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3458B - 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3458B
CN111183458B CN201980004909.5A CN201980004909A CN111183458B CN 111183458 B CN111183458 B CN 111183458B CN 201980004909 A CN201980004909 A CN 201980004909A CN 111183458 B CN111183458 B CN 111183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recording
data
fa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49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3458A (zh
Inventor
林启太
村田聪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VCKenwoo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VCKenwood Corp filed Critical JVCKenwoo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8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3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3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3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other than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with or without register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 G07C5/0841Registering performance data
    • G07C5/085Registering performance data using electronic data carriers
    • G07C5/0866Registering performance data using electronic data carriers the electronic data carrier being a digital video recorder in combination with video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6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exterior to a vehicle by using sensors mounted on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5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facial parts and geometric relations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容易确认事件记录数据的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程序。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10)包括:拍摄数据获取部(120),获取第一相机(410)拍摄到的第一拍摄数据和第二相机(220)拍摄到的第二拍摄数据,第一相机对移动体的周围进行拍摄,第二相机对与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相对的方向进行拍摄;事件检测部(127),检测针对所述移动体的事件;记录控制部(123),在事件被检测到的情况下,将第一拍摄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脸部检测部(129),从所述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人的脸部;再现控制部(124),在所述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再现所述事件记录数据;以及显示控制部(126),使所述显示部(260)显示所述再现控制部(124)再现的所述事件记录数据。

Description

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程序,尤其,具体来说,涉及对汽车等移动体的事故进行检测并记录的数据恰当地进行再现的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普及有如下行车记录仪:检测对车辆的冲击,并将检测时间点前后预定期间的影像作为事件记录数据以不可覆盖的方式进行保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基于加速度的变化来记录影像数据的行车记录仪。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087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行车记录仪等很多行车记录仪需要在将检测到因事故等引起的事件时保存的事件记录数据因确认事故的状况的目的等而再现时,通过操作行车记录仪,选择作为再现对象的事件记录数据,并进行再现操作。或者,取出行车记录仪保存了事件记录数据的存储卡等来通过其他装置再现。
但是,存在以下情况:在行车记录仪的用户不熟悉行车记录仪的功能时等、在确认事故的状况时无法适当地再现事件记录数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确认事件记录数据的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程序。
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包括:拍摄数据获取部,获取第一相机拍摄到的第一拍摄数据和第二相机拍摄到的第二拍摄数据,所述第一相机对移动体的周围进行拍摄,所述第二相机对与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对的方向进行拍摄;事件检测部,检测针对所述移动体的事件;记录控制部,在所述事件检测部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将至少包含事件的发生时间点的第一拍摄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脸部检测部,从所述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人的脸部;再现控制部,在所述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所述脸部检测部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再现所述事件记录数据;以及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再现控制部再现的所述事件记录数据。
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方法包括:第一拍摄数据获取步骤,获取第一相机拍摄到的第一拍摄数据,所述第一相机对移动体的周围进行拍摄;事件检测步骤,检测针对所述移动体的事件;记录步骤,在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将至少包含事件的发生时间点的第一拍摄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第二拍摄数据获取步骤,获取第二相机拍摄到的第二拍摄数据,所述第二相机对与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对的方向进行拍摄;脸部检测步骤,从所述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人的脸部;再现步骤,在所述记录步骤中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再现所述事件记录数据;以及显示步骤,使所述显示部显示在所述再现步骤中再现的所述事件记录数据。
