 B CN111184602 B CN 111184602B CN 201911112892 A CN201911112892 A CN 201911112892A CN 111184602 B CN111184602 B CN 111184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hthalmic
channel
wearing device
wearing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28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4602A (zh
Inventor
邓允中
刘育秉
徐新怡
沈盈妏
陈森露
王羽淇
沈欣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11184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4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4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4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08Introducing ophthalmic products into the ocular cavity or retaining products therein
    • A61F9/0017Introducing ophthalmic products into the ocular cavity or retaining products therein implantable in, or in contact with, the eye, e.g. ocular inser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rosthese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眼用配戴装置,其包括本体、至少一储存区以及至少一微流道。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心、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缘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缘。储存区设置于本体中,用以装载药物。微流道设置于接近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缘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缘处,微流道的一端与储存区连接,以将药物填入储存区中,微流道的另一端为朝向眼用配戴装置边缘的开口,用以与角膜及/或巩膜接触,且开口与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缘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缘相连接。

Description

眼用配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用配戴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药物传递的眼用配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现行的提升眼药生物利用率的改善途径来说,可分成药物/剂型开发与植入/配戴式给药医材两大类。然而,在缓释复合医材方面,通常针对特定的药物类别将其制成纳米粒子、水胶或高分子包埋,需与特定药物绑定,保存与制作工艺将受限于药物,不适于个人化药物,且现有技术常存在释放过快的问题。若欲提升储存体积或生物利用率,则与眼表的连接需有良好固定与透氧设计。同时,现有技术的选药搭配限制多,即使只是眼药水,可用的赋形剂、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范围仍然相当窄。临床上,现行的给药医材也常面临低生物利用率与低药物顺从性的问题。因此,目前极需发展一可改善药物释放状况、操作简便、同时可弹性搭载个人化药物的眼用配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用配戴装置,可用以储存、缓释与补充治疗药物,且不妨碍使用者的视觉。
本发明的眼用配戴装置包括本体、至少一储存区以及至少一微流道。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心、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缘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缘。至少一储存区,设置于本体中,用以装载药物。至少一微流道,设置于接近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缘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缘处,微流道的一端与储存区连接,以将药物填入储存区中,微流道的另一端为朝向眼用配戴装置边缘的开口,用以与角膜及/或巩膜接触,且开口与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缘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缘相连接。微流道的截面平均直径小于或等于储存区的截面平均直径,眼用配戴装置的平均曲率半径为6mm至15mm,且眼用配戴装置是以第二表面配戴于使用者的角膜及/或巩膜上。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眼用配戴装置包括至少一储存区以及至少一微流道,其中微流道可排除气泡等阻塞物并促进药物填充或补充,更可搭配材料特性以使其具有受眨眼动作加强之药物补充能力,且微流道经特定表面处理以增加效能。如此一来,本发明的眼用配戴装置可有效地辅助治疗眼部疾病,特别有利于个人化药物使用,可用以储存、缓释与补充治疗药物,且不妨碍使用者的视觉。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眼用配戴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1B为沿图1A中切线A-A’的直切剖面示意图,图1C为沿图1A中切线B-B’的直切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眼用配戴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3A至图3B为本发明的其一眼用配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本发明的另一眼用配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眼用配戴装置中储存区与微流道配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5A为上视示意图,图5B为沿图5A中切线C-C’的直切剖面示意图;
