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8185A -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8185A
CN111158185A CN202010114997.9A CN202010114997A CN111158185A CN 111158185 A CN111158185 A CN 111158185A CN 202010114997 A CN202010114997 A CN 202010114997A CN 111158185 A CN111158185 A CN 111158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substrate
color filter
film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49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58185B (zh
Inventor
包亚洲
徐田雨
杨刚
马传辉
何海龙
王世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49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8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8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8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58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8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02F1/133516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g. printing, electro-deposition or photolithograph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器领域。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彩色滤光片和单向透射层,单向透射层被配置为能够透射彩膜基板的第一侧面射入的光,反射彩膜基板的第二侧面射入的光,第一侧面为彩膜基板的出光面,第二侧面和第一侧面为相对设置的两个面。彩膜基板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像素区域和位于相邻的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彩色滤光片位于像素区域,单向透射层位于非像素区域。当光照射至非像素区域时,被单向透射层反射,避免光从非像素区域射出。彩膜基板内没有设置黑矩阵,光不会被黑矩阵吸收,提高光的利用率,使显示装置的亮度提高,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电视机和电脑等显示装置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面普及,人们对于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显示装置的彩膜基板上布置有多个像素区域,像素区域之间的区域为非像素区域,非像素区域内布置有黑矩阵(英文:Black Matrix,简称:BM)。光从显示装置内部透过像素区域发射到显示装置外部,实现画面实现。当光达到非像素区域时,光被黑矩阵吸收,避免光透过非像素区域射出。
光穿过非像素区域时被黑矩阵吸收,会造成光的利用率较低,使显示装置的亮度较暗,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使显示装置的亮度提高,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彩膜面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彩色滤光片和单向透射层,所述单向透射层被配置为能够透射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一侧面射入的光,反射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二侧面射入的光,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为相对设置的两个面;
所述彩膜基板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像素区域和位于相邻的所述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所述彩色滤光片位于所述像素区域,所述单向透射层位于所述非像素区域。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凸透镜层,所述凸透镜层位于所述非像素区域,所述凸透镜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单向透射层之间,所述凸透镜层的凸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凹透镜层,所述凹透镜层位于所述非像素区域,所述单向透射层位于所述凹透镜层和所述凸透镜层之间,所述凹透镜层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凸透镜层和所述凹透镜层均采用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和聚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向透射层包括纳米铬混合金属涂层、纳米铝混合金属涂层和纳米铬层与纳米铝层复合涂层中的至少一种涂层。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透光层,所述透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单向透射层之间;
所述透光层包括第一层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一层透光层上有凹槽,所述凸透镜层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透光层覆盖所述凸透镜层,且所述第二透光层位于所述凸透镜层和所述单向透射层之间。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制作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单向透射层,所述单向透射层被配置为能够透射彩膜基板的第一侧面射入的光,反射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二侧面射入的光,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为相对设置的两个面;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彩色滤光片,所述彩膜基板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像素区域和位于相邻的所述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所述彩色滤光片位于所述像素区域,所述单向透射层位于所述非像素区域。