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1665B - 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1665B
CN111181665B CN201811333359.5A CN201811333359A CN111181665B CN 111181665 B CN111181665 B CN 111181665B CN 201811333359 A CN201811333359 A CN 201811333359A CN 111181665 B CN111181665 B CN 111181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signal
amplitude modulation
power
broadcas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33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1665A (zh
Inventor
周德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ademy of Broadcast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cademy of Broadcast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ademy of Broadcast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cademy of Broadcast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13333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1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1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1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1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1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7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R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12Arrangements for observation, testing or troubleshoo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2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roadcast services or broadcast-related services
    • H04H60/3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conditions of receiving stations, e.g. malfunction or breakdown of receiv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其中,测试方法包括:测量接收端接收的由发射端使用广播信号对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后形成的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功率作为第一功率;测量接收端接收来自于发射端单独发射的载波的功率作为第二功率;根据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确定接收端接收的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并进一步确定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能够更直观、准确的衡量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

Description

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播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幅度调制是使载波的振幅按照所需传送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但频率保持不变的调制方法。
调幅应急广播是一种特殊的调幅广播,是指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利用广播电视系统向公众通告紧急事件的一个过程。
调幅应急广播的一种实现方式为在正常调幅广播的音频信号中插入应急广播信令,应急广播信令控制接收装置播放指定的广播频道。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498844.9公开了一种紧急广播信令的发送及接收方法,此专利中的“紧急广播”即为应急广播,将此专利全部引入作为参考。
在调幅广播及调幅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现有通信系统性能的测试方法不能显著直观的反映调幅广播及调幅应急广播相关系统和设备的性能尤其是抗噪性能。因此有必要针对调幅广播及调幅应急广播提出一种新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调幅广播性能测试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
测量接收端接收的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功率作为第一功率;其中,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是由发射端使用广播信号对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后形成;
测量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载波的功率作为第二功率;其中,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载波,来自于所述发射端单独发射的所述载波;
根据所述第一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确定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
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
可选地,所述调幅广播是调幅应急广播,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是调幅应急广播信号。
可选地,所述调幅应急广播信号是由所述发射端在音频信号中插入应急广播信令形成所述广播信号,使用所述广播信号对所述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后形成。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所述接收端接收的噪声的功率;其中,所述接收端接收的噪声,来自于所述发射端单独发射的所述噪声;
所述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包括: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和所述接收端接收的噪声的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信噪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其中,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来自于所述发射端单独发射的所述最大允许噪声;
所述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包括: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和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最低信噪比;
