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6008A -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6008A
CN111176008A CN202010111399.6A CN202010111399A CN111176008A CN 111176008 A CN111176008 A CN 111176008A CN 202010111399 A CN202010111399 A CN 202010111399A CN 111176008 A CN111176008 A CN 111176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cut
display device
adhesive layer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13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76008B (zh
Inventor
李必勇
何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13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6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6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6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76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6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外框,包括底板及侧板,侧板远离底板的端部具有台阶部;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组件和盖板组件,背光组件设于外框所限定的容置空间内,盖板组件具有支承于台阶部的边缘区域;胶层,边缘区域通过胶层粘接于台阶部,胶层具有设于台阶部所限定的空间内的切入面和朝向外部环境的切出面;切割部件,两个以上的切割部件沿盖板组件的周向设置,切割部件包括具有第一切割段和第一牵拉端的第一切割线材,第一切割段设于台阶部所限定的空间内并且与切入面相对应。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切割部件切割胶层,而不需使用专用工具切割胶层,降低专用工具刮擦盖板组件而导致盖板组件出现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成为现代社会常用的平板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及低功耗等特点,从而广泛应用在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电视及监视器等电子产品上。液晶显示器包括外框以及设置于外框上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盖板组件与外框之间通过胶层粘接。在生产或后期维修,通常在拆卸盖板组件过程中使用专用工具(例如刀具)将胶层切割开,以使盖板组件和外框分离。然而,在拆卸过程中,专用工具容易刮擦盖板组件,从而导致盖板组件出现破裂或划伤等结构性损坏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显示装置的盖板组件和侧板通过胶层粘接。在需要拆卸盖板组件时,可以直接通过切割部件切割胶层,从而不再需要额外使用专用工具切割胶层,降低因使用的专用工具刮擦盖板组件而导致盖板组件出现破裂或划伤等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外框,包括底板以及侧板,侧板远离底板的端部具有台阶部;
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组件和设置于背光组件上方的盖板组件,背光组件设置于外框所限定的容置空间内,盖板组件具有延伸出背光组件外周侧的边缘区域,边缘区域支承于台阶部;
胶层,设置于边缘区域和台阶部之间,边缘区域通过胶层粘接于台阶部,胶层具有切入面和切出面,切入面设置于台阶部所限定的空间内,切出面朝向外部环境;
切割部件,两个以上的切割部件沿盖板组件的周向设置,切割部件包括第一切割线材,第一切割线材包括第一切割段和第一牵拉端,第一切割段设置于台阶部所限定的空间内并且与切入面相对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个切割部件之间具有层叠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台阶部具有底面和与底面相交的侧面;边缘区域与底面之间设置胶层;和/或,边缘区域与侧面之间设置胶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显示装置还包括衬垫阻胶件,至少部分衬垫阻胶件位于台阶部所限定的空间内,第一切割段设置于衬垫阻胶件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切割部件还包括第二切割线材,第一切割线材与第二切割线材并排间隔设置,第二切割线材包括第二切割段和第二牵拉端,第二切割段埋设于胶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牵拉端和第二牵拉端位于同侧并且相互连接固定;和/或,第一牵拉端和第二牵拉端均埋设于胶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盖板组件具有多个边缘区域,第一切割段和第二切割段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边缘区域中的一者,第一牵拉端和第二牵拉端均延伸弯折至另一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切割部件还包括第三切割线材,第三切割线材连接第一切割线材和第二切割线材,至少部分第三切割线材埋设于胶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切割线材、第二切割线材和第三切割线材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外框、显示模组、胶层以及切割部件。外框包括底板和侧板。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组件和盖板组件。盖板组件的边缘区域与侧板上的台阶部彼此之间通过胶层粘接连接。切割部件包括第一切割线材。第一切割线材包括第一切割段和第一牵拉端。操作人员需要对显示装置进行维修时或者在显示装置生产过程中出现返工情况时,需要将盖板组件和侧板拆卸分离。在拆卸分离盖板组件和侧板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牵拉端牵拉第一切割段,从而第一切割段受力后能够从胶层的切入面切入胶层,再从胶层的切出面切出,最终将相对应的胶层切断。这样,盖板组件的边缘区域和侧板不再受胶层粘接力作用或者所受胶层粘接力减弱而使得盖板组件的边缘区域和侧板可以被容易地分离开。采用切割部件直接切割胶层的方式,可以提高盖板组件和侧板的拆卸工作效率。由于在拆卸过程中,不再需要额外使用专用工具切割胶层,从而降低在拆卸过程中,因使用的专用工具刮擦盖板组件而导致盖板组件出现破裂或划伤等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有利于保证拆卸后的盖板组件的结构完整性。
