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0611B -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0611B
CN111170611B CN202010048076.7A CN202010048076A CN111170611B CN 111170611 B CN111170611 B CN 111170611B CN 202010048076 A CN202010048076 A CN 202010048076A CN 111170611 B CN111170611 B CN 111170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groove
fixedly connected
driv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80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70611A (zh
Inventor
王利香
梁秀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uli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ipin Technology R & 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ipin Technology R & 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ipin Technology R & 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480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0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0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0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70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0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C02F11/125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using screw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4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具体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搅拌桨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搅拌桨和螺旋叶片的顶部均设有驱动组件。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配合第一伸缩杆带动第一驱动块转动,配合第一驱动槽带动搅拌桨转动,搅拌桨进行搅拌加速污泥与絮凝剂的吸附,通过第一驱动块向下移动并使得第二驱动槽的内壁与第二驱动块的表面插接,使得第一驱动块通过第二驱动块带动转轴转动,并对设备壳体内部的污泥向下挤压并通过出料组件处排出,从而使得该装置实现絮凝和浓缩一体式设置,使用方便且占用面积较少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泥量也同步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3月底,仅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来说,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5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5亿立方米/日,年产生含水量80%的污泥3500多万吨,且每年以120个左右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递增。据统计,约80%污水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减量化。但约有80%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污泥中含有恶臭物质、病原体、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从污水转移到陆地,导致污染物进一步扩散,使得已经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和减排效益大打折扣。
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传统的污泥处理设备主要有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及高速离心脱水机等几种机型,需要单独设置絮凝和浓缩装置占地面积大不便于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絮凝和浓缩一体式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搅拌桨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搅拌桨和螺旋叶片的顶部均设有驱动组件,所述设备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料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设备壳体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块,所述搅拌桨相对应第一驱动块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驱动槽,且第一驱动槽的内壁与第一驱动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驱动槽,所述第二驱动槽的底部设有第二驱动块,且第二驱动块固定连接在转轴的顶部,所述第一伸缩杆活动端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内壁的顶部。
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伸缩杆转动,并使得第一伸缩杆带动第一驱动块转动,且第一驱动块活动插接在第一驱动槽的内壁,使得当第一驱动块转动时通过第一驱动槽能够带动搅拌桨转动,通过搅拌桨可以对设备壳体内部的污泥进行搅拌,加速污泥与絮凝剂的吸附,当吸附彻底时,静止一段时间,并将位于顶部的干净的滤液排出,此时通过电动推杆配合第一伸缩杆的活动端带动第一驱动块向下移动,并使得第二驱动槽的内壁与第二驱动块的表面插接,且第一驱动块的表面与第一驱动槽的内壁脱离,此时通过第一驱动块配合第二驱动槽带动第二驱动块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驱动块带动转轴转动,当转轴转动时,会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并对设备壳体内部的污泥向下挤压并通过出料组件处排出,当设备壳体的内壁仍然依附有污泥时,通过电动推杆配合第一伸缩杆的活动端带动第一驱动块向上移动,直至第一驱动块的表面与第一驱动槽的内壁插接以及第二驱动槽内壁与第二驱动块的表面同时插接,使得第一驱动块通过第一驱动槽、第二驱动槽和第二驱动块可同时带动搅拌桨和螺旋叶片转动,使得一边搅拌清理设备壳体内壁的污泥一边对污泥进行压缩,最后对滤液进行排放,从而使得该装置实现絮凝和浓缩一体式设置,使用方便且占用面积较少的目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流板,且导流板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导流板呈环形设置在设备壳体的内壁,通过设置导流板使得当搅拌桨转动带动设备壳体内部的污泥时,会使得在导流板相对应设备壳体中污泥转动方向相反的位置会产生旋涡,当旋涡形成时,会将带动底部的污泥螺旋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污泥被搅拌的更均匀,从而可以充分的与絮凝剂接触。