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盒,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对盒设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为反射式显示面板,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布置有反射层。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本公开提供的彩膜基板时,光从彩膜基板的第一侧面射入彩膜基板的第二侧面时,光穿过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彩色滤光片和单向透射层照射至彩膜基板的第二侧面,这部分光可以作为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光源。彩膜基板第二侧面的光通过像素区域的彩色滤光片和衬底基板照射至彩膜基板的第一侧面,显示颜色,此时光无法通过非像素区域的单向透射层。当光从彩膜基板的第二侧面照射至非像素区域时,被非像素区域的单向透射层反射回去,避免光从非像素区域射出,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由于彩膜基板内没有设置黑矩阵,光不会被黑矩阵吸收,使更多光能够从像素区域射出,所以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使显示装置的亮度提高,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作过程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作过程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作过程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作过程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作过程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作过程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作过程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的截面示意图。参见图1,彩膜基板(英文:Color Filter,简称:CF)1包括衬底基板11以及在衬底基板11上的彩色滤光片12和单向透射层13,单向透射层13被配置为能够透射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的光,反射彩膜基板1的第二侧面B射入的光,第一侧面A为彩膜基板1的出光面,第二侧面B和第一侧面A为相对设置的两个面。彩膜基板1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像素区域101和位于相邻的像素区域101之间的非像素区域102,彩色滤光片12位于像素区域101,单向透射层13位于非像素区域102。
在该实现方式中,使用本公开提供的彩膜基板时,光从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彩膜基板1的第二侧面B时,光穿过彩膜基板1的衬底基板11、彩色滤光片12和单向透射层13照射至彩膜基板1的第二侧面B,这部分光可以作为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光源。彩膜基板1第二侧面B的光通过像素区域101的彩色滤光片12和衬底基板11照射至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显示颜色,此时光无法通过非像素区域102的单向透射层13。当光从彩膜基板1的第二侧面B照射至非像素区域102时,被非像素区域102的单向透射层13反射回去,避免光从非像素区域102射出,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由于彩膜基板1内没有设置黑矩阵,光不会被黑矩阵吸收,使更多光能够从像素区域101射出,所以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使显示装置的亮度提高,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的俯视图。参见图2,彩色滤光片12对应彩膜基板的区域为像素区域101,即彩色滤光片12与像素区域101完全对应,保证光从像素区域101中射出时,均可以显示颜色,保证显示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单向透射层13位于非像素区域102可以表示单向透射层13至少位于非像素区域102中的部分区域。也可以表示单向透射层13与整个非像素区域102对应,保证单向透射层13可以将从非像素区域102射出的光反射,避免光从非像素区域102射出,影响显示效果。
图1中的像素区域101和非像素区域102的数量和位置排列仅为示例,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像素区域101和非像素区域102的数量及位置排列。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彩膜基板1可以应用于全反射的彩色液晶显示器(英文: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此时,从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的光可以作为全反射的彩色LCD的光源。当光通过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全反射的彩色LCD内的阵列基板上时,光被阵列基板上的反射层反射。被反射层反射的光一部分通过像素区域101的彩色滤光片12和衬底基板11照射至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显示颜色。另一部分光被单向透射层13再次反射至阵列基板上的反射层上然后并再被反射层反射,光被反射后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可以使一部分光从像素区域101射出,而另一部分光,经过多次反射后也能够从像素区域101射出。该方案无需单独的背光源,可以大大减小LCD的功耗和厚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衬底基板11可以为玻璃(英文:Glass)基板,玻璃强度较高,可以保证彩膜基板的强度。且玻璃的透光性好,避免衬底基板11影响彩膜基板1的透光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像素区域101中可以布置3种彩色滤光片12。分别为:红色(英文:Red,简称R)滤光片、绿色(英文:Green,简称G)滤光片、蓝色(英文:Blue,简称B)滤光片。这3种滤光片分别形成3种颜色的像素单元,简称RGB像素单元。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布置白色(英文:White,简称W)滤光片,形成RGBW像素单元。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单向透射层13可以包括纳米铬混合金属涂层、纳米铝混合金属涂层和纳米铬层与纳米铝层复合涂层中的至少一种涂层。
