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2190A - 发光显示面板、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显示面板、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2190A
CN111162190A CN201811319529.4A CN201811319529A CN111162190A CN 111162190 A CN111162190 A CN 111162190A CN 201811319529 A CN201811319529 A CN 201811319529A CN 111162190 A CN111162190 A CN 111162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95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文
史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195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2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2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2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包括设有驱动层的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公共反射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围成多个开口区;设置在各个所述开口区中的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上的透明电极,每个所述发光层上设有多个所述透明电极,能将一个发光层隔离成多个受控的局部发光区域,相当于提高了像素密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Description

发光显示面板、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器件正朝着更轻、更薄、更低能耗、更低成本以及更好画质的方向发展。其中,有机发光面板由于其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以及轻薄化的优点,是目前显示器件的主要研究方向。而传统的有机发光面板由于分辨率低,使得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显示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有机发光面板分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设有驱动层的基板;
公共反射电极,设置在基板上,并覆盖部分基板;
像素定义层,设置在基板上;像素定义层围成多个开口区,开口区露出公共反射电极;
发光层,设置在各个开口区中,覆盖公共反射电极,用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光以显示图像;
透明电极,设置于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上,透明电极与驱动层电连接,每个发光层上设有多个透明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上设有贯穿像素定义层与驱动层连通的连接孔,透明电极的一部分穿过所述连接孔与驱动层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层设有与各个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孔设置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公共反射电极包括铝电极、银电极、铝合金电极、银合金电极、混合夹层结构电极中的任意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层包括有机发光层、量子点发光层或者混合发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包括刚性基板或者柔性基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设有驱动层的基板、公共反射电极、像素定义层、发光层以及透明电极,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设有驱动层的基板;
在基板上形成公共反射电极,公共反射电极覆盖部分基板;
在基板上制作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围成多个开口区,开口区露出公共反射电极;
在各个开口区印刷制备发光层,发光层覆盖公共反射电极;
在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上制作多个透明电极,透明电极与驱动层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基板上制作像素定义层的过程,包括步骤:在像素定义层上制作贯穿像素定义层的连接孔,连接孔与驱动层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作透明电极的过程,包括步骤:使用高精度金属掩膜板沉积透明电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显示面板或者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制作的发光显示面板。
上述的显示面板,通过在一个发光层上设置多个透明电极,将发光层隔离成独立受控的局部发光区域,即实现了在相同面积的开口区中设置多个局部发光区域,提高了像素密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发光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层的排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层的排列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设有驱动层的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制作公共电极的剖面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制作像素定义层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5D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制作发光层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
图1为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设有驱动层20的基板10;公共反射电极30,设置在基板10上,并覆盖部分基板10;像素定义层40,设置在基板10上;像素定义层40围成多个开口区402,开口区402露出公共反射电极30;发光层50,设置在各个开口区402中,覆盖公共反射电极30,用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光以显示图像;透明电极60,设置于发光层50和像素定义层40上,透明电极60与驱动层20电连接,每个发光层50上设有多个透明电极60。
