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5237A -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5237A
CN111165237A CN202010099613.0A CN202010099613A CN111165237A CN 111165237 A CN111165237 A CN 111165237A CN 202010099613 A CN202010099613 A CN 202010099613A CN 111165237 A CN111165237 A CN 111165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r
control method
treatment
gall midge
pre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96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海媛
袁永达
王冬生
张天澍
常晓丽
顾浩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00996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52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5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52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4Catching by adhesive surfa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在春天越冬代成虫羽化时至梨树谢花期之间采用所述方法进行防治,所述方法包括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所述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在植物的预定高度处悬挂捕虫装置,所述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施杀虫剂,所述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释放异色瓢虫;所述杀虫剂为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500‑5000倍液。本发明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以及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方法用于防治梨瘿蚊,弥补了采用单一的防治方法或采用物理防治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防治率低的缺陷,提高了梨瘿蚊防治率,同时降低了杀虫剂的使用量,本方明的防治方法对环境更加友好。

Description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梨树上的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梨瘿蚊(Dasineura pyri Bouche),俗称梨芽蛆、梨叶蛆,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梨瘿蚊最早在欧洲被发现,直到1981年在我国的安徽省被发现。2000年后,该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该虫已经在我国福建、广西、贵州、河南、湖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浙江、重庆等13个省(市、自治区)多个省市均有发现。
梨瘿蚊是一种比较难防治的害虫。近几年来,梨瘿蚊危害猖獗,已成为梨园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化学杀虫剂可以有效的防治梨瘿蚊,同时保证了梨的产量及品质不受影响。但自2015年,农业农村部开展了到2020年化肥杀虫剂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了降低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需要采取其他的更加环保的方式防治梨瘿蚊。
对于梨园中的重要害虫,如何在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的前提下实现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协同作用是目前梨园害虫防治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在春天越冬代成虫羽化时至梨树谢花期之间采用所述方法进行防治,所述方法包括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所述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在植物的预定高度处悬挂捕虫装置,所述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施杀虫剂,所述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释放异色瓢虫;所述杀虫剂为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500-5000倍液。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以及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方法用于防治梨瘿蚊,弥补了采用单一的防治方法或采用物理防治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对梨瘿蚊防治率低的缺陷,提高了梨瘿蚊防治率;并且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方法,降低了杀虫剂的使用量,因此本方明的防治方法对环境更加友好。
优选的,所述释放异色瓢虫的主要过程为:在梨树上发现梨瘿蚊幼虫时开始释放异色瓢虫,每667m2释放2000-3000头。
优选的,所述异色瓢虫每间隔10-15天释放一次,且连续释放2次。
优选的,在梨树上发现所述梨瘿蚊幼虫时开始喷施所述杀虫剂,第一次喷施后,隔一周再喷施一次。
优选的,所述杀虫剂为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1000-2500倍液.
优选的,所述杀虫剂还包含1%体积分数的5%d-柠檬烯可溶液剂。
优选的,所述捕虫装置为粘虫板,所述粘虫板的规格为25cm×20cm,所述粘虫板的悬挂高度为离地面100cm。
