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4365A - 风扇单元 - Google Patents

风扇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4365A
CN111174365A CN201811337743.2A CN201811337743A CN111174365A CN 111174365 A CN111174365 A CN 111174365A CN 201811337743 A CN201811337743 A CN 201811337743A CN 111174365 A CN111174365 A CN 111174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holding member
cylindrical portion
fan unit
storag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77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里斯丁德尤丁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 Other Hand
Original Assignee
On Other Ha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 Other Hand filed Critical On Other Hand
Priority to CN2018113377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43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4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43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24F7/013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using wall or window fans, displacing air through the wall or wind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解决难以以简易构造来实现在住宅等建筑物的墙壁上设置的换气装置这样的课题。换气装置具备:筒状的蓄热组件;第1保持部件,其具有筒状的形状,在内部插入蓄热组件中的一侧;以及第2保持部件,其具有筒状的形状,在内部插入蓄热组件中的另一侧,第1保持部件构成为在一个端部具有具备供空气流动的间隙的防护部,并且从与具有防护部的一侧相反侧在内部插入蓄热组件,在防护部与蓄热组件之间构成为能够设置风扇,第1保持部件和第2保持部件在通过第1保持部件和第2保持部件夹入蓄热组件的状态下被规定的连结部连结。

Description

风扇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单元,尤其涉及对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进行换气时所用的风扇单元。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设置在住宅等建筑物的墙壁,对设置的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和换气系统。
发明内容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换气装置,具备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差来输出规定风量,所述压力传感器一端作为进入口,在开口的风道的另一端安装电机,在风道的电机安装部分的外周形成排出口,检测排出口附近设置的节流装置(orifice)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根据专利文献1,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传感器收纳在罩体内,利用该罩体的一部分来局部地构成在风道半径方向夹设的节流装置。
另外,作为关联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能够确定外部环境状况的换气系统。例如,换气系统具备换气单元和控制装置,其中,换气单元具有:在建筑物的内部侧配置的换气风扇;在建筑物的外部侧配置的蓄热组件;以及在比蓄热组件靠近建筑物的内部侧配置,检测建筑物的外部环境状况的传感器,控制装置控制换气风扇的动作,并且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值来确定建筑物的外部状况。根据专利文献2,控制装置将自换气风扇从建筑物外部向内部吸气开始到经过规定时间后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值,确定为建筑物的外部环境状况。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准确且底成本地计测建筑物的外部环境状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181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4567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的情况下,当在换气单元中安装风扇时,需要未图示的零碎部件等,换气单元整体的部件个数变多,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同样地,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下,因为也使用了非常多的部件,所以换气装置的部件个数也变多。这样,在住宅等建筑物的墙壁设置的换气装置中,构成变复杂,部件个数变多,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换而言之,产生了难以以简易构造实现在住宅等建筑物的墙壁中设置的换气装置这样的问题。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单元,解决难以以简易构造实现住宅等建筑物的墙壁中设置的换气装置这样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风扇单元构成是,具备:筒状的蓄热组件;第1保持部件,其具有筒状的形状,在内部插入所述蓄热组件中的一侧;以及第2保持部件,其具有筒状的形状,在内部插入所述蓄热组件中的另一侧,所述第1保持部件构成为在一个端部具有具备供空气流动的间隙的防护部,从与具有所述防护部的一侧相反侧向内部插入所述蓄热组件,并且构成为所述防护部与所述蓄热组件之间能够设置风扇,所述第1保持部件和所述第2保持部件在通过所述第1保持部件和所述第2保持部件夹入所述蓄热组件的状态下被规定的连结部连结。
