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3851A - 连结单元、电动马达及气门正时变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结单元、电动马达及气门正时变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3851A
CN111173851A CN201910967714.2A CN201910967714A CN111173851A CN 111173851 A CN111173851 A CN 111173851A CN 201910967714 A CN201910967714 A CN 201910967714A CN 111173851 A CN111173851 A CN 111173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unit
block member
double
wide portion
sided w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77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73851B (zh
Inventor
大野刚资
菅野弘二
实方雄平
太田浩树
稲船俊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kun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kun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kuni Corp filed Critical Mikun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73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3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73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3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2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two abutting shafts or the like
    • F16D1/04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two abutting shafts or the like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5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bevel or epicyclic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 F16D1/08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0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allow radial displacement, e.g. Oldham coupl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10Coupling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of two coaxial shafts during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6Hooke's joints or other joints with an equivalent intermediate member to which each coupling part is pivotally or slidably connect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3Couplings; Details of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5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bevel or epicyclic gear
    • F01L2001/3521Harmonic drive of flexsplin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250/00Camshaft dri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ransmission means
    • F01L2250/02Camshaft dri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ransmission means the camshaft being driven by cha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20/00Details on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sing valve gear arrangements
    • F01L2820/03Auxiliary actuators
    • F01L2820/032Electric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连结单元、电动马达及气门正时变更装置,在传递旋转力的连结单元中,防止振动或噪音的产生,并谋求组装作业的容易化、低成本化、小型化等。通过嵌合而与旋转体(60)连结并对旋转体(60)传递旋转力的连结单元(U1)包括:旋转轴(10),具有双面宽部(12);以及块构件(20),在与双面宽部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嵌合在旋转体的嵌合部(62)、及供双面宽部滑动自如地嵌合的环状部(21),以与旋转轴一体地旋转并可沿着双面宽部二维地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旋转轴。据此,可防止振动或噪音的产生,并可达成组装作业的容易化、低成本化、小型化等。

Description

连结单元、电动马达及气门正时变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旋转轴的偏心及偏角并传递旋转力的连结单元、包括连结单元的电动马达及气门正时(valve timing)变更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先前的气门正时变更装置,已知有通过电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使减速机构或相位调整机构中所包含的输入凸轮等旋转体进行旋转来变更气门正时的气门正时变更装置。
此处,作为与所述旋转体连结的电动马达的连结单元,已知有如下的连结单元,其包括:输出轴,通过马达本体而进行旋转;圆柱状的销构件,压入输出轴的贯穿孔;以及块构件,摇摆自如地且沿着销构件移动自如地支撑在销构件的周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在先前的连结单元中,当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轴线处于相对于气门正时变更装置中所包含的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产生了偏心或偏角等位置偏离的状态时,块构件一边追随输出轴的旋转一边沿着销构件移动,并且将销构件作为中心产生摇摆运动。即,块构件以相对于输出轴可三维地移动的方式得到保持。
尤其,块构件的摇摆运动成为助长由块构件与旋转体的碰撞所引起的振动或噪音的产生的原因。
另外,销构件压入输出轴的贯穿孔,因此要求高的加工精度,而导致高成本化。
进而,销构件插入块构件的插入孔,并且压入输出轴的贯穿孔,因此必须相对于销构件,对输出轴及块构件进行定位,而导致组装作业的繁杂化、组装成本的增加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883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409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成者,其目的在于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提供一种防止振动或噪音的产生,可谋求组装作业的容易化、低成本化、小型化等的连结单元、电动马达及气门正时变更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连结单元是通过嵌合而与旋转体连结并对旋转体传递旋转力的连结单元,其变成如下的结构,包括:旋转轴,具有双面宽部;以及块构件,在与双面宽部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嵌合在旋转体的嵌合部、及供双面宽部滑动自如地嵌合的环状部,以与旋转轴一体地旋转并可沿着双面宽部二维地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旋转轴。
在所述连结单元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包括限制引导部,所述限制引导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以便限制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块构件的移动,并且引导块构件的二维移动。
在所述连结单元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块构件在轴线方向的两侧,包括接触限制引导部而被限制并被引导的凸状弯曲面。
在所述连结单元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凸状弯曲面以构成将与双面宽部垂直的直线作为母线的柱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连结单元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限制引导部以在轴线方向上空开规定的游隙来限制块构件的移动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连结单元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限制引导部包括在旋转轴中划定双面宽部的边界的阶差部、及以与阶差部协作来夹持块构件的方式固定在旋转轴的止动部。
在所述连结单元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止动部是嵌入旋转轴的嵌合槽的C型环。
在所述连结单元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块构件的环状部以划定开口部的方式而形成,开口部为大致矩形且双面宽部二维地滑动自如地嵌合开口部,开口部在与双面宽部接触的区域中包含平坦的内壁面。
在所述连结单元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块构件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形成得比双面宽部的宽度尺寸小。