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眼用配戴装置中储存区与微流道配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6A为上视示意图,图6B与图6C都为沿图6A中切线D-D’的直切剖面示意图,图6B与图6C分别代表渐缩微流道的不同态样,图6B为平滑式渐缩,而图6C为阶梯式渐缩;
图7A至图7D为本发明的眼用配戴装置的其一包装设计的示意图。其中,图7A为剖面示意图,图7B为上视示意图,图7C为立体示意图,图7D为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A、图8B及图8C为本发明的眼用配戴装置的另一包装设计的示意图;
图9A及图9B为本发明的眼用配戴装置的又一包装设计的示意图。其中,图9A为立体示意图,图9B为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20、30A、30B、40A、40B、40C:眼用配戴装置
12、22、32、42:储存区
14、24、34、44:微流道
200:硬质包装夹具
220:注入口
230:导引口
240、600A:上盖
250:封膜
260、600B:底座
280、640:凸起处
290:渠道
34D、34L、34R、34U、44D、44L、44R、44U:侧壁
300:注入器
400:容置部
420:封口薄膜
430:接管
440:安全暗针
450、630:储存空间
460:软垫
470:旋盖
480:尖锐物
490:支撑件
500:滴加工具
610:盛药空间
650:隔离膜
70、70A:药物
80A、80B、80C、620:药物滴加容器
C0、C1、C2:曲面
R1、R2:平均曲率半径
d0、d1、d2:直径
E1、E2:外缘
h0、h01、h1、h11、h2:高度
N10、N11、N12、N20:中心
O:开口
P:本体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列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来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为了方便理解,在下述说明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另外,关于文中所使用「包含」、「包括」、「具有」等等用语,均为开放性的用语,也就是指「包含但不限于」。再者,文中所提到的方向性用语,例如「上」、「下」等,仅是用以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此外,在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数量与形状仅用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以便于了解其内容,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图1A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眼用配戴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1B为沿图1A中切线A-A’的直切剖面示意图,图1C为沿图1A中切线B-B’的直切剖面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与图1C,眼用配戴装置10可包括本体P、至少一储存区12与至少一微流道14。本体P的结构可包括第一表面S1、第二表面S2、中心N10及N11、第一表面S1的外缘E1及第二表面S2的外缘E2。前述的中心N10是指由图1A的上视示意图所定义出的本体P的中心点(可以由图1A中切线A-A’及切线B-B’的交点所定义),而中心N11则是指由图1B及图1C的剖面示意图所定义出的本体P的中心点。请参照图1B及图1C,Y-Y’为经由中心N11纵向贯穿本体P的纵轴线,X-X’为经由中心N11横向贯穿本体P的横轴线,且纵轴线Y-Y’与横轴线X-X’相互垂直。
上述眼用配戴装置10的平均曲率半径可为约6mm至15mm,例如可为6mm至14.5mm、6.5mm至13mm、6.5mm至12mm、7mm至9mm、8.5mm至10.5mm、7mm至10mm等,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而言,请参照图1C,眼用配戴装置10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可分别具有不同的平均曲率半径R1及R2,且第一表面S1所具有的第一平均曲率半径R1小于第二表面S2所具有的第二平均曲率半径R2。举例来说,第一平均曲率半径R1可为约6.0mm至14.8mm,例如是6mm至14.5mm、6mm至13mm、6.5mm至12mm、7mm至11.5mm、7.5mm至11mm、8mm至10.5mm、7mm至10mm等,但不以此为限。而第二平均曲率半径R2可为约6.2mm至15.0mm,例如是6.5mm至14.5mm、6.5mm至13mm、7mm至12.5mm、7mm至12mm、7.5mm至11.5mm、8mm至11mm、8mm至10mm等,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此眼用配戴装置10于配戴时是以第二表面S2接触于使用者的角膜及/或巩膜。
又,上述眼用配戴装置10的材料可包括生物来源高分子、非生物来源高分子、或前述两者的组合。其中,生物来源高分子可包括胶原蛋白(collagen)、明胶(gelatin)、几丁聚醣(Chitin)、纤维素、或前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而非生物来源高分子可包括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ropylene glycol diacrylate,PPGDA)、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oly(hydroxyethylmethacrylate),PHEMA)或前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