另一个方面,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切割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剖切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切割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沿B-B剖切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切割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标记说明:
1、显示装置;
10、外框;11、底板;12、侧板;121、台阶部;121a、底面;121b、侧面;122、端面;
20、显示模组;21、背光组件;21a、光源单元;21b、光学膜片组;22、盖板组件;22a、边缘区域;221、保护部件;222、屏蔽玻璃;223、液晶屏;
30、胶层;30a、切入面;30b、切出面;
40、切割部件;41、第一切割线材;411、第一切割段;412、第一牵拉端;42、第二切割线材;421、第二切割段;422、第二牵拉端;43、第三切割线材;
50、衬垫阻胶件;
X、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1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外框10和显示模组20。显示模组20设置于外框10,从而外框10可以为显示模组20提供支承并且可以为显示模组20提供防护。外框10包括底板11以及侧板12。底板11与侧板12彼此相交设置并且相互连接。底板11与侧板1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拼接结构。在一个示例中,侧板12为沿底板11的周向延伸形成的环状结构体。侧板12上远离底板11的端部具有台阶部121。该台阶部121用于为其它结构件提供支承位。侧板12具有远离底板11的端面122,而该台阶部121靠近该端面122并且远离底板11设置。
参见图3所示,显示模组20包括背光组件21和设置于背光组件21上方的盖板组件22。背光组件21设置于外框10所限定的容置空间内。背光组件21包括光源单元21a以及设置于光源单元21a的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片组21b。光源单元21a设置于底板11。光学膜片组21b支承于侧板12上。盖板组件22具有延伸出背光组件21外周侧的边缘区域22a。盖板组件22延伸超过背光组件21的边缘。沿侧板12的高度方向X,背光组件21的正投影在盖板组件22的正投影之内。盖板组件22通过边缘区域22a伸入台阶部121所限定的空间内并支承于侧板12上的台阶部121。在一个示例中,盖板组件22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部件221、屏蔽玻璃222和液晶屏223。保护部件221设置于屏蔽玻璃222远离背光组件21的一侧,而液晶屏223设置于屏蔽玻璃222靠近背光组件21的一侧。保护部件221可以对液晶屏223起到防护作用,提高液晶屏223的抗振动、抗冲击性能。盖板组件22可以通过保护部件221或屏蔽玻璃222支承于侧板12的台阶部121。可选地,保护部件221可以是保护玻璃盖板或触控部件。
参见图3所示,显示装置1还包括用于粘接盖板组件22和侧板12的胶层30。胶层30具有切入面30a和切出面30b。切入面30a设置于台阶部121所限定的空间内,而切出面30b朝向外部环境。切入面30a指的是胶层30上允许外部结构件切入胶层30内部的表面区域。切出面30b指的是胶层30上允许从切入面30a切入胶层30内部的外部结构件切出胶层30的表面区域。外部环境指的是显示装置1之外的空间环境。在一个示例中,切入面30a位于显示装置1内部,而切出面30b可以从显示装置1的外部观察到。在一个示例中,胶层30设置于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和侧板12的台阶部121之间。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通过胶层30粘接于台阶部121。胶层30位于台阶部121所限定的空间内。在一个示例中,胶层30为沿盖板组件22的周向延伸形成的环状结构体。胶层30的材料为软性材料,因此胶层30自身的硬度和强度相对较低。可选地,胶层30的材料可以是硅胶。
参见图1所示,显示装置1还包括用于切割胶层30的切割部件40。两个以上的切割部件40沿盖板组件22的周向设置。切割部件40包括第一切割线材41。第一切割线材41为柔性结构体,从而与盖板组件22发生接触时也不会刮伤或损坏盖板组件22。参见图2所示,第一切割线材41包括第一切割段411和第一牵拉端412。参见图3所示,第一切割段411设置于台阶部121所限定的空间内并且与切入面30a相对应设置。第一切割段411位于胶层30的外部,可以与切入面30a直接接触,也可以与切入面30a保持预定距离。第一切割线材41可以通过第一切割段411从胶层30的切入面30a切入胶层30内部,并且从胶层30的切出面30b切出,从而第一切割段411贯穿胶层30以将相对应的胶层30切开。正常情况下,第一切割段411位于显示装置1的内部。第一切割段411从切出面30b切出后,在显示装置1的外部可以观察到第一切割段411。第一切割段411从切入面30a切入,再从切出面30b切出的过程,也是第一切割段411从显示装置1的内部移动至显示装置1的外部的过程。第一切割段411切割胶层30过程中,不会向外框10的中央区域移动,从而不会与液晶屏223或背光组件21接触,避免第一切割段411对液晶屏223或背光组件21造成切割损伤的可能性,提高显示装置1返工良率。这样,两个以上的切割部件40各自可以切开相对应的胶层30,从而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和侧板12不再受胶层30粘接力作用或者所受胶层30粘接力减弱而使得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和侧板12可以被容易地分离开。第一牵拉端412作为第一切割线材41的施力端。通过牵拉第一牵拉端412,即可方便地对第一切割段411施加牵拉力,以牵拉第一切割段411向切入面30a移动,并能够牵拉第一切割段411切入胶层30,最终牵拉第一切割段411从切出面30b切出胶层30。