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7023B - 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7023B
CN111167023B CN202010106431.1A CN202010106431A CN111167023B CN 111167023 B CN111167023 B CN 111167023B CN 202010106431 A CN202010106431 A CN 202010106431A CN 111167023 B CN111167023 B CN 1111670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rod
steering
needle
steering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64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7023A (zh
Inventor
张永春
姜鹏
陈志英
安宁
王静
王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Priority to CN20201010643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70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7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7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7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7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02Intraluminal radiatio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07Arrangements or mean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sources into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14Intracavitary radiatio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14Intracavitary 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16Gynaecological radiatio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07Arrangements or mean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sources into the body
    • A61N2005/1009Apparatus for loading seeds into magazines or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2005/1092Detai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卡扣、第一球头连接杆、第一转向球、第一球槽、第一球槽上端面、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第一套筒杆、第一紧固旋钮、支撑块、第二转向球紧固杆、第二球槽、第二球槽上端面、第二转向球、豁槽、导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针孔、零度经线、角度纬线、零度纬线、径向角度线、蜗轮、第二套筒杆、第三转向球、第三球槽、第三球槽上端面、第三转向球紧固杆、第二紧固旋钮、第三球头连接杆;手术进针准确率高,提高会阴部插植手术成功率,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其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应用环境友好。

Description

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调节针管高度和倾斜角度以便于快速准确植入针管操作,固定针管位置以便提高后续治疗准确性的针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盆腔恶性肿瘤是指主要发生在盆腔的肿瘤,常见的有子宫癌、阴道癌、前列腺癌及局部转移癌等。发生在子宫的叫子宫癌,子宫癌又分宫颈癌和内膜癌,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病痛严重困扰着患者,放疗后或手术后局部复发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据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前列腺癌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六位,放疗作为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国际上认为近距离放疗作为单一治疗方案对低位组较适合,中危组和高危组需近距离联合外照射放疗。