本发明所涉及的程序用于使作为记录再现装置而动作的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拍摄数据获取步骤,获取第一相机拍摄到的第一拍摄数据,所述第一相机对移动体的周围进行拍摄;事件检测步骤,检测针对所述移动体的事件;记录步骤,在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将至少包含事件的发生时间点的第一拍摄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第二拍摄数据获取步骤,获取第二相机拍摄到的第二拍摄数据,所述第二相机对与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对的方向进行拍摄;脸部检测步骤,从所述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人的脸部;再现步骤,在所述记录步骤中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再现所述事件记录数据;以及显示步骤,使所述显示部显示在所述再现步骤中再现的所述事件记录数据。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确认事件记录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外观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外观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数据与事件记录数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9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车辆侧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便携式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本实施的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例子,以用于作为移动体的汽车中的行车记录仪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适用于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种车辆、铁路、船舶、机器人、进而人等各种各样的移动体中。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
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10的构成的框图。记录再现装置10作为行车记录仪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部朝向车辆的前方安装,检测相当于事故的冲击并将包含事故发生时的期间的拍摄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作为行车记录仪的记录再现装置10不限于作为独立的装置安装到车辆,也可以适用于作为导航装置的功能来实现的构成、预先安装在车辆上的构成等。
在图1中,记录再现装置10包括:作为记录控制装置的控制部100、第一相机210、第二相机220、记录部240、操作部250、显示部260、传感器270、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部280。
在记录再现装置10中,拍摄车辆的周围的第一相机210的拍摄方向朝向车辆的前方安装,但是也可以是朝向车辆的后方或者侧方安装。另外,记录再现装置10可以是一体型的装置,也可以是由多个装置分别实现。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10的外观的图,是从拍摄车辆的周围的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即,是从图2中的第一相机210所拍摄的方向观察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10的外观的图,是从与图2相反的方向观察的后视图。即,图3中的第二相机220 和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配置在相同的面上。
在将记录再现装置10以拍摄车辆的前方的方式朝向车辆的前方安装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部的情况下,图2中的第一相机210能够经由车辆的挡风玻璃拍摄作为车辆的周围的前方,第二相机220和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朝向车辆的室内侧,换言之驾驶员侧。
返回图1,控制部100包括执行各种数据处理的一个或多个CPU (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缓冲存储器121等,通过程序执行各种处理。控制部100作为其构成以及功能至少包括:总线110、拍摄数据获取部120、拍摄数据处理部122、记录控制部123、再现控制部124、操作控制部125、显示控制部126、事件检测部127、移动信息获取部128、脸部检测部129。以下,控制部100的各构成要素假定经由总线110将拍摄数据等数据收发来说明。
控制部100是记录再现装置10中的执行本发明所涉及的动作的记录控制装置,执行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方法。另外,控制部100是使本发明所涉及的程序动作的计算机。
第一相机210对作为移动体的车辆的周围进行拍摄。第一相机210既可以作为记录再现装置10一体构成,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而分开构成。另外,包含第一相机210以及拍摄数据获取部120的单元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而分开构成。虽然未图示,第一相机210包含透镜、拍摄元件、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到数字)转换元件等。第一相机210将拍摄的第一拍摄数据输出到拍摄数据获取部120。
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第一相机210,但第一相机210也可以由多个相机构成。例如,可以是对车辆的前方、后方、侧方、车厢内等分别进行拍摄的任意组合的多个相机。
第二相机220拍摄与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相对的方向。显示部 260可以替换为构成显示部260的显示面板。第二相机220既可以作为记录再现装置10一体构成,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而分开构成。另外,包含第二相机220以及拍摄数据获取部120的单元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而分开构成。虽然未图示,第二相机220包含透镜、拍摄元件、 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到数字)转换元件等。第二相机220将拍摄的第二拍摄数据输出到拍摄数据获取部120。
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第二相机220,但第二相机220也可以由多个相机构成。例如,第二相机220可以是拍摄可见光的相机、拍摄红外线区域的相机、或者它们的组合。
在图1中,将第一相机210和第二相机220作为不同的相机进行了说明,如果例如上述的第一相机210和第二相机220所拍摄的范围可以用单一的相机拍摄,则也可以使用单一相机。单一相机是指例如360度的全周围相机。
由第一相机210以及第二相机220拍摄的拍摄数据是动态图像数据。在这些拍摄数据中除了动态图像数据之外还可以包含声音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相机210以及第二相机220的构成包括麦克风。
记录部240是用于通过记录控制部123的控制来记录第一相机210所拍摄的第一拍摄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是存储卡。记录在记录部 240中的第一拍摄数据通过再现控制部124的控制被再现。记录部240也可以替换为除了记录部240以外还具备记录控制部123和再现控制部124 的分开的记录再现装置。记录部240可以作为记录再现装置10而一体地设置,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而分开构成。
操作部250是接受对记录再现装置10的操作的接口,将接受到的操作信息输出到操作控制部125。操作部250是各种按钮或触摸面板,接受用户的操作。操作部250也可以接受来自无线连接的其他装置的操作。例如,操作部250接受用户进行的开始记录事件的操作。另外,操作部250 接受用户进行事件记录数据再现的操作。
显示部260是通过显示控制部126的控制来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显示部260具备例如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等显示面板。显示部260 可以作为记录再现装置10而一体地设置,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而分开构成。显示部260也可以是通过无线连接且具备显示控制部126的其他装置。