在所述连结单元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块构件在嵌合部的区域中,包含朝向其前端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尺寸逐渐地变薄的锥面。
在所述连结单元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块构件在嵌合部的区域中,包含朝向其前端开口的大致U字状或V字状的切口。
本发明的电动马达是包括为了传递旋转驱动力而与外部的旋转体连结的连结单元的电动马达,其采用形成所述任一种结构的连结单元作为连结单元。
本发明的气门正时变更装置是发动机的气门正时变更装置,其包括:相位变更单元,变更凸轮轴和与曲轴联动的外壳转子(housing rotor)的相对的旋转相位;以及电动马达,包含为了传递旋转驱动力而与相位变更单元的旋转体连结的连结单元;且将由凸轮轴驱动的进气用或排气用的气门的开闭时期变更成提前角(advance angle)侧或滞后角(retard angle)侧,其采用形成所述任一种结构的连结单元作为连结单元。
发明的效果
根据形成所述结构的连结单元,可防止如先前那样的伴随摇摆运动的振动或噪音的产生,并可达成组装作业的容易化、低成本化、小型化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包括包含本发明的连结单元的电动马达的气门正时变更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斜后方观察图1中所示的电动马达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连结单元及相位变更单元的立体剖面图。
图4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的连结单元与相位变更单元的旋转体经连结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连结单元与相位变更单元的旋转体经连结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连结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连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6中所示的连结单元的一部分的部分侧面图。
图9是表示图6中所示的连结单元的一部分的部分平面图。
图10是从轴线方向观察图6中所示的连结单元的端面图。
图11是表示构成图6中所示的连结单元的一部分的块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说明在图6中所示的连结单元中,相对于旋转轴的块构件的二维的移动的平面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连结单元中所包含的旋转轴的轴线处于相对于旋转体的轴线已偏心及偏角的状态时的块构件的动作的动作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连结单元中所包含的旋转轴的轴线处于相对于旋转体的轴线已偏心及偏角的状态时的块构件的动作的动作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连结单元中所包含的旋转轴的轴线处于相对于旋转体的轴线已偏心及偏角的状态时的块构件的动作的动作图。
符号的说明:
M:电动马达
U1:连结单元
U2:相位变更单元
S:轴线
ΔC:游隙
10:旋转轴
12:双面宽部
W1:双面宽部的宽度尺寸
13:阶差部(限制引导部)
14:嵌合槽
20:块构件
W:块构件的厚度尺寸
21:环状部
22:开口部
22a:内壁面
23:嵌合部
24:切口
25:凸状弯曲面(柱面)
L:直线(母线)
26:锥面
30:C型环(止动部、限制引导部)
CS:凸轮轴
40:外壳转子
60:旋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15,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变更装置包括:包含连结单元U1的电动马达M、变更凸轮轴CS与链轮41a的相对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变更单元U2。
此处,凸轮轴CS是朝环绕旋转中心线S1的一方向进行旋转,链轮41a朝环绕旋转中心线S1的一方向进行旋转,并经由链条而与曲轴的旋转联动。
电动马达M是无刷直流(Direct Current,DC)马达,包括:具有永磁铁的转子、包含励磁用的线圈的定子、安装有控制电路及电子零件的控制电路基板、其他电子零件、划定外轮廓的外壳M1、与转子连结并从外壳M1突出的连结单元U1。
如图6及图7所示,连结单元U1包括:环绕轴线S进行旋转的旋转轴10、块构件20、作为止动部的C型环30。
如图3所示,相位变更单元U2包括:外壳转子40、波动齿轮机构50、环绕旋转中心线S1进行旋转的旋转体60。
而且,电动马达M通过如下方式来组装在发动机:连结单元U1与相位变更单元U2连结,并且外壳M1例如通过螺钉而固定在链条盖构件。
此处,理想的是以电动马达M中所包含的连结单元U1的旋转轴10的轴线S与相位变更单元U2中所包含的旋转体60的旋转中心线S1一致的方式进行组装,但实际上因制造误差或组装误差等,而存在以轴线S相对于旋转中心线S1已偏心或偏角的状态进行组装的情况。
因此,连结单元U1以吸收基于相对于旋转中心线S1的轴线S的位置偏离的偏心及偏角,并将电动马达M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旋转体60的方式发挥功能。
另外,在气门正时变更装置中,相位变更单元U2经由连结单元U1而由电动马达M适宜进行驱动控制,由此变更由凸轮轴CS驱动的进气门(intake valve)或排气门(exhaustvalve)的开闭时期(气门正时)。
如图6、图7、图10所示,旋转轴10使用金属材料来形成为将轴线S作为中心的外径D的圆柱状,在一端侧包括连结部11,在另一端侧包括双面宽部12、阶差部13、嵌合槽14。