其中,公共反射电极30为显示面板电路提供公共电连接端,像素定义层40围成若干个开口区402,开口区402露出公共反射电极30,即公共反射电极30位于开口区402的底部,开口区402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发光层50设置在开口区403中,覆盖在公共反射电极30上,发光层50与公共反射电极30电连接,发光层30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光以显示图像。透明电极60设置在发光层50和像素定义层40上,透明电极60与驱动层20电连接。每个发光层50上设有若干个透明电极60,透明电极60与发光层50电连接。每个透明电极60互相独立,与驱动层20电连接后,能够将一个发光层50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局部发光区域,一个透明电极60对应一个局部发光区域。当驱动层20发出驱动信号,就能够控制透明电极60对应的局部发光区域发光。与传统的顶发射印刷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发光显示面板由于每个透明电极60都独立与驱动层20电连接,一个发光层50上设有多个透明电极60,能将一个发光层50隔开成多个局部发光区域,每个局部发光区域都能独立受控发光,因此,相当于在相同面积的开口区402中设置了多个发光单元,即子像素,这就提高了像素密度,提高了分辨率。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像素定义层40包括多个开口区402,每个开口区402都设有一个完整的发光层50。每个发光层50上都设有多个透明电极60,每个透明电极50又都与驱动层20电连接,从而将一个发光层50划分成若干个独立受控的局部发光区域,在驱动层20的驱动下,只要在透明电极60和公共反射电极30之间形成电压加在发光层50上,就能够使发光层50上与透明电极60对应的区域发光。驱动层20可以设有与透明电极60的数量一一对应的驱动单元,用于对发光层50进行驱动控制,即一个开口区402中,发光层50被透明电极60隔开形成若干个发光的子像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40上设有贯穿像素定义层40、与驱动层20连通的连接孔401,透明电极60的一部分穿过连接孔401与驱动层20电连接。其中,连接孔401为通孔,贯穿像素定义层40直通驱动层20。透明电极60的一部分穿过连接孔401与驱动层20电连接。与传统的发光显示面板相比,本实施例的发光显示面板将透明电极60通过连接孔401与驱动层20直接连接,不需要借助辅助电极来降低透明电极60上的电压降,因此,缩短了透明电极60上电流流过的路径,从而降低了透明电极上的电压降,以使发光层50在外加电场的驱动下发光而显示图像时,能够消除因顶部透明电极导电性不足而引起的发光不均匀现象另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层50包括红色发光层、蓝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在一个开口区402中设置一种颜色的所述发光层50。如图3所示是本实施例发光显示面板发光层的排列示意图。由于彩色显示面板至少需要由红、绿、蓝三基色互相组合才能显示彩色画面,因此发光层50至少包括红色发光层、蓝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即发光层50可以是红色发光层、蓝色发光层或者绿色发光层,在一个开口区中设有一种颜色的发光层50,每个发光层50通过若干个透明电极60电连接于驱动层20。这样透明电极60将发光层50隔开形成若干个相同颜色的局部发光区域,即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当然可选地,还可以包括白色发光层、黄色发光层等其他颜色发光层。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发光层的排列方式,由于透明电极60将每个发光层隔开成若干个独立的局部发光区域,在如图3的排列方式中,红色发光层、蓝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各自的一个局部发光区域彼此相邻组合成一个发光组500,即一个像素点,该发光组500因包含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层的局部发光区域,因而通过红绿蓝三基色的不同强度的自由组合就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混合光。在一个开口区402中设置一种颜色的发光层50,在发光层50上设置若干个透明电极60将发光层50电连接于驱动层20,这种将一个发光层50隔开成若干个局部发光区域的方式,相当于在一个开口区402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排列了更多的子像素,只要通过合理的排列方式,能够将每种颜色发光层的局部发光区域与另外几种颜色的发光区域相邻或想靠近,形成发光组,即一个像素,这样,在相同面积下,像素密度就提高了,从而实现高分辨率显示。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蓝光发光层510中设置的四个透明电极60将一个完整的蓝光发光层隔离成四个蓝色局部发光区域,绿光发光层520中设置四个透明电极60将完整的绿色发光层隔离成四个绿色的局部发光区域,红光发光层530中设置六个个透明电极60将完整的红色发光层隔开成六个红色的局部发光区域,通过相邻开口区的不同颜色发光层的组合,可以组成发光组500,包含有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的一个局部发光区域,即一个像素点,因而能够发出彩色光以显示彩色画面。按此排列可以铺满整个显示面板,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发光层50上设置其他数量的透明电极60。如图4所示,可以在蓝光发光层540上设置两个透明电极60,将蓝光发光层540分隔成两个独立发光的局部发光区域,在绿光发光层550上设置两个透明电极60,将绿光发光层550分隔成两个独立发光的局部发光区域,在红光发光层560上设置三个透明电极60,将红光发光层560分隔成三个独立发光的局部发光区域,每种颜色的局部发光区域也能相互靠近形成一个发光组,即一个像素。同理,还可以在一种颜色的发光层上设置其他数量的透明电极,在此不再赘述。透明电极采用高精度金属掩膜版(FMM,Fine Metal Mask)沉积,能够精准对位,在一个发光层50上形成多个透明电极,精确地与发光层50连接,实现将各个发光层50隔开成若干个局部发光区域,因此不需要传统结构中的隔离柱和辅助电极的结构,节省了材料成本,还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公共反射电极30包括铝电极、银电极、铝合金电极、银合金电极、混合夹层结构电极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地,公共反射电极30采用高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包括银电极、铝电极、铝合金电极、银合金电极,还可以包括多种导电材料的以混合夹层结构形成的电极,比如由ITO(氧化铟锡)/Ag/ITO组成的三层夹层结构电极,或者ITO和Ag的双层结构电极。公共反射电极30采用高导电金属材料,能够减小因公共反射电极各处导电性不均匀而引起的电压降,从而避免发光不均匀的现象。另一方面,高导电金属材料形成一定厚度之后通常也具有较好的反射率,将其作为公共反射电极,也可以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提高光线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层设有与各个连接孔401一一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孔401设置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上方。其中,一个薄膜晶体管对应一个连接孔401设置。连接孔401设置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上方。透明电极60的一端通过连接孔401将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发光层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至外部控制电路,实现对各个发光层的驱动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层50包括有机发光层、量子点发光层或者混合发光层。其中,发光层50可以是有机发光层,也可以是量子点发光层,也可以是混合发光层,其中混合发光层由混合材料搭配而成,比如有机材料和量子点材料的混合层或者其他发光材料的混合层。发光层50一般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激子限定层及电子传输层中的一层或多层。空穴注入层提供空穴载流子于空穴传输层中进行传输,电子注入层提供电子载流子于电子传输层中进行传输,在电压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在复合区进行复合发光释放能量。为提高发光效率,可以设置电子阻挡层,阻挡电子载流子因离开复合区而降低复合发光效率;可以设置空穴阻挡层,防止空穴载流子因离开复合区而降低了复合发光效率;还可以设置激子限定层,用于防止发光层中形成的激子迁移至其他功能层发生猝灭而降低发光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10包括刚性基板或者柔性基板。本实施例的发光显示面板为印刷顶发射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所采用的基板可以是刚性基板,如玻璃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如PI膜(PolyimideFilm,聚酰亚胺薄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图2是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驱动层20、公共反射电极30、像素定义层40、发光层50以及透明电极层60,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00至S500:
步骤S100,提供设有驱动层20的基板10。
步骤S200,在基板10上形成公共反射电极30,公共反射电极30覆盖部分基板10。
步骤S300,在基板10上制作像素定义层40,像素定义层围成多个开口区,开口区露出所述公共反射电极。
步骤S400,在各个开口区印刷制备发光层50,发光层50覆盖公共反射电极;
步骤S500,在发光层50和像素定义层40上制作多个透明电极60,透明电极60与驱动层20电连接。
其中,如图5A所示为设有驱动层20的基板10,驱动层20可以是无源驱动层,也可以是有源驱动层。在如图5B所示的制作公共反射电极30的步骤中,在基板10上制作公共反射电极30,可以是在基板10上在基板10上通过沉积的方式制作导电金属薄膜,利用光刻工艺,使导电金属薄膜得以图形化,以形成公共反射电极30;也可以通过蒸镀方式制作导电金属薄膜再图形化形成公共反射电极30,使其覆盖部分基板。如图5C为制作像素定义层40后的剖面示意图。采用光阻材料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可以将像素定义层40设置在基板10上,像素定义层40围成若干个开口区401。如图5D所示,为制作发光层50之后的剖面示意图,在每个开口区内制作发光层50,覆盖公共反射电极30。在发光层50和像素定义层40上制作透明电极60,每个发光层50上都设有若干个透明电极60,发光层50与透明电极60电连接,透明电极60与驱动层30电连接,从而透明电极60将发光层50电连接于驱动层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基板10上制作像素定义层40的过程,包括步骤:在像素定义层40上制作贯穿像素定义层40的连接孔401,连接孔401与驱动层20连通。其中,在像素定义层40上形成与驱动层20连通的连接孔401,可以与像素定义层40同时制作,即曝光显影制作像素定义层40的同时形成通孔,即制作出连接孔401,连接孔401连通到驱动层20;也可以是制作好像素定义层40后通过其他方法制作连接孔401,只要形成过孔连通到驱动层即可。本实施例的发光面板的制作方法,有别于传统为了改善均匀性而引入与顶部透明电极连通的辅助电极的制作方法,传统方法中,制作辅助电极是为了利用辅助电极的高导电性来减小顶部透明电极的电压降,从而改善发光亮度均匀性。但是,由于辅助电极通常是不透光的,因此不能制作在发光区域上;而且,制作辅助电极还需要引入额外的制程,增加制作成本。本实施例直接在像素定义层40上设置直通驱动层20的连接孔401,透明电极60穿过连接孔401直接与驱动层电连接,能够减小电流在透明电极60上的流通路径,从而降低了在透明电极60上的压降,实现改善发光亮度均匀性的效果,也节省了成本,节省了工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开口区印刷制备发光层50的过程,包括步骤:印刷制备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一个开口区内印刷制备一种颜色的发光层。其中,发光层50可以是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或者蓝色发光层,在一个开口区中,通过印刷方式印制一种颜色的发光层,为后续在发光层50上制作透明电极做准备。一个发光层50上设置多个透明电极,能够将发光层50隔开,实现一个开口区401上设有多个发光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作透明电极的过程,包括使用高精度金属掩膜板进行透明电极的高精度沉积,以将相邻的发光层隔开。其中,使用高精度金属掩模版进行沉积顶部透明电极,能够在发光层50上精确设置若干个透明电极60,透明电极60独立电连接至驱动层20中,实现将一个发光层隔开成若干个局部发光区域。相对于传统的顶发射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一个开口区只设置一个发光层和一个透明电极,本实施例在相同大小的开口区中采用印刷方式印制发光层50,在发光层50上采用高精度金属掩模版沉积透明电极60,实现一个发光层50上能够设置多个透明电极60,从而使显示面板的子像素排列更加紧密,能够在相同的面积排列更多像素,实现高分辨率显示。在同一个发光区中,可以根据设计需求相应设置多个透明电极,如2个、4个等。制作公共反射电极的过程包括在所述基板上沉积并图形化导电金属薄膜,以在发光区域形成公共反射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或者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显示面板。其中,显示装置通过图像显示向用户提供信息,可以是使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器、电视机、手机或者手表等含有显示机构的设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驱动层的基板;
公共反射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覆盖部分所述基板;
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像素定义层围成多个开口区,所述的开口区露出所述公共反射电极;
发光层,设置在各个所述开口区中,覆盖所述公共反射电极,用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光以显示图像;
透明电极,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上,所述透明电极与所述驱动层电连接,每个所述发光层上设有多个所述透明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设有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与所述驱动层连通的连接孔,所述透明电极的一部分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驱动层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层设有与各个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反射电极包括铝电极、银电极、铝合金电极、银合金电极、混合夹层结构电极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有机发光层、量子点发光层或者混合发光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包括刚性基板或者柔性基板。
7.一种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设有驱动层的基板、公共反射电极、像素定义层、发光层以及透明电极,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设有驱动层的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公共反射电极,所述公共反射电极覆盖部分所述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制作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围成多个开口区,所述开口区露出所述公共反射电极;
在各个所述开口区印刷制备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覆盖所述公共反射电极;