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壳体顶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药口和进料口,且加药口和进料口的内部均与设备壳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设备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出液管自上而下竖直共线设置,通过设置加药口使得可以从加药口处向设备壳体的内部添加絮凝剂,通过进料口可以将污泥从进料口处添加至设备壳体的内部,且通过竖直设置的三个出液管可以对不同深度的滤液进行排放。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杆为菱形结构,且第一驱动块、第一驱动槽、第二驱动槽和第二驱动块均为菱形结构,所述第一驱动块的表面与第一驱动槽的内壁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槽的内壁与第二驱动块的表面插接配合,通过第一伸缩杆为菱形结构,使得第一伸缩杆不影响驱动电机的传动的传递,且通过为菱形的第一驱动块、第一驱动槽、第二驱动槽和第二驱动块,使得第一驱动块可以将传动通过第一驱动槽传递至搅拌桨处,且第一驱动块配合第二驱动槽和第二驱动块可以将传递传递至转轴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相对应限位圈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圈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且四分之三所述限位圈位于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配合限位圈,使得限位圈无法从限位槽的底部脱离,使得在搅拌桨转动时,通过支撑杆可以带动限位圈在限位槽的内壁滑动,从而使得限位座配合限位槽、限位圈和支撑杆可以对搅拌桨起支撑作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的中部开设有排污槽,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污口,所述排污槽的内部分别与设备壳体、排污管和出污口的内部相连通,且排污管为远离底座一端密封圆管型结构,且出污口的底部为开口结构,使得当转轴对设备壳体中的污泥进行压缩时,会使得污泥进入排污槽内,并从排污槽进入排污管内,最终从出污口的底部向外排出。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污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阻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远离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排污管远离底座的一端,且螺纹杆贯穿并延伸至排污管远离底座的一端外部,所述螺纹杆远离螺纹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块,通过转动扭块,会使得扭块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杆带动螺纹套左右移动,当螺纹套左右移动时,会带动第二伸缩杆进行压缩,从而对阻尼弹簧进行压缩,改变阻尼弹簧压缩程度,从而可以改变污泥被压缩的程度,只有当污泥被压缩至目标密度时,污泥的推力大于阻尼弹簧的弹力,从而使得污泥推动阻挡块向螺纹套的一端移动,直至阻挡块越过出污口的顶部,使得污泥可以从出污口的底部向外排出,从而可以实现改变污泥压缩程度的目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块为锥形结构,且阻挡块的直径与排污管的内径相等,所述阻挡块的表面与排污管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排污管相对应阻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圈,使得阻挡块可以在排污管的内壁滑动,不会出现阻挡块被排污管内壁堵塞的情况,通过挡圈可防止阻挡块继续向底座的一端移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污管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定位块,且定位块固定连接在螺纹套的表面,通过定位块配合定位槽使得可以防止螺纹套转动,使得当螺纹杆与螺纹套螺纹连接时,螺纹套只能左右移动,无法继续转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远离搅拌桨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轴表面的顶部,所述排污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远离排污槽内壁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轴表面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杆配合第二连接杆可以对转轴进行固定,且不影响转轴的转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驱动电机配合第一伸缩杆带动第一驱动块转动,当第一驱动块转动时通过第一驱动槽能够带动搅拌桨转动,通过搅拌桨可以对设备壳体内部的污泥进行搅拌,加速污泥与絮凝剂的吸附,通过电动推杆带动第一驱动块向下移动,并使得第二驱动槽的内壁与第二驱动块的表面插接,此时第一驱动块配合第二驱动槽和第二驱动块带动转轴转动,并对设备壳体内部的污泥向下挤压并通过出料组件处排出,从而使得该装置实现絮凝和浓缩一体式设置,使用方便且占用面积较少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实现絮凝和浓缩一体式设置,使用方便且占用面积较少;
2、通过转动螺纹杆并带动螺纹套左右移动,使得螺纹套对第二伸缩杆和阻尼弹簧进行压缩,从而使得只有当污泥被压缩至目标密度时,污泥的推力大于阻尼弹簧的弹力,使得污泥推动阻挡块向螺纹套的一端移动,直至阻挡块越过出污口的顶部,使得污泥可以从出污口的底部向外排出,从而可以实现改变污泥压缩程度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调节排出污泥的压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剖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设备壳体结构俯剖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驱动块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出料组件结构正剖图。
附图标记为:1、设备壳体;2、搅拌桨;3、螺旋叶片;4、转轴;5、导流板;6、驱动组件;60、驱动电机;61、第一伸缩杆;62、第一驱动块;63、第一驱动槽;64、第二驱动槽;65、第二驱动块;66、电动推杆;7、出料组件;70、底座;71、排污槽;72、排污管;73、出污口;74、阻挡块;75、第二伸缩杆;76、阻尼弹簧;77、螺纹套;78、螺纹杆;79、扭块;8、加药口;9、进料口;10、出液管;11、支撑杆;12、限位圈;13、限位座;14、限位槽;15、第一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17、定位块;18、定位槽;19、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设备壳体1,所述设备壳体1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搅拌桨2和螺旋叶片3,所述螺旋叶片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搅拌桨2和螺旋叶片3的顶部均设有驱动组件6,所述设备壳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组件7;
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0,所述驱动电机60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1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60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设备壳体1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60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61,所述第一伸缩杆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块62,所述搅拌桨2相对应第一驱动块6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驱动槽63,且第一驱动槽63的内壁与第一驱动块62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块6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驱动槽64,所述第二驱动槽64的底部设有第二驱动块65,且第二驱动块65固定连接在转轴4的顶部,所述第一伸缩杆61活动端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有电动推杆66,且电动推杆66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1内壁的顶部。