可选地,所述最大允许噪声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由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叠加噪声形成第二调幅广播信号;其中,所述最大允许噪声,为所述接收端能够从接收的所述第二调幅广播信号中正确解调出所述广播信号时,允许所述发射端叠加的最大噪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其中,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来自于所述发射端单独发射的所述最大允许噪声;
所述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包括: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和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最低信噪比;
可选地,所述最大允许噪声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由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叠加噪声形成第二调幅广播信号;其中,所述最大允许噪声,为所述接收端能够从接收的所述第二调幅广播信号中正确解调出所述应急广播信令时,允许所述发射端叠加的最大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调幅应急广播性能的测试系统,包括: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噪声发生设备,合路设备,信号接收设备、信号处理设备和功率测量设备;
所述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用于产生调幅应急广播信号;
所述噪声发生设备用于产生噪声;
所述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的输出端和所述噪声发生设备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合路设备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合路设备发射的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设备用于对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功率测量设备用于测量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
可选地,所述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包括音频信号发生设备、应急广播信令发生设备、信号切换设备和调制设备;
所述音频信号发生设备用于产生音频信号;
所述应急广播信令发生设备用于产生应急广播信令;
所述信号切换设备分别与所述音频信号发生设备的输出端和所述应急广播信令发生设备的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音频信号中插入所述应急广播信令形成所述应急广播信号;
所述调制设备用于生成载波,并使用所述应急广播信号对所述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形成所述调幅应急广播信号;
所述调制设备包括载波开启/关闭控制装置和幅度调制开启/关闭控制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过确定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进而确定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能够更直观、准确的衡量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显示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显示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测试系统的框图;
图3是显示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技术构思>
根据信息论的相关知识,信噪比是指信号与噪声的功率(能量)比。在调幅调制中,使用调制信号调制载波得到调幅信号,调制信号承载有用的信息,载波本身不承载信息,只是传输调制信号的平台。
例如在一种应用场景即电力线载波通信中,通信电压与220伏电力电压,甚至高压电力电压相比,通信电压只能算是其零头,如果信噪比的计算和测量不刨除电力电压,就会得出很离谱的结论,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通过确定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进而确定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尤其适用于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498844.9公开的应急广播信令的发送及接收方法涉及的调幅应急广播。此专利中的“紧急广播”即为应急广播,此专利中的“紧急广播信令”即为应急广播信令。
本实施例将以中波调幅通信为例对该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该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也适用于短波调幅通信的情形。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信噪比作为调幅广播系统的抗噪性能的评价指标,信噪比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定义:
调幅广播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SAM(t)=[A0+m(t)]cosωct
SAM(t)为调幅广播信号,A0为载波幅度,ωc为载波频率,m(t)为广播信号,t为时间,调幅广播信号SAM(t)是由发射端使用广播信号m(t)对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后形成。其中,载波不携带有效信息,广播信号携带有效信息。
调幅广播信号SAM(t)的功率为:
Figure GDA0003377610050000051
其中,PAM是调幅广播信号的功率。
Figure GDA0003377610050000052
为载波(不携带有效信息)的功率。
Figure GDA0003377610050000053
为广播信号(携带有效信息)的功率,也就是调幅广播信号SAM(t)的有效功率。
假设噪声功率为Pn,那么本实施例中的信噪比SNR定义为:
Figure GDA0003377610050000061
根据通信技术原理可知,接收端在理想解调假设情况下解调得到的广播信号(也就是基带信号)的信噪比等于本实施例利用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Pm计算出的信噪比SNR的2倍,这说明使用本实施例提出的有效功率Pm和定义的信噪比SNR来衡量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是更为合理的。此外,使用本实施例提出的有效功率Pm和定义的信噪比SNR来衡量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与载波功率无关;当调幅广播系统采用不同的调制度时,得到的信噪比SNR是一样的,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方案适用于不同的调幅广播系统。
<测试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参见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测量接收端接收的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功率作为第一功率;其中,第一调幅广播信号是发射端使用广播信号对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后形成。
在调幅广播系统中,发射端使用广播信号对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形成第一调幅广播信号并发射出去。对应地,接收端接收到该第一调幅广播信号。测量接收端接收到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功率作为第一功率,记为功率P1
步骤S102,测量接收端接收的载波的功率作为第二功率;其中,接收端接收的载波,来自于发射端单独发射的载波。
在本步骤中,发射端仅发射载波。对应地,接收端接收该载波。测量接收端接收的载波的功率,记为第二功率P2
步骤S103,根据第一功率P1与第二功率P2,确定接收端接收的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