经医学研究和实践,放射治疗对盆腔恶性肿瘤的局部控制及预防复发有非常好的疗效,目前临床对盆腔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常采用远距离外照射和近距离治疗的方式,而近距离后装插植是通过会阴部后装插植布针的方式,通过CT模式定位,三维重建,靶区勾画,计划设计并优化剂量分布,然后高剂量率的放射源按照计划设计的布源方案通过插植针进入病灶照射,以期望准确覆盖治疗区域,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在进行会阴部插植布针时,采用后装的方式,经阴道从宫颈向宫体进针,这个过程由医护人员手动操作(或在B超引导下),将所需数量的针管固定在针管固定板上,根据进针深度将针管植入患者体内,然后将针管固定板取下,再对病人进行下一步治疗,在这个取回固定板、移动病人过程中,会改变针管在体内的深度和位置偏移,对靶区计划设计剂量优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治疗区域,最终影响治疗效果;这个过程全由医护人员手持操作,难度大,工作强度高,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寻求设计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可调节进针高度和仰俯角度,手术进针准确率高,可固定针管位置,避免针管移位,提高靶区计划设计剂量优化准确度及治疗实施与计划设计的一致性,提高会阴部插植手术成功率,适于不同体格和体位的病人,适用性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设计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以解决手持植入针管操作难度大、操作误差较大的问题,解决进针方向、间距、深度的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克服因未固定针管造成针管移位、影响靶区计划设计剂量优化的问题,解决现有针管植入方法可重复性操作差的问题,提高会阴部插植手术成功率,解决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卡扣、第一球头连接杆、第一转向球、第一球槽、第一球槽上端面、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第一套筒杆、第一紧固旋钮、支撑块、第二转向球紧固杆、第二球槽、第二球槽上端面、第二转向球、豁槽、导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针孔、零度经线、角度纬线、零度纬线、径向角度线、蜗轮、第二套筒杆、第三转向球、第三球槽、第三球槽上端面、第三转向球紧固杆、第二紧固旋钮、第三球头连接杆;固定卡扣为金属质铰链式U型卡扣结构,两个U型叶片的一端通过铰链铰接,两个U型叶片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两个U型叶片的内圈壁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以减少与外部固定杆的摩擦,同时增加安装固定的牢固性;固定卡扣的一个U型叶片正中央垂直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一球头连接杆,第一球头连接杆的长度为20~50mm,第一球头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一转向球,第一转向球的直径为10~40mm;第一转向球外表面上以第一球头连接杆为中心轴的纬线方向刻有角度纬线,角度刻度线标记从零度到90度,当第一球头连接杆呈竖直状态时,第一球槽上端面与第一转向球外表面相交的角度纬线为零度纬线,当第一球头连接杆呈水平状态时,第一球槽上端面与第一转向球外表面相交的角度纬线为90度纬线;第一套筒杆为中空管状结构,长度为100~200mm,第一套筒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一球槽,第一球槽底部中央设置有漏斗形开口,漏斗形开口与第一套筒杆内孔相通,第一球槽的内凹槽高度为第一转向球的三分之二球型高度,其直径为12~45mm,第一转向球能在第一球槽内自由转动,第一球槽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豁槽,豁槽的宽度能允许第一球头连接杆无卡滞地通过,豁槽的深度能允许第一球头连接杆转至水平位置;第一套筒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二球槽,第一球槽和第二球槽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一转向球、第二转向球和第三转向球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二转向球能在第二球槽内自由转动;第一套筒杆内两端通过支撑块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第二转向球紧固杆,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第二转向球紧固杆能相对支撑块往复移动,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第二转向球紧固杆上设置有蜗杆结构,第一转向球紧固杆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之间设置有蜗轮,第一转向球紧固杆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上的蜗杆同时与蜗轮啮合,蜗轮的中心轴垂直并穿过第一套筒杆,蜗轮的中心轴外端部设置有第一紧固旋钮,蜗轮随着第一紧固旋钮的旋转,带动第一转向球紧固杆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紧固旋钮设置在第一套筒杆的中间位置;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的一端设置有漏斗形端部,漏斗形端部与第一球槽底部中央的漏斗形开口配合并能自由移动,漏斗形端部的顶端为内凹的部分球型弧面,弧面