在该实现方式中,纳米铬混合金属涂层、纳米铝混合金属涂层和纳米铬层与纳米铝层复合涂层均具有单向透射的性能,且具有单向反射的性能,在非像素区域102内,使光能够从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向第二侧面B,当光从第二侧面B射向第一侧面A时,将光反射,避免光从非像素区域102射出,影响显示效果。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示意图。图3中的箭头表示光从第一侧面A射入第二侧面B时,光的传播路径。参见图1和图3,彩膜基板1还包括凸透镜层14,凸透镜层14位于非像素区域102,凸透镜层14位于衬底基板11和单向透射层13之间,凸透镜层14的凸面朝向第一侧面A。
在该实现方式中,凸透镜可以聚集光,在彩膜基板1内布置凸透镜层14,使彩膜基板1可以接受更多入射角度的光射入,当光从第一侧面A射入彩膜基板1时,凸透镜层14可以将彩膜基板1第一侧面A的光集聚,光穿过在凸透镜层14照射到彩膜基板1内,使从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第二侧面B的光较多。对于全反射的彩色LCD,从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的光正是全反射的彩色LCD的光源,因此,通过设置凸透镜层14可以提高全反射的彩色LCD的显示亮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凸透镜层14与非像素区域102可以完全对应,保证整个非像素区域102均布置有凸透镜层14,使凸透镜层14的面积足够大,从而使凸透镜层14聚集的光更多,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显示亮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凸透镜层14可以选择可固化的透明树脂制作,透明树脂的透光性较好,可以保证凸透镜层14的透光性。
示例性地,凸透镜层14可以采用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和聚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作而成,从而保证凸透镜层14的透光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同的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及焦距不同,曲率半径及焦距可以影响凸透镜的聚光能力,曲率半径越大,焦距越大,凸透镜的聚光能力越小。凸透镜层14的聚光能力还与材料的折射率有关。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以及不同曲率半径及焦距的凸透镜层14,从而达到想要的光学效果。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示意图。图4中的箭头表示光从第二侧面B射入第一侧面A时,光的传播路径。参见图1、图3和图4,彩膜基板1还包括凹透镜层15,凹透镜层15位于非像素区域102,单向透射层13位于凹透镜层15和凸透镜层14之间,凹透镜层15的凹面朝向第二侧面B。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彩膜基板1上布置凹透镜层15,凹透镜层15发散光,当光从第二侧面B照射至第一侧面A时,光先穿过凹透镜层15然后到达单向透射层13,单向透射层13将光反射,光再次光到达凹透镜层15,凹透镜层15将光发散。对于全反射的彩色LCD,凹透镜层15将光发散后,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使光再次被阵列基板的反射层反射时,使更多的光从像素区域101射出,减少光的损耗,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显示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凹透镜层15与非像素区域102可以完全对应,保证整个非像素区域102均布置有凹透镜层15,凹透镜层15的面积足够大,从而使凹透镜层15能够将非像素区域102的光全部发散,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显示亮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凹透镜层15也可以选择可固化的透明树脂制作,透明树脂的透光性较好,保证凹透镜层15的透光性。
示例性地,凹透镜层15可以采用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和聚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作而成,从而保证凹透镜层15的透光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同的凹透镜的曲率半径及焦距不同,曲率半径及焦距可以影响凹透镜的发散光的能力,曲率半径越大,焦距越大,凸透镜发散光的能力越小。凹透镜层15的发散光的能力还与材料的折射率有关。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以及不同曲率半径及焦距的凹透镜层15,从而达到想要的光学效果。
再次参见图1、图3和图4,该彩膜基板还可以包括透光层16,透光层16位于衬底基板11和单向透射层13之间。
透光层16包括第一层透光层161和第二透光层162,第一层透光层161上有凹槽163,凸透镜层14位于凹槽163内,第二透光层162覆盖凸透镜层14,且第二透光层162位于凸透镜层14和单向透射层13之间。
在该实现方式中,凸透镜层14位于第一层透光层161和第二透光层162之间,第一层透光层161中有凹槽163,凸透镜层14位于凹槽163中,通过在第一层透光层161中设置凹槽163方便布置凸透镜层14。第二透光层162将凸透镜层14的表面和第一层透光层161覆盖,可以提高透光层16的平坦度,方便后续制作其他膜层,例如,单向透射层13和凹透镜层15等。
透光层16还可以保护彩色滤光片12、单向透射层13和凸透镜层14。凸透镜层14的凸面朝向衬底基板11,直接在衬底基板11布置凸透镜层14不方便,布置透光层16,将凸透镜层14布置在透光层16上,更加方便制作。透光层16的透光性好,不会影响光的照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层161和第二透光层162采用同样的材料制作。
示例性地,透光层16也可以选择可固化的透明树脂制作,透明树脂的透光性较好,保证透光层16的透光性。
例如,透光层16可以采用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作,从而保证透光层16的透光性。
再次参见图1、图3和图4,彩膜基板1还包括偏光片(英文:Polarizer,简称:POL)17和光学波片18,偏光片17与透光层16分别位于衬底基板11的相对两侧,光学波片18位于偏光片17和衬底基板11之间。
示例性地,偏光片17可以为高分子碘类聚乙烯醇型偏光片或者二色性有机染料型偏光片等。
这里,光学波片18可以为一层四分之一波片,或者,光学波片18可以为一层四分之一波片加上一层二分之一波片。
二分之一波片可以使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发生逆转。四分之一波片可以使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也可以使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液晶层相当于四分之一波片;反射层使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发生逆转。