连结部11为了与电动马达M的转子一体地旋转,而以固定转子的方式形成。
双面宽部12以可确保传递旋转力所需要的机械强度的宽度尺寸W1,形成将轴线S作为中心的点对称的形状,并由平行的两个平坦面12a、12a来划定。
双面宽部12以二维地滑动自如地支撑块构件20,并且使块构件20环绕轴线S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发挥功能。
阶差部13为了在轴线S方向上划定双面宽部12的边界,而作为与平坦面12a垂直的平面来形成。
而且,阶差部13作为限制旋转轴10的轴线S方向上的块构件20的移动,并且引导块构件20的二维的移动的限制引导部发挥功能。
嵌合槽14在轴线S方向上的双面宽部12的前端侧,作为将旋转轴10的外周面切割成形成一定的深度的圆弧状的两个圆弧槽来形成。
而且,作为限制引导部发挥功能的C型环30嵌合在嵌合槽14。
此处,嵌合槽14以如下方式形成:在轴线S方向上,将C型环30定位在与阶差部13仅相隔块构件20的厚度尺寸W加上游隙ΔC所得的距离(W+ΔC)的位置。
此处,由于设置有游隙ΔC,因此块构件20在沿着双面宽部12二维地进行移动时,相对于作为限制引导部的阶差部13及C型环30不会产生卡住或粘住现象等,可顺畅地进行移动。
如图7~图11所示,块构件20使用金属材料来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包括:环状部21、开口部22、朝与双面宽部12垂直的方向突出的一对嵌合部23、形成在嵌合部23的区域的切口24、形成在轴线S方向的两侧的凸状弯曲面25、形成在两个嵌合部23的区域的锥面26。
环状部21在双面宽部12的长边方向(直线H方向)上形成为长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环状,在长边方向的两侧包括圆弧面21a。
圆弧面21a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便考虑旋转轴10的最大位置偏离(偏心、偏角),与旋转体60的贯穿孔61的内壁面之间也始终产生间隙。
开口部22被划定在环状部21的内侧,形成为旋转轴10的双面宽部12滑动自如地嵌合的大致矩形状。
而且,开口部22在与双面宽部12的平坦面12a、12a接触的区域中,包括平坦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内壁面22a、22a。
另外,开口部22以如下方式形成:在双面宽部12的长边尺寸中,即便考虑旋转轴10的最大位置偏离(偏心、偏角),与位于双面宽部1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圆弧面12b之间也始终产生间隙。
据此,块构件20在开口部22的内壁面22a、22a已与双面宽部12的平坦面12a、12a接触的状态下移动自如地得到保持,因此可确实地防止块构件20的倒下。
因此,块构件20可维持相对于双面宽部12的平坦面12a、12a垂直的姿势,并沿着双面宽部12二维地进行移动。
嵌合部23嵌合在旋转体60的嵌合槽62,在与双面宽部12的平坦面12a、12a垂直的方向(直线V方向)上,从环状部21起呈大致矩形状地突出来形成,在与轴线S及直线V垂直的直线H方向的两外侧,划定平坦的卡合面23a。
嵌合部23的宽度尺寸W2形成为滑动自如地嵌入旋转体60的嵌合槽62的尺寸。
由此,嵌合部23的卡合面23a可滑动自如地与嵌合槽62的壁面62a进行面接触,不产生晃动等,并确实地传递旋转力。
切口24在嵌合部23的区域中,形成为朝与双面宽部12垂直的方向(直线V方向)的外向,即朝向其前端开口的大致U字状或V字状。
如此,通过在嵌合部23的区域设置切口24,可使块构件20轻量化,而可达成连结单元U1的轻量化、惯性矩的减少等。
如图9及图11所示,凸状弯曲面25由使与双面宽部12垂直的直线L沿着曲线CL移动时所形成的曲面来划定。
此处,曲线CL位于与包含轴线S及直线H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上,且由在包含轴线S及直线V的平面上具有中心的曲率半径R来描绘。
即,凸状弯曲面25以构成将与双面宽部12垂直的直线L作为母线的柱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图11中,以在块构件20的中心相互正交的方式描绘轴线S、直线H、及直线V。
如此,在块构件20的轴线S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凸状弯曲面25,因此如由图1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块构件20可使凸状弯曲面25接触作为限制引导部的阶差部13或C型环30而得到限制,并且块构件20可沿着双面宽部12顺畅地进行二维移动。
尤其,凸状弯曲面25以构成柱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因此块构件20相对于阶差部13及C型环30顺畅地滑动,可维持相对于双面宽部12垂直的姿势并二维地进行移动,另外,可防止伴随块构件20的移动的振动或噪音的产生。
如图8所示,锥面26在嵌合部23的区域中,以朝向直线V方向的外侧即朝向其前端,轴线S方向上的厚度尺寸逐渐地变薄的方式形成。
此处,锥面26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即便考虑旋转轴10的最大位置偏离(偏心、偏角),块构件20也不从旋转体60的端面63露出。
据此,当在旋转轴10的轴线S相对于旋转体60的旋转中心线S1已偏心或偏角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时,可维持块构件20的嵌合部23不从旋转体60的端面63突出的状态,并从旋转轴10朝旋转体60传递旋转力。因此,可防止块构件20与其他邻接的构件发生干涉,可确实地进行旋转力的传递动作。
形成所述形态的块构件20作为整体,将轴线S、直线V、直线H分别作为中心而点对称地形成,并相对于包含轴线S及直线V的平面而面对称地形成,且相对于包含直线V及直线H的平面而面对称地形成。