这样,第一切割线材41设置第一牵拉端412,可以在不使用外部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即可对第一切割段411施加牵拉力,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操作,也不需要依赖其它工具辅助牵拉第一切割段411,降低工具使用过程中刮擦到盖板组件22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牵拉端412埋设于胶层30,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整体外观的美观度和整洁度,也有利于降低因第一牵拉端412被意外牵拉而导致第一切割段411切割胶层30的可能性。在需要使用第一切割线材41切割胶层30时,可以将第一牵拉端412从胶层30中剥离出来,然后再通过第一牵拉端412牵拉第一切割段41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牵拉端412暴露于胶层30的切出面30b外侧,在显示装置1的外部即可观察到第一牵拉端412,从而方便快速找到第一牵拉端412并通过第一牵拉端412牵拉第一切割段411,有利于操作人员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快速找到第一牵拉端412并徒手操作第一牵拉端412,提高拆卸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切割线材41的直径大小,可以根据胶层30自身的剪切强度灵活选择,但需保证第一切割线材41剖切过程中不出现断裂为宜。可选地,第一切割线材41的材料是尼龙或锦纶。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包括外框10、显示模组20、胶层30以及切割部件40。外框10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显示模组20包括背光组件21和盖板组件22。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与侧板12上的台阶部121彼此之间通过胶层30粘接连接。切割部件40包括第一切割线材41。第一切割线材41包括第一切割段411和第一牵拉端412。操作人员需要对显示装置1进行维修时或者在显示装置1生产过程中出现返工情况时,需要将盖板组件22和侧板12拆卸分离。在拆卸分离盖板组件22和侧板12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牵拉端412牵拉第一切割段411,从而第一切割段411受力后能够从胶层30的切入面30a切入胶层30,再从胶层30的切出面30b切出,最终将相对应的胶层30切断。这样,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和侧板12不再受胶层30粘接力作用或者所受胶层30粘接力减弱而使得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和侧板12可以被容易地分离开。采用切割部件40直接切割胶层30的方式,可以提高盖板组件22和侧板12的拆卸工作效率。由于在拆卸过程中,不再需要额外使用专用工具切割胶层30,从而降低在拆卸过程中,因使用的专用工具刮擦盖板组件22而导致盖板组件22出现破裂或划伤等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有利于保证拆卸后的盖板组件22的结构完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相邻两个切割部件40之间具有层叠区域。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牵拉端412和另一个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切割段411相互层叠。或者,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牵拉端412和另一个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牵拉端412相互层叠。或者,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切割段411和另一个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切割段411相互层叠。这样,在各个切割部件40的第一切割段411切割相对应的胶层30后,有利于增大切割部件40对整个胶层30的破坏范围,相对地减小相邻两个切割部件40切割相应的胶层30后胶层30上未被切开的范围,以利于进一步降低或解除胶层30在盖板组件22和侧板12之间的粘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台阶部121包括底面121a以及与底面121a相交的侧面121b。底面121a大致平行底板11,而侧面121b大致垂直底板11。本实施例中,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与台阶部121的侧面121b之间设置胶层30。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也支承于底面121a。胶层30的切入面30a和切出面30b相对应设置,并且切入面30a位于切出面30b的下方。胶层30的切入面30a靠近底板11,而切出面30b远离底板11。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切割段411位于切入面30a的下方。第一切割段411连接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可选地,第一切割段411粘接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在一个示例中,在装配显示装置1时,预先将第一切割段411连接固定于底面121a,再装配盖板组件22,最后在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和台阶部121的侧面121b之间填充胶层30。在一个示例中,在需要从侧板12上拆卸盖板组件22时,首先找到第一牵拉端412,然后朝远离显示装置1的方向牵拉第一牵拉端412。第一牵拉端412会牵拉第一切割段411朝上移动以靠近切入面30a。然后,第一切割段411通过切入面30a切入胶层30。最后,第一切割段411会从上方的切出面30b切出,完成相应胶层30的切开动作。本实施例中,第一牵拉端412在提拉过程中,第一切割段411上距离第一牵拉端412越近的区域会越早地切出胶层30,而第一切割段411距离第一牵拉端412最远的区域会最后切出胶层30。对各个第一切割线材41执行相同的动作,从而各个第一切割线材41切开相对应的胶层30。