上述储存区12设置于本体P中,可用以装载药物,而微流道14设置于接近第一表面S1的外缘E1及第二表面S2的外缘E2处,可用以将药物填入储存区12中。储存区12与微流道14都可进一步于表面进行亲水性或抗沾粘的改质处理,以通过毛细作用促进药物填入及排除气泡,更可搭配材料特性(例如柔软度及弹性)使其具有受眨眼动作加强的药物补充能力。上述亲水性改质处理方式可包括将亲水高分子、离子性官能基或界面活性剂混掺到基材中、浸涂/涂布至基材表面或经化学反应接枝到基材表面,也可使用等离子体、紫外光、热处理或其他反应性气体对物质表面进行氧化、交联、增加易反应官能基或改变微结构的处理,但不以此为限。更详细而言,亲水高分子可包括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或PAAM)、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等,离子性官能基可包括一/二级胺、羧酸根等,界面活性剂可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polyethylene glycol p-(1,1,3,3-tetramethylbutyl)-phenyl ether,Triton X-100)、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3-(Dodecanoylamino)propyl](dimethyl)ammonio}acetate)等,但并不以此为限。而上述抗沾粘改质处理方式与亲水改质处理方式类似,于此不再赘述,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储存区12可为环状、弧状、线状、或前述的组合,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又,储存区12于眼用配戴装置10中的设置位置以不阻挡视线为设计目标,请参照图1B及图1C,Y1-Y1’为经由储存区12的中心N12纵向贯穿本体P的纵轴线,例如可将储存区12的中心N12置于与本体的中心N11相距约4mm至14mm之处,也可将储存区12的中心N12设置于与本体的中心N11相距约4.5mm至14mm、6mm至14mm、4mm至12mm、8mm至12mm、10mm至12mm、6.5mm至10mm、8mm至10mm、7mm至11mm、5.5mm至10.5mm、4.5mm至8mm之处,但不以此为限。换言之,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储存区12的形状及其于眼用配戴装置10中的设置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微流道14的一端可与储存区12连接,另一端可朝向眼用配戴装置10的边缘所设置的开口O,用以与角膜及/或巩膜接触,且上述开口O与上述第一表面S1的外缘E1及第二表面S2的外缘E2相连接。微流道14的配置方式可依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举例来说,微流道14于眼用配戴装置10的配置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放射状。以及,虽然于图1A中绘示了8条微流道14,但本发明的微流道14的配置数量并不以此为限,而可因实际需要调整为16条、14条、12条、10条或6条等。
此外,眼用配戴装置10的表面可进一步涂布润滑材料,例如是黏蛋白(mucoprotein)、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聚甲基丙烯酸(polymethacrylic acid)、聚衣康酸(polyitaconic acid)、聚马来酸(polymaleic acid)、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聚乙烯醇(poleyvinylalcohol)、透明质酸、葡聚糖(dextran)、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oly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oly HEMA)、聚磺酸酯(poly sulfonates)、聚乳酸(polylactate)、尿素、磷酸胆碱(phosphoryl choline)或前述的组合。除此之外,润滑材料也可为亲水性多肽,例如该多肽的75%以上重量比的胺基酸是选自由天门冬胺酸(Aspartic acid,Asp或D)、麸胺酸(Glutamic acid,Glu或E)、组胺酸(Histidine,His或H)、离胺酸(Lysine,Lys或K)、天门冬酰酸(Asparagine,Asn或N)、麸胺酸酰胺(Glutamine,Gln或Q)、精胺酸(Arginine,Arg或R)、丝胺酸(Serine,Ser或S)、苏胺酸(Threonine,Thr或T)、酪胺酸(Tyrosine Tyr或Y)所组成的群组,但不以此为限,以提升配戴舒适性为主,并可避免水分蒸发。
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与图1C,储存区12的宽度可为30μm至5mm,例如是30μm至50μm、50μm至70μm、70μm至100μm、100μm至4.5mm、500μm至4.5mm、1mm至4mm、1.5mm至4mm、1.5mm至3.5mm、2mm至3.5mm、2.5mm至3.5mm、2.5mm至3mm等,但不以此为限。储存区12的高度可为10μm至200μm,例如是20μm至180μm、30μm至150μm、50μm至120μm、50μm至100μm、60μm至80μm等,但不以此为限。储存区12所装载药物的总体积可为0.002μL至20μL,例如是0.05μL至20μL、0.1μL至20μL、0.5μL至20μL、1μL至20μL、2μL至20μL、5μL至20μL、10μL至20μL、5μL至15μL、5μL至10μL等,但不以此为限。
又,微流道14的截面平均直径可为20μm至150μm,例如是30μm至150μm、50μm至150μm、50μm至120μm、50μm至100μm、50μm至80μm、80μm至120μm、100μm至150μm等,但不以此为限。微流道14的截面平均直径可小于或等于储存区12的截面平均直径。其中,微流道14与储存区12连接的一端的孔径可为10μm至200μm,例如是10μm至20μm、20μm至50μm、50μm至100μm、100μm至150μm、80μm至200μm等,但不以此为限,而微流道与角膜及/或巩膜接触的一端的孔径可为40μm至200μm,例如是50μm至180μm、60μm至160μm、70μm至150μm、80μm至140μm、90μm至130μm、100μm至120μm等,但不以此为限。
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与图1C,眼用配戴装置10的外观可包括,但不限于圆形,而其直径可为约12mm至20mm,例如是12mm至15mm、15mm至18mm、18mm至20mm、12mm至18mm、15mm至20mm、13mm至15mm等,但不以此为限。眼用配戴装置的平均厚度可为约20μm至400μm,例如是30μm至350μm、50μm至300μm、50μm至250μm、80μm至320μm、100μm至300μm、150μm至300μm、150μm至200μm等,但不以此为限。
图2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眼用配戴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相似于图1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故相同元件的规格与配置在此不予赘述。