另外,上述风扇单元构成是,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卡合所述连结部的第1卡合部,在所述第2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卡合所述连结部的第2卡合部。
另外,上述风扇单元构成是,通过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形成所述第1卡合部,来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风扇的叶片之间形成间隙,具有筒状的间隙填补部件,所述间隙填补部件通过嵌入到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部,来填补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风扇的叶片之间的间隙。
另外,上述风扇单元构成是,所述连结部通过具有多个槽部的带部来构成。
另外,上述风扇单元构成是,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中的所述防护部侧端部形成把手。
另外,上述风扇单元构成是,在所述风扇中设置电驱动该风扇的构造,驱动该风扇的构造被防水加工过。
另外,上述风扇单元构成是,在所述风扇与所述蓄热组件之间设置了对通过所述风扇生成的气流进行整流的第2叶片部件。
本发明如以上那样地构成,能够提供一种风扇单元,解决难以以简易构造实现在住宅等建筑物的墙壁中设置的换气装置这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单元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风扇单元的整体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风扇单元的构成的一例的分解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第1筒状部的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环状部件的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第1筒状部上设置了风扇和环状部件时的样子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蓄热组件的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2筒状部的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环状部件设置时和未设置时的风量与压力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单元的其他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扇单元;11第1筒状部;111捆扎带用槽;112捆扎带插通用贯穿孔;113捆扎带卡合部;114环状部件卡合部;115接口插通部;116防护部;12第2筒状部;121捆扎带用槽;122捆扎带插通用贯穿孔;123捆扎带卡合部;13蓄热组件;131孔;14风扇;15捆扎带;16环状部件;161槽;162缝隙;17把手;21内壁;22外壁;3管道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风扇单元1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风扇单元1的整体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风扇单元1的构成的一例的分解图。图4是表示第1筒状部11的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环状部件16的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第1筒状部11上设置了风扇14和环状部件16时的样子的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蓄热组件13的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2筒状部12的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环状部件16设置时和未设置时的风量与压力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10是表示风扇单元1的其他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构成在对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进行换气时所用的换气单元的风扇单元1。风扇单元1例如以图1所示,插入到圆筒状的管道部件3(袖管)的内部,管道部件3插入到在建筑物的内壁21与外壁22中设置的贯穿孔。从而,利用风扇单元1所具有的后述的风扇14的旋转,来对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进行换气。如后述那样,通过将构成换气单元的部件中的风扇14或蓄热组件13等构成为风扇单元1,就能够削减为了实现换气功能而需要的部件数量等。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单元1,能够容易地安装换气单元,另外能够削减安装换气单元时的成本。