然后,操作人员即可容易地将盖板组件22和侧板12分离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之间设置胶层30。胶层30的切入面30a和切出面30b相对应设置,并且切入面30a位于切出面30b的左侧。相对于切出面30b,切入面30a远离台阶部121的侧面121b。第一切割段411连接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可选地,第一切割段411粘接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切割段411位于切入面30a的左侧并且位于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的下方。在一个示例中,在装配显示装置1时,预先将第一切割段411连接固定于底面121a,然后在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上涂覆设置胶层30,最后装配盖板组件22。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粘接于胶层30。在需要从侧板12上拆卸盖板组件22时,首先找到第一牵拉端412,然后朝远离显示装置1的方向牵拉第一牵拉端412。第一牵拉端412牵拉第一切割段411朝右移动以靠近切入面30a。然后,第一切割段411通过切入面30a切入胶层30。最后,第一切割段411会从右侧的切出面30b切出,完成相应胶层30的切开动作。从右侧的切出面30b切出的第一切割段411可以通过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与台阶部121的侧面121b之间的间隙提拉出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与台阶部121的侧面121b之间以及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之间均设置有胶层30,从而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与台阶部121连接强度更高,连接状态更加稳定、可靠。如图5所示,胶层30的横截面大致呈“L”形。胶层30的切入面30a位于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的下方。胶层30的切出面30b靠近侧板12远离底板11的端面122。第一切割段411连接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可选地,第一切割段411粘接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切割段411位于切入面30a的左侧并且位于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的下方。在一个示例中,在装配显示装置1时,预先将第一切割段411连接固定于底面121a,然后在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以及侧面121b上涂覆设置胶层30,最后装配盖板组件22。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粘接于胶层30。在需要从侧板12上拆卸盖板组件22时,首先找到第一牵拉端412,然后朝远离显示装置1的方向牵拉第一牵拉端412。第一牵拉端412牵拉第一切割段411朝右移动以靠近切入面30a。第一切割段411通过切入面30a切入胶层30。然后,第一切割段411会朝上移动并最终会从切出面30b切出,完成相应胶层30的切开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切割线材41可以是单根线束,也可以是多根线束合并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显示装置1呈矩形结构。盖板组件22具有四个边缘区域22a。显示装置1包括四个切割部件40。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切割段411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边缘区域22a中的一者,而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牵拉端412延伸弯折至另一者。在一个示例中,相邻两个切割部件40中,其中一者的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牵拉端412与另一者存在层叠区域。可以理解地,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的数量以及切割部件40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四个,也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设置为其它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所示,切割部件40还包括第二切割线材42。第二切割线材42为柔性结构体,从而与盖板组件22发生接触时也不会刮伤或损坏盖板组件22。第一切割线材41与第二切割线材42并排间隔设置。第二切割线材42的结构与第一切割线材41的结构类似。第二切割线材42包括第二切割段421和第二牵拉端422。第二切割段421埋设于胶层30,这里埋设指的是第二切割段421被胶层30覆盖,未暴露于胶层30外部而被可观察到。第二牵拉端422作为第二切割线材42的施力端。通过牵拉第二牵拉端422,即可方便地对第二切割段421施加牵拉力,以牵拉第二切割段421向切出面30b移动,并切割胶层30,最终牵拉第二切割段421从切出面30b切出胶层30。第二切割段421切割胶层30过程中,不会向外框10的中央区域移动,从而不会与液晶屏223或背光组件21接触,避免第二切割段421对液晶屏223或背光组件21造成切割损伤的可能性,提高显示装置1返工良率。这样,第二切割线材42设置第二牵拉端422,可以在不使用外部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即可对第二切割段421施加牵拉力,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操作,也不需要依赖其它工具辅助牵拉第二切割段421,降低工具使用过程中刮擦到盖板组件22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示,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与台阶部121的侧面121b之间以及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之间均设置胶层30。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与台阶部121连接状态更加稳定可靠。