传感器270例如是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施加在记录再现装置10或车辆上的加速度。传感器270例如是3轴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在作为x轴方向的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y轴方向的车辆的左右方向、作为z轴方向的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施加的加速度。传感器270将检测到的加速度信息输出到事件检测部127。传感器270可以作为记录再现装置10一体地设置,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而分开构成。另外,传感器270也可以作为包含传感器270和事件检测部127的单元而分开设置。
GPS接收部280是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的GPS天线。GPS接收部280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移动信息获取部128。GPS接收部280可以作为记录再现装置10而一体地设置,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而分开构成。另外,GPS接收部280也可以作为包含GPS接收部280和移动信息获取部128的其他装置而分开设置。
拍摄数据获取部120获取第一相机210拍摄到的第一拍摄数据以及第二相机220拍摄到的第二拍摄数据。拍摄数据获取部120将从第一相机 210获取到的第一拍摄数据输出到缓冲存储器121。拍摄数据获取部120 将从第二相机220获取到的第二拍摄数据输出到脸部检测部129。
拍摄数据获取部120可以从事件检测部127获取表示检测到事件的信号,并在检测到事件时,从第二相机220获取第二拍摄数据。在该情况下,拍摄数据获取部120可以在检测到事件时,使得第二相机220开始动作。
缓冲存储器121是控制部100所具备的内部存储器,一边更新一边临时存储拍摄数据获取部120所获取的一定时间量的拍摄数据。
拍摄数据处理部122将缓冲存储器121临时存储的拍摄数据转换成例如以H.264或MPEG-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等任意方式的编解码器编码的例如MP4格式等任意文件格式。拍摄数据处理部122根据缓冲存储器121临时存储的拍摄数据生成作为一定时间量的文件的拍摄数据。作为具体例子,拍摄数据处理部122将缓冲存储器121临时存储的拍摄数据按照记录顺序生成60秒的拍摄数据作为文件。拍摄数据处理部122将生成的拍摄数据输出到记录控制部123。另外,拍摄数据处理部122将生成的拍摄数据输出到显示控制部126。作为一例,作为文件生成的拍摄数据的期间为60秒,但并不限定于此。
记录控制部123进行将由拍摄数据处理部122文件化后的拍摄数据记录到记录部240中的控制。记录控制部123在事件检测部127没有检测到事件的期间,将由拍摄数据处理部122文件化的拍摄数据作为可覆盖的拍摄数据记录到记录部240中。记录控制部123在记录部240的记录容量达到上限的情况下,从记录有旧的拍摄数据的记录区域开始,覆盖记录新的拍摄数据,该旧的拍摄数据是记录在记录部240中的可覆盖的拍摄数据之中的。记录控制部123记录到记录部240中的拍摄数据是第一相机210拍摄的第一拍摄数据。
记录控制部123接受事件检测部127判断为发生了事件的情况,将包含事件发生时间点的预定期间的第一拍摄数据作为禁止覆盖的事件记录数据进行保存。
由记录控制部123进行的事件记录数据的保存方法是任意的。例如,第一拍摄数据中的禁止覆盖的区间的标题或者有效载荷(payload)等附加禁止覆盖标识,并保存到记录部240。或者,将第一拍摄数据中的禁止覆盖的区间保存到记录部240的禁止覆盖区域。或者,将第一拍摄数据中的禁止覆盖的区间发送到其他装置并保存。
再现控制部124进行对记录在记录部240中的拍摄数据进行再现的控制。再现控制部124除了再现记录在记录部240中的可覆盖的拍摄数据之外,还再现禁止覆盖的事件记录数据,并输出到显示控制部126。
再现控制部124基于脸部检测部129的检测结果开始进行最近的时刻保存的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另外,再现控制部124基于通过操作部250 接受的再现指示进行各种拍摄数据的再现。
操作控制部125获取操作部250接受的操作信息,将基于操作信息的操作指示输出到各构成要素。操作控制部125在从操作部250获取了成为再现对象的各种数据的选择指示的情况下,使再现控制部124选择记录在记录部220中的文件等。操作控制部125在从操作部250获取了与各种数据的再现有关的指示的情况下,使再现控制部124进行与再现有关的处理。与各种数据的再现有关的指示例如是再现开始、暂时停止、再现停止、放大显示等。
显示控制部126对显示部260进行显示各种信息的控制。例如,显示控制部126使显示部260显示第一相机210拍摄到的第一影像数据。另外,显示控制部126使显示部260显示由再现控制部124再现的保存在记录部240中的事件记录数据。另外,显示控制部126在显示部260具有作为操作部250的触摸面板功能的情况下,使显示部260显示进行触摸操作的图标等。
事件检测部127获取由作为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270检测到的加速度信息,并且当检测到与事件相对应的加速度时,判断为检测到事件。事件检测部127在判断为检测到事件时,将检测到事件的信息输出到记录控制部123。
事件检测部127检测从传感器270输出的加速度符合车辆与例如其他车辆等其他物体碰撞时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作为符合事件的加速度。符合事件的加速度的检测可以针对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中的每个方向加权进行。另外,符合事件的加速度的检测可以将加速度的上升急剧的加速度作为检测对象。
移动信息获取部128基于GPS接收部280接收到的来自GPS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每个时刻的当前位置,并将每个时刻的当前位置信息输出到记录控制部123。移动信息获取部128确定经纬度作为当前位置信息。移动信息获取部128也可以除了接收来自GPS接收部280的信号之外,还接收Wi-Fi(注册商标)等的电波,并用接入点的位置信息等来确定当前位置。
脸部检测部129从第二相机220拍摄、且拍摄数据获取部120获取的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人的脸。脸部检测部129使用模式匹配(Pattern matching)等任意的方法。
脸部检测部129判断从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到的人的脸部是否靠近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换言之,判断从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到的人的脸部是否靠近构成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脸部检测部129基于第二拍摄数据中的人的脸部或者构成人的脸部的构成物的距离来判断人的脸部是否靠近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在进行这样的判断时,直接检测了第二相机220与人的脸部之间的距离,但是,如图3所示,显示部260的显示面 261和第二相机220配置为靠近记录再现装置10的壳体上的同一或者几乎同一面上。因此,脸部检测部129将第二相机220与人的脸部之间的距离判断为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与人的脸部的距离。另外,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与人的脸部之间的距离根据所检测到的人的脸部而产生误差,但是只要能够判断从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到的人为了注视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而靠近即可。
另外,脸部检测部129检测从第二拍摄数据检测到的人的脸部中的眼睛的开度。换言之,脸部检测部129基于眼睛的开度来判断从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到的人的脸部是仅在那个位置有人、还是注视着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脸部检测部129根据上下眼皮的间隔检测眼睛的开度。