如此,块构件20形成为对称形状,因此不存在表背及上下的方向性,可不论块构件20的方向而将块构件20安装在旋转轴10的双面宽部12块构件,作业性提升。
另外,块构件20形成板状,由环状部21及宽度比环状部21窄且从环状部21突出的一对嵌合部23来形成整体的外轮廓,因此可达成块构件20的小型化、薄型化等。
C型环30是使用金属制的弹簧材料等,形成为去除了环状的一部分的形态的扣环(snap ring)。
而且,C型环30作为以与阶差部13协作来夹持块构件20的方式嵌入旋转轴10的嵌合槽14而得到固定的止动部发挥功能,防止块构件20的脱落。
另外,C型环30也作为限制旋转轴10的轴线S方向上的块构件20的移动,并且引导块构件20的二维的移动的限制引导部发挥功能。
如此,通过采用C型环30作为止动部,只要在将块构件20嵌入旋转轴10的双面宽部12后安装C型环30,便可完成连结单元U1的组装,可达成组装作业的容易化。
另外,作为限制引导部,采用形成在旋转轴10的阶差部13与安装在旋转轴10的C型环30,因此作为其他零件,仅为C型环30,可达成整体的结构的简化。
另外,块构件20在旋转轴10的轴线S方向上的厚度尺寸W形成得比双面宽部12的宽度尺寸W1小。
据此,在旋转轴10的轴线S方向上,可将块构件20形成为板状并薄型化,而可达成连结单元U1的轻量化、小型化、及惯性矩的减少。
另外,通过可将块构件20薄型化,也有助于连结块构件20的旋转体60,进而相位变更单元U2的薄型化及小型化。
继而,对所述连结单元U1的组装作业进行说明。
在组装作业时,准备旋转轴10、块构件20、C型环30。
首先,将旋转轴10的双面宽部12插入块构件20的开口部22,而将块构件20组装在旋转轴10。
其次,从块构件20的外侧,将C型环30嵌入旋转轴10的嵌合槽14而组装在旋转轴10。
由此,连结单元U1的组装完成。
如此,不需要先前的结构中所需要的压入作业或定位作业,可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
继而,一边参照图13~图15,一边对所述连结单元U1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13及图14是从斜前方方向观察连结单元U1及旋转体60的动作图,图15是从侧面方向观察连结单元U1及旋转体60的动作图。此处,组装成旋转轴10的轴线S相对于旋转体60的旋转中心线S1偏心及偏角来连结的状态。
如图13及图14所示,若旋转轴10朝箭头方向进行旋转,则块构件20与旋转轴10一体地旋转,并且沿着双面宽部12二维地进行移动。
即,块构件20沿着双面宽部12在直线H方向上移动,并且以环绕与双面宽部12垂直的直线进行摇摆的方式移动,吸收基于轴线S的位置偏离的偏心及偏角。
由此,块构件20的嵌合部23始终与旋转体60的嵌合槽62卡合的状态得到维持,旋转轴10的旋转力被传递至旋转体60。其结果,旋转体60与旋转轴10同步地进行旋转。
另外,当旋转轴10朝箭头方向进行旋转时,如图15所示,块构件20在维持相对于双面宽部12垂直的直立姿势,并不从旋转体60的端面63露出的状态下,一边二维地进行移动一边将旋转力传递至旋转体60。
如此,当块构件20与旋转轴10一体地旋转时,块构件20只是相对于双面宽部12维持直立姿势,并沿着双面宽部12二维地进行移动,因此可防止如先前那样的摇摆运动。因此,可防止伴随摇摆运动的振动或噪音的产生。
另外,根据形成所述结构的连结单元U1,块构件20经由旋转轴10的双面宽部12而直接保持在旋转轴10,因此不需要如先前那样的销构件,可达成组装作业的容易化、低成本化、小型化等。
进而,根据包括连结单元U1的电动马达M,所述连结单元U1形成所述结构,作为整体,可达成组装作业的容易化、低成本化、小型化等,另外,在为了将旋转力传递至旋转体而应用的情况下,可防止如先前那样的伴随摇摆运动的振动或噪音的产生。
继而,对构成相位变更单元U2的外壳转子40、波动齿轮机构50、及旋转体6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外壳转子40包括:环绕旋转中心线S1旋转自如地得到支撑并具有链轮41a的第一外壳41、通过螺钉b1而与第一外壳41结合的第二外壳42。
波动齿轮机构50是起到通过旋转体60进行旋转,而使凸轮轴CS与外壳转子40之间产生相对的旋转的作用的机构,包含第一内齿轮51、外齿轮52、第二内齿轮53。
第一内齿轮51使用金属材料,并通过锻造等来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包括齿数为N的齿列51a、滑动自如地支撑第一外壳41的内周面的外周面51b。另外,第一内齿轮51通过紧固螺栓b2,以与凸轮轴CS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得到固定。
外齿轮52使用金属材料,形成为可弹性变形的壁厚薄的圆筒状,在其外周面包括齿数为N-2的齿列52a。
齿列52a在旋转中心线S1方向上的大致一半的里侧区域与第一内齿轮51的齿列51a咬合,在旋转中心线S1方向上的大致一半的前侧区域与第二内齿轮53的齿列53a咬合。
此处,所谓“前侧”,在图3中是指轴线S1方向的左侧,所谓“里侧”,在图3中是指轴线S1方向的右侧。
第二内齿轮53使用金属材料,并通过锻造等来形成为带凸缘的圆环状,包括齿数为N-2的齿列53a、由第一外壳41与第二外壳42夹持而得到固定的凸缘部53b。
而且,外齿轮52通过受到旋转体60的作用部64的凸轮作用而变形成椭圆状,在两处与第一内齿轮51部分地咬合,并且在两处与第二内齿轮53部分地咬。
旋转体60是与连结单元U1的块构件20连结并被传送旋转驱动力者,如图3~图5所示,包括:块构件20的环状部21插入的贯穿孔61,块构件20的嵌合部23嵌合的一对嵌合槽62、62,端面63,形成大致椭圆形状的作用部64。
嵌合槽62形成为矩形槽,并以两侧的壁面62a、62a与块构件20的嵌合部23的两侧的卡合面23a、23a接触的方式形成。
作用部64经由弹性轴承65而对外齿轮52带来凸轮作用。
而且,通过旋转体60进行旋转,作用部64对外齿轮52带来凸轮作用,处于与第一内齿轮51及第二内齿轮53咬合的状态的外齿轮52进行椭圆变形,且其咬合位置环绕旋转中心线S1连续地进行变化。