优选的,所述粘虫板每667m2悬挂10-15张,且所述粘虫板每周更换一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在梨园悬挂粘虫板粘杀梨瘿蚊越冬代成虫,在发现梨瘿蚊幼虫时释放梨瘿蚊的天敌异色瓢虫,同时喷施杀虫剂的方法,灭杀越冬代的成虫和第一代幼虫,降低第二代梨瘿蚊的数量,提高了梨瘿蚊幼虫、成虫的捕杀数量,减少对嫩叶的危害,效果显著;本发明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以及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方法用于防治梨瘿蚊,弥补了采用单一的防治方法或采用物理防治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防治率低的缺陷,提高了梨瘿蚊防治率;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方法,降低了杀虫剂的使用量,因此本方明的防治方法对环境更加友好;另外,针对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同时使用时化学药剂对异色瓢虫会产生毒害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选择杀虫剂的合适浓度,保护异色瓢虫不被毒杀,同时保证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效果,并且更加经济、环保。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梨瘿蚊的方法,包括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协同防治。在梨园悬挂黄色粘虫板粘杀梨瘿蚊越冬代成虫,在梨树发现梨瘿蚊幼虫开始释放异色瓢虫,间隔10-15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异色瓢虫。同时对梨树全树喷施的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含1%的5%d-柠檬烯可溶液剂),灭杀越冬代的成虫和第一代幼虫,减少对嫩叶的危害,降低第二代梨瘿蚊的数量,减少梨瘿蚊的危害,效果显著。
在本文中,由「一数值至另一数值」表示的范围,是一种避免在说明书中一一列举该范围中的所有数值的概要性表示方式。因此,某一特定数值范围的记载,涵盖该数值范围内的任意数值以及由该数值范围内的任意数值界定出的较小数值范围,如同在说明书中明文写出该任意数值和该较小数值范围一样。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实施例均自2019年3月底在庄行综合试验站梨园内进行。
实施例1
在同一个梨园中进行梨瘿蚊防治试验,将梨园等分成9个处理区域。
处理1:1/9的梨园采用物理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
梨园悬挂黄色粘虫板,黄色粘虫板的规格为25cm×20cm,悬挂在离地面100cm的梨树枝上,667m2按10-15张,均匀分布,每周更换一次。梨树发现梨瘿蚊幼虫开始释放异色瓢虫,667m2按2000-3000头,间隔10-15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同时称取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8克,先倒入1升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倒入喷雾器中共16升水(含160ml 5%d-柠檬烯可溶液剂),即为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药液的2000倍液。搅拌均匀后喷施药液的2000倍液,一周后再喷施一次。
处理2:1/9的梨园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的方法处理。
梨树发现梨瘿蚊幼虫开始释放异色瓢虫,667m2按2000-3000头,间隔10-15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同时喷施处理1中所述的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药液的2000倍液(含160ml 5%d-柠檬烯可溶液剂),一周后再喷施一次。
处理3:1/9的梨园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
梨园悬挂黄色粘虫板,黄色粘虫板的规格为25cm×20cm,悬挂在离地面100cm的梨树枝上,667m2按10-15张,均匀分布,每周更换一次。同时喷施处理1中所述的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药液的2000倍液(含160ml 5%d-柠檬烯可溶液剂),一周后再喷施一次。
处理4:1/9的梨园采用物理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
梨园悬挂黄色粘虫板,黄色粘虫板的规格为25cm×20cm,悬挂在离地面100cm的梨树枝上,667m2按10-15张,均匀分布,每周更换一次。梨树发现梨瘿蚊幼虫开始释放异色瓢虫,667m2按2000-3000头,间隔10-15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
处理5:1/9的梨园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梨树发现梨瘿蚊幼虫时,喷施处理1中所述的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药液的2000倍液(含160ml 5%d-柠檬烯可溶液剂),一周后再喷施一次。
处理6:1/9的梨园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梨树发现梨瘿蚊幼虫时,称取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8克,先倒入1升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倒入喷雾器中共16升水(不含5%d-柠檬烯可溶液剂),得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2000倍液,搅拌均匀后喷施所述药液的2000倍液,一周后再喷施一次。
处理7:1/9的梨园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梨树发现梨瘿蚊幼虫开始释放异色瓢虫,667m2按2000-3000头,间隔10-15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
处理8:1/9的梨园采用物理防治方法。
梨园悬挂黄色粘虫板,黄色粘虫板的规格为25cm×20cm,悬挂在离地面100cm的梨树枝上,667m2按10-15张,均匀分布,每周更换一次。
处理9:不实施任何防治方法。
本实施例对梨园完成处理后,对梨瘿蚊危害程度调查:
2019年5月16日,梨瘿蚊盛发期,在上述梨园的9个处理区域内分别按Z字型取5点,每点调查25个春梢,共计125个,每个春梢上调查10片叶,调查梨瘿蚊叶片危害率,枝梢危害率和虫口密度(头/叶)。
表一 叶片危害率、枝梢危害率及虫口密度比较
危害程度 叶片危害率(%) 枝梢危害率(%) 幼虫虫口密度(头/叶)
处理1 9.40±0.58a 13.00±2.55a 0.13±0.09a
处理2 18.40±1.13b 25.00±6.12abc 0.70±0.12ab
处理3 21.00±0.84b 27±3.39bc 0.90±0.33abc
处理4 20.00±0.74b 21.00±4.30ab 1.20±0.12abc
处理5 22.20±1.08b 31.00±4.30bc 1.1±0.19abc
处理6 26.60±0.94c 35.00±3.16c 2.2±0.12cd
处理7 21.60±1.03b 28.00±4.36bc 1.80±0.34bc
处理8 28.60±1.35c 35.00±2.74c 3.3±0.34d
处理9 50.60±2.83d 61.00±5.79d 7.5±1.08e