在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中心N20是指由图2的上视示意图所定义出的本体的中心点(可以由图2中切线A1-A1’及切线B1-B1’的交点所定义)。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储存区22为弧状,例如是圆弧状,是以眼用配戴装置20的中心N20为中心进行配置。换言之,在图1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眼用配戴装置具有一个环状的储存区12,而在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眼用配戴装置具有两个弧状的储存区2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以不阻挡视线为设计目标,且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储存区22的形状、配置位置及配置数目。如图2所示,储存区22可以是以眼用配戴装置20的中心N20为对称中心而对称配置,但并不以此为限,储存区22也可呈现不对称配置型态。
如图2所示,微流道24的一端与储存区22连接,另一端则为朝向眼用配戴装置边缘的开口,可包括但不限于以放射状配置。并且,虽然图2中绘示了6条微流道24,每个储存区22分别与三条微流道24连接,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可依实际需要调整微流道24的配置数目。例如,每个储存区22也可分别与2条、4条、5条、6条等微流道24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再者,如上文所述,储存区22也可呈现不对称配置型态,例如可以是其中一个储存区22搭配2条微流道24,而另一个储存区22搭配3条微流道24。换言之,两个储存区22所搭配的微流道24数目也可有所不同。
图3A至图3B为本发明的其一眼用配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请参照图3A,此眼用配戴装置30A可以是全镜片型,其曲面C0的平均曲率半径可为约6mm至15mm,例如是6mm至12mm、6mm至10mm、7mm至14mm、7mm至12mm、8mm至12mm、8mm至10mm等,但不以此为限。又,此全镜片型的眼用配戴装置30A由顶部至底部的整体高度h0可为约0.3mm至6.2mm,例如是0.5mm至3mm、1mm至4.5mm、2mm至5mm、2mm至4.5mm、2.5mm至5mm、4mm至6mm等,但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3B,眼用配戴装置30B也可以是外环型,其中环状开口处的直径d0可为约6mm至13mm,例如是6mm至12mm、7mm至12mm、8mm至12mm、8mm至10mm等,但不以此为限。而,环状的高度h01可为约0.2mm至6mm,例如是0.2mm至2mm、0.5mm至5mm、1mm至4.5mm、1.5mm至4mm、2mm至3.5mm、2.5mm至3mm、3mm至5mm等,但不以此为限。更详细而言,若将图3A中全镜片型的眼用配戴装置30A在图3B的高度h01处进行切割,则可形成图3B中外环型的眼用配戴装置30B。
图4A至图4C为本发明的另一眼用配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请参照4A至图4C,眼用配戴装置40A、40B及40C可以是巩膜接触配戴型式。请参照图4A,眼用配戴装置40A可以是巩膜接触配戴型式的全镜片型,具有两种阶层的曲面C1及C2。曲面C1的曲率半径可为约6mm至9mm,例如是6.5mm至8.5mm、7mm至8.5mm、7.5mm至9mm等,但不以此为限。曲面C2的曲率半径可为约7mm至15mm,例如是8mm至14mm、8mm至12mm、10mm至12mm等,但不以此为限。其中,具有曲面C1的镜片的高度h1可为约0.3mm至6.2mm,例如是0.5至2mm、1mm至6mm、2mm至5mm、3mm至4mm等,但不以此为限。而具有曲面C2的镜片的高度h2可为约0.2mm至10mm,例如是0.2mm至3mm、1mm至9mm、2mm至8mm、3mm至7mm、4mm至6mm等,但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照图4B及图4C,眼用配戴装置40B及40C也可以是巩膜接触配戴型式的外环型。更详细而言,若将图4A中全镜片型的眼用配戴装置40A在图4B中具有曲面C1的外环的高度h11处进行切割,则可形成图4B中外环型的眼用配戴装置40B,而若将图4A中全镜片型的眼用配戴装置40A在具有曲面C1的部分及具有曲面C2的部分的交界处进行切割,切除掉具有曲面C1的部分,则可形成图4C中外环型的眼用配戴装置40C。如图4B所示,其环状开口处的直径d1可为约6mm至13mm,例如是6mm至12mm、7mm至12mm、8mm至12mm、8mm至10mm等,但不以此为限。而,具有曲面C1的部分外环的高度h11可为约0.2mm至5mm,例如是0.5mm至4.5mm、1mm至4mm、1.5mm至3.5mm、2mm至3.5mm、2.5mm至3mm、3mm至5mm等,但不以此为限。如图4C所示,其环状开口处的直径d2可为约9mm至19mm,例如是9mm至11mm、10mm至18mm、10.5mm至17.5mm、11mm至17mm、12mm至16mm、12.5mm至15.5mm、13mm至15mm等,但不以此为限。。
图5A及图5B为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眼用配戴装置中储存区与微流道配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5A为上视示意图,图5B为沿图5A中切线C-C’的直切剖面示意图。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相似于前述图1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故相同元件的规格与配置在此不予赘述。必须说明的是,为更清楚表示储存区32及微流道34的型态配置,图5A及图5B省略了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轮廓线绘示,而仅绘示储存区32及微流道34。并且,此处虽仅绘示2条微流道34与储存区32连接,但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微流道34的数量,而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可设置2条、4条、6条、8条、10条等微流道34与储存区32连接。
请同时参照图5A及图5B,微流道34的孔径由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储存区32渐缩,以强化通过毛细作用促进药物填入及排除气泡的机制。在本实施例中,微流道34的孔径是沿着眼用配戴装置的上视方向从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储存区32渐缩,因此,在图5A的上视示意图中,微流道34的孔径从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储存区32呈现渐缩的趋势,而在图5B的剖面示意图中,微流道34的孔径均一。更具体而言,以图5A的上视示意图观之,若以微流道34靠近眼用配戴装置边缘的一端朝向储存区32作为检视视角,且定义微流道34两边的侧壁分别为左侧壁34L与右侧壁34R,如图5A所示,微流道34的左侧壁34L与右侧壁34R呈现彼此逐渐靠近的态样。而于图5B的剖面示意图中,微流道34的上侧壁34U与下侧壁34D间的距离则维持不变。换言之,在此实施例中,微流道34的左侧壁34L至右侧壁34R间的宽度是由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储存区32渐缩,而微流道34的上侧壁34U至下侧壁34D间的高度则由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至储存区32都维持不变。但是,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微流道34的孔径也可以是沿着眼用配戴装置的剖面方向从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储存区32渐缩,而此型态将于下文中参照图6A、图6B及图6C进行详细说明。