在所述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上制作多个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与所述驱动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所述基板上制作像素定义层的过程,包括步骤: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制作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驱动层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作透明电极的过程,包括步骤:使用高精度金属掩膜板沉积透明电极。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显示面板或者包括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作的发光显示面板。
CN201811319529.4A 2018-11-07 2018-11-07 发光显示面板、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162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9529.4A CN111162190A (zh) 2018-11-07 2018-11-07 发光显示面板、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9529.4A CN111162190A (zh) 2018-11-07 2018-11-07 发光显示面板、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2190A true CN111162190A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55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9529.4A Pending CN111162190A (zh) 2018-11-07 2018-11-07 发光显示面板、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219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6849A (zh) * 2007-08-13 2008-0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080116787A1 (en) * 2006-11-17 2008-05-2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ixel structure of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830450A (zh) * 2011-06-13 2012-12-19 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 全彩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彩色滤色片
CN103762224A (zh) * 2014-01-29 2014-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CN106935624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7808897A (zh) * 2017-11-30 2018-03-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364976A (zh) * 2017-09-25 2018-08-03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顶发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16787A1 (en) * 2006-11-17 2008-05-2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ixel structure of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106849A (zh) * 2007-08-13 2008-0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30450A (zh) * 2011-06-13 2012-12-19 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 全彩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彩色滤色片
CN103762224A (zh) * 2014-01-29 2014-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CN106935624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8364976A (zh) * 2017-09-25 2018-08-03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顶发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808897A (zh) * 2017-11-30 2018-03-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42398B1 (ko) 유기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817694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3325812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单元、其制造方法以及滤色片基板
US7375464B2 (en) Full-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having red, green, blue, cyan, magenta, and yellow color modulation layers
US810641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764147B (zh) 显示装置
KR101458905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130190B2 (en)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229959B2 (en) Organic e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display panel
KR10145890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885251A (zh) 透明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233284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20112172A1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H10214043A (ja) 表示装置
US6388387B1 (en) Optical element
JP2009064703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US20230165094A1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JP2011040277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86420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19438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76807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JP2003017263A (ja) El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4015590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62190A (zh) 发光显示面板、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12156136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