继而,对包括包含所述连结单元U1的电动马达M及相位变更单元U2的气门正时变更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不进行相位的变更,即不变更气门正时的情况下,电动马达M以如下的方式得到驱动控制:以与凸轮轴CS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朝与凸轮轴CS相同的方向,经由连结单元U1对旋转体60传送旋转驱动力。
因此,第一内齿轮51与外齿轮52在相互咬合的位置上被锁定。
另外,外齿轮52与第二内齿轮53在相互咬合的位置上被锁定。
由此,凸轮轴CS与外壳转子40环绕旋转中心线S1朝一方向一体地旋转。
另一方面,在变更相位,即变更气门正时的情况下,电动马达M以如下的方式得到驱动控制:以与凸轮轴CS的旋转速度不同的旋转速度,朝与凸轮轴CS相同的方向,经由连结单元U1对旋转体60传送旋转驱动力。
例如,若电动马达M以如下的方式得到驱动控制,即以比凸轮轴CS的旋转速度快的旋转速度,朝与凸轮轴CS相同的方向(图2中的CW方向),经由连结单元U1对旋转体60传送旋转驱动力,则旋转体60环绕旋转中心线S1朝一方向相对地进行旋转,旋转体60的作用部64朝一方向进行旋转并对外齿轮52带来凸轮作用。
而且,若旋转体60朝一方向旋转一次,则外齿轮52相对于第一内齿轮51,产生与齿数差(N-(N-2))相应的旋转差,而朝另一方向偏离。
另一方面,即便旋转体60朝一方向进行旋转,由于外齿轮52的齿数与第二内齿轮53的齿数相同,因此也保持同相位。
即,通过旋转体60朝一方向(CW方向)连续地旋转多次,相对于外壳转子40,凸轮轴CS的旋转相位前进,进气门或排气门的开闭时期被变更成提前角侧。
另一方面,若电动马达M以如下的方式得到驱动控制,即以比凸轮轴CS的旋转速度慢的旋转速度,朝与凸轮轴CS相同的方向,经由连结单元U1对旋转体60传送旋转驱动力,则旋转体60朝环绕旋转中心线S1的另一方向(图2中的CCW方向)相对地进行旋转,旋转体60的作用部64朝另一方向进行旋转并对外齿轮52带来凸轮作用。
而且,若旋转体60朝另一方向旋转一次,则外齿轮52相对于第一内齿轮51,产生与齿数差(N-(N-2))相应的旋转差,而朝一方向(图2中的CW方向)偏离。
另一方面,即便旋转体60朝另一方向进行旋转,由于外齿轮52的齿数与第二内齿轮53的齿数相同,因此也保持同相位。
即,通过旋转体60朝另一方向(CCW方向)连续地旋转多次,相对于外壳转子40,凸轮轴CS的旋转相位延迟,进气门或排气门的开闭时期被变更成滞后角侧。
在所述变更动作时,通过采用形成所述结构的连结单元U1,在块构件20与旋转体60的连结区域中,可防止振动或噪音的产生。
另外,通过采用形成所述结构的连结单元U1,作为气门正时变更装置整体,可达成组装作业的容易化、低成本化、小型化等。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块构件20以可沿着双面宽部12二维地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旋转轴10的结构,表示了块构件20滑动自如地直接支撑在双面宽部12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可沿着双面宽部12二维地进行相对移动,则也可以采用形成其他形态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块构件20不倒下而以可沿着双面宽部12二维地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旋转轴10的结构,表示了形成在块构件20的开口部22的两个内壁面22a、22a为了与双面宽部12的平坦面12a、12a进行面接触而形成为平坦面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形成在块构件的开口部的两个内壁面形成为朝向平坦面12a、12a弯曲成凸状的半圆筒状的弯曲面,块构件以不倒下的方式被限制或引导而保持在旋转轴。作为一例,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限制引导部形成为如也限制块构件的倒下的形态,并以可沿着双面宽部12二维地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引导块构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块构件,表示了在两侧包括凸状弯曲面25的块构件20,但并不限定于此,块构件只要是可沿着双面宽部12二维地进行移动的构件,则也可以废除凸状弯曲面。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旋转轴10的轴线S方向上设置有块构件20的游隙ΔC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可通过适宜变更限制引导部的形状及块构件的两侧的形状而获得块构件的二维的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废除游隙。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限制旋转轴10的轴线S方向上的块构件20的移动,并且引导块构件20的二维移动的限制引导部,表示了采用旋转轴10的阶差部13与固定在旋转轴10的C型环30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旋转轴中,在双面宽部的前端侧设置内螺纹部,采用拧入所述内螺纹部的双螺母来代替C型环30。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限制旋转轴10的轴线S方向上的块构件20的移动,并且引导块构件20的二维移动的限制引导部,表示了平面状的阶差部13及C型环3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形成朝向块构件20弯曲成凸状的弯曲面的阶差部及止动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与连结单元U1的块构件20连结的旋转体,表示了对波动齿轮机构50发挥作用的旋转体6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行星齿轮机构中所包含的旋转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连结单元可防止如先前那样的伴随摇摆运动的振动或噪音的产生,并可达成组装作业的容易化、低成本化、小型化等,因此当然可用作连结对气门正时变更装置的相位变更单元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的连结单元,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机构。