胶层30的横截面大致呈“L”形。胶层30的切入面30a位于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的下方。胶层30的切出面30b靠近侧板12远离底板11的端面122。第一切割段411和第二切割段421均连接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相对于第一切割段411,第二切割段421更靠近台阶部121的侧面121b。可选地,第一切割段411和第二切割段421均粘接于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切割段411位于切入面30a的左侧并且位于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的下方。第二切割线材42的第二切割段421与设置于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和台阶部121的侧面121b之间的胶层30相对应。第二切割线材42的第二切割段421位于切出面30b的下方。在一个示例中,在装配显示装置1时,预先将第一切割段411和第二切割段421分别连接固定于底面121a,然后在台阶部121的底面121a以及侧面121b上涂覆设置胶层30,最后装配盖板组件22。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粘接于胶层30。在需要从侧板12上拆卸盖板组件22时,首先找到第二牵拉端422,然后朝远离显示装置1的方向牵拉第二牵拉端422。第二牵拉端422牵拉第二切割段421朝上移动以靠近切出面30b。第二切割段421切入胶层30内部。然后,第二切割段421会从切出面30b切出,完成相应胶层30的切开动作。然后找到第一牵拉端412,并朝远离显示装置1的方向牵拉第一牵拉端412。第一牵拉端412牵拉第一切割段411朝右移动以靠近切入面30a。第一切割段411通过切入面30a切入胶层30。最后,第一切割段411也会从切出面30b切出,完成相应胶层30的切开动作。通过第一切割段411和第二切割段421分别将相对应位置的胶层30切开,以此实现分两次切开整个胶层30。这样,先通过第二切割段421切开边缘区域22a与侧面121b之间的胶层30,可以降低胶层30自身整体的强度,从而降低对第一切割段411的强度要求,使得第一切割段411相对容易地切割相应的胶层30,降低第一切割段411被拉断而导致无法完全切割胶层30的可能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同之外不再赘述,这里主要描述不同之处。本实施例中,第二切割段421埋设于胶层30内部。第二切割段421不与台阶部121的侧面121b以及底面121a相接触,而是第二切割段421和底面121a以及侧面121b之间被胶层30隔离开。在一个示例中,在装配显示装置1时,首先将第一切割段411连接固定于底面121a,然后在台阶部121所限定的空间内注入一部分胶层30,再放入第二切割线材42,然后再继续填充剩余部分的胶层30,以此将第二切割段421埋入胶层30。或者,在台阶部121所限定的空间内填充好预定量的胶层30,然后将第二切割段421压入未凝固的胶层30内,以此将第二切割段421埋入胶层30。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胶层30设置方式也可以与图3或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第二切割线材42的第二切割段421埋设于相应的胶层3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切割线材42可以是单根线束,也可以是多根线束合并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牵拉端412与第二切割线材42的第二切割段421相对应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牵拉端412与第二切割线材42的第二牵拉端422位于同侧,两者相对应设置。进一步地,参见图7所示,第一牵拉端412与第二牵拉端422相互连接固定,从而在拆卸过程中便于操作人员一次性同时找到第一牵拉端412和第二牵拉端422,降低操作难度。可选地,将第一牵拉端412与第二牵拉端422相互打结缠绕。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牵拉端422埋设于胶层30内,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的整体外观的美观度和整洁度,也有利于降低因第二牵拉端422被意外牵拉而导致第二切割段421切割胶层30的可能性。在需要使用第二切割线材42切割胶层30时,可以将第二牵拉端422从胶层30中剥离出来,然后再通过第二牵拉端422牵拉第二切割段421。或者,第二牵拉端422暴露于胶层30的切出面30b外侧,在显示装置1的外部即可观察到第二牵拉端422,从而方便快速找到第二牵拉端422并通过第二牵拉端422牵拉第二切割段421,有利于操作人员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快速找到第二牵拉端422并徒手操作第二牵拉端422,提高拆卸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切割线材42的直径大小,可以根据胶层30的剪切强度灵活选择,但需保证第二切割线材42剖切过程中不出现断裂为宜。可选地,第二切割线材42的材料是尼龙或锦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显示装置1呈矩形结构。盖板组件22具有四个边缘区域22a。显示装置1包括四个切割部件40。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切割段411和第二切割线材42的第二切割段421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边缘区域22a中的一者,而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牵拉端412和第二切割线材42的第二牵拉端422均延伸弯折至另一者。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牵拉端412和第二牵拉端422位于同侧。相邻两个切割部件40中,其中一者的第一切割线材41的第一牵拉端412以及第二切割线材42的第二牵拉端422均与另一者存在层叠区域。可以理解地,盖板组件22的边缘区域22a的数量以及切割部件40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四个,也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设置为其它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示,切割部件40还包括第三切割线材43。第三切割线材43为柔性结构体,从而与盖板组件22发生接触时也不会刮伤或损坏盖板组件22。