图6A至图6C为依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眼用配戴装置中储存区与微流道配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6A为上视示意图,图6B与图6C都为沿图6A中切线D-D’的直切剖面示意图,惟图6B与图6C分别代表渐缩微流道的不同态样,图6B为平滑式渐缩微流道态样的剖面示意图,而图6C为阶梯式渐缩微流道态样的剖面示意图。图6A、图6B及图6C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相似于前述图1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故相同元件的规格与配置在此不予赘述。必须说明的是,为更清楚表示储存区42及微流道44的型态配置,图6A、图6B及图6C省略了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轮廓线绘示,而仅绘示储存区42及微流道44。并且,此处虽仅绘示2条微流道44与储存区42连接,但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微流道44的数量,而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可设置2条、4条、6条、8条、10条等微流道44与储存区42连接。
请同时参照图6A、图6B及图6C,微流道44的孔径由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储存区42渐缩,以强化通过毛细作用促进药物填入及排除气泡的机制。在本实施例中,微流道44的孔径是沿着眼用配戴装置的剖面方向从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储存区42渐缩,因此,在图6A的上视示意图中,微流道44的孔径均一,而在图6B及图6C的剖面示意图中,微流道44的孔径从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储存区42呈现渐缩的趋势。更具体而言,以图6A的上视示意图观之,若以微流道44靠近眼用配戴装置边缘的一端朝向储存区42作为检视视角,且定义微流道44两边的侧壁分别为左侧壁44L与右侧壁44R,如图6A所示,微流道44的左侧壁44L与右侧壁44R间的距离维持不变,而于图6B及图6C的剖面示意图中,微流道44的下侧壁44D则呈现逐渐向上侧壁44U靠近的趋势。换言之,在此实施例中,微流道44的左侧壁44L至右侧壁44R间的宽度由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至储存区42都维持不变,而微流道44的上侧壁44U至下侧壁44D间的高度则由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储存区42渐缩。必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微流道44的孔径从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储存区42渐缩的型态可以是平滑式渐缩(如图6B所示)或阶梯式渐缩(如图6C所示),但渐缩型态并不以此为限。
图7A至图7D为依照本发明的眼用配戴装置的其一包装设计的示意图。其中,图7A为剖面示意图,图7B为上视示意图,图7C为立体示意图,图7D为局部放大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7A、图7B及图7C,眼用配戴装置10可包装于硬质包装夹具200中,以支撑眼用配戴装置10,避免其塌陷变形,且可保持微流道完整并提高填药精准度。虽然图7A、图7B及图7C是以眼用配戴装置10为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以是眼用配戴装置20、30A、30B、40A、40B或40C等。包装方式可采用真空及负压方式包装,但不限于此。硬质包装夹具200可由上盖240及底座260所组成。底座260上设置有凸起处280及至少一渠道290,凸起处280与渠道290相连接,且渠道290具有注入口220,以供药物注入。渠道的截面平均直径可为约50μm至1000μm,例如是100μm至950μm、150μm至900μm、200μm至850μm、250μm至800μm、300μm至750μm、350μm至700μm、500μm至750μm、500μm至800μm等,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40具有凹入处,且凹入处的构型与位置与凸起处280相对应。眼用配戴装置10可放置于底座260的凸起处280,其中凸起处280的平均曲率半径与眼用配戴装置10的平均曲率半径相近,以于底座260与上盖240扣合时将眼用配戴装置10夹持于凸起处280。凸起处280的平均曲率半径与眼用配戴装置10的平均曲率半径差异约仅为1mm、0.8mm、0.5mm、0.3mm或0.1mm等,但不限于此。
接着,在上述以硬质包装夹具200将眼用配戴装置10固定位置后,即可以注入器300于硬质包装夹具200的注入口220进行药物填装,药物可由注入口220流经渠道290至凸起处280上的眼用配戴装置10,进而通过眼用配戴装置10的微流道14进入储存区12中。更详细而言,如图7D所示,注入口220处可进一步设置八字型的导引口230,以利于注入器300对准注入口220。注入器300可包括,但不限于针头,例如也可以滴管(dropper)、微量吸管(或称移液器,pipetman)注入药物。此外,导引口230的前方或后方可配置有封膜250(也可以是胶塞),以维持硬质包装夹具200包装内的真空及负压。当注入器300插入注入口220时,可使封膜250破裂,进而以上述方式进行药物的填装。
再者,在图7A、图7B及图7C中,虽仅绘制2条渠道290,但实际上可依需求配置所需渠道,例如可配置4条、6条、8条渠道等,但不限于此。此外,可进一步通过不同注入口挹注不同的有效量药物,以将不同种类的所需药物装载于眼用配戴装置的不同储存区中。举例来说,可以眼用配戴装置20为载药对象,将其放置于硬质包装夹具200的凸起处280,且将不同储存区22所分别配置的其一微流道24对向其一渠道290,以分别由不同渠道290将不同药物传送至其所对应的微流道中,进而将不同药物装载至眼用配戴装置20的不同储存区22中。