从上表可看出,处理1的叶片危害率为9.4%,低于其它处理的叶片危害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处理1的枝梢危害率为13%,处理1与处理3、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8、处理9之间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处理1的幼虫虫口密度为0.13头/叶,低于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但差异不显著,处理1与处理6、处理7、处理8、处理9差异显著。
实施例2
在另一个梨园中进行梨瘿蚊防治试验,将梨园等分成8份,每一等分梨园按下述8种处理方式中的一种进行处理。
处理1: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处理1的方法进行处理。
处理2:梨园悬挂黄色粘虫板,黄色粘虫板的规格为25cm×20cm,悬挂在离地面100cm的梨树枝上,667m2按10-15张,均匀分布,每周更换一次。梨树有梨瘿蚊幼虫开始释放异色瓢虫,667m2按2000-3000头,间隔10-15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次。同时称取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3.2克,先倒入1升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倒入喷雾器中共16升水(含160ml5%d-柠檬烯可溶液剂),即为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药液的5000倍液。搅拌均匀后喷施该药液,一周后再喷施一次。
处理3:防治方法与本实施例处理2的方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喷施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3000倍液(含1%体积分数的5%d-柠檬烯可溶液剂)。
处理4:防治方法与本实施例处理2的方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喷施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2500倍液(含1%体积分数的5%d-柠檬烯可溶液剂)。
处理5:防治方法与本实施例处理2的方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喷施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1500倍液(含1%体积分数的5%d-柠檬烯可溶液剂)。
处理6:防治方法与本实施例处理2的方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喷施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1000倍液(含1%体积分数的5%d-柠檬烯可溶液剂)。
处理7:防治方法与本实施例处理2的方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喷施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500倍液(含1%体积分数的5%d-柠檬烯可溶液剂)。
处理8:不实施任何防治方法。
本实施例的梨瘿蚊防治效果调查试验:
每处理选择10株梨树,每株梨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选1个枝条,即每处理调查50个定枝,分别于药前、药后15d统计梨瘿蚊存活幼虫数量和异色瓢虫的死亡率。
表二 梨瘿蚊幼虫的防治率、瓢虫死亡率比较
危害程度 梨瘿蚊幼虫的防治率% 瓢虫死亡率%
处理1 81.38a 0
处理2 56.98c 0
处理3 69.55b 0
处理4 75.46b 0
处理5 82.10a 0.33c
处理6 82.46a 0.68b
处理7 83.24a 2.56a
处理8 4.95d 0
异色瓢虫释放15天后,处理1至处理4的瓢虫死亡率为0,并且在这两种处理方式中,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在稀释2000倍与2500倍时,梨瘿蚊幼虫的防治率相对较高;处理5、处理6中喷施药液为稀释1500倍液、1000倍液时,梨瘿蚊幼虫的防治率较高,异色瓢虫死亡率相对较低,处理7中喷施药液为稀释500倍液,瓢虫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优选的方案为兼顾梨瘿蚊幼虫的防治率及异色瓢虫的存活率,从以上处理方式及结果的对比可得知,当采用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1000-2500倍液喷施时,梨瘿蚊幼虫的防治率较高,且对异色瓢虫的危害较小。
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方面提高了梨瘿蚊成虫的捕杀数量,减少下一代幼虫的数量、降低杀虫剂使用量,另一方面所选杀虫剂浓度保护异色瓢虫不被毒杀。
在本发明及上述实施例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预见到,本发明所列举或例举的各原料或其等同替换物、各加工方法或其等同替换物都能实现本发明,以及各原料和加工方法的参数上下限取值、区间值都能实现本发明,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春天越冬代成虫羽化时至梨树谢花期之间采用所述方法进行防治,所述方法包括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所述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在植物的预定高度处悬挂捕虫装置,所述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施杀虫剂,所述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释放异色瓢虫;所述杀虫剂为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500-5000倍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异色瓢虫的主要过程为:在梨树上发现梨瘿蚊幼虫时开始释放异色瓢虫,每667m2释放2000-3000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色瓢虫每间隔10-15天释放一次,且连续释放2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梨树上发现所述梨瘿蚊幼虫时开始喷施所述杀虫剂,第一次喷施后,隔一周再喷施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为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的1000-2500倍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还包含0.1%-2%体积分数的5%d-柠檬烯可溶液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装置为粘虫板,所述粘虫板的规格为25cm×20cm,所述粘虫板的悬挂高度为离地面100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梨瘿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虫板每667m2悬挂10-15张,且所述粘虫板每周更换一次。