在步骤S101和步骤S102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中均不含噪声或者含有相同强度的噪声时,第一功率P1与第二功率P2的差值即为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将接收端接收的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记为Pm,那么有Pm=P1-P2。因此可以根据第一功率P1与第二功率P2确定接收端接收的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Pm
步骤S104,根据接收端接收的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确定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
根据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Pm可以确定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本实施例中使用信噪比作为衡量调幅广播抗噪性能的指标,并定义信噪比SNR为:
Figure GDA0003377610050000071
其中,Pm为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Pm,Pn为调幅广播的噪声功率。
因此可以根据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Pm和噪声功率Pn确定调幅广播的信噪比SNR。
信噪比SNR越大,调幅广播接收端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相对于噪声功率越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信噪比SNR能够表征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进而衡量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步骤S101和步骤S102的顺序可以交换,即步骤S02先于步骤S101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噪声功率Pn的确定方法为:
发射端单独发射噪声。对应的,接收端接收噪声。测量接收端接收的噪声的功率即为噪声功率Pn
为了更好地评价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引入了最低信噪比这一指标。最低信噪比的确定方法如下:
发射端单独发射最大允许噪声。对应地,接收端接收最大允许噪声。测量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Pnmax
根据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Pm和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Pnmax确定调幅广播的最低信噪比SNRmin
最低信噪比SNRmin为:
Figure GDA0003377610050000081
在本实施例中,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Pnmax的确定方法为:
发射端利用第一调幅广播信号叠加噪声形成第二调幅广播信号并发射出去。对应地,接收端接收第二调幅广播信号。改变发射端叠加的噪声的强度,接收端能够从接收的第二调幅广播信号中正确解调出广播信号时,允许发射端叠加的最大噪声就是最大允许噪声。
最低信噪比是在调幅广播接收端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和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的比。对于特定的调幅广播系统,为了保证接收端从第二调幅广播信号中正确解调出广播信号,第二调幅广播信号的信噪比需要大于最低信噪比。对于不同的调幅广播系统,最低信噪比越低,在同样的空间传输路径下,对于广播信号的功率要求越低。因此最低信噪比可以很好地评价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调幅广播是调幅应急广播,第一调幅广播信号是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其中,发射端先在音频信号中插入应急广播信令形成广播信号,再使用广播信号对所述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后形成调幅应急广播信号。
对于调幅应急广播,最低信噪比这一指标的评估方式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发射端单独发射最大允许噪声。对应地,接收端接收最大允许噪声。测量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Pnmax
根据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Pm和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Pnmax确定调幅广播的最低信噪比SNRmin
最低信噪比SNRmin为:
Figure GDA0003377610050000082
在本实施例中,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Pnmax的确定方法为:
发射端利用第一调幅广播信号叠加噪声形成第二调幅广播信号并发射出去。具体来说,发射端先在音频信号中插入应急广播信令形成广播信号,再使用广播信号对所述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后形成调幅应急广播信号,也就是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然后在第一调幅广播信号叠加噪声形成第二调幅广播信号。
对应地,接收端接收第二调幅广播信号。改变发射端叠加的噪声的强度,接收端能够从接收的第二调幅广播信号中正确解调出应急广播信令时,允许发射端叠加的最大噪声就是最大允许噪声。
最低信噪比是在调幅应急广播接收端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和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的比。对于调幅应急广播系统,为了保证接收端从第二调幅广播信号中正确解调出应急广播信令,第二调幅广播信号的信噪比需要大于最低信噪比。对于不同的调幅广播系统,最低信噪比越低,在同样的空间传输路径下,对于广播信号的功率要求越低。因此最低信噪比可以很好地评价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强调的是对于调幅广播,应用第一功率减去第二功率之后再与噪声功率相比的信噪比测试方法,也就是调幅广播信号去除载波功率再与噪声功率相比的信噪比测试方法。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测试场景中。例如,应用于不同的设备连接方式和设备参数设置方式中。又例如,应用于不同频率间隔和波段范围的中波调幅广播或短波调幅广播中,比如我国的中波频率间隔是9KHz,而美国的频率间隔是10KHz,中波波段范围也存在区别。上述差异不影响本实施例中的测试方法的适用。
根据通信技术原理可知,接收端在理想解调假设情况下解调得到的广播信号(也就是基带信号)的信噪比等于本实施例利用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Pm计算出的信噪比SNR的2倍,这说明使用本实施例提出的有效功率Pm和定义的信噪比SNR来衡量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是更为合理的。此外,使用本实施例提出的有效功率Pm和定义的信噪比SNR来衡量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与载波功率无关;当调幅广播系统采用不同的调制度时,得到的信噪比SNR是一样的,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调幅广播系统。
<测试系统>
本实施例中测试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包括:
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1100,用于产生调幅应急广播信号。
噪声发生设备1200,用于产生噪声。
合路设备1300,合路设备1300的输入端分别与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1100的输出端和噪声发生设备1200的输出端连接。
信号接收设备1400,用于接收合路设备1300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设备1500,用于对信号接收设备140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功率测量设备1600,用于测量信号接收设备1400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