此外,尽管在图1中没有图示,但是在设置管道部件3或风扇单元1的部位处的内壁21侧,例如能够设置未图示的室内侧罩或防尘过滤器等。另外,在设置管道部件3或风扇单元1的部位处的外壁22侧,例如能够设置未图示的屋外侧过滤器等。这样,在内壁21侧或外壁22侧,也可以具有未图示的构成。
另外,在建筑物的墙壁上,例如能够设置一对由上述风扇单元1等构成的换气单元。一对换气单元例如其中一个从建筑物的外部向内部进行吸气动作,另一个从建筑物的内部向外部进行排气动作。通过这样地设置一对换气单元并使它们分别连动动作地构成,能够高效地对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进行换气。此外,建筑物墙壁上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任意数量的换气单元。
图2是表示风扇单元1的整体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构成风扇单元1的各构成部件的一例的分解图。参照图2和图3,风扇单元1由第1筒状部11、第2筒状部12、蓄热组件13、风扇14、4根捆扎带15以及环状部件16构成。例如,第1筒状部11和第2筒状部12在通过该第1筒状部11和该第2筒状部12夹入蓄热组件13的状态下,通过4根捆扎带15连结。另外,风扇14设置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且设置在第1筒状部11所具有的防护部116和蓄热组件13之间。另外,环状部件16嵌入到第1筒状部11的内部。
图4表示第1筒状部11(第1保持部件)的构成的一例。如图4所示,第1筒状部11是例如具有圆筒形状的树脂制部件。参照图4,第1筒状部11在一个端部形成有防护部116,另一个端部作为开口。如图2以图3所示,蓄热组件13从第1筒状部11中的开口侧(即,与具有防护部116的一侧的相反侧)插入到第1筒状部11的内部。
在第1筒状部11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穿过捆扎带15的凹部即捆扎带用槽111。捆扎带用槽111从第1筒状部11的外周面中的开口侧端部朝向具有防护部116的一侧的方向形成规定长度。另外,在捆扎带用槽111中的防护部116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供捆扎带15插通的捆扎带插通用贯穿孔112。通过这样的构成,捆扎带15沿着捆扎带用槽111穿过第1筒状部11的外周面后,穿过捆扎带插通用贯穿孔112插入到第1筒状部11的内部。此外,在第1筒状部11的外周面上,例如在4个部位也形成有上述捆扎带用槽111。例如,从防护部116朝向开口侧的方向(风扇14旋转的轴向)观察第1筒状部11时对圆形状的第1筒状部四等分的4个部位,且在位于后述的框部之间的部位,分别形成有捆扎带用槽111。第1筒状部11的外周面形成的捆扎带用槽111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等图4例示以外的数量。
在第1筒状部11的内周面中的形成有捆扎带插通用贯穿孔112的位置所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卡合捆扎带15的第1筒状部11侧的端部的捆扎带卡合部113。例如,如后述那样,在捆扎带15上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槽部,通过该槽部与在捆扎带卡合部113上设置的爪部的卡合,捆扎带15与捆扎带卡合部113相卡合。换而言之,捆扎带15沿着捆扎带用槽111穿过第1筒状部11的外周面后,穿过捆扎带插通用贯穿孔112插入到第1筒状部11的内部,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与捆扎带卡合部113卡合。此外,捆扎带15的端部能够与捆扎带卡合部113相卡合即可,用于使捆扎带15与捆扎带卡合部113相卡合的构成不限于上述例示的情况。捆扎带15例如也可以利用热压接等方式来与捆扎带卡合部113相卡合。
另外,在第1筒状部11的内周面中的开口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嵌入环状部件16时所用的环状部件卡合部114。环状部件卡合部114例如具有在防护部116侧具备顶点的形状,允许环状部件16从开口侧向防护部116侧移动,另一方面在防护部116侧卡合环状部件16,以使得环状部件16不从防护部116侧向开口侧移动。例如,通过这样的构成,环状部件16能够嵌入到环状部件卡合部114的内部。此外,环状部件卡合部114形成为例如通过在第1筒状部11的外周面形成捆扎带用槽111,来夹入在第1筒状部11的内周面形成的凸部。即,环状部件卡合部114在第1筒状部11的内周面例如形成8个(也可以是8个以外)。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第1筒状部11中的一个端部,形成有防护部116。防护部116例如由中心部、多个环状部以及4根框部构成,其中,中心部是风扇14的旋转轴所位于的部位,能够设置使风扇14旋转的未图示的电机等,多个环状部以风扇14的旋转轴的中心为同心圆状,4根框部设置在第1筒状部的半径方向。防护部116通过上述构成,防止手指等物体从第1筒状部11的外部侵入风扇14的方向,另一方面,允许通过风扇14旋转等产生的空气的流动。即,防护部116也能够构成为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间隙。
另外,在防护部116的规定位置(例如,上述框部的一个和第1筒状部11的内周面的交点附近),形成有接口插通部115。接口插通部115中插通与未图示的电机等连接的未图示的接口。风扇14的电机经由与接口插通部115插通的接口,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各种指令(例如,旋转停止指令、旋转开始指令、指示旋转方向的指令等)。