Claims (13)

1.一种连结单元,其通过嵌合而与旋转体连结并对旋转体传递旋转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具有双面宽部;以及
块构件,在与所述双面宽部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嵌合在所述旋转体的嵌合部、及供所述双面宽部滑动自如地嵌合的环状部,以与所述旋转轴一体地旋转并能够沿着所述双面宽部二维地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旋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包括限制引导部,所述限制引导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以便限制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块构件的移动,并且引导所述块构件的二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构件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两侧,包括接触所述限制引导部而被限制并被引导的凸状弯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状弯曲面以构成将与所述双面宽部垂直的直线作为母线的柱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引导部以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空开规定的游隙来限制所述块构件的移动的方式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引导部包括:阶差部,在所述旋转轴中划定所述双面宽部的边界;以及止动部,以与所述阶差部协作来夹持所述块构件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旋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部是嵌入所述旋转轴的嵌合槽的C型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部以划定开口部的方式而形成,所述开口部为大致矩形且所述双面宽部二维地滑动自如地嵌合所述开口部,且
所述开口部在与所述双面宽部接触的区域中包含平坦的内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构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形成得比所述双面宽部的宽度尺寸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构件在所述嵌合部的区域中,包含朝向其前端使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尺寸逐渐地变薄的锥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构件在所述嵌合部的区域中,包含朝向其前端开口的大致U字状或V字状的切口。
12.一种电动马达,其包括为了传递旋转驱动力而与外部的旋转体连结的连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单元是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单元。
13.一种气门正时变更装置,其是发动机的气门正时变更装置,包括:
相位变更单元,变更凸轮轴和与曲轴联动的外壳转子的相对的旋转相位;以及
电动马达,包含为了传递旋转驱动力而与所述相位变更单元的旋转体连结的连结单元;且
将由所述凸轮轴驱动的进气用或排气用的气门的开闭时期变更成提前角侧或滞后角侧,所述气门正时变更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单元是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单元。
CN201910967714.2A 2018-11-12 2019-10-12 连结单元、电动马达及气门正时变更装置 Active CN111173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1903A JP7231384B2 (ja) 2018-11-12 2018-11-12 連結ユニット、電動モータ及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変更装置
JP2018-211903 2018-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3851A true CN111173851A (zh) 2020-05-19