图8A、图8B及图8C为依照本发明的眼用配戴装置的另一包装设计及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除了上文参照图7A、图7B及图7C所说明的眼用配戴装置的包装设计及使用方法,若欲避免使用针剂填装,也可采用图8A、图8B及图8C所绘示的包装设计。图8A、图8B及图8C所绘示的包装设计是以药物滴加容器(drug drop container)为主,可取代图7A、图7B与图7C的注入器300,与图7A、图7B与图7C的硬质包装夹具200进行搭配使用,以对眼用配戴装置10充填有效量的药物。请参照图8A,药物滴加容器80A可包括容置部400、封口薄膜420、安全暗针440以及储存空间450,其中储存空间450设置于封口薄膜420下方,安全暗针440可设置于储存空间450内。容置部400与封口薄膜420之间设置有接管430,接管430的一端与容置部400的底部相接,另一端则设有用以封口的封口薄膜420。此外,在储存空间450内的安全暗针440底部可设置有软垫460,例如是塑胶软垫,以便于操作安全暗针440的按压动作,且此软垫可助于按压动作后的回弹,以避免阻碍药物经由接管430流向储存空间450。
操作上,首先,可将药物70A滴入容置部400中,当使用者将药物70A依照建议量滴加于容置部400后,朝向封口薄膜420方向按压安全暗针440下方的软垫460,使安全暗针440穿透封口薄膜420,即可使有效量的药物70A由容置部400通过接管430溢入储存空间450中。接着,请同时参照图8A及图7C,可将储存空间450中的药物70A注入至与储存空间450相连接的硬质包装夹具200的注入口220中,而进入硬质包装夹具200的渠道290中。由于储存空间450的体积小于容置部400,但体积远大于眼用配戴装置10中的储存区12及微流道14,因此,并不会有载不满药物的问题。
请参照图8B,图8B与图8A的结构及操作方法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药物滴加容器80B中并未设置封口薄膜420。换言之,接管430与储存空间450相通,且可将软垫460设置于侧面,同时将安全暗针440转向。操作上,同样是先将药物70A依照建议量滴加于容置部400中,接着,请同时参照图8B、图7C及图7D,朝向硬质包装夹具200的注入口220方向按压软垫460,使安全暗针440可穿透注入口220的封膜250,通过负压即可使有效量的药物70A由容置部400通过接管430溢入储存空间450中,再由储存空间450将药物70A注入至与储存空间450连接的硬质包装夹具200的注入口220中,而进入硬质包装夹具200的渠道290中。
请参照图8C,图8C与图8A的结构及操作方法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药物滴加容器80C中将图8A所示接管430、封口薄膜420、安全暗针440及软垫460置换为配置有封膜的旋盖470以及配置有尖锐物480(可为安全暗针、刮刀或其他可用于破坏封膜的尖锐物品)的支撑件490。操作上,同样是先将药物70A依照建议量滴加于容置部400中,接着,请同时参照图8C及图7C,可将旋盖470往下旋转,以使尖锐物480破坏旋盖470中的封膜,而使有效量的药品经由破口溢入容置部400下方的储存空间中,再由储存空间将药物70A注入至与储存空间连接的硬质包装夹具200的注入口220中,而进入硬质包装夹具200的渠道290中。
图9A及图9B为依照本发明的眼用配戴装置的又一包装设计及使用方法的示意图。其中,图9A为立体示意图,图9B为剖面示意图。
图9A及图9B所绘示的结构与图7A、图7B与图7C的硬质包装夹具20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是以类似于隐形眼镜盒的型态进行设计,且较佳例如可与图8C的药物滴加容器80C搭配使用。请同时参照图9A及图9B,先撕开用以防止污染的隔离膜650,接着使用滴加工具500将药物70依照建议量滴入药物滴加容器620中,此处的药物滴加容器620与图8C的药物滴加容器80C相似。转动药物滴加容器620,以使位于上盖600A的盛药空间610与位于底座600B的储存空间630之间的连接被打开,而使药物70由上盖600A的盛药空间610流入底座600B的储存空间630中。储存空间630中设置有凸起处640,可将眼用配戴装置10放置于储存空间630的凸起处640上方,其中凸起处640的平均曲率半径与眼用配戴装置10的平均曲率半径相近。如此一来,即可使储存空间630中的药物70对眼用配戴装置10进行药物填装。
为了证明本发明的眼用配戴装置能够有效地缓释治疗药物,以下特别针对本发明所设计的不同态样的眼用配戴装置进行实际测试,并进一步与现行浸药隐形眼镜做比对,详如下述实验操作与结果。
针对现有的浸药隐形眼镜(比较例1)、图1A所示的眼用配戴装置(实验例1)、与图1A所示的眼用配戴装置相似但仅设置两通道者(实验例2,使用胶带封闭图1A所示的眼用配戴装置的六个开口)、图6C所示的眼用配戴装置(实验例3)以及图5A所示的眼用配戴装置(实验例4)进行实验,测试各个比较例及实验例的释放常数以及90%药品的释放时间。
实验方法如下:以PDMS制作微流道雏型品并进行亲水处理,使用纯水清洗雏型品并通气干燥。将吸取药物溶液后的PDMS雏型品缓慢放入10mL的纯水中避免扰动,维持在室温,每一小时至数小时取样,最长取样至三天,每次取样取150μL,取样时尽量避开孔道口缓缓搅拌取水,并且记录时间。使用分光光度计(UV/VIS reader)读取药物吸光值,并制作标准药物浓度曲线供浓度对照。测试结果如下方表1所示。
如下方表1可得知,相较于现有的浸药隐形眼镜(比较例1),本发明所设计的眼用配戴装置(实验例1、实验例2、实验例3、实验例4)都可有效地缓释治疗药物。
表1
Figure BDA0002273251230000151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眼用配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心、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缘及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缘;
至少一储存区,设置于所述本体中,用以装载药物;以及
至少一微流道,设置于接近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外缘及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外缘处,所述微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储存区连接,以将所述药物填入所述储存区中,所述微流道的另一端为朝向所述眼用配戴装置边缘的开口,用以与角膜及/或巩膜接触,且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外缘及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外缘相连接,
其中,所述微流道的截面平均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储存区的截面平均直径,所述眼用配戴装置的平均曲率半径为6mm至15mm,且所述眼用配戴装置是以所述第二表面配戴于使用者的角膜及/或巩膜上,