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1100、噪声发生设备1200和合路设备1300组成了本实施例中测试系统的发射端。信号接收设备1400、信号处理设备1500和功率测量设备1600组成了本实施例中测试系统的接收端。
为减少自由空间中其他噪声以及距离、方向等因素引起的衰减不确定性,本实施例中没有使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而是使用射频线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连接,即通过射频线将合路设备1300的输出端与信号接收设备1400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参见图3所示,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1100包括下列设备:
音频信号发生设备2100,用于产生音频信号。
应急广播信令发生设备2200,用于产生应急广播信令。
信号切换设备2300分别与音频信号发生设备2100的输出端和应急广播信令发生设备2200的输出端连接,以在音频信号中插入应急广播信令形成应急广播信号。
调制设备2400用于生成载波,并使用应急广播信号对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形成调幅应急广播信号。
<例子>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对调幅紧急广播进行抗噪性能测试的具体例子,采用了前述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
在测试系统中,噪声发生设备1200可以为产生高斯白噪声的噪声源。功率测量设备1600为频谱仪。调制设备2400采用矢量信号发生器,具体型号为安捷伦E4438C函数发生器。
调制设备2400具有载波开启/关闭控制装置,即载波开关“Carrier on/off”。调制设备2400具有幅度调制开启/关闭控制装置,即幅度调制开关“AM on/off”。
如果将调制设备2400的开关组合设置为“Carrier on,AM on”,那么调制设备2400正常输出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对应地,接收端接收的信号的功率即为第一功率。
如果将调制设备2400的开关组合设置为“Carrier on,AM off”,那么调制设备2400仅输出载波,对应地,接收端接收的信号的功率即为第二功率。
如果将调制设备2400的开关组合设置为“Carrier off,AM off”,那么调制设备2400不输出信号。
噪声发生设备1200也具有噪声开关,即噪声开关“noise on/off”。如果将噪声发生设备1200的噪声开关设置为“noise on”,那么噪声发生设备1200输出噪声,对应地,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即为噪声功率。如果将噪声发生设备1200的噪声开关设置为“noiseoff”,那么噪声发生设备1200不输出信号。
通过将调制设备2400和噪声发生设备1200的开关状态进行组合,可以得到多种开关组合,对应于测试系统的多个状态。
测试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噪声发生设备1200设置为0到2MHz带宽输出,以覆盖中波的526.5KHz到1606.5KHz整个波段。
(2)功率测量设备1600采用通道功率测试,带宽9KHz。
(3)使音频信号发生设备2100输出的音频信号(语音或音乐)和应急广播信令发生设备2200输出的应急广播信令的信号幅度尽量一致,例如两者相差不超过10%。这样设置能够使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较为恒定,在利用音频信号对信噪比进行验证时,避免因音频信号和应急广播信令幅度不一致出现明显波动。
(4)将调制设备2400设为幅度调制,调制度设为90%,输出电平设为-30dbm。将开关组合设置为“Carrier on,AM on,noise off”。使用功率测量设备1600测量信号接收设备1400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此时接收设备1400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一调幅广播信号,测得的功率就是第一功率P1
(5)保持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1100输出的信号的强度不变,将开关组合设置为“Carrier on,AM on,noise on”。调节噪声发生设备1200,使得调节噪声发生设备1200输出的噪声的强度由小增大,确定在信号处理设备1500能正确处理信号的前提下噪声强度的最大值,测量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加噪声的总功率Px。在该步骤中,调幅应急广播信号中叠加了噪声,得到的即为第二调幅广播信号,第二调幅广播信号的功率即为总功率Px。信号处理设备1500能正确处理信号即为接收端能够从第二调幅广播信号中正确解调出应急广播信令。因此,本步骤中确定的噪声为最大允许噪声。
(6)将开关组合设置为“Carrier off,AM off,noise on”。噪声发生设备1200输出步骤(5)中确定的最大允许噪声,使用功率测量设备1600测量信号接收设备1400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本步骤中接收设备1400接收的为最大允许噪声,测得的功率为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Pnmax
(7)将开关组合设置为“Carrier on,AM off,noise off”,使用功率测量设备1600测量信号接收设备1400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接收设备1400接收的为载波,测得的功率为第二功率P2
(8)将开关组合设置为“Carrier off,AM off,noise off”,使用功率测量设备1600测量信号接收设备1400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为系统底噪功率Py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比较系统底噪功率Py与上述测量数据P1、P2和Px的大小。如果Py相比于P1、P2和Px中的最小值相差明显,例如相差至少一个量级,说明底噪影响可以忽略不记,否则需要设法减小系统底噪或增加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1100的发射功率。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比较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加噪声的总功率Px与P1加Pnmax的和值的量级是否相同,以判断合路设备1300是否正常工作。
通过上述步骤的测量,得到下列数据:
Figure GDA0003377610050000131
根据
Figure GDA0003377610050000132
计算得出测试的调幅应急广播的最低信噪比SNRmin=2.7db,以此作为衡量调幅应急广播的抗噪性能的指标。
应当理解的,根据最大噪声强度之外的特定噪声强度也可计算得到该噪声强度对应的信噪比。
<对比验证>
同样基于上表中的测量数据,现有技术中的信噪比的测量方法是直接将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功率与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相比得到调幅应急广播的最低信噪比。比较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和现有技术得出最低信噪比,如下表所示:
最低信噪比(db)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 2.7
现有技术 26.05
根据现有技术测得的最低信噪比为26.05db,对于一般通信系统而言,这样的信噪比应当是几乎感觉不到噪声的。然而将本实施例中解调出来的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或者通过示波器观察其波形,发现噪声强度几乎和听到或者观察到的有效语音的强度一样。说明使用现有技术的测试方法测得的信噪比不能合理直观的反映调幅应急广播系统的抗噪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案得出的最低信噪比为2.7db,与通过示波器看到的调幅解调后的音频和噪声波形的比例匹配。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调幅广播系统的测试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更加合理、更加直观的评价调幅广播系统的抗噪性能。