另外,脸部检测部129检测从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到的人的脸部中的视线。换言之,脸部检测部129从第二拍摄数据检测到的人的脸部中识别眼睛的部分,根据识别出的眼睛中的瞳孔的位置关系等判断从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到的人的视线是否朝向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另外,第二相机220为拍摄红外线区域的相机的情况下,基于瞳孔或角膜的反射来检测视线。
另外,脸部检测部129也可以判断从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到的人的脸部是否为预先注册的人的脸部。预先注册的人是指例如车辆的驾驶员、乘客等,可以在车辆运行前预先注册,也可以在车辆的运行中自动注册。换言之,脸部检测部129判断预先注册的人是否注视显示部260的显示面 261。脸部检测部129可以在从第二拍摄数据中同时检测到多个脸部时,在检测到的多个脸部之中至少一个为预先注册的人的脸部的情况下,认为检测到了预先注册的人的脸部。
接着,利用图4说明第一拍摄数据与事件记录数据之间的关系。图4 是示意性地示出拍摄数据与事件数据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的横轴表示时间的经过,并表示时间朝向右方向经过。
图4的SH1示出拍摄数据获取部120从第一相机210获取并临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21中的第一拍摄数据。图4的SH1的虚线与记载在时间轴上的时刻t-3到时刻t+2对应,表示拍摄数据处理部122用于生成文件的期间。在临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21中的状态下,由于文件还未生成,因此用虚线来显示。
图4的SH2示出拍摄数据处理部122将临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21中的第一拍摄数据文件化后、记录控制部123记录到记录部240的第一拍摄数据。例如,拍摄数据D-3为从时刻t-3到时刻t-2之间拍摄的拍摄数据,被文件化后以可覆盖的状态被记录到记录部240中。另外,拍摄数据 D-2也是同样地,是从时刻t-2到时刻t-1之间拍摄的拍摄数据,被文件化后以可覆盖的状态被记录到记录部240中。
例如,在记录部240的记录容量达到上限时,在图4的SH2所示的第一拍摄数据中,拍摄数据D-3之前的拍摄数据被覆盖,接着拍摄数据D-3 被覆盖,接着拍摄数据D-2被覆盖。
例如,在从时刻t-1到时刻t之间的时刻T1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将从作为事件发生时刻的时刻T1的预定时间之前到距时刻T1经过预定时间后为止的期间的第一拍摄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预定时间是指例如从作为事件发生时刻的时刻T1的30秒前到时刻T1的30秒后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一个例子,在从时刻t-1到时刻t之间的时刻T1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记录控制部123将拍摄数据D-1作为事件记录数据D-1'保存到记录部240的禁止覆盖区域中。
例如,在记录部240的记录容量达到上限的情况下,在图4的SH2所示的第一拍摄数据中,拍摄数据D-1持续被拍摄数据D-2覆盖,但拍摄数据D-1作为事件记录数据D-1'被保存在图4的SH3所示的记录部240的禁止覆盖区域中,因此被可靠地保存。
从时刻t-1到时刻t的期间的第一拍摄数据被文件化并保存在记录部 240的禁止覆盖区域中的事件记录数据D-1'是包含作为事件发生时间点的时刻T1的事件记录数据。事件记录数据不限于包含事件发生时间点的作为文件而生成的期间的第一拍摄数据。事件记录数据例如也可以将从作为事件发生时刻的时刻T1的预定时间前到时刻T1的预定时间经过后的期间内的拍摄数据作为事件记录数据进行保存。预定时间例如是30秒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事件记录数据的保存不限于向记录部240的禁止覆盖区域的保存。例如,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通信功能记录在预先注册的其他装置所具备的记录部中。作为具体例,也可以向与记录再现装置10预先配对而建立了通信的、驾驶员或乘客所持有的智能手机发送事件记录数据。或者向预先注册在记录再现装置10中的驾驶员或驾驶员的相关人员、及保险公司或安全保障公司等所持有的服务器等装置发送事件记录数据。
上述的第一拍摄数据以及事件记录数据中的任一个均优选与移动信息获取部128所获取的位置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
接着,使用图5对记录再现装置10所执行的记录再现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由记录再现装置10执行的记录再现处理由控制部100基于程序执行,该控制部100是作为记录再现装置来动作的计算机。控制部100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装置或多个单元所具备的控制装置分散执行。在该情况下,程序也按各装置或各单元协同执行。
在图5中,处理的开始是指:例如,通过作为移动体的车辆的发动机或电源等启动,而记录再现装置10能够动作。处理的开始也可以通过在操作部250中指示记录再现处理的开始而开始。
随着处理的开始,记录再现装置10开始拍摄数据的记录和事件的检测。拍摄数据的记录的开始是指:开始进行拍摄数据获取部120对来自第一相机210的第一拍摄数据的获取、由拍摄数据处理部122进行的第一拍摄数据的文件化、由记录控制部123进行的第一拍摄数据向记录部240的记录。在该情况下的第一拍摄数据的记录以可覆盖的状态记录在记录部 240中,也称为通常记录或循环记录。另外,事件的检测开始是指:事件检测部127开始来自传感器270的加速度信息的获取,并基于所获取的加速度信息开始事件的检测。
另外,在执行图5所示的各处理的期间,第一拍摄数据的记录、基于加速度信息的获取的事件检测、由移动信息获取部128进行的对当前位置信息的确定被持续执行。
在步骤S101中,事件检测部127判断是否检测到事件。事件检测部 127在传感器270检测到的加速度为例如符合物体碰撞到车辆的加速度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到事件。符合物体碰撞到车辆的加速度是指:加速度的绝对值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加速度的情况或者加速度的绝对值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上升急剧的加速度等。
在步骤S101中,在判断为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记录控制部123将包含在步骤S101中检测到的事件的发生时间点的第一拍摄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步骤S102)。记录控制部123将包含事件的发生时间点的第一拍摄数据例如如图4所示的那样保存到记录部240的禁止覆盖区域。
在步骤S101中,在判断为没有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步骤S101:否),转入步骤S107。
在步骤S102中,保存了事件记录数据的情况下,记录控制部123判断在步骤S102中保存事件记录数据开始是否经过了第一期间(步骤 S103)。步骤S103的处理也可以是判断从检测到事件开始是否经过了第一期间。所谓第一期间优选是以下的期间,该期间包含在发生了事故等事件之后事故等的当事人或相关人员想要再现并确认与该事件对应的事件记录数据的期间。换言之,在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之后直到超过第一期间为止没有再现请求可以说是:该事件记录数据为不是由事故引起的,因此是不需要再现并确认的事件记录数据。第一期间例如是10分钟等。
步骤S103中,记录控制部123判断为未经过第一期间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脸部检测部129判断是否从第二相机220所拍摄的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到人的脸部(步骤S104)。换言之,在从保存了事件记录数据开始、或者发生了事件时开始的第一期间,脸部检测部129从第二相机 220所拍摄的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人的脸部。
当以上述的用途利用第二相机220时,第二相机220和脸部检测部 129也可以并不是始终动作。例如,可以在事件检测部127检测到事件时,第二相机220开始拍摄,脸部检测部129开始脸部的检测。
在步骤S104中,在脸部检测部129没有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 (步骤S104:否),转入步骤S103,判断是否经过了第一期间。在步骤 S103中,记录控制部123判断为经过了第一期间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换言之,判断为在第一期间的期间没有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转入步骤S107。