图5表示环状部件16的构成的一例。以图5所示,环状部件16例如是大致环状(大致筒状)地形成的树脂制部件。参照图5,环状部件16在外周面具有4个槽161。槽161例如形成在与第1筒状部11的设有捆扎带卡合部113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另外,环状部件16形成有缝隙162。通过这样地在环状部件16上形成缝隙162,环状部件16使缝隙162抵接或分离,能够容易地变更环状部件16的直径。换言之,环状部件16通过使缝隙162的两端部抵接,能够容易地减小环状部件16的直径。由此,例如能够将环状部件16更容易地嵌入到第1筒状部11等。
另外,环状部件16例如具有与捆扎带卡合部113的高度对应的厚度。如上述那样,在第1筒状部11的内周面,设有捆扎带卡合部113。因此,第1筒状部11的内面中未设有捆扎带卡合部113的部位与风扇14的叶片之间,会形成由于设置捆扎带卡合部113而导致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通过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嵌入环状部件16,能够填补在上述第1筒状部11的内面与风扇14的叶片之间形成的间隙。即,环状部件16作为填补在第1筒状部11与风扇14的叶片之间形成的间隙的间隙填补部件发挥功能。这样,通过利用环状部件16填补第1筒状部11的内面与风扇14的叶片之间的间隙,能够如后述那样提高风扇单元1的PQ特性(风量―静压特性)。
风扇14以图2所示,设置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中防护部116与蓄热组件13之间。例如,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嵌合环状部件16,设置风扇14后,在该第1筒状部11的内部插入蓄热组件。风扇14例如在防护部116的中心部,借助未图示的电机设置,通过未图示的电机的旋转而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旋转。此外,如上述那样,电机借助与接口插通部115插通的接口,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或各种指令。
图7表示蓄热组件13的构成的一例。以图7所示,蓄热组件13例如是具有规定长度的圆筒状部件,利用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或陶瓷等构成。例如,蓄热组件13以一端和另一端由多个孔131连通的多孔质部件构成。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蓄热组件13的内部,蓄积通过了从一端到另一端形成的孔131的空气热,或空气从一端到另一端通过时,空气对蓄热组件13中蓄积的热进行吸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孔13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孔131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圆形或四边形等,也可以是六边形(蜂巢构造)等。
图8是表示第2筒状部12(第2保持部件)的构成的一例。如图8所示,第2筒状部12例如是具有圆筒形状的树脂制部件。参照图8,第2筒状部12在一个端部附近具有捆扎带卡合部123,另一个端部开口。如图2和图3所示,蓄热组件13从与具有捆扎带卡合部123的一侧相反侧插入到第2筒状部12的内部。
在第2筒状部12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穿过捆扎带15的凹部即捆扎带用槽121。捆扎带用槽121从第2筒状部12的外周面中的开口侧端部朝向具有捆扎带卡合部123的一侧的方向形成规定长度。另外,在捆扎带用槽121中的形成捆扎带卡合部123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供捆扎带15插通的捆扎带插通用贯穿孔122。通过这样的构成,捆扎带15沿着捆扎带用槽121穿过第2筒状部12的外周面后,穿过捆扎带插通用贯穿孔122插入到第2筒状部12的内部。此外,在第2筒状部12的外周面上,例如在4个部位形成上述捆扎带用槽121。例如,捆扎带用槽121形成在第1筒状部1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捆扎带用槽111的位置所对应的位置。第2筒状部12的外周面形成的捆扎带用槽121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等图8例示以外的数量。但是,优选捆扎带用槽121的数量与捆扎带用槽111的数量相同。
在第2筒状部12的内周面中的形成捆扎带插通用贯穿孔122的位置所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卡合捆扎带15在第2筒状部12侧的端部的捆扎带卡合部123。例如如后述,在捆扎带15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槽部,该槽部与在捆扎带卡合部123中设置的爪部卡合,使得捆扎带15与捆扎带卡合部123卡合。换言之,捆扎带15沿着捆扎带用槽121穿过第2筒状部12的外周面后,穿过捆扎带插通用贯穿孔122插入到第2筒状部12的内部,在第2筒状部12的内部与捆扎带卡合部123卡合。此外,捆扎带15的端部能够与捆扎带卡合部123卡合即可,用于使捆扎带15与捆扎带卡合部123相卡合的构成不限定于上述例示的情况。捆扎带15例如也可以利用热压接等方式与捆扎带卡合部123卡合。
捆扎带15(连结部)例如是具有挠性的树脂制成的带。捆扎带15具备未图示的多个槽部而构成,构成为通过与捆扎带卡合部113和捆扎带卡合部123等所有的爪部相卡合,能够在捆扎带15中的任意部位与捆扎带卡合部113、123卡合。捆扎带15,例如可以是称为tie-wrap(注册商标)或insulation lock(注册商标)等部件。此外,捆扎带15一般而言,具有形成有多个槽部的带部和具有爪部的锁定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捆扎带15至少具有与带部相当的构成即可,可以不具有与锁定部相当的构成。