所述设备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流板5,且导流板5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导流板5呈环形设置在设备壳体1的内壁。
所述设备壳体1顶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药口8和进料口9,且加药口8和进料口9的内部均与设备壳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设备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0,所述出液管10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出液管10自上而下竖直共线设置。
所述第一伸缩杆61为菱形结构,且第一驱动块62、第一驱动槽63、第二驱动槽64和第二驱动块65均为菱形结构,所述第一驱动块62的表面与第一驱动槽63的内壁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槽64的内壁与第二驱动块65的表面插接配合。
所述搅拌桨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12,所述限位圈1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座13,所述限位座13相对应限位圈12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圈12的表面与限位槽14的内壁滑动连接,且四分之三所述限位圈12位于限位槽14内。
所述出料组件7包括底座70,所述底座70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1的底部,所述底座70的中部开设有排污槽71,所述底座7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72,所述排污管7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污口73,所述排污槽71的内部分别与设备壳体1、排污管72和出污口73的内部相连通,且排污管72为远离底座70一端密封圆管型结构,且出污口73的底部为开口结构。
所述排污管7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阻挡块74,所述阻挡块74远离底座7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75,所述第二伸缩杆7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76,所述第二伸缩杆75远离阻挡块7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77,所述螺纹套77远离第二伸缩杆75的一端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8,所述螺纹杆7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排污管72远离底座70的一端,且螺纹杆78贯穿并延伸至排污管72远离底座70的一端外部,所述螺纹杆78远离螺纹套7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块79。
所述阻挡块74为锥形结构,且阻挡块74的直径与排污管72的内径相等,所述阻挡块74的表面与排污管72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排污管72相对应阻挡块7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圈19。
所述排污管72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18,所述定位槽1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定位块17,且定位块17固定连接在螺纹套77的表面。
所述搅拌桨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且第一连接杆15远离搅拌桨2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轴4表面的顶部,所述排污槽7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6,且第二连接杆16远离排污槽71内壁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轴4表面的底部。
如图1-7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60带动第一伸缩杆61转动,并使得第一伸缩杆61带动第一驱动块62转动,且第一驱动块62活动插接在第一驱动槽63的内壁,使得当第一驱动块62转动时通过第一驱动槽63能够带动搅拌桨2转动,通过搅拌桨2可以对设备壳体1内部的污泥进行搅拌,加速污泥与絮凝剂的吸附,当吸附彻底时,静止一段时间,并将位于顶部的干净的滤液排出,此时通过电动推杆66配合第一伸缩杆61的活动端带动第一驱动块62向下移动,并使得第二驱动槽64的内壁与第二驱动块65的表面插接,且第一驱动块62的表面与第一驱动槽63的内壁脱离,此时通过第一驱动块62配合第二驱动槽64带动第二驱动块65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驱动块65带动转轴4转动,当转轴4转动时,会带动螺旋叶片3转动,并对设备壳体1内部的污泥向下挤压并通过出料组件7处排出,当设备壳体1的内壁仍然依附有污泥时,通过电动推杆66配合第一伸缩杆61的活动端带动第一驱动块62向上移动,直至第一驱动块62的表面与第一驱动槽63的内壁插接以及第二驱动槽64内壁与第二驱动块65的表面同时插接,使得第一驱动块62通过第一驱动槽63、第二驱动槽64和第二驱动块65可同时带动搅拌桨2和螺旋叶片3转动,使得一边搅拌清理设备壳体1内壁的污泥一边对污泥进行压缩,最后对滤液进行排放,从而使得该装置实现絮凝和浓缩一体式设置,使用方便且占用面积较少的目的,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单独设置絮凝和浓缩装置占地面积大不便于使用问题;
通过转动扭块79,会使得扭块79带动螺纹杆78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杆78带动螺纹套77左右移动,当螺纹套77左右移动时,会带动第二伸缩杆75进行压缩,从而对阻尼弹簧76进行压缩,改变阻尼弹簧76压缩程度,从而可以改变污泥被压缩的程度,只有当污泥被压缩至目标密度时,污泥的推力大于阻尼弹簧76的弹力,从而使得污泥推动阻挡块74向螺纹套77的一端移动,直至阻挡块74越过出污口73的顶部,使得污泥可以从出污口73的底部向外排出,从而可以实现改变污泥压缩程度的目的,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污泥的压缩程度无法调节问题。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6,通过驱动电机60配合第一伸缩杆61带动第一驱动块62转动,当第一驱动块62转动时通过第一驱动槽63能够带动搅拌桨2转动,通过搅拌桨2可以对设备壳体1内部的污泥进行搅拌,加速污泥与絮凝剂的吸附,通过电动推杆66带动第一驱动块62向下移动,并使得第二驱动槽64的内壁与第二驱动块65的表面插接,此时第一驱动块62配合第二驱动槽64和第二驱动块65带动转轴4转动,并对设备壳体1内部的污泥向下挤压并通过出料组件7处排出,从而使得该装置实现絮凝和浓缩一体式设置,使用方便且占用面积较少的目的;