CN111173851B CN111173851B (zh) 2024-05-10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8158A (zh) * 2021-03-05 2021-06-29 董恺 一种旋转部件中段连接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10254A (ja) * 2007-06-18 2008-12-25 Ricoh Co Ltd 回転情報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4361812U (zh) * 2015-01-08 2015-05-27 张志雄 一种螺旋管水冷式链轮电动机
DE102015209559A1 (de) * 2015-05-26 2016-12-0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ahrwerksaktuatorvorrichtung
JP2018013167A (ja) * 2016-07-20 2018-01-25 Ntn株式会社 遊星ローラねじ式直動機構および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7642548A (zh) * 2017-11-01 2018-01-30 镇江索达联轴器有限公司 一种速拆联轴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10254A (ja) * 2007-06-18 2008-12-25 Ricoh Co Ltd 回転情報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4361812U (zh) * 2015-01-08 2015-05-27 张志雄 一种螺旋管水冷式链轮电动机
DE102015209559A1 (de) * 2015-05-26 2016-12-0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ahrwerksaktuatorvorrichtung
JP2018013167A (ja) * 2016-07-20 2018-01-25 Ntn株式会社 遊星ローラねじ式直動機構および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7642548A (zh) * 2017-11-01 2018-01-30 镇江索达联轴器有限公司 一种速拆联轴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8158A (zh) * 2021-03-05 2021-06-29 董恺 一种旋转部件中段连接装置
CN113048158B (zh) * 2021-03-05 2022-08-02 福州思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部件中段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79562A (ja) 2020-05-28
DE102019129485A1 (de) 2020-05-14
US20200149438A1 (en) 2020-05-14
JP7231384B2 (ja) 2023-03-01
US11143061B2 (en) 202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9793B (zh) 阀正时控制装置
CN107829792B (zh) 阀正时控制装置
CN109113826B (zh) 阀正时控制装置
US6883482B2 (en) Variable valve timing controller
US6920855B2 (en) Valve timing adjustment device
JP2018165532A (ja) ギヤ減速装置
JP7353789B2 (ja) 波動歯車ユニット、歯車変速装置及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変更装置
JP4200377B2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CN111173851B (zh) 连结单元、电动马达及气门正时变更装置
JP2008223552A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CN111173851A (zh) 连结单元、电动马达及气门正时变更装置
JP6645238B2 (ja) 偏心揺動型減速装置
CN112585338B (zh) 相位变更单元及气门正时变更装置
US11143062B2 (en) Valve opening-closing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CN113167140B (zh) 阀正时调整装置
CN113574292A (zh)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US11441453B2 (en) Valve timing adjustment device
JP2007263027A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5920096B2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WO2020189482A1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4389861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装置
JP2021046807A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07247633A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20045886A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19108915A (ja) 位相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