风扇单元1例如如上述那样,具有第1筒状部11、第2筒状部12、蓄热组件13、风扇14、4根捆扎带15以及环状部件16。从而例如,风扇单元1的构成是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嵌入环状部件16,并且在设置风扇14的状态下,通过该第1筒状部11和第2筒状部12夹入蓄热组件13,通过捆扎带15连结处于夹入状态的第1筒状部11和第2筒状部12。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单元1具有第1筒状部11、第2筒状部12、蓄热组件13、风扇14、4根捆扎带15以及环状部件16。另外,第1筒状部11构成为能够在该第1筒状部11的内部设置风扇14。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单元1,能够以非常少的部件个数来实现风扇单元。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单元1,能够解决难以以简易构造实现在住宅等建筑物的墙壁中设置的风扇单元这样的问题。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单元1,能够容易安装换气单元,另外能够削减安装换气单元时的成本。
另外,图9表示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嵌入环状部件16情况下的风量―静压特性与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未嵌入环状部件16情况下的风量―静压特性的一例。具体而言,图9所示图表,X轴表示风量(m3/h),Y轴表示压力(InH2O)。参照图9可知,通过将环状部件16嵌入第1筒状部11的内部,增加了通过风扇单元1而产生的风量。即,可知通过在第1筒状部11的内部嵌入环状部件16,能够更高效地对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进行换气。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风扇单元1具有环状部件16。但是,风扇单元1也可以不具有环状部件16。换言之,风扇单元1可以由第1筒状部11、第2筒状部12、蓄热组件13、风扇14以及4根捆扎带15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结第1筒状部11和第2筒状部12的连结部,例示了捆扎带15。但是,第1筒状部11和第2筒状部12也可以通过绳等捆扎带15以外的连结部连结。
另外,在第1筒状部11的设有防护部一侧的外侧,如图10所示,能够设置把手17。把手17例如通过与捆扎带15同样的原料构成。通过在第1筒状部11设置把手17,能够更容易地设置风扇单元1。
在此,在上述的风扇14的中心部,装配了电驱动该风扇14的构造即电机以及基板,但是还可以对电机以及基板进行防水加工来装配。即,还可以通过对与风扇14一起装配的驱动构造进行防水加工,使风扇14自身进行防水加工。作为防水加工的一例,例如通过基板以树脂喷雾来对其表面形成防水皮膜,电机在其内部埋入树脂来进行。但是,风扇14的防水加工可以以任何方法进行。
通过如以上那样通过对风扇14自身进行防水加工,能够使上述风扇单元1整体达到防水规格。因此,能够直接对风扇单元1进行清洗,例如能够在洗碗机中进行水洗。其结果,能够减轻风扇单元1的清洗工作,能够容易保持清洁。此外,如上述那样通过以树脂密封电机内部,还能够抑制金属部件的盐害。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风扇单元1的风扇14的构成作为2层螺旋构造。具体而言,在风扇14的内部,即在风扇14与蓄热组件13之间,添加装配作为第2叶片部件的固定螺旋(未图示)。该固定螺旋具有对通过风扇14的旋转而生成的气流进行整流的功能,例如,具有按照使由风扇14生成的气流从外周侧导入中心侧的方式形成的叶片。这样通过在风扇14与蓄热组件13之间设置固定螺旋,能够在该气流蓄热组件13的整个面上均等地导流,不会使得通过风扇14生成的气流仅集中在蓄热组件13的外周侧之类的一部分上而不通过。此外,第2叶片部件也不一定要限定于被固定,只要具有对风扇14的气流进行整流的功能,可以是任何构造。
以上,参照上述实施方式等说明了本申请发明,但是本申请发明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申请发明的构成或细节之中,能够在本申请发明的范围内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各种变更。

Claims (7)

1.一种风扇单元,其中,具备:
筒状的蓄热组件;
第1保持部件,其具有筒状的形状,在内部插入所述蓄热组件中的一侧;以及
第2保持部件,其具有筒状的形状,在内部插入所述蓄热组件中的另一侧,
所述第1保持部件构成为在一个端部具有具备供空气流动的间隙的防护部,从与具有所述防护部的一侧相反侧在内部插入所述蓄热组件,并且构成为在所述防护部与所述蓄热组件之间能够设置风扇,
所述第1保持部件和所述第2保持部件在通过所述第1保持部件和所述第2保持部件夹入所述蓄热组件的状态下被规定的连结部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单元,其中,
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卡合所述连结部的第1卡合部,
在所述第2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卡合所述连结部的第2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单元,其中,
通过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形成所述第1卡合部,来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风扇的叶片之间形成间隙,
具有筒状的间隙填补部件,所述间隙填补部件通过嵌入到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部,来填补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风扇的叶片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单元,其中,
所述连结部通过具有多个槽部的带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单元,其中,