其中所述微流道的孔径从所述眼用配戴装置的边缘朝向所述储存区渐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储存区的宽度为30μm至5mm,高度为10μm至200μm,总体积为0.002μL至20μL,而所述微流道的截面平均直径为20μm至15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眼用配戴装置的直径为12mm至20mm,平均厚度为20μm至40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微流道与所述储存区连接的一端的孔径为10μm至200μm,所述微流道与角膜及/或巩膜接触的一端的孔径为40μm至20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眼用配戴装置的表面涂布有润滑材料,所述润滑材料包括粘蛋白(mucoprotein)、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聚甲基丙烯酸(polymethacrylicacid)、聚衣康酸(polyitaconic acid)、聚马来酸(polymaleic acid)、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聚乙烯醇(poleyvinylalcohol)、透明质酸、葡聚糖(dextran)、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oly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oly HEMA)、聚磺酸酯(poly sulfonates)、聚乳酸(polylactate)、尿素、磷酸胆碱(phosphoryl choline)或前述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润滑材料还包括亲水性多肽,且所述亲水性多肽的75%以上重量比的胺基酸是选自由天门冬胺酸(Aspartic acid,Asp或D)、麸胺酸(Glutamic acid,Glu或E)、组胺酸(Histidine,His或H)、离胺酸(Lysine,Lys或K)、天门冬酰酸(Asparagine,Asn或N)、麸胺酸酰胺(Glutamine,Gln或Q)、精胺酸(Arginine,Arg或R)、丝胺酸(Serine,Ser或S)、苏胺酸(Threonine,Thr或T)、酪胺酸(Tyrosine Tyr或Y)所组成的群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眼用配戴装置的材料包括生物来源高分子、非生物来源高分子或前述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生物来源高分子包括胶原蛋白(collagen)、明胶(gelatin)、几丁聚醣(Chitin)、纤维素或前述的组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非生物来源高分子包括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ropylene glycol diacrylate,PPGDA)、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oly(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或前述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还包括装载所述眼用配戴装置的包装,所述包装包括硬质包装夹具,而所述硬质包装夹具包括:
底座,其上设置有凸起处及至少一渠道,所述凸起处与所述渠道相连接,所述凸起处用以放置所述眼用配戴装置,且所述渠道具有注入口,以供所述药物注入;以及
上盖,具有凹入处,且所述凹入处的构型与位置是与所述凸起处相对应,
其中所述凸起处的平均曲率半径与所述眼用配戴装置的平均曲率半径相近,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扣合时将所述眼用配戴装置夹持于所述凸起处,而所述渠道的截面平均直径为50μm至1000μ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包装还包括:
至少一药物滴加容器(drug drop container),用以充填有效量的所述药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药物滴加容器包括:
容置部;
接管,与所述容置部的底部相接;
储存空间,设置于所述接管的下方,且所述储存空间与所述硬质包装夹具的所述注入口连接;以及
安全暗针,设置于所述储存空间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储存空间与所述接管之间设置有封口薄膜,通过按压所述安全暗针,即可使所述药物由所述容置部通过所述接管溢入所述储存空间中,再由所述储存空间注入所述注入口而进入所述硬质包装夹具的所述渠道中。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眼用配戴装置,其中所述药物滴加容器包括:
旋盖,配置有封膜;
支撑件,配置有尖锐物;以及
储存空间,设置于所述旋盖下方,其与所述硬质包装夹具的所述注入口连接,
其中,将所述旋盖往下旋转后,可使所述尖锐物破坏所述旋盖中的所述封膜,以使所述药物溢入所述储存空间中,再由所述储存空间注入所述注入口而进入所述硬质包装夹具的所述渠道中。
CN201911112892.3A 2018-11-14 2019-11-14 眼用配戴装置 Active CN111184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60929P 2018-11-14 2018-11-14
US62/760,929 2018-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4602A CN111184602A (zh) 2020-05-22
CN111184602B true CN111184602B (zh) 2022-12-02

Family

ID=6914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2892.3A Active CN111184602B (zh) 2018-11-14 2019-11-14 眼用配戴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70838A1 (zh)
EP (1) EP3653183B8 (zh)
JP (1) JP7138612B2 (zh)
CN (1) CN111184602B (zh)
PL (1) PL3653183T3 (zh)
TW (1) TWI724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50166B2 (en) * 2019-06-05 2023-01-10 Cooper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Contact lenses with microchannels
TWI759050B (zh) * 2020-12-31 2022-03-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具有緩釋特性的隱形眼鏡