以光学波片18为一层四分之一波片为例。在全反射的彩色LCD中,外界环境光通过偏光片17时,只有与偏光片17的透过轴方向平行的光可以穿过偏光片17,光通过光学波片18和LCD的液晶层后,到达阵列基板的反射层时会被反射,反射的光再次穿过液晶层和光学波片18,最后到达偏光片17。在LCD不通电的情况下,经过偏光片17后的线偏振光被光学波片18转换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反射层后,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变化,此时液晶层不起作用,圆偏振光再次经过光学波片18转换为线偏振光,由于线偏振光第二次到达偏光片17时光的偏振方向跟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垂直,光会被偏光片吸收,使LCD呈现暗态。在LCD通电的情况下,液晶单体旋转,液晶层可以相当于四分之一波片,使得到达反射层的光为线偏振光,这种情况下反射层不会改变光的旋转方向,最终反射的光再次到达偏光片17时,光的偏振方向跟偏光片17的透光轴方向平行,光不会被吸收,使LCD呈现亮态,实现全反射的彩色LCD的显示效果。在全反射的彩色LCD中,可以使LCD中的液晶偏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反射的光部分透过,即有一部分光可以反射出LCD外,使LCD呈现灰阶状态。通过控制液晶偏转的角度,可以控制LCD的显示亮度。
上述工作方式,介绍的常黑模式的LCD,也即不通电时LCD为暗态。当然除了常黑模式外,还有常白模式的LCD,也即不通电时LCD为亮态。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作方法流程图。参见图5,所述方法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一衬底基板。
图6至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制作过程图。下面结合图6至图12对彩膜基板的制作过程进行阐述。
参见图6,提供一衬底基板11。
示例性地,该衬底基板11可以为玻璃基板,既保证衬底基板11的透光性又保证衬底基板11的强度。
示例性地,步骤S1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第一步: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透光层。
参见图7,在衬底基板11上形成第一透光层161。
示例性地,该第一透光层161可以选择可固化的透明树脂制作,例如,第一透光层161可以采用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等材料制作,从而保证第一透光层161的透光性。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蒸镀或者涂布的方式在衬底基板11上形成第一透光层161。
第二步:在第一透光层形成凸透镜层。凸透镜层位于非像素区域,凸透镜层的凸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
参见图8,先在第一透光层161形成凸透镜的凹槽163,然后在凸透镜的凹槽163内制作凸透镜,形成凸透镜层14。
示例性地,可以在第一透光层161上覆盖光刻胶,然后采用紫外线(英文:Ultravioletray,简称:UV)光照射进行刻蚀,形成凸透镜层14的凹槽163。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凸透镜层14的材料可以与第一透光层161的材料一致,从而保证凸透镜层14的透光性。
示例性地,可以先在第一透光层161上覆盖掩膜版,然后通过沉积或者蒸镀的方式在凸透镜的凹槽163内形成凸透镜层14。
第三步:形成第二透光层。
参见图9,在制作完凸透镜层14后,可以在凸透镜层14上再制作第二透光层162,第二透光层162覆盖凸透镜层14的表面和第一透光层161,第二透光层162使彩膜基板的表面更加平坦,便于后续制作其他膜层。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沉积或者蒸镀的方式在凸透镜层14的表面和第一透光层161上制作第二透光层162。第一透光层161和第二透光层162可以采用同样的材料制作的。
步骤S2: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单向透射层。单向透射层被配置为能够透射彩膜基板的第一侧面射入的光,反射彩膜基板的第二侧面射入的光,第一侧面为彩膜基板的出光面,第二侧面和第一侧面为相对设置的两个面。
参见图10,在制作完凸透镜层14和第二透光层162后,可以在第二透光层162上制作一层单向透射层13,单向透射层13透射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的光,反射彩膜基板1的第二侧面B射入的光,第一侧面A为彩膜基板1的出光面,第二侧面B和第一侧面A为相对设置的两个面。
示例性地,单向透射层13可以采用纳米铬混合金属、纳米铝混合金属或者纳米铬与纳米铝混合金属等材料制作,保证单向透射层13的单向透射和单向反射的功能。
示例性地,可以使用掩膜版将像素区域遮挡住,然后采用溅射或者涂布的方式在第二透光层162上制作单向透射层13。也可以先在第二透光层162上制作一整层单向透射层,然后对该一整层单向透射层进行刻蚀,就可以得到如图10所示的单向透射层13。
示例性地,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单向透射层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单向透射层上形成凹透镜层,凹透镜层位于非像素区域,凹透镜层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
参见图11,在单向透射层13上形成凹透镜层15,凹透镜层15位于非像素区域,凹透镜层15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B。
示例性地,凹透镜层15的材料与凸透镜层14和透光层的材料一样。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掩膜和蒸镀的方式在单向透射层13上形成透镜层,然后通过UV光照射,对该透镜层进行刻蚀,就可以形成如图11所示的凹透镜层15。
步骤S3: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彩色滤光片,彩膜基板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像素区域和位于相邻的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彩色滤光片位于像素区域,单向透射层位于所述非像素区域。
参见图12,在制作完凸透镜层14和第二透光层162后,可以在第二透光层162上覆盖掩膜版。然后再用蒸镀的方式在透光层16上形成彩色滤光片12。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3次掩膜和蒸镀的方式在透光层16上形成3中颜色的滤光片。从而形成像素区域。
示例性地,制作完彩色滤光片12,可以依次在衬底基板11上制作光学波片18和偏光片17,就可以形成如图1所示的彩膜基板。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参见图13,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2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1,以及位于阵列基板2和彩膜基板1之间的液晶盒3,阵列基板2和彩膜基板1对盒设置。