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以便于牢固固定第一转向球,第一转向球紧固杆及端部与第二转向球紧固杆及端部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的端部弧面能牢固固定第二转向球;第二套筒杆的长度为100~200mm,第二套筒杆的直径与第一球头连接杆的直径相同,第二套筒杆的靠近第三球槽端为中空管状结构,空管部分的长度为80~150mm;第二套筒杆的一端与第二转向球固定,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三球槽,第三球槽底部中央设置有漏斗形开口,漏斗形开口与第二套筒杆的内孔相通,第三球槽的内凹槽高度为第三转向球的三分之二球型高度,其直径为12~45mm,第三转向球能在第三球槽内自由转动;第二套筒杆内两端分别通过支撑块安装有第三转向球紧固杆,设置有蜗杆结构的第三转向球紧固杆能相对支撑块往复移动,第二套筒杆内设置安装有蜗轮,蜗轮与第三转向球紧固杆上的蜗杆啮合,蜗轮的中心轴垂直并穿过第二套筒杆,蜗轮的中心轴外端部设置有第二紧固旋钮,蜗轮随着第二紧固旋钮的旋转,带动第三转向球紧固杆往复移动,从而压紧第三转向球;第三球头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三转向球,另一端与导轨垂直固定,第三转向球外表面上以第三球头连接杆为中心轴的径向方向刻有一条零度经线,第三转向球外表面上以第三球头连接杆为中心轴的纬线方向刻有角度纬线,角度刻度线标记从零度到90度;第三球槽上端面与第三转向球外表面相交的角度纬线为零度纬线,第三球槽上端面上以球槽中心轴线为中心刻有径向角度线,刻度线标记从零度到360度;导轨上刻有刻度线及数字,导轨为矩形滑道,长度为200~300mm,导轨上套装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通过螺栓与导轨固定,第一滑块能沿导轨往复移动;第一滑块上套装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的侧面分别设置有螺栓,用于与第一滑块进行固定,第二滑块、第三滑块能根据需求改变在第一滑块上的位置;第一固定针板为硬质PVC塑料板,厚度为2~3mm,长度为80~150mm,宽度为50~100mm,第一固定针板前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滑块上,第一固定针板上开有均匀分布的直径为2~3mm的通孔,每行针孔的行间距为10mm,相邻两行的针孔错位均匀分布;第二固定针板前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滑块上,第二固定针板与第一固定针板的结构、材质、尺寸均相同。
本发明在使用时,预先将固定卡扣卡在床体的固定杆上,拧紧固定卡扣上的螺栓使固定卡扣固定在固定杆上,根据患者的体位和病灶位置,确定进针高度、角度、针管间距和进针深度,在垂直于固定卡扣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内转动第一套筒杆、第二套筒杆,以初步调整适应所需高度和位置,记下第一转向球的外表面上与第一球槽上端面相交的角度纬线,记下第二转向球的外表面上与第二球槽上端面相交的角度纬线,拧紧第一紧固旋钮,第一转向球紧固杆向下移动,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的端部将第一转向球卡紧在第一球槽内,同时,第二转向球紧固杆向上移动,第二转向球紧固杆的端部将第二转向球卡紧在第二球槽内;将第三转向球上的零度经线对准第三球槽的径向角度线的零度线,同时第三转向球上的零度纬线对准第三球槽上端面,使第三转向球处于归零的初始状态;根据所需进针角度,在水平面内旋转导轨,当第三转向球上的零度经线相对于第三球槽上端面的径向角度线转至适用角度时,导轨停止水平旋转,然后在导轨与第三球头连接杆所在平面内转动导轨,第三转向球在第三球槽内转动,当第三转向球上所需角度的角度纬线与第三球槽上端面相交时,表明旋转至适当进针角度,拧紧第二紧固旋钮,第三转向球紧固杆向上移动,第三转向球紧固杆的端部将第三转向球卡紧在第三球槽内;通过螺栓将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分别固定在第二滑块、第三滑块上,根据所需的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的间距,将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根据进针针管位置和间距,从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上选择合适进针的针孔,将针管穿过并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上对应位置的针孔,针管和针孔之间通过摩擦力固定;根据进针深度,从导轨刻度线上确定并记录第一滑块的移动初始位置和停止位置,向病人方向推动第一滑块,进而将针管插入病人体内,当针管插入到要求深度时,停止推动第一滑块,并将第一滑块上的螺栓拧紧,使其固定在导轨上,从而固定插植针进针后的位置,减少病人转运过程中的位置误差,根据记录的装置的角度和位置,还可进行重复性操作。根据需要,还可以更换不同针孔排布方式的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以便选择合适的进针位置和针管间距。