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中的所述防护部侧端部形成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单元,其中,
在所述风扇中设置电驱动该风扇的构造,驱动该风扇的构造被防水加工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单元,其中,
在所述风扇与所述蓄热组件之间设置了对通过所述风扇生成的气流进行整流的第2叶片部件。
CN201811337743.2A 2018-11-09 2018-11-09 风扇单元 Pending CN1111743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7743.2A CN111174365A (zh) 2018-11-09 2018-11-09 风扇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7743.2A CN111174365A (zh) 2018-11-09 2018-11-09 风扇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4365A true CN111174365A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53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7743.2A Pending CN111174365A (zh) 2018-11-09 2018-11-09 风扇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436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0667A (en) * 1990-05-15 1991-09-24 Erling Berner Air ventilation and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JP2001280658A (ja) * 2000-03-31 2001-10-10 Toshiba Kyaria Kk パイプファン
CN201621809U (zh) * 2010-03-25 2010-11-03 上海建科建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呼吸式蜗形蓄热通风器
EP3168544A1 (de) * 2015-11-12 2017-05-17 InVENTer GmbH Belüftungsvorrichtung
CN107543274A (zh) * 2016-06-24 2018-01-05 帕赛波活力日本株式会社 换气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0667A (en) * 1990-05-15 1991-09-24 Erling Berner Air ventilation and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JP2001280658A (ja) * 2000-03-31 2001-10-10 Toshiba Kyaria Kk パイプファン
CN201621809U (zh) * 2010-03-25 2010-11-03 上海建科建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呼吸式蜗形蓄热通风器
EP3168544A1 (de) * 2015-11-12 2017-05-17 InVENTer GmbH Belüftungsvorrichtung
CN107543274A (zh) * 2016-06-24 2018-01-05 帕赛波活力日本株式会社 换气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7082B2 (en) Air blower assembly
CN107920704B (zh) 吸入单元
KR100365478B1 (ko) 전동송풍기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전기청소기
US9957978B2 (en) Ventilation system and ventilation fan housing thereof
EP1929915A2 (en) Fan motor case
JP7041504B2 (ja) ファンユニット
TWI555915B (zh) 引線卡合構造及電子機器
CN206439208U (zh) 换气扇
US6443714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moisture in fan motor housings
US10837663B2 (en) Ventilation fan humidity sensor and case
JP2007154856A (ja) 送風機の水入り防止構造
KR100628042B1 (ko) 환기시스템
KR102186910B1 (ko) 결로 문제를 개선한 역류방지 기능을 갖는 후드 캡
CN111648981A (zh) 具有多风路切换功能的风机
CN111174365A (zh) 风扇单元
CN212899015U (zh) 具有多风路切换功能的风机
JP6479219B2 (ja) 換気扇
US10655636B2 (en) Centrifugal air blower
JP4951972B2 (ja) 空気調和機用ファンユニット
KR20190004218A (ko) 팬 유닛
WO2013021618A1 (ja) 遠心送風機
US5871339A (en) Ventilation arrangement for a casing covering a compressor drive unit
JP6735906B2 (ja) ダクト用換気扇
JP2008212004A (ja) 逆止弁付きブロワと、この逆止弁付きブロワを利用した二重フィルム構造の構造物
JP7134102B2 (ja) 監視カメ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