在步骤S104中,脸部检测部129在第一期间内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再现控制部124基于在步骤S101中检测到的事件,进行在步骤S102中保存的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步骤S105)。换言之,在第一期间内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再现因即将开始第一期间的计时之前的事件发生而生成的事件记录数据。
在步骤S105中,再现控制部124再现保存在记录部240中的事件记录数据,被再现的事件记录数据通过显示控制部126的控制而显示在显示部260。
在步骤S105中,在事件记录数据被再现之后,记录控制部123判断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是否结束(步骤S106)。在成为再现对象的事件记录数据的全部的再现结束的情况下、或者操作部250接受到再现结束操作的情况下等进行步骤S106的判断。在步骤S106中,在判断为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转入步骤S107。
在步骤S105中,也可以在开始成为再现对象的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之后,再现控制部124将成为再现对象的事件记录数据重复再现,直到操作部250接受到再现结束操作为止。
步骤S107的处理在步骤S101为“否”时、步骤S103为“是”时、或者步骤S106为“是”时,记录控制部123判断第一拍摄数据的记录是否结束。步骤S107中的记录的结束是指:例如,通过作为移动体的车辆的发动机或电源等关闭而记录再现装置10的动作结束的情况等。记录的结束也可以通过在操作部250中指示记录再现处理的结束而结束。
通过这样的处理,想要通过进行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来确认事故等事件的状况的用户即便在不熟悉记录再现装置10的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迅速地确认作为事件记录数据记录的影像。
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步骤S104中,也可以在脸部检测部 129检测到靠近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的人的脸部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到人的脸部。记录再现装置10为行车记录仪的情况下,第二相机220 朝向车辆的驾驶员或乘客的方向设置。因此,在想要确认显示在显示部 260上的事件记录数据的情况下,使脸部靠近记录再现装置10、或者将记录再现装置10从车辆取下并使脸部靠近记录再现装置10。
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想要通过进行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来确认事故等事件的状况的用户能够更加恰当地确认作为事件记录数据记录的影像。
脸部检测部129在例如判断为从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到的人的脸部靠近至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约50cm左右时,认为从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到的人的脸部靠近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判断为靠近的距离也可以根据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即显示面板的尺寸而改变。另外,判断为靠近的距离只要是能够区分不注视显示面261的人和注视显示面261的人的距离即可。
并且,脸部检测部129也可以在步骤S104中检测的人的脸部为正面视图或几乎正面视图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到人的脸部。例如,能够排除即便检测到靠近显示部260的显示面261的人的脸部,也并不以进行事件记录数据的确认为目的的情况。脸部检测部129检测所检测到的人的脸部的脸部轮廓和两眼的位置,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判断是否为正面视图或几乎正面视图。
接着,参照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10的构成或处理大多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6是示出记录再现装置10所执行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在图5所示的处理和图6所示的处理中,步骤S101与步骤 S111、步骤S102与步骤S112、步骤S103与步骤S113、步骤S105与步骤 S116、步骤S106与步骤S117、步骤S107与步骤S118的处理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114中,脸部检测部129从第二拍摄数据检测人的脸部的同时确定检测到的人的脸部中的眼睛,并获取所确定的眼睛的开度。在这里,要检测的眼睛的开度是能够判断眼睛闭合还是眼睛睁开的程度即可。
在步骤S114中,脸部检测部129在第一期间内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步骤S114:是),脸部检测部129判断所检测到的脸部中的眼睛的开度是否为预定以上(步骤S115)。步骤S115的判断也可以基于眼睛的开度来判断眼睛是睁开还是闭合。
在步骤S115中,在判断为所检测的脸部中的眼睛的开度为预定以上、或者眼睛睁开着的情况下(步骤S115:是),转入步骤S116。在步骤S115中,在判断为所检测到的脸部中的眼睛的开度小于预定、或者眼睛闭合着的情况下(步骤S115:否),转入步骤S113。即便在步骤S115 中为“否”的情况,在操作部250接受到了再现开始指示的情况下,也开始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
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想要通过进行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来确认事故等事件的状况的用户能够更加恰当地确认作为事件记录数据记录的影像,并且能够排除所检测到的脸部的人物并不以确认事件记录数据为目的的情况。
接着,参照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10的构成或处理大多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7是示出记录再现装置10所执行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在图5所示的处理和图7所示的处理中,步骤S101与步骤 S121、步骤S102与步骤S122、步骤S103与步骤S123、步骤S105与步骤 S126、步骤S106与步骤S117、步骤S107与步骤S128的处理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124中,在脸部检测部129在第一期间内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步骤S124:是),脸部检测部129判断所检测到的脸部是否是预先注册的人的脸部(步骤S125)。
在步骤S125中,在判断为检测到的脸部为预先注册的脸部的情况下 (步骤S125:是),转入步骤S126。在步骤S125中,在判断为检测到的脸部不是预先注册的脸部的情况下(步骤S125:否),转入步骤S123。即使在步骤S125为“否”的情况下,当操作部250接受到再现开始指示时,也开始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
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安装有记录再现装置10的车辆的驾驶员等预先注册的人想要通过进行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来确认事故等事件的状况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恰当地确认作为事件记录数据记录的影像。例如,安装有记录再现装置10的车辆为事故的当事人的情况下,必须能够以作为当事人的车辆的驾驶员的形式或包含驾驶员的形式来确认事件记录数据,能够防止进行不包含当事人的状态下的事故分析。