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进针方向、间距、深度的准确性,可调节进针高度和仰俯角度,手术进针准确率高;固定针管位置,可重复性操作,减少病人转运过程中的位置误差,提高靶区计划设计剂量优化准确度及治疗实施与计划设计的一致性,提高会阴部插植手术成功率;适于不同体格病人,适用性好;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降低人工成本;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原理科学,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通用性好,便于普及,应用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套筒杆7内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转向球和第三球槽刻度线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固定针板的布孔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固定针板的布孔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其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卡扣1、第一球头连接杆2、第一转向球3、第一球槽4、第一球槽上端面5、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第一套筒杆7、第一紧固旋钮8、支撑块9、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第二球槽11、第二球槽上端面12、第二转向球13、豁槽14、导轨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块17、第三滑块18、第一固定针板19、第二固定针板20、针孔21、零度经线22、角度纬线23、零度纬线24、径向角度线25、蜗轮26、第二套筒杆27、第三转向球28、第三球槽29、第三球槽上端面30、第三转向球紧固杆31、第二紧固旋钮32、第三球头连接杆33;固定卡扣1为金属质铰链式U型卡扣结构,两个U型叶片的一端通过铰链铰接,两个U型叶片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两个U型叶片的内圈壁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以减少与外部固定杆的摩擦,同时增加安装固定的牢固性;固定卡扣1的一个U型叶片正中央垂直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一球头连接杆2,第一球头连接杆2的长度为20~50mm,第一球头连接杆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一转向球3,第一转向球3的直径为10~40mm;第一转向球3外表面上以第一球头连接杆2为中心轴的纬线方向刻有角度纬线23,角度刻度线标记从零度到90度,当第一球头连接杆2呈竖直状态时,第一球槽上端面5与第一转向球3外表面相交的角度纬线为零度纬线24,当第一球头连接杆2呈水平状态时,第一球槽上端面5与第一转向球3外表面相交的角度纬线为90度纬线;第一套筒杆7为中空管状结构,长度为100~200mm,第一套筒杆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一球槽4,第一球槽4底部中央设置有漏斗形开口,漏斗形开口与第一套筒杆7内孔相通,第一球槽4的内凹槽高度为第一转向球3的三分之二球型高度,其直径为12~45mm,第一转向球3能在第一球槽4内自由转动,第一球槽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豁槽14,豁槽14的宽度能允许第一球头连接杆2无卡滞地通过,豁槽14的深度能允许第一球头连接杆2转至水平位置;第一套筒杆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二球槽11,第一球槽4和第二球槽11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一转向球3、第二转向球13和第三转向球28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二转向球13能在第二球槽11内自由转动;第一套筒杆7内两端通过支撑块9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能相对支撑块9往复移动,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上设置有蜗杆结构,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之间设置有蜗轮26,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上的蜗杆同时与蜗轮26啮合,蜗轮26的中心轴垂直并穿过第一套筒杆7,蜗轮26的中心轴外端部设置有第一紧固旋钮8,蜗轮26随着第一紧固旋钮8的旋转,带动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紧固旋钮8设置在第一套筒杆7的中间位置;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的一端设置有漏斗形端部,漏斗形端部与第一球槽4底部中央的漏斗形开口配合并能自由移动,漏斗形端部的顶端为内凹的部分球型弧面,弧面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以便于牢固固定第一转向球3,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及端部与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及端部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的端部弧面能牢固固定第二转向球13;第二套筒杆27的长度为100~200mm,第二套筒杆27的直径与第一球头连接杆2的直径相同,第二套筒杆27的靠近第三球槽29端为中空管状结构,空管部分的长度为80~150mm;第二套筒杆27的一端与第二转向球13固定,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三球槽29,第三球槽29底部中央设置有漏斗形开口,漏斗