根据通信技术原理可知,接收端在理想解调假设情况下解调得到的广播信号(也就是基带信号)的信噪比等于本实施例利用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Pm计算出的信噪比SNR的2倍,这说明使用本实施例提出的有效功率Pm和定义的信噪比SNR来衡量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是更为合理的。此外,使用本实施例提出的有效功率Pm和定义的信噪比SNR来衡量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与载波功率无关;当调幅广播系统采用不同的调制度时,得到的信噪比SNR是一样的,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系统适用于不同的调幅广播系统。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
测量接收端接收的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功率作为第一功率;其中,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是由发射端使用广播信号对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后形成;
测量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载波的功率作为第二功率;其中,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载波,来自于所述发射端单独发射的所述载波;
根据所述第一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确定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
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幅广播是调幅应急广播,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是调幅应急广播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幅应急广播信号是由所述发射端在音频信号中插入应急广播信令形成所述广播信号,使用所述广播信号对所述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后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所述接收端接收的噪声的功率;其中,所述接收端接收的噪声,来自于所述发射端单独发射的所述噪声;
所述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包括: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和所述接收端接收的噪声的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信噪比。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其中,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来自于所述发射端单独发射的所述最大允许噪声;
所述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包括: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和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最低信噪比;
其中,所述最大允许噪声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由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叠加噪声形成第二调幅广播信号;其中,所述最大允许噪声,为所述接收端能够从接收的所述第二调幅广播信号中正确解调出所述广播信号时,允许所述发射端叠加的最大噪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其中,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来自于所述发射端单独发射的所述最大允许噪声;
所述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抗噪性能,包括:根据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的有效功率和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最大允许噪声的功率,确定所述调幅广播的最低信噪比;
其中,所述最大允许噪声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由所述第一调幅广播信号叠加噪声形成第二调幅广播信号;其中,所述最大允许噪声,为所述接收端能够从接收的所述第二调幅广播信号中正确解调出所述应急广播信令时,允许所述发射端叠加的最大噪声。
7.一种调幅应急广播性能的测试系统,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测试系统包括: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噪声发生设备,合路设备,信号接收设备、信号处理设备和功率测量设备;
所述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用于产生调幅应急广播信号;
所述噪声发生设备用于产生噪声;
所述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的输出端和所述噪声发生设备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合路设备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合路设备发射的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设备用于对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功率测量设备用于测量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调幅应急广播信号发生设备包括音频信号发生设备、应急广播信令发生设备、信号切换设备和调制设备;
所述音频信号发生设备用于产生音频信号;
所述应急广播信令发生设备用于产生应急广播信令;
所述信号切换设备分别与所述音频信号发生设备的输出端和所述应急广播信令发生设备的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音频信号中插入所述应急广播信令形成所述应急广播信号;
所述调制设备用于生成载波,并使用所述应急广播信号对所述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形成所述调幅应急广播信号;
所述调制设备包括载波开启/关闭控制装置和幅度调制开启/关闭控制装置。
CN201811333359.5A 2018-11-09 2018-11-09 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Active CN111181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3359.5A CN111181665B (zh) 2018-11-09 2018-11-09 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3359.5A CN111181665B (zh) 2018-11-09 2018-11-09 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1665A CN111181665A (zh) 2020-05-19
CN111181665B true CN111181665B (zh) 2022-02-25

Family

ID=70653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3359.5A Active CN111181665B (zh) 2018-11-09 2018-11-09 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16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2733B (zh) * 2020-11-30 2021-02-26 北京埃比瑞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精确测量调幅广播发射机输出功率的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2258B1 (en) * 1999-06-24 2003-03-11 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signal-to-noise ratio of digital carriers in an AM compatible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system