在图7中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也可以适用到脸部检测部129在步骤 S124中检测到多个人的脸部的情况。例如,在步骤S124中检测到多个人的脸部的情况下,在步骤S125中判断多个人的脸部中是否包含预先注册的人的脸部。在步骤S125中,在包含有预先注册的人的脸部的情况下 (步骤S125:是),转入步骤S126,在没有包含有预先注册的人的脸部的情况下(步骤S125:否),转入步骤S123。
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安装有记录再现装置10的车辆的驾驶员等预先注册的人想要通过进行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来确认事故等事件的状况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恰当地确认作为事件记录数据记录的影像。例如,安装有记录再现装置10的车辆为事故的当事人的情况下,必须能够以包含作为当事人的车辆的驾驶员的形式来确认事件记录数据,能够防止进行不包含当事人的状态下的事故分析。
接下来,参照图8到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10包括多个装置。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构成的图,记录再现装置40 包括车辆侧装置11和便携式终端50。记录再现装置40的构成只要是具有同样的功能的装置组合即可,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并无限定。
在图8中,车辆侧装置11与图2和图3所示的记录再现装置10相同。车辆侧装置11作为行车记录仪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部朝向车辆的前方安装的情况下,图2中的第一相机210能够经由车辆的挡风玻璃拍摄作为车辆的周围的前方。便携式终端50以第二相机510和第二显示部560的显示面561靠近便携式终端50的壳体上的相同或几乎相同的面的方式配置。
车辆侧装置11和便携式终端50通过无线通信连接。车辆侧装置11和便携式终端50至少构成为:在车辆侧装置11中生成的事件记录数据利用无线通信被发送给便携式终端50。因此,车辆侧装置11和便携式终端50 被进行用于配对等而预先建立通信的处理。
图9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车辆侧装置的构成的框图。与作为图1所示的记录再现装置10发挥功能的行车记录仪的差异为:在车辆侧装置11中,可以不具备第二相机以及脸部检测部,而具备与便携式终端50通信的第一通信控制部430和第一通信部490。图9中的其他构成与图1所示的构成相同。
图10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便携式终端的构成的框图。便携式终端50包括:第二相机510、脸部检测部 529、以及与车辆侧装置11通信的第二通信控制部530和第二通信部 590。
在图10中,第二相机510对与第二显示部560的显示面561相对的方向进行拍摄。图10中的各构成与图1所示的构成相同。
利用图5的例子说明图8到图10所示的记录再现装置40的处理例。在基于图5的记录再现装置40的处理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省略说明。另外,记录再现装置40的处理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在开始记录再现装置40的处理时,车辆侧装置11和便携式终端50通过配对等而成为能够通信的状态。
在步骤S101中,在车辆侧装置11的事件检测部427判断为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作为与步骤S102相当的处理,记录控制部423将包含在步骤S101中检测到的事件的发生时间点的第一拍摄数据作为事件记录数据而利用第一通信部490发送给便携式终端50。另外,在便携式终端50中,记录控制部523将由第二通信部590接收到的事件记录数据保存到记录部540。
在步骤S102中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到便携式终端50的记录部540中的情况下,记录控制部523判断从在步骤S102中保存事件记录数据开始是否经过了第一期间(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记录控制部523判断为没有经过第一期间的情况下 (步骤S103:否),便携式终端50的脸部检测部529判断是否从第二相机510拍摄的第二拍摄数据检测到人的脸部(步骤S104)。换言之,在从保存事件记录数据时起、或者发生了事件时起的第一期间,脸部检测部 529从第二相机510拍摄的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人的脸部。
当以上述的用途利用第二相机512时,第二相机510以及脸部检测部529也可以并不是始终动作。例如,可以在第二通信部590接收到事件记录数据时、记录控制部523保存事件记录数据时,第二相机510开始拍摄,脸部检测部529开始脸部的检测。
在步骤S104中,在脸部检测部529在第一期间内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再现控制部524进行从车辆侧装置11接收并保存到记录部540的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步骤S105)。由再现控制部 524再现的事件记录数据被显示在便携式终端50的第二显示部560。换言之,在第一期间内,在便携式终端50之前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在便携式终端50中再现因即将开始第一期间的计时之前的事件发生而生成的事件记录数据。
通过这样的处理,想要通过进行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来确认事故等事件的状况的用户即便在不熟悉记录再现装置10的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例如便携式终端50等其他装置,容易且迅速地确认作为事件记录数据记录的影像。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的方式,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在步骤S103等的处理中,将第一期间作为例如10分等的固定值来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期间也可以是根据条件而变化的期间。另外,存在根据事故的大小而脸部被预先注册的驾驶员或乘客无法加入事故的验证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通常的操作来进行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
另外,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处理的程序可以利用各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来保存,并提供给作为记录再现装置而动作的计算机。
本申请主张以2018年6月6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8-108741为基础的优先权,这里引入了其公开的全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用作用于记录和再现在车辆中被拍摄的拍摄数据的记录再现装置。
符号说明
10、40 记录再现装置
11 车辆侧装置
50 便携式终端
100 控制部
110、411、511 总线
120、420、520 拍摄数据获取部
121、421 缓冲存储器
122、422 拍摄数据处理部
123、423、523 记录控制部
124、424、524 再现控制部
125、425、525 操作控制部
126、426、526 显示控制部
127、427 事件检测部
128、428 移动信息获取部
129、529 脸部检测部
210、410 第一相机
220、510 第二相机
240、540 记录部
250、550 操作部
260、460 显示部
261 显示面
270、470 传感器
280、480 GPS接收部
400 第一控制部
430 第一通信控制部
490 第一通信部
500 第二控制部
530 第二通信控制部
560 第二显示部
561 显示面
590 第二通信部

Claims (8)

1.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包括:
拍摄数据获取部,获取第一相机拍摄到的第一拍摄数据和第二相机拍摄到的第二拍摄数据,所述第一相机对移动体的周围进行拍摄,所述第二相机对与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对的方向进行拍摄;
事件检测部,检测针对所述移动体的事件;