形开口与第二套筒杆27的内孔相通,第三球槽29的内凹槽高度为第三转向球28的三分之二球型高度,其直径为12~45mm,第三转向球28能在第三球槽29内自由转动;第二套筒杆27内两端分别通过支撑块9安装有第三转向球紧固杆31,设置有蜗杆结构的第三转向球紧固杆31能相对支撑块9往复移动,第二套筒杆27内设置安装有蜗轮,蜗轮与第三转向球紧固杆31上的蜗杆啮合,蜗轮的中心轴垂直并穿过第二套筒杆27,蜗轮的中心轴外端部设置有第二紧固旋钮32,蜗轮随着第二紧固旋钮32的旋转,带动第三转向球紧固杆31往复移动,从而压紧第三转向球28;第三球头连接杆33的一端固定有第三转向球28,另一端与导轨15垂直固定,第三转向球28外表面上以第三球头连接杆33为中心轴的径向方向刻有一条零度经线22,第三转向球28外表面上以第三球头连接杆33为中心轴的纬线方向刻有角度纬线23,角度刻度线标记从零度到90度;第三球槽上端面30与第三转向球28外表面相交的角度纬线为零度纬线24,第三球槽上端面30上以球槽中心轴线为中心刻有径向角度线25,刻度线标记从零度到360度;导轨15上刻有刻度线及数字,导轨15为矩形滑道,长度为200~300mm,导轨15上套装设置有第一滑块16,第一滑块16通过螺栓与导轨15固定,第一滑块16能沿导轨15往复移动;第一滑块16上套装设置有第二滑块17、第三滑块18,第二滑块17、第三滑块18的侧面分别设置有螺栓,用于与第一滑块16进行固定,第二滑块17、第三滑块18能根据需求改变在第一滑块16上的位置;第一固定针板19为硬质PVC塑料板,厚度为2~3mm,长度为80~150mm,宽度为50~100mm,第一固定针板19前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滑块17上,第一固定针板19上开有均匀分布的直径为2~3mm的通孔,每行针孔21的行间距为10mm,相邻两行的针孔21错位均匀分布;第二固定针板20前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滑块18上,第二固定针板20与第一固定针板19的结构、材质、尺寸均相同。所述的固定卡扣1、第一球头连接杆2、第一转向球3、第一球槽4、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第一套筒杆7、支撑块9、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第二球槽11、第二转向球13、第三球头连接杆33、导轨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块17、第三滑块18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预先将固定卡扣1卡在床体的固定杆上,拧紧固定卡扣1上的螺栓使固定卡扣1固定在固定杆上,根据患者的体位和病灶位置,确定进针高度、角度、针管间距和进针深度,在垂直于固定卡扣1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内转动第一套筒杆7、第二套筒杆27,以初步调整适应所需高度和位置,记下第一转向球3的外表面上与第一球槽上端面5相交的角度纬线23,记下第二转向球13的外表面上与第二球槽上端面12相交的角度纬线23,拧紧第一紧固旋钮8,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向下移动,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的端部将第一转向球3卡紧在第一球槽4内,同时,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向上移动,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的端部将第二转向球13卡紧在第二球槽11内;将第三转向球28上的零度经线22对准第三球槽29的径向角度线25的零度线,同时第三转向球28上的零度纬线24对准第三球槽上端面30,使第三转向球28处于归零的初始状态;根据所需进针角度,在水平面内旋转导轨15,当第三转向球28上的零度经线22相对于第三球槽上端面30的径向角度线25转至适用角度时,导轨15停止水平旋转,然后在导轨15与第三球头连接杆33所在平面内转动导轨15,第三转向球28在第三球槽29内转动,当第三转向球28上所需角度的角度纬线23与第三球槽上端面30相交时,表明旋转至适当进针角度,拧紧第二紧固旋钮32,第三转向球紧固杆31向上移动,第三转向球紧固杆31的端部将第三转向球28卡紧在第三球槽29内;通过螺栓将第一固定针板19、第二固定针板20分别固定在第二滑块17、第三滑块18上,根据所需的第一固定针板19、第二固定针板20的间距,将第二滑块17、第三滑块18固定在第一滑块16上,根据进针针管位置和间距,从第一固定针板19、第二固定针板20上选择合适进针的针孔21,将针管穿过并第一固定针板19、第二固定针板20上对应位置的针孔21,针管和针孔21之间通过摩擦力固定;根据进针深度,从导轨15刻度线上确定并记录第一滑块16的移动初始位置和停止位置,向病人方向推动第一滑块16,进而将针管插入病人体内,当针管插入到要求深度时,停止推动第一滑块16,并将第一滑块16上的螺栓拧紧,使其固定在导轨15上,从而固定插植针进针后的位置,减少病人转运过程中的位置误差,根据记录的装置的角度和位置,还可进行重复性操作。根据需要,还可以更换不同针孔21排布方式的第一固定针板19、第二固定针板20,以便选择合适的进针位置和针管间距。