在该实现方式中,光从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彩膜基板的第一侧面B时,穿过彩膜基板1的衬底基板11、彩色滤光片12和单向透射层13照射至液晶盒3,并穿过液晶盒3,到达阵列基板2,这部分光可以作为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光源。光被阵列基板2反射,然后再穿过液晶盒3、像素区域101的彩色滤光片12和衬底基板11照射至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显示颜色。当反射的光照射至非像素区域102时,被非像素区域102的单向透射层13反射至阵列基板2,阵列基板2再将光反射,使光穿过像素区域101的彩色滤光片12和衬底基板11照射至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避免光从非像素区域102射出,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显示面板内没有设置黑矩阵,光不会被黑矩阵吸收,使更多的从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的光能够从像素区域101射出,所以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使显示装置的亮度提高,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再次参见图13,该显示面板可以为反射式显示面板,阵列基板2朝向彩膜基板1的一侧布置有反射层21。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阵列基板2上布置有反射层21,通过反射层21反射从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的光,提高光的利用率。
再次参见图13,反射层21上具有多个圆弧状凸起(英文:Bump),多个圆弧状凸起的凸面朝向彩膜基板。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反射层21上布置多个圆弧状凸起,形成凸起的反射层,该凸起将达到反射层21的光进行散射,将光散射至各个彩色滤光片12处,保证显示的均一性,提高显示效果。
再次参见图13,阵列基板2还包括玻璃基板22。玻璃强度较高,可以保证阵列基板2的强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2可以为薄膜晶体管(英文: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阵列基板。
再次参见图13,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层4,通过公共电极层4与阵列基板2中的像素电极层形成的电场控制液晶偏转,从而控制显示面板中像素单元颜色明暗。
示例性地,公共电极层4可以使用氧化铟锡(英文: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制作。氧化铟锡透光,使光可以穿过电极层4,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1)包括衬底基板(11)以及在所述衬底基板(11)上的彩色滤光片(12)和单向透射层(13),所述单向透射层(13)被配置为能够透射所述彩膜基板(1)的第一侧面(A)射入的光,反射所述彩膜基板(1)的第二侧面(B)射入的光,所述第一侧面(A)为所述彩膜基板(1)的出光面,所述第二侧面(B)和所述第一侧面(A)为相对设置的两个面;
所述彩膜基板(1)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像素区域(101)和位于相邻的所述像素区域(101)之间的非像素区域(102),所述彩色滤光片(12)位于所述像素区域(101),所述单向透射层(13)位于所述非像素区域(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1)还包括凸透镜层(14),所述凸透镜层(14)位于所述非像素区域(102),所述凸透镜层(14)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1)和所述单向透射层(13)之间,所述凸透镜层(14)的凸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1)还包括凹透镜层(15),所述凹透镜层(15)位于所述非像素区域(102),所述单向透射层(13)位于所述凹透镜层(15)和所述凸透镜层(14)之间,所述凹透镜层(15)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透镜层(14)和所述凹透镜层(15)均采用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和聚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透射层(13)包括纳米铬混合金属涂层、纳米铝混合金属涂层和纳米铬层与纳米铝层复合涂层中的至少一种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1)还包括透光层(16),所述透光层(16)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1)和所述单向透射层(13)之间;
所述透光层(16)包括第一层透光层(161)和第二透光层(162),所述第一层透光层(161)上有凹槽(163),所述凸透镜层(14)位于所述凹槽(163)内,所述第二透光层(162)覆盖所述凸透镜层(14),且所述第二透光层(162)位于所述凸透镜层(14)和所述单向透射层(13)之间。
7.一种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单向透射层,所述单向透射层被配置为能够透射彩膜基板的第一侧面射入的光,反射所述彩膜基板的第二侧面射入的光,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为相对设置的两个面;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彩色滤光片,所述彩膜基板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像素区域和位于相邻的所述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像素区域,所述彩色滤光片位于所述像素区域,所述单向透射层位于所述非像素区域。
8.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2)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1),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2)和所述彩膜基板(1)之间的液晶盒(3),所述阵列基板(2)和所述彩膜基板(1)对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反射式显示面板,所述阵列基板(2)朝向所述彩膜基板(1)的一侧布置有反射层(21)。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114997.9A 2020-02-25 2020-02-25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158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4997.9A CN111158185B (zh) 2020-02-25 2020-02-25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4997.9A CN111158185B (zh) 2020-02-25 2020-02-25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8185A true CN111158185A (zh) 2020-05-15