记录控制部,在所述事件检测部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将至少包含事件的发生时间点的第一拍摄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
脸部检测部,从所述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人的脸部;
再现控制部,在所述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所述脸部检测部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再现所述事件记录数据;以及
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再现控制部再现的所述事件记录数据,
所述脸部检测部对所检测到的人的脸部是否靠近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进行检测,
所述再现控制部在所述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所述脸部检测部判断为人的脸部靠近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脸部检测部还检测所检测到的人的脸部中的眼睛的开度,
所述再现控制部在所述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所述脸部检测部检测到眼睛的开度为预定以上的脸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脸部检测部还检测所检测到的人的脸部的视线,
所述再现控制部在所述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检测到视线朝向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脸部检测部检测预先注册的人的脸部,
所述再现控制部在所述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所述脸部检测部检测到预先注册的人的脸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再现控制部在所述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所述脸部检测部检测到包含预先注册的人的脸部的多个脸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拍摄数据获取部在所述事件检测部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相机拍摄到的所述第二拍摄数据。
7.一种记录再现方法,包括:
第一拍摄数据获取步骤,获取第一相机拍摄到的第一拍摄数据,所述第一相机对移动体的周围进行拍摄;
事件检测步骤,检测针对所述移动体的事件;
记录步骤,在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将至少包含事件的发生时间点的第一拍摄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
第二拍摄数据获取步骤,获取第二相机拍摄到的第二拍摄数据,所述第二相机对与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对的方向进行拍摄;
脸部检测步骤,从所述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人的脸部;
再现步骤,在所述记录步骤中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再现所述事件记录数据;以及
显示步骤,使所述显示部显示在所述再现步骤中再现的所述事件记录数据,
在所述脸部检测步骤中,对所检测到的人的脸部是否靠近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进行检测,
在所述再现步骤中,在所述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判断为人的脸部靠近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
8.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作为记录再现装置而动作的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拍摄数据获取步骤,获取第一相机拍摄到的第一拍摄数据,所述第一相机对移动体的周围进行拍摄;
事件检测步骤,检测针对所述移动体的事件;
记录步骤,在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将至少包含事件的发生时间点的第一拍摄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
第二拍摄数据获取步骤,获取第二相机拍摄到的第二拍摄数据,所述第二相机对与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对的方向进行拍摄;
脸部检测步骤,从所述第二拍摄数据中检测人的脸部;
再现步骤,在所述记录步骤中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检测到人的脸部的情况下,再现所述事件记录数据;以及
显示步骤,使所述显示部显示在所述再现步骤中再现的所述事件记录数据,
在所述脸部检测步骤中,对所检测到的人的脸部是否靠近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进行检测,
在所述再现步骤中,在所述事件记录数据被保存后的预定期间内判断为人的脸部靠近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事件记录数据的再现。
CN201980004909.5A 2018-06-06 2019-05-09 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程序 Active CN111183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8741 2018-06-06
JP2018108741A JP6705470B2 (ja) 2018-06-06 2018-06-06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19/018576 WO2019235127A1 (ja) 2018-06-06 2019-05-09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3458A CN111183458A (zh) 2020-05-19
CN111183458B true CN111183458B (zh) 2021-03-02

Family

ID=68770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4909.5A Active CN111183458B (zh) 2018-06-06 2019-05-09 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115587B2 (zh)
EP (1) EP3806045B1 (zh)
JP (1) JP6705470B2 (zh)
CN (1) CN111183458B (zh)
WO (1) WO20192351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5470B2 (ja) * 2018-06-06 2020-06-0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92570B2 (ja) * 2019-02-27 2022-12-20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435082B2 (ja) 2020-03-16 2024-02-2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ドライブレコーダ、データ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623565B1 (en) * 2020-11-05 2023-04-11 Olubukola Okunoye Indestructible auto vehicle event recording box
CN113240940A (zh) * 2021-05-07 2021-08-10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提醒监控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36846A (ja) * 2005-07-28 2007-02-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動画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140334A (ja) * 2006-12-05 2008-06-19 Asahi Research Kk 撮影画像記録再生装置