参照说明书附图1、2和7,通过转动螺纹杆78并带动螺纹套77左右移动,使得螺纹套77对第二伸缩杆75和阻尼弹簧76进行压缩,从而使得只有当污泥被压缩至目标密度时,污泥的推力大于阻尼弹簧76的弹力,使得污泥推动阻挡块74向螺纹套77的一端移动,直至阻挡块74越过出污口73的顶部,使得污泥可以从出污口73的底部向外排出,从而可以实现改变污泥压缩程度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设备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搅拌桨(2)和螺旋叶片(3),所述螺旋叶片(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搅拌桨(2)和螺旋叶片(3)的顶部均设有驱动组件(6),所述设备壳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组件(7);
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0),所述驱动电机(60)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1)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60)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设备壳体(1)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60)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61),所述第一伸缩杆(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块(62),所述搅拌桨(2)相对应第一驱动块(6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驱动槽(63),且第一驱动槽(63)的内壁与第一驱动块(62)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块(6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驱动槽(64),所述第二驱动槽(64)的底部设有第二驱动块(65),且第二驱动块(65)固定连接在转轴(4)的顶部,所述第一伸缩杆(61)活动端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有电动推杆(66),且电动推杆(66)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1)内壁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流板(5),且导流板(5)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导流板(5)呈环形设置在设备壳体(1)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顶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药口(8)和进料口(9),且加药口(8)和进料口(9)的内部均与设备壳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设备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0),所述出液管(10)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出液管(10)自上而下竖直共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61)为菱形结构,且第一驱动块(62)、第一驱动槽(63)、第二驱动槽(64)和第二驱动块(65)均为菱形结构,所述第一驱动块(62)的表面与第一驱动槽(63)的内壁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槽(64)的内壁与第二驱动块(65)的表面插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12),所述限位圈(1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座(13),所述限位座(13)相对应限位圈(12)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圈(12)的表面与限位槽(14)的内壁滑动连接,且四分之三所述限位圈(12)位于限位槽(1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组件(7)包括底座(70),所述底座(70)固定连接在设备壳体(1)的底部,所述底座(70)的中部开设有排污槽(71),所述底座(7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72),所述排污管(7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污口(73),所述排污槽(71)的内部分别与设备壳体(1)、排污管(72)和出污口(73)的内部相连通,且排污管(72)为远离底座(70)一端密封圆管型结构,且出污口(73)的底部为开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7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阻挡块(74),所述阻挡块(74)远离底座(7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75),所述第二伸缩杆(7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76),所述第二伸缩杆(75)远离阻挡块(7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77),所述螺纹套(77)远离第二伸缩杆(75)的一端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8),所述螺纹杆(7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排污管(72)远离底座(70)的一端,且螺纹杆(78)贯穿并延伸至排污管(72)远离底座(70)的一端外部,所述螺纹杆(78)远离螺纹套(7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块(7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块(74)为锥形结构,且阻挡块(74)的直径与排污管(72)的内径相等,所述阻挡块(74)的表面与排污管(72)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排污管(72)相对应阻挡块(7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圈(19)。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72)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18),所述定位槽(1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定位块(17),且定位块(17)固定连接在螺纹套(77)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且第一连接杆(15)远离搅拌桨(2)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轴(4)表面的顶部,所述排污槽(7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6),且第二连接杆(16)远离排污槽(71)内壁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轴(4)表面的底部。
CN202010048076.7A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 Active CN111170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8076.7A CN111170611B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8076.7A CN111170611B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0611A CN111170611A (zh) 2020-05-19
CN111170611B true CN111170611B (zh) 2021-05-04

Family