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的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所述的第一固定针板19和第二固定针板20的针孔21布孔方式还可按如下方式排列:针孔21按圆周排列,圆心处设有一针孔21,最内层圆周的半径为10mm,其余各圆周为半径依次间隔10mm的同心圆;最内层圆周上等中心角均匀排布8个针孔21,半径为20mm的圆周上等中心角均匀排布12个针孔21,其余各圆周上等中心角均匀排布的针孔21依次增加四个;第一固定针板19、第二固定针板20的厚度为3mm,长度为100mm,宽度为80mm,针孔21直径为2.5mm,材质为硬质PVC塑料板;第一球头连接杆2、第三球头连接杆33的长度为30mm,第一转向球3、第二转向球13的直径为25mm,第一球槽4、第二球槽11、第三球槽29的内凹槽直径为27mm,第一套筒杆7的长度为150mm,导轨15长度为280mm;固定卡扣1、第一球头连接杆2、第一转向球3、第一球槽4、第一转向球紧固杆6、第一套筒杆7、支撑块9、第二转向球紧固杆10、第二球槽11、第二转向球13、第三球头连接杆33、导轨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块17、第三滑块18的材质为不锈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的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所述的导轨15的前端侧面上固定安装有电池、灯和开关,当进针前,打开开关,由灯照射进针方向,且照射方向随导轨15的转向而调整照射方向,视线更加清晰,提高进针操作的准确性。

Claims (5)

1.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卡扣、第一球头连接杆、第一转向球、第一球槽、第一球槽上端面、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第一套筒杆、第一紧固旋钮、支撑块、第二转向球紧固杆、第二球槽、第二球槽上端面、第二转向球、豁槽、导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针孔、零度经线、角度纬线、零度纬线、径向角度线、蜗轮、第二套筒杆、第三转向球、第三球槽、第三球槽上端面、第三转向球紧固杆、第二紧固旋钮、第三球头连接杆;固定卡扣为金属质铰链式U型卡扣结构,两个U型叶片的一端通过铰链铰接,两个U型叶片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两个U型叶片的内圈壁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以减少与外部固定杆的摩擦,同时增加安装固定的牢固性;固定卡扣的一个U型叶片正中央垂直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一球头连接杆,第一球头连接杆的长度为20~50mm,第一球头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一转向球,第一转向球的直径为10~40mm;第一转向球外表面上以第一球头连接杆为中心轴的纬线方向刻有角度纬线,角度刻度线标记从零度到90度,当第一球头连接杆呈竖直状态时,第一球槽上端面与第一转向球外表面相交的角度纬线为零度纬线,当第一球头连接杆呈水平状态时,第一球槽上端面与第一转向球外表面相交的角度纬线为90度纬线;第一套筒杆为中空管状结构,长度为100~200mm,第一套筒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一球槽,第一球槽底部中央设置有漏斗形开口,漏斗形开口与第一套筒杆内孔相通,第一球槽的内凹槽高度为第一转向球的三分之二球型高度,其直径为12~45mm,第一转向球能在第一球槽内自由转动,第一球槽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豁槽,豁槽的深度能允许第一球头连接杆转至水平位置;第一套筒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二球槽,第一球槽和第二球槽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一转向球、第二转向球和第三转向球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二转向球能在第二球槽内自由转动;第一套筒杆内两端通过支撑块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第二转向球紧固杆,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第二转向球紧固杆能相对支撑块往复移动,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第二转向球紧固杆上设置有蜗杆结构,第一转向球紧固杆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之间设置有蜗轮,第一转向球紧固杆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上的蜗杆同时与蜗轮啮合,蜗轮的中心轴垂直并穿过第一套筒杆,蜗轮的中心轴外端部设置有第一紧固旋钮,蜗轮随着第一紧固旋钮的旋转,带动第一转向球紧固杆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紧固旋钮设置在第一套筒杆的中间位置;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的一端设置有漏斗形端部,漏斗形端部与第一球槽底部中央的漏斗形开口配合并能自由移动,漏斗形端部的顶端为内凹的部分球型弧面,弧面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以便于牢固固定第一转向球,第一转向球紧固杆及端部与第二转向球紧固杆及端部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二转向球紧固杆的端部弧面能牢固固定第二转向球;第二套筒杆的长度为100~200mm,第二套筒杆的直径与第一球头连接杆的直径相同,第二套筒杆的靠近第三球槽端为中空管状结构,空管部分的长度为80~150mm;第二套筒杆的一端与第二转向球固定,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三球槽,第三球槽底部中央设置有漏斗形开口,漏斗形开口与第二套筒杆的内孔相通,第三球槽的内凹槽高度为第三转向球的三分之二球型高度,其直径为12~