CN116115423B (zh) * 2023-04-04 2023-06-30 健诺维(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眼表修复装置及其支撑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9888B2 (en) * 2000-07-28 2004-08-24 Ocular Sciences, Inc. Contact lenses with microchannels
US8128606B2 (en) * 2003-07-03 2012-03-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Ophthalm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ministering agents to the eye
EP2323716B1 (en) * 2008-05-08 2015-03-04 MiniPumps, LLC Drug-delivery pumps
EP2397114B1 (en) * 2009-02-10 2021-06-16 Senju Pharmaceutical Co., Ltd. Ring-shaped device
CA2764063C (en) * 2009-06-03 2019-05-14 Forsight Labs, Llc Anterior segment drug delivery
AU2010284216B2 (en) * 2009-08-18 2015-10-15 Minipumps, Llc Electrolytic drug-delivery pump with adaptive control
WO2013040426A2 (en) 2011-09-14 2013-03-21 Forsight Labs, Llc Ocular insert apparatus and methods
WO2016031093A1 (ja) * 2014-08-28 2016-03-03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ビュー 眼瞼内装用具
JP5671183B1 (ja) * 2014-08-28 2015-02-18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ビュー 眼瞼内装用具
WO2016164830A1 (en) * 2015-04-10 2016-10-13 Lagunita Llc Piezoelectric dispenser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
KR101708683B1 (ko) * 2015-09-23 2017-02-21 서강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서방형 약물 방출 콘텍트렌즈
CN107811751B (zh) * 2017-12-08 2019-11-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干眼症的隐形眼镜
CN108578059B (zh) * 2018-05-30 2020-05-0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可控药物缓释的角膜接触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4602A (zh) 2020-05-22
JP2020096823A (ja) 2020-06-25
EP3653183B1 (en) 2021-09-15
TWI724624B (zh) 2021-04-11
PL3653183T3 (pl) 2022-02-14
US20200170838A1 (en) 2020-06-04
EP3653183A1 (en) 2020-05-20
EP3653183B8 (en) 2022-01-19
TW202027698A (zh) 2020-08-01
JP7138612B2 (ja)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4602B (zh) 眼用配戴装置
ES2351427T3 (es) Distribuidor y grupo de dosificación para la dosificación de un medio.
US5265770A (en) Contamination-resistant dispensing and metering device
US8668735B2 (en) Corneal implant storage and delivery devices
HUT72994A (en) Preservative-free sterile fluid dispensing system
CN111655206B (zh) 用于可扩展端口递送系统的流体交换装置及使用方法
WO2007118124A2 (en) Therapeutic solution drop dispenser
EA024363B1 (ru) Флакон с антибактериальной защитой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жидкости, подлежащей капельному дозированию
JP6813575B2 (ja) 硝子体手術用コンタクトレンズ用のレンズホルダ
US7971753B2 (en) Container with a filter
USH2101H1 (en) Container with retaining member
US20190380870A1 (en) Ocular graft and applicator
EP0459498B1 (en) Contamination-resistant dispensing and metering device
EP2050501A1 (en) Liquid dispensing tip with reservoir
JP2024015397A (ja) 眼用デバイスケースおよび該眼用デバイスケースに用いられる補充容器
WO1990015015A1 (en) Contamination-resistant dispensing and metering device
US8771241B2 (en) Visually aligning dispensing unit
EP1317525B1 (en) Fl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JPH10127778A (ja) インライン輸液セット
JP7178873B2 (ja) 点眼用容器
JP2018090263A (ja) 液体塗布容器
EP3738557B1 (en) Device for single-dose containers
KR102523963B1 (ko) 이종 약물을 혼합하기 위한 안약 용기
US20230165710A1 (en)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 device
KR20230023813A (ko) 딤플형 콘택트 렌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