第三切割线材43连接第一切割线材41和第二切割线材42。至少部分第三切割线材43埋设于胶层30。通过通过牵拉第二牵拉端422可以一次性依次牵拉第二切割段421、第三切割线材43和第一切割段411,从而有利于提高切割胶层30的工作效率。第一切割段411、第二切割段421和第三切割线材43分别切割相对应的胶层30。由于第三切割线材43受到第二切割段421的牵拉作用会从切出面30b切出,因此第三切割线材43切割胶层30过程中,不会向外框10的中央区域移动,从而不会与液晶屏223或背光组件21接触,避免第三切割线材43对液晶屏223或背光组件21造成切割损伤的可能性,提高显示装置1返工良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切割线材43可以是单根线束,也可以是多根线束合并形成。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切割线材43的直径大小,可以根据胶层30的剪切强度灵活选择,但需保证第三切割线材43剖切过程中不出现断裂为宜。可选地,第三切割线材43的材料是尼龙或锦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切割线材41、第二切割线材42和第三切割线材43形成的切割部件40整体呈U形。第三切割线材43的一端与第一切割段41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切割段421相连接。第一牵拉端412和第二牵拉端422位于同侧。可选地,第一切割线材41、第二切割线材42和第三切割线材43为一体结构,有利于提高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状态稳定性,从而保证顺利切割胶层3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示,显示装置1还包括衬垫阻胶件50。至少部分衬垫阻胶件50位于台阶部121所限定的空间内。衬垫阻胶件50用于阻挡胶层30流出台阶部121所限定的空间,降低因胶层30流动至背光组件21而污染背光组件21或覆盖背光组件21的可能性。衬垫阻胶件50也用于控制胶层30的厚度。第一切割段411设置于衬垫阻胶件50下方,从而衬垫阻胶件50可以阻挡胶层30覆盖第一切割段411,降低因第一切割段411被胶层30覆盖而导致第一切割段411不能完全将相对应的胶层30切开的可能性。在一个示例中,衬垫阻胶件50粘接于盖板组件22。衬垫阻胶件50为沿盖板组件22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体。可选地,衬垫阻胶件50为泡棉、橡胶件、硅胶件或海绵。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通过预先在显示装置1内设置切割部件40,以便在需要拆卸盖板组件22和侧板12时,可以通过切割部件40直接将粘接盖板组件22和侧板12的胶层30切割开,以利于降低或解除胶层30在盖板组件22和侧板12之间的粘附效果。这样,在不需要使用额外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即可对整个胶层30进行切割,以使操作人员可以容易地将盖板组件22和侧板12分离开。由于在拆卸过程中,不再需要额外使用专用工具切割胶层30,从而降低在拆卸过程中,因使用的专用工具刮擦到盖板组件22而导致盖板组件22出现破裂或划伤等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有利于保证拆卸后的盖板组件22的结构完整性,提高显示装置1的返工良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其所包括的显示装置1具有维修难度低、操作工序少、所需工具数量少、维修成本低的特性,从而使得电子设备整体具有良好的维修便利性和友好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包括底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部具有台阶部;
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组件和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上方的盖板组件,所述背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外框所限定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盖板组件具有延伸出所述背光组件外周侧的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支承于所述台阶部;
胶层,设置于所述边缘区域和所述台阶部之间,所述边缘区域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台阶部,所述胶层具有切入面和切出面,所述切入面设置于所述台阶部所限定的空间内,所述切出面朝向外部环境;
切割部件,两个以上的所述切割部件沿所述盖板组件的周向设置,所述切割部件包括第一切割线材,所述第一切割线材包括第一切割段和第一牵拉端,所述第一切割段设置于所述台阶部所限定的空间内并且与所述切入面相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切割部件之间具有层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具有底面和与所述底面相交的侧面;所述边缘区域与所述底面之间设置所述胶层;和/或,所述边缘区域与所述侧面之间设置所述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衬垫阻胶件,至少部分所述衬垫阻胶件位于所述台阶部所限定的空间内,所述第一切割段设置于所述衬垫阻胶件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件还包括第二切割线材,所述第一切割线材与所述第二切割线材并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切割线材包括第二切割段和第二牵拉端,所述第二切割段埋设于所述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拉端和所述第二牵拉端位于同侧并且相互连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一牵拉端和所述第二牵拉端均埋设于所述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具有多个所述边缘区域,所述第一切割段和所述第二切割段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边缘区域中的一者,所述第一牵拉端和所述第二牵拉端均延伸弯折至另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件还包括第三切割线材,所述第三切割线材连接所述第一切割线材和所述第二切割线材,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切割线材埋设于所述胶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割线材、所述第二切割线材和所述第三切割线材为一体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010111399.6A 