CN101609660A (zh) * 2008-06-18 2009-12-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数字相框、信息处理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1809630A (zh) * 2007-09-28 2010-08-18 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驾驶记录器
CN103019524A (zh) * 2011-09-26 2013-04-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操作输入装置和用于车辆操作输入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314342A (zh) * 2011-03-30 2013-09-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CN103824346A (zh) * 2014-02-17 2014-05-28 深圳市宇恒互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行车记录及重现方法和系统
CN105117450A (zh) * 2015-08-17 2015-12-0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推荐食品的冰箱及方法
CN107194288A (zh) * 2017-04-25 2017-09-22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7343392A (zh) * 2015-12-17 2017-11-1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9176B1 (ko) * 2006-01-18 2013-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증강 현실 장치 및 방법
JP4439548B2 (ja) * 2007-09-28 2010-03-24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ドライブレコーダ
DE102013015291A1 (de) * 2013-09-14 2015-03-19 Man Truck & Bu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nzeige von visuellen Informationen in einem Fahrzeug, insbesondere in einem Nutzfahrzeug
KR101698103B1 (ko) * 2015-02-06 2017-0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7208719A1 (ja) * 2016-06-02 2017-1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表示装置、並びに移動体装置
JP6501012B2 (ja) 2018-03-05 2019-04-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6705470B2 (ja) * 2018-06-06 2020-06-0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36846A (ja) * 2005-07-28 2007-02-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動画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140334A (ja) * 2006-12-05 2008-06-19 Asahi Research Kk 撮影画像記録再生装置
CN101809630A (zh) * 2007-09-28 2010-08-18 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驾驶记录器
CN101609660A (zh) * 2008-06-18 2009-12-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数字相框、信息处理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3314342A (zh) * 2011-03-30 2013-09-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CN103019524A (zh) * 2011-09-26 2013-04-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操作输入装置和用于车辆操作输入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824346A (zh) * 2014-02-17 2014-05-28 深圳市宇恒互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行车记录及重现方法和系统
CN105117450A (zh) * 2015-08-17 2015-12-0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推荐食品的冰箱及方法
CN107343392A (zh) * 2015-12-17 2017-11-1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7194288A (zh) * 2017-04-25 2017-09-22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06045A1 (en) 2021-04-14
US11115587B2 (en) 2021-09-07
US20200259997A1 (en) 2020-08-13
JP2019212110A (ja) 2019-12-12
JP6705470B2 (ja) 2020-06-03
WO2019235127A1 (ja) 2019-12-12
EP3806045B1 (en) 2023-02-22
CN111183458A (zh) 2020-05-19
US11616905B2 (en) 2023-03-28
EP3806045A4 (en) 2021-08-11
US20210337111A1 (en) 202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3458B (zh) 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以及程序
WO2020129279A1 (ja) 記録制御装置、記録制御システム、記録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1917326B2 (en) Recording reproduction apparatus, recording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2019091292A (ja) 異常検知装置、異常検知方法および異常検知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車両用記録装置
US11995927B2 (en) On-vehicle recording control apparatus, on-vehicle recording apparatus, on-vehicle recording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KR101580567B1 (ko) 이벤트 영상 촬영 녹화 장치, 이벤트 영상 제공 방법
JP2017107475A (ja) 車載システム及びドライブレコーダー
CN115151957A (zh) 车辆用记录装置、车辆用记录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JP7006815B2 (ja)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580750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JP6939944B2 (ja) 再生装置、再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91331B2 (ja) 記録制御装置、記録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18787B2 (ja) 記録再生装置
US20200275022A1 (en) Automotive driving record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