CN202010099613.0A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Pending CN1111652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9613.0A CN111165237A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9613.0A CN111165237A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5237A true CN111165237A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9613.0A Pending CN111165237A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523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042A (zh) * 2003-02-28 2004-03-10 袁贞国 d-柠檬烯生物增效杀虫剂
CN103535223A (zh) * 2013-09-25 2014-01-29 安徽省砀山果园场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CN104381236A (zh) * 2014-11-03 2015-03-04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一种防治梨瘿蚊的方法
CN104770259A (zh) * 2015-04-20 2015-07-15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CN107529757A (zh) * 2015-04-17 2018-01-02 巴斯夫农业化学品有限公司 防治非作物害虫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042A (zh) * 2003-02-28 2004-03-10 袁贞国 d-柠檬烯生物增效杀虫剂
CN103535223A (zh) * 2013-09-25 2014-01-29 安徽省砀山果园场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CN104381236A (zh) * 2014-11-03 2015-03-04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一种防治梨瘿蚊的方法
CN107529757A (zh) * 2015-04-17 2018-01-02 巴斯夫农业化学品有限公司 防治非作物害虫的方法
CN104770259A (zh) * 2015-04-20 2015-07-15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杜浩等: "异色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偏好",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江奇卿等: "江西梨瘿蚊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生物灾害科学》 *
王芳等: "植物精油d-柠檬烯对吡虫啉增效作用及其机制", 《中国植保导刊》 *
齐浩亮等: "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小菜蛾的毒力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71212B2 (ja) 安定なs−(+)−アブシジン酸の液体および可溶性顆粒製剤
CN102349507B (zh) 含吡蚜酮的超低容量液剂
AU2007319150B2 (en) Aloe vera gel treatment of plants, fruits and vegetables
WO2002087329A1 (fr) Procede pour reguler la croissance de plantes cultivees, au moyen d'acide abscisique naturel, et composition correspondante
CN110839618B (zh) 一种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纳米防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6542A (zh) 含嘧螨酯组合物的超低容量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96439A (zh) 一种厚朴酚类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674101B (zh) 抑制柳絮的农药组合物
JPH08500087A (ja) 果実を間引くための新規方法及び組成
DE69917669T2 (de) Glutaminsäure und glykolsäure verwendendes verfahren zur erhöhung der pflanzenproduktivität
CN111165237A (zh) 一种梨瘿蚊的防治方法
Ram et al. Modification of growth and sex expression in Cannabis sativa by aminoethoxyvinylglycine and ethephon
CN1111353C (zh) 控制由食草昆虫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方法
CN114009429A (zh) 一种植物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729C (zh) 种子包衣剂
CN110463709A (zh) 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DE885992C (de) Mittel zur Herabsetzung von durch Frostschaeden entstehenden Ernteverlusten bei fruchttragenden Pflanzen
CN111436453B (zh) 一种防治绿盲蝽的复配杀虫剂
CN113598162B (zh) 一种助剂及其在制备防治蓟马药剂中的应用
CN113841709B (zh) 一种用夹竹桃及其组合物制备的杀虫剂
CN106718433A (zh) 一种防治水稻褐飞虱危害的方法
CN108056109A (zh) 一种含寡糖的花期延长剂及其应用
CN107711886B (zh) 一种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复方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8281A (zh) 一种绿色环保的植物杀虫剂配方
US3970443A (en) Cycloheximide-cyanobenzene compositions as fruit absc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