2020-02-24 2020-02-24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176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1399.6A CN111176008B (zh) 2020-02-24 2020-02-24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1399.6A CN111176008B (zh) 2020-02-24 2020-02-24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6008A true CN111176008A (zh) 2020-05-19
CN111176008B CN111176008B (zh) 2023-02-17

Family

ID=70656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1399.6A Active CN111176008B (zh) 2020-02-24 2020-02-24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60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9340A (zh) * 2021-05-28 2021-09-07 上海易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智慧黑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522A (zh) * 2011-09-16 2012-06-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组装方法及显示装置拆卸方法
CN209281278U (zh) * 2018-11-13 2019-08-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522A (zh) * 2011-09-16 2012-06-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组装方法及显示装置拆卸方法
CN209281278U (zh) * 2018-11-13 2019-08-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9340A (zh) * 2021-05-28 2021-09-07 上海易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智慧黑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6008B (zh)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09329B1 (ko) 그 모서리에서 보호 지지 브래킷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내의 커버 판
JP5433465B2 (ja) 表示装置
KR101300021B1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제조 방법
US825925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38320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1017813A (ja) 保護板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11842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JP2014160218A (ja) 液晶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表示カバーの固定方法
US1071896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90303191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with glass panel layer and glass substrate
CN111176008B (zh)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TW201414617A (zh) 用於計算裝置之可移除式黏著接合
WO200508594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146343B2 (en) Display device, multi-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1031031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7366161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4130194A (ja) 表示装置
JP2008203591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3228419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4000995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5091761A (ja) ディスプレイ保護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保護板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668994B1 (ko) 평판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772445B1 (ko) 기판의 절단 방법
US2012021872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5469480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