CN1574822A (zh) * 2003-06-18 2005-0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测量信噪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1442368A (zh) * 2008-12-26 2009-05-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广播通信发射机相噪仿真器及抗相噪性能测试方法
CN103546222A (zh) * 2013-10-22 2014-01-29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一种紧急广播信令的发送及接收方法
CN106685524A (zh) * 2016-12-23 2017-05-17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光脉冲幅度调制信号中测量光信噪比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56399B1 (ko) * 2003-12-01 2006-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Oob qpsk 수신기의 반송파 복구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2258B1 (en) * 1999-06-24 2003-03-11 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signal-to-noise ratio of digital carriers in an AM compatible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system
CN1574822A (zh) * 2003-06-18 2005-0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测量信噪比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1442368A (zh) * 2008-12-26 2009-05-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广播通信发射机相噪仿真器及抗相噪性能测试方法
CN103546222A (zh) * 2013-10-22 2014-01-29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一种紧急广播信令的发送及接收方法
CN106685524A (zh) * 2016-12-23 2017-05-17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光脉冲幅度调制信号中测量光信噪比的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M模拟幅度调制仿真;王维芳;《百度文库》;20140710;摘要,前言,第二章,第四章 *
数字广播系统中音频信噪比测量;卢永明;《广播与电视技术》;19960425(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1665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4390B2 (en) Shielding flaw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in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ed cable tele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US7920830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radio frequency test on a mobile phone
JP5095613B2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信号受信機の感度を計測するための方法
RU2499355C2 (ru) Способ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проникновения коротковолнового радиосигнала в систему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по линии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 и модем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по линии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
US20030007570A1 (en) Apparatus for modulating and demodulating multiple channel FSK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Wang et al. Robust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the transmitter identification sequences in ATSC DTV signals
Hardin et 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ference potential of spread-spectrum clock generation to broadb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s
US8433009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s to whether a received signal includes a data signal
CN111181665B (zh) 调幅广播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JPH11234180A (ja) 電灯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電灯線通信装置
US611897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eakage detection using pulsed RF tagging signal
CN103326798A (zh) 对产品抑制多路径信号干扰的性能进行测试的测试电路
KR100702754B1 (ko) 전송 시스템 및 그에 이용되는 복조 장치
JP3387459B2 (ja) 電波監視システム、及び電波監視方法
US9491027B2 (en) Miniature mobile marker system and method
JP2000316176A (ja) 回線品質評価装置
JP4563232B2 (ja) 線路状態検出装置、通信装置、平衡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線路状態検出方法
Maouloud et al. A test bench for measuring the sensitivity threshold of FM receiver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ference through direct injection of the radio signal
CN103024657A (zh) 手持设备音频口测试方法及系统
WO1994018757A1 (en) Circuit for removing random fm noise
Gibson et al. The potential of SSB for land mobile radio
Schwager et al. Cognitive frequency exclusion in EN 50561-1: 2012
Wegst et al. Audio test setup for EMC interference assessment by listeners
Ulovec Measuremen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DRMplus and FM radio broadcasting systems in VHF band II
Oh et al. TV white-space device prototype using covariance-based signal det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