45mm,第三转向球能在第三球槽内自由转动;第二套筒杆内两端分别通过支撑块安装有第三转向球紧固杆,设置有蜗杆结构的第三转向球紧固杆能相对支撑块往复移动,第二套筒杆内设置安装有蜗轮,蜗轮与第三转向球紧固杆上的蜗杆啮合,蜗轮的中心轴垂直并穿过第二套筒杆,蜗轮的中心轴外端部设置有第二紧固旋钮,蜗轮随着第二紧固旋钮的旋转,带动第三转向球紧固杆往复移动,从而压紧第三转向球;第三球头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三转向球,另一端与导轨垂直固定,第三转向球外表面上以第三球头连接杆为中心轴的径向方向刻有一条零度经线,第三转向球外表面上以第三球头连接杆为中心轴的纬线方向刻有角度纬线,角度刻度线标记从零度到90度;第三球槽上端面与第三转向球外表面相交的角度纬线为零度纬线,第三球槽上端面上以球槽中心轴线为中心刻有径向角度线,刻度线标记从零度到360度;导轨上刻有刻度线及数字,导轨为矩形滑道,长度为200~300mm,导轨上套装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通过螺栓与导轨固定,第一滑块能沿导轨往复移动;第一滑块上套装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的侧面分别设置有螺栓,用于与第一滑块进行固定;第一固定针板前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滑块上,第二固定针板前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滑块上,第二滑块、第三滑块能根据需求改变在第一滑块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针板为硬质PVC塑料板,厚度为2~3mm,长度为80~150mm,宽度为50~100mm,第一固定针板上开有均匀分布的直径为2~3mm的通孔,每行针孔的行间距为10mm,相邻两行的针孔错位均匀分布;第二固定针板与第一固定针板的结构、材质、尺寸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针板的针孔按圆周排列,圆心处设有一针孔,最内层圆周的半径为10mm,其余各圆周为半径依次间隔10mm的同心圆;最内层圆周上等中心角均匀排布8个针孔,半径为20mm的圆周上等中心角均匀排布12个针孔,其余各圆周上等中心角均匀排布的针孔依次增加四个,第二固定针板与第一固定针板的结构、材质、尺寸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的前端侧面上固定安装有电池、灯和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意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使用方法是预先将固定卡扣卡在床体的固定杆上,拧紧固定卡扣上的螺栓使固定卡扣固定在固定杆上,根据患者的体位和病灶位置,确定进针高度、角度、针管间距和进针深度,在垂直于固定卡扣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内转动第一套筒杆、第二套筒杆,以初步调整适应所需高度和位置,记下第一转向球的外表面上与第一球槽上端面相交的角度纬线,记下第二转向球的外表面上与第二球槽上端面相交的角度纬线,拧紧第一紧固旋钮,第一转向球紧固杆向下移动,第一转向球紧固杆的端部将第一转向球卡紧在第一球槽内,同时,第二转向球紧固杆向上移动,第二转向球紧固杆的端部将第二转向球卡紧在第二球槽内;将第三转向球上的零度经线对准第三球槽的径向角度线的零度线,同时第三转向球上的零度纬线对准第三球槽上端面,使第三转向球处于归零的初始状态;根据所需进针角度,在水平面内旋转导轨,当第三转向球上的零度经线相对于第三球槽上端面的径向角度线转至适用角度时,导轨停止水平旋转,然后在导轨与第三球头连接杆所在平面内转动导轨,第三转向球在第三球槽内转动,当第三转向球上所需角度的角度纬线与第三球槽上端面相交时,表明旋转至适当进针角度,拧紧第二紧固旋钮,第三转向球紧固杆向上移动,第三转向球紧固杆的端部将第三转向球卡紧在第三球槽内;通过螺栓将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分别固定在第二滑块、第三滑块上,根据所需的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的间距,将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根据进针针管位置和间距,从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上选择合适进针的针孔,并将针管穿过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上对应位置的针孔,针管和针孔之间通过摩擦力固定;根据进针深度,从导轨刻度线上确定并记录第一滑块的移动初始位置和停止位置,向病人方向推动第一滑块,进而将针管插入病人体内,当针管插入到要求深度时,停止推动第一滑块,并将第一滑块上的螺栓拧紧,使其固定在导轨上,从而固定插植针进针后的位置,减少病人转运过程中的位置误差,根据记录的装置的角度和位置,还可进行重复性操作;根据需要,还可以更换不同针孔排布方式的第一固定针板、第二固定针板,以便选择合适的进针位置和针管间距。
CN202010106431.1A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 Active CN111167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431.1A CN111167023B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431.1A CN111167023B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7023A CN111167023A (zh) 2020-05-19