ID=70646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8076.7A Active CN111170611B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0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6205B (zh) * 2021-09-24 2023-11-21 安徽恒宇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加工用卧式智能捏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1615B1 (ja) * 1999-02-25 2000-05-15 株式会社郷鉄工所 汚泥処理装置
KR100955259B1 (ko) * 2009-02-23 2010-04-30 한국기계연구원 고효율 슬러지 건조기
CN201321420Y (zh) * 2009-03-18 2009-10-07 丹东东方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
KR100982072B1 (ko) * 2010-05-25 2010-09-13 김형식 폐플라스틱과 슬러지를 합성한 고형연료 제조장치
JP6035644B2 (ja) * 2012-02-08 2016-11-30 柳河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濃縮脱水装置
CN204034589U (zh) * 2014-05-30 2014-12-24 浙江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混料机
CN204447990U (zh) * 2014-12-30 2015-07-08 安徽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搅拌器
WO2017043232A1 (ja) * 2015-09-07 2017-03-16 水ing株式会社 脱水装置、脱水システム、及び脱水方法
CN109619637A (zh) * 2017-04-05 2019-04-16 郑州搜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畜牧业用饲料混合装置
CN107030102A (zh) * 2017-06-15 2017-08-11 段华勇 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快速处理装置
CN107522378A (zh) * 2017-09-21 2017-12-29 顾渠成 一种带有除铁装置的污泥干燥挤出设备
CN207581627U (zh) * 2017-10-26 2018-07-06 济宁康盛彩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清理的污泥压滤装置
CN209242905U (zh) * 2018-11-03 2019-08-13 盐城鸿翔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石化污泥脱水处理装置
CN209350578U (zh) * 2018-11-20 2019-09-06 四川理工学院 混凝土浇筑装置
CN209481450U (zh) * 2019-01-24 2019-10-11 廊坊市净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型污泥脱水机
CN209923167U (zh) * 2019-03-07 2020-01-10 中环乐创(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固液分离的废水污泥处理设备
CN110171919B (zh) * 2019-06-11 2021-12-24 绵阳联睿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螺旋挤压固液分离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0611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38432U (zh) 一种生活污水过滤装置
CN111170611B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螺旋式污泥处理装置
CN105688504B (zh) 一种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的水净化装置
CN109912063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污水净化装置
CN209612353U (zh) 一种用于石油提炼的过滤装置
CN111939624A (zh) 一种智能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6854166A (zh)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进水自动调节装置
CN115487715A (zh) 一种生活废水处理装置
CN109224588A (zh) 一种用于分离污水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8793367A (zh) 一种基于左右摆动式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混合设备
CN117088564A (zh) 农业蔬菜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1592060A (zh) 一种生态环境修复设备
CN113248042B (zh)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16102098A (zh) 一种环境保护用城镇污水处理设备
CN21347558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9143953U (zh) 一种基于组合生物膜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反应器
CN213031963U (zh) 一种喷涂废水净化设备
CN214415747U (zh) 一种用于社区建造的污水处理排放装置
CN108483849A (zh) 一种环境保护用污泥脱水机
CN112195774A (zh) 一种用于道路桥梁的雨水收集装置
CN112125440A (zh) 一种循环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217556005U (zh) 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餐饮污水处理设备
CN111977742A (zh) 一种污水生态净化处理机
CN110637533A (zh) 一种土壤微塑料分离装置
CN219209154U (zh) 一种可饮用水的一级过滤滤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Lixiang

Inventor after: Liang Xiuyi

Inventor before: Request for anonym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3

Address after: Room B307, 2009, no.283-2, Tongsha Road, Tonghe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weipin technology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53, Huangpu Avenue,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pplicant before: Liang Xiuy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8

Address after: 214200 No.19, Gaohong Road,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zone, Gaocheng Town, Yixing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PULI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B307, 2009, no.283-2, Tongsha Road, Tonghe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weipin technology R & 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