CN111158185B CN111158185B (zh) 2022-07-12

Family

ID=7056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4997.9A Active CN111158185B (zh) 2020-02-25 2020-02-25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818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3882A (zh) * 2020-10-26 2021-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671746A (zh) * 2021-08-23 2021-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64577A1 (en) * 2005-01-22 2006-07-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ne-way transparent optical system, flat pane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one-way transparent optical system
CN202720418U (zh) * 2012-08-14 2013-02-06 北京众智同辉科技有限公司 单向透视型液晶膜
CN105093682A (zh) * 2015-09-08 2015-1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9739044A (zh) * 2019-03-14 2019-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全反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64577A1 (en) * 2005-01-22 2006-07-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ne-way transparent optical system, flat pane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one-way transparent optical system
CN202720418U (zh) * 2012-08-14 2013-02-06 北京众智同辉科技有限公司 单向透视型液晶膜
CN105093682A (zh) * 2015-09-08 2015-1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9739044A (zh) * 2019-03-14 2019-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全反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3882A (zh) * 2020-10-26 2021-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671746A (zh) * 2021-08-23 2021-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CN113671746B (zh) * 2021-08-23 2022-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8185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1322B2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US20050259440A1 (en) Lighting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325290B2 (en) Du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21008078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814497B (zh) 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58185B (zh)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81925A (zh) 光线控制膜和显示面板
US857046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the fabricating method of the same
WO2005091060A1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862505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0459647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7321408B2 (en) In-plane field type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66779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357889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047111A1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employed i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50140905A1 (en) In-plane field type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50157230A1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3195288A (ja) 半透過型の液晶表示装置
CN220913478U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0681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2116325A (ja) 導光板、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4013059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2301685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7471759A (zh) 透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699100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