CN111167023B true CN111167023B (zh) 2021-04-13

Family

ID=7064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6431.1A Active CN111167023B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702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10573A1 (de) * 1989-04-13 1990-10-18 Siemens Ag Nadelfuehrung zur durchfuehrung einer ultraschallgezielten punktion
CN2699847Y (zh) * 2004-04-19 2005-05-18 黄会岳 脊椎固定器结构
CN201157375Y (zh) * 2008-02-22 2008-12-03 王爱娣 一种腔镜用腹壁悬吊装置
CN104921809B (zh) * 2015-06-10 2017-06-23 北京智博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式医用模板系统
US10849650B2 (en) * 2015-07-07 2020-12-01 Eigen Health Services, Llc Transperineal needle guidance
WO2018022979A1 (en) * 2016-07-28 2018-02-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ransperineal imaging-guided prostate needle placement
WO2018165480A1 (en) * 2017-03-08 2018-09-13 Generations International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Llc D/B/A International Private Bank Adjustable brachytherapy template and template holder
EP3618720A1 (en) * 2017-05-02 2020-03-1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Transperineal stepper including rotatable transducer probe and shaft with internal cable
CN209136800U (zh) * 2018-06-05 2019-07-23 上海长海医院 一种经会阴精准穿刺定位器
CN110681072B (zh) * 2019-10-17 2021-06-1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7023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98711B1 (en) Pivoting needle template apparatus for brachytherapy treatment of prostate disease and methods of use
EP08419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stitial radiation of the prostate gland
US4998912A (en) Diverging gynecological template
CN111298278B (zh) 一种球头导管插植针施源器
CN103083092A (zh) 经皮椎弓根穿刺的三维定位导向装置
CN201591639U (zh) 针体支撑支架
CN108670375A (zh) 一种双平面超声引导的前列腺放射性粒子植入系统
CN111167023B (zh) 一种会阴部插植手术用针管固定装置
CN208678188U (zh) 一种宫颈癌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的辅助装置
CN206700208U (zh) 可调节角度的固定穿刺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模板的支架装置
CN107998518A (zh) 宫颈癌腔联合宫旁插植治疗的个体化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CN203122610U (zh) 经皮椎弓根穿刺的三维定位导向装置
CN209237192U (zh) 一种柱状插植针施源器模板
CN210871928U (zh) 可调式前列腺穿刺模板
CN204951093U (zh) 前列腺穿刺双定位辅助装置
CN208405798U (zh) 一种宫颈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模板
CN2435052Y (zh) 磁共振x线双定位引导肝门静脉及肝管穿刺装置
CN211633545U (zh) 经皮微创椎弓根穿刺导向系统
CN204428630U (zh) 一种用于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床
CN213158924U (zh) 一种插植针施源器模板
CN210408553U (zh) 一种定位引导准确的骨肿瘤手术穿刺定位装置
CN204601398U (zh) 一种带有锁定装置的宫腔施源器
CN209136896U (zh) 一种乳腺肿瘤体表投影钟形定位装置
CN214342519U (zh) Ct引导下穿刺手术用靶向控制装置
US4682593A (en) Adjustable breast bridge for use in multiple-plane interstitial breast impla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